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貸款面臨的風險
擴展閱讀
公積金貸款狀態為C 2024-09-25 06:11:34
上海公積金貸款15萬10年 2024-09-25 04:23:56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貸款面臨的風險

發布時間: 2022-12-25 21:17:10

⑴ 商業銀行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時,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什麼

(null)

商業銀行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時,面臨的風險主要有()。

A.資產流動性風險

B.利率風險

C.借款人的信用風險

D.抵押物產權風險

E.抵押物市場價值波動的風險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本題考查消費信貸的風險。消費信貸的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其他風險。消費信貸所面臨的其他風險,最主要的包括抵押物市場價值波動的風險及抵押物產權風險等。

⑵ 商業銀行面臨哪些政策風險

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國別風險、聲譽風險以及戰略風險,共計八大風險。在實際生活中,商業銀行屬於銀行金融機構的一種類型,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也稱違約風險,是指借款者不能按合同要求償還貸款本息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商業銀行本身是經營貨幣信用業務的企業,其業務的性質決定了信用風險是其面臨的主要風險,由商業銀行的信用審批部負責管理。
二、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價值的波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市場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商品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等多種市場行情的變動。由商業銀行的金融市場部來管理市場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本身掌握的流動資產不能滿足即時支付到期負債的需要,從而使銀行喪失清償能力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由商業銀行的計劃財務部負責管理。
四、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於內部程序、人員、系統不充足或者運行失當等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的風險。操作風險更多的是人為失誤帶來的損失,因此商業銀行的各個部門都會涉及到操作風險的管理,如:信貸管理、會計結算、市場交易等各類業務。
五、合規、法律風險
合規、法律風險是指銀行經營管理違反法律、法規或准則,而使其受到法律制裁、被採取監管措施、遭受財產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一般情況下法律風險與合規風險都是一起涉及的,但合規風險的范圍比法律風險的范圍更加寬泛一些。
商業銀行專門設立法律合規部來管理合規、法律風險。
六、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是指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或外部事件導致利益相關方對商業銀行負面評價的風險。一般由商業銀行的行政管理部或負責公關關系的部分來管理這一風險。
七、戰略風險
戰略風險屬於商業銀行的內部風險,是指由於戰略導向不清晰、甚至錯誤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風險。商業銀行專設戰略管理部來管理這一風險。
以上就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類型,如果想進入商業銀行從事風險管理工作,這些是必須了解的入門知識。當然也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硬技能和軟技能,這樣職業發展才能更為長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七條商業銀行應按照管理強度高於其他貸款種類的原則建立相應的並購貸款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統,確保業務流程、內控制度以及管理信息系統能夠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並購貸款的風險。

⑶ 商業銀行的借款人由於經營問題無法按期償還貸款商業銀行面臨的是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述

信貸風險的類型可以從總體上劃分為市場性風險和非市場性風險兩類。市場性風險主要來自企業(借款人)的生產和銷售風險(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由市場條件和生產技術等因素變動而引起的風險;非市場風險主要指自然和社會風險。自然風險是指由於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經濟損失無法償還信貸本息的風險;社會風險是指由於個人或團體在社會上的行為引起的風險。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範, 主要是不良信貸的防範。工商銀行的信貸手冊里有一段名言:「我們收取的利息再高, 也難以彌補信貸本金的損失! 」我國2002年全面實行信貸五級分類制度, 該制度按信貸的風險程度, 將銀行信貸資產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不良信貸主要指次級、可疑和損失類信貸。銀行信貸風險是指由於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在銀行的經營與管理過程中,實際收益結果與預期收益目標發生背離,有遭受資產損失的可能性。信貸風險是指借款企業因各種原因不能按時歸還信貸本息而使銀行資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銀行信貸業務中佔比重大的是信貸業務,信貸具有風險較高、收益突出的特點,對整個銀行的經營舉足輕重。因此,研究信貸風險意義重大。一般來說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具有以下特徵:

(一)客觀性

只要有信貸活動存在,信貸風險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確切地說,無風險的信貸活動在現實的銀行業務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二)隱蔽性

信貸本身的不確定性損失很可能因信用特點而一直為其表象所掩蓋。擴散性。信貸風險發生所造成銀行資金的損失,不僅影響銀行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更多是引起關聯的鏈式反映。

(三)可控性

指銀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對風險進行事前識別、預測,事中防範和事後化解。

二、商業銀行信貸的主要風險及對策

一、操作風險

1)操作風險的概念:入市承諾的兌現使得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 本土商業銀行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這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於本土商業銀行產權缺位、內部控制機制缺乏, 流程設計失當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風險日益凸顯。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在協議第段所給的定義, 操作風險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操作風險依據風險成因又可細分為兩類一類是操作失敗或失誤風險, 包括人員風險、流程風險和技術風險等, 另一類是操作策略風險, 指在應對外部事件或外部環境時, 如政治、稅收、監管、政府、社會、市場競爭等, 由於採取了不適當的策略而導致損失的風險。前者主要與內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質量有關, 又稱為內部風險後者主要與外部事件有關,又稱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風險。

