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管理小論文
擴展閱讀
二套房屋商業貸款利率 2024-09-24 04:17:55
新房只能商業貸款 2024-09-24 04:16:31

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管理小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3-17 23:25:01

㈠ 商業銀行貸款業務中哪個小點比較適合寫論文

商業銀行貸款業務中最常見的是房產抵押貸款業務,這類貸款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也是初學者最好寫的論文。 淺談房產抵押貸款風險防範 由於信用貸款、保證貸款風險相對較大,機器設備抵押貸款抵押物又難以處置變現,而房產抵押貸款具有抵押物易處置變現、升值潛力大、處置方式靈活等優勢,因此房產抵押貸款歷來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系數較高的抵押貸款模式,受到各家銀行的追捧。然而,隨著樓市的不景氣和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鍾,隱藏在其背後的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尤其是當前我們農村信用社房產抵押貸款比重大,加之房產抵押貸款涉及環節多、專業性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不注意風險點,就很有可能產生貸款風險,因此很有必要進行分析防範,確保貸款安全。 一、 當前信用社房產抵押貸款存在的風險點 (一)外部風險 1 、評估風險。 隨著經濟的發展,當前可充當抵押物的資產越來越多,並且行業跨度大,因此,對於抵押物的評估,各家銀行紛紛藉助於評估機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有的評估機構不惜出具虛假評估報告。借款人申請貸款時,評估費用由借款人支付,評估機構可能故意抬高房產的評估價格,讓借款能夠申請更多的貸款;當銀行拍賣用來抵押的房產時,評估機構又會故意降低房產的評估價格。 2 、租賃權對抗風險。 一是抵押物難以處置。按照「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如果「先租後抵」,借款人即使不能按期還貸,由於租賃仍然有效,信用社也很難處理抵押房產。二是租金收入難以獲得。借款人與銀行簽訂借款合同前,如果與抵押房產承租人簽訂時間較長的租賃協議,並且要求承租人一次性付清租賃費;或者借款人以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將房屋出租給關系人,信用社即使獲得了產權也將很難獲得租金收入用於還貸。 3 、登記風險。 一是虛假登記 , 抵押貸款至有權部門進行登記是保證貸款合同生效和優先受償的必要條件,但當前卻存在重復登記,以及登記部門的個別人員出具虛假登記證明的問題,造成貸款出現糾紛時,信用社無法對抗第三人,權益得不到保護。二是 「一物多押」的風險。我國《擔保法》規定:「財產抵押後,該財產的價值大於所擔保債權的余額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餘額部分。」借款人將房產抵押給多個銀行後,一旦破產倒閉,抵押房產將很難處置變現。 4 、 優先受償風險。 我國《擔保法》規定抵押貸款按規定至有權部門進行抵押登記後,可以優先受償。但這也存在例外情況,一是建設工程價款優先權。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2]16號 ,明確指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認定建築工程的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優於抵押權和其他債權。二是稅收優先權。《稅收徵收管理辦法》第45條第1款規定:「稅務機關征稅款,稅收優先於無擔保債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該規定表明,只要納稅人欠繳稅款的行為發生在納稅人以其財產設定擔保之前,即納稅人欠繳稅款在先,以其財產設定擔保在後,稅收就優先於擔保物權這種私權力。 5 、抵押物價值風險。 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價格波動頻繁,特別是近年來房產價格急劇上升,而目前樓市又不景氣,因此房產價值較難以把握,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當前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6 、變現風險。 一是變現成本大。抵押物的處置大抵要經過起訴、評估、拍賣等幾個環節,每一個環節的費用都要信用社先行墊付,加之本金、利息,往往存在資不抵債的問題。二是變現能力難度大,尤其是以鄉鎮房產為抵押物的,由於受鄉情、親情等觀念的限制,當抵押物拍賣時,常出現想買卻不敢買的局面。三是執行難。由於一些貸款人誠信觀念和法律意識淡薄,當其經營出現風險時,則開始偷偷低價變賣抵押房產,而一些人由於貪圖便宜,便私下簽訂買賣協議後便實際佔有,這種情況雖然不受法律保護,但信用社起訴申請執行時卻效果不大,往往發生贏了官司輸了錢的情況。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底出台的《關於人民法院在執行民事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中規定:對被執行人及其家屬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只能查封,不能拍賣、變賣和抵債。在現實中貸款戶的抵押房屋一般是生活用房,即使有多餘的房屋也同生活用房難以分割。因此,很多信用社在貸款時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最後往往造成抵押物無法處置。而當前社會上不法造假分子利用假房產證騙取貸款的案件也時有發生,某地信用社就發生借款人偽造房產證、他項權證騙取貸款100餘萬元的案件。 (二)內部風險。 1 、風險意識差。 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總認為抵押貸款風險小,所以從貸款調查、審查,以至貸後跟蹤檢查等各個環節都放鬆警惕,把關不嚴,缺乏風險防範意識。 2 、責任心不強。 個別信貸員在辦理抵押貸款時,只看下(連審查都談不上)抵押物的所有權證,然後就由客戶自行去相關部門辦理登記事宜,等客戶拿來他項權證時,就直接發放貸款。正因存在如此做法,才使虛假證件、虛假登記的情況層出不窮。 3 、貸後管理鬆懈 。由於缺乏風險防範和責任意識,一些信貸員貸後根本就沒有進行跟蹤檢查,致使當抵押物被偷賣、轉移時,還毫不知曉。也正因貸後管理鬆懈,因此當抵押物發生變質、價值降低等情況時,也未能及時採取相措施,最後致使貸款形成風險。 4 、缺乏相關法律知識。 當今的經濟是法治的經濟,如果對相關法律知識不了解,最後往往易造成抵押無效或無法實現優先受償。 二、 相關防範對策 1 、增強風險防範意識。 改變認為抵押貸款無風險或風險小的錯誤認識,合理評估抵押貸款的風險程度,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從貸款「三查」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嚴格操作規程,努力把抵押貸款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2 、加強專業知識培訓。 加強對信貸人員、經辦人員的專業知識、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提高信貸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操作水平。對一些典型案例要加強分析,引以為戒,同時,加強對信貸人員有關房地產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其市場評估、判斷等綜合能力。 3 、重視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 。發放房產抵押貸款時,不僅要考慮借款人抵押物價值的充足性和變現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重視第一還款來源,要對借款人進行財務分析、現金流量分析和非財務分析,對借款人經常開展貸後檢查,動態反映貸款形態,從根本上提高房產抵押貸款的質量,有效防範房產抵押貸款風險。 4 、貸前深入調查。 對於已出租的房產,一般不辦理抵押,若辦理則要承租人承諾放棄優先購買權,並調查清楚租賃的支付方式,簽訂協議將房產歸信用社所有時租金由信用社收取。 對共有財產,信用社應詳細掌握財產共有情況,要求所有財產共有人共同簽字。對於在建工程抵押貸款,應要求借款人把基本存款賬戶設在本社,往來款項要通過本社辦理,隨時監督借款人資金使用情況。同時應詳細調查清楚借款人的實際房產數量,查看有無弄虛作假、欺騙隱瞞的現象,僅有一套居住房屋的應叫其提供當信用社處置抵押物時和住房擔保。 5 、加強相關部門間的溝通聯系。 積極加強同房管處、土地局等登記部門的聯系,防範虛假證件和虛假登記。有條件的銀行可以同以上登記部門直接聯網,條件不足的可以指定專人辦理登記,專人取件,交叉進行,防範制假騙取貸款或是內部作案。 6 、強化貸後管理。 加強貸後管理,建立定期或不定期貸後跟蹤檢查制度,認真關注客戶的經營情況、資金流向情況,以及抵押物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努力化解貸款風險或是將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採納哦

㈡ 畢業論文 關於商業銀行如何做好信貸業務工作的幾點思考

內容摘要信貸客戶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加強信貸准入客體風險的管理,甄別客戶,擇優扶持,選擇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客戶,相輔相成,共同壯大,最終實現客戶、銀行的雙贏和可持續發展。如何防範風險是做好信貸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為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對信貸風險的管控能力,銀監會提出《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即「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在此形勢下,銀行信貸工作也需及時轉變觀念,尋求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核心思想,然後系統論述銀行信貸改革與發展的必要性,並規劃系統的建設舉措;再針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問題,分析風險的主要成因,並提出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對策;通過以上兩方面來思考如何做好信貸業務。 寫作提綱一、商業銀行信貸工作改革與發展的必要性 (一)傳統銀行信貸業務的審批流程存在風險慣性 (二)銀行信貸資金被挪用擠占優質信貸業務 (三)信貸風險控制需要相關行業聯動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主要成因 (一)來自外部環境的原因1、立法監管不足。2、信用文化淡薄。3、宏觀經濟環境影響。 (二)來自銀行自身的原因1、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2、選擇貸款方式不當。3、信貸分析的局限性。4、缺失正確的信貸文化。

㈢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篇1

一、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銀行內控機制不健全,規避銀行風險不到位

健全的銀行內控機制能夠有效的對銀行風險進行規避,在我國近年來發生的金融事件中,都體現出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存在問題,造成重大損失。建立健全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是銀行發展的關鍵。大部分銀行有針對自身發展特點的內控規章制度,但是這種機制在不合理的激勵約束下,在支行行長的權利過大,造成相應的監督機制不能夠順利進行的情況下,在電子化控制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造成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不能夠很好地發揮效果,阻礙了商業銀行規避風險的能力②。

(二)經營管理的方法落後,無法滿足業務需求

盡管我國的商業銀行在國際影響下也實行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但是沒有很好的進行落實,很多銀行都是吸收更多的存款,卻忽視了成本,這與外國銀行追求效益的目標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這種經營管理的落後,造成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並不健全,使得不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三)分業模式對商業銀行造成限制

