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按揭貸款 » 2020年銀行貸款同比
擴展閱讀
有銀行貸款360還能借嗎 2025-02-02 08:34:30
汽車無息貸款要求抵押 2025-02-02 08:24:42

2020年銀行貸款同比

發布時間: 2022-09-29 13:49:59

1. 2020各大銀行存款年利率是多少

根據央行基準利率:活期存款利率為0.35%,三個月定期存款利率為1.10%,半年定期存款利率為1.3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50%。

國有銀行存款利率均值如下:

一年期:1.750%;二年期:2.250%;三年期:2.750%;五年期:2.750%;

大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均值如下:

一年期:2.04%;二年期:2.82%;三年期:3.68%;五年期:3.55%;

城商行存款利率平均值如下:

一年期:2.06%;二年期:2.75%;三年期:3.54%;五年期:3.63%;

農商行存款利率平均值如下:

一年期:2.06%;二年期:2.77%;三年期:3.57%;五年期:3.59%。

(1)2020年銀行貸款同比擴展閱讀:

2020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1%,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累計新增19.6萬億元,比上年多增2.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3%。

比上年末高2.6個百分點。從全年來看,人民銀行通過三次降低存款准備金率,為實體經濟提供了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人民銀行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確保了「貨幣總量適度,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目標。

2. 銀行業最壞的時刻過去了嗎

1月27日,銀保監會召開2021年中國銀保監會工作會議。

1、會議通稿中提及:

堅決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累計為中小微企業和外貿企業實施延期還本付息6.6萬億元,發放應急貸款242.7億元。

2、延期貸款的規模超預期

之前預計2020年年末規模為4.8萬億 ,實際值6.6萬億,超預期38%。在去年4季度,10月11月和12月中,銀行發放延期貸款規模新增達2.9萬億,預計主要原因是年末中小微企業流動性需求增加,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的規模申請增加所致。同時,去年末,央行又相機抉擇將原本12月31日終止的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期一個季度,延長到2021年3月31日。

3、延期貸款佔比和不良率情況。

2020年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72.75萬億,延期貸款規模6.6萬億,佔比達到3.8%,相較於之前預測的2.65%的佔比,顯著提高。中小微企業和外貿企業貸款的不良率正常情況下在2%-3%之間。而延期還本付息的貸款不良率我們預計在5%-10%。之前,我們預計不良率在6%-14%,而今下調預期主要原因是:

(1)經濟增速顯著好於預期;

(2)央行繼續延長還本付息政策意圖就在於用時間換空間,盡量在經濟有所好轉的情況下,這部分風險敞口能夠逐步自我消解;

(3)另外,近期實地調研中多家銀行也反饋延期貸款的規模在增加,但是余額在下降,還款率在提高。

4、政策上的預期

如果疫情反復中小微企業經營的風險依然存在,延期貸款政策可能會繼續順延。因為2021年政策調控不會過多的使用總量政策,但是依然可以使用結構性政策工具,而延期貸款政策屬於直達實體的貨幣政策工具,也是結構性貨幣政策手段; 同時,也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發展的重點體現;另外,藉助這項政策工具讓潛在不良在中小企業經營改善過程中自我消除化解,也可減輕銀行業的不良處置和化解的壓力。

5、投資建議

上市銀行2020年4Q單季凈利潤同比增長30%,2020年同比增-1.5%。近期銀行股的上漲主要是業績驅動型的行情,當下市場主要反映2020年四季度銀行業績大幅正增長的預期。

整體看,1季度銀行股相對比較謹慎,但更加看好2季度開始的銀行股估值上行行情。理由是:

(1)1季度宏觀面偏積極正面。我國疫苗已經投入使用;同時由於基數效應1季度經濟增速將超過15%,經濟復甦動力強;

(2)1季度政策面中性。1季度不會降准也不會降息,再貸款再貼現將逐步退出,流動性層面偏緊;

(3)1季度銀行業基本面有壓力。NIM將環比下降、而不良率環比回升,貸款重定價和延期貸款政策疊加,行業1季度ROE將繼續環比下降。

悄悄的看一下,銀行板塊從年初至今漲幅已經排在行業第二,是不是很意外。

幾年前,某銀行行長在二會上訴苦稱,銀行是弱勢群體,當時引得鬨堂大笑,媒體也大肆報導。

看今年銀行中報數據,還有那麼好笑嗎?

一, 中報凈利潤負增長10%比比皆是

1,交通銀行

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14.61%,暫獲倒數第一名。

2,平安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11.2%。

3,浦發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9.81%。

4,民生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10.02%。

5,光大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10.18%。

6,興業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9.17%。

二, 上市銀行是商業銀行

1,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響應政府號召,大力減息降費,讓利實體企業,自身贏利能力則大為減弱。

2,上市銀行是商業銀行,需要對全體股東負責,為全體股東謀利。

3,銀行凈利潤負增長不利於自身補充資本金,不利於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展。

三, 銀行業最壞時刻是否已經過去?

1, 銀行之間千差萬別,需認證分析比較下列數據:

1),營業收入同比增減;

2),凈利潤同比增減;

3),關注類貸款佔比變化;

4),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增減百分點;

5),撥備覆蓋率較上年末增減百分點;

6), 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

2, 密切關注經濟政策與數據。

3, 既不要太樂觀,也不要太悲觀。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歡迎關注與討論!

