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利息利率 » 負利率貸款正規嗎
擴展閱讀
郵政能不能汽車抵押貸款 2025-02-04 22:36:29
車抵押貸款貸幾件 2025-02-04 22:17:49
哈密有抵押手機貸款的么 2025-02-04 22:09:57

負利率貸款正規嗎

發布時間: 2022-08-22 03:39:57

❶ 「負利率」到底意味著什麼

評論員門寧:

利率可以分為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無論哪種利率為負值,我想都不是好現象。

如果存款利率為負值,那麼意味著把錢存在銀行里不僅不會得到利率,還需要向銀行支付一定的管理費。丹麥目前的銀行就執行了負利率,假如你在銀行中存50萬歐元,每年需要繳納3000歐元的管理費,是不是很鬧心。這么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鼓勵人們不要把錢存在銀行里,而是拿出去消費,以此拉動經濟增長。

如果貸款利率為負值,那麼意味著欠銀行的錢會隨著時間推移減少,等於被銀行還了一部分房貸。這聽起來就像是做夢,但同樣在丹麥實現了。如果你在丹麥日德蘭銀行辦理了10年期房屋按揭貸款,利率為-0.5%,意味著銀行將每年幫你還0.5%。

最有意思的是什麼呢,就是存款利率為負值,貸款利率也為負值,但存款利率比貸款利率還低,銀行還賺了個息差。

銀行為什麼會負利率房貸呢,顯然也是為了促進人們貸款消費,進而拉動經濟增長。因此負利率往往會在經濟蕭條期時才會見到,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在去年,無論是加拿大央行、英銀行還是澳聯儲和紐聯儲,雖然都在利率決議上探討過負利率這一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但是最終也都沒有選擇將名義利率降至負值區間。


深究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負利率的不確定性太高了。是否能在降低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正常刺激經濟,各大央行們都吃不準,也都需要再測試和考慮





全球到目前實施過負利率的地區一共有5個,分別是 丹麥 瑞士、日本、瑞典 歐元區。 表面看上去各國實施負利率都是為了拯救經濟,刺激經濟的上行。但是通過這幾家央行實施的結果來看,總會出現與央行初衷相反的情況發生。







如同 在經濟一面向好時央行選擇加息 ,對於相應的主權貨幣來說就是刺激利好,高息貨幣意味著金融機構套利空間的存在。但是 在經濟下行乃至下行的情況下,加息反而讓 社會 中的貨幣減少 ,融資貸款利息的提升讓錢難以流通,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能看出來,同樣是加息但是在背景不同的情況下,結果也是不同的。



從90年代以來,日本就一直在與極低的通脹斗爭。日本央行在大部分時間里的政策利率和相關短期利率一直接近於零,但成效始終有限。自1980年起,日本的通脹水平幾乎始終徘徊於2%的目標下方,甚至長期處於0軸下方。



(日本自1980年的通脹曲線圖)


終於在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超出市場預期的宣布實施負利率。能看出在負利率實施的這幾年裡,通脹似乎脫離了通縮的危險,只是新冠疫情帶來的封鎖措施再次引發通脹縮減的危機。





回看當時貨幣市場對於該消息的反應似乎十分糾結。在宣布當日,日元貶值超330餘點,但隨後日元便開啟了長達4個月的升值趨勢,美元兌日元一路從121.7一帶開始下跌,最低至98.935一帶。



(美元兌日元日線圖,來源MT5)


究其背後原因在於,出於意料的負利率讓市場判斷日元或將迎來大放水導致日元的貶值效應。不過,日元走勢依然看漲,主要原因是當時全球不確定性。

由於中國2105年的放水導致2016年的經濟低迷甚至有「硬著落」的風險。與此同時,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獲勝等事件,促使日本投資者迴避海外投資,回購了日元。日元避險的屬性導致日元異常升值,無視日本的低利率,甚至負利率。

到年底,由於美聯儲發出更頻繁加息的信號,同時日本央行繼續執行其大規模購買日本國債的計劃,導致日元開始迅速貶值。



(美元兌日元日線圖,來源MT4)

