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貼現法的實際利率公式
貼現法下分為兩種情況:
一、借款期為整數一年的情況:
實際可用借款額=貸款額-利息=貸款額*(1-i),故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貸款額*(1-i)=i/(1-i),其中i為名義利率。
二、借款期不足一年——n個月的情況:
證明一:實際可用借款額=貸款額-利息=貸款額-貸款額*i/12*n=貸款額*(1-i/12*n),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貸款額*(1-i/12*n)=i/*(1-i/12*n)。
證明二:年名義利率為i,借款期限為n個月。那麼n個月的名義利率為i/12*n,n個月的實際利率=n個月的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12*n/貸款額(1-i/12*n)=i/12*n/(1-i/12*n)。將其轉化為年利率,年實際利率=n個月的實際利率/n*12=i/*(1-i/12*n)。
拓展資料:
按貼現法付息,企業實際可利用的貸款為9333.33元(10000-10000*8%/12*10),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800/(10000-10000*8%/12*10)*100%=800/9333.33=8.6%。直接套用公式,實際利率=8%/(1-8%/12*10)=8.6%。
利率政策是宏觀經濟管理中比較重要的工具之一。利率在國家經濟中能發揮幾個作用。它是對儲蓄的報酬,對獲得收入的人如何把收入在目前的消費與未來的消費之間進行分配有影響。
利率政策對儲蓄與投資的過程產生影響,而且通過這些過程對金融資產的發展與多樣化、生產的資本密集度以及產值的增長率都產生影響。
當物價穩定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是一致的。但是,當出現通貨膨脹時,經濟代理人需要對這兩種利率加以區別,一般估計實際利率的辦法是,名義利率減去以某種標准得出的國內通貨膨脹的變動率。
在利率由行政當局確定的國家,政策制訂者可以調整名義利率,設法使實際利率保持正數,這樣可以對儲蓄起到鼓勵作用,可以增加金融媒介作用,還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統一。 在學術界,對於利率政策對儲蓄、投資和產值增長率的實際影響仍有意見分歧。一些經驗論的研究報告表明,相當大的負數實際利率對經濟增長並不會始終產生象大多數常規理論預測的那些不利影響。 其他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實際利率與儲蓄水平之間,或者在實際利率與投資水平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關系。由於這些經驗論的結果一部分取決於實際利率是如何估計的,因此,了解這些估計中所涉及的概念問題是有幫助的。
2. 實際利率與實際貼現率累積值相等
在現金流貼現模型中,貼現率使用的就是實際利率。
因為實際利率衡量了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必須用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銀行存貸款利率)為通脹率,而不是名義利率。
貼現率還有一個含義是指企業向銀行貼現未到期的商業票據的價格,貼現率相當於提前使用商業票據代表的收入的價格,也可以理解為向銀行借款的貸款利率。比如某企業持有一年後到期的大額存款單10000元,現在企業急缺資金,將這張存款單貼現給銀行,得到9000元,那麼貼現率為(10000-9000)/10000=10%。
3. 貼現利率計算公式
貼現利息的計算公式為: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天數×月貼現率/30,或者為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天數×年貼現率/360。
在貼現率的計算公式下,實際付款金額=票面金額-貼現利息,貼心利息是指匯票持有人向銀行申請票面金額而付給銀行的利息。
拓展資料:
貼現利率是指票據持有人在票據未到期時,為獲取現款而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而貼現利率指的是銀行接受商業票據、國庫券等貼現時對貼現申請人收取的利率。
貼現率又稱門檻比率或資本機會成本,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即為貼現率,它是票據貼現者獲得資金的價格。常用於票據貼現。
企業所有的應收票據,在到期前需要資金周轉時,可用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或借款。銀行同意時,按一定的利率從票據面值中扣除貼現或借款日到票據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給余額。貼現率的高低,主要根據金融市場利率來決定。
貼現率按貼現種類分為普通貼現率,轉貼現率和再貼現率,其中,再貼現率〈轉貼現率 〈普通貼現率。
