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徵信額度 » 從宏觀分析貸款逾期問題
擴展閱讀
43萬貸款10年利息多少 2025-01-24 04:28:19

從宏觀分析貸款逾期問題

發布時間: 2023-04-28 13:50:32

『壹』 宏觀經濟政策對銀行業的消極影響

宏觀經濟運行和調控政策對銀行業風險的影響
銀行資產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經濟運行情況的反應,在經濟上升期,銀行的資產質量通常表現較好,這不僅是因為貸款規模擴張帶來的稀釋效應,更因為企業效搜凳益良好所產生的良好還款能力。相反,在經濟下行時期,銀行的資產質量通常表現欠佳,不僅呆賬壞賬會增加,而且,貸款的逾期情況會比較嚴重。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經濟上行緩慢、出口導向型中小型企業大面積破產,同時由於房地產調控政策造成開發商貸款經營壓力和個貸還貸壓力,未來一段時間銀行不良貸款會進一步凸顯出來,未來2~3年銀行業好漏攜不良率有可能上升80~200個基點。 經營效益高增長的勢頭將扭轉,銀行盈利能力將回歸自我2006年以來,商業銀行的業績持續爆發式地增長,盈利能力已經高於其長期增長潛力。筆者認為,隨著政策性因素的釋放和宏觀經濟進入下行周期,銀行的暴利時代將告終結。其一,雖有2012年6月8日的友伏首次利息下調,但由於從緊貨幣政策基調沒有改變,盡管貸款總量控制目標會有所突破,但信貸資產規模仍會受到限制,這從總量上制約了銀行收益的大幅提高。其二,銀行凈利差縮小趨勢加強。目前,存款定期化及貸款利率上浮動力減少是凈利差減少的主要原因。由於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存款迴流銀行明顯,多家銀行存款增速大大高於貸款增速,加之存款呈定期化趨勢,更加大了銀行利息支出。其三,受經濟增長放緩、資本市場回落的影響,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受到壓力。

『貳』 信用卡(貸記卡)半年報:發卡量增勢趨緩,不良率抬頭

在經濟下行壓力、共債風險等多方面因素下,上半年信用卡(貸記卡)發卡數量增速放緩,資產質量壓力持續加大,不良生成較快。

從行業來看,2019年上半年末信用卡(貸記卡)發卡量較年初增速僅為3.5%,而2017年、2018年同比增速分別為超26%、16.7%。其中,交通銀行今年上半年末的信用卡(貸記卡)數量與年初相比,減少了8萬張,這是歷史首次。

同時,多家銀行信用卡(貸記卡)不良率增加。例如,相較於年初,交通銀行信用卡(貸記卡)不良率增加了0.97個百分點,浦發銀行增加了0.57個百分點,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分別較年初上升0.19和0.05個百分點。

發卡量增速降至個位數。

央行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貸記卡)(包括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11億張,較年初僅增長0.25億張,增速僅為3.5%。

而2018年末,我國信用卡(貸記卡)(包括借貸合一卡)累計發卡數量達到6.86億張,同比增速為16.7%;2017年末,信用卡(貸記卡)發卡量達到5.88億張,同比增幅超26%。

這一趨勢也反映在各家銀行的半年報上。今年上半年末,在六大國有銀行中,僅有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的累積或新增信用卡(貸記卡)發卡量增速達到兩位數。截至6月末,農行信用卡(貸記卡)累計發卡量1.14億張,同比增長10.6%,上半年信用卡(貸記卡)消費額9599 億元,增長13.96%;郵儲銀行新增發卡519.78萬張,同比增長28.94%,信用卡(貸記卡)消費金額4448.17億元,同比增長25.55%。

而建設銀行上半年發卡量累計1.28億張,較年初增長5.43%;工商銀行信用卡(貸記卡)發卡總量15445萬張,新增發卡量為345萬張。中國銀行6月末信用卡(貸記卡)累計發卡量11832.96萬張,新增發卡量767萬張。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國有大行交通銀褲搭亂行上半年末累計發卡量為7147萬張,較年初減少了8萬張,這一現象是多年以來首次出現。「我行應對外部市場形勢變化,貸前、貸中管控多管齊下,主動加強信用卡(貸記卡)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平衡,提升催收效率和資產保全能力。」交行在年報中稱。

此外,最近這兩年發卡量比較多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在今年上半年也變得「保守」起來,增速均為個位數。截至6月30日,招行信用卡(貸記卡)流通卡數9061.04萬張,較上年末增長7.48%;平安銀行信用卡(貸記卡)流通總量為5570.39萬張,較2018年底增速為8%。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稱,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和金融強監管政策下,銀行主動調整策略,對於信用卡(貸記卡)的策略不再那麼激進。另外,2018年p2p事件頻發,增加了信用卡(貸記卡)的風險。在信用卡(貸記卡)業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客群逐漸下沉,銀行也正在警惕信用卡(貸記卡)的個人信用風險。

不過,國內信用卡(胡檔貸記卡)市場空間距離見頂尚遠。我國目前人均持卡率僅為0.5張左右,而美國等發達國家人均持卡枝清率3張左右,差距仍然十分明顯。

不良率增加

半年報顯示,在六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交通銀行和浦發銀行信用卡(貸記卡)的不良率上升明顯:6月末交行信用卡(貸記卡)不良率為2.49%,較年初增加了0.97個百分點,浦發銀行為2.38%、較今年年初增加0.57個百分點。