2)操作風險管理對策及建議

解決操作風險的方法, 根據新協議, 主要有基本指針、標准法和內部模型法三種, 核心是根據不同的風險權重配置資本。但對我國商業銀行來說, 由於個人住房信貸操作風險數據收集困難和業務開展時間尚短, 基本上無法採用統計法和信息模擬, 操作風險的不可預測性在我國尤為突出, 因此比較現實的做法是把防範操作風險的重點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強化流程的管理

1對現有流程進行檢查和梳理, 杜絕可能存在的漏洞。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雖然都設有法規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 但沒有具體的操作風險管理部門, 更談不上個人住房信貸的操作風險管理部門。在借款合同、借款流程上存在較多的漏洞, 如果不及早進行糾正, 將嚴重影響

到業務的發展。

2對新開發的產品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市場調研, 進免盲目投入、無效投入和高風險投入。目前個人住房信貸業務的產品更新逐漸加快, 各行為了搶占市場份額, 在還款方式、擔保方式、辦理方式等很多方面進行了大量創新, 但這些創新是否經過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嚴格的操作風險審查, 值得懷疑。據了解, 我國的商業銀行在推出一個新的個人住房信貸產品前, 很少進行精確的數據分析和預測, 住往根據經驗和領導的主觀判斷,這既是由於資料庫尚未建立, 也因為我國商業銀行對市場調研的不重視。應急手段的建立和完善。對檢查出來的漏洞和風險, 應通過合理的手段進行規避和改正, 盡量避免採用過急的手段和霸王條款進行處理。目前, 我國商業銀行在這點上做得還不夠, 尤其是對提前還款的處理, 銀行在理解到提前還款可能造成的損失後, 採用立即加收違約金和限制提前還款的措施, 因在借款合同中並無相應規定, 造成了社會的強烈反響。

二規范嚴格制訂業務手冊

針對個人住房信貸的操作人員, 應該有詳細的管理手冊。目前, 部分商業銀行有了類似的管理辦法、操作規范和實施細則, 但還遠遠不夠。一本內容齊備的業務手冊是基層人員進行規范操作的必要條件。相當多的情況下, 操作風險來源於操作人員對業務的不熟悉。這樣的操作手冊必須盡可能詳細, 對每一個可能發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解釋和處理手冊的制定應特別注重對操作風險易發環節的設計與處理。

三資料庫的建立、管理和維護

目前部分商業銀行對資料庫的建立、管理和維護已經引起重視, 並開始建立自己的個人住房信貸資料庫。需要指出的是, 我國商業銀行還沒有認識到一個好的資料庫對業務發展的良好推動作用和在操作風險防範中能起到的指導作用。個人住房信貸的資料庫, 並不僅僅是

個人信息的資料庫, 它還應當包括提前還款、違約風險、操作風險等多方面的數據信息。沒有這些全面的數據信息, 就無法通過數學模型對個人, 住房信貸面臨的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也無法制訂出最終行之有效的政策。對目前危害很大的假按揭一個好的操作風險防範手段, 是建立防範假按揭發生的資料庫,收集大量的案例進行統計分析, 提取出高度相關的因素, 方便在具體操作中對假按揭進行防範。但遺憾的是,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遭遇到大量的假按揭, 但類似的資料庫卻從來沒有建立過, 直到現在,防範假按揭風險的唯一手段, 也僅是通過信貸人員對開發商的靜態報表和項目情況的經驗判斷。

四加強人員管理, 優化風險管理崗位設里

個人住房信貸業務的操作人員同公司業務的信貸人員有明顯的不同, 他們既負責對項目的調查、審批, 又負責對借款個人的調查、審批和手續辦理, 也可能僅僅負責兩者中的一塊。所以, 對操作人員的管理, 是防範操作風險中最重要也是難度最大的一環。經驗數據表明, 一旦有銀行內部職工的參與, 操作風險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沒有優良的人才配備和科學的激勵機制, 再完美的管理框架也是無法運作的。從市場發展的要求來看, 商業銀行的發展是在風險與機會中不斷謀求平衡的過程。因此, 在風險管理體系內建立「 風險經理制」 , 其職能宜確定為以效益為中心, 以風險控制和防範為責任, 在信貸審查、檢查和不良信貸的管理中將風險控制在更低點。

