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按揭貸款 » 從一個銀行貸款存到另一個銀行

從一個銀行貸款存到另一個銀行

發布時間: 2025-04-16 04:13:19

① 從銀行貸款100萬,然後把這100萬存到其他銀行吃利息還貸款可以嗎

你好,聰明的題主,你的想法原則上是行的通的:只要你有本事,可以以基準利率拿到100萬貸款,然後再和銀行談,以高於貸款利率的存款利率存入銀行,中間的利差就是你的利潤。

但是,你要知道,銀行就是靠利差吃飯的。這方面銀行是祖師爺,你能從祖師爺碗里搶飯吃,你的確是個牛叉的人。

上圖是2019年各家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假設你能從銀行貸款100萬,一年期計算的話,貸款基準利率為4.35%(假設銀行願意以基準利率為你發放貸款),你再將這100萬購買其他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年期存款任何銀行都不會超過3%,所以定期存款絕對不可行)。假設你購買預期收益率為5.35%的銀行理財產品,利差為1%,那麼一年你就可以獲利1萬元,當然還貸款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你不要忽略以下幾個問題:

一-基準利率放貸給你不可能

銀行的利潤來源就是靠存貸之間的利差,銀行工作人員的工資、網點租金、水電、辦公耗材等各種費用都是銀行的成本。即使作為普通的小商販,以成本價將商品賣給你,運費、自身的勞務費等相關費用都不附加到成本上,虧本賣給你是不可能的。

二、你如何貸到100萬?

對於一般客戶來說,想從銀行貸款100萬,單純的以擔保、信用等無成本方式取得貸款是不可能的。

如果通過抵押貸款,那麼貸款的評估費是不是得由你來付?

如果是存單質押貸款,那更不可能。銀行存單質押貸款規定,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存單利率,這樣一來你的計劃就泡湯了。

三、假設你的想法都實現了,銀行會將100萬現金直接付給你么

不要忘了受託支付發放貸款的存在。你貸款用途不會是為了爭取利差吧?除了房貸、車貸、消費貸這種個人消費類貸款與固定的金融公司、房地產公司合作;經營性貸款超過一定的資金規模也是需要受託支付的,資金只是從你的賬戶上過渡一下,你不可能直接拿到100萬現金由你自由自配。

所以,總結一下:銀行不會以基準利率發放給你貸款;

沒有合理的用途,銀行同樣不會給你發放貸款;

無論是抵押、擔保、質押貸款你自己需要花費的代價同樣不小;

即使按照你的設想取得了貸款,你這樣的操作又有什麼意義呢?

想法很好,但實際操作的難度很大,如果所有人都這樣干,那銀行怎麼辦,還能賺錢么!

從銀行低息貸款,然後存放到高息的銀行當中,的確是一個「發家致富」的理想捷徑!不過,這種操作,存在三個難以解決的難題!

1、憑什麼能貸款,還是低息貸款

2、如何賺取息差

3、怎麼進行還款

這是個有趣的話題,所謂的借雞生蛋、空手套白狼,就是從某個地方借一比錢,投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從中賺取差價,也就是樓主說的吃利息還貸款。從銀行到銀行,有可能但空間不大,從銀行到非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實現。

銀行與銀行之間存款產品和理財產品的利率差別不是很大,但也有差別,尤其是中小民營銀行與其他大型銀行之間。

例如,億聯銀行智能存款利率6%,如果以基準利率貸款出來4.9%,存在1.1%的利差,可以吃利息還貸款還有剩。不過,這里有兩個前提,一是能夠從銀行低息貸款出來,二是能夠找到另一個利率更高的銀行。

由於銀行與銀行之間的存款和理財產品利率差別不大,套利空間非常有限,操作意義不大。但非銀行系理財產品收益率則高很多,存在套利的可能性。

這類產品主要限制在固定類收益率產品,100萬以內的包括P2P,100萬以上的包括私募基金、信託等。這些產品收益率減去銀行貸款利率,會有5%左右利差,有套利的空間和機會。

從銀行低息將錢貸款出來,然後投到高息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利差賺錢,這對於一般非從事金融行業的朋友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以固定收益率和浮動收益率兩大產品為例,假定從銀行貸款利率為6%。

固定收益率產品:信託或私募基金,這兩類產品起投點100萬,收益率在9%-13%,若能夠正確選擇,那麼就能夠套利3%-7%。但是,如果選擇不當,有可能遭遇本金損失。

