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利息利率 » 對外幣貸款利率實行價格指導和

對外幣貸款利率實行價格指導和

發布時間: 2024-08-14 01:29:54

⑴ 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後,利率上是不是受我國的限制

目前境內銀行部分存貸利率允許業內銀行自行市場調節,但有利率上下限限制,人行也統一監管。這個不區分中外資的。

------------------------
為了規范中、外資金融機構外幣存、貸款利率的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2年3月1日起,統一境內中、外資金融機構的外幣存、貸款利率管理政策。
一、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對境內中國居民(含在中國境內依法成立的企業事業法人、國家機關、團休、部隊和在中國境內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的小額外幣存款,納入人民銀行現行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管理范圍。即:對中國居民300萬美元(或等值其他外幣)以下的小額存款,境內中、外資金融機構統一執行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利率。

非中國居民的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由中、外資金融機構自行確定。

二、現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政策不變。即: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300萬美元(或等值其他外幣)以上的大額存款利率,由中、外資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確定。

三、外幣貸款利率及其計結息方式,由中、外資金融機構根據國際金融市場利率的變動情況以及資金成本、風險差異等因素自行確定。

四、現行外資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政策不變。

五、各金融機構應根據本公告,以法人為單位,將本系統的外幣利率管理辦法和外幣存、貸款利率水平報送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
人民幣利率管理有《人民幣利率管理規定》1999年3月3日的銀發[1999]77號公文。

⑵ 公司債的利率區間是如何確定的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我只能告訴您這些~!!

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1996 年以後,先後放開了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及銀行間市場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放開了境內外幣貸款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試辦人民幣長期大額協議存款;逐步擴大人民幣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尤其是2004 年,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步伐:1月1日,再次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3 月25日,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10 月29日,放開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2.3 倍,實行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又發布了《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報告》。2005年3月16日,人民銀行大幅度降低超額准備金利率,並完全放開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利率。目前,尚未進入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唯有存款利率的上限、貸款利率的下限和法定存款准備金利率等少數利率品種。

一般說來,在經濟高漲時期,由於「管制利率」低於市場「均衡利率」,導致資金需求過度,投資和經濟過熱,引發通貨膨脹;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由於「管制利率」高於「均衡利率」,導致資金需求不足,投資低迷,從而加劇通貨緊縮。利率管制已成為加劇經濟波動的重要原因。

發達國家利率如何市場化

這類國家的特點是其金融部門和實際生產部門都比較發達。由於歷史的原因,其對利率和銀行實行了管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利率管制和對銀行的其他管制都需要放鬆。從放開條件方面來分析,他們幾乎不存在什麼障礙,所以並不需要有目的去創造足夠的條件,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是放開時機的選擇,這類國家的利率放開後,對社會經濟的沖擊不大。

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背景下形成的Q項條例及其他管制措施到60年代中期時,由於市場利率與Q項規則規定的最高利率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干擾了正常的經濟運行。迫使美國政府和貨幣當局尋求變通之策。美國的利率放開過程,是一個典型的發達金融市場逐漸向政府管制「逼宮」的案例。

管機構,放市場:Q項規則只限制了存款機構吸收存款的利率,至於金融市場中的其他利率未加任何干涉。正是這些未受管制的部分的迅速發展,對被管制部分形成有力的「逼宮」,致使其最終垮台。

重點突破:美國金融界找到的突破口是可轉讓大額存單的發行與交易。一方面淡化了銀行單獨依靠存款作為資金來源所形成的約束;另一方面也在存款利率管制體制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多種創新,循序漸進:CD最高存款利率限額取消後,美國銀行界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利率不受限制或市場交易的國庫券利率掛鉤的金融創新手段,如「狂卡(Wild card)存單(4年以上,無利率限制)、貨幣市場存單(與同期國庫券利率掛鉤)、小額儲蓄存單(與國庫券掛鉤)、7-31天和91天賬戶(與國庫券掛鉤)、貨幣市場存款賬戶、超級可轉讓存單(市場利率)等。

日本:其基本特點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1)先國債,後其他品種;(2)先銀行同業,後銀行與客戶;(3)先長期利率,後短期利率;(4)先大額交易,後小額交易。

第一階段從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實行國債發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場化。

第二階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豐富和完善票據市場的基礎上實現貨幣市場利率的市場化。

第三階段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隨著金融創新和交易品種的小額化實施和完成借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貨幣當局逐級降低了CD的發行單位和減少了大額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額,並通過引入與CD市場利率聯動的MMC型存款(定期存款,但其存款利率與CD市場聯系),逐步實現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過渡。

第四階段是從90年代初,隨著日本央行停止「窗口指導」,代之以公開市場業務等方式調節總供求,從而出現了穩定的市場利率,到1994年10月利率完全實現了市場化。

其他國家和地區利率如何市場化

此類國家或地區並非像A類國家那樣等到實際經濟部門已高度發達之後再來放鬆對金融部門的管制,而是在實際部門獲得一定程度發展之後,即開始改變其原有的對金融部門的管制政策,其目的是想更有效率地發揮金融部門在新的自由化盛行的國際環境條件下對其國內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台灣地區:從1975年開始推動利率市場化,選擇的突破口是貨幣市場。貨幣市場利率由市場資金供求而定,不受限制,並作為「中央銀行」探索市場利率的指標之一。

到1980年,台灣放寬利率管制,由「中央銀行」和銀行公會確定利率上下限,各商業銀行在此范圍內確定自己的利率,並可視市場銀根松緊而靈活調整。1985年又取消「中央銀行」核定商業銀行放款利率上下限加減幅度的制度,各商業銀行可按客戶等級制定差別待遇。1989年取消由「中央銀行」和銀行公會制定利率上下限的制度,各金融機構可視市場資金供求自行制定存貸款利率,「中央銀行」只運用再貼現、公開市場等工具,間接影響市場利率。