二、擔保風險

1)擔保風險

信貸擔保只是發放信貸的必要條件而不是發放信貸的充分條件。目前,商業銀行對信貸擔保還存在一種錯誤認識,即過於看重信貸擔保的作用,認為只要有信貸擔保就可以發放信貸。信貸擔保只是分散了信貸風險,提供了一種補償功能,但它不能改變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也不能保證足額償還信貸,因此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信貸風險。缺乏判斷抵押品評估機構評估資格和識別評估結論准確與否的標准。對於是由銀行還是由借款人聘用評估機構、聘用具有什麼資格的評估機構、如何考核評估機構的資信狀況、如何判定評估機構的評估結論是否准確等沒有明確要求。實際情況是評估機構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評估費用,受聘的評估機構往往考慮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價值,銀行只要看到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後就予以認可,造成大多抵押物價值高估,銀行處置抵押物時,要麼抵押物有價無市,要麼清算價值大大低於賬面價值。另外也沒有判斷抵押物變現能力的標准。造成實際工作中無法判斷抵押物是否為市場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

2)擔保風險管理對策及建議

1)銀行必須健全保證人擔保制度,加強對保證人的風險審查,對其償債能力進行深入分析:一是從單個保證人出發,考核該保證人的保證能力,其財務狀況是否能夠承擔對外保證的數量,對外提供保證總額與其有形凈資產是否在合理的比例關系之內;二是從風險控制角度,把相互保證的保證人視作一組借款人,審查其信用集中情況,防範由於保證不充分而導致的風險過度集中;三是設定授信企業的擔保額度,嚴格限制超額企業的信貸准入。加強對保證人財務實力的分析。在分析保證人的財務實力時,首先要分析掌握保證人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信用評級和或有負債的信息。其次,要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判斷保證人是否有履行其義務的能力,分析重點:一是保證人的或有負債情況,特別是目前保證人所提供的數量和金額;二是對外提供保證總額與保證人的有形凈資產是否在合理的比例關系之內。

2)加強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分析。要按照Mark to Market的原則評估抵押物、質押物。對於抵押物,要考慮抵押物的可變現性和未來的清算價值;對於股票、股份和收費權來說,要考慮公司狀況和市場變化的影響,股票未來的價格變化,也要考慮學校、高速公路收費權的不確定性,以切實保護銀行的債權。

3)銀行應對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資格和聲譽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評估機構與借款人是否存在資金或其他利益關系;評估機構與借款人或與銀行內部人員之間的關系;評估機構使用的評估方法是否適用於評估項目,評估機構以往的評估結論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等。

4)規范信用擔保機構。一是對於擔保公司要視同信貸客戶管理,經過統一授信確定其擔保額度。同時,在授信時,探索建立符合擔保公司經營管理實際的評信授信體系。二是認真審查擔保公司披露的擔保額度是否全面,擔保額度是否超過擔保公司注冊資本的一定倍數,風險補償機制是否健全。三是注意防範借款人與擔保公司聯合欺詐銀行產生的風險,考察擔保機構所設定的反擔保措施是否完備。對於擔保機構所出具的受擔保企業的評估報告,銀行還需派人對借款企業進行調查等。

三、道德風險

1)道德風險的概念

道德風險是委託人與代理人簽約後,在履行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有可能為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採取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侵佔他人的利益,從而造成他人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委託代理關系,因此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和客觀存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信貸業務,信貸業務的道德風險問題也成為近年來商業銀

行風險防範的研究重點。

2)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道德風險層次及其表現形式

根據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管理體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三個層次,並具體表

現為: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決策層的道德風險: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的決策層主要是各級行的領導和信貸審批人員。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產權體制下,進行信貸決策的個人大多不擁有與其職權相適應的產權,事實上並無足夠的經濟能力對決策結果負責,或者只負有微不足道的責任,而且在目前的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下,決策人員對信貸所創造的風險和收益所承擔的責權利也是不對等的,這是決策層存在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具體表現在決策行為的非市場化,對高級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對違規行為反應遲鈍等等。

商業銀行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管理層主要指各級管理行的信貸業務管理人員。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增加了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表達意見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標短期化,在決策層對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的情況下,不同形式的越權經營,對下級違規行為反應麻木甚至默許,賬外經營,操縱會計報表,人為調整統計數據,報喜不報憂等等。

商業銀行經營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經營層是指信貸業務的直接經辦人員。他們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觀信息量最豐富的層次,由於其獲取的微觀信息量最大,當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時,成為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發生頻率最高的層次。如工作人員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質人員利用電腦作案,信貸及不良資產管理人員刪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實信息誤導管理層等等。