另外,招行、平安銀行6月末信用卡(貸記卡)貸款不良率分別為1.3%、1.37%,分別較年初上升0.19和0.05個百分點,信用卡(貸記卡)不良貸款余額則分別較年初增長33%、12%。

「受到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共債風險上升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消費金融全行業的風險都有所上升,但整體風險表現仍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平安銀行稱。

中信銀行也在半年報中提到,2018年以來,現金貸、互聯網消費貸、P2P等市場放貸主體日益增多,債務風險不斷聚集,市場共債客群資產質量波動明顯,此類風險有向信用卡(貸記卡)行業傳導的趨勢;同時,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部分地區及行業從業者的就業及收入穩定性受到一定影響,導致部分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降低。兩重因素疊加,致使信用卡(貸記卡)業務風險有所上升。

「就全行業而言,其實各行信用卡(貸記卡)領域的風險都在不同程度上升,這一方面與外部環境變化導致持卡人收入下降有關,另一方面也受高杠桿下共債風險暴露影響。」浦發銀行零售總監劉顯峰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

黃大智表示,對於共債風險,銀行首先應該對於共債客戶的審核更加嚴格。另外,銀行要廣泛與各類互聯網借貸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提前發現共債客戶。

此外,信用卡(貸記卡)不良率的高企還與P2P風險事件頻發,以及信用卡(貸記卡)客戶由最優質客戶逐漸下沉有關。

「2018年監管推進,P2P等網貸平台集中發生風險事件,並通過共債風險影響到了信用卡(貸記卡)貸款質量。除了共債風險外,信用卡(貸記卡)不良抬頭本質上與當前的整體宏觀環境有關。2018年整體信用偏緊,社融存量增速新低,當融資增速無法保證存量債務的利息償還,必然帶來債務違約,信用卡(貸記卡)背後的主體中,資質較差、信貸資源獲取能力較弱的那部分,受到影響兌付發生困難。特別是2017年我國信用卡(貸記卡)業務迅速擴張,發卡量攀升背後也伴隨著一定的客戶資質下沉,增加了這部分資質較差借貸主體的比例。」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稱。

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貸記卡)中心總經理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犯罪呈現產業化、金融欺詐涌現的問題非常嚴重。前兩年行業內為了節省遞推成本,大力發展線上發卡,這為金融犯罪供應了機會,給銀行帶來了不少損失。當下,不少銀行不斷強化新技術,對客戶運行甄別,並研發欺詐評分等大數據模型,識別虛假申請等欺詐風險。另外,發卡的重心從線上重回線下。

受實體經濟下行壓力、金融強監管以及前期激進策略等因素的影響,下半年信用卡(貸記卡)的資產質量還會下降。不過,也有另外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貸記卡)人士稱,未來信用卡(貸記卡)的資產質量雖有壓力,但已經得到控制,不會有大幅增長。

《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貸記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38.84億元,占信用卡(貸記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17%,佔比較上季度末上升0.02個百分點。

當前,已有地方監管開始行動,防範信用卡(貸記卡)風險。例如,8月26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於加強銀行卡風險防控的監管意見》要求:轄內商業銀行應積極引入個人徵信、通信運營商、社保、公積金、納稅證明、交通運輸部ETC數據等外部可信數據,不斷優化風險評價模型和交易監控模型,利用「大數據+模型」技術手段不斷完善銀行卡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嚴禁銀行卡及相關綁定業務通過攀比贈送、競相折扣、加碼優惠等促銷手段開展惡性競爭。

『叄』 哪些因素影響不良貸款的回收率

要想知道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不良 貸款 的回收率,首先得了解一下不良貸款的定義。

不良貸款是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總稱。逾期貸款指借款合同約定到期 (含展期後到期) 未能歸還的貸款,呆滯貸款是逾期 (含展期後到期) 超過規定年限以上仍未歸還的貸款,或雖未逾期或逾期不滿規定年限但生產經營已終止,項目已停建的貸款; 呆賬貸款是按有關規定列為呆賬的貸款。不良貸款預示著銀行將要發生風險損失。把不良貸款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

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不良貸款的大小,不僅影響著銀行的盈利水平、穩定性以及核心競爭力,還可能成為引發金融危機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宏觀經濟波動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宏觀經濟條件、宏觀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國銀行業風險的大小。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和 利率 風險管理水平,實現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雙降」。基於此本文從宏觀方面分析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因素,並對防範不良貸款的產生提供了一些對策建議。 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波動帶來較大沖擊,客觀上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宏觀經濟波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另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資產規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隨著世界者臘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日益突顯。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健性關乎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一旦商業銀行出現信用危機,將會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造成致命打擊,而不良貸款是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主要的衡量指標之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正在加速擴大,同時也面臨著巨額資金消耗的風險,這不僅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同時還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因此,巨額不良貸款己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

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波動帶來較大沖擊,客觀上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宏觀經濟波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另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資產規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隨著世界金融全球化首高滑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日益突顯。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健性關乎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一旦商業銀行出現信用危機,將會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造成致命打擊,而不良貸款是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主要的衡量指標之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正在加速擴大,同時也面臨著巨額資金消耗的風險,這不僅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同時還對念簡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因此,巨額不良貸款己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在經濟生活中所佔比重不斷增加,而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保證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外諸多學者、政府機構和銀行家都對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並對不良貸款的成因、解決對策進行論證。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相關理論,信用論「金融活動本質上是一種信用過程,而經濟中存在著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由於信用具有的依存性,如果出現銀行內部貸款資金使用和償還時間上的分離,就可能引起不良貸款的發生。與此同時,信用的依存性和廣泛連鎖性引發的連鎖違約也會導致銀行業出現不良貸款的規模不斷擴大。