為了降低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實行了分頁的經營模式,但是這種方式卻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了限制。這種分頁的經營模式,使我國商業銀行難以滿足企業所需的國際水平的金融產品和業務服務,使一些企業選用外國的銀行作為自己的支持後盾。

(四)員工的專業水平不高,易造成風險

銀行的許多工作人員只是單純的完成數字任務,認為只要完成了任務就能夠保證銀行發展。忽略了員工素質對整體的發展提高作用。

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適合銀行發展的內控體制

在經營管理的改革中,建立健全內控體系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支行行長的權利要進行適當的控制,行長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不能盲目行使權利。要強化支行的內控體制建設,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使支行的內控逐漸的科學化。

(二)改變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競爭力

商業銀行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要在這一目標的趨勢下,不斷地進行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要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加強計算機技術的運用,進行精細的分工,對銀行上下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員工的經營管理理念,增強銀行的競爭能力。改變經營管理模式還要積極吸收國外的有利經驗為自己所用,並且不斷地進行創新③。

(三)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

要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員工的素質,對於員工的崗位特點,進行系統、針對的培訓,對於員工的工作銀行要進行明確劃分,使銀行的崗位得到具體的落實,並且崗位責任有人可尋,對員工要進行獎勵與約束並存的管理機制,使員工意識到工作責任心的重要性,對員工的知識技能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做到用員工之所長,謀銀行之發展。

三、結語

商業銀行的發展對於我國整個金融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管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競爭能力較弱,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對於一些金融風險起到規避的作用,對於銀行自身的發展以及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篇2

【摘 要】

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挖掘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在銀行業領域的應用日趨深入。論文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對大數據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論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商業銀行目前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發現現階段銀行業在經營管理上的問題,結合大數據應用,從精準營銷、客戶關系管理、風險控制和用戶信用管理四個方面,提出優化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

大數據;商業銀行;經營策略

1.商業銀行業大數據應用的特點

2017年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分別在《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商業銀行要引入大數據等新技術,推進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銀行業務創新,加強風險控制能力。大數據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在銀行業運用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數據容量大。我國商業銀行長期的業務開展,使得銀行業「天然」擁有海量數據,商業銀行的主要數據是圍繞櫃面業務系統、信貸管理系統和風險控制系統等產生結構化數據。商業銀行推出的電子金融服務系統,使得一些非結構化的數據信息開始產生,包括指紋和人臉識別等。數據結構復雜,移動互聯的發展促使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爆發式增長。數據資產化,利用價值大。商業銀行在穩健經營中對數據的准確性有很高的要求,利用好銀行已有的海量數據,應用在客戶識別、風險識別和產品營銷等不同場景下,更好地實現數據資產的增值。

2.基於大數據應用的商業銀行經營策略的SWOT分析

2.1 擁有的優勢(Strength)

成本控制優勢。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商業銀行能夠實現現有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大大降低了物理網點的工作人員數量,降低了銀行的運營成本。隨著雲計算能力的提高和技術的成熟,雲計算系統中的數據均保存在「雲」端,減少關於IT基礎設施的建設、單位數據存儲和處理的成本。

營銷效率優勢。商業銀行通過本身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對客戶進行靜態特徵、行為特徵、傾向預測三個層次的刻畫,構建客戶體系,進行營銷活動的精確推送。通過分析客戶上下游相互關系,了解客戶間業務等往來情況,發掘新的潛在客戶,確定交叉銷售目標,提高了客戶服務效率及營銷精準度。

風險管理優勢。銀行在傳統風險控制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為大數據挖掘、傳輸、存儲與安全應用提供了相對成熟的基礎環境。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作為風控工具應用到風險控制工作,提升風險控制效率和精準度。

2.2 存在的劣勢(Weakness)

業務同質化。我國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業務是貸款業務,少有針對客戶需求設計開發的特色產品。因此,大數據的應用范圍可以深入其他能夠盈利的業務,如銀行業的中間業務。利用大數據優勢,找准銀行的自身業務定位,打造差異化的競爭模式。

數據共享程度不高。各家商業銀行均擁有自己的系統,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幾乎不存在分享機制,導致大數據基礎建設效率低、數據利用率低、在整體上缺乏系統性,各銀行只能描繪客戶在本行的交易畫像,不能展示出客戶的金融全貌。

2.3 擁有的機會(Opportunity)

強化優勢。商業銀行傳統所具備的安全、穩定、誠信等優勢可以通過大數據應用進一步鞏固強化。在風險管理中進一步利用大數據,提高銀行自身的安全性。在營銷方面,不斷完善客戶畫像,了解客戶真實需求,實現精準營銷。成本控制方面,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力成本、設備成本和運營成本也將不斷降低[2]。

金融產品的創新。在大數據時代,銀行業不斷進行產品創新,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這就需要深入了解客戶的核心需求,利用大數據建立數據模型,為其定製專屬於消費者自己的金融產品,提升用戶的體驗滿意度。

2.4 面臨的威脅(Threat)

銀行業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競爭加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互聯網金融呈現出爆炸式的發展態勢。互聯網金融模式具有資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支付便捷、普惠性等特點。互聯網企業加快布局金融業,對整個銀行業的核心業務產生沖擊,擠佔了原本屬於傳統銀行業的利潤空間。

數據的安全性問題。首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數據量的大幅增加導致了數據的嚴重失真,大量無序低效的無用信息混進資料庫形成垃圾數據,增加信息誤讀的風險。其次,商業銀行運用雲平台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一是網路系統與存儲中心可能存在漏洞引起技術安全風險;二是海量客戶信息與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風險。

3.基於大數據應用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優化策略

3.1 精準營銷

大數據應用更強調相關關系釋放出的潛在價值。商業銀行擁有海量數據,可利用聚類分析,挖掘出更多數據中含有的潛在特性,幫助商業銀行進行市場細分。通過大數據挖掘中的關聯分析相關關系,發掘新的潛在客戶,確定交叉銷售目標。大數據不斷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商業銀行通過大數據挖掘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和定製化價格。根據對海量數據的分析預測,建立相應策略模型,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和行為特徵,實現創新式的營銷、無縫多渠道的銷售、個性化的服務[3]。

3.2 客戶關系管理

商業銀行業務同質化嚴重,客戶管理十分重要。在互聯網背景下,金融脫媒現象加速,碎片化金融產品抓住了市場需求,提供差異化產品的同時也剝奪了銀行的客戶資源。因此,運用大數據挖掘方法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更精確的客戶關系管理。商業銀行可以與其他行業或大數據公司形成合作關系,以獲取客戶出行、交易習慣等數據,進行客戶信用評分,當客戶提出需求時,商業銀行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判斷。商業銀行還可利用大數據更精準地預測客戶流失概率,並對相應超過客戶流失概率閾值的客戶實行定製化客戶挽留措施[4]。

3.3 風險控制

銀行業作為高經營風險的行業,風險控制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通過大數據技術擴容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數據源並處理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各類數據,構建大數據風險管控平台,全面收集客戶的數據。注重內外部數據的融合,整合銀行內部積累的金融信息,同時,獲取外部數據或公共信息等數據,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強風險控制能力。建立風險管控模型,可以借鑒國內外同業的做法,設計符合實際要求的模型,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訓練,輸入實際的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和驗證,合理地改進模型的配置參數,提高模型的准確度[5]。

3.4 信用管理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決策具有顯著影響。商業銀行要構建人工和數據相結合的模式,運用大數據挖掘技術,集合內外信息資源,形成覆蓋所有機構、所有客戶、所有產品的實時監測分析和預警控制網路,提高信用風險預警水平。利用大數據,實現貸款業務的貸前、貸中和貸後全過程管理。強化貸前風險識別,在客戶審批階段,依託行內信用資料庫、評級系統及反欺詐平台,提前對客戶可能存在的違約風險進行精準判斷;強化貸中審批自主化,大數據信貸審批系統以風控評分卡模型的自動審核為主,加以人工審核進行輔助的模式;強化貸後風險監測,商業銀行要建立信貸投放、資產質量等多維度的信用風險日常監測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韓雪峰,朱青,馬文捷.商業銀行應用大數據的安全風險防範研究[J].江蘇商論,2017(11):88-92.

【2】齊貴柱,齊苑博.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大數據分析研究[J].財經界,2019,500(01):128-129.

【3】屈波,王玉晨,楊運森.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傳統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研究--基於SWOT分析方法[J].西部金融,2015(1):41-45.

【4】嚴文樞.關於商業銀行大數據應用的思考和探析[J].福建電腦,2014(7):68-69.

