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山浦城屬於哪個省
江山市位於浙江省;浦城縣位於福建省。
江山市
簡介
浦城縣,福建省南平市轄縣,中國丹桂之鄉。位於福建省最北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是福建的"北大門",自古為中原入閩第一關,分別與浙江省的江山市、龍泉市、遂昌縣和江西省的廣豐縣接壤,與福建省的建陽市、武夷山市、松溪縣毗鄰。全縣轄2個街道、9個鎮、8個鄉、296個村(居)。2006年末,戶籍人口4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16萬人。除石陂鎮、水北街鎮等少數鄉鎮通行閩北方言,其餘大部分地區通行吳方言。
全縣區域面積3383平方公里,為福建省第三大縣,其中山地面積437.4萬畝,耕地面積55.47萬畝,河流水域面積15萬畝,是中國、福建省最早的商品糧基地縣。中國十大香樟基地之一。林業用地面積407.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1%,林木蓄積量981萬立方米,是中國南方林業重點縣。山延兩脈、水注三江。縣境西北為武夷山脈的延伸,東北則為仙霞山脈的延伸。
浦城縣屬三江源頭之一,境內溪水分別流入閩江、長江和錢塘江。北部漁梁嶺和西部的鑄嶺頭是長江水系與閩江水系的分水嶺。水系有南浦溪為幹流的大小河流57條。205國道縱貫南北近百公里,省道花崇線橫貫東西,小浦線、古二線連接東北、西北,建設中的浦南高速公路是京台高速入閩第一站,是海西區連接長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
地理
浦城縣地處閩浙贛三省七縣(市)結合部。浦城是福建的北大門,是福建省僅有的兩個地處三省結合部的縣之一。全縣轄10鎮9鄉,288個村,總人口40.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5萬人。二是呈現「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結構。全縣疆域面積3383平方公里,面積為我省第三大縣,其中山地面積427.4萬畝,耕地面積55.47萬畝,河流水域面積15萬畝,年產糧食2.6億公斤以上,森林覆蓋率達73.1%,林木蓄積量1115萬立方米,毛竹58萬畝。
經濟
2007年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0.05億元,增長11.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0.62、8.58、10.85億元,分別增長4.7%、15.7%、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38億元,增長40.1%。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增長16.7%,其中地方級收入9610萬元,增長19.2%,首次實現收支平衡,當年消赤1058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億元,增長12.9%。實際利用外資2515萬美元,增長8.4%;外貿出口總額3714萬美元,增長1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7元,增長9.12%;農民人均純收入4046元,增長7.9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4%。年末戶籍人口41.01萬人。
工業: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9.7億元,增長18.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9.01%。生物化工、林產加工、綠色食品、輕工輕紡四大優勢產業完成產值11.91億元,增長29.6%。規模工業企業從39家發展到50家,產值佔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的66%;45家民營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產值占規模產值的80.3%;經濟綜合效益指數繼續位居南平市首位。福建浦城工業園區列入省級工業園,並經國家發改委審定認可,目前,入駐企業25家,總投資4.5億元,產值2億余元,安置用工2000多人,創建穩定和諧工業園區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總投資1億元的正大浦潭工業新區年產1000噸鹽酸金黴素項目基本建成。