不良資產證券化就是資產擁有者將一部分流動性較差的資產經過一定的組合,使這組資產具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再經過提高信用,從而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流動的證券的一項技術和過程。不良資產證券化是處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較好方法。商業銀行將不良貸款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由資產管理公司將不良資產證券化,這種做法有利於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水平,減少了相應的成本。不良貸款證券化是商業銀行降低自身不良貸款率水平的顯著方式,商業銀行應提高不良貸款證券化進程。

我國不良貸款現狀及其產生因素分析

不良貸款率是我國監管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重要指標,不良貸款是非正常貸款或還款環節存在問題的貸款,主要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對貸款項目不負責、對企業償還能力、貸款運行質量沒有仔細探究,貸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是產生不良貸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存在不良貸款的潛在危機。信用風險是銀行系統性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業信用風險的積累,通過分析不良貸款率對銀行業的影響,引導商業銀行採取有效的手段應對不良貸款率對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從而控制銀行業的信用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商業銀行在運作過程中,不良貸款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經濟周期下的資源錯配都會一定程度上產生不良貸款。但不良貸款的大小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國際警戒線一般定為10%左右,中國的監管標准要求其不超過15%。銀行產生不良貸款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肆』 不良貸款增加的原因

問題一: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應採取哪些對策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宏觀經濟調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國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的十年,這一階段,我國名義GDP年均增速高達16.8%,實際增速也有10.1%。伴隨經濟規模的增長,貨幣供應量從19.05萬億元增長至135.98億元。在經濟的上行期,流動性充裕,投資機會多,企業信貸需求旺盛。同時,中國銀行業在剝離擺脫不良資產包袱之後,通過股改上市,成為市場化運作主體,釋放了銀行的增長動力,資產規模從27.7萬億元提升至151.4萬億元,十年增長了4.5倍。
企業的擴張與銀行的發展一方面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為當前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埋下了的隱患:一是企業整體杠桿率偏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當前中國公司債務已經達到GDP的125%,進入紅 *** 域(公司與個人債務總和與GDP之比正常值為100%);二是企業跨業經營成為趨勢,特別是涉足房地產、礦產等領域的情況較多;三是產能全面過剩,無論是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還是新興的光伏、風電,以及造船等行業均嚴重過剩。
而存在上述風險隱患的「銀-企」借貸體系是不可持續的。進入新常態後,各種關系正在調整,原有借貸體系中的一些風險隱患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釋放。從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發生的情況看,「企業死亡」與上述三類風險隱患相對應,表現為「高杠桿斷裂」,「多頭投資失敗」和「過剩產能出清」。客戶風險爆發的過程,也是經濟機體去除這些「頑疾」的結果體現。
二、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各國經濟調整的共同現象
橫向上看,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次貸危機後,也普遍遭遇了銀行貸款不良率上升的階段。其中,美國銀行業在次貸危機爆發當年不良貸款率較之前提高0.6個百分點,風險暴露主要集中在隨後的兩年(08、09年貸款不良率增幅高達1.57和2.03個百分點),並於2009年達到頂峰(5%),之後逐漸回落,整體上與危機爆發和影響逐漸消除的過程基本一致。其他發達國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也呈現類似特徵。可見,銀行不良貸款率在經濟下行期上升,隨著經濟復甦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2
美國GDP增速與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總資產排名全球20強的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3.50%。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BPCE銀行、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遠遠超過2%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8%。
2
發達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與之相比,我國上市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1.52%,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貸款率率先突破2%的農業銀行,考慮到該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若將超出平均水平的撥備用於核銷,該行不良貸款率將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應對資產質量惡化,中國銀行業尚有空間
首先,宏觀經濟逐漸展露出積極的因素。雖然短期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些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但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觀經濟增長結構的調整為銀行業對沖存量風險提供了機遇。
其次,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引入並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風險管理政策、工具、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和完善,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風控體系,資本對風險的抵補能力不斷加強。
第三,在不良貸款大量爆發前,銀行已經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