銀行業最壞的日子並沒有過去,才剛剛開始,主要是在三個方向,一個是·現在銀行業把個人房貸當作香餑餑,以極底的利息貸給購房者,但是房地產泡沫一旦破裂,銀行的大量房貸要壞賬,銀行變成了房東。房地產金融風險是銀行業股價漲不上去的原因。


二是,銀行把信貸借給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就是搞基建投資項目去了,但是基建投資投入大回報少,使得地方政府全靠著土地財政收入來支撐,一旦土地財政收入減少了的話,地方政府償還銀行債務的能力都會受影響。這叫做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三是,現在銀行在企業壞賬越來越高,主要是上面鼓勵銀行把錢投給中小微企業,但是中小微企業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不良率是極高的,其實,在國外中小微企業融資可以通過發債、小貸公司、上市IPO來解決,銀行把錢投給了中小企業,一旦經濟不行了,大量中小企業倒閉,銀行的壞賬率還要上升。所以,銀行最壞的日子根本沒有過去,還在後面。

3. 平安銀行凈利下降逾一成 個人貸款不良率走高引關注

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張夢依 報道

近日,平安銀行發布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83.28億元,同比增長15.5%,實現凈利潤136.78億元,同比減少11.2%,主要系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所致。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1.65%,與上年末持平,不良規模增長8.1%至413.13億元,撥備覆蓋率214.93%,同比上漲31.8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該行逾期貸款佔比上升,且個人貸款不良率偏高,考慮到該行個人貸款佔比超五成,其資產質量仍存在下行壓力。

凈利下降11.2%

據半年報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銀行資產總額41786.2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1%,負債總額38272.2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吸收存款余額24861.2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資產負債規模呈穩健增長態勢 。

盈利方面,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783.28億元,同比增長15.5%,受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等影響,該行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6.78億元,同比減少11.2%,這是自2009年以來,平安銀行凈利潤首次出現下滑。

從營業收入項目看,平安銀行利息凈收入和非利息凈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速。由於該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利息凈收入增長15.3%至503.05億元,同期非利息凈收入280.23億元,同比增長15.8%,主要原因是該行個人代理基金及信託計劃手續費收入、債券投資收益等非利息凈收入增長。

盡管平安銀行營收增勢強勁,但受累於資產減值損失的大幅攀升,該行凈利仍出現兩位數下滑,在已披露中報的上市銀行中,降幅位於前列。

數據顯示,上半年,平安銀行計提的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為384.91億元,同比增長41.5%,其中變化幅度較大的包括:發放貸款和墊款計提減值損失323.02億元,同比增幅36.9%,債權投資計提信用減值損失49.52億元,同比增幅299%,抵債資產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6.37億元,同比增長61.7%。扣除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前,該行實際營業利潤為561.5億元,同比增幅18.9%。

平安銀行表示,主動加大撥備計提主要是考慮到新冠疫情對經濟和資產質量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本行綜合考慮外部經濟發展、行業和區域風險變化等因素,對宏觀經濟預測的前瞻性參數進行更新和調整,另一方面,本行對受新冠疫情影響申請延期的個人和企業,以及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增加疫情影響的管理層疊加減值准備計提,進一步增強風險抵補能力。

盈利下滑的同時,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亦承壓。

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1.65%,與上年末持平。同期該行不良規模有所擴張,增長8.1%至413.13億元,逾期貸款佔比2.28%,較上年末上升0.1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14.93%,同比上漲31.8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有所上升,對資產質量造成較大壓力。截至2020年6月末,該行個人貸款不良率1.56%,較上年末上升0.37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應收賬款和個人經營、消費貸款問題最為突出。信用卡應收賬款不良率2.35%,較上年末上升0.69個百分點,主要系疫情導致的大面積停工停產、居民收入下降、消費需求收縮所致。個人經營性貸款、小額消費貸款和其他保證或質押類貸款不良率2.66%,較上年末下降0.89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較高水平。

零售業務大幅下滑

半年報顯示,平安銀行上半年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25084.0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其中企業貸款10906.53億元,佔比43%,個人貸款14177.55億元,佔比57%。

零售業務方面,自2016年以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為主的新一屆領導隊伍上任起,平安銀行邁開了零售戰略轉型的步伐,確立了"以零售為核心,打造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為核心戰略以及" 科技 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 的十二字方針。經過三年的轉型發展,截至2019年末,該行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99.73億元,同比增長29.23%,佔比58%,零售業務凈利潤194.93億元,同比增長13.8%,佔比69.1%。

進入2020年後,平安銀行進一步提出新三年戰略舉措,推動零售業務轉型的換擋升級,但中報顯示,該行零售業務佔比和凈利潤均有所下滑。

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零售金融業務余額13447.49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32.2%,佔比較去年下降0.7個百分點。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3.53億元,同比增長12.33%,在營業收入中佔比為55.3%,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同時,該行加大了零售資產的撥備計提力度,零售業務凈利潤74.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0.8%,在凈利潤中佔比為54.7%,同比下降15.5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新一貸"發放462.17億元,2020年6月末,"新一貸"余額1479.83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此外,該行的信用卡業務也出現一定下滑,同期該行信用卡流通卡量達到6148.01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9%,信用卡貸款余額5125.04億元,較上年末下降5.2%。

