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公司 » 國家政策影響不良貸款上升
擴展閱讀
朋友用我身份證買車貸款 2024-11-29 22:43:42
一張身份證能貸幾個貸款 2024-11-29 21:45:55

國家政策影響不良貸款上升

發布時間: 2023-05-04 21:32:10

A. 農商行探尋新形勢下不良貸款清收處置之道

受多個因素影響,部分農商銀行不良貸款清收處置的壓力和難度不斷增大。通過拓展現有處置手段適用邊界、破除清收阻力、與地方政府形成工作合力等方式可推動機構的不良清收。不過,農商銀行更應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通過提升整體抗風險能力,實現在發展中化解不良。

當前,受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部分農商銀行不良貸款規模持續上升,清收處置的壓力和難度不斷增大。加之多年的持續清收,有一定償債能力的不良貸款已基本應收盡收,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追償的空間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耗費人力物力越來越高。有鑒於此,如何拓寬清收思路、用足用活清收政策和清收手段、加快不良貸款的處置效率,並在此基礎上 探索 一條行之有效的不良貸款清收處置之道顯得尤為必要。

不良貸款清收的難點剖析

傳統清收失「效」。一方面,農商銀行不良貸款成因復雜,由於政策法規的限制,農商銀行目前主要還是採用現金催討、內部核銷、司法追償、資產保全、政府幫扶等傳統清收手段,清收渠道窄,追償潛力有限,造成不良資產形成速度與處置能力不匹配,處置壓力大、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相當一部分前期通過續貸、展期等傳統方式得以持續經營的企業客戶未能真正走出困境,依然不具有償債能力,不良貸款前清後增,風險沒有得到根本性化解。此外,目前農商銀行處於理性回歸的轉型期,經營渠道收窄、盈利能力受限,雖然核銷政策已經放寬,但在不良貸款多發、核銷激增的情況下,凈利潤和准備金無法覆蓋所有不良貸款,傳統的核銷手段顯得力不從心。

資產處置失「利」。一是司法執行難。雖然農商銀行絕大部分貸款都有抵押物,但大多為住宅、商住樓和廠房,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階段,此類抵債資產難以處置,且在執行過程中一旦涉及民間借貸、唯一住房、其他債務等問題,市場風險、 社會 穩定風險和金融風險的交織進一步加劇了司法執行阻礙,使得銀行債權很難實現。二是處置變現難。在接收和處置抵債資產過程中,由於大多數借款人均已廠垮人散,農商銀行也將面臨雙重稅費的問題,不僅要繳納增值稅、追繳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契稅等稅費,還要繳納借款人過戶等稅費,抵扣稅款後實際貸款代償率不足70%,往往造成「贏了官司輸了錢」。三是資產管理難。由於不良資產難處置,根據財政部制定的《銀行抵債資產管理辦法》,抵債的不動產自接收起超過2年未處置,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風險權重提高至1250%,進一步增加了資本佔用壓力。

外部環境失「信」。一些貸款客戶不配合銀行化解工作,甚至產生逃廢金融債務行為;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地方性擔保公司受注冊資本金限制,代償能力下降,出現表面的擔保行為,有的擔保公司已經基本喪失代償能力,導致企業貸款逾期後,擔保公司無力發揮風險兜底作用。

不良貸款清收處置路徑 探索

創新措施做「加法」,激發市場活力。農商銀行應進一步拓展現有處置手段適用邊界,以回收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建立明晰高效的長效機制,最大限度挖掘清收潛力。

一是推動專業化清收。大力實行「機構專設、人員專責、考核專項」的「三專」管理模式。在機構設置上成立不良貸款經營部,挑選具有一定學識水平、有清收專長、政治業務素質較強的業務骨幹組建專業的清收團隊,按照「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原則,對金額較大的不良貸款實行集中清收,重點解決一批重點企業和行業的不良貸款。針對小額不良貸款清收則採用外包或內部員工認購的方式,減少銀行管理成本。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化手段,綜合運用重組、證券化、債權與收益權轉讓、批量轉讓等手段,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積極推進政府主導相關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處置,促進僵屍企業和問題企業的不良貸款出清。充分借鑒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批量處置不良資產的經驗和優勢,推進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第三方中介參與不良資產處置,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有效剝離農商銀行不良資產。積極 探索 「互聯網+」的不良資產處置路徑,加強與互聯網平台的合作,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手段盤活不良資產。

完善機製做「減法」,破除清收阻力。在當前形勢下,農商銀行應該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盡職免責機制,對不良貸款處置中出現的道德風險、違規處置、非法轉讓、違法違紀等行為從嚴處罰、從重問責,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同時,區別對待,對不是因為違法違規行為形成的不良貸款,落實盡職免責規定,實行盡職免責、保全免責、收回免責的「三免責」,免除基層信貸人員的後顧之憂,提高盡職積極性。

爭取支持做「乘法」,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發揮農商銀行地方法人機構的優勢,加強與地方政府、公檢法和監管部門等的溝通協調,共同促進不良貸款的清收處置。一是爭取政府支持,發揮好政府主導協調作用,在培育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方面,爭取相應的配套政策法規,吸引大量的民營企業、外資投資主體和個人等進入市場,以切實改善投資交易環境;或者直接參與不良資產項目的處置,如債務重組、資產置換、債轉股等,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促使重組成功。二是爭取司法助力。推動法院系統設立金融法庭,完善金融案件專業審判、綠色通道機制,加快審判和執結速度,實行一次性減半收取訴訟費用,對同質化案件實行簡易程序、按件收費等優惠措施。三是加強聯動協調。爭取財政、稅務、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出台抵押物、抵債資產處置稅收減免優惠政策,降低不良貸款處置稅費負擔,適當延長抵債資產處置時限,豐富處置方式。在抵債資產價值評估基礎上, 探索 降低風險計量權重和資本要求的方法。