浮動收益率產品:股票基金或股權投資,這類產品對於專業性要求更高,期間出現本金虧損是常見的事,收益率也不穩定,基本上不適合從銀行借錢套利。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某個銀行借錢出來存到另外一個銀行吃利息還貸款,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空間非常小。而將貸出來的錢拿去投其他理財產品實現套利,很容易但風險很高,一定要量力而行。

這樣的想法很不現實,想要使用銀行的錢賺取銀行的資金,這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因為銀行一直都是使用儲戶的資金來賺錢,而不是讓別人拿著銀行的錢再次從銀行賺錢。

從理論上分析,只要你的存款利息大於貸款利息,那麼這完全可行的,比如你從某銀行以低利率貸款資金100萬元,然後拿著這100萬元以較高的利率存款在另外一個銀行,那麼就可以償還完貸款利息之後,還有多餘的利息。

理論可行,但是現實卻並不行,正如那句「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一樣,為何不可行呢?

從銀行貸款的利率基本上比銀行存款利率高,這是因為只有銀行放貸的利率高於銀行吸收這筆資金的成本,才可以賺取利差,實現盈利得到利潤,每一筆來自銀行的貸款的資金都是來自儲戶們,雖然你巧妙換了一家銀行,但是這背後依然符合這樣的「關系」,畢竟如今的銀行之間在存款和貸款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雖然不能完全保持一致,但是總體上面利率相差不大。

在銀行存款100萬元極其容易,在銀行貸款100萬元很難,銀行會綜合評估你的職業,收入情況,以及信用等來決定是否給你貸款,即使給你貸款,也是有抵押物的,當貸款者無力償還貸款,銀行可以處置抵押物,通過情況下,抵押物的價值都是高於貸款資金。

有人可能說,自己辦理房貸或者車貸並沒有抵押什麼東西啊,其實假如你沒有償還銀行的貸款,那麼銀行可以把你的車子或者房子拍賣了,來償還銀行的貸款,車子和房子就是抵押物。當你考慮從銀行貸款100萬元,那麼你會在銀行放什麼抵押物呢?

如果真的可以這樣操作,那麼銀行豈不是年年虧損嗎?本來銀行就是賺取存款者和貸款者之間的利差,結果這部分的利潤還被你賺取了,所以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銀行有著風控體系,自然不會被別人這樣收割。

可以從銀行裡面貸款100萬元的人基本上不會追求銀行的那些存款利息,因為他們可以拿著這些資金來投資到回報率更高的項目上面,又豈會在乎這些一點點利息呢?而且這根本不賺錢!

有這種想法很好,屬於非常有經濟頭腦的類型。上述方式,確實理論上可以實現,但現實中比較難。

目前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利差是負的,比如國家從2015年10月24日開始實施的基準利率最高的是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而貸款利率一年期以內是4.35%,1~5年是4.75%,五年以上是4.9%。

如果是存款三年,貸款三年就會每年產生-2%的利差,3年是-6%。

現實情況是國家已經放開了存貸款的利率限制。銀行可以根據需求情況,自主選擇存貸款利率。

現在銀行吸收存款,都會在基準利率上上浮。銀行定期存款一般在基準利率上上浮20~30%,能夠達到3.3~3.575%。

如果是起點金額較大的大額存單(最少20萬元),可以上浮40~55%,利率能夠達到3.85~4.26%。

而銀行的貸款利率,實際上也是浮動的。比如,目前全國的房貸利率普遍是基準利率上浮15%,也就是5.6%左右。

這樣始終還有1.5~2%左右的利差。這僅僅是房貸而已,其他的一些消費貸款利率會更高。比如一些消費貸款或經營貸款,利率能高達8~15%。

其實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到處有套利空間的話,大家很快就會將相應的套利空間占滿了。

實際情況下,我們也確實可以存在一定的套利方式。比如,我們購買房子的時候可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利率,5年期以上也僅僅3.25%。

上述已經說了,大額存單都可以達到4.26%的利率了,這就是一個點的利差。如果是說一些不知名的民營銀行和網路銀行吸引資金開出的優惠智能存款,利率能達到5.3%~6%。不過深受P2P平台爆雷之苦的我們,很少會相信這樣的銀行。

如果真的能夠實現,100萬元一年也有1~2.75萬元的利息差。

如果你沒有100萬元,又不去買房,或者不能享受公積金貸款,想實現這樣的套利還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想空手套白狼,很難的。