問題二: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缺錢。不按時還款

問題三: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狀況,構成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特點、及成因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 眾所周知,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數額巨大,現實狀況不容樂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總資產佔全國銀行業的80%,但由於計劃經濟時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難以下卸,信貸資金大量沉澱和死滯,1998年的資產回報率不到0.2%,1999年帳面需核銷的呆滯貸款占其貸款總額的2.7%,但加上需核銷的逾期和呆滯貸款,全部壞帳比率為8%-9%(該壞帳比率並不包括已剝離的資產和債轉股在內)。按國有四大商業銀行貸款總余額佔全部金融機構總余額超過六成,8%-9%的壞帳率即達5000-6000億元,四大商業銀行1999年有3500億元的不良資產被剝離,經獨立評估後與企業簽定債轉股協議的也近1000億元。此外,幾十家股份制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也相當嚴重(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二千家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託投資公司等非銀行性金融不良資產的增量和存量更是突出。)。從此可以看出,盡管中央從1995年全國金融工作管理會議以來,要求各商業銀行要將不良資產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兩三年銀行的貸款質量雖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資產比率仍然較高,信貸資產風險依然較大。? 2.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特點 (一)不良資產數額巨大,不良貸款比重相對較高。? (二)我國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復雜。我國銀行不良資產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體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經營管理不善等),還有政策和法律變化的影響等等。? (三)利益關系特殊。在國外,企業和銀行是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銀企關系比較清楚;我國國有企業和銀行都是國有的,銀企關系相對模糊。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都是國有的,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和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當然國有商業銀行和 *** 也有一定責任)的實質是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競爭力等的綜合表現。? (四)不良資產類型特殊。在國外,銀行不良資產大多表現為房地產貸款或股票等資產,本身具有較高的價值,而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則主要是信用貸款,比如大量對外貿企業的不良貸款等。簡言之,清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近期目的是消除金融隱患,幫助國有企業脫困,而最終目標是使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輕裝上陣,實現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戰略性轉換,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成因分析? 不良資產形成原因是復雜的:既有體制政策上的,也有經營管理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 (一)從體制方面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資金供給制和財稅改革後的「拔改貸」所形成的銀企依賴機制,使國有銀行的大量貸款在國有企業中沉澱、呆滯,是不良資產產生的歷史原因。? (二)從 *** 方面看, *** 行為邊界過大,特別是地方 *** 的過度干預,使國有商業銀行的自主經營機制名存實亡,造成信貸資金財政化、資本化,是不良資產形成的外部原因。? (三)從企業方面看,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國企的經濟效益低下,是不良資產產生的根本原因。? (四)從銀行方面看,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非市場化及缺少健全的信貸約束機制,是不良資產產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貸款「三查」制度未真正落實,授信不統一。? 其次,由於目前許多機構現有信貸人員業務素質不高,且個別人員法制觀念極差,違章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人為造成信貸風險損失,嚴重威脅信貸資產的安全運營。? 最後,缺乏一套嚴密的監督機......>>

問題四:不良貸款成因及對策 不良貸款記錄或不良信用記錄主要是指:
1、貸款當前逾期;
2、貸記卡當前逾期;
3、准貸記卡存在透支180天以上未還記錄(含卡費、年費);
4、貸記卡存在近12個月內未還最低還款額次數超過6期記錄(含卡費、年費);
5、單筆貸款存在近24個月內連續逾期超過6期記錄(含擔保人代還)或累計逾期超過10期記錄(含擔保人代還);
6、單筆貸款存在累計逾期超過24期記錄;
7、貸款存在擔保人代還記錄;
8、近24個月內貸款存在展期(延期)或以資抵債等記錄;
9、存在因信用不良被起訴的記錄。

問題五: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不良貸款就是,貸款企業無力還貸或者是拒絕還貸,在貸款期限即將到來後,沒有償還的貸款。
主要就是放貸錢對借貸單位情況沒有清楚了解,高估了對方的還款能力,90%以上的不良貸款就是因為放貸審核人員沒有仔細了解放貸對象或故意放款放貸條件造成的。

問題六:不良貸款的成因有哪些 貸款人一般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有當地城鎮常住戶口、18-65周歲的中國公民;
2、遵紀守法,沒有違法行為及不良信用記錄;
3、有正當且有穩定經濟收入的良好職業,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4、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問題七:商業銀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貸款 然而,不少銀行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貸風險控制理念和行為偏差,以致信貸資產不良率還處於高位。筆者認為,要有效控制信貸風險,杜絕不良貸款再次大量發生,應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不良貸款的產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業和個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開戶的企業中,逃廢債企業達32140戶,懸空銀行貸款本息達1851億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風險將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里爆發。因此,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這是商業銀行控制不良貸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業銀行關聯最為密切的是客戶的信用評級。建立企業和個人評級制度的具體做法是:匯總金融記錄、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礎上匯總其他信用記錄,如納稅情況等,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級。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信用等級應每年進行調整。 建立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歐美國家的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信貸管理文化,信貸人員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貸價值取向。嚴密的信貸管理制度是硬約束,先進的信貸管理文化是軟約束,正是這種軟和硬的結合,使歐美銀行多年來一直較嚴格地控制了信貸風險。近年年來我國部分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陸續形成一些基本觀點,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彌補本金的損失」,「最大的風險就是缺乏風險意識」等,但信貸風險文化的建設仍然不夠。 加強風險控制建設 ――實行「審貸分離」的審查構架 應建立「信貸制度制定權」、「貸款發放執行權」和「風險貸款處置權」三權分立的貸款審查組織構架,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調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批制約系統和風險檢查制約系統。
――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體系 應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同時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並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加大貸款「三查」執行力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商業銀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於形式的問題。「貸前調查」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核實相關數據,但恰恰是在這一「節骨眼」上,信貸人員往往只是輕易採用企業提供的材料和報表數據,做表面文章。「貸後檢查」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不少信貸人員放鬆對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無法隨時把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情況。「貸後管理」則淪為了應付性的日常檢查,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銀行對企業財務指標的風險監控體系也過於復雜,不易操作。