一般來講,貼現利率要高於銀行貸款利率。原因在於,銀行貸款是根據借款合同所載明的金額貸給客戶,而貼現則是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息再給予客戶的,因此,銀行的貼現金額低於票面金額。
如兩者相等,這相當於銀行在相同的利率和收取的利息的條件下少付部分貸款本金。其次,貸款利息和貼現利息的收取期之間存在著時間價值差。貸款到貸款期終才能收取利息,而票據貼現則是現時收取利息,因此,貼現率應低於貸款利率。
公式:
貼現息=票據到期值×貼現利率×貼現期
①不帶息票據的到期值=應收票據的面值
②帶息票據的到期值=應收票據面值×(1+票據年利率×票據到期天數/360)
③貼現所用的利率稱為貼現利率,它不一定等於市場利率,但是總高於票據利息率。
貼現的利率:在人民銀行現行的再貼現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上浮,貼現利率是市場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但最高不能超過現行的貸款利率。
貼現利率按人民銀行規定執行。按商業銀行同檔次流動資金貸款利率下浮3個百分點執行。
貼現利率直接影響到匯票持票人最終取得的票款數目,所以,持票人應盡可能尋找信譽高,貼現利率低,而且貼現時間較快的銀行或者貼現公司進行貼現。
4. 實際利率就是貼現率嗎
1、在現金流貼現模型中,貼現率使用的就是實際利率,因為實際利率衡量了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必須用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銀行存貸款利率)-通脹率,而不是名義利率;
2、貼現率還有一個含義是指企業向銀行貼現未到期的商業票據的價格,貼現率相當於提前使用商業票據代表的收入的價格,也可以理解為向銀行借款的貸款利率。比如某企業持有一年後到期的大額存款單10000元,現在企業急缺資金,將這張存款單貼現給銀行,得到9000元,那麼貼現率為(10000-9000)/10000=10%。
PS:還有一個名詞叫再貼現率,它是指商業銀行在自身資金不足的時候將手中持有的票據和債券貼現給中央銀行從而取得周轉資金時的價格。由於是將別人貼現給自己的票據再貼現給中央銀行,所以稱之為再貼現率。
5. 工商銀行貼現利率大概是多少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貼現申請人、不同的銀行承兌的匯票、不同的匯票金額都會導致貼現利率不一樣。一般城市貼現利率大概在5.4%左右。
貼現是一個商業術語,指付款人開具並經承兌人承兌的未到期的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背書後轉讓給受讓人(持票人),受讓人(持票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出申請將票據變現,銀行等金融機構按票面金額扣去自貼現日至匯票到期日的利息,將剩餘金額支付給持票人(收款人)。商業匯票到期,最終持票人憑票向該匯票的承兌人收取款項。
拓展資料:
一般而言,票據貼現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
貼現:指商業票據的持票人在匯票到期日前,為了取得資金,貼付一定利息將票據權利轉讓給銀行的票據行為,是持票人向銀行融通資金的一種方式。
轉貼現:指商業銀行在資金臨時不足時,將已經貼現但仍未到期的票據,交給其他商業銀行或貼現機構給予貼現,以取得資金融通。
再貼現: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已貼現但尚未到期的商業匯票,向商業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的行為。
貼現的性質:貼現是銀行的一項資產業務,匯票的支付人對銀行負債,銀行實際上是與付款人有一種間接貸款關系。
貼現的利率:在人民銀行現行的再貼現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上浮,貼現的利率是市場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但最高不能超過現行的貸款利率。
貼現利息的計算:貼現利息是匯票的收款人在票據到期前為獲取票款向貼現銀行支付的利息,計算方式是: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率×貼現期限
我國的票據市場通過票據的簽發承兌、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等業務把企業、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有效地傳導貨幣政策。
持票人辦理匯票貼現業務時,需填寫《商業匯票貼現申請書》,加蓋公章和法人代表人章(或授權代理人章)後提交開戶行,並提供以下資料:
(1)未到期且格式完整的銀行承兌匯票;
(2)貼現申請人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復印件;