剖析根源做「除法」,保持發展定力。從短期來看,清收不良貸款直接手段就是加大抵質押品處置力度,爭取對不良資產盡快處置收回、恢復形態或「出表」。從長期來看,要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夠把不良貸款化解好,把風險防控好。

在不良貸款「入口端」做好防控

實際上,凡是堅持支農、支小、支微的機構,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風險都是相對可控的;反之,偏好「傍大戶」「壘大戶」的機構,其風險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可能不會顯現,一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擔保圈、擔保鏈等問題爆發,資產質量下滑壓力也就積重難返。因此,農商銀行要破除抓大放小、粗放經營的弊病,在不良貸款的「入口端」做好防控。

一是調整信貸政策。農商銀行要積極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調整信貸政策,要以「三農」為主體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小微企業、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減少對產能過剩、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投放;二是調整貸款方式,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制定與項目周期、收入情況、還款能力相匹配的信貸產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三是調整信貸擔保方式,應加強對擔保人資格的審查,沒有擔保能力的擔保人要審慎准入,特別是對於不具備擔保能力的民營擔保公司要禁止准入。

總之,只有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突出主業,回歸本源,不脫農、多惠農,嚴控新增風險,化解存量風險,提升經營效益,在發展中化解不良,提升整體抗風險能力,才是源頭治理的治本之策,也是增強盈利能力的必要之舉。

B. 國家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採取措施,為什麼不良貸款還在增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主要的是國家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還是不夠,還是存在漏洞的!
希望有幫助!

C. 分析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危害處理與教訓

不良貸款產生原因
1,商業銀行與借款人之間信息不對稱
2,融資結構不合理,間接融資比例過大
3,銀行風險管理機制缺失
4,銀行放貸動力強,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是利差收入
處理
1,有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不良貸款
2,不良貸款處理市場化
3,控制新增不良貸款數量
這是我們老師講的,專業課程,希望對你有用

D. 不良貸款增加的原因

問題一: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應採取哪些對策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宏觀經濟調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國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的十年,這一階段,我國名義GDP年均增速高達16.8%,實際增速也有10.1%。伴隨經濟規模的增長,貨幣供應量從19.05萬億元增長至135.98億元。在經濟的上行期,流動性充裕,投資機會多,企業信貸需求旺盛。同時,中國銀行業在剝離擺脫不良資產包袱之後,通過股改上市,成為市場化運作主體,釋放了銀行的增長動力,資產規模從27.7萬億元提升至151.4萬億元,十年增長了4.5倍。
企業的擴張與銀行的發展一方面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為當前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埋下了的隱患:一是企業整體杠桿率偏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當前中國公司債務已經達到GDP的125%,進入紅 *** 域(公司與個人債務總和與GDP之比正常值為100%);二是企業跨業經營成為趨勢,特別是涉足房地產、礦產等領域的情況較多;三是產能全面過剩,無論是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還是新興的光伏、風電,以及造船等行業均嚴重過剩。
而存在上述風險隱患的「銀-企」借貸體系是不可持續的。進入新常態後,各種關系正在調整,原有借貸體系中的一些風險隱患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釋放。從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發生的情況看,「企業死亡」與上述三類風險隱患相對應,表現為「高杠桿斷裂」,「多頭投資失敗」和「過剩產能出清」。客戶風險爆發的過程,也是經濟機體去除這些「頑疾」的結果體現。
二、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各國經濟調整的共同現象
橫向上看,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次貸危機後,也普遍遭遇了銀行貸款不良率上升的階段。其中,美國銀行業在次貸危機爆發當年不良貸款率較之前提高0.6個百分點,風險暴露主要集中在隨後的兩年(08、09年貸款不良率增幅高達1.57和2.03個百分點),並於2009年達到頂峰(5%),之後逐漸回落,整體上與危機爆發和影響逐漸消除的過程基本一致。其他發達國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也呈現類似特徵。可見,銀行不良貸款率在經濟下行期上升,隨著經濟復甦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2
美國GDP增速與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總資產排名全球20強的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3.50%。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BPCE銀行、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遠遠超過2%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8%。
2
發達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與之相比,我國上市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1.52%,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貸款率率先突破2%的農業銀行,考慮到該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若將超出平均水平的撥備用於核銷,該行不良貸款率將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應對資產質量惡化,中國銀行業尚有空間
首先,宏觀經濟逐漸展露出積極的因素。雖然短期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些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但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觀經濟增長結構的調整為銀行業對沖存量風險提供了機遇。
其次,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引入並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風險管理政策、工具、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和完善,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風控體系,資本對風險的抵補能力不斷加強。
第三,在不良貸款大量爆發前,銀行已經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