問題八: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貸款 然而,不少銀行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貸風險控制理念和行為偏差,以致信貸資產不良率還處於高位。筆者認為,要有效控制信貸風險,杜絕不良貸款再次大量發生,應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不良貸款的產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業和個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開戶的企業中,逃廢債企業達32140戶,懸空銀行貸款本息達1851億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風險將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里爆發。因此,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這是商業銀行控制不良貸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業銀行關聯最為密切的是客戶的信用評級。建立企業和個人評級制度的具體做法是:匯總金融記錄、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礎上匯總其他信用記錄,如納稅情況等,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級。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信用等級應每年進行調整。 建立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歐美國家的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信貸管理文化,信貸人員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貸價值取向。嚴密的信貸管理制度是硬約束,先進的信貸管理文化是軟約束,正是這種軟和硬的結合,使歐美銀行多年來一直較嚴格地控制了信貸風險。近年年來我國部分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陸續形成一些基本觀點,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彌補本金的損失」,「最大的風險就是缺乏風險意識」等,但信貸風險文化的建設仍然不夠。 加強風險控制建設 ――實行「審貸分離」的審查構架 應建立「信貸制度制定權」、「貸款發放執行權」和「風險貸款處置權」三權分立的貸款審查組織構架,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調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批制約系統和風險檢查制約系統。
――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體系 應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同時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並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加大貸款「三查」執行力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商業銀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於形式的問題。「貸前調查」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核實相關數據,但恰恰是在這一「節骨眼」上,信貸人員往往只是輕易採用企業提供的材料和報表數據,做表面文章。「貸後檢查」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不少信貸人員放鬆對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無法隨時把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情況。「貸後管理」則淪為了應付性的日常檢查,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銀行對企業財務指標的風險監控體系也過於復雜,不易操作。

問題九:為什麼2014年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量增加 貸款條件
18歲以上;上班,有社保或者公積金;
個人保險;
房,車(月供也可以);
徵信良好。
滿足以上之一就可以做貸款,網貸最起碼的要有還款來源。

問題十: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形成原因及解決途徑――以農行為例 誰能幫幫我 20分 一.我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產生原因
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國有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經營和財務管理遇到困難以外還可以分為外部經濟環境和商業銀行內部的因素。
第一.外部經濟環境為不良信貸資產的產生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條件。
1.市場機制的不健全扭曲了 *** 、企業、民眾的經濟行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地方 *** 或多或少地充當了同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調解人,過多干預銀行事務,從而變相誤導了銀行的經營作為,扭曲了部分貸款的合理投和向。同時由於我國市場經濟基礎薄弱,市場機制不夠健全, *** 、企業和民眾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商業化、貸款市場化、交易的誠信原則不能很好理解和貫徹,從而形成的經濟、金融、法律、社會和民事環境,銀行的權益受到傷害,不良貸款日積月累,積重難返。
2.一些國有企業資本金嚴重不足,銀行貸款被用作鋪底資金。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佔用的資金是不等量的,其最低額是企業必須經常佔用,在需在資金最少的時候也不會空閑出來,這種最低限額的鋪底資金,應該使用資本金,而不宜使用銀行貸款,使用了貸款就無法歸還。改革開放以來,財政安排的經濟建設資金絕大部分用於基本建設方面,老企業需要增加的流動資金幾乎完全依靠向銀行貸款,甚至於有的新企業基本上是使用銀行貸款建成的 。這就使得一些國有企業負債過高,大量銀行貸款無法到期收回。
3.信用觀念的扭曲。由於企業拖欠貸款的現象存在多年,而且大多數拖欠者都沒有受到利益的損害,有些甚至還得到了好處,天長日久就使得人們的信用觀念轉變、扭曲、顛倒,加之少數地方 *** 和主管部門維護社會信用不力,默許一些國有企業把自己的損失轉嫁給國有商業銀行,而國有商業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正確的觀念,對貸款能否及時收回注意不夠,對到期的貸款催收的工作也抓得不緊,這些都嚴重損害了銀行的利益,致使銀行的不良貸款加重。
第二.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因素對不良貸款的增加和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貸款管理機制落後,自我約束力不夠。近十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突飛猛進,但不容忽視的是,在貸款管理上存在著重數量規模,輕質量效益的粗放經營傾向,重貸輕管,重放輕收,跟蹤不到位,約束力不夠,特別是違規操作比較多。可以說貸款管理機制的落後、管理環節上的薄弱是不良貸款產生的一個根本原因。
2.貸款風險監測機制不健全。認為信貸管理重物不重人,缺乏對企業法人或經營主管的品質、素質和個性等方面的綜合考慮:信貸風險監測制度不完備,限於風險貸款的統計工作,缺乏貸前、 貸中和貸後環節的風險評估,不能做到及時掌握貸款企業的資產、負債、盈虧情況的變化:預警機制沒有建立,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監測信貸風險。
3. 防範和化解不良信貸資產,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眼睛向內,找准突破口,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更新觀念,把不良信貸資產提升到一種可挖掘利用資源的高度加以認識。
二.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存在帶來的後果
2006年外資銀行在中國正式享受國民待遇,國有商業銀行將面臨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如果不良貸款比例不降下來的話,銀行的經營效益首先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不良貸款的貸款利息難以收回,銀行還須支付儲戶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銀行大量的資產沉澱在不良貸款上,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大大地降低,影響銀行的經營效益。隨著銀行商業化進程加快。銀行的 *** 色彩將會越來越淡,銀行要憑自身在社會上的信譽,靠銀行的經營效益和服務質量來蠃得客戶,如果不良貸款的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銀行就會難以生存,將會在和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

『伍』 被過度借貸「毀掉」的年輕人

過度借貸問題,雖然需要監管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但從結果上看,更多地取決於借款人自身。借款人恰恰不可控。正如不少心理學家相信,「要讓消費者控制預算,需要消費者具有驚人的自製 「為何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習慣於借錢」?