【5】信懷義.商業銀行大數據的應用現狀與發展研究[J].中國金融電腦,2016(8):26-28.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篇3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不斷擴大的機遇中,我國各行各業得以迅猛發展,其中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舉世矚目,取得了許多長足的進步。但是,機遇與挑戰通常是並存的,在銀行業場迅速發展的同時,商業銀行之間的角逐也逐漸激烈起來。因此,我國商業銀行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還存在著許多風險與不足,與此相關的經營管理體制也未能及時的建立健全。商業銀行若是想在如此激烈的角逐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對其管理中存在或者潛在的風險加以預測並且進行防範。本論文根據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通過一些成功經驗,提出對風險的預測以及防範策略。

【關鍵詞】

商業銀行 經營管理 風險 防範措施

一、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一)銀行出現的不良貸款率較高

銀行經營管理中出現風險種類十分多,但是主要對銀行經營造成影響的是銀行資產的質量風險。而對於資產的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是貸款的質量,許多銀行存在的風險大多是由不良貸款引發的。依據近過去幾年的數據統計,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相對於國外的主要商業銀行還是偏高的,因此得出不良貸款率仍舊是造成我國銀行資產質量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不同種類企業的還貸能力進行准確評估存在一定難度,這給銀行貸款的發放與回收帶來困難。對於部分經營能力較強、企業規模大並且實力相對雄厚的企業,這部分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具備上市的資格,在相關行業中具有穩定地位。因此,在商業銀行放貸中十分搶手,銀行也十分願意向其發放貸款。但是,相對的一些企業經濟效益並不是十分理想,對於銀行的貸款不能及時返還,造成銀行信貸資金的危機,使其流動性受到限制。近年來由於經濟增速的下降,大量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對於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造成了一定不利影響。

(二)員工的綜合素質不高

在銀行經營管理風險中,員工是主要的操作人員。但是,由於不少員工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習水平不足,也成為影響銀行經營管理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員工的總體水平是企業競爭力的直接影響因素。但是我國銀行員工的綜合素質還不能滿足銀行業務發展的需求,更有甚者,有部分員工缺乏職業道德素養,利用個人的職位謀取或者侵犯銀行利益,在進行工作的同時,出現了挪用公款、貪污等違法行為,對銀行業務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其次,就是銀行員工的個人工作水平以及經驗不足,對經營管理崗位的需求無法滿足,缺少長遠發展的眼光,不能應對隨時出現的風險,成為阻礙銀行發展的因素。

(三)個人信用系統的不完善

在銀行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影響因素之一是個人信用系統的不完善。銀行業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信貸,為了能夠讓個人信貸能夠及時的返還,銀行一般是要對貸款人的個人信用進行審查,對於一些沒有良好的個人信譽的客戶,將不會同意其貸款要求。但是,從銀行業務對於個人信用的審查流程來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個人信用審查的不嚴格以及相關的貸款信用管理體制尚未健全。如今信用系統中涉及貸款人的各種信息以及身份證明並不能對貸款人的信用情況進行真實有效的反映。個人信用系統的不完善以至於出現對貸款人的可支配資金、可抵押的資產或是其收入情況不能全面掌握,或是貸款人出現一些偽造信息的情況。個人信用系統的不完善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銀行的貸款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及時的收回,從而對整體運轉系統造成影響。

二、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防範策略

(一)資產配置進行優化,降低不良貸款率

對資產配置進行優化,從而降低不良貸款率。這不僅能降低銀行風險爆發的概率,還會銀行業務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首先,要提高資產的質量,就要對資本的運作水平進行提高。要對銀行業務中長期貸款進行科學的設置,使銀行的流動性得以保障。其次,對金融科技的創新能力進行強化,將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運用到貸款過程中,收集、分析各類數據,使銀行能夠精確的了解貸款過程中各種信息,使不良貸款率降低。最後,對於出現的不良貸款採取相應的手段,對其進行約束,並且對審款、放款、貸款等流程進行嚴格把控,增強信用貸款的管理,推進銀行經營的進步以及銀行業務的發展。

(二)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員工的綜合素質與銀行能否順利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聯系,根據這一實際狀況,銀行應當對員工的綜合素質引起重視,增強員工的綜合素質,建成一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第一,在招聘中進行嚴格要求,對人才的綜合素質進行嚴格的考察與測評,既要對其專業能力進行考評,還要對其職業道德素質以及道德水平進行測評,使其能夠保持對工作的熱情以及在工作中能夠發揮其能動性,積極的承擔自己的責任。第二,對銀行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提供外出學習先進經驗的機會,使其的專業知識不斷更新,不斷的積累先進經驗。第三,在金融市場風雲變幻中,銀行也必將隨之變動。因此,要求員工能夠及時掌握市場的行情,通過對市場行情的分析開拓自己的眼界,提高員工對風險的敏感度。第四,要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水平,必須要定期的對員工進行考評,嚴格對其行為進行把關,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員工綜合素質的進步。

(三)建立健全信用系統

建立健全信用系統對推進銀行經營管理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同時也是信貸業務能否良好展開的必要保障。在貸款業務的進程中,信用系統能否建立健全對貸款人的信用審查部分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一,銀行在信貸業務中要完善信用審查環節,對其工作流程嚴格把關,對貸款人信息進行精確嚴格的問詢,保證其信息的准確性。第二,在建立健全信用系統的過程中,要求銀行員工在工作時,要對貸款人的信息填寫進行具體的指導,並且明確的對其進行提示,要求其填寫關於信用貸款的所有相關信息,包括其可抵押資產、收入來源、總體資金以及貸款資金的用途等詳細信息。第三,對於貸款人填寫的信息,銀行後期應該進行仔細核查,並定期對其進行追蹤,使信用系統的健全得以保障,從而降低潛在的信用風險。

三、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帶動我國銀行發展的同時,我國銀行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各種風險因素的影響下,銀行的經營管理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風險。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風險的存在是不可迴避的問題。因此,銀行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對已出現的或是潛在的風險採取解決措施或是提前預測,有效的規避風險。只有提高對風險認識的敏感度,才能對出現的風險坦然面對,繼而能夠使銀行能夠順利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貢獻。

;

㈣ 商業銀行中小企業業務經營策略探析論文

商業銀行中小企業業務經營策略探析論文

【摘要】 隨著國內商業銀行紛紛將經營重點轉向中小企業業務,中小企業對銀行價值創造的貢獻度日益提升,中小企業業務不再僅僅是一項戰略性業務,逐漸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競爭的主戰場。本文對當前商業銀行中小企業業務經營現狀及策略做了大量調研和思考,從明確定位、突出重點、加強激勵、渠道建設、團隊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中小企業業務發展的對策,以此推動本行中小企業業務持續快速發展,同時為國內商業銀行經營好中小企業業務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 商業銀行 中小企業業務 經營對策

近年來,曾經長期受到冷落的中小企業業務轉眼間成為商業銀行的「香餑餑」,成為了各家銀行的戰略重點和市場競爭焦點。筆者所服務的建設銀行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至上而下的中小企業客戶專門服務機構,2008年開始又與淡馬錫合作在全國范圍內加速中小企業「信貸工廠」建設,通過流程優化和產品創新優勢,建設銀行中小企業業務服務效率和品牌形象大幅提升,在同業市場上也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優勢,提升中小企業業務的對價值創造的貢獻度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課題。

一、商業銀行加快中小企業業務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只有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業務,才能抓住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從而推進各項業務快速發展

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斷發展壯大,已經占據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經超過5000萬戶(包括個體工商戶),約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8%。近10年間,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增加值的58%,上繳稅收佔50.2%,提供就業機會佔75%,出口額佔全國出口的68%。

二是中小企業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崗位,有效解決了城鎮下崗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問題,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從而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三是中小企業正成為我國創新的主力軍。據統計,目前中小企業完成了我國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是我國創新不可忽視的力量。

因此,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是我國商業銀行擴大客戶基礎、分散經營風險、實現戰略轉型、履行社會責任,密切銀政關系、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必然要求。

2、只有持續關注、挖潛中小企業業務,才能保持銀行資產、負債及中間業務的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在銀行領域的廣泛運用,傳統的「二八定律」理論受到了「長尾理論」的挑戰。長尾理論的基本原理是眾多小客戶可以匯聚成與大客戶相匹敵的市場能量。在大客戶利潤空間逐漸縮小之時,各家商業銀行紛紛通過電子技術抓住廣大中小客戶獲得巨大利潤。

從目前中小企業客戶對銀行的貢獻來看,中小企業客戶數量在各家銀行客戶群體中佔有絕對的優勢,公私業務關聯度高,中小企業業務潛力大。以筆者所在銀行為例,2010年末,中小企業負債客戶占對公負債客戶總數比重超過95%,資產客戶占對公資產客戶總數比重超過73%,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及利潤的貢獻度分別達到了13%、17%和8%,而且其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同期其他各項業務的增長速度。

3、大中型客戶競爭激烈,中小企業業務正在成為各家銀行未來競爭的關鍵性業務

近年來,大企業、大項目的服務需求出現階段性不足已成為普遍現象,客戶基礎薄弱、業務增長乏力已成為制約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針對大中型客戶所面臨的高投入、低回報的激烈同業競爭,2008年以來,工、農、中、建、交等大型銀行相繼單獨設立至上而下的中小企業客戶部,各家銀行為保持業務穩定增長,都紛紛將中小企業業務作為發展重點,中小企業業務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

二、商業銀行中小企業業務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各級經營人員對中小企業客戶重視不足,眾多中小企業無貸客戶的營銷挖潛缺乏組織管理,營銷挖潛工作處於無序狀態。其次,中小企業客戶營銷力量薄弱,近年各家商業銀行都紛紛設立了中小企業客戶部,但是客戶經理業務素質亟待提升,經營重心未能有效貼近市場。再次,針對中小企業客戶營銷、管理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獎懲機制,考核激勵不到位。最後,對中小企業業務風險偏好尚待進一步協調統一。中小企業信貸業務時效性強,客戶對額度較為敏感,尤其在目前同業競爭日趨激烈,如果客戶認為業務辦理時間過長、審批條件過高,就可能轉移他行。

三、商業銀行加快中小企業業務發展的幾點建議

基於中小企業業務的戰略地位,以及當前中小企業業務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商業銀行發展中小企業業務要從經營模式、組織架構、激勵機制、風控體系、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層次變革,加大財務、人力資源投入,全力提升中小企業客戶的綜合貢獻度。

在經營策略上,要逐步實施「三個轉變」:中小企業信貸業務,要由「批零結合型」向「批量主導型」轉變;金融產品銷售方面,要由「信貸產品主導」向「全面產品銷售」轉變;總體經營策略方面,要由「產品銷售」逐步向「客戶經營」轉變。