對於零售業務的下滑,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一方面是逾期和壞賬在疫情影響下有比較顯著的增加,但在同業中還是處於中等水平,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了新的貸款的發放。所以信用卡、新一貸的余額今年上半年都沒有明顯增加。

對公業務方面,平安銀行加大對實體企業的貸款投放力度,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上半年,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日均余額23096.17億元,同比增長16.5%,企業貸款平均收益率4.39%,較去年同期下降69個基點。

此外,平安銀行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該行單戶授信 1000 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發放額為 1148.74 億元;2020 年 6 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戶數達 68.25 萬戶, 貸款余額 2371.11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73%,在全行貸款余額中的佔比為 9.5%。

4. 工商銀行近三年財務分析2018-2020

城商行優等生上海銀行2018年至2020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連續3年上升,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32.95%、337.15%、321.38%,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本刊特約作者 劉鏈/文
4月24日,上海銀行發布2020年業績報告,根據年報,2020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07.46億元,同比增長1.90%;實現歸母凈利潤208.85億元,同比增長2.89%。
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10.06%;存款總額達到1.3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9.37%;貸款總額達到1.10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12.92%。
2018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連續3年上升,在資產質量方面的表現不容樂觀;與此同時,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32.95%、337.15%、321.38%,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業務增速方面的表現同樣差強人意,2018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2.49%、13.47%、1.90%,凈利增速分別為17.65%、12.55%、2.89%,下滑趨勢非常明顯。
這里有一點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上海銀行2020年四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48.11%至58.33億元。一般而言,銀行業第四季度的凈利潤要低於前三季度的均值,上海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降7.99%,也就是說,上海銀行在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回補了前三個季度,使得2020年全年凈利潤止跌回升。要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看來上海銀行為了凈利潤增速為正也是「拼了」。
上海銀行於2016年在上交所登陸,上市後資產規模擴張迅速,在城商行中僅次於北京銀行。截至2020年年末,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負債總額為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值得注意的是,在資產負債規模增長的同時,上海銀行的資產質量卻面臨一定的風險。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34.01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回顧過去兩年的數據發現,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已經連續3年呈上升趨勢,這足以說明其內部風險管控存在較大的問題和不足。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21.38%,較上年末下降了15.77個百分點。
而在資本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34%、10.46%、12.86%。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已連降3年,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分別為11.22%、10.9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自上市以來就一直處於下滑的狀態,2016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13%、10.69%、9.83%、9.66%、9.34%。
面對資本充足水平的持續下滑,上海銀行資本融資提上日程。2021年1月25日,上海銀行公開發行人民幣20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上海銀行在公告中稱,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支持該行未來業務發展,在可轉債轉股後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
綜合上述分析再來看上海銀行2020年年報,在營收同比僅微增1.90%的情況下,上海銀行還能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89%,確實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做到。盡管2020年年報最終將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保持在正增長的區間,但毋庸置疑這樣的正增長已經岌岌可危,大不如前。財經網金融梳理發現,上海銀行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已連續3年下滑,足以表明其業績增長明顯乏力。未來如果沒有更好盈利能力和風控能力,業績增速轉負也並非不可能。
業績靠撥備釋放轉正
平安證券認為,上海銀行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9%,利潤重回正增長,盈利增速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8.0%一舉實現全年業績增速的回正,而且四季度單季實現利潤增速48.1%,利潤增速的大幅提升除了與營收增速的小幅提升有關外,更多應該歸因於撥備計提力度下降所帶來的盈利釋放。也就是說,撥備釋放成為上海銀行2020年業績正增長的最大彈性因素。
2020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90%,營收增速穩中有升,前三季度為-0.9%,四季度單季營收增速為10.8%。分結構來看,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凈利息收入增速為14.6%,與前三季度18.5%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9.5%,與前三季度7.3%的增速相比略有提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上海銀行在2020年年報中調整了信用卡業務收入的核算口徑,將分期收入從手續費收入調整為利息收入,因此對收入結構產生一定的擾動,但並不影響營收的增速。
上海銀行2020年重分類後凈息差為1.82%,同比上行4BP,息差表現優於同業,平安證券認為息差逆勢提升主要歸因於負債端成本的優化,負債端成本的改善驅動息差逆勢走闊。
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計息負債成本率為2.26%,同比下降25BP,驅動主要來自存款成本的有效管控和主動負債成本的下行。受益於結構性存款為代表的高成本存款的有效管理,公司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下降4BP至2.15%;尤其在主動負債方面,上海銀行同業負債成本率同比下降67BP至2.18%,成功抓住了2020年利率下行的機會。
從資產端來看,上海銀行貸款收益率同比下行42BP至5.06%,與行業的整體趨勢相同。展望2021年,隨著經濟的逐步修復,銀行基本面維持穩定,對於銀行資產端定價彈性的提升相對有利,上海銀行整體息差表現有望保持平穩態勢。