對這個隱橘問題,我們可以站在不同的視角給出不同的答案。

從需求角度看,年輕人沒有錢,所以才借錢。像那些手握存款苦尋安全高息 理財 產品的人,有大把的低息 貸款 可供選擇,他們看都不想看。

從供給角度看,銀行零售轉型,互金平台崛起,消費金融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期。貸款體差襲驗前所未有的便捷,貸款產品也前所未有的豐富,一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總能刺激虛攜兄消費者的購買欲,供給本身就能創造需求。

從消費場景看,購物消費已經「入侵」生活的方方面面,朋友圈中有微商大軍、有社交拼購,直播平台里有網紅帶貨,內容社區里更是「種草」泛濫……買買買的背後,消費貸款大放異彩。

這些因素互為因果、相互強化,慢慢地,年輕人習慣了消費時去貸款,大家也習慣了年輕人用貸款去消費。

不止消費,但凡工資能做到的,貸款都能做到,作為「未來」的工資,貸款已浸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化為生活的一部分。

當貸款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消費升級如約而至。

消費升級背後的驅動力

消費升級的背後,有兩大驅動力:一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得益於人均收入的逐年提升,據悉這部分人群有2億人;二是消費貸款的鼎力支持,讓收入不足的人也能觸及中產生活品質。這部分人群,也在2億人左右。

中產階級的崛起,帶來了城市消費升級,是個漸進過程;而消費貸款的普及,則發掘出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表現出相當的爆發性和突發性。

下沉市場一詞,於2017年左右為人所知,首先是快手走入大眾視野,滿足了五環內人群的獵奇心理;直至拼多多來了,市場一下子感受到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在這種突然性認知的背後,消費貸款的爆發式增長應居首功。有了額外2億人的消費加持,消費升級顯著提速。

宏觀上看,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2018年76%的GDP增長靠消費,相比四年前提升27個百分點。

中觀上看,50%的新車和30%的二手車銷售靠貸款,一半以上的學員貸款付培訓費,以至於汽車、教培、醫美等大額消費行業早已與金融機構緊密捆綁。

分期付款 與大額消費天然契合,心理學家早就給出了答案——「一旦給出分期付款的選項,人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每月付款額,不再留意合同的長度」。通過延長分期年限降低單月支出,大額消費將變得與小額支出一樣隨意。

微觀上看,消費者用貸款追求中產生活,租更好的房、買更貴的手機、追更多的潮牌新品。如據蘇寧金融雙十一戰報,任性付當天24期分期貸款同比實現5倍增長,戴森吹風機、華為手機、iPhone新品、聯想輕薄本、西門子洗碗機等成為被追逐的爆品。

被消費,是市場經濟所有產品和服務的最終歸宿。消費升級,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新的刺激、新的機會。

過度負債如影隨形

任何事都有兩面性,當貸款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過度負債也必然如影隨形。大多數人,用貸款改善生活,也總會有一些人,被貸款改變生活,直至為貸款而活。

在統計數據中,國內居民杠桿率只有55.3%(2019年6月末),仍處於較低水平;但在新聞案例中、在調研報告里,年輕人的杠桿率已讓人側目,引發無限擔憂。

越是吃不飽的人,越容易撐著。年輕人群、低收入群體,長期處於「貸款飢渴」狀態,一旦貸款變得「唾手可得」,往往會來者不拒。當秉持「每個成年人都值得1萬元貸款」的從業者打開水龍頭,消費貸款不僅是促進消費升級的美好工具,也成為摧毀一些人美好生活的罪魁禍首。國內外,概莫能外。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曾做過一次大規模調研,數據顯示,2016-2017年間,英國城市居民消費貸款使用率為77%,農村地區略低,也高達68%。其中,15%的英國人存在過度借貸問題,在倫敦,這一數字則為17%。

從國際經驗看,對借款的倚重,已經是普遍現象,經濟越發達,借貸越普遍。從居民杠桿率國際對比看,2018年,發達國家居民杠桿率平均為72.1%,而發展中國家僅為39.9%。國民收入水平越高,負債率也越高。

看上去,高杠桿似乎有一種必然性,是經濟高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為何如此呢?我們固然可以從宏觀視角找出種種理由,但為了讀者更容易理解,我想從微觀個體視角找找理由——人是一種非理性動物。

先看一個相似的例子。眾所周知,越是發達國家,肥胖問題越嚴重。從宏觀視角找原因,飲食結構與快餐文化、食品產業及輿論引導、生活節奏及工作壓力等都是理由,但具體到每個人,不過是理想身材與口腹之慾之間、理性自製與感性沖動之間,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罷了。

從各國經驗看,只要食品供給充足、價格可承受(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肥胖總會發展為社會問題。如美國70%的成年人超重,其中近40%的人可稱之為肥胖。

不止歐美有大腹便便,步入小康社會的我國也不甘落後。據醫學雜志《柳葉刀》數據,2018年我國有9000萬肥胖人群,其中1200萬為重度肥胖,居全球首位。雖然世衛組織早已發出警告,超重和肥胖是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但依然無法阻止每年280萬人「因胖致死」。

某種意義上,過度借貸也是如此。

人人都知「借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但依靠自製自律,無法阻止一個「借款人」變成「過度借款人」。於是,我們對「貸款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關注,也不再局限於對年輕人消費觀念改變的感慨,而是付諸行動,拯救那些陷入「過度借貸」泥潭的年輕人。

我們能消除「過度借貸」嗎?