3)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行為的防範對策

由於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問題的原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因此,要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就必須內外部、制度和人及產生道德風險的各層次進行綜合防範。

首先,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應該說國內商業銀行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作為我國商業銀行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股東作用仍然有限,產權不清、內部人控制等問題難以有效解決,股東大會及商業銀行內部監督系統還無法實現對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的有效制約。必須真正建立起商業銀行決策層以其自身權益對銀行的經營效果負責,經營者直接承受經營失敗的經濟責任的管理體制,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控制才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其次,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將我國商業銀行部門分散管理的風險管理方式變為流程管理和系統管理。根據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行為將風險控制分為業務流程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流程的風險控制進行分別的研究與設計。要在既定的組織結構下,加強各部門內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項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風險,從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體系在道德風險防範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外部監督,可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充分發揮銀監會及銀行同業公會的作用,如建立金融從業人員信息庫,對不適合擔任商業銀行高級管理職務的人員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業銀行獲取人力資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業銀行提高對違規經營責任人員處罰的透明度等等。同時也要明確監管部門的責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外部監督的及時有效。從而促使商業銀行在進行高級管理人員任用時不僅僅限於銀行監管部門的資格審查,而且從自身的風險控制角度自覺加強人事任用的審慎性,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管理層的道德風險。

第四,以法約束,加大對信貸人員從事道德風險行為的懲罰力度。

制訂嚴格執行剛性的法律制度對防範銀行信貸人員的道德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據香港

《防止賄賂條例》第九條(香港法例第201 章) 規定,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為本人或親屬接受客戶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如金錢、禮物、職位、服務、優待等利益,從而在處理信貸業務中給予優待,即為違法,其最高刑罰是入獄7 年及罰款港幣50 萬元,同時將招致最高7 年的禁止擔任任何法團或公共機構管理人員職位或在任何專業中執業的處罰。通過嚴厲的刑罰,發揮了其在維護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懾作用,遏制了信貸業務人員的貪欲,使信貸業務人員不以身試法,防止了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行為。

第五,塑造誠信企業文化,建立廉潔高效的信貸人員隊伍。

企業文化是決定企業運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級員工處理日常事務的決策基礎。如果各級信貸業務人員都能自發地維持高的道德標准,則銀行無須擔心違法活動的發生。通過建立誠信企業文化,加強對信貸人員的誠信管理。要經常留意各級信貸人員的行為,及早發現問題;要通過不同的人與客戶進行聯絡,防止其對信貸人員進行腐蝕;要通過內部投訴機制,舉報各種舞弊行為;要針對員工的具體情況,安排周密的培訓計劃,如經常開展案例分析,以案說法等防範教育,使信貸從業人員認識到風險,加深其對法律、監管規定、道德標準的認識,提高其對道德兩難問題的警覺性及處理有關問題的技巧。

⑷ 信貸風險的特徵有哪些

信貸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主要內容,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我整理了一些信貸風險的特徵,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信貸風險的特徵

(一)客觀性

只要有信貸活動存在,信貸風險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確切地說,無風險的信貸活動在現實的銀行業務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二)隱蔽性

信貸本身的不確定性損失很可能因信用特點而一直為其表象所掩蓋。

(三)擴散性。

信貸風險發生所造成銀行資金的損失,不僅影響銀行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更多是引起關聯的鏈式反映。

(四)可控性

指銀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對風險進行事前識別、預測,事中防範和事後化解。

信貸風險應對對策

一、操作風險

1)操作風險的概念:入市承諾的兌現使得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本土商業銀行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這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於本土商業銀行產權缺位、內部控制機制缺乏,流程設計失當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風險日益凸顯。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在協議第段所給的定義,操作風險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操作風險依據風險成因又可細分為兩類一類是操作失敗或失誤風險,包括人員風險、流程風險和技術風險等,另一類是操作策略風險,指在應對外部事件或外部環境時,如政治、稅收、監管、政府、社會、市場競爭等,由於採取了不適當的策略而導致損失的風險。前者主要與內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質量有關,又稱為內部風險後者主要與外部事件有關,又稱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風險。

2)操作風險管理對策及建議

解決操作風險的方法,根據新協議,主要有基本指針、標准法和內部模型法三種,核心是根據不同的風險權重配置資本。但對中國商業銀行來說,由於個人住房信貸操作風險數據收集困難和業務開展時間尚短,基本上無法採用統計法和信息模擬,操作風險的不可預測性在中國尤為突出,因此比較現實的做法是把防範操作風險的重點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強化流程的管理

1對現有流程進行檢查和梳理,杜絕可能存在的漏洞。中國各商業銀行雖然都設有法規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但沒有具體的操作風險管理部門,更談不上個人住房信貸的操作風險管理部門。在借款合同、借款流程上存在較多的漏洞,如果不及早進行糾正,將嚴重影響到業務的發展。