1、理順經營模式,打造專業化、富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客戶經營團隊

一是進一步明確銀行中小企業客戶部職責定位,充實崗位配置。實現從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營銷、管理職責到中小客戶經營、管理職責的轉變,建立中小客戶的統籌運營機制。

二是進一步明確基層網點定位,強化網點經理作為本網點中小企業客戶營銷、維護的首席客戶經理定位。銀行的基層網點是營銷、管理中小企業的最前沿陣地,網點負責人(網點經理)對於中小企業經營成果至關重要。要逐步將存量中小企業客戶賬戶按照重點、潛在、清理三級分類進行梳理,將重點中小企業賬戶、潛在中小企業賬戶掛鉤到網點經理,明確各類中小企業客戶營銷、維護目標,建立中小企業客戶常態化走訪維護制度。

2、明確經營重點,著眼「三率」,提升中小企業客戶營銷服務能力

「三率」是指中小企業客戶的市場佔有率、產品覆蓋率、綜合收益率,「三率」指標涵蓋了客戶、產品和收益的有機整合,提升「三率」是提升中小企業業務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一是提升重點中小企業客戶的市場佔有率。基層行要篩選好本區域內經濟總量佔比較大的主體區域以及這些熱點區域的主要特色行業予以傾斜,重點支持區域內優勢行業銷售前100強中小企業;外貿行業年進出口總量2000萬美元以上中小企業;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國家馳名商標、省市著名商標稱號等中小企業。

二是提升存量中小企業客戶的產品覆蓋率。對存量中小企業無貸客戶要加大資產業務、結算業務以及公私聯動產品交叉銷售;對存量貸款客戶,要按照「唯一合作銀行」標准,全面推進負債業務和戰略業務產品的交叉銷售,提高覆蓋率。還有要推進小企業傳統產品和創新產品的覆蓋營銷,大力推動小額無抵押、聯保聯貸、專利權質押、國內保理、網路聯保聯貸等特色創新產品營銷,從而形成傳統產品和創新產品相互支撐、優勢互補、組合配置、打包服務的產品覆蓋體系。

;

㈤ 銀行管理的論文範文集錦

知道銀行管理的論文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整合關於銀行管理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希望你喜歡哦。

淺談商業銀行管理中的激勵機制

採用有效的激勵機制,提升工作人員所具備的市場競爭意識,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確保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經營效益的顯著上升。但是全球經濟形式不斷變化,市場環境繁雜,國內外同行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商業銀行想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獲得相應的發展地位,就需要構建一套全面、有效、可行的激勵機制,提升企業的綜合能力。

一、激勵機制在商業銀行管理中的作用

(一)增強服務質量

優秀的工作人員可以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而管理人員的個人素質對工作人員的優秀性有著決定性作用,同時前線工作人員所具備的執行力就代表著商業銀行的發展優勢。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有利於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將高水平的工作績效融入服務中,採用高水平的服務技巧服務客戶。工作人員需要將服務理念逐漸傳遞給客戶,利用高質量的服務獲得客戶的好評與信賴,從而以低投入獲得更高效益。

(二)提升經營效益

激勵機制的構建,將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與工作人員的經濟收益進行直接掛鉤,從而利用工作壓力增強工作人員的工作動力,以對其積極性進行有效調動。在商業銀行的日常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主要是對業務技能進行應用,而業務技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應用與積累。而構建激勵機制可以提升工作人員對業務技能的重視,增效企業人力資本的投資效益,使商業銀行的經營橋隱衫以及效益增長方式得到徹底轉變,從而使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三)構建良好的內部氛圍

落實激勵機制是為了實現經營目標,並進行自我完善。商業銀行利用多種資源與方法有效刺激工作人員的動機,有利於整體目標的實現。由需求層次理論中可以得知,生理與安全需求是人們最為基本的需求,而除此之外人們還存在更高需求,例如:尊重、價值實現、情感歸屬等需求。而激勵機制的構建就可以滿足工作人員的不同需求,使其能夠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並且為工作人員構建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讓每個工作人員都有相應的晉升機會,從而有效促進工作人員的自我提升。

二、商業銀行管理中出現的激勵問題

(一)薪酬管理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的工資基本上已經與市場接軌,通過加薪後商業銀行工作攜配人員的收入很可觀。但是在落實物質激勵過程中,缺少可以進行有效選擇的相應手段,加薪成為了實施物質激勵的唯一選擇。不同區域的商業銀行,其工作人員有著很大的收入差別,而相同區域商業銀行的不同級別、部門、職務之間,工作人員的收入沒有較大差別。所以目前所應用的工資制度不能對工作人員的真實才能與業績進行有效體現,激勵機制很難在工資中進行體現,並且不能對高才能的工作人員進行明顯激勵,無法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二)考核指標不合理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商業銀行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以前過於追求存款數量,構建了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並以存款作為考核的主要指標,同時還需要逐層的進行分解下達。每家商業銀行分解下達考核任務的過程中,都需要遵照相應的指標計算進行統一下達,以對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充分體現,但是由於商業銀行之間的工作敏腔、經濟、地理環境、業務發展以及自身潛力都有著巨大差異,存量結構大不相同,所以指標任務所具備的主觀性與局限性較強,表現出明顯的不合理。有時各商業銀行會以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為依據,對考核指標進行相信調整,並增強考核中的獎懲力度,使重點指標更加突顯。但是由於考核指標的不連續性,使得部分分支機構出現吃虧狀況,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使部分分支機構的領導認為考核就是工作重心,忽略了發展的意義,自我創新的理念越來越模糊,明顯降低了銀行的管理、經營效益。

(三)績效工資的考核滯後

根據相應規定,商業銀行需要構建培養人才、有效控制風險、落實戰略目標、提升整體實力的薪酬機制,將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競爭力與薪酬激勵進行有效結合,從而使風險成本以及工作業績可以與薪酬狀況相互適應,對短期、長期激勵進行相互協調,這就要求薪酬機制可持續發展,並且具備前瞻性。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部分銀行注重對績效考核制度的有效制定,並對其進行隨時修訂和完善,可是卻沒有對其本質進行注重,致使管理中的短視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前瞻性滯後。而出現此狀況的原因是因為對指標進行下達時,對市場的預測沒有前瞻性,績效考核出現滯後現象。因為績效考核中以業績考核為主,而財務指標可以對業績考核進行有效體現,也就是說財務指標系統水平可以直接影響績效考核目標,但是財務指標所存在的滯後性,就沒有辦法對未來的績效進行有效引導與體現。

三、商業銀行管理中激勵機制的健全策略

(一)對薪資和福利進行科學分配

商業銀行激勵機制中薪資分配為主要方式,而薪資分配需要對崗位因素進行突顯,並對技能以及崗位職業的要求進行明確。薪資標准需要和工作人員的貢獻、企業效益進行緊密聯系,做到崗變薪變,以崗位來明確薪資,拉開分配檔次,不再持續平均分配方式。當薪資?S著崗位獲得改變,就會激發銀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並全力爭取高薪機會,同時增強工作人員的危機感,促使其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以更好地面對各種挑戰。同時還應該建立更加全面的福利制度,對工作人員的養老、失業、醫療等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此外,還可以(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制定相應的特殊制度,例如:幫助工作人員解決家屬工作、孩子上學等問題,對於高貢獻、業績好的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住房、高額獎金等進行獎勵,從而恰當地對權利、義務,付出、收獲之間的關系進行體現。 (二)健全員工考核機制

在商業銀行員工考核機制中應該實施行政、業務的雙向考核。應用星級評級方式對業務工作人員進行考核;應用行政、業務雙向考核方式對非業務工作人員進行考核。星級評級就是以評分為標准,將行政工作人員由低到高分成五個星級,並針對崗位職能、工作狀況、員工評價等進行全面考核,同時和崗位變動、年度考核、收入分配等進行緊密聯系的內部管理規定。落實評定方法可以對個人貢獻進行明確,對工作人員的個人素養以及團體精神進行體現。每年需要遵照相同的標准與內容對個人進行星級考核,並按照積分進行星級評定。在星級評定過程中,如果單項內容沒達標,而總分已經達到相應星級標准,就可以對其星級進行明確。

(三)注重崗位工資系統的穩定性

崗位工資是工資系統的基本,與工作人員的個人利益有著重大關系,可以有效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團隊力量。所以需要以當地的綜合因素對工資基數進行有效測定,不能夠一概而論。同時還需要將崗位職責的履行情況與工資進行掛鉤兌現。

(四)激勵員工的自我需求

對於商業銀行中的員工而言,他們每個人都想要在工作中凸顯自己的價值,因而銀行管理中要給予每個員工充足的展示自我的空間,敢於放手讓員工去做,這樣員工會受我自激勵的影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作出業績,當受到銀行的認可時,員工就可以提升到自己想要的崗位及獎勵,這樣能鼓勵其他員工進行自我激勵。同時,銀行管理中要給予員工深造的機會,深入挖掘每??員工的潛質,使每個員工都能快速成長,為銀行的發展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鑒於此,自我實現需求是每個人最高的需求,如果能及時滿足,則能夠全面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肯定自己肯定銀行。

四、結語

激勵機制對商業銀行的良好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激勵機制可以有效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升其團隊精神。所以如何構建一個與商業銀行發展實際狀況相適應的激勵機制特別關鍵。因此,商業銀行需要由基本的激勵問題展開研究,從而構建一個能夠促進商業銀行良好發展的激勵機制。

