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按揭貸款 » 銀行貸款不能流入房地產
擴展閱讀
貸款人逾期擔保人徵信 2025-02-09 09:38:59
國家儲備林貸款商業 2025-02-09 09:09:33

銀行貸款不能流入房地產

發布時間: 2022-06-11 01:59:52

『壹』 信用卡資金流入房地產違反哪條規定

信用卡資金流入房地產違反了《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現在很多銀行都已經限制銀行卡中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因為這種方法對於房地產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在這個過程之中,就會導致房地產事業出現很多泡沫。
一、《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
在這輪信用卡調控中,控制資金流向,尤其是切斷違規流向房地產的行為,可謂重中之重。
此前,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稱「對房地產類商戶設定限制,當持有該行信用卡在此類商戶透支消費時,有可能導致交易失敗」。這份公告指出,這是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依據相關規定所做出的舉措。
而且央行其實對於這些細節也都是有明確規定的,為了更加有效地防範風險,其實銀行現在也明確了禁止了信用卡資金流入房地產。北京銀保監局方面表示,要求轄內銀行為了有效防控風險,加強對信用卡資金流向房地產進行監測,設置合理的交易限額,但對於正常消費如支付物業費等未進行限制。
二、具體的分析和介紹
在銀行辦理業務,其實也成為了一個正常的事情,但是大家不能夠使用銀行貸款去做一些別的事情,而且當時大家在商業銀行貸款的時候就已經明確的說明了這筆資金的用途,你不能夠欺騙銀行,如果銀行發現了你是有意欺瞞,那麼銀行可能就會把你拉黑。
事實上,禁止信用卡套利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並非新規。其實很早之前銀行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了,因為那個時候銀行就已經吃了這個虧。所以銀行是明確禁止信用卡資金流入房地產的。

『貳』 銀保監會: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

10月21日,國新辦舉行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暨監管重點工作發布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關於銀保監會如何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指出,主要的工作有這么五個方面:
第一,督促銀行落實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監管要求,配合人民銀行實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房地產貸款增速穩中趨緩;
第二,保障好剛需群體信貸需求。在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對首套房購房者予以支持。目前,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中有90%以上都是首套房貸款
第三,因城施策,指導派出機構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房地產調控,促進各地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第四,嚴肅懲治違法違規行為。我們會同住建部和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指導各地開展專項排查,做好違規問題的整改問責,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持續四年開展全國性房地產專項檢查,對發現的違規行為依法進行處罰;
第五,穩妥做好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支持。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支持力度,研究細化金融支持措施,會同人民銀行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
他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持續落實好房地產長效機制,准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

『叄』 多家銀行示警:經營貸不得違規流入樓市

防止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監管還在持續。繼今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等部門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後,農業銀行(601288,股吧)日前發布《關於我行經營用途貸款資金用途限定的公告》稱,「在我行辦理的經營用途貸款資金,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借款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記者查閱發現,此前,馬關農村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連山農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發布了類似公告,其內容均涉及限制經營類、消費類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等領域。

多家銀行發布公告嚴禁經營貸流入樓市

根據農業銀行5月14日發布的公告,用戶在該行辦理的經營用途貸款資金,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借款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包括但不限於:不用於房地產開發或經營、購買住宅或商業用房等,以及不將貸款資金用於國家禁止的其他領域和用途。若違反上述要求,該行有權立即收回已發放貸款,調減、撤銷借款合同項下未提取借款額度,以及有權按照借款合同約定行使各項違約救濟措施。

同日,馬關農村商業銀行也發布了《關於我行經營用途貸款資金用途限定的公告》,提到經營貸不得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用戶若違反要求,銀行可立即收回已發放貸款等規定。