2對新開發的產品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市場調研,避免盲目投入、無效投入和高風險投入。個人住房信貸業務的產品更新逐漸加快,各行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在還款方式、擔保方式、辦理方式等很多方面進行了大量創新,但這些創新是否經過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嚴格的操作風險審查,值得懷疑。據了解,中國的商業銀行在推出一個新的個人住房信貸產品前,很少進行精確的數據分析和預測,住往根據經驗和領導的主觀判斷,這既是由於資料庫尚未建立,也因為中國商業銀行對市場調研的不重視。應急手段的建立和完善。對檢查出來的漏洞和風險,應通過合理的手段進行規避和改正,盡量避免採用過急的手段和霸王條款進行處理。中國商業銀行在這點上做得還不夠,尤其是對提前還款的處理,銀行在理解到提前還款可能造成的損失後,採用立即加收違約金和限制提前還款的措施,因在借款合同中並無相應規定,造成了社會的強烈反響。

二規范嚴格制訂業務手冊

針對個人住房信貸的操作人員,應該有詳細的管理手冊。部分商業銀行有了類似的管理辦法、操作規范和實施細則,但還遠遠不夠。一本內容齊備的業務手冊是基層人員進行規范操作的必要條件。相當多的情況下,操作風險來源於操作人員對業務的不熟悉。這樣的操作手冊必須盡可能詳細,對每一個可能發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解釋和處理手冊的制定應特別注重對操作風險易發環節的設計與處理。

三資料庫的建立、管理和維護

部分商業銀行對資料庫的建立、管理和維護已經引起重視,並開始建立自己的個人住房信貸資料庫。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商業銀行還沒有認識到一個好的資料庫對業務發展的良好推動作用和在操作風險防範中能起到的指導作用。個人住房信貸的資料庫,並不僅僅是

個人信息的資料庫,它還應當包括提前還款、違約風險、操作風險等多方面的數據信息。沒有這些全面的數據信息,就無法通過數學模型對個人,住房信貸面臨的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也無法制訂出最終行之有效的政策。前危害很大的假按揭一個好的操作風險防範手段,是建立防範假按揭發生的資料庫,收集大量的案例進行統計分析,提取出高度相關的因素,方便在具體操作中對假按揭進行防範。但遺憾的是,雖然中國商業銀行遭遇到大量的假按揭,但類似的資料庫卻從來沒有建立過,直到現在,防範假按揭風險的唯一手段,也僅是通過信貸人員對開發商的靜態報表和項目情況的經驗判斷。

四加強人員管理,優化風險管理崗位設里

個人住房信貸業務的操作人員同公司業務的信貸人員有明顯的不同,他們既負責對項目的調查、審批,又負責對借款個人的調查、審批和手續辦理,也可能僅僅負責兩者中的一塊。所以,對操作人員的管理,是防範操作風險中最重要也是難度最大的一環。經驗數據表明,一旦有銀行內部職工的參與,操作風險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沒有優良的人才配備和科學的激勵機制,再完美的管理框架也是無法運作的。從市場發展的要求來看,商業銀行的發展是在風險與機會中不斷謀求平衡的過程。因此,在風險管理體系內建立" 風險經理制",其職能宜確定為以效益為中心,以風險控制和防範為責任,在信貸審查、檢查和不良信貸的管理中將風險控制在更低點。

二、擔保風險

1)擔保風險

信貸擔保只是發放信貸的必要條件而不是發放信貸的充分條件。商業銀行對信貸擔保還存在一種錯誤認識,即過於看重信貸擔保的作用,認為只要有信貸擔保就可以發放信貸。信貸擔保只是分散了信貸風險,提供了一種補償功能,但它不能改變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也不能保證足額償還信貸,因此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信貸風險。缺乏判斷抵押品評估機構評估資格和識別評估結論准確與否的標准。對於是由銀行還是由借款人聘用評估機構、聘用具有什麼資格的評估機構、如何考核評估機構的資信狀況、如何判定評估機構的評估結論是否准確等沒有明確要求。實際情況是評估機構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評估費用,受聘的評估機構往往考慮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價值,銀行只要看到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後就予以認可,造成大多抵押物價值高估,銀行處置抵押物時,要麼抵押物有價無市,要麼清算價值大大低於賬面價值。另外也沒有判斷抵押物變現能力的標准。造成實際工作中無法判斷抵押物是否為市場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