從結果來看,單純的負利率對於相關主權貨幣的走勢其實影響並非很大。更多的需要考察該 央行之前的政策 貨幣本身的地位 以及 全球外部環境的影響



無獨有偶,瑞郎作為全球另一大避險貨幣。 在瑞士央行實施負利率後也出現升值趨勢,與央行貶值的初衷違背。





瑞士長期以來一直被投資者視為「避風港」,因為其穩定的經濟 歷史 和長期的銀行安全傳統。2012年歐債危機期間,大量投資者選擇將手中的歐元兌換成瑞郎,導致瑞郎大幅升值。由於匯率大幅上升對瑞士經濟賴以生存的出口商不利,瑞士國家銀行將匯率鉚釘為1.20法郎兌歐元。為此,它發行了大量的法郎,並將其出售,以換取歐元和以歐元計價的資產。

但當歐洲央行宣布打算開始量化寬松時,瑞士央行決定不再持有這一上限。2015年1月15日,瑞郎宣布取消匯率固定。與此同時,將利率下調至-0.75%,這是當時世界上負利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本身瑞士央行預計負利率將阻止瑞郎升值。





結果沒有如預期的那樣。當上限被取消時,瑞郎對歐元的匯率猛漲,升值幅度約為20%。與此同時,瑞郎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幾乎降至負1%。瑞士央行0.75%的負利率不足以阻止投資者將資金從歐元轉向法郎。



當然,負利率最初被丹麥銀行推出時,效果還是不錯的



丹麥的負利率實驗起於2012年7月,丹麥決定開展存款負利率實驗。當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AAA評級的丹麥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丹麥克朗對歐元持續升值,丹麥出口受壓。

當時實施負利率為-0.2%,設定時有兩個目標,一是鼓勵銀行更多地向私營領域放貸,二是讓丹麥克朗計價資產對全球投資者貶值,去除丹麥克朗本身的泡沫。負利率對匯率產生了如期影響,有效的避免不必要資本流入。丹麥央行在稍有貶值就將存款利率調至-0.1%。

但是要知道丹麥與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不同, 丹麥並沒有通脹的目標,保持匯率穩定是其政策組合的主要目標。因此不像其他央行一樣,又想放水但又怕水太多了導致推高實體經濟的價格。雖然其負利率政策使丹麥克朗貶值了,但並沒有產生鼓勵銀行放貸給家庭和企業的效果



總體而言,負利率確實能提振經濟活動,並最終有助於通脹的穩定。負利率政策的結果是,貸款量擴大了,相關的主權貨幣有一定的貶值預期。但是貨幣政策的實施必定需要關注當時的大環境。有確定性更高,效果更好的政策工具前提下,負利率這一工具是各國央行需要多加考慮的。

例如英國本身處於脫歐階段,雖然負利率或將帶動公司及私人部門借貸的提升,提振經濟。但是本身貿易領域受挫的情況下,或許也將導致外部資本流入的減少,這對於急於脫離當前沼澤的英國來說,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德國十年期國債利率都已經 -60BP 了(BP,basic point 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也只有2.25%,美聯儲如果開啟降息周期只怕沒多久就能降個負利率出來。

借錢給別人自己還得倒貼這是哪門子的道理?既然都負利率了,我們為什麼還要投資債券?

有人是這么個邏輯:根據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 ,名義利率雖然是-60BP,可投資者完全沒在怕的,核心通脹率如果也是負的比如-210BP, 最後實際利率是+1.50%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思考題:為什麼不幹脆持幣算了?還能省60BP。(提示:是在琢磨不出來的話,答案後文找)

負利率的困局

負利率政策其實並不是一個普遍現象。2008年金融危機後只有瑞典、丹麥、歐元區、瑞士和日本這5個發達國家的央行走了負利率的路子。

負利率實際上並不是政策首選,而是在 傳統貨幣政策空間不足之時選擇的下下策 。所謂傳統貨幣政策,就是以前用過的貨幣政策,比如降准、降息和量化寬松(QE,俗稱放水)。當利率已經降無可降,央行大水漫灌也沒辦法阻止經濟下滑通貨緊縮的時候,才會去選擇使用負利率。

負利率什麼原理? 憑什麼存錢的人還得倒貼,貸款的人反而能吃利息,這還有沒有天理?負利率實際上是中央銀行降商業銀行比如中農工建四大行的存款准備金利率設定為負值,如果商業銀行有小錢錢沒有貸出去,趴在央媽的戶頭上了,那就得交罰款。以懲罰性利息促進商業銀行將更多資金投向市場,從而刺激信貸,支撐經濟增長,提高通脹。

理論是這么個理論,但現實好像沒那麼美好,負利率政策收效甚微。上面提到那五個國家,時至今日都還是負利率。負利率其實和毒品有那麼點類似,沾上容易,想戒可就難了。經濟增長達不到加息的條件,就永遠走不出負利率的困局。更有甚者萬一再吹出個股市樓市「鬱金香」泡沫出來,加息就約等於危機。

負利率下存錢的賠錢,貸款的賺?