而更早前,4月15日,郵儲銀行就發布了《關於我行個人經營性貸款用途限定的公告》,指出個人經營性貸款應按照借款合同約定用途使用,僅可用於合法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用於購買房產、有價證券、商業保險、基金、理財產品、期貨、股權、房地產開發項目等,或用於其他禁止性領域、從事非法經營活動。若違反相關合同約定,該行有權立刻收回貸款、凍結授信額度,同時借款人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而在記者此前的調查中,也有北京地區銀行業人士透露,北京轄內的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在遵照《個人貸款提前到期告知函》對違規流向樓市的信貸資金進行回收,要求客戶提前進行返還。

對此,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商業銀行之所以禁止經營性貸款流入樓市,主要是防止本來應該用於疫情之後支持實體產業復甦的低利率貸款用於炒房或股市投資。而由於支持農村經濟信貸的主要是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兩家大行近期發布公告實際上起到了治理整頓的榜樣作用。在王紅英看來,定位於當地農戶、小微企業的城商行、農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等也會開展相關工作。經記者統計,近期,連山農商銀行、汕頭海灣農商銀行、新興農商銀行、伊金霍洛金谷村鎮銀行、天津濱海江淮村鎮銀行、池州九華農村商業銀行、太湖農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發布了類似公告,其內容均涉及限制個人經營類或消費類貸款違規挪用至房地產等領域。

防止經營貸流入樓市監管趨嚴

各家銀行相繼發布公告顯然與監管機構加大對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樓市排查力度有關。

今年3月,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經營用途貸款「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和貸後檢查)等要求,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多地監管機構也相繼發布了通知,防範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例如,4月初,安徽省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強個人住房貸款首付資金來源、最低首付比、償債收入比、貸款資質的審查,嚴肅查處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行為。5月8日,浙江省紹興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協調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紹興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嚴格審查購房首付資金來源,從嚴查處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購房。

記者發現,近期來自監管機構查處的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罰單也密集現身。5月14日,寧波鄞州農村商業銀行也因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原因,被處以215萬元的罰款。而不久前,溫州銀行上海分行、青島平度惠民村鎮銀行等也因個人消費貸款或經營貸款違規流入樓市被處罰。

王紅英建議,未來,監管機構和銀行可以通過大數據跟蹤、信貸資金閉環運營的方式,防止資金離開實體產業進入房地產市場當中。同時,還要出台嚴格的懲戒措施,比如及時無條件收回企業挪用信貸資金用於房地產的貸款,並將其拉入黑名單,停止未來一段時間對該企業的信貸支持等。「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的控制資金流入到房地產市場當中。」王紅英說。

『肆』 什麼時候起,強調了銀行信貸資金不得進入房地產市場,強調了要求銀行加強執行

已有6省市銀保監局年中工作會議內容出爐。其中,北京、安徽、廣東、四川多地均在會議中再提嚴控信貸違規進入樓市。此前銀保監會亦在2021年年中工作會議中表示,將嚴格執行「三線四檔」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要求,防止銀行保險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監管自上而下屢次強調的背景下,嚴控信貸違規進入樓市大概率將成為下半年監管「重頭戲」。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銀保監系統已披露約140張「涉房貸款」罰單。多位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監管處罰力度比往年更重,對銀行和一線信貸員而言,已然形成威懾。下半年嚴監管高壓仍將持續。

嚴監管:多地多輪排查,強力度處罰

今年上半年,針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問題,多地銀保監局對轄內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了多次排查。廣東銀保監局表示,面排查房地產領域金融風險,聯合下發專項治理通知,運用EAST大數據篩查,部署全轄兩輪銀行自查和現場核查,嚴防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北京銀保監局表示,上半年就此問題組織3輪自查核查。

多地銀保監局地均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房地產金融風險防控」、「防止銀行保險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嚴格執行「三線四檔」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要求。

重罰已成此次監管遏制貸款資金違規進入樓市的手段之一。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銀保監系統已披露約140張「涉房貸款」罰單,其中,上海銀保監局曾連續兩日公開出了24張罰單,均與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監管處罰普遍實行的是「雙罰」,即不僅要處罰涉事金融機構,還要對相關失職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罰。