再來看資產負債結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10.1%,與前三季度11.7%的同比增速相比有所放緩,但信貸投放力度不減,資產結構繼續向貸款傾斜,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貸款總額同比增長12.9%,比前三季度11.3%的同比增速進一步提升。
在貸款投放結構方面,由於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加大了對公投放的力度,且對公投放大於零售,對公新增投放526億元,零售新增投放251億元。從負債端看,2020年全年存款同比增長9.4%,與前三季度12.3%的增速相比確實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上海銀行2020年年末不良率為1.22%,環比持平。在不良生成方面,2020年四季度宏觀經濟持續改善,根據平安證券的測算,上海銀行四季度單季年化不良生成率環比下行35BP至1.35%,不良生成壓力有所改善。在前瞻性指標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市銀行關注類貸款率為1.91%,比上半年末下行4BP。
在撥備方面,由於四季度撥備計提力度的邊際下降,2020年年末撥備覆蓋率為321%,環比下行6.69個百分點;撥貸比為3.92%,環比下行8BP,但從撥備覆蓋水平絕對值來看依然處於行業前列。上市銀行2020年全年撥備計提同比增長6.6%,前三季度為19.8%。這表明上市銀行不良生成壓力邊際緩釋,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平安證券非常看好上海銀行獨特的區位優勢,看好零售轉型穩步推進對上海銀行的積極影響。上海銀行深耕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區位優勢顯著,這些地區良好的信用環境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公司加快推進零售轉型,聚焦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金融三大主線,持續加快零售業務布局,近三年實現核心客戶數和客戶AUM 的翻番,預計隨著疫情緩和、經濟修復、消費信貸需求回暖,上海銀行的盈利有望繼續迎來修復。
房地產不良貸款急劇惡化
通觀上海銀行2020年年報,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貸款及房地產不良貸款的變動。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2%,比2019年上升了0.06個百分點。根據年報,上海銀行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金額為37.4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9%,比2019年的0.1%增長了近23倍。實際上,在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在2020年也開始踩剎車。截至2020年年末,貸款余額為1583.69億元,比2019年年末減少了166.9億元,降幅已超10%。
事實上,2020年,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國內房地產業的經營環境和融資環境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銀行業而言也許也是一個「至暗時刻」。隨著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的陸續披露,房地產業的真實情況逐漸浮出水面,銀行與房地產相關資產的真實情況也呈現「冰山一角」,具體表現為各家銀行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普遍大增。
先來看國有銀行的數據——2020年,工商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金額為162.3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2%。這一比率比2019年1.71%的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增長了35.67%,而且遠高於工商銀行披露的2020年全年1.58%總體不良貸款率。
建設銀行2020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也從0.94%增長到了1.31%,增加了39.36%;農業銀行則增長24.83%到1.81%;國有大行中增長幅度最大的當屬交通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率2019年為0.33%,2020年增長到了1.35%,增長了4倍。
除了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中的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2020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的增長幅度也均超過了三位數,分別達到182%、146%。
不過,與上述銀行相比,日前公布年報的上海銀行在房地產貸款方面則更讓人瞠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0981億元,比2019年年末的9725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為1567億元,同比微增1.5%,占總貸款比例為14.27%。
單從佔比來看,2019年年末,房地產業是上海銀行第一大貸款來源,而到2020年年末,這一貸款的佔比較2019年年末已下降了1.61個百分點,退居該行第二大貸款來源;而貸款佔比為16.14%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升至第一位。
盡管房地產業的總貸款微增,佔比下降,基本符合行業趨勢,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上海銀行房地產業貸款的資產質量卻出現大幅惡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為37.47億元,與2019年年末的1.54億元相比,增加了近36億元,增幅高達2333%;與此同時,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0.1%上升到了2.39%,同比增長了22.9倍。
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一度暴增近23倍,不但遠超同的增速,也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對此,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收緊等影響,個別項目施工和租售進度未達預期,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有所波動。
實際上,自從將房子定位為「住而不炒」的政策方向以來,監管層對銀行房地產貸款的政策不斷收緊。尤其是在2020年,這一緊箍咒越發收緊,從房地產融資的「三道紅線」,到為銀行設定房地產貸款的具體比例,甚至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是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
就上海銀行而言,如果去掉房地產業務,上海銀行的總體資產質量也面臨一定的風險。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總的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34.01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增幅為19.09%。
同時,而且,如上所述,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增加並不是僅僅體現在2020年這一年。事實上,最近三年的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已經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21.38%,較上年末下降了15.77個百分點。不良率連續上行,撥備水平還在下降,上海銀行資產質量的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房地產業的形勢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為嚴峻。最近,部分熱點城市樓市持續升溫,引發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相繼出台針對性調控政策,落實「房住不炒」的監管要求,打擊違規和套利行為。
對於銀行而言,房地產貸款投放除要落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嚴格防止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外,個別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額度還接到了央行窗口指導。
