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銀行按揭貸款利率是名義利率還是實際利率
當然是名義利率。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銀行存款用的是年利率,貸款用的是月利率(你自己要乘以12摺合成年利率來考量)。
❷ 名義貸款年利率和實際貸款年利率的區別
回答如下:
名義利率是國家央行公布的利率數字,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的數字:名義利率-通脹率=實際利率。
例: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年利率為3.00%(名義年利率),年底時國家公布的通貨膨脹率為1.20%,該存款到期時的實際年利率為:3.00%-1.20%=1.80%。相反,如果公布的通貨膨脹率為-1.20%,由實際年利率為:3.00%-(-1.20%)=4.20%。
再例:名義利率為3.00%,通貨膨脹率為4.50%,則實際年利率為:3.00%-4.50%=-1.50%,也就是說10000元的存款一年後的價值相當於當時的9850元。如果公布的通貨膨脹率為-4.50%,則實際年利率為:3.00%-(-4.50%)=7.50%,也就是說10000元的存款一年後的價值相當於當時的10750元。
以上回答僅供你參考。
❸ 現在銀行貸款月利率和年利率是實際利率還是名義利率
現在銀行貸款月利率和年利率是一般都是名義利率,但是貸款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申請貸款業務的條件:
1、年齡在18-65周歲的自然人;
2、借款人的實際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應超過70歲;
3、具有穩定職業、穩定收入,按期償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4、徵信良好,無不良記錄;
5、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❹ 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區別是什麼銀行給出的存貸款利率是實際利率還是名義利率
名義利率就是你表面上可以獲得的收益,實際利率是你真實獲得的收益(扣除通脹等因素)。
銀行的利率是典型的的名義利率,銀行一年期利率3.25%,那麼這個3.25%就是名義利率,而實際利率=3.25%-3%通脹=0.25%,這個就是你真實獲得的收益。
實際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後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哪一個國家的實際利率更高,則該國貨幣的信用度更好,熱錢向那裡走的機會就更高。
實際利率的含義是什麼,這種利率如何進行調整以適應它在市場經濟中的平衡水平。經濟學家歐文·費希爾對實際利率下的定義是,它只是對貨物比對未來同樣的貨物多支付的百分率溢價。費希爾的概念的要點是:(1)肯定而得到保證的支付;(2)肯定而得到保證的償還;(3)肯定的日期。如果採用這個概念,也可以把實際利率看作是按被放棄的未來消費計算的現時消費的有關費用。
名義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資金借貸的機構所公布的未調整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即利息(報酬)的貨幣額與本金的貨幣額的比率。 即指包括補償通貨膨脹(包括通貨緊縮)風險的利率。
名義利率雖然是資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現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們應當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例如,張某在銀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時獲得5元利息,利率則為5%,這個利率就是名義利率。
(4)貸款用名義利率還是實際利率擴展閱讀:
利率就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利率是單位貨幣在單位時間內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至今,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利率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金融變數,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產均與利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
當前,世界各國頻繁運用利率杠桿實施宏觀調控,利率政策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求,進而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利率是調節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資、通貨膨脹及失業率等,繼而影響經濟增長。合理的利率,對發揮社會信用和利率的經濟杠桿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蕭條時期,降低利息率,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發展。在膨脹時期,提高利息率,減少貨幣供應,抑制經濟的惡性發展。所以,利率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❺ 有誰知道法院對網貸年利率規定是真實年利率還是名義年利率
暫時一個目前還未統一的問題,但是越來越多的法律界人士和法官未來會以IRR(復核計算的內部報酬率)來計算實際貸款年利率,不在再以APR(簡單年利率)來計算。尤其是辦理網貸公司的非法經營案件中。
1.大部分網貸都是按月等額本息進行還款,在同客戶簽署的借款協議中所寫的利率基本上都是APR(簡單單利率),這樣可以給客戶進行虛假宣傳和誤導,讓客戶覺得利率很低。 例如借款一萬元,每月等額本息還款1000元,12期一年還完。網貸公司給客戶算賬是:一共利息收了2000元,那麼年化利率(APR)就是20%。好像還不是很高哦。但是其實每月在還款時本金相應在減少,那麼利息也應該在減少。但網貸公司將此偷天換日忽略掉。這個真正的實際利率(IRR)是35.1%,整整高過名義利率(APR)70%以上,已經達到高利貸界限的邊緣。
2.其實,各類網貸公司在內部算賬時都是以實際利率(IRR)來算,因為這可以反映網貸公司真實的利潤率。但是針對客戶時,他們永遠不會用這個演算法,因為網貸公司就想從客戶身上多賺近70%比例以上的高額利潤。
現在大家明白了,如果在合同中寫的是30%利率,其實網貸公司可以賺到近年化50%以上的利潤。
3.在互聯網消費金融或者網貸出現之前,除了購房按揭貸款和信用卡之外,沒有任何貸款產品採用等額本息,按月還款這種業務模式。所以導致在民事訴訟中,法院一直沿用的是簡單年利率法簡單年利率法(APR)。在近幾年網貸盛行時,剛開始法院涉及到民事網貸訴訟時,還是沿用著簡單年利率法來計算利率,也就是說按照放貸人合同中利率來判定。這樣讓這些不法網貸鑽了很大的空子。