負利率其實並不必然對應商業銀行針對個人的存款利率。存300w到銀行,1年之後到期少個0隻剩30w,誰還會在銀行存錢?儲戶紛紛提款的話,分分鍾搞出個流動性危機出來,上面那5個國家除了瑞士,銀行存款利率頁都不是負的。

再說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眾所周知銀行吃的是存貸利差,銀行對貸款收的利息大於付給儲戶的利息才有錢賺。對個人存款利率不為負,貸款利率就很難是負數,畢竟銀行也要恰飯的嘛。

為什麼負利率還要買債?

只聽說過買房穩賺不賠是剛需,這買債怎麼也是剛需呢?國債作為一種安全資產,是銀 行監管指標考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另外平時做做回購搞搞MLF也需要債券去充當合格的抵押品,所以就算買債倒貼錢,我們還是要買的呀。

銀行大把閑錢,不可能都換成毛爺爺放在庫房裡。如果存起來,銀行也要繳納管理費的,只要買債券倒貼的利息比存款管理費低,那就還是買成債券更劃算。

國債就算倒貼錢,那也是為國接盤的覺悟和信仰啊!銀行這種大財主,自然是以安全性為第一追求,寧肯少賠那麼一點,也不會去投資高風險資產的。

買債的收益可不僅僅是利息那一部分,所謂資本利得就和我們買股票是一樣的,股票的面值會發生變化債券也會。債券的面值和利率水平成反比,負利率怕什麼,只要利率還能降,我們買債就照樣賺錢。

不過負利率到底不是個常事,老祖宗有句話說得好, 事出反常必有妖 。 舊金山聯儲就發過篇研究說,日本一進入負利率,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就跟著刷刷下來了,反而沒有起到刺激的作用。有更深入需求的朋友可以搜來讀,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japan .

❷ 負利率是什麼意思呢對社會有什麼危害呢

負利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現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沒有到那種需要負利率來刺激經濟發展程度,但是現在很多歐洲發達國家已經步入了這個階段。應該說這不是個好東西,這是一種迫不得已,要採取的貨幣手段來刺激市場的經濟的發展。

他們採用這種手段來刺激市場經濟的發展原理,就是當你本身把錢要放在銀行的時候,還需要給銀行錢,你會考慮把錢放在那嗎?你不會了你肯定啥子,我哪怕放自己手裡,我起碼不用掏錢呢,或者我去買一些股票買些基金之類的,這不就正中下懷嗎?你買的股票買了基金市場上流通的錢不就多了嗎?企業不就更有錢了嗎?經濟就更容易付出了。

❸ 負利率政策

負利率政策是一種政府要求中央銀行對超額准備金收取利息的政策,是政府管理金融市場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手段之一。因為當利率降低時,銀行存有資金成本增加,負利率政策會鼓勵商業銀行提出放在央行的超額准備金,從而鼓勵銀行向民間發出貸款,負利率政策通常是央行對龜速經濟成長、通貨緊縮或去杠桿化等的應對手段。
1930年,經濟學家費雪曾指出,若銀行持有民眾的資金時沒有任何儲存成本,且花現金買商品沒有任何額外花費,則該名目利率應為正。反之,如果持有現金有儲存成本,例如將現金放在銀行保險箱要交保管費用,則此時存款在銀行不但無法產生收益,還會被收取保管費用;存在銀行中的資產會隨時間減少,利率就可稱為「負」。

❹ 負利率時代對貸款有什麼影響

所謂的負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經濟情況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於同期CPI的上漲幅度。這時居民的銀行存款隨著時間的推移,購買力逐漸降低,看起來就好像在「縮水」一樣,故被形象的稱為負利率。

從理論上講,負利率時代將引領中國進入理財多元化,銀行里的11萬億元存款將解放到資本市場或者其他領域。但事實是,負利率及其連鎖反應,並沒有動搖工薪階層的儲蓄習慣。據分析,群眾存錢主要為孩子教育,防病防災等。股市、基金、債券三大投資方式2003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也證明了這一點。有人認為「負利率時代」如果持續下去並且金融市場的誠信規則能夠更好地被執行,個人投資意識將慢慢蘇醒。但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果今後負利率絕對值過大的話,央行將提高存款利率,那時中國的「負利率時代」就將結束。