農業: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5億元,增長6.4%。糧食播種面積5.08萬公頃,總產21.73萬噸,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發展經作1.5萬公頃,其中烤煙收購6.75萬擔,產量、質量、效益、稅收創歷史新高。投資1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20家,其中24家規模龍頭企業實現產值4.95億元,增長45.9%,農民從產業化中人均增收780元。改造中低產田、標准農田713萬公頃,修復水毀水利工程139處。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成為全省典型,新增轉移6465人,實現人均務工收入1107元,增長9.6%。
項目開發:全縣落實各類項目202項,當年投資規模10.12億元,完成投資7.82億元,增長7.57%,其中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40項,500~1000萬元項目47項。「兩個比重」明顯提升,分別達71%、77.69%。浦南高速公路(浦城段)正式動工;年「百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完成155公里,通鄉公路全面硬化;農村水利「523」完成投資1700萬元,建成56個村級供水工程,2.94萬人喝上安全飲用水;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完成6698平方米。
改革創新:實施縣直單位掛點扶持75個村,幫扶資金470多萬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並通過省上驗收,實行林權證抵押貸款5400餘萬元。農村信用聯社改革完成增資擴股1820萬元。新完成縣印刷廠、林化總廠等國有企業和電力股份制改革,縣屬建築企業改制正式啟動。全面實行鄉鎮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國庫統一發放和年均10萬元的縣級轉移支付補助。整合組建了南浦、河濱兩個街道。完成新批外資項目10個,發展外貿出口企業21家;山海協作引進縣外資金6.60億元,增長51.8%。
社會事業:實施省、市科技項目8項,推廣應用科技成果和開發新產品41項。新組建「福建省浦城職業技術學校」,仙陽中學成為全市農村第二所三級達標校,高考本科上線率居南平市第四。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5%和97%。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分局獲「全國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先進單位」。
人民生活:新增城鎮就業204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76人,企業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73萬、1.58萬、2.8萬人;享受城鎮低保3077人、農村低保萬人。全面實施農村部分計生家庭獎扶政策,並增設對55~59周歲女性的獎扶;實施農村低保家庭學生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1535人。「造福工程」搬遷300人。年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縣公安交警大隊獲「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先進單位」稱號。
旅遊
城區東隅仙樓山(越王山),閩越王余善曾築烽火台於山巔,設行宮於山麓,清代設南浦書院,有煉丹井、卓觀亭等景,今辟為仙樓公園,建革命烈士紀念碑。東郊有石排下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文化遺址。西北郊夢筆山傳為南朝文學家江淹「夢筆生花」處。水北街黃碧有宋瓷大口窯址。城關龍潭門有元代為紀念真德秀而改建的西山真夫子祠。仙陽有西漢漢陽城遺址。西山(西山源)有真德秀所建西山精舍及睦亭(衍義亭)遺址。漁梁山曾列入「天下十大名山」。浮蓋山高寒仙雅、奇秀清幽,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盛贊仙壇、龍洞、大池之勝。小武當山有仰獅峰、玉帶泉諸景。古樓坑口為1932年浦西區蘇維埃政府駐地,尚存紅軍標語牆。游覽地還有南浦溪大橋、西門公園等。
九石渡景區:九石渡景區在水北街鎮境內,景區內丹山怪岩、碧溪清流,構成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那歷經滄桑的寺庵、古瓷窯遺址喚起人們對悠悠歲月的思緒。歷代均有名人到此游覽,並留下詩文,給予景區豐富的文化內涵。
