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按揭貸款 » 夫妻離婚影響銀行貸款嗎
擴展閱讀
建行不動產抵押貸款利率 2025-02-10 23:43:18
房貸公積金貸款合同領取 2025-02-10 23:08:53
京東金融假的能貸款么 2025-02-10 23:07:08

夫妻離婚影響銀行貸款嗎

發布時間: 2022-06-09 10:41:33

㈠ 離婚對銀行續貸有影響嗎

離婚對銀行續貸一般不會有影響,如果是個人申請的貸款,銀行在審核續貸申請時,僅會考慮借款人本人的資信條件;如果是夫妻雙方名義申請的貸款,只要離婚後沒有債務矛盾,雙方續貸意向一致或統一,那麼,也不會影響續貸。

不過,銀行在收到續貸申請時,會重新對借款人的資信條件進行評估,如果因為借款人資信不符合續貸條件,那麼,續貸會被拒。

㈡ 離婚後銀行貸款怎麼辦

離婚時,銀行貸款被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需要夫妻共同承擔,首先應當由共同財產清償;共同財產不足清償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如果被認定為一方個人債務的,就由債務人承擔。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一千零八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或者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㈢ 離婚可以在銀行貸款嗎

法律分析:不會,沒有這個規定說離婚的人不可以貸款,如果滿足以下貸款條件就可以在銀行貸款,借款人所需條件:

1. 年齡在18-60歲的自然人(港澳台,內地及外籍亦可)

2.具有穩定職業、穩定收入,按期償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3.借款人的實際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應超過70歲

借款人應提供的材料

1. 夫妻雙方身份證、戶口本/外地人需暫住證和戶口本

2.結婚證/離婚證或法院判決書/單身證明2份

3.收入證明(銀行指定格式)

4.所在單位的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加蓋公章)

5.資信證明:包括學歷證,其他房產,銀行流水,大額存單等

6.如果借款人為企業法人的還必須提供經年檢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企業章程、財務報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㈣ 跟配偶離婚了,房子房產證還是兩個人的名字,影響貸款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的時候會有貸款的需求,如果自己跟朋友離婚了,房子房產證上還是兩個人的名字,那麼會影響貸款嗎?我認為肯定是不影響的,因為首先房產證上是兩個人的名字,那麼就屬於共有財產,其次貸款更加看重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和資產狀況,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總而言之,一般來說,夫妻在離婚之後房子應該是兩個人的共同財產,一般是一人一半,除此之外,如果房產證上本來就是兩個人的名字,那麼房子本身也就是屬於兩個人的,當貸款的時候,這部分屬於個人的一部分資產,除此之外,信用狀況沒問題,一般也不會影響個人的貸款,所以無需擔心,重要的是要保持好自己的個人信用,這個才是真正影響貸款的因素。

㈤ 夫妻婚姻存續期間女方信用卡有欠款,離婚後男方按揭貸款買房會受影響嗎

您好,婚姻存續期間女方信用卡欠款,離婚後您按揭貸款買房一般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因為銀行會以您的信用記錄、還貸能力進行考量,一般不涉及前妻。但是,如果女方的信用卡欠款是為夫妻生活所負,那麼該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您可能需要進行償還。
《民法典》對於夫妻共債作了明確約定,第一,基於夫妻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第二,為日常家庭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第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且債權人不能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除因行使日常家事代理權形成日常家事債務外,還會與第三人形成其他債權債務關系,如大額借貸、贈與、不動產買賣等。為保護債務人配偶一方的合法權益,法律明確規定此種情況下所負債務原則上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債權人能舉證證明該債務用於了夫妻共同生活等情形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或者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一方就夫妻共同債務承擔清償責任後,主張由另一方按照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承擔相應債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㈥ 夫妻雙方法院有起訴離婚記錄不能貸款嗎

夫妻雙方有離婚記錄並不影響貸款,只要貸款申請人滿足貸款條件即可辦理。

貸款申請需要滿足條件:

  1. 年齡在18-65周歲的自然人;

  2. 借款人的實際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應超過70歲;

  3. 具有穩定職業、穩定收入,按期償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4. 徵信良好,無不良記錄;

  5. 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貸款辦理流程:

  1. 借款人提出貸款申請;

  2. 准備貸款相關資料;

  3. 客戶經理貸款調查;

  4. 銀行審批;

  5. 雙方簽訂借款合同;

  6. 落實抵押、質押、無抵押合同或其他保證合同;

  7. 銀行放款;

  8. 貸後管理;

  9. 貸款到期歸還本金和利息。

㈦ 夫妻一起貸款後離婚了,一方還可以貸款嗎

夫妻一起貸款後離婚了,一方還可以進行貸款。向銀行貸款的條件是必須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穩定的職業收入、信用良好等,如果符合以上條件那麼離婚後是可以進行貸款的。就婚前關系存續期間該筆貸款是否為共同債務,夫妻一起貸款該貸款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者夫妻共同簽字、夫妻一方貸款後另一方予以追認那麼該貸款屬於夫妻共同債務。夫妻離婚後,就共同債務的償還問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的按照夫妻共同債務來償還。債權人可以向夫妻雙方或者一方追償,一方承擔後有權要求另一方償還應承擔的份額。
根據您的具體情況,離婚前夫妻一起貸款,離婚後您還可以進行貸款,向銀行貸款的要件是貸款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穩定的職業收入、信用良好,有的銀行可能會要求進行抵押或者質押等,因此能否再次貸款與是否離婚、離婚前有無貸款無關。
離婚後約定好前次貸款償還方式,由一方承擔還是雙方承擔,承擔比例等,離婚後仍可以向銀行貸款。如果離婚前貸款的償還情況沒有約定清晰或者沒有約定,導致您陷入到債權債務糾紛當中,那麼很有可能導致您的信用受損,從而無法再次貸款。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條:離婚時,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或者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條: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㈧ 離婚會影響貸款額度

不影響的!只要個人徵信良好,木有逾期記錄的,並且有穩定的收入!不會影響的!

㈨ 離婚了一個人可以貸款買房嗎

可以,對於離婚一年以內的房貸申請人,各商業銀行應參照二套房信貸政策執行;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按二套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執行。

也就是說,即便購房人在辦理離婚過程中已經將名下房產歸於另一方,且無貸款記錄,依然將被視為二套房,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於80%,且房貸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1倍。

(9)夫妻離婚影響銀行貸款嗎擴展閱讀

對於徵信記錄中公積金貸款記錄算不算的問題,文件中明確,各商業銀行在審核住房信貸業務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定查詢北京房屋交易權屬信息查詢系統、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

在公積金貸款數據接入徵信系統前,各商業銀行定期匯總房貸客戶信息提交住房公積金中心,由公積金中心查詢查證後統一將公積金貸款記錄反饋給各商業銀行。對於經查詢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已確認購房家庭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的,可不再查詢公積金貸款記錄,按照二套房貸政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