一般來說,不可以。

首先,這個不太好操作,因為銀行貸款審核比較嚴,如果沒有正當的貸款理由,銀行是不會給貸款的。如果貸款是想理財或者炒股之類的,是明確禁止的。貸前審批直接就拒絕了。

其次,就算是各種造假貸出了100萬。這個金額,現在貸款利率就算低的話也得6%左右,而且貸款利息是 復利 計算的。而就算目前最高的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是6%,而且存款利息是按 單利 計算的。

單利利息=存款本金*利率*年限

復利利息=存款本金*(1+利率)^年限-本金

比如以3年為例:

3年存款利息=100萬*0.06*3=18萬

3年貸款利息=100萬*(1+0.06)^3-100萬=19.1萬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來,即使存貸款利率一樣的情況下,由於單利和復利的差別還會有利息的損失,更何況是現在普遍貸款利率遠遠高於存款利率。

1 題主的意思是想利用不同銀行利率差,來褥羊毛銀行,這幾年低利息貸款的情況下,卻是很多人低息貸款,然後選擇把資金放到一些高息理財產品里,賺利差。但是銀聯下各大銀行數據其實是可以查的,你這個從一家到另一個家吃利差可能性小,除非是一些小商業銀行為了拉儲蓄需要,很多產品利率高於大銀行,但是這裡面的期限和周轉靈活度也是要考慮的問題,一不小心可能就涼涼,賠了夫人又折兵

2從銀行低息貸款,特別是一些資質好的銀行客戶,拿到的利息低的驚人,銀行也需要持續房貸來賺錢,之前在投資群就有一個網友在本地是個做傢具生意的,有房產,資信很好,和當地行長也熟悉,經常申請低息貸款,不用呀消費,然後把貸款放到其他互聯網平台的利率高的產品,不是P2P那種,而是余額寶,然後吃利差,錢生錢。大家應該記得幾年前余額寶的年化收益率有過一個很高的階段。簡直是神操作,但是條件也是你資質要好,銀行才能給你低息貸款。,還有就是一個釋放流動性的投資環境下,才有套利空間

現在這樣套利。大數據徵信時代,特別5月新版徵信上線,資金的流通很明顯,沒那麼多羊毛褥。

不請自來。筆者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很小。為什麼這么說呢?

要想滿足題主的問題,那就必須要存款利率>貸款利率 才有可能,而且,題主自己還要准備一筆錢把貸款利息先墊上。

目前銀行保本類存款也就4%-4.5%左右的利率。而貸款利率目前5%-6%,還是抵押貸款。

所以目前的情況看來,貸款利率>存款利率,是很難做到像題主所提問那樣的操作的。

如果把錢用於投資,去投資那些6%以上的項目,是有可能虧損的,到時候連還銀行的本金都沒有了,那可就不好辦了啊。

綜上所述,題主所提問的問題,短期來看不太有現實操作的可能性。

這個近乎不可能,即便能夠嘗試,投資的產品不能投資到保證有這樣的收益。

首先來看貸款利率。

按照現在貸款的利率,一般都是在基準利率上上浮了10%左右,除去政策上特殊的貸款以外,一般商業銀行的抵押貸款的利率是5.22%以上。同時因為有抵押物,能夠最大抵押出來的,一般是抵押物市值的7成左右。這個也是銀行的抵禦風險的方式之一。

其次看看理財的收益

看風險較低的產品,現在大型銀行的理財收益是率4.5%左右,即便是一些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裡面,最高也就5%的利率了。所以的話,還是沒有能夠達到貸款的利率,這樣的話,還是不能抵消。

風險在中等的產品,有信託,不過剛剛好100萬的話,還沒能夠達到信託的購買的標准。當然,如果你的資產有500萬的話,可以買,同時一年期的信託收益率在5.5%-6%左右是可以超過貸款的收益的。不過本金的風險相對銀行理財,也是會高些。

風險偏高的產品裡面,可以選擇私募產品,100萬購買的話也是適合的,如果遇到市場好的時候,達到10%-15%也是可以的。但是本金虧損的風險也是非常的大,遇到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很容易造成本金虧損。