2)擔保風險管理對策及建議

1)銀行必須健全保證人擔保制度,加強對保證人的風險審查,對其償債能力進行深入分析:一是從單個保證人出發,考核該保證人的保證能力,其財務狀況是否能夠承擔對外保證的數量,對外提供保證總額與其有形凈資產是否在合理的比例關系之內;二是從風險控制角度,把相互保證的保證人視作一組借款人,審查其信用集中情況,防範由於保證不充分而導致的風險過度集中;三是設定授信企業的擔保額度,嚴格限制超額企業的信貸准入。加強對保證人財務實力的分析。在分析保證人的財務實力時,首先要分析掌握保證人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信用評級和或有負債的信息。其次,要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判斷保證人是否有履行其義務的能力,分析重點:一是保證人的或有負債情況,特別是保證人所提供的數量和金額;二是對外提供保證總額與保證人的有形凈資產是否在合理的比例關系之內。

2)加強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分析。要按照Mark to Market的原則評估抵押物、質押物。對於抵押物,要考慮抵押物的可變現性和未來的清算價值;對於股票、股份和收費權來說,要考慮公司狀況和市場變化的影響,股票未來的價格變化,也要考慮學校、高速公路收費權的不確定性,以切實保護銀行的債權。

3)銀行應對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資格和聲譽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評估機構與借款人是否存在資金或其他利益關系;評估機構與借款人或與銀行內部人員之間的關系;評估機構使用的評估方法是否適用於評估項目,評估機構以往的評估結論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等。

4)規范信用擔保機構。一是對於擔保公司要視同信貸客戶管理,經過統一授信確定其擔保額度。同時,在授信時,探索建立符合擔保公司經營管理實際的評信授信體系。二是認真審查擔保公司披露的擔保額度是否全面,擔保額度是否超過擔保公司注冊資本的一定倍數,風險補償機制是否健全。三是注意防範借款人與擔保公司聯合欺詐銀行產生的風險,考察擔保機構所設定的反擔保措施是否完備。對於擔保機構所出具的受擔保企業的評估報告,銀行還需派人對借款企業進行調查等。

信貸風險的道德風險

1)道德風險的概念

道德風險是委託人與代理人簽約後,在履行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有可能為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採取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侵佔他人的利益,從而造成他人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委託代理關系,因此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和客觀存在。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信貸業務,信貸業務的道德風險問題也成為商業銀行風險防範的研究重點。

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道德風險層次及其表現形式

根據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管理體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三個層次,並具體表現為: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信貸的決策層主要是各級行的領導和信貸審批人員。在中國商業銀行的產權體制下,進行信貸決策的個人大多不擁有與其職權相適應的產權,事實上並無足夠的經濟能力對決策結果負責,或者只負有微不足道的責任,而且在中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下,決策人員對信貸所創造的風險和收益所承擔的責權利也是不對等的,這是決策層存在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具體表現在決策行為的非市場化,對高級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對違規行為反應遲鈍等等。

商業銀行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管理層主要指各級管理行的信貸業務管理人員。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增加了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表達意見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標短期化,在決策層對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的情況下,不同形式的越權經營,對下級違規行為反應麻木甚至默許,賬外經營,操縱會計報表,人為調整統計數據,報喜不報憂等等。

商業銀行經營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經營層是指信貸業務的直接經辦人員。他們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觀信息量最豐富的層次,由於其獲取的微觀信息量最大,當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時,成為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發生頻率最高的層次。如工作人員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質人員利用電腦作案,信貸及不良資產管理人員刪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實信息誤導管理層等等。

3)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行為的防範對策

由於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問題的原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因此,要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就必須內外部、制度和人及產生道德風險的各層次進行綜合防範。

首先,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應該說國內商業銀行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作為中國商業銀行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股東作用仍然有限,產權不清、內部人控制等問題難以有效解決,股東大會及商業銀行內部監督系統還無法實現對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的有效制約。必須真正建立起商業銀行決策層以其自身權益對銀行的經營效果負責,經營者直接承受經營失敗的經濟責任的管理體制,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控制才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其次,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將中國商業銀行部門分散管理的風險管理方式變為流程管理和系統管理。根據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行為將風險控制分為業務流程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流程的風險控制進行分別的研究與設計。要在既定的組織結構下,加強各部門內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項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風險,從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體系在道德風險防範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外部監督,可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

充分發揮銀監會及銀行同業公會的作用,如建立金融從業人員信息庫,對不適合擔任商業銀行高級管理職務的人員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業銀行獲取人力資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業銀行提高對違規經營責任人員處罰的透明度等等。同時也要明確監管部門的責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外部監督的及時有效。從而促使商業銀行在進行高級管理人員任用時不僅僅限於銀行監管部門的資格審查,而且從自身的風險控制角度自覺加強人事任用的審慎性,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管理層的道德風險。