如溫州銀保監分局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對甌海農商銀行下發罰單,同時對該業務直接負責人進行「警告、罰款人民幣5萬元」的處罰。在上海銀保監局下發的罰單中,亦有多張針對相關負責人的罰單。此外,北京銀保監局也表示,上半年因信貸資金違規入市已對4家銀行和10名責任人從嚴從重實施「雙罰」。

高壓延續:威懾形成,擠水分真實信貸需求將浮現

「今年監管處罰力度確實比往年更為嚴格,對銀行和一線信貸員而言已經形成了威懾力。」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銀行員工的處罰會被記錄在案,對未來跳槽、升遷等都會產生影響。因此,現在銀行信貸員在做經營貸等貸款時,都會嚴格遵守相關貸款規范,防範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監管開出的罰單頻率高、懲罰力度大,使得金融機構進一步重視當前房地產市場政策,後續銀行在具體的業務操作層面也將更加審慎。而銀行自身內控手段也要進行創新,防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當前監管層對信貸資金違規金融樓市的「嚴監管」已成常態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仍這一高壓態勢仍將持續。

據央行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0.7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低於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2.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此前受益於按揭貸款和房地產貸款較好的綜合回報率水平,銀行廣義口徑下房地產貸款增量佔比2020年下半年以來明顯提升,部分銀行也將其作為2021年重點發力方向。而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約束下,部分銀行可釋放的新增住房按揭貸款額度偏緊。但另一方面,普惠小微貸款在擠出部分非真實信貸需求後,「真普惠、真小微」資金供給將明顯增加。

『伍』 三部門: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3月26日晚間,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建部辦公廳、央行辦公廳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
《通知》要求,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得為購房人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房抵經營貸等金融產品的咨詢和服務,不得誘導購房人違規使用經營用途資金;在提供新房、二手房買賣經紀服務時,應要求購房人書面承諾,購房資金不存在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等問題。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以下為全文: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
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
各銀保監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
近年來,個人經營性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等經營用途貸款在滿足企業臨時性周轉性資金需求、提升企業持續運行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近期一些企業和個人違規將經營用途貸款投向房地產領域問題突出,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擠占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經營用途貸款「三查」,落實好各項授信審批要求,不得向無實際經營的空殼企業發放經營用途貸款。對企業成立時間或受讓企業股權時間短於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1年的借款人,要進一步加強借款主體資質審核,對工商注冊、企業經營、納稅情況等各類信息進行交叉驗證,不得以企業證明材料代替實質性審核。
二、加強信貸需求審核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對經營用途貸款需求進行穿透式、實質性審核,要根據借款人實際經營需求合理確定授信總額,與企業年度經營收入、資金流水等實際經營情況相匹配。密切關注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鬆對真實貸款需求的審查。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對貸款金額較大的,要通過多種形式全方面了解企業情況,進一步加強審核。對通過互聯網渠道發放的經營用途貸款,應滿足互聯網貸款管理相關規定。不得向資金流水與經營情況明顯不匹配的企業發放經營性貸款。
三、加強貸款期限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做好經營用途貸款期限管理,根據借款人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期限超過3年的經營用途貸款,要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專門統計台賬,逐筆登記並定期進行核查,確保貸款期限與借款人生產經營周期、資金收支規律相匹配,真正用於企業經營。
四、加強貸款抵押物管理
對使用房產抵押的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抵押物估值管理,合理把握貸款抵押成數。重點審查房產交易完成後短期內申請經營用途貸款的融資需求合理性,對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1年的,審慎確定貸款抵押成數。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3年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定期核查貸款使用情況並保存核查記錄。
五、加強貸中貸後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嚴格貸中貸後管理,落實資金受託支付要求,防範企業通過關聯方規避受託支付要求。加強貸後資金流向監測和預警,不得以已開展受託支付為由弱化貸後資金管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書面向借款人提示違規將信貸資金用於購房的法律風險和相關影響,在和借款人簽訂貸款協議時應同時簽訂資金用途承諾函,明確一旦發現貸款被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將立刻收回貸款,壓降授信額度,並追究相應法律責任。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通過網站公示、營業網點張貼公告等方式加強宣傳教育。
六、加強銀行內部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強化合規意識和審慎經營理念,認真梳理經營用途貸款業務操作流程,扎緊制度籠子,切實強化內部問責。要加強對分支機構經營用途貸款的監測分析。要加強員工異常行為監控,嚴防內外勾結,對相關違法違規人員依法嚴格問責。
七、加強中介機構管理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制定各類中介機構准入標准,建立合作機構「白名單」。對存在協助借款人套取經營用途貸款行為的中介機構,一律不得進行合作,並將相關機構名單報送地方有關管理部門,對存在違法行為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要加強對合作類業務的監測統計,對與單家中介機構合作業務快速增長的情況要重點加強分析核查。
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得為購房人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房抵經營貸等金融產品的咨詢和服務,不得誘導購房人違規使用經營用途資金;在提供新房、二手房買賣經紀服務時,應要求購房人書面承諾,購房資金不存在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等問題。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八、繼續支持好實體經濟發展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持續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保持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發揮經營用途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九、強化協同監督檢查
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暢通違規問題投訴舉報方式,及時共享並聯合排查違規線索;要將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等相關問題作為各類檢查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格問責,加強聯合懲戒,將企業和個人違規挪用經營用途貸款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及時納入徵信系統。
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於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並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