問題二: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缺錢。不按時還款

問題三: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狀況,構成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特點、及成因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 眾所周知,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數額巨大,現實狀況不容樂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總資產佔全國銀行業的80%,但由於計劃經濟時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難以下卸,信貸資金大量沉澱和死滯,1998年的資產回報率不到0.2%,1999年帳面需核銷的呆滯貸款占其貸款總額的2.7%,但加上需核銷的逾期和呆滯貸款,全部壞帳比率為8%-9%(該壞帳比率並不包括已剝離的資產和債轉股在內)。按國有四大商業銀行貸款總余額佔全部金融機構總余額超過六成,8%-9%的壞帳率即達5000-6000億元,四大商業銀行1999年有3500億元的不良資產被剝離,經獨立評估後與企業簽定債轉股協議的也近1000億元。此外,幾十家股份制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也相當嚴重(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二千家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託投資公司等非銀行性金融不良資產的增量和存量更是突出。)。從此可以看出,盡管中央從1995年全國金融工作管理會議以來,要求各商業銀行要將不良資產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兩三年銀行的貸款質量雖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資產比率仍然較高,信貸資產風險依然較大。? 2.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特點 (一)不良資產數額巨大,不良貸款比重相對較高。? (二)我國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復雜。我國銀行不良資產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體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經營管理不善等),還有政策和法律變化的影響等等。? (三)利益關系特殊。在國外,企業和銀行是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銀企關系比較清楚;我國國有企業和銀行都是國有的,銀企關系相對模糊。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都是國有的,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和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當然國有商業銀行和 *** 也有一定責任)的實質是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競爭力等的綜合表現。? (四)不良資產類型特殊。在國外,銀行不良資產大多表現為房地產貸款或股票等資產,本身具有較高的價值,而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則主要是信用貸款,比如大量對外貿企業的不良貸款等。簡言之,清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近期目的是消除金融隱患,幫助國有企業脫困,而最終目標是使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輕裝上陣,實現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戰略性轉換,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成因分析? 不良資產形成原因是復雜的:既有體制政策上的,也有經營管理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 (一)從體制方面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資金供給制和財稅改革後的「拔改貸」所形成的銀企依賴機制,使國有銀行的大量貸款在國有企業中沉澱、呆滯,是不良資產產生的歷史原因。? (二)從 *** 方面看, *** 行為邊界過大,特別是地方 *** 的過度干預,使國有商業銀行的自主經營機制名存實亡,造成信貸資金財政化、資本化,是不良資產形成的外部原因。? (三)從企業方面看,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國企的經濟效益低下,是不良資產產生的根本原因。? (四)從銀行方面看,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非市場化及缺少健全的信貸約束機制,是不良資產產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貸款「三查」制度未真正落實,授信不統一。? 其次,由於目前許多機構現有信貸人員業務素質不高,且個別人員法制觀念極差,違章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人為造成信貸風險損失,嚴重威脅信貸資產的安全運營。? 最後,缺乏一套嚴密的監督機......>>

問題四:不良貸款成因及對策 不良貸款記錄或不良信用記錄主要是指:
1、貸款當前逾期;
2、貸記卡當前逾期;
3、准貸記卡存在透支180天以上未還記錄(含卡費、年費);
4、貸記卡存在近12個月內未還最低還款額次數超過6期記錄(含卡費、年費);
5、單筆貸款存在近24個月內連續逾期超過6期記錄(含擔保人代還)或累計逾期超過10期記錄(含擔保人代還);
6、單筆貸款存在累計逾期超過24期記錄;
7、貸款存在擔保人代還記錄;
8、近24個月內貸款存在展期(延期)或以資抵債等記錄;
9、存在因信用不良被起訴的記錄。

問題五: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不良貸款就是,貸款企業無力還貸或者是拒絕還貸,在貸款期限即將到來後,沒有償還的貸款。
主要就是放貸錢對借貸單位情況沒有清楚了解,高估了對方的還款能力,90%以上的不良貸款就是因為放貸審核人員沒有仔細了解放貸對象或故意放款放貸條件造成的。

問題六:不良貸款的成因有哪些 貸款人一般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有當地城鎮常住戶口、18-65周歲的中國公民;
2、遵紀守法,沒有違法行為及不良信用記錄;
3、有正當且有穩定經濟收入的良好職業,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4、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問題七:商業銀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貸款 然而,不少銀行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貸風險控制理念和行為偏差,以致信貸資產不良率還處於高位。筆者認為,要有效控制信貸風險,杜絕不良貸款再次大量發生,應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不良貸款的產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業和個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開戶的企業中,逃廢債企業達32140戶,懸空銀行貸款本息達1851億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風險將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里爆發。因此,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這是商業銀行控制不良貸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業銀行關聯最為密切的是客戶的信用評級。建立企業和個人評級制度的具體做法是:匯總金融記錄、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礎上匯總其他信用記錄,如納稅情況等,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級。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信用等級應每年進行調整。 建立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歐美國家的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信貸管理文化,信貸人員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貸價值取向。嚴密的信貸管理制度是硬約束,先進的信貸管理文化是軟約束,正是這種軟和硬的結合,使歐美銀行多年來一直較嚴格地控制了信貸風險。近年年來我國部分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陸續形成一些基本觀點,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彌補本金的損失」,「最大的風險就是缺乏風險意識」等,但信貸風險文化的建設仍然不夠。 加強風險控制建設 ――實行「審貸分離」的審查構架 應建立「信貸制度制定權」、「貸款發放執行權」和「風險貸款處置權」三權分立的貸款審查組織構架,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調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批制約系統和風險檢查制約系統。
――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體系 應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同時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並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加大貸款「三查」執行力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商業銀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於形式的問題。「貸前調查」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核實相關數據,但恰恰是在這一「節骨眼」上,信貸人員往往只是輕易採用企業提供的材料和報表數據,做表面文章。「貸後檢查」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不少信貸人員放鬆對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無法隨時把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情況。「貸後管理」則淪為了應付性的日常檢查,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銀行對企業財務指標的風險監控體系也過於復雜,不易操作。