分析利率市場化和我國商業銀行管理

在2012年6月的時候,中國人民銀行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利率,開始允許存款利率上調,這樣的調整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全面進行。在2013年的時候,利率市場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包括對商業銀行管理的影響。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是辯證的,一方面表現在能夠實現動態經濟的穩定,促進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豐富商業銀行競爭模式,推動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另一方面,也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經營模式、資金定價、風險防範等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商業銀行怎樣應對利率市場化的這些沖擊,成為其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利率市場化內涵和改革進程

1.利率市場化內涵

利率市場化是指由我國政府部門或者中央銀行減少對利率的管控,轉而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自由調節利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調節下的利率內容包括利率傳導、利率決定、利率結構、利率管理等。在本質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利率的調節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發展中介的,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市場利率機制。

2.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利率市場化改革最早在1993年被確定,1995年基本形成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思想。之後在經過了1996年、1998年和2000年三個階段的調整,利率市場化改革得到了進一步推進。2003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確定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即“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思路。綜合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發展進程,可以發現,我國利率市場化發展的關鍵是實現存款、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基本點是擴大乃至於放開各項存款利率的向上浮動或者向下浮動的區間,最後由中央銀行放權給商業銀行結合實際確定利率的水平。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

1.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發展的積極影響

(1)有利於促進商業銀行之間的公平競爭

在原有的利率管制下,受准入和退出機制的影響,我國各個大小銀行的發展缺乏必要的競爭,使得各個銀行的發展局限在對存款規模的追求和對貸款質量的把握,這種不健全的競爭局面會導致一些銀行服務出現局部過剩的現象。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能夠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提供競爭的價格手段,促進各個商業銀行之間的良性競爭,為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佔有率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利率市場化能夠促使商業銀行發展形成優勝劣汰機制,促進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

(2)有利於促進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發展

利率市場化的實現,使得商業銀行發展加強了對風險把控的關注,同時為以規避風險為目的的金融產品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擴大了商業銀行為金融產品定價的權利,為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另一方面,在利率風險增大下,商業銀行發展面臨更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是金融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

2.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發展的消極影響

(1)降低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業務形式是存款、貸款業務。其中,利差收入占據商業銀行發展總利潤的80%以上。在實現了利率市場化之後,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傢具,大多數的商業銀行選擇了提升存款利率的形式來籌集發展資金,在無形中增加了商業銀行的發展成本。同時,利率市場化的實現使得商業銀行融資發展變得更加多元,削弱了商業銀行對大宗信貸客戶的議價能力。

(2)加大了商業銀行發展的定價難度

商業銀行定價機制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中央銀行基準利率、企業和銀行之間的存貸款利率、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確定。利率市場化的實現使得中央銀行設定的基準利率無法反映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同時,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意識也變得比較單薄,定價機制的設定不具有科學性。

(3)加大商業銀行利率風險

利率市場化的實現會增加影響商業銀行發展利率的因素,也提高了商業銀行利率變化拼了。這樣的變化使得商業銀行發展所面臨的風險識別更加艱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大利率敏感性缺口風險。在商業銀行敏感資產和敏感負債之間的不批撇下,商業銀行的利率變動會對其銀行凈利率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第二,商業銀行基準利差的風險。利率市場化的實現加劇了商業銀行存款、貸款利率的不一致,長期發展導致商業銀行出現由於收益減少帶來的基準利差風險。

三、商業銀行因對利率市場化的策略

1.變革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提升商業銀行應對利率風險的能力

在利率市場化的深入發展下,市場因素對利率波動、變化頻率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利率難以把控下,利率風險的存在制約了商業銀行的發展。在這樣的情勢下,為了提升商業銀行對市場的適應性,需要其結合自身經營規律以及對風險防範的要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監理完善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第一,明確利率市場化風險管理的目標。商業銀行要處理好風險和利潤獲得之間的關系。第二,商業銀行需要成為風險管理部門、業務部門結合的利率風險聯動機制,將風險防範工作落實到每一名商業銀行工作人?T身上。第三,商業銀行密切配合,建立動態化的利率風險衡量系統。

2.加大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力度,創新金融產品

在利率市場化的發展下,原有以利差為利潤來源的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無法繼續發展。為此,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明確自身市場定位,加大力度拓展中間業務,對銀行收入和客戶結構進行合理優化,結合實際探索更加多元的商業銀行發展路徑。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可以採用收取手續費續費的發展模式,通過附加值的提升、成本費用的降低來規律利率市場化風險對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另外,基於傳統商業銀行存貸業務不再符合現階段客戶的需要,商業銀行需要加快金融產品的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多理財產品和金融服務。 3.建立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

中型、小型商業銀行內部資金管理實行的分行智能型的組織架構,不再適應現階段利率市場化發展形勢。為此,中型、小型商業銀行需要加快構建科學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FTP)。在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中,中小型商業銀行通過集中管理的模式,來將各種資金需求、資金供給匯集到一起,進行統一運作管理。為了發揮出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的重要效果,中小商業銀行還需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管理培訓,強化企業員工對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的認識和應用水平。

4.完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商業銀行為了更好的適應利率市場化發展,需要加快建立和自身發展相適應的利率市場化風險管理體系。通過該體系的應用加強對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對利率市場化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並結合實際採取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第一,提升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專門的機構來分析利率市場化風險。第二,應用科學的利率市場化風險度量方法(敏感性缺口法)評估利率市場化的發展風險。

四、結束語

㈥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是當前擴大我國國內需求與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面臨著個人信用制度不完備、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缺失以及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的問題。對此文章提出,完善個人徵信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消費信貸;建立和完善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改進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市場營銷手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們轉變消費觀念的對策。

商業銀行 消費信貸業務 個人信用制度

消費信貸,又稱信用消費,是指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商業企業向消費者個人提供的,主要用來購買勞務、房屋和各種耐用消費品的信貸。消費者能夠通過消費信貸的方式預支遠期的消費能力,提升即期消費水平。1985年,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發放了深圳市首筆同時也是全國首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但之後十餘年間發展一直緩慢,且業務品種只停留在單純的住房消費信貸上。中國人民銀行於1999年3月頒布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至此,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才開始蓬勃發展。同時,消費信貸業務品種也由之前的單一品種發展到如今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教育助學貸款、住房裝修貸款、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等多種形式。

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個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
個人信用制度,是指在對個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與維護管理活動中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准則。它包括個人信用登記制度、個人信用評估制度等。也有人認為,它還包括個人違約風險預警機制及風險管理和風險轉嫁制度。
徵信數據的使用機構覆蓋面窄,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大型商業銀行才能分享這些數據,外資銀行、保險公司、村鎮銀行等許多金融機構目前仍無法參與資料庫的共享,亦沒有財力和權力建立與之相應的大型中央資料庫。
個人信用內容不全面,數據更新不及時。目前徵信系統中只涉及到極少數的信用內容,大多為銀行資信記錄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個人資料,使得數據不能夠全面有效地反映個人資信狀況,加之數據更新比較緩慢,銀行在授信時無法完全信任這些數據。
相應的法律法規滯後。無論是對於徵信機構的准入機制或是規范,還是對於個人隱私的保護和個人違約的懲戒,法律法規的制定遠遠滯後於現實需求。
此外,居民信用意識不強、個人資信評估技術不高、徵信機構發展緩慢等,均是我國個人徵信體系建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且城鄉差距大
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各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均衡:截至2006年4月末,消費信貸余額前六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其消費信貸余額佔全國的比重高達66%,而西部十二省(區)市的消費信貸余額之和為3126.11億元,僅佔全國的13.8%。一方面是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另一方面,銀行開展此項業務時設置的門檻偏高,且傾向於那些收入較高的客戶群,而忽視了欠發達地區消費潛力的開發以及消費對於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
在農村地區,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更為緩慢,原因如下:首先,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的網點少,使得農民借貸極為不便;第二,由於農村經濟落後於城市,加之商品流通渠道不暢,大多數銀行都把信貸業務發展的重心放在為農民的生產提供資金上,對於農民的消費需求則不甚重視,消費信貸產品非常有限;第三,農民的消費信貸觀念薄弱。總之,消費信貸在激活農村消費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
(三)缺乏有效的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一直致力於加強制度建設,但是內部管理體系始終存在著缺陷。再加上激勵與約束機制的不完善,使得商業銀行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時面臨較大的操作風險,從而無法有效地加以防範與控制。
缺乏有效的抵押品變現市場,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商業銀行在發放消費貸款時,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以降低銀行受損時的損失程度,一旦消費貸款發生風險,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由於我國拍賣市場、房地產等二級市場尚不完善,抵押品變現費用很高,銀行雖有最終處置權,卻很難將其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此外,我國擔保機構缺乏,相關法律法規較少,《擔保法》中多涉及公司貸款的擔保行為,應用於消費信貸業務則操作性不強。
消費信貸風險轉移機制欠缺,相配套的保險體系尚未形成。借款者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還款能力的變化,商業銀行往往很難把握。一旦借款者出現無力還貸的情況且未有任何風險轉移的機制,那麼所有的風險都要由銀行自身承擔,這對於銀行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十分不利。
(四)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
現階段我國消費信貸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相似的產品,擁有鮮明特色的產品較少,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這是因為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消費信貸業務品種研發與推廣時不重視市場營銷策略,缺乏有效的市場定位,從而不能為最有價值的客戶提供其最需要、性價比最高的服務,並且導致商業銀行在研發消費信貸產品時缺乏創新力。