『陸』 多地銀行嚴查經營貸等流入樓市,為何嚴禁經營貸流入樓市

之所以國家要進行相應的經營貸款禁止流向樓市,是因為目前我們國家對於相關的樓市管控是比較嚴格的國家,為了能夠緩解大多數人的經濟壓力,並且能夠促進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正常發展,國家需要對相關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管。

所以說國家相對相應的地方進行有效的管控,而且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房地產市場也是支撐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如果房地產市場出現大規模的波動的話,那麼對於我們國家的經濟影響也是非常劇烈的,因此國家為了能夠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必須對房地產市場體現嚴格的監管。

『柒』 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市將不被允許,如何看待北京的這項舉措

這樣的措施其實不僅在北京一個地方,現在全國的主要城市都已經開始嚴查信貸資金了。

這個所謂的個人經營性貸款主要是指企業的經營貸款,因為有些企業會因為發展的問題而向銀行貸款,但是有些企業主權沒有把這筆錢用到企業的經營當中,他們會把這筆錢作為房子的首付款來投資房地產,這樣的行為非常危險,因為現在的房地產行情已經不允許大家把房地產當成投資產品了。

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市,將不會被允許。

這是北京新出台的一個房地產管控措施,在這個措施出台以後,所有的個人經營性貸款不得違規流入房市,如果發現個人把這些經營性的貸款用於支付房子的首付,那麼銀行就有權把這些經營性的貸款提前收回,這個時候代價也應該由用戶個人承擔。

『捌』 2021年銀行不再貸款給房產了,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這些情況主要源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央行與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重磅文件《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分檔設置了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在各項貸款余額中的佔比兩個上限,並要求銀行不能超越「紅線」,同時對佔比超標的銀行設置2年或4年調整過渡期。

通知要求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上限共分為五檔:其中,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大型銀行為32.5%,以股份制銀行和個別城商行為代表的中型銀行為20%,以城商行、民營銀行等為代表的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為17.5%,縣域農合機構為12.5%,村鎮銀行為7.5%。

不過就這些天各媒體和網友的反饋結果來看,明確表示暫停受理房貸業務的銀行是極少數,大部分銀行仍然表示可以受理,只是放款速度有所放緩!