2010年8月份CPI同比上漲3.5%,創22個月來新高。與此同時,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25%。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貶值達1.25%。這意味著長期下來,居民一萬元存款,一年後實際縮水超過125元。
簡單的解釋。就是。比如你在2010可以用100元買的東西。這個時候。銀行存款利率為2.25%。而你在2011年。要買哪個物品。要103.25元。這個時候。負利率就是1%。

❺ 匯豐銀行負利率是真的嗎

不是真的,目前官方還沒有消息表明出現了負利率。匯豐銀行是一家外資銀行。其全稱是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譯為「Bank of Hong Kong and Shanghai Limited」,英文縮寫為HSBC,中文縮寫為「HSBC」,意思是「匯款豐厚」。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是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它是匯豐集團的創始成員及其在亞太地區的旗艦。它也是中國香港最大的注冊銀行和中國香港三大發鈔銀行之一(另外兩家是中國銀行(香港)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總部位於中環皇後大道中1號匯豐大廈,匯豐銀行及其附屬公司在亞太地區設有700多家分行和辦事處。2021年10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宣布匯豐可開展「跨境金融通」業務。
拓展資料:
1、 以香港業務為起點,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以當時股東之一擁有的位於中環維多利亞街(現稱銀行街)的維多利亞大廈開業,作為其總部,並獲得發行票據的權利。總部所在地與2012年相似,1886年被收購並改建為第二代總行。1880年代,東帆匯利銀行因錫蘭咖啡虧損而倒閉。匯豐從東帆匯利銀行取得香港政府往來賬戶,成為香港准中央銀行。 1872年獲港英政府授權發行一元紙幣,以彌補一元銀幣的嚴重短缺。二戰後,匯豐肩負重振香港經濟的重任。匯豐是 1960 年代和 1980 年代兩次銀行業危機的最後救星。另一方面,匯豐在九龍設立總行處理九龍新界的賬戶和服務,並在九龍旺角彌敦道673號旺角的匯豐大廈作為第二總部。此外,匯豐於1999年入駐大角咀寫字樓綜合體匯豐中心。匯豐中心共有3個,屬於港鐵奧運站物業發展規劃一期,匯豐中心原址為大角咀碼頭巴士總站。 1998年,在寫字樓未命名時,開發商新和集團以40億港元將寫字樓賣給港上海匯豐銀行作為物流總部人力資源部,並將原旺角分行的部分業務搬遷至香港,故名匯豐中心。匯豐是香港的市場領導者。在存款市場,匯豐的市場份額為24%,而信用卡余額的市場份額為29%,抵押貸款和人壽保險的市場份額分別約為17%和20%。
2、 匯豐於2012年關閉了數家在港無利可圖的分行,給香港偏遠貧困地區的居民帶來不便,引發輿論批評。不過,匯豐在香港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香港人買股票時,普遍買匯豐作為儲蓄,相信其管理層可以不斷提升公司價值。其分紅長期保持穩定,也樹立了「利益共享」的形象。 2006年,香港政_府實行五天工作制,匯豐卻反其道而行之,延長了服務時間,但僱傭了更多的員工(但工業區的分行周六全天休息)。兩人成了比較的對象。美林證券前香港副總裁林森馳曾指出,如果香港人從1977年開始以每年10000港元的價格購買匯豐股票,從第10年開始,他們的股息就足以購買10000元的股票。 30年後,匯豐市值增長了80多倍,每年分紅超過50萬港元。當時有市民開玩笑說,如果要投資,只需要學四個字——匯豐,就可以體現港人對銀行的態度。不過,匯豐龐大的市值讓其股價長期未變。投資界稱其為「大笨象」。當「大笨象」的股價飛速上漲時,外界往往將其視為利好消息或股市走勢可熱的信號。投資界也有所謂的「聖誕鍾聲,買匯豐」,認為平安夜買匯豐無疑會賺錢,但民間的智慧在2012年卻站不住腳。 2009年3月,匯豐公布全年業績2008年,錄得2012年以來罕見的利潤大幅下滑,2008年利潤較2007年下降近70%,並宣布配股募集資金。公告發布後,匯控股價暴跌,單日下跌18%,股價重回1990年代中期水平。