阿根廷:1977年,阿根廷在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對商業銀行實行私有化、鼓勵建立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外資銀行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允許商業銀行根據資金供求情況自行決定利率。

但由於當時宏觀經濟形勢不好、通貨膨脹率較高等因素的影響,放開利率後,實際貸款利率水平上升到令人難以想像的高度,大批企業因無法償還銀行貸款而倒閉,國內資金供不應求,本國商業銀行和企業被迫向利率相對較低的國際金融市場借貸,導致外債的過度膨脹和政府的重新干預,中央銀行被迫發行10萬多億比索,以挽救那些瀕於破產的企業,這又加劇了通貨膨脹。企業的倒閉又反過來沖擊了銀行,大批銀行相繼破產。在這種形勢下,政府只好放棄了利率的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的步驟

從國際一般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的一般通過「小步快走」的方式將利率調整到市場均衡狀態附近,以保持經濟金融運行的穩定。完善利率浮動制,擴大利率浮動范圍,下放利率浮動權。

採取先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再借貸市場的方式,逐步擴大利率市場化的成份。同業拆借市場所形成的利率是可以反映宏觀資金供求狀況的,也是可以作為宏觀決策當局把握經濟運行態勢的主要參考變數。國債市場的發展也為利率管制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同時以國債為基礎的回購交易所形成的利率也是短期市場利率的主導性指標之一。此外,增加金融市場中可交易的品種,使得社會金融資產多樣化,然後先使這類非存貸款品種利率自由化,通過它們與銀行存貸款的競爭,最終放開貸款利率,進而放開存款利率。

實現基準利率引導下的市場利率體系。市場的基準利率基本形成,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基準利率(包括再貼現利率、再貸款利率等),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進而影響對企業的貸款利率以及社會總供求,實現國家對宏觀經濟進行間接調控的目標。

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合適時機

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寬松的資金供給降低了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宏觀風險。減輕了市場化後通貨膨脹率上升或利率快速上漲的風險。

貨幣市場的發展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市場基礎。貨幣市場不僅便利了商業銀行進行流動性管理,而且也為商業銀行的風險定價提供了參照。

商業銀行競爭手段日趨理性,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較好的微觀基礎。我國的商業銀行現在更多的在注重提高服務質量、開發新的金融產品上來幫助客戶提高收益和降低風險,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充分有效的金融監管,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環境。1998年完成了中央銀行九大區域分行的設立;根據國情實行了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分業管理模式;整頓和維護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資產;出台《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加強金融領域執法力度。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思路

金融改革的具體目標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金融宏觀調控間接化,即實現金融宏觀調控由直接調控手段為主向間接調控手段為主轉變,建立一個充分、有效運用多種間接調控手段的間接型金融宏觀調控體系;二是金融交易市場化,即建立一個規模巨大、運作有效、監管嚴格的金融市場體系;三是商業銀行企業化,即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和其他金融機構改革,建立一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管理科學、充滿經營活力和富有競爭力的金融組織體系。

而利率市場化與「三化」目標都有著很密切的關聯。不依市場供求關系生成的非市場化利率,不能真實反映資金的稀缺程度,自然也就不能成為准確、真實的資金價格信號,正確調節貨幣需求,因而無法有效發揮宏觀調控的「指示器」作用。

要實現金融交易市場化,金融市場中交易的商品,即「資金」的價格必須是市場化的。利率管制的經營環境使中資金融機構無法經受市場利率的洗禮,缺乏應對利率競爭、管理和控制利率風險的實踐和經驗,無法掌握精巧的定價技術,從而可能在與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此外,沒有在利率市場化基礎上的資金定價權和金融商品定價權,商業銀行就不能根據資產業務的風險度和客戶的貢獻度,靈活地運用價格策略參與市場競爭,就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客戶市場,也無法把自身打造成真正市場化的微觀金融主體。

所以,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僅僅是利率生成機制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改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中資金融機構競爭力,應對金融對外開放的需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牽動中國金融制度的整體變革。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應確定為: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應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
回答

⑶ 試分析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

【答案】:(1)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含義。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指實行利率管制的國家通過建立市場機制、規範金融機構行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棄對利率的直接管制,轉向由市場決定利率水平的過程。
(2)我國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目標。
①使利率成為指導資金流向、調節資金供求、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經濟杠桿,這是利率市場化的核心,也是市場機制有效運作的必然要求。
②建立動態利率機制,打破利率僵化狀態。
③在放開同業拆借利率的基礎上,使利率水平逐步微調到位。
④校正存貸款利差倒掛,為國有商業銀行商業化創造基本條件。
⑤實行國家管理和市場決定相結合的利率管理模式,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利率制度。(3)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實施步驟的選擇。
第一步:先外後內,即先放開外幣存貸款利率,後放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
第二步:先市場後銀行,即先放開金融市場利率,後放開銀行存貸款利率。
第三步:先貸後存,即先放開貸款利率,後放開存款利率。
第四步:先農村後城市,即先放開農村存貸款利率(農村信用社),後放開城市存貸款利率。
第五步:先大後小,即先放開大額存款利率,後放開小額存款利率。
(4)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構建我國的基準利率體系,使利率市場化具備應有的市場准心。
②要基本解決我國金融業壟斷經營的現實。
③要防止出現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
④要防止加劇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不平衡。
⑤要加強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力度。
⑥要防止國際游資的惡性套利,保證國際收支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