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按揭貸款 » 銀行貸款撥備率超過監管指標
擴展閱讀
有銀行貸款360還能借嗎 2025-02-02 08:34:30
汽車無息貸款要求抵押 2025-02-02 08:24:42

銀行貸款撥備率超過監管指標

發布時間: 2023-01-31 01:12:46

A. 貸款撥備率

一、什麼是撥備覆蓋率
撥備覆蓋率是指貸款損失准備計提余額和貸款余額的比率,是一種指標主要是反映和監管商業銀行撥備計提水平的。把它換成計算公式的話就是,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准備金余額/各項貸款余額 x 100%。這里在了解貸款撥備率的時候,我們還要知道在銀行業中比較重要的資產質量監管指標,還有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等,但是各自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這里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下什麼是投資回報率。
上述我們只是了解了一下什麼是貸款撥備率,這里我們對其有個細致的介紹,首先什麼是撥備率?對於它的解釋一般就是指,呆、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計算公式是撥備覆蓋率=貸款減值准備/不良貸款x 100%。這種比率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商業銀行可能會發生呆、壞帳准備金,所以這些銀行為了謹慎並且防範和過濾過這些風險,就會設立這個壞帳准備金。這也就是說,撥備率的最重要存在意義就是一個反應業績真實性的量化指標。對於撥備率市場人一般認為其越低越好,這樣的話就是說反應損失會較小相應的利潤較高;如果反之這個比率越來越高的話,也就是說明風險越來越大,最後的結果就是損失大利潤小。
二、撥備率的優點和特點
對於撥備率我總結了一些它的特點和優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這個比率的高低大小,在一定的程度上應該更加適合貸款風險程度,也就是說不能過低反而導致跋備金不足的情況,這樣只會利潤虛增;但是也不能導致跋備金多餘,這樣會產生利潤虛降的情況發生。
二是,撥備率一般有多種類型的存在形式,分別是:一般撥備、專項撥備、特種撥備、在2011年的時候,為了強化撥備監管等所以銀監會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商業銀行貸款撥備率不低於2.5%、撥備覆率不低於150%。
三是,上述我已經介紹過貸款撥備率、撥備率,這里也需要介紹一下撥備覆蓋率其就是撥備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其就是一項衡量指標,主要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標。

B. 銀行撥備覆蓋率

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
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映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
依據《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撥備覆蓋率是實際計提貸款損失准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該比率最佳狀態為100%。
撥備覆蓋率是銀行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考察的是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
銀行會專門准備貸款的一般損失,另外再根據貸款的企業或個人的信用級別劃出風險概率,乘以貸款的錢,最後都加起來的金額,除以不良貸款的總額就是撥備覆蓋率。
1、撥備覆蓋率=(一般准備+專項准備+特種准備)/不良貸款*100%;
2、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貸款實際計提准備/貸款應提准備*100%;
如不良貸款余額100萬元,實際計提80萬元,假如應提90萬元,
那麼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80/100*100%=80%;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80/90*100%=88。89%
(2)銀行貸款撥備率超過監管指標擴展閱讀:
由於需要吸收公眾的存款,或者以同業拆借的方式獲取資金並向外發放貸款,銀行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相比其他行業普遍高出很多。
數據上看,A股上市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全部都在90%以上,是銀行杠桿經營的集中體現。
由於是高杠桿經營,銀行業對風險控制非常重視。因為每一筆不良貸款的出現,都極有可能對企業利潤造成吞噬。
再加上銀行企業經營有明顯的周期性,因此在經濟下滑時期往往會有更多的壞賬暴露出來,因此一個逆周期的不良資產調控機制,對於高杠桿經營的銀行來說就至關重要。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計提壞賬准備金,形成「資金池」以抵禦不良資產,對於商業銀行來說都非常重要。考量一家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水平,可以對其風險控制能力形成一定的判斷。
投資價值
撥備覆蓋率並非是一個「絕對化」的指標,像凈利潤率或者是凈資產收益率,可以直接衡量企業盈利能力,銀行在劃分不良貸款方面存在有明顯的主觀性。
例如,某銀行的一家客戶,原本處於看似正常經營的狀態,但是一旦有其他銀行對其進行抽貸,這家企業就會立即破產——這種例子在各類商貿公司中很常見。那麼這筆貸款應該算是可疑貸款還是正常貸款?
相信大多數銀行都會將其放在「正常貸款」一欄中,因為在其他銀行抽貸之前,這家企業的經營發展確實看起來是正常的。
因此對於銀行來說,對於風險的認知和處理風格,可以直接導致「撥備覆蓋率」這個指標數字的變化,很多分析人士都指出,不同銀行間這個數字的比較效果有待考證。
但從整體來看,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數字還是越高越好,更多的計提就意味著對可能出現的不良資產更好的覆蓋。
招商銀行之所以成為過去兩年時間里市場表現最好的銀行股,一方面是因為其相對優良的資產質量,另一方面,也和撥備覆蓋率的不斷增長有密切關系:2015-2018年,其這一數字從178.95%上升至358.18%,基本達到其歷史最高水準。
而寧波銀行的賬面撥備覆蓋率則更加「嚇人」,自2015年以來分別是308.67%、351.42%、493.26%、521.83%,基本上代表了A股上市銀行的最高水平。
除這兩家之外,還有南京銀行、常熟銀行等幾家銀行機構也都保持了高撥備覆蓋率水平。在投資者普遍比較擔心銀行資產質量的大環境下,這些銀行較高的撥備覆蓋率吸引了不少投資者,股價表現在銀行板塊中漲幅居前。
風險應對
雖然使用撥備覆蓋率比較多個銀行的風控水平,無法取得100%精準的結果,但是其變化的過程對於投資者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特別是對於單個銀行個體而言,如果其幾年的時間里,撥備覆蓋率一直處於增加狀態,那麼其風險抵抗能力就會不斷增強。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中國銀行業的撥備覆蓋率都處在較高的水平。例如,匯豐銀行2017年報撥備覆蓋率「僅有」164.7%,低於2017年末中國商業銀行的平均撥備覆蓋率181.42%。
監管層也曾試圖給中國銀行業的撥備覆蓋率進行「松綁」,2018年初出台了《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監管要求的通知》。
根據調整內容,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
監管層明確允許銀行可以降低自己的撥備覆蓋率。但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有不少銀行選擇逆勢提高自己的撥備覆蓋率,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