好在,我們雖然不能對每個人每頓飯攝入多少熱量設上限,卻能對借款人的借款額度設上限。所以,雖然應對肥胖問題任重道遠,解決過度借貸卻並非無計可施。

先來看看監管機構常常使用的「三板斧」:

一是嚴打高利貸、套路貸,廢除不合理的債務,減輕還款負擔。不僅中國監管者如此,世界各國莫不如此。如英國FCA曾於2014年出台規定,將現金貸總成本(包括利息和所有其他費用)控制在本金的100%以內,以確保「任何借款人的還款額都不會超過其借款額的兩倍」。

二是嚴打暴力 催收 ,讓 欠錢 的人也能體面生活,保障其合法權益。嚴打暴力催收,能夠給借貸行為圈定邊界,避免借貸從一種金融現象演變成社會現象。畢竟,相比貸款逾期後的不良損失,暴力催收衍生的社會問題更加棘手難控。

三是嚴格貸款發放關,以管控多頭借貸為抓手,避免債務滾雪球。明確單一借款人的最高額度和余額,這一點最關鍵,理論上可完美避免過度負債問題。但也只是理論上,在現實中,金融機構既無從得知借款人的真實負債,更無從得知借款人能承受多少負債。

縱觀這「三板斧」,確保借款人在借貸過程中受到公平合理的對待是可以實現的目標,至於過度借貸問題,雖然需要監管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但從結果上看,更多地取決於借款人自身。

借款人恰恰不可控。正如不少心理學家相信,「要讓消費者控制預算,需要消費者具有驚人的自製力」。作為消費者,不能避免沖動消費,作為借款者,往往也不能避免過度借貸,內在的原因,實際上是一致的。

1930年,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在《我們子孫在經濟上的可能性》一文中,認為科技進步帶來物質的極大豐富,以至於100年後的人類將無需勞動,反而會為無處不在的閑暇擔憂:「人類自從出現以來,第一次遇到了他真正的、永恆的問題——當從緊迫的經濟束縛中解放出來以後,應該怎樣來利用他的自由?科學和復利的力量將為他贏得閑暇,而他又該如何來消磨這段光陰,生活得更明智而愜意呢?」

他還樂觀地憧憬道:「他們不會為了生活的手段而出賣自己,能夠使生活的藝術永葆青春,並將之發揚光大,提升到更高境界。」

事實如何呢?

諾貝爾獎獲得者阿克洛夫在《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一書中寫道,「2010年,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的儲蓄,包括現金、支票、銀行存款等(這些家庭幾乎不持有債券和股票),不超過家庭月收入。」

人們依舊在為經濟問題奔波。梭羅曾在150年前評論當時的美國生活,說「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僅從經濟角度看,這句話在150年後依然適用——很多美國人依舊為債務所困,高負債的背後,何嘗不隱藏著一種平靜的絕望。

當然,並非美國不夠富強,阿克洛夫認為,這是現代消費主義盛行的必然結果,即便人均收入再增長5倍,可能還是這樣的結果。

現代社會中,借貸、消費、生活,某種程度上已經融為一體。過度借貸,絕不僅僅是個金融問題,已經深深融入社會生活中,甚至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病態與常態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過度借貸」都是一種社會病態。問題是,過度借貸,似乎正成為現代社會的新常態。當「病態」變「常態」,病態還是病態嗎?

歷史學家呂思勉曾這樣總結社會風氣的演變規律,「大多數人的見解,是不能以邏輯論,而其慾望之所在,亦是不可以口舌爭的。然人的見解,常較時勢為落後。人心雖以為允洽,而事勢已不容許,總是不能維持的。」

「人的見解,常較時勢為落後」,把這一精闢的總結用於負債,我想也是恰當的。勤儉節約一直是傳統美德,當年輕一代把借錢當作生活方式,叔叔/阿姨輩的我們,總會以不解的眼光去警示風險,大談特談「借錢生活是一種病態」。

問題是,當下年輕人借錢生活,究竟是以苦澀收場的文化異動,還是開社會潮流之先聲呢?恐怕還無法斷言。把借款比作誘人的高熱量食品,誰又有力量能阻止年輕人為滿足口腹之慾而大吃特吃呢?

我們當然應該努力去控制高負債,但起碼就現階段而言,我們還是要學會與高負債共存——控制它,也接納它,看看社會的發展,究竟把我們帶向何處。

『陸』 逾期貸款的成因到底有哪些

貸款出現逾期,要麼是借款人還款意願出問題,要麼是還款能力出問題,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導致借款人意願和能力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客戶的原因,比如客戶家庭出現變故、客戶經營不善、客戶惡意拖欠、客戶被騙導致還款能力出問題等。客戶原因屬於客戶的內部原因,除內部原因為,導致客戶出現逾期的原因還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外部環境原因和債權人的原因兩類,外部環境原因比如宏觀經濟政策發生重大改變和調整或者遭遇自然災害等。債權人的原因包括產品設計有問題、評估不合理,授信金額過高或過低、期限不合理、還款方式與客戶現金流不匹配、管理和操作有問題、員工出現道德風險等。

『柒』 為什麼貸款利率會上浮原因竟是這樣的!

