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銀行如何優化貸款結構
銀行信貸結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一方面大力壓縮產能過剩領域貸款,另一方面將更多的資金投向優質客戶、重大項目、民生工程以及「小微」「三農」等經濟薄弱環節。
1、商業銀行需要在把握當前經濟結構的基礎上,合理調整信貸投放的規模和方向,優化信貸結構,以盡最大可能讓信貸資金直接流入經濟活動中最需要的地方,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
2、中國建設銀行繼續實施差別化的信貸支持政策,對於列入國家規劃的優質客戶、重大項目,加快評估進度並實行差別化授權管理。招商銀行加大了對個人住房貸款低風險業務的投放,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達4008.12億元,較年初增幅24.72%,佔零售貸款的比重為37.94%。中國銀行在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等行業貸款增長7.73%。
3、多家銀行將繼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中心,大力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大對擴大內需、自主創新、保障民生、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信貸投放。消費信貸是一個重點突破的領域,到6月底,中國工商銀行的消費信貸一共是29200億元,主要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和信用卡。今年上半年共增加消費貸款2063億元,增長7.6%。同時,消費貸款的不良率只有0.73%,質量也非常好。」平安銀行 表示,下半年將適應政策變化,推進資產結構調整,進一步壓縮同業資產和票據資產,提升貸款資產在總資產中佔比結構。
4、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一向是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從2012年開始,銀行業就舉全行業之力加大對這些領域的支持力度,到今年上半年,多家銀行已取得較大進展。
5、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農業銀行農村貸款余額20.72萬億元,同比增長11.9%;農戶貸款余額5.84萬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2.1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3.52萬億元,同比增長6.4%。擬上市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涉農貸款余額達6958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農戶貸款余額5539億元,佔全部涉農貸款比重近80%,該行還力爭在9月底前完成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
6、小微企業貸款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工商銀行契合小微企業「短頻急」融資需求的互聯網貸款產品「網貸通」,已累計向7萬多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73萬億元,余額超過2000億元。民生銀行小微貸款余額為4026.76億元,小微客戶數達到344.27萬戶,該行還啟動了小區金融2.0項目試點,社區網點達到4808家,其中獲准掛牌的社區支行841家。
❷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結構
.1 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期限結構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的期限結構存在的問題是:長期信貸比重過高,短期信貸比重過少。這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各銀行根據我國國情及信貸市場需求狀況大部分將信貸期限選擇為短期。導致我國銀行貸款業務短期貸款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國有銀行的改革上市,在追求股東最大利潤的原則下,現在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長期、穩定的收益,因此,大部分銀行不斷調整短期資產,增加長期信貸資產,甚至有些銀行不惜犧牲流動性而增加長期貸款。
從圖1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短期貸款比重較2006年短期貸款比重下降2.4% 。而中長期貸款比重從47.3%增加到2008年的51.1%,同比增加了3.8%。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率比短期貸款增長率要高出7.9%。這一組數據不僅充分反映了我國信貸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也是銀行加大信貸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的收益的真實寫照。值得注意的是銀行這種不惜犧牲流動性的行為將加大銀行的信貸風險,特別是金融危機會導致銀行流動性吃緊,如果銀行中長期貸款比重過高後果將非常嚴重。
1.2 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所有制結構分配失調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所有制結構存在的問題是:信貸配給向國有企業傾斜較大而對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企業的信貸配給相對較少,導致信貸配給在所有制上存在比例失調的現象。
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的深入,非公有制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其中民營經濟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活躍點。但是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發展中還是受到某些障礙,其中商業銀行的信貸分配就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處於國有銀行的壟斷環境下成長,自然而然在銀行信貸的分配上向國有企業傾斜,給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就較少了,這其中有體制問題,同時也是信息不對稱的結果,因為銀行難於分辨企業完全信用信息,同時獲取這種信息的成本較高,所以銀行更願意選擇較為了解的、信用較好有國家支撐的國有企業。