第四,以法約束,加大對信貸人員從事道德風險行為的懲罰力度。

制訂嚴格執行剛性的法律制度對防範銀行信貸人員的道德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據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九條(香港法例第201 章) 規定,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為本人或親屬接受客戶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如金錢、禮物、職位、服務、優待等利益,從而在處理信貸業務中給予優待,即為違法,其最高刑罰是入獄7 年及罰款港幣50 萬元,同時將招致最高7 年的禁止擔任任何法團或公共機構管理人員職位或在任何專業中執業的處罰。通過嚴厲的刑罰,發揮了其在維護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懾作用,遏制了信貸業務人員的貪欲,使信貸業務人員不以身試法,防止了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行為。

第五,塑造誠信企業文化,建立廉潔高效的信貸人員隊伍。

企業文化是決定企業運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級員工處理日常事務的決策基礎。如果各級信貸業務人員都能自發地維持高的道德標准,則銀行無須擔心違法活動的發生。通過建立誠信企業文化,加強對信貸人員的誠信管理。要經常留意各級信貸人員的行為,及早發現問題;要通過不同的人與客戶進行聯絡,防止其對信貸人員進行腐蝕;要通過內部投訴機制,舉報各種舞弊行為;要針對員工的具體情況,安排周密的培訓計劃,如經常開展案例分析,以案說法等防範教育,使信貸從業人員認識到風險,加深其對法律、監管規定、道德標準的認識,提高其對道德兩難問題的警覺性及處理有關問題的技巧。

⑸ 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哪些


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國別風險、聲譽風險以及戰略風險,共計八大風險。在實際生活中,商業銀行屬於銀行金融機構的一種類型,通常縮寫為 CB ,不具備國家貨幣的發行權力,主要經營范圍為存款以及貸款業務。

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

1 、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的主要風險,一般也被稱為違約風險,是指貸款人不能夠按照同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按期進行還款,從而導致銀行本身利益受到損失;

2 、市場風險:商業銀行所需要承受的市場風險主要取決於商品市場或是貨幣市場內的波動情況,具體是指商業銀行在投資或是買賣不動產時因市場內的價格波動而造成利益損失;

3 、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本身擁有的流動性資金不能夠滿足用戶到期支付的需要,從而導致銀行的清算能力喪失;

4 、操作風險:操作風險主要是指因銀行內部人員的操作不當造成銀行承受一些直接或是間接的損失;

5 、法律風險:法律風險主要是指銀行方面因為同用戶或是組織單位的法律糾紛而進行一定的經濟賠償,是銀行資產損失的原因之一;

6 、國別風險:國別風險主要取決於銀行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若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該國家的人民沒有能力去償還在銀行中的欠款,則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銀行資產方面的直接損失;

7 、聲譽風險:聲譽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方面因為外部對其的一些負面評價而造成的直接或是間接損失;

8 、戰略風險: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對未來的戰略規劃是其產生經濟效益的重要影響因素。若是商業銀行因未來戰略而影響整體未來的發展方向,對銀行本身而言,是不利的。

⑹ 銀行抵押貸款風險有哪些

從銀行業實踐操作中發現的問題來看, 銀行抵押貸款 的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四個方面: (一) 銀行貸款 抵押 優先權難以實現的風險。 抵押權 是基於商業銀行和借款人(或為借款人提供 抵押擔保 的第三人)的合同約定而產生的 擔保物權 ,它在行使順序上位於基於法律直接規定而產生的法定優先權之後。一旦法定優先權與抵押優先權在貸款案例中相遇,抵押優先權就相對不優先了,從而可能導致銀行貸款債權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完全喪失擔保物權的保障,即貸款債權被懸空。 (二)銀行發放貸款過程中審查不力的風險。《 商業銀行法 》第36條規定商業銀行有對抵押物的權屬、價值以及實現抵押權的可行性進行嚴格審查的法律義務,以確保抵押對貸款的保障功能能切實有效和充分地發揮。實踐中銀行貸款抵押審查業務操作問題眾多,風險巨大。較突出的問題和風險主要有: 一是權屬錯位懸空貸款債權; 二是抵押物價值高估直接造成貸款風險; 三是抵押權行使的可行性反比例地對貸款風險狀況形成重大影響。 (三)銀行貸款抵押登記的法律風險。簽約與抵押登記的風險。實踐中,簽約與抵押登記方面存在的突出風險主要有: 一是貸款合同或 抵押合同 無效的風險; 二是應登記而未登記或可不登記而未登記的風險; 三是重復登記的風險; 四是貸款借新還舊或貸款 債權轉讓 業務中的風險; 五是房地產抵押中的「兩證」風險。 (四)銀行抵押貸款的管理風險。因抵押權是抵押標的物不轉移佔有的擔保物權,有效設置抵押並發放貸款後,抵押物仍在抵押人的佔有之下,抵押物實物存續形態、價值形態和抵押權權利維護等因素對抵押權的實際有效性和法律有效性影響甚大,抵押物管理因而面臨大量風險。貸後抵押管理實務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抵押人因信用與法制觀念淡薄而隨意處置抵押物的風險;抵押物滅失的風險;抵押時效喪失的風險;抵押被非法裁定為無效的風險;企業改制中「債權隨資產走」原則和「除權期」規則適用的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三十六條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應當對保 證人 的償還能力,抵押物、質物的權屬和價值以及實現抵押權、質權的可行性進行嚴格審查。 經商業銀行審查、評估,確認借款人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可以不提供擔保。