❻ 什麼是負利率中國進入負利率時代了嗎

什麼是負利率?說到這個,曾經有很多非金融專業的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給他們的解釋也很簡單,所謂的負利率就是你存錢到銀行所得的利息都比不上貨幣的貶值速度。眾所周知,在全世界放棄了金本位制之後,我們錢的背後實際上只有國家的信用支持,沒有一分錢的黃金等價,所以想要發錢就不再是什麼難事,只要開啟印鈔機就行了。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我們的錢拿到手的時候最值錢,存到銀行的時候如果銀行的利息比較高,那麼可能還能小賺點錢,如果銀行的利率極低的話,那麼錢放在銀行每一天我們都在眼睜睜地看著錢變成紙。
正如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說法: 中國的CPI將近2%,一年期存款利率1.5%,中國已經負利率了。
負利率是如何產生的?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央行的帶頭大哥美聯儲為了應對世界經濟的大蕭條,於是開啟一輪連著一輪的量化寬松大潮,一方面瘋狂的通過印鈔來刺激經濟,給經濟放水,另一方面把利率一降再降。緊跟著美聯儲之後,歐元區(2014年6月)、日本(2016年2月)、瑞士(2015年1月)、瑞典(2015年2月)、丹麥(2012年7月)等五個國家都帶頭實現的負利率操作。而在英國脫歐之後,8月4日,英國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緊接著澳大利亞也開始跟著降息,可以說低利率、負利率已經成為了世界貨幣的主流。
當然,在這方面,相對而言中國還是顯得較為謹慎,為了不對經濟造成太大影響,中國降息降準的兩把大刀都還沒有頻繁的使用,但是和我們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費品物價指數相比,我們已經生活在負利率的時代了,這個時候把錢存銀行可能是處於每天都在虧損的狀態,把錢存余額寶恐怕這僅僅兩點幾個點的利率也就比存銀行稍微好點。
負利率對我們的生活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一是持有現金就是讓錢變紙
曾記否,在余額寶最為紅火的2013年,剛剛面世的余額寶就用它接近5%的年化收益率獲得了大多數人的青睞,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余額寶可以說是現金類理財產品的翹楚,你既可以擁有隨時用錢的流動性,又可以擁有遠高於銀行的資金收益。但是三年過去了,我們看現在的余額寶,只有2.3%左右的收益水平,真心有點沒臉見人了。余額寶可以說是中國負利率的縮影,在這個負利率的時代最慘的就是將現金持有在手中或者將現金存銀行活期的人,他們可以說是用一己之力承擔了自己錢的貶值。
二是理財成為了一種難事
在P2P最為紅火的2015年,市面上似乎隨處可見收益在10%以上的理財產品,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也爆發了類似於e租寶、泛亞這樣的風險事件,但是不得不說2015年的理財是一個相對容易的時代。在當時,招財寶等類似P2P產品的常規收益都在6%左右,這種風險不大的理財產品也都能保證一個較為不錯的收益水平。但是進入了負利率時代之後,財產逐漸縮水,居民開始將銀行存款往理財產品裡面搬家,但是理財市場的收益率依舊極低,平均收益只有4%左右,超過5%的產品都成為了珍稀保護動物。並且,隨著人民銀行降息降準的壓力更大,理財產品的收益下降將成為一種長期趨勢。
三是房地產市場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今年以來,我們看到了房地產市場一輪又一輪的暴漲,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漲幅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像,多少沒買房的白領感嘆,房價一漲幾年的辛苦工作都白幹了,等於給房子白白打了幾年的工。房價暴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負利率,因為錢越來越不值錢,居民都不會願意存款,為了避免自己的財富縮水,在中國二十餘年的市場發展中,只有房地產依然保持著相對的穩定的保值增值比例,所以多餘的資金除了房地產似乎無處可去。但是,這種投資也有著其針對性,所以我們看到經濟基礎與發展潛力較高的一二線城市成為了房價上漲的主力軍,三四線城市在經濟不景氣的今天,更加難以在負利率時代收益。
負利率已經成為工薪族的災難
負利率時代,其實受到影響最小的應該是富裕階層,他們的收入多來自於資本利得,並且一般其負債都較高,因此,受到負利率的沖擊最小。但是, 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工薪族,工薪族因為其收入主要來源是工資收入,他們的生活往往是由其工資來決定的,這就意味著他們難以通過足夠的資本手段來提高收入。在負利率的狀態下,會導致他們的收入差距與高收入群體越來越大,其可支配收入逐漸減小,消費能力逐漸降低,生活水平也就不可避免的進入下降階段。
並且隨著降息降準的預期進一步加大,工薪族對於高風險投資的意願還會下降,這個時候,對於工薪族而言他們資產將會無法逃脫的進入下降通道,貧窮似乎就在眼前了。
災難就在眼前到底該如何避免災難?
說到這里就需要進入了一個最為艱難的難題,因為在這樣的狀態下,該如何避免錢變成紙,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太好的答案,只能趨勢性的給予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一是有房一族可以稍微放寬心了
對於負利率時代而言,可能最為開心的是欠銀行錢的人了,對於工薪族而言,欠銀行錢最多的情況就是有了房子,並且背負著房貸。這個時候,能給予大家最大的建議是千萬不要提前還貸,因為負利率意味著你的貸款是處於實質性不斷減少的狀態,因此,對於有貸款一族而言,通過貸款可以有效的對沖部分負利率沖擊。
二是避險資產的部分選擇
除了貸款以外,還有一種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就是尋找避險資產,對於一般的家庭而言,相對穩定的避險資產是黃金和美元,鑒於未來人民幣貶值的概率比較高。因此,這個時候對黃金或者美元資產進行一定的持有是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是保守型投資者的貨幣資產配置選擇
對於較為保守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對於貨幣資產進行一定配置,正如同上文說的,余額寶類的貨幣基金會有2.5%左右的收益,銀行理財會有4%的收益,這些較為穩定的收益,即使不能增值,至少求個保值,求個心安吧。
四是多投資自己
面對著負利率時代的來臨,在保證日常開支,保證未來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准備金儲備的前提下,通過消費改善生活也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很多人認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錢花出去了才是自己的東西,在這樣的大
環境下省錢一定會越來越窮,大額支出如果是買房,買車可以貸款的話,貸款遠比攢錢合適。
另一方面,這個時代最大的保值增值方式是投資自己,一切都會改變,唯有增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不會改變,通過學習,通過投資自己讓實力提升,可能才是應對未來一切變化的真正不二法門