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對策

(一)完善個人徵信體系
以目前央行的個人徵信系統為基礎,盡快建立一個覆蓋全國各類金融機構的個人徵信系統,利用現代電子網路技術實現同業間的數據共享。同時聯合各相關政府部門與商業機構,信息互通,充實系統內信用內容記錄,使之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個人資信狀況。
借鑒他國成功經驗,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用評估技術水平,建立適合我國應用的個人資信評估模型。例如可以參考國外常使用的5C評估指標,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品(Collateral)和行業背景(Condition of business)。
加快徵信的法律法規建設,規范徵信機構的准入與操作,保護徵信過程中的個人隱私,合理地解決徵信過程中的各種爭端,為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大力發展農村消費信貸
農村消費信貸的發展不僅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還是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以及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為了使消費信貸業務在廣大農村地區健康快速地發展,應該適當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信用協會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共同體的合作,積極探索發展聯合信用貸款。同時,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以農民的切實需求為出發點,推出真正為農民所需的消費信貸產品。商業銀行還應進一步簡化放貸手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借貸門檻,以方便農民貸款,使農民敢於貸款。
(三)建立和完善風險防範與風險轉移機制
銀行內部建立消費信貸風險管理體系。銀行應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素質教育,從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管理三個環節入手,建立健全貸款管理責任制度、審貸分離制度和貸款檢查制度,並將商業銀行的利益與職員個人的利益捆綁起來,建立多層次的激勵和監督約束機制。
建立完善的消費信貸擔保制度。首先,完善《擔保法》,應在《擔保法》中增加消費信貸擔保的相關條款。其次,加快培育規范的消費信貸二級市場,完善交易法規,降低交易費用,使商業銀行在借款人無力償還消費貸款的情況下,能迅速變現抵押物。再次,大力發展消費信貸擔保公司,尤其是政府機構性質的消費信貸擔保公司,對配合社會福利制度改革而發生的消費信貸業務進行擔保。
建立消費信貸商業保險制度。將消費信貸與商業保險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分散商業銀行貸款風險,還能進一步推動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但在制定險種費率時要注意兼顧雙方利益,不能因為費率過高而影響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四)改進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市場營銷手段
首先,商業銀行在經營戰略上應該重視合理的市場細分與目標定位,並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與目標定位推出各種特色化產品,實行差別服務戰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其次,要樹立品牌意識,打造信譽優良的消費貸款品牌,必要時可以嘗試異業結合與品牌聯合,選擇合適的行銷渠道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正確地運用4P——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戰略,能夠有力地推動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此外,銀行應加速產品創新,實施業務擴張戰略,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們轉變消費觀念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個人消費信貸處於較低水平,一是受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的影響,二是受消費觀念的影響。要消除老百姓消費的後顧之憂,讓老百姓放心消費,就必須依賴於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包括醫療、失業、教育及養老保障等各方面。同時,要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合理消費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的適度增長,是經濟規模擴展與經濟向更高層次進化的根本動力。要鼓勵人們適度消費,把消費與勞動生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真正成為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㈦ 想寫一篇關於商業銀行業務方面的論文

銀行業務主要包括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1.負債業務包括存款業務和借款業務。1)存款業務就不多說了,就是我們的日常存款,對於銀行來說,我們是債主,銀行是借我們錢的人,就是負債經營。2)借款業務主要是同業(銀行間)的借款,或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借款。 2.資產業務包括貸款,債券投資,現金資產。1)貸款就是個人公司貸款業務,是別人借銀行的錢,對於銀行來說是資產。2) 債券業務就是國債啊金融債之類的。3)現金資產就是銀行自己的庫存現金,存放在央行的款項,或存放他行的存款。 3.中間業務包括銀行卡,轉賬,清算,代理,理財,擔保,電子銀行等業務。 我建議你先寫一下大體的金融環境,然後在這種環境下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有哪些,最後總結未來發展前景,比如中間業務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等等~~就是這些了,希望能幫到你~

㈧ 關於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呢畢業論文

你好,解析如下:
一、我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發展現狀
在個人消費信貸中,由於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占據了重要地位,近年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具有強勁發展勢頭的「零售業務」,被視為拓展信貸營銷業務、優化信貸資產結構的主要手段,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自然成為商業銀行重點拓展的貸款投向。在表1中,2000—2005年間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余額佔全國消費信貸余額比重均在74%以上,2004年、2005年則到達80%左右。2005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余額為18400億元,是2000年的5.45倍,1998年的43.19倍,與2004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余額相比,增長16.07%,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無論是在增長速度上還是在總量上每年均發展迅速。
表1 1998—2005年全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單位:億)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全國消費信貸余額 472 1097 4235 6990 10669 15736 20063 22150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余額 426 770 3377 5598 8258 11782 15853 18400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比重 90.25% 70.19% 79.74% 80.09% 77.40% 74.87% 79.02% 83.37%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增長比例 80.75% 338.57% 65.77% 47.52% 42.67% 34.55% 16.07%