1.3 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行業分配不合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信貸行業分布就存在著比較大的失調現象。主要表現在:工業信貸供給較多,農業信貸支持較少;生產性信貸跟進較快,消費性信貸跟進速度滯後;傳統性產業信貸支持大,朝陽產業信貸支持較少;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的信貸資金風險過高,這將不利於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健康發展。
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裡伴隨著國家的信貸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生產力特別是有利於較快的拉動經濟發展的行業與領域發展很快。其中傳統的製造業、加工業、鋼鐵和水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一些資金密集型行業如房地產、IT業、金融業等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果跟我國銀行對這些行業的信貸傾斜不無關系。但是在看到這些成果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銀行信貸政策的庇護下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重復建設、高風險的項目長期存在。這些項目的特點是:風險較高、受政策影響大。存在這種現象除了跟國家長期的銀行信貸行業配給政策有關,同時也涉及到各地方及部門的利益。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銀行對農業的信貸支持較少,導致農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而信貸資金主要集中在電力、石化、石油、電信、交通、鐵路等自然壟斷行業。
信貸結構存在的問題
由於國有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的傳統慣性和為國家經濟體制轉軌所承擔的改革成本,致使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結構存在明顯的缺陷。信貸結構的缺陷與失衡,導致了不良貸款比重過大,貸款總量與貸款質量和效益的負相關性,貸款質量和效益逐年下降,貸款總體呈現出高風險的特徵。國有商業銀行目前信貸結構的嚴重缺陷突出表現為(以遼寧某二圾分行為例):
一是現有信貸資產的經濟成份分布:台理。國有和集體所有制客戶貸款佔全部貸款的90%以上;而鄉鎮企業、私營、個體、股份制、股份台作制、三資、個人等客戶所佔比例很小,僅佔全部貸款的8%左右。
二是現有信貸資產的行業分布不合理。紡織、煤炭、化工、內貿等傳統行業貸款佔全部貸款的80%以上,而科技、房地產、電力、交通運輸、建築業、醫葯、通訊服務及醫院、學校等新興行業,僅佔全部貸款的15%左右。
三是現有信貸資產的期限結構不台理。短期貸款佔全部貸款的75% 以上,中長期貸款佔全部貸款的25%左右。
四是現有信貸資產的業務結構不台理。在信貸資產的種類上.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等傳統貸款佔全部貸款的90%以上,而房地產、個人消費、其他中長期貸款等新貸款種類.僅佔全部貸款的5%左右。
❸ 十二五期間如何優化商業銀行信貸結構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中國政府採取了投資拉動政策,商業銀行也加大了信貸投放,信貸資產規模急劇增加,存量資產和新增資產的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盡管股改以來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趨於優化,但是仍存在房地產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部分風險較高行業的貸款規模偏大等問題,未來商業銀行調整信貸結構應從以下六方面著手:科學配置信貸資源;通過信貸增量優化帶動存量優化;創新中間業務,帶動傳統業務發展;依託產業價值鏈,引導信貸資金投向;關注金融生態變化,明確信貸優先投放區域;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把握貸款行業投向。
❹ 農村商業銀行貸款 商業銀行貸款有四種
農村商業銀行貸款?據悉農村商業銀行貸款有四種:種植業和養殖業大戶特別授信貸款;「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貸款;林權抵押貸款;青年創業擔保貸款。
1、種植業和養殖業大戶特別授信貸款。種植業和養殖業大戶特別授信貸款是我行對縣域內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的農戶和農村個體經營戶發放的,以個人信用保證擔保或農房抵押等特色擔保方式發放的,用於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的惠農貸款。
2、「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貸款。對種植、養殖業企業、農戶、專業合作社發放的,用於其日常生產中的流動資金需求的貸款。該品種致力於引導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提高地方養殖生產規模化程度,為農村種養殖企業、農戶、專業合作社搭建一個良好的創業平台。
3、林權抵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是我行對從事造林、育林和林產品開發、生產、加工、經營和流通等相關用途的企業和自然人發放的,以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作抵押物,用於林業生產經營的貸款。
4、青年創業擔保貸款。青年創業擔保貸款是指我行向農村青年發放的,用於滿足其創業過程中生產、經營的短期、中期資金需求的專項貸款。
❺ 信貸結構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信貸結構是指信貸資金的投放與運用在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與配比。