問題八: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貸款 然而,不少銀行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貸風險控制理念和行為偏差,以致信貸資產不良率還處於高位。筆者認為,要有效控制信貸風險,杜絕不良貸款再次大量發生,應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不良貸款的產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業和個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開戶的企業中,逃廢債企業達32140戶,懸空銀行貸款本息達1851億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風險將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里爆發。因此,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這是商業銀行控制不良貸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業銀行關聯最為密切的是客戶的信用評級。建立企業和個人評級制度的具體做法是:匯總金融記錄、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礎上匯總其他信用記錄,如納稅情況等,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級。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信用等級應每年進行調整。 建立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歐美國家的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信貸管理文化,信貸人員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貸價值取向。嚴密的信貸管理制度是硬約束,先進的信貸管理文化是軟約束,正是這種軟和硬的結合,使歐美銀行多年來一直較嚴格地控制了信貸風險。近年年來我國部分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陸續形成一些基本觀點,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彌補本金的損失」,「最大的風險就是缺乏風險意識」等,但信貸風險文化的建設仍然不夠。 加強風險控制建設 ――實行「審貸分離」的審查構架 應建立「信貸制度制定權」、「貸款發放執行權」和「風險貸款處置權」三權分立的貸款審查組織構架,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調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批制約系統和風險檢查制約系統。
――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體系 應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同時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並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加大貸款「三查」執行力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商業銀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於形式的問題。「貸前調查」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核實相關數據,但恰恰是在這一「節骨眼」上,信貸人員往往只是輕易採用企業提供的材料和報表數據,做表面文章。「貸後檢查」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不少信貸人員放鬆對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無法隨時把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情況。「貸後管理」則淪為了應付性的日常檢查,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銀行對企業財務指標的風險監控體系也過於復雜,不易操作。

問題九:為什麼2014年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量增加 貸款條件
18歲以上;上班,有社保或者公積金;
個人保險;
房,車(月供也可以);
徵信良好。
滿足以上之一就可以做貸款,網貸最起碼的要有還款來源。

問題十: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形成原因及解決途徑――以農行為例 誰能幫幫我 20分 一.我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產生原因
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國有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經營和財務管理遇到困難以外還可以分為外部經濟環境和商業銀行內部的因素。
第一.外部經濟環境為不良信貸資產的產生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條件。
1.市場機制的不健全扭曲了 *** 、企業、民眾的經濟行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地方 *** 或多或少地充當了同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調解人,過多干預銀行事務,從而變相誤導了銀行的經營作為,扭曲了部分貸款的合理投和向。同時由於我國市場經濟基礎薄弱,市場機制不夠健全, *** 、企業和民眾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商業化、貸款市場化、交易的誠信原則不能很好理解和貫徹,從而形成的經濟、金融、法律、社會和民事環境,銀行的權益受到傷害,不良貸款日積月累,積重難返。
2.一些國有企業資本金嚴重不足,銀行貸款被用作鋪底資金。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佔用的資金是不等量的,其最低額是企業必須經常佔用,在需在資金最少的時候也不會空閑出來,這種最低限額的鋪底資金,應該使用資本金,而不宜使用銀行貸款,使用了貸款就無法歸還。改革開放以來,財政安排的經濟建設資金絕大部分用於基本建設方面,老企業需要增加的流動資金幾乎完全依靠向銀行貸款,甚至於有的新企業基本上是使用銀行貸款建成的 。這就使得一些國有企業負債過高,大量銀行貸款無法到期收回。
3.信用觀念的扭曲。由於企業拖欠貸款的現象存在多年,而且大多數拖欠者都沒有受到利益的損害,有些甚至還得到了好處,天長日久就使得人們的信用觀念轉變、扭曲、顛倒,加之少數地方 *** 和主管部門維護社會信用不力,默許一些國有企業把自己的損失轉嫁給國有商業銀行,而國有商業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正確的觀念,對貸款能否及時收回注意不夠,對到期的貸款催收的工作也抓得不緊,這些都嚴重損害了銀行的利益,致使銀行的不良貸款加重。
第二.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因素對不良貸款的增加和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貸款管理機制落後,自我約束力不夠。近十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突飛猛進,但不容忽視的是,在貸款管理上存在著重數量規模,輕質量效益的粗放經營傾向,重貸輕管,重放輕收,跟蹤不到位,約束力不夠,特別是違規操作比較多。可以說貸款管理機制的落後、管理環節上的薄弱是不良貸款產生的一個根本原因。
2.貸款風險監測機制不健全。認為信貸管理重物不重人,缺乏對企業法人或經營主管的品質、素質和個性等方面的綜合考慮:信貸風險監測制度不完備,限於風險貸款的統計工作,缺乏貸前、 貸中和貸後環節的風險評估,不能做到及時掌握貸款企業的資產、負債、盈虧情況的變化:預警機制沒有建立,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監測信貸風險。
3. 防範和化解不良信貸資產,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眼睛向內,找准突破口,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更新觀念,把不良信貸資產提升到一種可挖掘利用資源的高度加以認識。
二.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存在帶來的後果
2006年外資銀行在中國正式享受國民待遇,國有商業銀行將面臨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如果不良貸款比例不降下來的話,銀行的經營效益首先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不良貸款的貸款利息難以收回,銀行還須支付儲戶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銀行大量的資產沉澱在不良貸款上,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大大地降低,影響銀行的經營效益。隨著銀行商業化進程加快。銀行的 *** 色彩將會越來越淡,銀行要憑自身在社會上的信譽,靠銀行的經營效益和服務質量來蠃得客戶,如果不良貸款的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銀行就會難以生存,將會在和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

E. 哪些因素影響不良貸款的回收率

要想知道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不良 貸款 的回收率,首先得了解一下不良貸款的定義。