本金虧損,而且你的利息沒有辦法還的話,一切都是虛話了。

從目前來看,想要以銀行的貸款再進行轉存的方式獲取差價,基本不可能實現的。

首先,從貸款用途來看,獲取銀行的貸款必須要有真實的用途,雖然有些銀行推出了網路貸款,但是一般金額都不大,一般只有幾萬或者10多萬,正常來說銀行貸款要執行受託支付,也就是說銀行將貸款資金直接轉到借款人交易對手,比如說你的貸款用於裝修,銀行將貸款直接轉入裝修公司賬戶,不經過借款人,當然如果裝修公司跟借款人合夥,那就存在貸款資金挪用的風險。

其次,從貸款利率來看,按照現行利率來看,一般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最低也要接近6%,而銀行理財利率普遍在5%以內,按照這個利率不可行;對於部分大型企業來說,確實存在套利空間,目前一年期貸款利率為4.35%,大企業由於議價能力強,可以做到下浮10%,也就是3.915%,有一定的套利空間,在現實中也存在此類情況。

因此,該中操作模式基本不可行,套利空間十分有限,尤其對於個人而言。

② 把銀行貸款轉到另一個卡上還網貸可以嘛

把銀行的貸款 可以轉到綁定的銀行卡上 ,還網貸 還要把銀行卡上的錢轉賬到網貸扣款銀行卡上

③ 從銀行貸款100萬,然後把這100萬存到其他銀行吃利息還貸款可以嗎

一,基本上銀行貸款利息高於存款利息,盈利的可能性比較低。

二,就算你有門路能拿到低息貸款,也能找到高息攬儲的銀行,首先考慮一下二者之間的差價有多少,是否值得去做,其次建議你了解一下刑法規定的高利轉貸罪。最後再做決定

想法很清奇,利息還貸款,貸款到期了白得個本金。我們看看是否行得通。

如果是消費貸款,只能貸3年的話,怎麼算都不夠,我們就假設此貸款可以像房貸一樣,可以長達30年,基準利率4.85%,那麼月供將達到5276.92元。

100萬本金,月利息達到5276.92元,那麼年利息則為63323元,那麼年化利率需要達到6.33%才可以。

1、所需要的利率差太大

上述的月供是按照4.85%的基準利率來計算的,並且假設可以到30年貸款,最大化的減小了月供,一般情況下根本達不到這個要求。

按最小的月供條件下所需要的年利率要達到6.33%,這個在現有存款產品中是找不到的,根本沒有。現在最高的5年期的貸款剛剛到6%(民營銀行)。

2、流動性不匹配

要想用利息還貸款,那麼就要月月拿到利息,而定期存款至少是一年才能拿一次利息,流動性上根本無法匹配。

綜上所述,想法很清奇,但是根本行不通。

醒醒吧,這就是前幾年「你看中他給的利息,他卻惦記你的本金」這句話的根源所在!

瘋狂的時候,月息一毛!借十萬,打個借條,拿九萬走人,然後按月交1萬的利息。可怕嗎?但這就是事實,前幾年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事實!幾乎所有人都膨脹在「發大財」的快感之中,沒有積蓄,想辦法貸款也要「放出去」!親朋好友遇到急事借點錢周轉,開口就是「借錢可以,幾分利啊?」!沒過多久,風暴來臨,跑路的人甚至都排著隊!

到銀行貸款,第一條你要說明用途,如果對不上號,就這一點,如果深究,你就是在犯罪!所以,不要再做夢了!

銀行現在貸款利率約在4.9%左右,已經是近些年很低的貸款利率水平了。關於題主的問題,確實有人這么干,也就是從銀行貸款出來,然後再以較高的貸款利率放貸給其他人,自己賺中間的差價。就金老師看來,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整個資金盤都會垮掉。

前些年,有一位朋友,當時有幾年沒有聯系了。然後發信息給我,說借給他幾萬塊錢,然後給我兩分的息。金老師對借錢這種事,可以說是十分的謹慎。直接就回復了「生活還需要錢來維持!」

可能很多人認為,金老師太摳門了。金老師對於借錢這種事兒,一直很摳門。如果說聚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我會毫不猶豫的請客,但借錢就算了。借出去以後,基本沒得回頭錢,傷感情。

兩個月後,也是一次聚餐,然後朋友們就聊起了這位朋友。當時一些女性朋友就將錢借給了她,甚至還有一些男性朋友早在幾年前就將錢借給了他。當然,後果可想而知,都是沒有償還,發信息、打電話都不回復也不接。當時,借給她錢的女性朋友們,明顯感覺有些著急,有一位借出資金有十萬元。