❼ 負利率貸款有利息嗎

只有存款才可能有負利率的說法,貸款根本不會是負利率。存款負利率,等於是存款人不僅沒有利息收入,還要給存款銀行支付手續費。

❽ 實際負利率有什麼危害

實際負利率會打亂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不利於借款企業節約使用資金,不利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濟核算。

存貸利率倒掛會打亂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有人會從銀行借款再存入銀行,以坐收利率倒掛的差額;不利於借款企業節約使用資金。當存貸利率倒掛時,企業的資金使用會浪費,甚至有貨幣資金閑置時也不歸還銀行貸款,引起信貸資金周轉不靈;不利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濟核算。利率倒掛的情況下,銀行吸收存款越多,發放貸款規模越大,則虧損越大,不利於銀行自身的發展,世不利於銀行業務的開展。

我國總共經歷了3次負利率階段:

第一次是90年代初期,歷時38個月,持續時間最長。在此期間物價大幅上漲,央行兩次上調存款利率,並且動用了保值貼補率這一措施。不過,此次負利率出現6個月後,央行才第一次加息,名義利率最高到10.98%,加息幅度與27.7%的CPI同比增長幅度相比十分有限。

第二次負利率階段始於2003年底止於2005年初,程度並不像上次那麼嚴重,實際上也是3次負利率中最輕的一次:名義利率到達了歷史最低值1.98%,比當前2.25%低27個基點,CPI表現並不突出。本次負利率階段的通脹壓力遠小於第一次,通脹水平不高,並且新一輪經濟發展剛剛起步,因此央行在負利率一年後才選擇加息。

第三次「負利率」開始於2007年2月,歷時21個月。「負利率」前期居民存款活化更為顯著,後期二者的活定比均大幅回落,存款定期化趨勢抬頭,這與央行連續6次加息密切相關。

❾ 請問一下度小滿有錢花這個平台靠譜不

您好,度小滿金融平台借錢是方便好用的。度小滿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產品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品牌,面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借錢就上度小滿金融APP(點擊官方測額)。有錢花消費類貸款日息低至0.0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和您分享有錢花消費類產品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
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學生,請您放棄申請。
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
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因內容存在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若回答內容與有錢花產品的實際息費計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滿金融APP-有錢花借款頁面顯示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