不良貸款是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總稱。逾期貸款指借款合同約定到期 (含展期後到期) 未能歸還的貸款,呆滯貸款是逾期 (含展期後到期) 超過規定年限以上仍未歸還的貸款,或雖未逾期或逾期不滿規定年限但生產經營已終止,項目已停建的貸款; 呆賬貸款是按有關規定列為呆賬的貸款。不良貸款預示著銀行將要發生風險損失。把不良貸款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

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不良貸款的大小,不僅影響著銀行的盈利水平、穩定性以及核心競爭力,還可能成為引發金融危機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宏觀經濟波動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宏觀經濟條件、宏觀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國銀行業風險的大小。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和 利率 風險管理水平,實現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雙降」。基於此本文從宏觀方面分析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因素,並對防範不良貸款的產生提供了一些對策建議。 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波動帶來較大沖擊,客觀上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宏觀經濟波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另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資產規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隨著世界者臘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日益突顯。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健性關乎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一旦商業銀行出現信用危機,將會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造成致命打擊,而不良貸款是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主要的衡量指標之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正在加速擴大,同時也面臨著巨額資金消耗的風險,這不僅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同時還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因此,巨額不良貸款己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

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波動帶來較大沖擊,客觀上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宏觀經濟波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另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資產規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隨著世界金融全球化首高滑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日益突顯。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健性關乎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一旦商業銀行出現信用危機,將會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造成致命打擊,而不良貸款是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主要的衡量指標之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正在加速擴大,同時也面臨著巨額資金消耗的風險,這不僅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同時還對念簡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因此,巨額不良貸款己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在經濟生活中所佔比重不斷增加,而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保證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外諸多學者、政府機構和銀行家都對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並對不良貸款的成因、解決對策進行論證。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相關理論,信用論「金融活動本質上是一種信用過程,而經濟中存在著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由於信用具有的依存性,如果出現銀行內部貸款資金使用和償還時間上的分離,就可能引起不良貸款的發生。與此同時,信用的依存性和廣泛連鎖性引發的連鎖違約也會導致銀行業出現不良貸款的規模不斷擴大。

不良資產證券化就是資產擁有者將一部分流動性較差的資產經過一定的組合,使這組資產具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再經過提高信用,從而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流動的證券的一項技術和過程。不良資產證券化是處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較好方法。商業銀行將不良貸款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由資產管理公司將不良資產證券化,這種做法有利於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水平,減少了相應的成本。不良貸款證券化是商業銀行降低自身不良貸款率水平的顯著方式,商業銀行應提高不良貸款證券化進程。

我國不良貸款現狀及其產生因素分析

不良貸款率是我國監管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重要指標,不良貸款是非正常貸款或還款環節存在問題的貸款,主要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對貸款項目不負責、對企業償還能力、貸款運行質量沒有仔細探究,貸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是產生不良貸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存在不良貸款的潛在危機。信用風險是銀行系統性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業信用風險的積累,通過分析不良貸款率對銀行業的影響,引導商業銀行採取有效的手段應對不良貸款率對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從而控制銀行業的信用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商業銀行在運作過程中,不良貸款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經濟周期下的資源錯配都會一定程度上產生不良貸款。但不良貸款的大小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國際警戒線一般定為10%左右,中國的監管標准要求其不超過15%。銀行產生不良貸款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F. 如何看待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的持續「雙升」

一、不良貸款現狀 所謂銀行不良貸款,主要指銀行不能正常收回或無法收回的的貸款。我國銀監會採用國際上通用的五級分類法對貸款進行分類,即次級貸款類、可疑貸款類、損失貸款類,2007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684.2億元,佔全部貸款比例6.17%,其中次級貸款余額2183.3億元,佔全部貸款比例1.06%,可疑貸款余額4623.8億元,佔全部貸款比例2.25%,損失貸款5877.1億元,佔全部貸款比例2.86%.銀監會成立以來,一直把銀行業不良貸款的下降作為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體制和機制改革,不斷推動商業銀行積極清收貸款和利用撥備核銷貸款損失,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實現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的下降,達到歷史最低水平。2007年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6.17%,在上年末7.09%比例的基礎上全年呈持續下降趨勢。2007年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萬億2,684.2億元人民幣,這一數據較之上年末1萬億2,549.2億元人民幣的數據略有攀升。分機構看,外資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最低,為0.46%;其次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為2.15%;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仍然是最高的8.05%。
二、不良貸款成因分析 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多種多樣,不外乎來自於銀行外部的原發性因素和銀行內部管理的內生性因素。 1.來自由於銀行外部的原發性因素 (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內部經營不善、產品市場萎縮,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機故意逃廢銀行債務,缺乏還款意識。(2)政策因素。由於宏觀經濟政策缺乏連續性,經濟波動的頻率高、幅度大,使信貸擴張和收縮的壓力相當大,在宏觀緊縮、經濟調整時期,往往形成大量貸款沉澱。(3)行政干預因素。主要表現為地方政府壓,地方財政擠,迫使銀行發放大量指使性貸款、救濟貸款,貸款行為行政化,信貸資金財政化,直接削弱了貸款產生經濟效益的基礎。 2.銀行內部管理的內生性因素 (1)決策失誤。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對借款人的現狀及市場形勢的判斷偏差或失誤引起重大信貸決策上的失敗導致不良貸款的形成。(2)信貸人員素質。部分人員素質不高,難以進行貸款的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違規放貸時有發生;在執行信貸政策方面,有的信貸人員隨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現象。(3)貸款結構不合理。貸款組合結構性失衡,如貸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貸款過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貸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貸人員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理論、企業財務管理、法律制度等業務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誠實的品格和強烈的責任心。部分信貸員「在其位而不謀其職」工作主動性差,缺乏開拓創新精神,不能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蓄意營私舞弊、違規違紀、違法犯罪,引起不良貸款的形成。
三、不良貸款的清收辦法 銀行不良貸款,是中國金融業最大的風險所在。國際通行標准認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率警戒線為10%。近年來我國不良貸款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不良貸款仍然威脅著金融的安全穩定。。如何採取合理的清收辦法化解不良資產一直是銀行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1.要有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 銀行總行應有管理全行風險貸款的審批決策機構,有專門的職能部門如資產保全部具體管理與辦理;各分行與支行設有風險貸款化解小組,逐級對風險貸款進行管理。 2.要加強對不良企業的管理 信譽不良的企業一般是不能正常還本付息的企業,不能正常還本付息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所以,應分類管理,對不同的原因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客觀原因主要是在經營上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或經營管理不善,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的要求等,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無力還款;主觀原因主要是企業利用非正常經營,故意減少資產或增加負債,以實現其不還或少還貸款的目的,對於這種故意逃廢債務行為必須從嚴,按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執行。 3.採用法律手段保全資產 以訴訟方式更具有強制力,利用國家機器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利,通過訴訟方式化解風險貸款是否成功的關鍵主要取決於財產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訴訟案件便可以通過和解方式提前結束,全額收回貸款.金融機構在通過訴訟途徑化解風險貸款時,在注重其實體權利的維護是不要忽視了司法程序的規定,導致由於程序上的延遲而喪失了實體權利,即訴訟時效,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有些特殊情況下為1年。 4.實行公開招標拍賣方式 運用拍賣方法是最公證、公平,資產價值得到最大體現的一種方式。以拍賣的方式拍出,盤活了不良資產,回收了資金,資金風險大大降低。 5.政府承擔不良金融資產 從金融不良資產形成原因看有地方政府幹預的因素,銀行的貸款曾經支持過企業、地方經濟發展。因此,無論從受益的原則還是從造成損失的原因去追究,債務人和地方政府都應當在這種錯位資源的重新配置過程中承擔相應份額的合理成本。從本質上來說,不良資產處置是對歷史上形成的錯位的社會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使其盡可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用。但這種資源重新配置的損失,如果全部由銀行來承擔顯然是不合理的。政府承擔不良金融資產有利於為地方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改善當地的投融資和信用環境,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G. 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危害有哪些

