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按揭貸款 » 炒房銀行貸款

炒房銀行貸款

發布時間: 2022-06-07 20:07:13

Ⅰ 「炒房團」很多,他們的資金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很多炒房團,他們的資金來源有很多,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比如早期的溫州炒房團,其實就來自於溫州的富商,有很多在溫州做生意的人,他們嗅到了房地產發展的機會,認為房地產投資將會迎來較大的投資回報,所以這些人就從經商當中所獲得的錢用於投資房地產。溫州炒房團曾經在國內的各個城市購買房產,他們有的不排除利用抵押貸款甚至向銀行借貸的方式來進行炒房。

最後對於一些普通人,有的也了解到了這個機會,他們利用工作收入所帶來的資金投入房地產。我身邊也有一些工作的人,他們有公積金,每個月的工資都達到1萬元左右,對於這樣的人,他們向親朋好友借了首付,然後就進行月供投資房產,等到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時候,他們就將這個房子賣掉,從中賺取差價。

Ⅱ 圍堵炒房漏洞 多地收緊房貸監管

作為本輪房地產調控的重要一環,2021年以來,深圳、北京、廣州等地監管部門從銀行層面遏制投機炒房採取的管控政策正在顯現威力。2月21日,「深圳將二手房參考價作為按揭貸款依據」詞條沖上微博熱搜,受到市場廣泛關注。有消息稱,深圳光大銀行內部下發了一則《關於二手住房按揭政策調整的通知》,其中指出,根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關於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的通知》及監管要求,住建局發布的二手住房成交價格將作為按揭貸款參考依據。
上述變動正是相關銀行落實深圳地區二手房參考價格新規進行的重要調整,此前,2月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關於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的通知》,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彼時業內認為,若後續深圳銀行要求按照官方指導價評估房貸,就意味著樓市調控動真格,「高杠桿」炒房之風將逐漸降溫。就相關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曾采訪光大銀行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某大型銀行內部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深圳的新政策實際是用市場化手段遏制投機炒房行為,通過調整二手房評估方法,提升了投機炒房者首付比例,降低了炒房套利空間。「官方指導價比最終房子成交價低,銀行能給的按揭貸款就低,炒房客就要多付首付,難以加杠桿。這一輔助政策有助於降低市場投機炒房行為,避免樓市價格非理性波動。」上述人士補充說。
實際上,2021年以來,各地陸續發布房地產調控政策「夾擊」炒房漏洞。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控核心看銀行,銀行的信貸額度決定了市場走勢。管住了銀行的放貸沖動,也就管住了房價。
面對近期部分熱點地區房地產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嚴控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成為了本輪房地產調控的重要環節。春節前後,北京、廣州等地監管部門紛紛出手嚴防經營性貸款等違規資金流入樓市。
就在春節前夕,2月10日,北京防範信貸資金違規入樓市再出重磅政策。北京銀保監局、人行營業管理部發布《關於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要求北京轄內銀行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業務管理,防範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
從採取的核心手段來看,北京監管層要求銀行嚴格實施貸前調查,審慎向近期申請過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或購買住房的客戶發放個人經營性貸款;嚴格執行受託支付制度;盡職落實貸後管理;審慎開展第三方合作,如審核發現為借款人違規獲得個人經營性貸款提供「過橋」資金、以「空殼公司」包裝借款人資質等行為的中介機構,應立刻終止業務合作等。
近期廣州地區也傳出新動向,2月18日,廣州房協專家委員會委員鄧浩志在微博發布消息稱,年後廣州各大銀行將正式開始排查2020年初至今違規流入樓市的各類貸款(比如常見的裝修貸,款項是否作為購房首付使用),如查到有違規使用情況,要收回已經發放的貸款。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劃定房地產貸款「兩道紅線」,此後,銀行涉房貸款發放情況和趨勢也一直是業內熱議的話題。在張大偉看來,3月中旬之前,預計各種信貸政策仍會嚴管,買房要相對謹慎,判斷是否買房核心是看銀行的信貸政策,銀行寬松房價漲,銀行收緊房價跌。另有銀行業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國內房地產信貸或保持適度增長,監管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遏制投機炒房,保護剛需,落實「三穩」任務,穩定預期,促進樓市健康可持續發展。

Ⅲ 個人怎樣炒房

首先炒房就必須要幾個人,人數一般在兩位數,而且還要有一定的資金,不必太多,一人100多萬足矣。然後是選地段,當然這個地段不是說好壞,而是選還沒怎麼被其他炒房團炒過的地段。而且要有充足的房源,一般至少要上百套。