⑺ 商業銀行面臨的最重要的風險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的主要風險,一般也被稱為違約風險,是指貸款人不能夠按照同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按期進行還款,從而導致銀行本身利益受到損失;
2、市場風險:商業銀行所需要承受的市場風險主要取決於商品市場或是貨幣市場內的波動情況,具體是指商業銀行在投資或是買賣不動產時因市場內的價格波動而造成利益損失;
3、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本身擁有的流動性資金不能夠滿足用戶到期支付的需要,從而導致銀行的清算能力喪失;
4、操作風險:操作風險主要是指因銀行內部人員的操作不當造成銀行承受一些直接或是間接的損失;
5、法律風險:法律風險主要是指銀行方面因為同用戶或是組織單位的法律糾紛而進行一定的經濟賠償,是銀行資產損失的原因之一;
6、國別風險:國別風險主要取決於銀行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若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該國家的人民沒有能力去償還在銀行中的欠款,則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銀行資產方面的直接損失;
7、聲譽風險:聲譽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方面因為外部對其的一些負面評價而造成的直接或是間接損失;
8、戰略風險: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對未來的戰略規劃是其產生經濟效益的重要影響因素。若是商業銀行因未來戰略而影響整體未來的發展方向,對銀行本身而言,是不利的。
拓展資料:
城市商業銀行是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和特殊群體,其前身是20世紀80年代設立的城市信用社,當時的業務定位是: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為地方經濟搭橋鋪路。
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全國各地的城市信用社發展到了5000多家。然而,隨著中國金融事業的發展,城市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許多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很多城市信用社也逐步轉變為城市商業銀行,為地方經濟及地方居民提供金融服務。

⑻ 商業銀行最主要的信用風險來源

信用風險,是違約風險,是銀行借款人無法還錢的風險,其成因的話,你原來列舉的三點不是適合的角度,或者不是風險發生的原因:比如風險認識不足,這個跟風險成因關系不大,何況現在國內銀行風險管理總體上也已經相當專業了,認識上與國外差異不會多大,也早過了這一點導致銀行內部管理、制度、風控等方面出現問題,從而產生信用風險的時候了。內控制度不完善,現在不是重要原因,多數制度出問題也都是個別點、較小的問題,疊加其他因素,最終出現風險的(你要相信我國銀行監管機構以及商業銀行自身多數還是偏風險保守型的,制度多數是從嚴,可以不做,或者少做,也要避免風險發生)。信息不對稱是銀行客戶營銷以及信貸管理的難題,可以說是銀行貸款出現風險,未能及時發現的部分原因,但跟風險原因本身關系不大。信用風險成因的話,從銀行的角度來看,主要有外部的(宏觀上的,行業上的,企業自身的等等),還有銀行內部的(管理上的,制度上的,風險控制上的,等等)。目前最主要的、全局性的原因是外部因素,特別是企業之外的國家、地方以及行業等宏觀經濟情況。銀行是順周期行業,特別是中國經濟中「政府的手」非常強大,在中央和地方產業、信貸、稅收等各方面政策規劃以及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時,企業總體經營效益,盈利和現金流水平與宏觀經濟高度正相關,這是大環境,大背景,也是影響銀行貸款信用風險水平最最重要的因素,是決定銀行業行業性、區域性整體逾期、不良發生最重要的條件。外部因素第二個方面,就是企業自身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這個因素很多,主要有:經營管理不善;產品不對路,技術不過硬,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擴張過快,現金流跟不上;惡意欺詐,騙貸;發生生產事故,遭遇自然災害;老闆,實際控制人涉案,涉及民間借貸等等。現在也有不少是作為擔保人,被別人給拖垮的。內部因素方面,信用風險的成因,主要是銀行自身經營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大體上相當於你第二個問題「目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客戶選擇不當;貸後管理不到位,資金監控、貸後檢查等出現問題;個別工作人員違法違規;等等。


⑼ 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

擠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