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

(1)社會融資結構的影響,我國間接融資比重較大,企業普遍缺少自有資金,企業效益不好,必然影響到銀行的不良資產。我國傳統上是以商業銀行為主的融資格局,資本市場的發展相對滯後,使得全社會的信用風險集中積聚到商業銀行中。而我國的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改革沒有很好的解決,企業效益不好,就不能償還銀行的大量貸款,這是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重要因素。

(2)宏觀經濟體制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是政府主導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國有銀行根據政府的指令發放貸款,經濟轉軌後,改革的成本大部分由銀行承擔了,由此形成大部分不良資產。

(3)是政策性銀行成立前,國家根據宏觀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發放的貸款,也就是所謂的政策性貸款,這些貸款中的大部分後來成為銀行的不良貸款。

(4)社會信用環境不好,沒有形成較好的信用 文化 。"三角債"問題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的企業沒有償還銀行貸款的動機,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很好的得到實施,社會信用出現了問題。

(5)除此之外,商業銀行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法人治理結構未能建立起來、經營機制不活、管理落後、人員素質低等因素都影響著銀行資產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工作不足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不良貸款危害性

根據日本的 經驗 ,中國經濟也象日本一樣被不良貸款所拖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資產的危害性。

1.不良貸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響銀行對經濟的支持能力。中國的銀行對貸款極其謹慎小心,就是因為不良貸款太多,影響了銀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發行基礎貨幣來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容易引發通貨膨脹。如果對之掉以輕心,不良貸款的大量發生還會誘發社會道德風險,如果加大處理不良貸款的力度又可能會引起企業連鎖倒閉破產,增加財政風險和社會危機。

不良貸款解決辦法

1、加強金融企業的業務監管,保證今後每一筆貸款的質量,防止新的不良貸款產生。

2.加大中國企業的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的經營和競爭機制。

3.適當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給一些能救活的企業輸血,使之起死回生。

4.發行基礎貨幣,沖淡不良貸款。

第3和第4種辦法都是增加貨幣供給,通過適度通脹抵消不良貸款,從而活躍中國經濟,使經濟增加活力。

不良貸款的類型

逾期貸款

是指逾期(含展期後到期)不能歸還的貸款(不含呆滯貸款和呆帳貸款)。

呆滯貸款

是指逾期(含展期後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歸還的貸款和貸款雖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 年但生產經

工行發布一季報 不良貸款率降至3.6%

營已停止、項目已停建的貸款(不含呆帳貸款)。

呆帳貸款

是指借款人和擔保人依法宣告破產,進行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宣告失蹤或宣告死亡,以其財產或遺產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巨大且不能獲得 保險 補償,確實無力償還的部分或全部貸款,或者以保險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貸款人依法處置貸款抵押物、質物所得價款不足以補償抵押、質押貸款的部分;經國務院專案批准核銷的貸款。

不良貸款的示例

企業因不良貸款產生的壞賬,總讓銀行心慌慌,為了避免更多的貸款計入壞賬造成利潤下降,有些銀行絞盡腦汁,開始玩起了壞賬“大轉盤”。某商業銀行的分行為一筆5億元的房地產開發貸款百般困擾。借款的開發商開盤後銷售情況很差,造成資金回籠困難,無法按時償還該銀行的貸款。