並且如果是一個人可以找升值空間比較大的地方比較超值的地方的,在買過來之後可以出租,用租金支付月供,然後找個達到自己心裡價位的時機出手就可以,資金根據情況來說,只要夠首付就可以。

炒房的主要目的是獲利,因此如何獲利,應成為劃分炒房行為的一個基本標准,從牟利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幾種炒作房屋的行為:

一是通過團體購房,以團購形式增強和開發商談判的能力,壓低價格整體買入,之後再以零售價格獲得回報。它類似於商品買賣中的批發與零售,其購房的目的是賺取零售時的差價。

二是通過新聞炒作、散布、傳播消息等手段形成房價上漲的假象,造成虛假的供求不平衡,影響房地產市場價格,再通過房地產交易獲取利潤。這與房地產市場不規范,市場信息不透明,缺乏必要的監管機制,對虛假廣告打擊不力密切相關。一些媒體、開發商為牟利而聯合炒作,也讓這種行為屢能得逞。

Ⅳ 經營貸炒房大曝光!前海成重災區,現今當地的房產市場如何

炒房在當下已經屢見不鮮,貸款炒房也不少見。在深圳很多房子房價下跌卻也賣不出,只有房價漲時才賣,房價虛漲,對於剛需用房者來說堪比殺豬盤

深圳的二手房買賣,賣房覺得參考價低,不賣,買方覺得高價接盤,不買。目前二手房市場處於混沌、膠著的狀態。貿然入場,風險太高。

在掛牌價尚未恢復、銀行貸款操作細則尚未明確前,先觀望,變數來臨之前,最好的動作是按兵不動

Ⅳ 央媒:銀行放貸有指標、投機炒房有需求 亟待斬斷幕後利益鏈

多年以來,監管部門一直打擊、整頓中介的違規行為,但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舊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涌現。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中介有天然的逐利驅動外,銀行放貸有指標、樓市投機有需求、監管存在難題等均是不良中介「春風吹又生」的土壤。斬斷亂象背後的利益鏈顯得尤為迫切。

銀行放貸有指標

2020年以來,違規流入樓市的經營貸成為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推手。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熱點城市,幫忙開公司、將個人客戶包裝成企業客戶套取貸款用於購房,一些資金中介和房產中介提供「一條龍」服務。

「歸根到底,銀行的信貸經理背負放貸指標。」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相對於將貸款放給運營有風險的小微企業,不如貸給有購房需求的個人客戶。由於監管部門嚴禁貸款違規流入樓市,信貸員就另尋出路,與資金中介「一拍即合」。

「對於銀行信貸部門來說,一線城市房貸的安全性高,且經營貸須以房產作抵押,即使收不回貸款,通過拍賣房產也能收回本息。因此,銀行在審批貸款時,往往對其用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按月還款,便不追問細節。」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是房產中介還是資金中介,只是充當通道功能,錢都來自銀行,只需要將借貸人包裝成為企業客戶、再將貸款提現到個人賬戶即可,中介收取通道費,可謂一本萬利。

針對資金中介該如何監管的問題,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最有效的措施還是要從源頭控制,避免資金從銀行違規流出。他建議,監管部門應通過制度設計,讓銀行的業務規則和實施細則明細化,同時監管要持續化、常態化,督促銀行追蹤貸款資金流向,做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對違規放貸的信貸員要明確責任、嚴厲懲罰,杜絕本應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

投機炒房有需求

除了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外,提供落戶、代繳社保、尋人結婚等服務也是房產中介的「拿手好戲」,只要炒房客有需求、肯出錢,中介就會想方設法助其一臂之力,讓其突破限購、限貸政策。

近日,上海一名中介聯系記者,稱可以拿到金地虹悅灣、萬科天空之城等熱門樓盤的購房名額,不需參加搖號,但要購房人交總房價3%的中介費。記者暗訪發現,不少開發商銷售人員為賺取「號頭費」,為購房者引薦可以為其「排憂解難」的中介人員,事成後收費。「多數樓盤我們就是博個概率。反正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該中介坦承。

但也有購房者中介費交了,卻沒買到房,中介費不退的現象。很多購房者對此選擇「忍氣吞聲」。上海消保委曾發布調查數據,購房者在權益受到侵害後維權的比例僅有21.6%。

「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買房需求太大,套利動機太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如果房價持續上漲,炒房投機的需求旺盛,那麼購房者就願意花一定費用購買中介服務。