「房地產信貸方面,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更加嚴格,住房按揭貸款額度受央行窗口指導,商業銀行需嚴格防止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市,同時要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審核、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風險排查等,房地產信貸合規風險和操作風險加大。」有銀行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坦言。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穩步發展住房按揭業務,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立足區位優勢,服務民生,引導住房按揭業務良性發展,支持對經營機構所在地一、二線城市居民自住和改善購房合理需求。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分別為1238.53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31.14%,佔全部貸款的比例為12.22%。從按揭貸款的資產質量來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為0.14%,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與按揭貸款質量相比,上海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令人堪憂。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為37.47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23.3倍,不良率則提升至2.39%;房地產貸款余額佔全部貸款比例為14.27%。
根據上海銀行的解釋,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收緊等影響,個別項目施工和租售進度未達預期,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有所波動。
上海銀行還表示,在「三道紅線」和「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下,房地產整體融資增速將受到限制,企業分化亦會有所加大。2021年,該行將嚴格實施房地產集中度管理要求,密切關注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聚焦「優質客戶」、「優質業務」,繼續優化結構,穩健經營,推進房地產業務平穩健康發展。
消費貸猛踩剎車波動大
除了房地產業務暴露出的風險讓令人擔憂之外,上海銀行優勢業務消費貸業績也似乎出現了問題。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負債總額為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早在2015年年末時,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規模僅為120.77億元。到了2019年年末,這一數據已攀升至1750.59億元,5年時間增長了10倍有餘。
進入2020年,上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卻突然踩下剎車。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上半年年末時,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規模已下降至1610.96億元,相比2019年年末的1750.59億元減少了139.63億元,降幅為7.98%。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個人消費貸規模為1583.69億元,比2019年年末減少了166.9億元,降幅進一步擴大為9.5%;在總貸款中的佔比也從2019年年末的18%下降至14.42%,下降了3.58個百分點。
而且,從增速方面來看,早在2019年時,上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增長已現疲軟之勢。從2016年到2018年,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連續3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增速分別為129.09%、151.31%、127.39%。這一增速在2019年明顯放緩,已降至11.16%。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的增速已變成負值,余額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該行消費貸的風險也逐漸顯露。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余額為29.66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加了9.6億元,增幅達47.86%;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1.15%上升至1.87%,增幅高達62.6%。除此之外,同為零售業務的上海銀行信用卡業務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1.63%上升到2020年年末的1.74%,上升了6.75%。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從時序結構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催收能力受限,消費貸款逾期發生額增長,並在2020年第二季度生成不良,自下半年起,單月不良新增逐月下降,9月起不良貸款余額呈下降趨勢,已逐步趨於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從2016年連年猛增後,最近5年,其消費貸的不良率也是連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35%、0.43%、0.52%、1.15%、1.87%,呈逐年上升趨勢。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部分銀行前幾年布局消費貸業務過於激進,如今規模膨脹後難逃不良率高企的懲罰,隨著去年疫情爆發,更是加劇了這一風險的曝露。盡管之後開始壓縮規模,但是由於規模基數過大,因此引發相關問題。
不過,總部同在上海的海通證券認為,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風險逐步緩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並且繼續保持較低的成本收入比。
根據海通證券的分析,上海銀行凈利息收入抵消其他非息收入的不利影響。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89%,營收同比增長1.90%。息差擴大、成本有效控制推動盈利增長,但其他非息收入下降32.29%有所拖累。這主要是由於2019年有一次性收入的高基數,2020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投資類中佔比壓縮,並且其中的同業理財、基金受市場利率下行影響。另一方面,成本收入比2020年全年為18.9%,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在上市銀行中甚至低於國有大行。
2020年,上海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9.46%,零售業務發揮地緣優勢;其中,財富管理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48%。公司繼續發揮養老金融獨特優勢,養老金客戶綜合資產同比增速20.73%,並且還通過代發工資、社保卡換發為零售表內外負債引流。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零售整體AUM同比增長17.80%;下半年公司加大按揭貸款投放力度,按揭佔比較年中提高1.06個百分點,個貸佔比則回升0.31個百分點。
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凈息差為1.82%,較2019年擴大4BP。2020年負債成本持續下行,上半年主要源於同業負債成本改善,下半年存款也開始改善,不僅定期存款成本下降,日均活期存款的佔比在全年也比上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這使得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負債成本比上半年下降6BP,全年同比下降25BP,對息差有明顯的正向貢獻。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不良率為1.22%,環比持平;關注類貸款佔比為1.91%,環比提高12BP;逾期貸款率為1.60%,較年中下降54BP。消費類不良率全年經歷倒V型走勢,在下半年逐漸改善: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消費類貸款、信用卡貸款、個人貸款總不良率為1.87%、1.74%、1.12%,分別比年中下降2BP、10BP、11BP。對公不良率年末較年中上升9BP,主要是房地產不良率有所上升。
總體來看,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風險逐步緩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並且繼續保持較低的成本收入比。預計未來隨著零售風險的緩釋和不良的處置,尤其是下半年個貸改善趨勢能能夠延續,則上海銀行資產質量有望改善。