(3)持票人與出票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間的增值稅發票(對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所列不得出具增值稅發票的商品交易,無增值稅發票作附件的,可由申請人提交足以證明其具有真實商品交易關系的其他書面材料)和商品發運單據復印件;
(4)貼現銀行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資料。
6. 貼現借款實際利率
貼現法就是:
先從本金中扣除全部利息部分,而到期後借款企業再償還貸款全部本金的一種計息方法
九個月的實際利率=(12%*100*9/12 )/(100-12%*100*9/12)=9.89%
換算成一年的實際利率為=(1+9.89%)/(9/12)=13.19%
7. 用貼現法從銀行貸款,年利率10%,實際利率是多少怎麼計算
實際利率=貸款金額×10%/(貸款金額-貸款金額×10%/)=1/9=11.11%
8. 怎麼按貼現法計算該借款的實際利率
貼現法下分為兩種情況:
一、借款期為整數一年的情況:
1、實際可用借款額=貸款額-利息=貸款額*(1-i),故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貸款額*(1-i)=i/(1-i),其中i為名義利率。
2、例如,某企業從銀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一年,年利率(名義利率)為8%,利息額為800元(10000*8%);按貼現法付息,企業實際可利用的貸款為9200元(10000-800),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800/(10000-800)*100%=8.7%。直接套用公式,實際利率=8%/(1-8%)=8.7%。
二、借款期不足一年——n個月的情況:
1、證明一:實際可用借款額=貸款額-利息=貸款額-貸款額*i/12*n=貸款額*(1-i/12*n),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貸款額*(1-i/12*n)=i/*(1-i/12*n)。
2、證明二:年名義利率為i,借款期限為n個月,那麼n個月的名義利率為i/12*n,n個月的實際利率=n個月的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12*n/貸款額(1-i/12*n)=i/12*n/(1-i/12*n)。將其轉化為年利率,年實際利率=n個月的實際利率/n*12=i/*(1-i/12*n)。
3、例如,某企業從銀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為10個月,年利率(名義利率)為8%,年利息仍為800元10000*8%)。
4、按貼現法付息,企業實際可利用的貸款為9333.33元(10000-10000*8%/12*10),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800/(10000-10000*8%/12*10)*100%=800/9333.33=8.6%。直接套用公式,實際利率=8%/(1-8%/12*10)=8.6%。
(8)貼現貸款實際利率擴展閱讀
短期借款實際利率的計算通用公式:年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貼現法為短期貸款利息的支付方式之一,另外兩種是收款法、加息法。
1、加息法是銀行發放分期等額償還貸款時採用的利息收取方法。
(1)在分期等額償還貸款的情況下,銀行要將根據名義利率計算的利息加到貸款本金上,計算出貸款的本息和,要求企業在貸款期內分期償還本息之和的金額。
(2)由於貸款分期均衡償還,借款企業實際上只平均使用了貸款本金的半數,卻支付全額利息。這樣,企業所負擔的實際利率便高於名義利率大約1倍。
(3)某企業借入年利率為12%的貸款20000元,分12個月等額償還本息。因為等額償還,所以在年初借款人的手中的資金為20000元,全年中均勻減少,到年末為0,全年借款人持有的資金為(20000+0)/2。如果不考慮可用資金的利息,則該項借款的實際利率=(20000×12%) /(20000/2)=24%。
2、收款法(collection method)是指產品銷售收入或勞務收入交付產品或提供勞務以後,收到貨款時確認的一種方法。
(1)在某些情況下,收入的最終實現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或難以可靠地估計與收入相關的費用,這時以採用此法確認商品或勞務收入為宜。
(2)一般收款法下,即現銷,這是絕大多數零售企業所採用的銷售方式。但有些產品,為了促銷,則採用分期付款的銷售方式。
9. 怎麼按貼現法計算該借款的實際利率
短期借款實際利率的計算通用公式:年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
貼現法就是預先扣除利息,如果借款期限少於一年可以用上面公司,如果大於一年需要用插值法來計算
10. 某公司以貼現方式借入1年期貸款2萬元,名義利率12%,該貸款的有效利率是多少
因為名義利率為12%,所以利息就是20000*12%等於2400,實際拿到的錢是17600元,貼現貸款的有效利率=利息/(貸款面額-利息)
就等於2400/(20000-2400)=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