另一方面,由於購房產業鏈很長、涉及多個部門,民政、社保等部門之間信息不通,也容易形成違規操作的漏洞。在利益驅使下,各類違規中介像「打不死的小強」,不但頑強存活,服務還越來越「多元化」。

「政府部門各管一攤兒,只要符合自己部門的規則就可以辦理,並不管整個鏈條下來,購房是否合規。」李宇嘉建議,各地應建立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推動信息共享,讓負責樓市調控的部門能夠清晰地掌握購房者在民政、社保等部門與購房資格相關的信息。

強監管仍存難題

目前房地產市場上存在的大量中介,除了有掛牌經營的中介機構,還有許多沒有固定辦公場所的各類中介,他們對接銀行資金,並通過微信群、自媒體、小貸公司、理財公司、咨詢公司等形式來牽線搭橋開展業務。

「一條龍服務,已是熱點城市中介機構的標配。房產中介和資金中介業務其實是相通的,有的中介既是房產中介又是資金中介,中介本身就是整合資源的渠道,我們有大量信息可以分享,有業務的話就整合資源一起做。」一名中介人士透露,監管部門一嚴打,不法中介就化整為零,暫避風頭。

此外,打擊手段有限也是監管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一位基層房管部門負責人說,房產中介行業由以前的准入制改為備案制,作為行業監管部門,房管部門並沒有執法手段和執法許可權,一般只能通過交易過戶環節的密鑰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管,對中介的違規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

巨額利益面前,行業自律更顯微弱。上海等地房地產經紀協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盡管協會一直以來都在進行誠信方面的培訓和宣傳,但協會本身並沒有執法許可權,對不良中介缺乏監管能力。「中介行業早已實行誠信黑名單制度,但效果甚微。一旦進入黑名單,該中介就直接轉行了,違法成本極低。中介行業流動性太強,就是吃個『青春飯』。」嚴躍進說。

嚴躍進建議,政府部門應將中介全面納入監管,完善信用信息系統,將違法違規的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形成黑名單制度。此外,各級房地產主管部門也要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法規「器」全,誠信「葯」到,才能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Ⅵ 這是一個金融的漏洞嗎關於銀行、信貸、炒房。

這幾年以前可能有這么賺錢的。細細的推敲一下。受坑害的還是消費者。首先。把樓房的價值做高。中介費自然而然的就會增高。只能買房者和賣房者共同買單。這是坑害的消費者第一筆錢。在房屋交易上稅的時候。樓房好像。收取的是1.5%的稅。這筆費用也會自然而然的升高,這是坑消費者的第二筆錢。銀行下款之後,所還的房貸利息會更高,對有些人來說。會更難以支付。如果。像您所說的,在半年內或者兩三年之內,能夠是房價大幅上漲的話。可以堵上這筆虧空,但是如果房價持平或者有稍微下跌的話,消費者可真的被坑慘了。

Ⅶ 我想做抵押貸款炒房,需要什麼技巧

一,貸款炒房的普遍現象。

其實,這么多年,買房子的人,都是貸款買房。我在2006年買房的時候,也是支付兩成首付之後,其餘八成的資金都是向銀行借款,做的是按揭貸款。我記得當時貸款金額是30萬元,分為20年償還,但是我不是炒房,而是買房子居住,也是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屬於自住房。

第一套房子,向銀行貸款,屬於正常的行為,一般情況下還是沒有太大的風險。不過,如果是買幾套房子的人,則需要注意風險,這是過度使用杠桿的行為。

二,貸款炒房的風險。

過去這些年,房價整體都是上漲,所以很多貸款炒房的人,也是實現投資利潤,沒有出現風險。這個情況,就如股票市場,如果股價和股市一直上漲,借錢炒股的人也能賺錢。但是,大家要清醒的思考一下,萬一房價下跌,借錢炒房的人,就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導致房子無法賣出,也無法償還貸款和利息。貸款炒房的風險還在於,貸款者每個月向銀行償還的利息金額,超出自身的現金流,導致斷供的問題。

如果貸款,是向銀行借錢,利息成本不高,但是,如果向其它機構借錢,利息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做投資的第一原則,永遠是不要借錢,因為投資本身就是風險,放大風險就是在踩鋼絲,隨時會掉下來。