資料來源:統計公報(2000—2005)
商業銀行之所以爭先發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近些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以及國家信貸政策的支持;二是商業銀行普遍認為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是優質資產,不良貸款率極低,比批發類貸款風險小得多。事實上,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不良貸款率低、風險相對小並非必然的,它是同經濟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的,上世紀80年代美國住房抵押公司風波和1995年日本住房金融案件,均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相關。隨著我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余額快速增加,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不良率也開始不斷上升,2002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平均不良率在1%左右[1],到2004年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不良貸款率達到1.5%左右,其中農行高於2%。在我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較發達地區上海,2004年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平均不良率只有0.1%左右,到2006年9月末,平均不良率上升到0.86%,兩年多時間上升7倍多。
我國市場經濟處於發展初期,法律制度欠缺,個人信用徵信體系不健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低,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存在很大風險,實際的貸款違約率高,特定條件下(如貸款高速增長),用於風險分析的不良貸款率指標滯後性非常明顯,掩蓋了實際風險狀況。房地產市場具有周期性,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期限長,每筆貸款數額小,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或振盪,貸款違約等風險就會顯現,我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業務還沒有遇到真正考驗,因此加強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防範,完善風險管理機制是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走向良性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
二、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分析
在目前我國的經濟體制環境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發生有其可能性和必然性,這主要是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自身的特性和市場環境等諸多內、外部因素決定,具體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風險: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中最基本最直接的風險。一般有下面幾種形式:
一是被迫違約。被迫違約是借款人的被動行為,是指借款人在購買房產後,因實際支付能力下降或突發事件的發生,無法繼續正常向商業銀行按照規定還本付息。我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就業條件嚴峻,教育、醫療等支出急劇增加,都會使借款人的支付能力下降甚至惡化,使借款人無力繼續償還貸款本息。
二是理性違約。理性違約是借款人的主動行為,是指借款人主觀上認為放棄繼續還款能帶來更大的收益而產生的違約行為。當房價迅速下跌或利率上升幅度較大,繼續還款的成本大於放棄還款的收益,借款人會理性違約。主動違約最有可能發生在貸款合同簽訂後的頭二年,因為此時違約的機會成本相對較低,損失的僅僅是首付款、交易費用和一部分貸款本息[2]。
三是提前還款。提前還款是借款人主動違約行為,是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和額度提前償還部分或全部貸款的行為。當市場利率低於合同利率時,提前償還貸行為就有可能發生,提前還貸一方面使商業銀行損失原合同利率帶來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還得遭受為還貸資金尋找合適投資渠道的損失[3]。
四是惡意騙貸。惡意騙貸一般稱為「假按揭」,是一種欺騙行為,主要特徵是實際借款人將套取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金用於風險更高的投資,如挪用到房地開發,或者進入資本市場,導致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大幅上升。2007年1月底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證券公司業務往來相關風險的通知》,住房按揭貸款成為被挪用入市檢查重點。
2.抵押風險
貸款抵押物是商業銀行第二還款來源,但是商業銀行也常面臨如下抵押風險:
一是抵押處置風險。當抵押物變現渠道窄、成本高,商業銀行不能順利、足額、合法變現,就會遭受抵押處置風險。我國住房二級市場處於起步階段,交易法規不完善,手續煩瑣,交易費用高,導致銀行的抵押物變現困難。
二是抵押物價格風險。抵押物價格風險包括抵押物價格市場風險和抵押物價格人為風險。前者是指抵押物因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和房屋自然磨損而導致抵押房屋價格下跌的風險。當房地產市場處於調整或不景氣時,價格下跌有可能導致抵押房屋價格不能夠覆蓋銀行本金和利息。後者是抵押人在其抵押期限內對房屋的損壞造成抵押物價值下降,或者由於估價人員因其過失或故意過高估價抵押物而產生的風險。
3.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金融市場利率波動導致存貸款利差縮小,甚至出現貸款利率低於存款利率,導致銀行收不抵支的風險。一般來說,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利率風險有:一是「不匹配」風險,抵押貸款的長期性和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調整的不同步,如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是固定利率,如果存款利率上調,銀行的資金成本就會上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是浮動利率且下浮時,如果銀行資金成本不變,銀行的利差也會縮小。二是由利率風險引發的提前還貸信用風險。
4.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住房貸款債權不能及時足額變現遭受的利益損失。引起流動性風險原因在於商業銀行經營特徵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特徵,商業銀行資金主要來源於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等短期資金,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期限長、回收慢,資金的來源和運用在時間上明顯不匹配,存在「短存長貸」的問題。我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變現性比較差,一是因為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是零售性業務,每筆貸款的貸款利率、到期日、貸款成數以及貸款期限等都不同,商業銀行無法實現標准化管理;二是信貸市場信息不對稱導致貸款的投資者無法逐筆估計每筆貸款的違約風險成本,投資者望而卻步;三是住房等消費品二級市場尚未形成,抵押物變現難影響住房抵押貸款變現性。
5.法律制度風險
法律制度風險是指法律制度不健全,對失信、違約行為懲罰辦法不具體,執行力度不強,使商業銀行面臨損失。良好的社會法律環境是發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基礎條件,如美國1968年頒布了《統一消費信貸法典》、《消費信貸保護法》,1974年又頒布了新的《統一消費信貸法典》。我國還沒有針對消費信貸的專項法律、法規,《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擔保法》、《票據法》、《合同法》等法規都是為生產信貸而建立的,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特點不相符。
6.市場政策風險
市場政策風險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國民經濟在整體發展過程中存在由繁榮到蕭條周而復始周期性波動,影響房地產業的市場風險。與其他行業相比,房地產業對於經濟周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經濟高漲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市場對房地產的需求增加,貸款數量急劇擴大,經濟蕭條時,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急劇下降,房價下跌,商業銀行勢必會面臨大量的「呆壞賬」損失。二是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引起房地產市場變化給商業銀行帶來損失。我國整個經濟處於轉軌時期,市場機制不健全,政府的定位不明確,由於住房消費是居民的大額消費,投資乘數大,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從而成為政府調控經濟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行業。當房地產市場發展脫離個人消費能力,出現泡沫和經濟過熱,與調控宏觀目標相違背,政府會採取房地產調整政策,隨著房地產業的調整和收縮,商業銀行也將面臨政策風險。
7.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內部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管理出現問題,導致的信貸風險。從貸款政策、管理流程、組織結構、技術基礎等方面看,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管理基本上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如商業銀行在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上存在重業務拓展、輕業務管理的沖動,不計風險代價搶占市場份額;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業務運作中隨意性較大,尚未形成合理評價標准和業務流程;熟悉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專家人才匱乏,管理經驗和人員的培訓跟不上業務的快速發展;個人信用信息基本屬於封閉狀態,銀行之間缺乏溝通,個人的信用信息資源無法共享,缺乏統一信息資料庫和個人信用評估體系等等。這些管理因素均導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增大。
8.操作風險
違規操作是銀行內部形成資產風險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經營機構在制度管理上放寬貸款要求而造成的業務風險。主要表現為:一是在業務導向激勵約束機制下,經營機構重業務輕管理,甚至違規經營,未經批准擅自或變相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借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為名違規開辦個人股票質押貸款等高風險業務;二是部分工作人員自身業務素質或思想素質不高,工作不負責任,違反操作規程,有的甚至與借款人串通,逃避制度約束。
三、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的防範
針對上述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八大風險,商業銀行可以採取如下措施予以化解和防範。
1.開發和建立內部評級體系和內部評級模型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信貸管理主要圍繞單一借款人風險展開,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關於風險管理精神,現代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不僅僅包含單一借款人風險管理,更加重要的是,應當以優化配置風險資本和配置信貸資產組合為風險管理模式,對銀行面臨的整體風險進行測量、監控和主動管理,因此要求商業銀行對整體信貸業務開發和建立內部評級體系,採用內部評級法,用統計模型測算出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違約概率(PD)、違約損失率(LGD)、風險暴露(EAD)和期限(M)指標,全面准確把握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狀況,對未來整體風險做出合理預測。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借款人個人資料和歷史信用信息,建立科學的償債能力和資信評估模型,逐步完善單一借款人信用評級體系,對借款人進行市場細分,以此作為開展業務的重要依據。
2.完善銀行內部信貸管理機制,防範管理和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應制定一套嚴密、詳細、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和流程,逐步提高信貸管理水平。
第一,根據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內部評級模型的相關數據制定貸款風險資本配置和信貸組合計劃,確定業務發展方向、比重以及發展節奏和進程,避免貸款政策管理失誤帶來損失。
第二,加強貸款流程全過程管理,從貸前調查、貸款審批和貸後檢查等環節分析相關風險點,落實管理職責,規范操作流程;建立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促使業務人員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解決重業務拓展輕風險管理的導向機制;強化損失責任追究制度,根據資產的實際損失追究相應責任。
第三,在組織結構上,可以逐步實行審批官和風險控制官派駐制,實現審貸分離和風險監管分離,保證貸款審批和風險控制的獨立性;成立專門審查審批中心,實行集約化經營,逐步培養優秀的專業化審批官和風險管理官,提高管理專業水平。
第四,加強借款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信息收集量越大,信息質量可能就越高,信息分析結果可能越准確,為較好預防和控制信用風險評價提供客觀依據[4]。
3.建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預警系統,防範市場和政策風險
房地產業是一個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性的行業,受宏觀經濟的影響並反過來給宏觀經濟以強烈的作用,建立風險預警系統主要是為了防範市場系統性和政策風險,建立預警模型對宏觀經濟指標、產業經濟指標以及國家相關政策分析,對房地產市場及整個社會經濟環境進行預測,及早做出反應,避免由此帶來的損失。預警系統構建完善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一是建立風險預警的資料庫,從各個方面取得數據,不斷積累和完善數據的收集整理,為模型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開發合適的風險預警模型,針對我國實際情況,對預警區間、警戒線以及指標權重、概率密度函數等設置合理參數;三是建立快速反應和預控機制,對風險預警系統顯示的潛在風險進行及時處理和化解。
4.加強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利率風險管理和流動性管理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利率風險會逐步顯現,商業銀行在防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利率風險上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第一,開發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其利率根據市場利率的不斷變化而作周期性調整,利率調整周期可以是1個月、1季度、半年或者1年。與我國現行的浮動利率相比,它的不同之處在於這種周期性的利率調整將有助於改善商業銀行存貸款期限的匹配狀況,把由商業銀行承擔的利率上升的風險轉移給借款人,同時也把由借款人承擔的利率下降的風險轉移給商業銀行。
第二,開發固定利率抵押貸款,固定利率抵押貸款是指在抵押貸款合同所規定的還貸期限內,貸款利率固定不變的抵押貸款方式。在固定利率抵押貸款模式下,商業銀行承擔了大部分的利率風險,如果商業銀行能夠通過獲得固定利率資金來源與貸款相匹配,如發行固定利率債券,利率互換等,可以避免相應的利率錯配和流動性風險。
第三,套期保值,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正逐步開放,商業銀行可以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實行套期保值進行利率風險管理,通過市場交易抵補資產負債由於利率變化導致的價值變化,如可用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期貨和交易所期權進行短期利率風險管理,用銀行間期權(上限期權、下限期權和雙限期權)、互換和互換期權進行長期利率風險管理。
第四,大力發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交易的二級市場,通過該市場商業銀行可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形成債權出售,換取貸款資金或流動性高的短期債權,提高流動性。
5.發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轉移機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抵押貸款保險機制。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保險的目的在於規避或分散三類風險,一是房屋毀損的風險,二是貸款的信用風險,三是借款人的人身風險。我國目前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機構層次和險種均較單一,銀行信貸風險和保險機構承保的信用風險、人身風險沒能合理劃分,亟待通過建立和完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機制來解決,在保險品種上,可以開發與消費信貸相關的財產險、失業險、人壽保險、履約保證保險等保險品種,在保險機構上,可以為中低收入借款人建立政策性保險機制的抵押貸款保險,為高收入借款人和中、高檔住房提供商業性專業保險公司抵押貸款保險業務。
第二,推進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存短貸長」的矛盾使商業銀行面臨著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等多種風險,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能從根本上解決商業銀行「存短貸長」的矛盾[5]。我國2005年12月開始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工作,隨著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的推廣和資產證券化業務品種的豐富,可以適時推出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有效降低商業銀行在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上所承受的風險。
6.完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法律制度環境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涉及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有效降低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需要有良好的法律環境和立法支持。我國應盡快制定和頒布《消費信貸法》,明確消費信貸活動中相關主體的職責,合理分散信貸風險;建立個人破產制度,使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相關環節均有法可依,通過立法強制推行個人信用制度,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個人信用管理的經驗,如美國的消費信用方面法律就有:《公平信用報告法》、《誠實信貸法》、《誠實借貸法》、《公平信用結賬法》、《信用卡發行法》、《平等信用機會法》、《公平債務催收法》等[6];同時改善法律執行環境,建立處置銀行抵押資產的小額債權速審法庭,減少繁雜手續和環節,增加公正性和透明度,降低抵押物處置成本,提高處置的效率。

㈨ 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為題的論文5000字

仍進參考資料里了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字數:3189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摘要:信貸風險管理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突出問題,不僅影響著我國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而且是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內在隱患。本文在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進行簡單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信貸風險的成因,並提出解決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一系列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風險防範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述

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所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就是不斷攀升的信貸風險,它不僅與我國經濟金融體制密切相關,而且還帶有一定的隱蔽性,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一個最大的隱患。近幾年,我國政府不斷地從多方面來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試圖把這個國民經濟要害部門的致命風險有效的化解,以避免使我國的金融、經濟乃至整個社會遭受與1997年東南亞各個國家同樣的打擊。但是無論是銀行內部的改革還是外部的改革都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成效,這無疑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信貸風險不僅存在與國有商業銀行裡面,在股份制銀行,同樣存在著較高的信貸風險,所不同的是,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是由經濟轉軌所承擔的政策性因素和所有者缺位造成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是由因缺乏避
險工具造成的市場風險和短借長貸造成的流動性風險。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成因

……

㈩ 銀行信貸風險研究分析論文

貸前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的核心。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比例普遍偏高,信貸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金融風險。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銀行信貸風險論文,供大家參考。

銀行信貸風險論文範文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研究

摘要:本文從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概述入手,分析國有商業銀行現代風險產生的原因,當前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制度的探討,進而提出防範信貸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信貸風險管理制度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述

信貸資產是商業銀行的主要金融業務,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是指在商業銀行經營信貸業務的風險總和,即商業銀行在經營貨幣和信用業務過程中,由於各種不利因素引起貨幣資金不能按時迴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形成的原因並進行分析

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紛繁復雜,從其產生來源可將信貸風險看作商業銀行自身原因,借款企業原因和外部環境的原因。