大概過了半年的時間,金老師朋友圈裡突然出現了一篇文章,事關這位借錢的人。他這些年不管的向朋友、同學、親戚、高利貸、銀行等借入資金「拆東牆補西牆」。怎麼講?2015年降息的時候,他發現市場需求資金量很大,就將房產做了抵押,當時還有一個公司,向銀行貸了款。但是,他貸的款並沒有直接使用貸款目的的生意中去,而是用在了放貸,想著中間賺貸款差價。

而這一個貸款差價,就讓他萌生了做中介的想法,然後向一部分朋友借錢,然後再帶出去。2016年市場的生意難做,風險也出現了,一些貸入資金的生意人,根本沒有能力還款。所以,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另外的環節都會出現問題。沒有本金的回籠,他只能是「拆東牆補西牆」。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借了一個遍,可以說不是借了,用騙更加貼切。利用租名車,讓別人相信他有能力,然後將錢借給他。最終相關借入的資金多達1000萬。最後,被警方逮捕!

所以,題主的想法很好,但現實中失敗的案例遠比成功的案例多,切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想法很好,但實際操作的難度很大,如果所有人都這樣干,那銀行怎麼辦,還能賺錢么!

從銀行低息貸款,然後存放到高息的銀行當中,的確是一個「發家致富」的理想捷徑!不過,這種操作,存在三個難以解決的難題!

1、憑什麼能貸款,還是低息貸款

2、如何賺取息差

3、怎麼進行還款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際基本上沒有什麼操作空間。

如果你能夠從一家銀行獲取100萬的銀行的貸款的話,再把這筆錢存在其他銀行吃利息還貸款當然可以,只不過你獲得的利息還不夠你還貸款的。

銀行的最大收入就是來源於利差,儲戶將資金存入銀行,銀行同時也會提供一個較低的利率給儲戶,同時銀行按照規定將一部分資金以更高的利率借貸除出去。像我們平時存入銀行的利率有多低,大家都知道吧,同時你又負擔著一筆較高利率的貸款,如果這樣操作的話根本行不通。

但是如果放到全世界來看的話,或許還能有套利空間,在世界上,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不一樣,所以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也會有著一定的區別,你可以從低利率國家獲取一筆低利率貸款,然後將這筆資金轉換成高利率國家貨幣並存入當地商業銀行,這樣情況下就存在著一定的套利空間。

但實際上這樣操作也存在許多的問題:第一,可能遭遇外匯管制,使得資金無法自由的流動,你的錢進入到某國後,無法自由的流出這個國家。第二,可能會遇到匯率風險,匯率波動可能會導致你收入減少,深圳血本無歸。

所以說,這種操作手法對於個人來說風險不僅很大,也十分難操作,建議還是另選他路。

你好,如果你從這個銀行貸款到那個銀行存進去,你還賺了!那銀行賺什麼呢?銀行是怎麼生存的?

只有一種可能你能賺錢!國家政策性無息貸款,你有本事拿到,再存進另外一個銀行!有可能獲益!但是會走法律擦邊球!也有坐牢風險!

所以想從銀行貸款還能獲益,一般貸款用於只有投資!別無選擇。銀行專家團隊比你腦子好多了,他們每天都想怎麼賺你們的錢!怎麼可能給你有空子鑽!

(1)所有經濟行為需要獲利為前提,如果不能獲利,那就沒有價值

銀行就是通過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差來掙錢的,通過查看各個銀行的利率,存款利率一般都是低於貸款利率的,所以如果按照樓主這么操作,虧錢的可能性非常大。

(2)實踐中,部分人從銀行貸款後是抬高利率後民間借貸或者投入理財中的

這類的操作方法,這幾年筆者遇到好幾個,這種操作來源於民間借貸原則上基本都超過6%,理財產品比如一些不規范的,甚至承諾9%以上,貸款利率以4.75算的話,中間有幾個點的差。

(1)銀行提前催收。 從銀行貸款是要註明借款用途的,如果銀行風控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借款非用於註明的借款用途,可以要求提前解除合同,返還借款本金,甚至涉及違約責任。

(2)借款認定無效。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出台,規定了在借款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情況下,出借人套取信貸資金後高利轉貸給借款人的,借款行為無效。