5. 雙面寧波銀行:業績繼續增長,不良率也增加,遭多家上市公司減持

近日,寧波銀行(SZ:002142)發布2020年度業績快報。業績快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寧波銀行的總資產為16267.46億元,比2020年初增長23.45%。

寧波銀行稱,該行已於2020年11月9日、11月16日分別完成了優先股(寧行優02)第二期股息和優先股(寧行優01)第五期股息的發放,合計金額為7.531億元。

此前,寧波銀行還在5月份完成定增379,686,758股。貝多 財經 了解到,過去的2020年,該行還在股價高位期間曾遭到多名上市股東大幅減持,其中包括雅戈爾、寧波富邦等。

不良貸款率略有增加

業績方面,寧波銀行2020年營收411.11億元,同比2019年的350.82億元增加17.1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0.50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9.73%。

報告期內,寧波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79%,撥備覆蓋率505.48%。貝多 財經 了解到,寧波銀行的2020年的不良率有所抬頭,較2019年末的不良率0.78%上升了0.01個百分點,2018年的不良率同樣為0.78%。

貝多 財經 發現,寧波銀行此前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財報、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均顯示,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均上升至0.79%。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該行的不良貸款規模為51.8億元,與2019年末的41.4億元相比上升了25.1%。

其中,已經計入損失的貸款規模為8.98億元,占寧波銀行截至2020年9月30日總貸款和墊款的比例為0.14%。截至2020年9月30日,該行的撥貸比為4.08%,撥備覆蓋率為516.35%。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寧波銀行的第三大股東——雅戈爾(SH:600177)則在多次減持所持寧波銀行股份。此前,雅戈爾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在報告期內減持了寧波銀行2.2億股,實現投資收益32.46億元。

根據寧波銀行財報,截至2020年9月30日,雅戈爾對該行的持股比例為9.57%。而據貝多 財經 不完全了解,雅戈爾從2020年8月至今,合計出售了寧波銀行2.96億股,套現金額達到100億元。

雅戈爾減持2.96億股股份

2021年2月3日晚間,寧波銀行發布公告稱,截至2月2日,其股東雅戈爾的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公告顯示,2020年起,雅戈爾共計減持寧波銀行2.96億股,占後者總股本的4.94%。

完成減持計劃後,雅戈爾依然是寧波銀行的第三大股東,持有該行約5億股股份,佔比為8.32%。據貝多 財經 了解,在寧波銀行2007年上市前,雅戈爾就參與了對寧波銀行的投資,曾於2004年認購該行約1.56億股。

2010年10月,寧波銀行完成以11.45元/股發行定增股份募集資金43.95億元,其中雅戈爾還以8.07億元的價格認購2600萬股。不僅如此,雅戈爾還在二級市場接連買入寧波銀行,持股比例在2019年第一季度末曾達到15.3%。

而在2020年,雅戈爾便開啟了對寧波銀行的減持模式,年內合計減持2.96億股股份。不僅如此,雅戈爾還減持了美的置業、聯創電子、創業慧康等上市公司部分股權。

早些時間,雅戈爾也曾發布公告稱,為了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公司擬對發展戰略作出重大調整,未來將進一步聚焦服裝主業的發展。因此,不排除未來繼續減持寧波銀行等投資標的可能。

對於雅戈爾的減持行為,寧波銀行在其公告中表示,雅戈爾不屬於該行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本次減持計劃的實施未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未對公司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寧波富邦、華茂集團跟進

在雅戈爾減持的同時,寧波銀行也在推進定增事項。2020年5月12日,寧波銀行發布公告稱,完成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約3.80億股,將於2020年5月15日在深交所上市。

根據介紹,寧波銀行此次定增價格每股21.07元,募集資金近80億元,完成後將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寧波銀行第二大股東新加坡華僑銀行、南方基金、挪威中央銀行、平安資管、富國基金等12名發行對象參與認購。

定增完成後,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一組合進入寧波銀行前十大股東名列,以1.34%的持股比例為第七大股東,而中央匯金、杉杉股份(SH:600884)則不再位列該行前十大股東。

此前,杉杉股份曾與雅戈爾、寧波富邦(SH:600768)、寧波電力、華茂集團等並列為寧波銀行的第三大股東。2014年12月,杉杉股份啟動減持計劃。相關數據顯示,杉杉股份首次減持至今,減持獲得的交易收入合計超過56億元。

同樣的,華茂集團、寧波富邦、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一組合也分別減持了寧波銀行部分股份。對比寧波銀行2020年上半年財報與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期間共有4名股東減持,共減持26246.54萬股,占總股本的4.37%。

截至2020年9月30日,寧波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為寧波開發投資集團,持股數為112499.08萬股,佔比為18.72%;新加坡華僑銀行持股112181.22萬股,佔比為18.67%。雅戈爾持有57510.19 萬股,佔比為9.57%。

2021年1月22日晚間,寧波銀行發布公告,稱將按照10配1的比例向全體A股股東進行配股,預計募資金額不超過120億元,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37%。

「補血」的同時,寧波銀行還公布了高管的人事變動,包括雅戈爾派駐的董事。根據寧波銀行公告,章凱棟因工作變動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資料顯示,章凱棟為雅戈爾副總經理、IT總監等職務。

一同辭職的還有寧波銀行副行長馬宇暉。公告顯示,馬宇暉因工作原因辭去該行副行長一職,辭任後將繼續擔任寧波銀行控股子公司永贏基金董事長。截至公告之日,馬宇暉、章凱棟均未持股。