說到申請貸款,大家都會很關心貸款利率,這決定著貸款的成本,誰都想要低成本貸到款。有時候借款人會發現自己的貸款利率上浮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為什麼貸款利率會上浮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為什麼貸款利率會上浮?
從宏觀層面來講,貸款利率上浮,受市場經濟的影響。貸款機構放貸是為了賺錢利潤,如果經濟低迷,借錢的人很多,逾期風險相對較大,為了控制利潤,貸款機構會採取提高利率的方式來平衡風險。
如果是房貸,國家政策的變化也會影響貸款利率,比如為了防止房市過熱,會採取提高貸款利率的方式,增加購房成本,從而達到減少買房人數的目的,打擊那些想要炒房的人。
從微觀層面而言,借款人的貸款利率上浮了,跟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信用狀態、擔保方式、抵押物價值等因素息息相關。
如果在借款時,借款人的負債率大幅提升,收入保持不變,其還款能力就會降低,貸款逾期的可能性增大,貸款機構有可能提高貸款利率。
借款人徵信上不良信用記錄增多,比如說有很多逾期記錄,說明借款人短期內經濟狀況不好,想要再次借款,難度會加大,貸款利率會有所上浮。
如果借款人的擔保方有了變故,比如還款能力變差、個人信用狀態變差,也可能會影響到擔保貸款的利率;申請抵押貸款的話,抵押物價值在短期內下降,申請貸款時,貸款額度可能降低,利率會上漲。
為什麼貸款利率會上浮,需要結合多個因素來分析。一般情況下,借款人保持良好的信用狀態,按時還款,貸款利率是會下調的。

『捌』 從宏觀調控和某些應對風險的制度建設來看,中國政府角度如何應對因次貸危機而引起的金融風險

中國政府是通過這幾方面來穩住金融危機的:第一股市樓市軟著陸.第二,加強國內的熱錢監管,防止了熱錢突然外逃的現象.第三,做好了銀行的監管工作,提高應對風險的准備金.第四,出台一大批國內投資計劃,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崗位.第五,實行人民幣貶值,支持出口!
這次金融危機的起因在於樓市,一種基於花未來的錢通過信用貸款消費的模式,美國由於多年前實行這樣一個信貸制度,使美國銀行墊付的資金相當巨大,一旦國家經濟衰退,消費者還不上錢,很多銀行就面臨資金脫鏈,銀行出現危機,反過來又影響其他領域的投資,沒那麼多錢貸出去了,經濟再度下滑!
在中國2007年,離金融危機距離也很近,是中國政府通過經濟軟著陸穩住了大局.07年中國股市和樓市泡沫非常嚴重,中國政府是讓股票先跌,撐住了樓市,如果07年樓市也暴跌,中國經濟將受重創.因為樓市裡借有太多銀行的錢,樓市跨了銀行收不回錢,那資金就成問題了.在07年下半年到08年國家曾緊宿貸款,就是為了應對信貸危機.
在今天,中國沒出現金融危機,主要是政府做了很多切實有效的工作,所謂兵來將當,水來土淹,但形勢依然嚴峻,樓市問題,股市問題,就業問題,樓市在跌,股市在保底,就業壓力很大.

『玖』 導致貸款逾期的原因有哪些

如今, 貸款 來提前消費早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許多人在借貸資金的援助下,擾世通往了走向幸福生活的大道。不過,到了還款之際,由於事情的耽誤,難免就將還款的事情給忘記了,造成逾期還款。那麼,到底哪些情況易致貸款逾期呢?貸上我我給大家介紹下哪些情況易致貸款逾期。

1 、借早橋款人惡意欠款

有些借款人拿到貸款後,故意抱著僥幸的心態不按照合同約定按時足額還款,本著我不還錢你拿能拿我怎樣的心態惡意欠款,當然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並非貸款逾期的主要因素。

2 、借款人還款能力不強

一般申請貸款時,貸款機構會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作出評估,但是有的貸款機構對借款人開後門,不會嚴格的去調查借款人的收入來源以及財力情況,就通過審批放款,但到了還款的時候,借款人由於還款能力有限,導致無法還貸,從而致使貸款逾期。

3 、借款人收入發生變動

借款人申請貸款的時候擁有較高的收入以及具備較強的還款能力,但在經過還貸一段時間後,借款人的工作收入發生了一點變動,導致還款能力下降,這種突發情況也容易造成貸款逾期。

4 、借款人身背債務較多

一些借款人由於在貸款機構就已經貸了很多的款,身上已經背負著大筆債務,通常情況下銀行會考慮放貸風險,這類人申請貸款時會被拒,但一些客戶經理在考察過程中給借款人走後面,最終放貸後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從而導致貸款逾期。

5 、擔保人資質較差

申請貸款時,由於借款人個人資質較差,不具備貸款申請資格,通常情況下貸款機構就會要求借款人找一個擔保人作擔保陸李猛申請貸款,但由於一些擔保人並不符合相關規定,而貸款機構又未嚴加審核,所以當借款人獲貸後,發生無力還貸的事情,擔保人也束手無策,從而造成貸款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