(3)涉嫌 高利轉貸罪、騙取貸款罪。 這種行為涉嫌破壞金融市場,對此,刑法是有規定的。

其中,學界主流觀點認為,「高利」是指將銀行信貸資金以高於行為人從銀行貸款時的利率轉貸給他人。具體高出銀行貸款利率多少,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去年開始,對民間借款的審查變的嚴格,對於借款本金的來源審查的非常詳細,如果法院在審查時候發現借款本金來自銀行貸款,不排除直接移送公安機關審查。筆者遇到一個當事人,就是這個模式,下家借款不還,上家甚至都不敢起訴。

而對於之前從銀行貸款後轉投一些理財公司的行為,某寶案爆發後,就出現了部分類似情況,投資人只能砸鍋賣鐵補上窟窿。

難為你生出這么天真的想法,銀行的一大重要盈利來源就是靠貸款,而且銀行的100萬是那麼容易貸出來的嗎?你就算拿著房產證也不見得能從銀行貸出來100萬。

既然想從銀行貸款而後把貸出來的錢又存在銀行,以存款的利息來還貸,那麼這可行嗎?毫無疑問,一點都不可行,為什麼?因為存款利息永遠低於貸款利息,否則銀行不虧死了,還能等到你來想出這樣的機會?

按照現目前的央行存貸款基準利率,三年期定存的年化收益在2.75%,就算是地方銀行搶儲蓄,最多也就能給到3.85%,而銀行貸款一年期的貸款利率為4.35%,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貸款利率為4.90%,按基準利率來計算,貸款利率比存款利率高出2.15%,你還怎麼靠著存款利息來還貸?

假設貸款5年,100*4.9%*5=24.5萬,這是你貸款5年需要償還的利息,加上本金則是124.5萬;假設存款5年,100*3.85%*5=19.25萬,加上本金則是119.25萬,這是你的存款本息,毫無疑問,要想還上貸款利息,你還差了5.25萬,自己貼吧。

這種不靠譜的想法沒有任何意義,銀行不可能讓你專這樣的空子,我們取錢的時候都知道離櫃概不負責,你到櫃台取1000元,可工作人員只給了你900元,你沒注意到,回家發現少給了100元,抱歉,銀行是不可能給你那100元的,但是同樣是取1000元,銀行給了你1100元,被銀行發現後你多拿到的100元必須得還給銀行,此時還想用離櫃概不負責的說法,想都甭想,所以,銀行不可能給你專空子的機會……

銀行不是傻子,說白了銀行也是打開門做生意的,也是一種站在金融最頂端的金融公司,只不過它可以從事賣錢的生意,所以銀行是不分哪一家的,大的區別只有不同國家的銀行在基準利率上有較大的差別,而國際上不同國別的銀行是相互串通的,而國內的銀行是都屬於央行統一基準利率標準的。

還有就是你想賺利率差,而且是通過貸款的方式,我只能說你想得估計只能在夢里通過這種方式發家致富了。如果能夠有哪家銀行能夠跑贏通貨膨脹率而保證自己所吸納的存款不被貶值,那其他銀行就不用開了,存戶自己就會把錢存在這家銀行,其他銀行也會把自己的一部分閑置資金放進來吃利息,完全不用冒風險把錢通過貸款業務放出去等著部分黑賬和壞賬。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貸款利息永遠比銀行給到我們存戶的收益率高出一到兩倍甚至更高。不妨算一下,我們最低的當屬房貸利率了,首套房享受最低利率的優惠也只能最低到3.8厘的月利率,而且一般人是申請不到這個利率的,銀行都是按照年利率計算基準利率,那麼乘以12個月就是年利率4.56%,這還是最低的首套剛需房享受優惠政策,而且一般人還拿不到的最低房貸年利率。我們存款的年化收益率能夠達到2%,已經可以說這家銀行給的基本存款收益率相當不錯了。

而我們的通貨膨脹率近幾年差不多均值在4%-5%左右,也就是說去年100萬的錢在今年也就只能等值為去年同等價值商品的95萬-96萬的貨幣價值。所以銀行給的最優惠的房貸利率也只能剛好達到保值的作用。

所以得出來的結論就是,你想靠貸款吃利息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借了不還,然後移民更改國籍,但是這些手續費和國外的基本生活費你在銀行是一次性借不出來這么多的。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搬磚吧。想玩金融平民是永遠玩不贏資本大鱷的,好好當韭菜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