6. 46家農商銀行三季報,平均凈利潤同比下降12.88%

2020年11月10日,中國銀保監會在其官網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其中涉及農村金融機構細項數據指標為總資產三季度同比增長10.6%。整體經營情況為2020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315.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2020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5萬億元,同比下降8.3%。

截止11月10日,對46家已公開披露三季報的農商的總資產、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進行了不完全統計, 平均總資產同比增長10.95%、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4%,平均凈利潤同比下降12.88% 。

筆者又將46家農商銀行分為38家未上市農商銀行和8家已上市農商銀行數據進行比對,其中 38家未上市農商銀行平均總資產同比增長11.5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5%,平均凈利潤同比下降15.45% 。

8家上市農商銀行平均總資產同比增長7.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72%,平均凈利潤同比下降0.68% ,此外如果將凈利潤同比下降最高的廣州農商銀行-16.85%和重慶農商銀行-9.95%排除,其餘6家上市農商銀行仍然保持了3.56%的凈利潤增長,上市農商銀行保持了較好經營數據。

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國有大行普惠業務下沉等因素影響,農商行市場空間被進一步擠占,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問題。 1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主持召開西北四省(自治區)「縣域金融改革化險工作」座談會時提出「農信社要一手抓風險處置,一手抓深化改革」。

01



改革

從報表數據不難發現,盈利能力下降的銀行多為地方農商行 。評級機構大公國際曾發布報告指出,相比於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是已上市農商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經營區域經濟狀況和客戶資質都不佔優勢,同時農村商業銀行的定位往往是服務三農和服務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加劇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下最突出的問題之一,也是不良貸款的重災區, 因此在宏觀經濟下行的過程中,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曾發文表示,農村銀行機構的公司治理存在一定的扭曲。隨著農信社商業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基層農信社已逐步從名義上的合作金融機構轉變為商業性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在此背景下, 省聯社行政化管理體制與農商行商業化的法人治理間的問題開始日益凸顯,已成為困擾農信機構發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

在過去一段時間,省聯社與農商行主要股東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並受到了 社會 的廣泛關注。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改革,這是一次考驗智慧的抉擇。從2007年提出到現在過去了13年,農村金融市場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今天,難得的發展機遇、巨大的生存挑戰、艱難的改革抉擇,同時擺在了農信社面前。糾結的「模式之爭」,也反應出了這場改革的艱巨性。2007年,監管部門提出省聯社改革的「五大模式」(聯合銀行、金融服務公司、金融持股公司、統一法人和完善省聯社),糾結的「模式之爭」,也反應出了這場改革的艱巨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認為,對於省聯社改革沒有必要糾結於哪一種方案最好或最優,有時在A省適用的模式,不一定適合B省。省聯社改革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據各省經濟發展情況、金融體系、資產質量、風險管控能力、地方政府意圖等因素來決定選擇哪一種改革方案。 從目前的實際經營情況和面向未來的創新上來看,改革是時不我待的選擇了。

02



創新

農商行肩負支農支小、服務地方的使命,今年在政策面上給予了大量支持,圍繞中小銀行合並重組、資本補充的方案已陸續提出,地級農商行紛紛合並重組,今年以來已有江蘇徐州農商銀行、四川綿陽農商銀行、陝西榆林農村商業等宣布合並重組成立地級市農商銀行,重新成立的農商行的風險抵禦能力將有望得到增強。

在農商銀行的發展 歷史 上,「蘇南模式」始終是津津樂道話題 ,2012年11月08日,無錫、江陰、江南、常熟、太倉、吳江、崑山、張家港等農村商業銀行在江陰市皇嘉喜來登大酒店召開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聯合建設協調小組,中國銀監會合作部、江蘇銀監局和8家農商銀行當時主要負責人均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上明確了一是完善機制,提高效率、二是重新審視監管政策、三是抓住重點、四是統籌資源安排的一致意見。時任銀監局領導也指出蘇南八家農村商業銀行採取聯合建設的方式是一個好途徑,大家沿著這個途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

2016年上述8家農商銀行中的 5家農商行扎堆上市,這些農商行也是全國農信體系中少數實現核心IT自主的農商銀行,尚未上市的江南農商銀行也已經成為江蘇地區資產規模最大的農商銀行。

「蘇南」何以成集中地,一位熟悉蘇南地區農商行狀況的中層管理人士表示,除了當地經濟發達,區位優勢明顯之外,江蘇作為農村金融改革最早試點地區,農村金融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並且,近幾年蘇南8家農商行在推進實施新資本協議上也走在農商行系統先鋒行列,風險控制在農商行梯隊中有較強優勢。

「蘇南模式」是指,在傳統農業經濟佔比重很低的經濟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機構立足於縣域經濟,適應城鄉一體化的大趨勢,為城市化過程中鄉鎮企業的轉型以及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走「服務於大農業」的發展道路,率先通過產權改革形成較為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並且開始通過跨區域經營和公開上市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蘇南模式並不完全適用於全國農商銀行的創新發展,但面對其他商業銀行在互聯網時代線上化和數字化的大步邁進,農商銀行必須創新發展。 農村金融機構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金融支農支小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受到「機構不出縣(區)、業務不跨縣(區)、資金不出省「的差異化監管。