由於國有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的傳統慣性和為國家經濟體制轉軌所承擔的改革成本,致使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結構存在明顯的缺陷。
信貸結構的缺陷與失衡,導致了不良貸款比重過大,貸款總量與貸款質量和效益的負相關性,貸款質量和效益逐年下降,貸款總體呈現出高風險的特徵。
❻ 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投向策略一般是指對什麼結構的擺布
銀行信貸投向是指向國民經濟哪些部門,行業和企業提供信貸資金,它直接關繫到支持和限制,劃定貸款范圍的問題。貸款的基本出發點是支持商品經濟的發展。但這僅是就總體而言,具體到貸款支持與限制的對象及用途時,還應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只有這樣,才能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進行結構性調整,把經濟搞活,取得最佳效益並協調經濟,產業結構。
中文名
銀行信貸投向
類別
相關詞彙
相關
信貸資金
闡述
行業和企業提供信貸資金
對象及范圍
確定貸款投向的基本原則和標准就是按照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要求,按照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狀況來選擇優先支持與限制的貸款對象及范圍。[1]
(一)貸款對象的規定。在79年以前,在貸款對象的選擇上,基本上實行的是「支持國營、限制集體、取消個體」的政策,以其所有制形式來制定是否支持。在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金融體制改革以後,實行了多層次選擇貸款對象的政策,規定貸款對象的標準是看其是否具有經營性,即在國營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一切從事商品生產流通和為生產流通提供服務的企事業單位或個人都可以成為銀行貸款的對象。而非經營單位由於沒有返還貸款的資金來源則應該是財政撥款的對象,因為經營性是指有經濟收入來源,預付的價值能夠得到補償和增殖的流動。
(二)貸款范圍的劃定。在體制改革以前,銀行基本上只能在簡單再生產范圍內發放一部分流動資金性質的貸款,同時只貸給生產和流通部門,第三產業基本不貸款,從而不能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勞務社會化的要求,既不利於生產流通,又影響人民生活。經濟體制改革以來,銀行在貸款范圍的劃定方面作了大膽的突破,開始發放擴大再生產性質的貸款並且不僅僅局限在流動資金性質的貸款,只要是能夠促進社會再生產過程的正常運行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在符合經營性標準的前提下都可發放各種性質的貸款。由此,現階段我國銀行信貸投向政策,從所有制結構對象看是多層次的,包括國營、集體、個體聯營和中外合資,合作及外商獨資等多種經濟成份;從產業結構范圍看是綜合性的。包括生產、供銷、勞務、產銷聯合體、科技等多方面,並分布於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再生產環節。在不突破銀行貸款總規模的條件下,貸款投向政策在結構上富有多變性和高度的靈活性,以此發揮著銀行信貸的經濟杠桿作用。
❼ 商業銀行法對貸款規定
法律分析:1、貸款業務發展戰略。由於商業銀行屬於高風行業。因此。多數商業銀行都將安全性..穩健性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主導思想。在安全性.穩健性原則的指導下。根據自身市場定位的不同。制定具體的發展戰略。
2、貸款審批的分級授權。貸款審批的分級授權是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授權的安排由董事會提出統一原則。由商業銀行的最高管理層負責具體操作並將貸款審批分級授權的安排報董事會批准。貸款審批的授權是根據信貸部門的層次.每一層次信貸部門信貸人員的職務.工作能力.工作經驗和工作業績以及所負責的具體貸款業務的特點。決定每個信貸部門層次和每位信貸人員的貸款審批品種和貸款審批許可權。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批通常由三個層次組成。最高層次是商業銀行董事會的貸款審批權。董事會一般對金額特別大.期限特別長的貸款和一些特別的貸款進行審批;第二層為銀行信貸委員會的貸款審批權。信貸委員會一般對金額大和期限長的貸款進行審批;第三層為一般信貸人員的貸款審批權。一般信貸人員通常對大量的日常貸款進行獨立或集體審批。
3、貸款的期限結構和品種結構。商業銀行貸款的期限結構是指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和長期貸款在商業銀行貸款總額'中的比重。商業銀行貸款期限結構的確定。主要受資金來源的期限構成以及借款人的生產周期兩個因素影響。貸款的品種結構是指各類貸款在商業銀行貸款總額中的比重。貸款的品種結構主要取決於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三十四條 商業銀行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開展貸款業務。
第三十五條 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償還能力、還款方式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實行審貸分離、分級審批的制度。
第三十六條 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應當對保證人的償還能力,抵押物、質物的權屬和價值以及實現抵押權、質權的可行性進行嚴格審查。經商業銀行審查、評估,確認借款人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可以不提供擔保。
第三十七條 商業銀行貸款,應當與借款人訂立書面合同。合同應當約定貸款種類、借款用途、金額、利率、還款期限、還款方式、違約責任和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
❽ 商業銀行貸款期限結構必須匹配
存款和其他負債結構。根據《商業銀行貸款期限結構安排條例》可知,銀行貸款組合期限結構應與存款和負債結構相匹配,部分銀行中長期貸款佔比過高,但穩定存款、長期負債卻不足,長期資產與短期負債期限錯配,過度追求期限利差會導致銀行的流動性危機。
❾ 商業銀行的貸款結構是什麼樣的
客戶經理 - 審批 - 簽字- 等貸款-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