***一***商業銀行自身的原因

從銀行自身來看,是否能夠有效防範風險,主要取決於商業銀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銀行商業化改革以來,圍繞建立現代銀行制度,各商業銀行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特別是在控制和防範風險的發生上。都相應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但由於這些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觸及產權制度,沒有真正解決責、權、利問題,因此造成銀行自身管理監督體系不科學,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貸款的時機。

***二***借款企業的原因

從巨集觀經濟角度來看,是否能夠有效防範風險,主要取決於企業改革是否順利完成。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中70%以上集中於原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它們改革成功與否和經營狀況是否好轉是信貸資產質量提高的基礎。

***三***外部環境的原因

首先。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由於我國當前經濟正處於轉軌時期,社會信用體系沒有建立,社會上坑蒙拐騙,欠債不還,金融欺詐的失信現象時有發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與信貸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這些法律本身內容過於簡單,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甚至與國家政策相悖。 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問題

1.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記錄,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檔案不全,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沒有嚴格執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主要表現在:審貸分離機構設定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於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欠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檔案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於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3.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於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後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後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4.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保證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2***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3***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造成抵押行為無效;***4***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延長主債務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債務人債務數額,未徵得保證人同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和部分無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得規定,維護銀行得依法收貸權。

5.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6.違規帳外經營嚴重。違規帳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帳外帳,亂用科目,調整帳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受益領域。由於帳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中。

四、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對策

信貸資產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決定著銀行自身以至金融業能否生存發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防範信貸風險,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立足於標本兼治,我們應借鑒國際銀行業先進風險管理經驗,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信貸風險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要加快商業化程序,徹底地改革信貸管理體制,科學地制定貸款授權授信制度,不能簡單「一刀切」,靠犧牲基層活力單純求安全。其次要加強銀行內部管理。為了保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提高,應從注意銀行內部管理入手,堅持穩健的經營方針。還要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場化,發展資本市場,以及盡快完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此外還要提高員工素質,培育全員的風險控制氛圍。對於一個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人才是關鍵,商業銀行也不例外。

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過高的問題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目前我們應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和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的工作,逐步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過高問題。

參考文獻:

[1]閻慶民,《中國銀行業評估及預警系統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

[2]田永強,《系統論在銀行風險管理中的問題》,金融時報,2003年

[3]楊軍,《銀行信用風險——理論、模型和實證分析》,2004年

銀行信貸風險論文範文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

[摘要]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金融中介組織,自有資本佔比低這一特點決定了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內在風險特性,而銀行貸款質量的優劣,信貸資產所面臨風險的大小,對銀行的經營成果乃至生存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這使得中國的商業銀行在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對策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高是金融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銀行業經營風險因此增大,為金融危機的發生留下隱患,影響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因此,強化信貸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貸款比例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當前面臨的緊迫而又繁重的任務。認真分析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解決中國商行業銀行信貸風險高的問題,對於保證中國金融體系穩健高效執行,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分析

當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來自借款人造成的風險和銀行管理不善造成的風險兩個方面。

***一***借款人方面的信貸風險

1.借款人的收入波動和道德風險。貸款發放後,一些借款人由於收入大幅下降或暫時失業等市場原因,無法按期還款,有的雖然具備還款能力,但遲遲拖延還款,使銀行信貸風險大大增加。而中國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加之個人收入的不透明和個人征稅機制的不完善,銀行難以對借款人的財產、個人收入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還款意願等資信狀況作出正確判斷。

2.借款人蓄意***貸款。借款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專案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檔案、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銀行貸款。他們得手後大多攜款潛逃、揮霍或改變貸款用途,將貸款用於高風險的經濟活動,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致使貸款無法償還。

3.借款人多頭貸款或透支,導致信貸風險上升。目前,國內許多銀行管理不規范,各部門之間缺乏整體協調和互通機制。—些借款人抓住這一可乘之機,報送不完整的個人資訊資料,在同一銀行各個部門里多頭借款或進行透支,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

4.抵押物難以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一旦貸款發生風險,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而抵押物能否順利、足額、合法地變現,就成為銀行化解信貸風險的重要環節。由於中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交易費用偏高,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貸款抵押形同虛設。

***二***銀行經營管理方面的信貸風險

1.基礎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缺漏嚴重。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文字記錄,而目前有些商業銀行管理工作混亂,大量存在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缺漏。這些重要檔案的漏缺,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同時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細,這是信貸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貸前調查往往流於形式。貸前調查作為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查賬,核實相關資料,了解企業的產品、生產經營及管理等各種情況,通過大量的資料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觀、公正、有決策價值的結論,但有些信貸人員只是根據企業提供的相關文字材料進行摘錄、整合,做表面文章,根據這樣的貸前調查報告做出的結論已經使貸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貸中審查不嚴。在貸款發放過程中,信貸人員對借款人、擔保人、抵押物、質押物等審查不嚴,造成潛在的信貸風險。如信貸人員未發現擔保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等等。三是貸後檢查表面化。貸後檢查作為風險控制的重點環節,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其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是,信貸人員對不少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卻放鬆了,這是造成貸款預警機制失靈的主要原因。

3.銀行管理缺乏系統性,致使潛在風險增大。現在,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門之間缺乏系統性的資訊互通機制,對同一個借款人的信用資訊資料分散在各個業務部門,而且相當一部分資料尚未上機進行聯網管理,從而難以實現資源共享。通常,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個人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征詢材料進行判斷和決策,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證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社會活動及表現,有無違法紀錄、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式和有效渠道進行了解征詢,導致銀行和借款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4.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5.違規賬外經營嚴重。違規賬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外賬、亂用科目、調整賬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收益領域。由於賬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

二、商業銀行防範信貸風險的對策

綜合上述風險的來源,造成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貸管理機制應包括三個方面:信貸管理制度、信貸管理機構以及激勵和約束系統。信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權授信規定、信貸工作程式、信貸工作每一程式的內容和目標;信貸管理機構主要解決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分工,從機構這個角度確保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分清信貸工作各個部門的職責,並保證各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和制約;激勵和約束系統致力於發揮每一位信貸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明確信貸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加大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紀律約束。因此,商業銀行要建立起一套防範信貸風險的綜合管理體系,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充實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信貸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信貸檔案的收集、保管、交接、檢查等工作程式,並指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考核執行情況。其次,進一步完善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授權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集體審批、貸款「三查」等風險控制制度,同時,上級行要加強對下級行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二***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

首先要真正落實審貸分離制度,將貸款的審查權和批准權分別落實到不同的職能部門,明確貸款審查部門的工作范圍、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規范貸款審批部門的工作制度、審批內容、審批許可權、審批程式和審批責任。其次,建立專門的貸款管理委員會,針對大額貸款和疑難問題貸款進行審批決策。第三,由一個獨立部門承擔貸款風險評估職責。貸款風險定期評估需要獨立、科學、客觀地對每一筆貸款存續期間的風險狀況作出量化評估,為了保證貸款風險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時效性,這項工作需要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其他部門來獨立完成。總之,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是為了防止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實行信貸決策民主化、科學化。

***三***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隨著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建立,各銀行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發放貸款的基本標准,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範信貸風險的作用。信用評價體系可採用積分制,根據積分多少評定個人信用等級。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在系統內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單」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機構向不良借款人發放新的貸款,並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收回舊貸款。

***四***建立可靠的貸款風險資訊系統

該系統是一個綜合資訊系統,至少應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環境監測資訊系統,主要包括巨集觀經濟環境資訊、區域經濟環境資訊、產業結構現狀及未來預測資訊、同業競爭市場資訊。二是客戶資訊系統,主要包括客戶財務資訊、賬戶資訊、與客戶相關的其他非財務資訊。三是信貸風險監控資訊系統,可與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相結合,主要包括信貸違規性資訊、財務指標異常變化資訊、不良貸款資訊、客戶監管資訊。

***五***進一步完善貸款擔保制度

在現有的《擔保法》基礎上,要盡快健全抵押擔保制度,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培育規范的抵押品二級市場,使各種貸款抵押物能夠及時、順利地變現。其次,可考慮由 *** 出面組建信貸擔保公司,為長期、大額信貸提供擔保,這也是一些西方國家發展銀行信貸的成功經驗。第三,國家應規定一定金額以上的貸款必須設定擔保,銀行可視各個貸款品種的不同及申請人資信狀況,要求提供合適的擔保方式,並對擔保程式進行嚴格審查。

***六***把貸款與保險結合起來

借款者的個人健康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變化,往往是貸款無法償還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將貸款與保險公司的有關險種、產品組合起來運作。如銀行在發放某些貸款時,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須購買某種特定保險。一旦借款人發生意外,不能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司即要向保險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賠償金,而這筆賠償金又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方面可化解銀行的經營風險,實現信貸風險的合理有效轉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保險業的發展。

***七***改善信貸風險控制考核激勵機制

在傳統的信貸風險考核激勵機制下,發放貸款給予一定獎勵,清收不良貸款也給予重獎,造成了貸款發放數量越大、質量越差則獎勵越多,而質量越好卻獎勵越少的異常機制。因此,要優化信貸風險控制獎勵機制,在貸款營銷考核時,要重點考核貸款投向和投量的合理性、合規性、潛在風險性,淡出對貸款發放量的考核獎勵;對信貸風險控制的考核獎勵,應當改為質量優良的給予重獎,對完成清收不良貸款目標的不獎不罰,超額完成清收目標的給予適當獎勵,完不成清收目標的給予重罰,從而更有效地促進信貸業務安全、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德等.中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中長期策略***金融熱點問題***[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馮彥明.商業銀行業務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3]趙慶森.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與行業分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