C. 貸款撥備率監管標准

法律分析:貸款撥備率基本標准為2.5%,撥備覆蓋率基本標准為150%。

法律依據:《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管理辦法》第七條 貸款撥備率基本標准為2.5%,撥備覆蓋率基本標准為150%。該兩項標准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監管標准。該兩項標准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監管標准。

D. 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管理辦法的監管標准

第六條 銀行業監管機構設置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指標考核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充足性。貸款撥備率為貸款損失准備與各項貸款余額之比;撥備覆蓋率為貸款損失准備與不良貸款余額之比。
第七條 貸款撥備率基本標准為2.5%,撥備覆蓋率基本標准為150%。該兩項標准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監管標准。
第八條 銀行業監管機構依據經濟周期、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商業銀行整體貸款分類偏離度、貸款損失變化趨勢等因素對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監管標准進行動態調整。
第九條 銀行業監管機構依據業務特點、貸款質量、信用風險管理水平、貸款分類偏離度、呆賬核銷等因素對單家商業銀行應達到的貸款損失准備監管標准進行差異化調整。
第十條 商業銀行應當按照銀行業監管機構資本充足率管理有關規定確定貸款損失准備的資本屬性。

E. 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審慎監管,提升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動態性和前瞻性,增強商業銀行風險防範能力,促進商業銀行穩健運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商業銀行,包括中資銀行、外商獨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貸款損失准備是指商業銀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禦貸款風險的准備金,不包括在利潤分配中計提的一般風險准備。第四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簡稱銀行業監管機構)根據本辦法對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實施監督管理。第五條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不得低於銀行業監管機構設定的監管標准。第二章監管標准第六條銀行業監管機構設置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指標考核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充足性。

貸款撥備率為貸款損失准備與各項貸款余額之比;撥備覆蓋率為貸款損失准備與不良貸款余額之比。第七條貸款撥備率基本標准為2.5%,撥備覆蓋率基本標准為150%。該兩項標准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監管標准。第八條銀行業監管機構依據經濟周期、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商業銀行整體貸款分類偏離度、貸款損失變化趨勢等因素對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監管標准進行動態調整。第九條銀行業監管機構依據業務特點、貸款質量、信用風險管理水平、貸款分類偏離度、呆賬核銷等因素對單家商業銀行應達到的貸款損失准備監管標准進行差異化調整。第十條商業銀行應當按照銀行業監管機構資本充足率管理有關規定確定貸款損失准備的資本屬性。第三章管理要求第十一條商業銀行董事會對管理層制定的貸款損失准備管理制度及其重大變更進行審批,並對貸款損失准備管理負最終責任。第十二條商業銀行管理層負責建立完備的識別、計量、監測和報告貸款風險的管理制度,審慎評估貸款風險,確保貸款損失准備能夠充分覆蓋貸款風險。第十三條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管理制度應當包括:

(一)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政策、程序、方法和模型;

(二)職責分工、業務流程和監督機制;

(三)貸款損失、呆賬核銷及准備計提等信息統計制度;

(四)信息披露要求;

(五)其他管理制度。第十四條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完善的貸款風險管理系統,在風險識別、計量和數據信息等方面為貸款損失准備管理提供有效支持。第十五條商業銀行應當定期對貸款損失准備管理制度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第十六條商業銀行應當在半年度、年度財務報告中披露貸款損失准備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於:

(一)本期及上年同期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

(二)本期及上年同期貸款損失准備余額;

(三)本期計提、轉回、核銷數額。第四章監管措施第十七條銀行業監管機構定期評估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制度與相關管理系統的科學性、完備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並將評估情況反饋董事會和管理層。第十八條商業銀行應當按月向銀行業監管機構提供貸款損失准備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於:

(一)貸款損失准備期初、期末余額;

(二)本期計提、轉回、核銷數額;

(三)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期初、期末數值。第十九條銀行業監管機構定期與外部審計機構溝通信息,掌握外部審計機構對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調整情況和相關意見。第二十條銀行業監管機構應當建立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數據統計分析制度,對貸款損失數據進行跟蹤、統計和分析,為科學設定和動態調整貸款損失准備監管標准提供數據支持。第二十一條銀行業監管機構按月對商業銀行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進行監測和分析,對貸款損失准備異常變化進行調查或現場檢查。第二十二條銀行業監管機構應當將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作為風險監管的重要內容。第二十三條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連續三個月低於監管標準的,銀行業監管機構向商業銀行發出風險提示,並提出整改要求;連續六個月低於監管標準的,銀行業監管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規定,採取相應監管措施。

F. 撥備覆蓋率監管指標

中國的撥備覆蓋率監管指標通常是在120%-150%之間。撥備覆蓋率又被稱為撥備充足率,具體是指商業銀行在開展貸款業務的過程中,為可能出現的壞賬或者呆賬所准備資金的使用比例。撥備覆蓋率是量度商業銀行抵禦風險能力的指標,這一指標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密切相關。
拓展資料:
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映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撥備覆蓋率是實際計提貸款損失准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該比率最佳狀態為100%。撥備覆蓋率是銀行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考察的是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撥備覆蓋率=(一般准備+專項准備+特種准備)/(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100%。
舉例來講,某銀行貸款余額100億,其中正常類90億,關注類2億,次級類5億,可疑類2億,損失類1億,則其不良貸款率為(5+2+1)/100=8%。假設不計提特種准備,按照現行規定,首先應當計提貸款一般損失准備金=100*1%=1億,然後按照規定比例應計提專項貸款損失准備:2*2%+5*25%+2*50%+1*100%=3.29億。加上一般准備,准備金總額應當達到4.29億元。假設這家銀行真的按規定計提了4.29億元,則撥備覆蓋率為4.29/(5+2+1)=53.63%,如果計提了8億,則撥備覆蓋率為100%;反之,如果僅計提了4億,則撥備覆蓋率為50%,且達不到按比例計提的最低要求,撥備嚴重不足。撥備覆蓋率指標本身無法准確反映銀行貸款的質量和撥備對損失的覆蓋情況。由於不同類別的不良貸款損失程度不同,不良貸款不一定都是百分之百的損失,因此,用抵補預計損失的撥備除以不良貸款余額,就無法准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和撥備覆蓋損失的能力。撥備覆蓋率指標在某種程度上高估了銀行對信用風險的抵禦能力。由於撥備覆蓋率的分母是五級分類後三類貸款,而分子是對所有貸款(還包括正常類和關注類貸款)計提的減值准備。

G. 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

撥備覆蓋率是實際上銀行 貸款 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貸款撥備率實際上就是呆、壞賬准備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貸款損失准備計提余額與貸款余額的比率,是反映商業銀行撥備計提水平的重要監管指標之一。

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准備金余額/各項貸款余額x100%,貸款撥備率和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都是銀行業重要的資產質量監管指標,但他們的意義各不相同。

如民生銀行2011年報顯示,其不良貸款率=0.63%,撥備覆蓋率=357.29%,貸款撥備率=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