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按揭貸款 » 銀行貸款用途違規罰款
擴展閱讀
首套房貸款利率哈爾濱 2025-02-07 20:18:19

銀行貸款用途違規罰款

發布時間: 2022-06-17 17:30:57

A. 銀行違規放貸後果嚴重,將會面臨什麼樣的懲罰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當前銀行監管非常嚴格,處罰力度歷史罕見,違規發放貸款肯定是要被罰的。

我們先來看下一組數據: 截至2018年1月各級銀監部門共披露497張罰單(含2017年作出的處罰決定但在2018年公布),平均每天16張,罰款金額合計8.97億元。

去年就有這樣一個典型的案例。 武漢一家銀行客戶部女經理范某,為不符合「生意紅」貸款要求的6名客戶辦理貸款共計160萬元,事後造成138萬余元未能收回。范某收取他人給予的好處費4.2萬余元。 最後江漢區法院一審以違法發放貸款罪對范某判刑10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違法所得4.2萬余元,繼續予以追繳沒收上繳國庫。

第三種情況是合夥他人騙取貸款

這種情況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夥同他人通過製作假材料,假空殼公司來騙取貸款,然後將貸款金額占為己有。 這種情況構成的是職務侵犯罪。

對於職務侵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最後,違法就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違規貸款你可以躲過一時,獲得一時的利益,但該罰的還是會被罰,該坐牢的還是要坐牢。

B. 「讓資金去它該去的地方!」銀保監會189張罰單嚴查違規涉房貸款

貸款違規流入樓市的現象屢禁不止,監管又出重拳。

8月16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監會」)新披露12張罰單。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8月以來銀保監會共開出「罰單」189張,其中,涉房類貸款違規入市方面的罰單數量不容小覷。

「除了購房和換房兩種剛需情形,其餘一切以牟利為目的而進入樓市的個人貸款均屬違規。」住房金融方面的高級經濟師陳斌告知記者,貸款違規流入樓市主要有兩種情形,個人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里應外合」違規獲取購房貸款,或是將已獲取的其他貸款如消費貸、經營貸等違規用於購房。

對於第二種情形,陳斌表示,盡管更多的是個人責任,但銀行仍對貸後資金用途、流向負有監管責任,若發現違規使用便應第一時間追回,否則也將面臨處罰。「如果個人將所獲貸款通過跨行轉賬等方式多次轉移資金,原貸款銀行將很難追蹤到資金用途,這也是銀行監管的局限所在。」

盡管調控政策一再加碼,但如「罰單」中利用上述政策漏洞鑽空子的違規操作仍時有發生。對此,今年7月27日,銀保監會召開全系統2021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切實解決金融領域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

諸葛找房認為,涉房貸款監管力度加大,既是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價回歸理性;也是為了有效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一方面由於房企高杠桿、高負債運行風險較大;另一方面居民負債率較高,存在一定的積蓄風險。」而加強房貸審核力度將有利於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運行,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

在陳斌看來,房地產經濟是不可持續的,政府現在正在降低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逐漸將重心向實體經濟轉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也是為了讓資金流向它該去的地方。」

C.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具體處罰

對違法發放貸款罪的處罰是,數額巨大或者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到十萬元的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到二十萬元的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D. 貸款不按合同規定用途使用有罪嗎

貸款不按合同規定用途使用,如果用於賭博及其它諸如吸毒、販賣違禁物品,這肯定是犯罪的。但如果不是用於以上犯罪行為,如商業貸款用於消費,就算不上犯罪,但這是違反合同約定,銀行可以因此提前收回貸款。

E. 9家銀行因房貸違規被罰款上百萬,違規行為是什麼

因9家銀行涉房貸違規被罰482萬。這9家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九江銀行、江西德興農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稠州銀行、江西上栗農商行、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西安銀行、建設銀行。

一、9家銀行具體違規行為:

1、江西德興農村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用於購房、向不符合借款主體資格的借款人發放貸款、以貸轉存用於月末沖時點。

2、中國銀行常州分行違規發放商業用房貸款。

3、九江銀行上饒分行因向未竣工驗收的商業用房發放按揭貸款,遭饒監管分局罰款。

4、中國農業銀行西寧市城南新區支行因貸款審查失職,形成虛假個人按揭貸款,遭青海銀保監局罰款。

5、浙江稠州銀行嘉興分行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遭銀保監會罰款。

6、江西上栗農商行因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未審查承兌匯票保證金來源,保證金來源不合規遭銀保監會罰款。

7、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因個人消費貸款流入房地產領域、貸款資金轉存銀票保證金、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遭銀保監會罰款。

8、西安銀行雁塔支行因個人消費貸款用途管控不嚴,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遭銀保監會罰款。

9、建設銀行鹽城分行因存在服務收費質價不相符、信用卡透支和個人消費貸款資金流入樓市、貼現資金用途審查不盡職,貼現資金轉回出票人賬戶等違法違規事實,遭銀保監會罰款。

最後,小編認為金融行業的灰色地帶較多、誘惑大,無論從業人員還是金融機構,都該記住那句話:莫伸手,伸手必備抓 。

F. 郵儲銀行承德分行被罰30萬,被處罰的原因是什麼

郵政儲蓄銀行承德分行被罰的原因是比較多的,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該銀行發放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流動資金貸款,就是有些企業沒有用申請要貸款進行投資。第二,銀行在發放貸款之前沒有對企業進行深入的調查,沒有發現借款企業及主要股東涉訴的問題。這說明這些企業可能存在一些隱瞞的問題,一查就會知道,但銀行卻沒有檢查出來,說明監管出現了一些問題。第三,發放貸款之後的檢查是不深入的,沒有及時的發現貸款未按照規定的用途使用。比如說申請的貸款是用於購買企業生產的物資,但最後卻變成了企業還貸的錢。

有很多的企業在經營的時候總是會申請貸款不會掏出自己的錢,因為銀行的錢如果不還的話,企業就可以用破產來進行清算,不會損害到主要股東的權益,這里指的是有限責任制的銀行。

G. 深圳銀保監局掛出18張罰單 處罰多家銀行「經營、消費貸」

5月21日,深圳銀保監局掛出18張罰單,累計罰沒了相關機構和個人合計約1224萬元。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多家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的深圳市分行因為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三查不到位、資金被挪用等問題遭到罰款。
其中,被罰最多的是中行深圳市分行,該分行因為個人經營性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小微企業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用途不合理,資金被挪用於繳納地價;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未有效核實貸款用途真實性,資金被挪用於房地產開發;黃金租賃業務管理不到位等五項違法違規行為,合計被處罰款210萬元。
另外,工行深圳市分行因「貸前調查及首付資金監管不到位」被罰180萬元。而建行深圳市分行因為「個人消費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小微企業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被罰130萬元。
除了大行以外,一些中小銀行與外資銀行也都「中招」。華夏銀行深圳分行因流動資金貸款發放後轉入房地產開發企業;個人經營性貸款未按要求進行受託支付;發放貸款承接本行逾期貸款,延緩風險暴露這三項違法違規行為累計被罰款100萬元。集友銀行深圳分行因為「貸款三查不到位致使貸款資金被挪用」被罰200萬元。
此前,深圳銀保監局和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處聯合發布了《關於轄內銀行經營性貸款有關問題的通報》,通報了3起典型案例,曝光了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套路,其中平安銀行深圳分行、深圳農村商業銀行光明支行被點名。
據媒體此前報道,3月26日,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要求銀行要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加強信貸需求審核、加強貸款期限管理、嚴格貸中貸後管理等。對於違規挪用經營貸的個人和企業而言,其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及時納入徵信系統。
另外,三部門還表示將聯合開展一次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於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並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