Ⅷ "抽貸"阻斷經營貸炒房 多地銀行圍堵違規資金

經營貸、消費貸作為本不該出現在樓市交易中的違規貸款,長久以來偽造多重身份藏匿於金融體系的監管之下。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廣州、上海等地正嚴查「經營貸」違規入樓市交易的情況。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近期多份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下稱《告知函》)在坊間流傳。據其內容顯示,若消費貸、經營貸存在用於購房情況,將會被要求提前還款。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記者預測,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也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否穩定。其認為,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與2015至2016年十分類似,從一線城市蔓延到其他熱點二線城市,整個都市圈熱度在明顯回升,控制經營貸非常必要。
多家銀行嚴查違規貸款
據悉,在銀行延長貸款申辦周期、調高經營貸利率之後,多家銀行開始行動,對違規流入樓市的貸款採取提前歸還全部貸款本息的硬性規定。
近期,坊間流傳多份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其內容指出,由於借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條貸款用途」的相關規定,銀行宣布合同項下全部貸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於限定時間歸還全部貸款本息。
告知函中特別強調,「如您在上述日期未歸還全部貸款本息,貸款將逾期並產生罰息,我行將有權對您進行法律訴訟,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記者了解到,一些購房群中,也存在著某些購房人做完經營貸一兩年即被「抽貸」的現象,幾百萬貸款一朝還上,個別購房人面臨短期資金壓力較大。
不僅經營貸,張女士(化名)曾在中信銀行做了為期兩年的循環信用貸款,其近期從貸款賬戶取了兩萬元用於支付幼兒園學費,同時接到銀行簡訊,告誡其不得將款項用於購房、購買股票、理財投資等。張女士對記者表示,雖然以前銀行也會有所告誡,但是這次連著發了兩條簡訊強調,還是很少見的。
上海銀行業資深律師劉玲(化名)向記者表示,在2020年底央行出台新規前大多數上海的銀行都不太會查信貸資金的去向問題,但自從上海法拍房納入限購後,銀行業對於資金去向問題的重視度明顯有了提升,近期律所多家銀行客戶在這方面的法律培訓要求也比之前要多。
與此同時,廣州地區多家銀行也在嚴查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向樓市的情況。業內專業人士向記者透露,若出現同經營貸、消費貸流入樓市購房的相似信貸資金違規情況,銀行方面將會以提前還款作為硬性規定,以此來懲戒類似行為的主體人。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上述告知函中所顯示的貸款本金數額都較大,涉及金額超過百萬元。
「如果是違規將消費貸、經營貸用於樓市交易中,銀行有權要求提前歸還。」中國豪宅研究員院長朱曉紅向《華夏時報》記者講到,銀行嚴查的現象,不僅是金融秩序規范的需要,同時也表明上級主管部門,對流入房地產資金池實行嚴控的堅定態度,打擊炒房、抑止房地產開發、住房消費過熱現象,從源頭對炒房、投資熱進行圍追堵截,從而讓房住不炒回歸本質。
加碼貸款違規入市打擊力度
「最近銀行方面的朋友提到過會嚴查經營貸類貸款去向的事宜。」上海市某中介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辦理經營貸的所謂「服務費」就在不斷提高,當時就有經辦人表示經營貸可能隨時都會面臨無法辦理的情況。
事實上,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銀行此次嚴查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並非突發事件,此前上海、廣東銀保監局均已發布文件,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
2021年1月29日,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並於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銀保監局報送自查和整改報告。並且提到下一步將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
隨後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也發布消息表示,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
與此同時,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3月9日,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大小罰單總數接近70單,其中涉及貸款管理不到位、違規分紅、交易管理不規范等內容,但較多出現的仍是貸款違規流入股市、樓市。
即便是在查處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上述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仍在溝通中對記者表示,您若有辦理經營貸方面的想法,我再幫您去了解一下詳細情況,為您提供一個「靠譜」的方案。
經營貸、消費貸不得流入樓市。此前曾有律師向記者多次強調,經營性貸款是明令禁止流入樓市購買住宅產品的,經營貸等類似貸款流入樓市進行交易的行為也同樣屬於違規行為。

Ⅸ 他們貸款炒房怎麼掙錢

炒房不一定是掙錢,房子貸款一般20到30年,總利息50w,他們一般不會供房那麼久,一般10年內賣掉,那還的利息才10w左右,而這十年房價有的從當初100w漲到了兩三百萬甚至更高,他們肯定是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