按照銀行貸款五級分類規定,這筆貸款從利息違約開始就計入五級分類中的關注類貸款。如今,這筆貸款就要下滑至不良類貸款。一旦下滑至不良類,該分行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行長及相關責任人肯定會被問責,整個分行上下也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因此,該分行千方百計為這筆不良貸款找尋“大轉盤”的下家。

不久後,某資產管理公司得知了此事。由於臨近年末,各家銀行都盡量壓低不良貸款。在貸款變成不良貸款後,銀行會讓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這樣就能在財務報表上讓不良貸款“消失”。

具 體操 作手法是: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簽定債權 轉讓合同 ,銀行賣斷這筆貸款;資產管理公司與開發商簽定債權重組合同,資產管理公司通過下設的公司以委託貸款形式、以20%的年利率向開發商授信,讓開發商償還銀行貸款,但款項直接劃給銀行,不由開發商經手。資產管理公司當然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它一方面從銀行獲得基準利率下浮10%的貸款,另一方面將資金借給開發商,獲得超過基準利率一倍多的收益率。

可以看出,這筆貸款從銀行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後者可以藉此大賺一筆。同樣5億元的貸款,銀行的年利率為7%,而轉手到資產管理公司後,利率高達20%,翻了一倍多,對開發商的財務壓力可想而知。

面對強勢的銀行,房地產開發商也只能配合,因為一旦進入銀行授信“黑名單”,所有融資 渠道 基本都會被關上。面對資產管理公司近乎苛刻的貸款條件,“大轉盤”中的輸家也只能繼續玩下去。

業內專業人士指出,雖然銀行通過這種賣斷貸款的方式掩蓋了壞賬風險,有助於讓資產質量顯得“干凈清透”,但實質上是將風險從銀行轉移到信託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影子銀行”的金融體系中。

H. 不良貸款上升與樓市有何關系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有何危害

不良貸款上升與樓市無直接關系,但是與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有密切關系。

一、不良貸款上升和樓市其實沒有直接關聯。

為什麼這么說,不良貸款上升是一個綜合指標,樓市是一個大的市場,一個市場的發展不能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貸款不良率,這是明確的。但是從側面來看,是存在間接關聯的。

我們知道,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四萬億投了下來,全國各地掀起了一波基建熱,同時也帶動了房地產開發市場的發展,據統計2008年到2010年房價上漲了58.87%,而相比2005年到2007年房價上漲是27.8%,這也讓很多企業主十分眼紅,因此帶動了部分企業主從經營實體到投資房地產的轉變。

而且從監管部門的政策動向來看,近期個別地方房價異動上漲,市場炒作熱情升溫,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比如今年4月22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就表示,貸款一定要按照申請用途真實使用資金,不能挪用,要求銀行一定要監控資金流向,對於違規把貸款流入到房地產市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此外,監管部門還會根據銀行信貸投放情況,實時開展現場檢查,發現違規問題及時糾正,對問題嚴重的銀行機構要實施嚴厲處罰,切實將經營類貸款資金真正用於企業的生產經營,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和高質量發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I. 「首席觀察」罕見!銀行上半年凈利同比降9.4% 警惕「不良」升溫

中國銀保監會8月10日在股市收盤後公布了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2020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10.35%。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0.83%,較上季末下降0.15個百分點。

市場乍驚:近年幾乎從未出現過如此凈利潤降幅的中國銀行業怎麼了?盡管這也取決於銀行對壞賬計提的撥備,其可對利潤空間進行調節。

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銀行盈利下降原因之一是讓利於實體經濟,而非自身經營能力惡化的問題。即這是可預期的結果,但降幅之大出乎市場的意料。

年中重要經濟數據發布之際,相關部委官員亦出來重磅發聲。

當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的引導使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帶動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利率的下行,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使得貸款的結構明顯優化,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明顯增加。

那麼,下半年最大挑戰是什麼?易綱在回答央視新聞《相對論》給出的「部長答題板」提問時說,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對實體經濟精準滴灌。他表示,實體經濟的支持一定要聚焦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這是人民銀行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的確,疫情沖擊下的中小微企業等部分實體經濟仍在嗷嗷待哺……

不過,易綱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國經濟在全球實現了率先復甦。二季度我國GDP出現了比較強勁的反彈,GDP同比增長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而對投資者來說,日趨復雜宏觀形勢背景下,當前階段,優質銀行可能也會因為業績調控而出現好的中長期買點。

「不是銀行經營的問題」

「讓利1.5萬億是此次商業銀行利潤下降的部分原因。根據央行的表述,1.5萬億元中有利率下行讓利9300億元,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等項內容。」8月10日,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經濟觀察網。

他解釋,除此之外,估計疫情沖擊下,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破產和虧損,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也是利潤增速下降的原因。預計隨著貸款延期等支持性政策明年到期後,沒有暴露的不良貸款將陸續顯現,將對銀行利潤形成新的考驗。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40.7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7萬億元,較年初增速17.7%。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6.6萬億元,同比增長為2.7%。

「這在近年來是非常罕見的,主要是受新冠肺炎影響以及加大對實體經濟讓利的結果。」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經濟觀察網。他指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也有所下降。

董希淼解釋,上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疊加疫情影響,我國實體經濟遇到較大沖擊。商業銀行在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收費以及延期還本付息等舉措,積極主動向實體經濟讓利,推動企業融資明顯下降。

「凈利潤同比下降不是商業銀行自身經營能力惡化,而是商業銀行大幅度向實體讓利的結果。」他說,「同時,面對資產質量反彈壓力,商業銀行加大貸款損失准備計提,貸款損失准備較上年末增加5003億元(其中一季度增加2943億元,二季度增加2060億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盈利表現。」

這里,是否還記得銀行讓利1.5萬億的實質內涵?