其景區,一為金斗山景區,上有金斗觀、仙人洞等11個景點。金斗山因奉祀玄武帝君,故金斗山也稱小武當山。; 二為一段長約6公里,可與武夷九曲媲美的溪流--九石溪水路景區,從金斗山下的觀前村開始到茅洲村,乘坐旅遊船游水路可觀賞卧牛飲水、九石渡、老鼠岩等17個景點以及兩岸丹霞地貌奇峰怪石。你將鈴聽到船工尾尾道來的各種美麗傳說。 當你泛舟在幽靜的溪水上,可欣賞到兩岸的的碧水丹崖,喬松翠竹, 更能感受到一派濃郁的田園風光。 遠望岸上隨風飄盪農家作物,及偶爾見到農夫在地里悠閑勞動的場景,你將會深刻感受到何為人間世外桃源。
在景區附近還有古埠觀前、南宋愛國大詩人謝翱的故居(觀前村至今還保留著一塊明萬曆元年(1573)的《皋羽謝先生祠記》石碑)、東路岩庵水簾洞、明代的雲峰寺、唐代的輪藏寺、江南道教地小武當山諸勝,有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水北大口窯窯址, 更有建村二千多年的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觀前和堪稱江南一絕的沿河吊角樓。歷史上南宋文學家江淹(「夢筆生花」和「江郎才盡」這兩個成語就源於江淹),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徐霞客都在此駐足並留下了贊美這里山水的詩文。江淹貶滴浦城當縣令時,飽覽了觀前村附近九石山的秀麗風光,第一個以"碧水丹山"贊美這段山水,寫下了<赤虹賦>,其中寫道:「東南嶠,爰有九石之山,乃紅壁十里,青萼百仞,苔滑臨水,石險帶溪……」。觀前村對面的金斗山更是載在<徐霞客游記>中。徐霞客在1628年乘舟游覽了觀前,他在《游金斗山小記》中寫道:「石磴修整,喬松艷草,幽襲人裾……四山環拱,重流帶之,風煙欲瞑,步步惜別也。」
九石渡景區附近的水北街鎮還盛產茅洲瓜子。游覽之餘可在當地購買浦城特產桂花茶(又稱木樨茶),茅洲瓜子等。
匡山風景區景:匡山,位於浦城縣富嶺鎮境內,距城3到5公里,東界浙江龍泉,距龍浦公路7公里左右,因山形"四周奮起,而中短下,形似匡廬"而匡山主峰又名匡山斗,海拔1349.9米。另千米以上高峰還有數座,猶如眾星拱月,遙相呼應o匡山以葛藤嶺為脈源,周遭約50公里,走向東北一西南。山勢巍峨挺拔,雄偉險峻。-山中植被層次豐富,種類繁多,終年鬱郁蔥蔥 匡山一重要自然景點是香壇觀日。香壇為匡山最高處一岩石,形似壇,名香壇。自古遊人在此燒香祈願,或居高遠跳,俯攬眾山及閩浙兩省邊境景物,晨起觀日出與海上觀日出,異曲同工 匡山另一重要景點是匡山山脈西南端的岩頂山,海拔800餘.米,山頂空曠,面積約1000平方米,形似紗帽,亦名紗帽山。山道峭如雲梯,有石級千餘,還有古井、寨門、一渡關、二渡關、養馬槽、跑馬道等遺跡匡山自然景色清幽秀麗,人文景觀亦具特色。元至正十二年(1352),浙江龍泉人章溢幫助元將石抹宜孫鎮壓農民起義軍後,不帶峰蔽谷,章溢乃在山上建"看松庵飛並循山的高下、曲折,構築囚亭,稱為煙雲萬頃亭、蒼雪亭、坐看雲起亭、環中亭。章溢與劉基、宋漉為同鄉摯友,他隱居匡山時,他們都到此造訪,並分別寫了《苦齋記》、《匡山看松庵記》。他和劉基、宋漉、葉琛在幫助朱元璋統一中國建立明王朝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史稱"浙南四先生",屬明朝的開國元勛之列o此後,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尋幽探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詩篇章溢當年所建的庵、亭、齋因歷經滄桑,現多已毀。目前,只留下看松璀,亦在清代改為天師廟,供奉江西龍虎山張、李、葉三位天師,至今香火不斷隨著旅遊業的開發,匡山將與其山腳下的高坊水庫組合成山水風光旅遊區,向世人重新展示其秀麗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浮蓋山:浮蓋山又名蓋仙山,位於浦城縣盤亭鄉柳墩村東面,面積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46米。它猶如一條尾擺西北、首向東南的巨龍,雄踞在閩浙贛三省邊境。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五次入閩,曾兩次遍游山中諸景,並在山中大雲寺寫下了<游浮蓋山記>,盛贊浮蓋山「石痕竹影,娟然可愛。峰戀環列,此真獨勝」。
浮蓋山屬花崗岩地貌。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由於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獨特景觀,再襯托以鬱郁蔥蔥的蒼翠松柏,四季不凋的淙淙澗泉,大自然偉力在閩浙贛三省邊境造就了這片奇秀的山川。