其中華夏銀行表示春節前暫停房貸業務,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則表示目前可以接受房貸業務,只是需要有序接單和放款,工農中建四大行表示仍有按揭房貸款額度,只是貸款利率上調!

不過還有部分銀行卻相對比較寬松,比如匯豐銀行表示目前額度充足,首套房的貸款利率是LPR基準,為4.65%,二套則上浮60個基點,為5.25%,最快一周出審批結果;再比如南粵銀行也表示額度充足,並且首套房貸款利率為LPR+45個基點,二套LPR+60個基點,最快2天就出審批結果!

可見大部分城市並非完全暫停受理房貸,各銀行只是在根據相關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對房貸相對敏感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相關銀行應該也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所以對於需要按揭的購房者來說,銀行收緊放貸規模顯然會增加申請房貸的難度,提前做好購房資金方案更顯重要!

致享融專注於提供房產與資金整體解決方案!

『玖』 多地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3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印發《2021年上海信貸政策指引》(簡稱《指引》),要求金融機構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切實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圖片來源: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官網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經營貸、消費貸等披著實體融資的外衣,違規進入樓市,會導致社會資金「脫實向虛」,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嚴峻,還會助推樓市投資投機、加杠桿炒作。作為銀行來說,一旦發現信貸資金違規情況,是可以要求提前償還貸款的。「抽貸」對於炒房客打擊較大。

上海當地銀行全面自查

《指引》指出,為貫徹落實2021年人民銀行信貸政策各項要求和重點任務,引導轄內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切實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2021年,轄內金融機構要繼續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持續提升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加強對科技創新、製造業和綠色低碳產業的金融支持;積極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支持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發展,發揮G60科創走廊區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強產融對接;繼續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大對各類創業人群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民生金融服務。

《指引》同時強調,金融機構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加強個人住房貸款管理,嚴格審查貸款人個人信息的真實性,切實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在此之前,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並於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銀保監局報送自查和整改報告。下一步將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認為,經營貸、消費貸等披著實體融資的外衣,違規進入樓市,會導致社會資金「脫實向虛」,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嚴峻。此外,還助推樓市投資投機、加杠桿炒作,違背了「房住不炒」的頂層設計,這是監管層絕對不允許的。嚴查經營貸,讓二手房指導價政策落實更加有效,會形成樓市去杠桿的效應,有利於控制新房價格,形成監管合力。

多地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上海地區外,杭州、海南、廣州等樓市熱點地區也明確嚴控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3月3日,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明確嚴格防範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禁發放用於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貸資金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嚴格個人經營貸和消費貸真實性審查,加強貸後資金管理。

多位市場觀察人士分析指出,如果違規將消費貸、經營貸用於樓市交易,銀行有權要求提前歸還。提前「抽貸」對投資客來說是有震懾作用的。杭州發文後,不少投資客開始觀望,業主短時間內不願意降價,二手樓盤成交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

某國有銀行個人貸款風控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各大銀行都有較為精細的風控體系,經營貸、消費貸的流向是有嚴格的檢測系統的。違規買房、炒股等行為,系統會有相應的提示。一旦嚴控,作為銀行端可以短時間內作出迅速反應。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經營貸流入樓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貸款的利差,同時與銀行在放貸過程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有很大的關系。從銀行角度來說,經營貸的風險相對而言是高於按揭貸款的,但是經營貸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於按揭貸款,所以在銀行的執行層面就出現了動作走形,變相鼓勵了經營貸進入樓市。

張大偉表示,針對一些短期內用新房本以及新企業注冊就套取經營貸的行為,最近的打壓是非常有力的。這種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夠抑制市場過熱,讓經營貸回歸到它的本質,有助於企業經營,能夠一定程度上抑制整個樓市非理性、不健康的發展。

(原標題:多地嚴防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專家:銀行有權「抽貸」,嚴厲打擊炒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