一個月前,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曾對「金融機構1.5萬億讓利」進行解讀——表示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將主要通過三方面予以實現:

一是利率的下行。包括貸款利率下行、債券利率下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的優惠利率貸款的發放,所有加在一起通過引導利率下行,最終會實現大概約9300億元的讓利。

二是兩項貨幣政策新工具加上前期的延期還款付息政策工具大約讓利2300億的規模。

三是通過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包括前期已經減少的收費,後面全年還要繼續減免的收費,特別是落實6月1號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通知》。

概之,這三大塊加在一起大數是1.5萬億元。

8月10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央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穩企業保就業。他說,主要措施可以概括為18個字,就是「擴總量、保供應、促增長,降利率、調結構、保主體」。

按照易綱的話說,貨幣政策的引導使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帶動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的貸款利率都降至 歷史 新低。特別是普惠金融的貸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個百分點。

「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使得貸款的結構明顯優化,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明顯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場主體近3000萬戶,有貸款余額的超過2300萬戶,這些主要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易綱稱。

此外,銀行凈息差的空間亦在小幅收窄。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凈利潤同比下降9.4%,其中,銀行的凈息差從2.10%降至2.09%,下降了1 BP,凈息差有所收窄,包括盈利下降等……由於今年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銀行的LPR利率下降30個BP;而實際貸款利率的下降幅度逾30個BP,但銀行的負債成本下降幅度相對有限,所以,整個凈息差處於收縮狀態。

不過,溫彬認為,雖然利潤同比下降,凈息差收窄,但在目前疫情的影響下,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幅度,有助於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好地發揮了金融的支持作用。

不可否認,疫情沖擊下,一些受沖擊的企業出現信用風險,違約也在增加,不良率和

同期,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5.0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2060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82.4%,較上季末下降0.80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54%,較上季末上升0.04個百分點。

「這也說明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風險總體是可控,經營相對比較穩健,特別是撥備覆蓋率雖然較一季度有所下降,但超過180%,遠高於監管的紅線要求,所以,整個銀行業的風險抵補能力比較充足。」溫彬說。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除城市商業銀行之外,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二季度凈息差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

然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內經濟面臨諸多挑戰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的「雙升」不容小覷。IMF和世界銀行分別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 4.9%和 5.2%,世界銀行稱全球經濟可能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

不良?不良!

盡管中國風景獨好,央行表示,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即使信貸資產質量目前無恙,防範於未然亦未嘗不可。

董希淼坦言,在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壓力驟增的情況下,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基本穩定,風險抵補能力仍然較為充足,實屬不易。不過,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反彈壓力非常大的,在內外部環境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銀行業資產質量面臨嚴峻挑戰。2020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貸款率還可能有所上升,非信貸不良資產業也可能進一步爆發,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具體來看,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二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27364億,較一季度的26121億,上升1243億,其中,次級類貸款二季度為12918億,較一季度的11469億增長1449億 ;可疑類貸款10653億,較一季度的10638億略增15億 ;損失類貸款3793億,較一季度的4014億增長221億。不良貸款率為1.94%較一季度1.91%增加了3個BP。

所以,「商業銀行一方面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置;另一方面要堅持標准,嚴格把關,嚴控新的不良資產產生。」董稀淼說,監管部門要繼續採取針對性措施,支持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多渠道、高效率地處置不良資產。在服務實體經濟、讓利實體企業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維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保護好商業銀行合法權益。

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指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提早謀劃應對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長,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嚴格資產質量分類,做實利潤、提足撥備、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8月3日,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指出,下一階段要「著眼長遠,未雨綢繆,支持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就此,光大證券首席銀業分析師王一峰告訴經濟觀察網,銀行盈利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結合前期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下半年工作要求,銀行業中期業績呈現出了三大特點:

首先,營收預計相對穩定,盈利增速明顯下行,撥備前盈利增速與凈利潤增速差拉大。二季度,行業凈息差為2.09%,預示著凈利息收入平穩;非息收入佔比下降除季節性因素外,還有利率上行對於債券交易和估值的變化。

再者,分機構看,大型銀行盈利增速-12%,股份行-8%,城商行-2%。大型銀行盈利增速回落更快。主要是大型銀行相對更為審慎的財務規劃所致。從分機構的盈利增長可知,上市銀行中「夾心層」的優質城商農商銀行預計中期業績盈利增速表現將明顯好於上市國股銀行。

展望下半年,王一峰認為,商業銀行盈利增長仍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壓制:「資管新規」後問題資產回表對准備的消耗,I9准則下非信貸累資產准備計提的增加,以及存量風險的進一步確認與化解。預計未來銀行業營收與盈利增速差將進一步擴大。但是,也應注意到,對於優質銀行來說,未來業績表現不會過分惡化。尤其是在當前階段,銀行業營收增長依然穩定,優質銀行會因為業績調控而出現好的中長期買點。

其實,「未來風險點不在於業績調控,更多在於中美摩擦加劇下金融制裁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復甦強度的不確定性。」王一峰說。

溫彬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務小微,精準滴灌,銀行在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的同時,會優化信貸結構,聚焦小微企業、製造業,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同時,相對前期,貨幣政策會出現一些邊際上的變化調整。

不過,「因為風險有滯後效應,下半年的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余額可能會進一步上升,但銀行加大信貸的逆周期投放,有助於企業保持正常經營。預計下半年的經濟將恢復性增長……所以,銀行資產質量總體上會保持平穩。」溫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