浮蓋山景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主峰碧獅峰梅攏在"6米,山麓已有30公里的環山公路,可通大小車輛。 浮蓋山山體由古老的花崗岩構成。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由於各種自然力的作用,山岩崩裂斷塌,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獨特景觀;再襯托以鬱郁蔥蔥的蒼松翠竹,冬夏不捆的蹤棕澗泉,太自然在閩浙邊境造就了這一片秀麗的山川。明朝末年,我國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作八閩之游的第一站便是此山。他被浮蓋山的奇麗景色所吸引,在山中流連數日,在《徐霞客游記》中留下了優美的文字。
浮蓋山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奇峰與怪石。遊客在山下十餘里外,遠遠就能望見石人峰酷似一位危冠高坐的仙翁在守護著三省邊境;那酷肖犁頭與犁伴的犁尖峰直插雲天;而指節畢現的仙掌峰則彷彿向遊人指點迷津:主峰碧獅峰近頂處的塊壘巨岩恰似一頭雄獅蹲伏,似乎猛然一撲便可躍上峰頂;還有那巨岩天然累疊而成的棋盤石儼如一座巨大的城寨古堡,而遊人卻可沿著岩石縫隙轉彎抹角地攀上峰頂……。隨著坡迴路轉,這些岩峰由於視角的變化,在遊人眼底又呈現不同的形象,令人嘆贊不迭。特別在山坡茂密的松竹叢中,那些奇形怪狀的巨石,大者高一二十米,小的三五米不等,有的像伏牛卧虎,有的如球如璧,有的則如鍾如鼓……·,真是千奇百怪,形態各異。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岩,擠擠挨挨,層層迭迭,互相支撐,又形成了曲曲折折、忽明忽暗的岩洞,它雖沒有石灰岩溶洞那般深幽,然而遊人側身其中卻無需燈火,而又能充分體驗"洞游"的情趣。唯有徐霞客當年在寺僧引路下燃薪人游的石龍洞,乃是在鍾鼓岩附近的一條深邃的岩隙,遊人須從僅容一人出人的洞口懸身而下,洞內下端可容三五人,但向上愈窄,三五十米之上,僅容一人側身立足,因洞身狹長且兩壁岩石粗疏猶似龍鱗,洞頂又有一脈清泉細細而下,故古人號之曰"石龍洞",這是浮蓋山唯一一處"暗無天日"的奇洞。
浮蓋山上,有一座據傳始建於唐代而至今香火旺盛的梵宇——大雲禪寺。這座古剎是佛教寧濟宗的寺院,據說當年日本空海法師渡海人閩、北上中原曾經過這里。這座古剎雖歷經千百年滄桑,基本上還持原有規模,除禮佛進香外,歷來是文人墨客、官宦遊人玩賞浮蓋山風光的停靠站o當年徐霞客來游,便在寺中下榻三日。 在浮蓋山麓靠近閩浙兩省交界處,還有一座歷史上著務的關隘——楓嶺關。此關地控閩浙贛三省,在公路開通之前,千百年來一直是三省人民相互往來的唯一通道。如今它的原有作用雖已結束,整個關隘僅關門尚存。但遊人到此,駐足關前,腳下是兩米多寬的石板古道,跳望兩省的村落田園、重重山巒,今古興亡、逝者如斯的懷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浮蓋山的地理位置也很優越,它與我國東南半壁的重要風景區都有公路相通?真可謂"四通人達"。由此北去直通浙江省的新安江千島湖,距離約200公里:西北沿205國道線公路到安徽黃山約250公里;西向公路可直迭江西省-三清山、龍虎山等道教名山(距離分別約150公里和200公里):西南向公路可通武夷山,距離約130公里;由此向東驅車去福建閩東太姥山風景區大約300公里,東北向有公路直達浙江省著名的青資、寶劍之都龍泉市,距離只有140公里。游興未盡的客人由此盡可自由選擇,再奔前程。
浦城均溪丹霞地貌風景區:在盤亭鄉西北部與江西省廣豐縣緊鄰的秀里一劉回一均溪一帶,有一片發育較好的丹霞地貌。
從盤亭鄉駕車西行6公里到秀里村便見清幽幽的盤亭溪兩岸聳立著的都是高高低低的紅色山丘從秀里村沿著村簡易公路折向西南行2公里許忽見路右邊一座火紅的岩峰拔地而起當地人稱之為"朝天燭"在它腳下有一片高寬各10餘米的半圓形平整岩壁當地人稱之為"半邊月"在"半邊月"對面路左邊的岩丘半腰有一條深深的岩縫岩縫西端有一洞深不可測稱之為"棠峰洞"。再前行1公里許到半源村只見路右邊有7座峻峭的紅色山岩緊緊依挨稱之為"七岩峰"。再前行到南塢村村旁有兩株參天古松校干合抱彷彿在歡迎遠客光臨。與南塢村相對的路左邊又是一座峻峭的岩峰松竹茂盛當地人稱之為"龍岩"龍岩一側崖壁上有一洞洞中有一條黑色石柱稱為"歸洞龍"洞內有石刻"龍岩"二字洞中甘泉冬夏不捆。車到劉田村外只見村後一座岩峰頂部兀然獨立著一塊巨石其狀如雞稱為"上山雞"與"上山雞"相對在"龍岩"南端有一對高20~30米的尖細岩石恰似一對巨大的羊角因此被稱為"羊角石"而龍岩則成為羊身,連成。
特產
浦城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素稱「閩北糧倉」),福建邊境貿易重點縣,省林業重點縣,李柰、蓮子、綠茶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有稻米(「美人紅」米著名),油菜籽、煙葉、甘蔗、花生、芝麻、油桐籽、烏柏籽、松脂,棕片、板栗、香菇、筍干、生漆,柑橘、梨、柿、批杷,兔毛,葯材厚朴、澤瀉,特產薏米。浦城還是全國四大香料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