4.但是光有利率的陷阱,網貸機構並不滿足,之後還涉及到砍頭息和砍頭越來越高,監管和法院也注意到這些新變化,也進行了集中的討論。因為利率計算方法的變化和砍頭費將極大的改變實際放貸承擔利率水平的認定。
❻ 實際和名義利率哪個對貸款需求的影響較大,為什麼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實際利率對貸款的影響較大。因為通常情況下,名義利率不可能過度頻繁地變動,尤其是當一國需要通過名義利率來調動市場資源時更是如此。
相反地,實際利率是考慮了通貨膨脹率的因素而計算出來的,由於通貨膨脹率可能會因為市場供求關系或外匯投資額等情況發生變化,在名義利率不便於隨意變動時,恰恰是實際利率對貸款產生了更為強烈的影響。
既然名義利率的水平不變,實際利率的變化可能導致貸款項目的機會成本和收益發生變化,因此應當更能影響貸款需求吧。
❼ 貸款時,一般用的是名義利率還是實際利率呢用哪種利率對貸款者來來說更有好處呢
當然是基準利率了。一般名義利率相當於名義利率,實際利率會有所浮動。
❽ 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資金借貸的機構所公布的未調整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即利息(報酬)的貨幣額與本金的貨幣額的比率。
實際利率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後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通貨膨脹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
拓展資料:
義利率雖然是資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現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們應當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例如,張某在銀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時獲得5元利息,利率則為5%,這個利率就是名義利率。名義利率和名義匯率相互影響,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影響尤為顯著。
所謂實際真實利率,是指名義利率扣除信用風險後得到金融機構的真實利率,再扣除物價指數後得到實際真實利率。
於是,中國的區域間金融資源流動就不是奇怪的事情,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有跡可尋。當然,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空前的難題,在世界范圍內出現貨幣和貨幣政策逐步統一的背景下,中國可選擇的處理手段似乎不多。
相比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並不是投資者能夠獲得的真實收益,還與貨幣的購買力有關。如果發生通貨膨脹,投資者所得的貨幣購買力會貶值,因此投資者所獲得的真實收益必須剔除通貨膨脹的影響,這就是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指物價水平不變,從而貨幣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息率。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存在著下述關系:
1、當計息周期為一年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相等,計息周期短於一年時,實際利率大於名義利率。
2、名義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資金時間價值,實際利率才真實地反映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3、以i表示實際利率,r表示名義利率,n表示年計息次數,那麼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之間的關系為
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1+通貨膨脹率) ,一般簡化為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
4、名義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如果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而同期通脹率為3%,則儲戶存入的資金實際購買力在貶值。因此,扣除通脹成分後的實際利率才更具有實際意義。仍以上例,實際利率為2% - 3% =-1%,也就是說,存在銀行里是虧錢的。
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及通脹壓力難以消化的長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現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即便央行不斷加息,也難以消除。所以,名義利率可能越來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會將主要資產以現金方式在銀行儲蓄,只有實際利率也為正時,資金才會從消費和投資逐步迴流到儲蓄。
❾ 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
1.一年多次計息時的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
(1)一年多次計息(計息期短於1年)時,給出的年利率為名義利率,按照復利計算的年利息與本金的比值為實際利率,即實際利率是與名義利率等效的每年復利一次(計息期為1年)的年利率。
【示例】名義利率為「年利率10%,1年復利2次」,等效於「半年利率5%,半年復利1次」,本金為100元,則:
1年後的本利和=100×(1+5%)2=110.25(元)
年利息=110.25-100=10.25(元)
實際利率=10.25÷100=10.25%
在「年利率10.25%,每年復利1次」的條件下,本金100元1年後的本利和為110.25元,即:實際利率10.25%是與名義利率「年利率10%,1年復利2次」等效的每年復利一次的年利率。
(2)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將1年內復利多次的名義利率換算成與之等效的1年復利一次的實際利率。
【示例】將名義利率「年利率10%,1年復利2次」換算成實際利率,就是求:
年利率10%,1年復利2次=年利率?,1年復利1次
100×(1+10%/2)2=100×(1+i)
解得:i=(1+10%/2)2-1=10.25%
即:
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每年復利次數)每年復利次數-1
【提示】
在一年計息一次(計息期等於1年)時,實際利率等於名義利率。在一年多次計息(計息期短於1年)時,實際利率大於名義利率,並且在名義利率相同的情況下,一年計息次數越多(計息期越短),實際利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