在新的時代依靠小米加步槍的人海戰術和無怨無悔的勤勞付出可能找不到新的出路。跟上數字化時代的轉型,憑借對於縣域經濟的獨特理解加上創新的經營模式可能是未來持續發展之路。

7. 17家民營銀行業績出爐:11家凈利正增長,2家不良率下降

澎湃新聞記者 陳佩珍

從2014年12月騰訊等企業發起設立的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微眾銀行成立以來,民營銀行已經有6年多 歷史 。截至目前,國內一共有19家民營銀行獲批開業。除了遼寧振興銀行和無錫錫商銀行,其餘17家民營銀行2020年年報均已披露完畢。

17家已經披露2020年年報的民營銀行業績顯示:營業收入方面,2020年,15家民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僅天津金城銀行和四川新網銀行2家營業收入同比負增長。凈利潤方面,去年,11家民營銀行實現凈利潤正增長;江西裕民銀行是去年唯一虧損的民營銀行,不過其虧損額度同比有所縮小。

從資產質量來看,2020年17家民營銀行15家不良貸款率上升,僅微眾銀行、新安銀行實現不良率下降。

微眾銀行、網商銀行資產規模超3000億

從資產規模來看,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資產規模在民營銀行中遙遙領先。微眾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微眾銀行資產總額為3464.30億元,同比增長約19%。2020年,微眾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98.81億元,同比增長33.70%;凈利潤為49.57億元,同比增長25.49%。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僅2家民營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微眾銀行是其中1家。截至2020年末,微眾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20%,同比下降0.04個百分點。

網商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網商銀行的資產規模為3112.56億元,同比增長約123%。2020年,網商銀行的營業收入為86.18億元,同比增長30.03%;凈利潤為12.85億元,同比增長2.8%。

不過,在資產質量方面,面對疫情沖擊,網商銀行的不良率從2019年末的1.3%升至2020年末的1.52%。

2家民營銀行去年營收負增長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天津金城銀行和四川新網銀行是去年營業收入負增長的2家民營銀行。金城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金城銀行的資產總額為256.44億元。2020年,金城銀行的營業收入為5.78億元,同比下降21.57%;凈利潤為0.43億元,同比下降74.71%。

澎湃新聞觀察到,金城銀行於近期迎來了空缺三年的行長。5月21日,金城銀行官網公告顯示,根據天津金城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並經中國銀保監會天津監管局核准,聘任溫樹海擔任金城銀行行長。

金城銀行新任行長溫樹海曾任周鴻禕旗下的360數科首席戰略官、副總裁。同屬周鴻禕旗下的三六零安全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三六零,601360.SH)於去年8月獲批成為金城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30%。

新網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新網銀行的資產總額為405.61億元。2020年新網銀行的營業收入為23.57億元,同比減少12.09%;凈利潤為7.06億元,同比下降37.69%。

截至2020年末,新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19%,同比上升0.5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334.51%,同比下降190.73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8.26%,同比提升3.06個百分點。

江西裕民銀行去年虧損0.82億元

從凈利潤來看,去年17家民營銀行只有江西裕民銀行還處於虧損狀態。裕民銀行於2019年5月20日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准籌建,2019年9月27日獲中國銀保監會江西監管局批准開業,注冊資本20億元。

裕民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裕民銀行的資產總額為123.13億元,較年初增加62.07億元,增長101.64%。2020年,裕民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750%;凈利潤為虧損0.82億元,2019年該行凈利潤為虧損0.92億元。

截至2020年末,裕民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21.15%,撥備覆蓋率為7264.66%,不良貸款率為0.04%。

新安銀行不良率下降幅度最大

資產質量方面,去年,已發布2020年年報的17家民營銀行15家不良率提升,僅微眾銀行和安徽新安銀行不良率下降,其中新安銀行的不良率下降幅度最大。

新安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新安銀行的資產總額為184.07億元。2020年,新安銀行的營業收入為2.34億元,同比增長50%;凈利潤為0.45億元,同比增長663.25%。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新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96%,同比下降0.70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63.52%,同比增長112.13個百分點。

新安銀行由安徽省南翔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安徽金彩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合肥華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四家企業聯合發起設立,是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的全國第9家民營銀行,也是安徽省首家民營銀行,於2017年11月18日正式開業,初始注冊資本20億元。

校對:丁曉

8. 綠地集團2020年銀行借款是多少

318.74億元。
年報顯示,綠地2020年短期借款318.74億元,同比增加7.3%,長期借款1677.39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04.3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743.48億元,較上一年減少125.36億元。

9. 2021年銀行利率是多少

以四大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為例,三個月利率為1.1%,半年利率為1.35%、半年利率為1.55%、一年利率為1.75%、兩年利率為2.25%,三年和五年利率為2.75%等。

2021年1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82.23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76.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58萬億元,同比多增2252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27萬億元。

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27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448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5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75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04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40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992億元。



(9)2020年銀行貸款同比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金融機構貸款合理增長,信貸結構優化,貸款利率明顯下降,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創有統計以來新低。人民銀行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

2020年12月,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較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至3.85%,5年期以上LPR下降0.15個百分點至4.65%;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03%,同比下降0.41個百分點,創有統計以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