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全國各省金融存貸款余額
擴展閱讀
成都買威馳貸款首付比例 2024-09-23 22:33:10
銀行貸款開戶 2024-09-23 18:32:04
貸款第二天開始算利息 2024-09-23 17:27:35

全國各省金融存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 2023-04-12 12:40:30

A. 福建發布2022年三季度金融運行情況

17日,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三季度福建省金融運行情況。

2022年以來,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福建省分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動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落實落細,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精準對接市場主體需求,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提供強勁金融動能。

保持存貸款總量平穩增長,持續提升信貸資產質量

10月末,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居全國第12位,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個百分點,1至10月增加6335.73億元;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7.2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居全國第2位,比全國平均增速高6.4個百分點,1至10月增加9854.93億元,同比多增4646.05億元;全省企業不良貸款率為1.17%,比上年同期低0.02個百分點,其中小微型企業不良貸款率為0.81%,比上年同期低0.33個百分點。

強化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提振市場主體發展信心

一是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深入推進“再貸款再貼現+”多維模式,加大央行低成本資金對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支持力度。1至10月,全省累計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辦理再貼現1165.27億元,同比增長16.6%。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後創新推出了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截至目前,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科技創新再貸款、交通物流再貸款等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發放相關領域貸款566.5億元。在總量合理增長、結構不斷優化的同時,通過推動貸款利率和企業發債利率下降、實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等,為實體經濟節約融資成本約205.4億元。1至10月,全省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85%,同比下降37個基點;其中,企業貸款利率、普惠小微貸款利率分別為3.96%、4.74%,同比分別下降37個、34個基點,均處於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此外,積極推動企業通過銀行間市場發債降低融資成本。1至10月,全省共84家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357期、金額2446.7億元,位居全國第8位,加權平均利率2.86%。

二是集成用好“政策包”和“工具箱”,推動政策紅利盡快轉化為發展實效。

落實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政策,有力推動基礎設施、製造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截至10月末,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累計支持全省105個項目補充資本金,發放基礎設施投資基金211.2億元。6月以來,通過投貸聯動機制累計撬動省內金融機構發放配套貸款46.6億元。自國慶期間首筆設備更新改造專項貸款投放後,已有35個項目簽署貸款合同、金額85.11億元;其中,22個項目實現專項貸款落地投放、金額26.83億元,分別投向教育、醫療、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貼息後企業平均付息率僅0.01%,預計將為市場主體減少利息支出2億元以上。

用好用足各項普惠小微政策,“真金白銀”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前三季度,累計運用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供激勵資金13.3億元,撬動全省普惠小微貸款增加758億元。聯合福建省財政廳等部門繼續推出第五至八期、合計500億元紓困貸款,採用“政銀擔企”四方合作模式,解決中小微企業“燃眉之急”。截至10月末,第五至七期紓困貸已投放完畢、金額328.90億元,支持1.3萬家企業,加權平均利率3.13%,低於全省普惠小微貸款利率1.62個百分點;第八期紓困貸正加快實施,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 福州市 單列50億元的額度,優先支持中小微企業信用貸和首貸。此外,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還將嚴格貫徹落實好新出台的普惠小微貸款階段性減息政策,進一步加大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力度,對金融機構在2022年第四季度對存續、新發放或到期(含延期)的普惠小微貸款在原貸款合同年化利率基礎上減息1個百分點的,以利率互換方式給予激勵資金支持;對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業貸款,鼓勵金融機構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實施延期還本付息,最長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政策協調聯動,加快投放福建特色政策性優惠貸款。聯合福建省財政廳、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專項設立規模1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資金池,精準扶持抵質押不足的企業,與福建省工信廳、科技廳、農業農村廳、文旅廳等部門的產業政策相配合,持續實施企業技改貸、製造業小微貼息貸、科技貸、鄉村振興貸、文旅專項貸、紡織鞋服貸等優惠利率貸款。截至10月末,累計投放福建特色政策性優惠利率貸款1154.29億元、惠及2.6萬家企業。

三是扎實推進“一縣一品 貸動‘閩’生”專項行動,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供給和縣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契合度。目前專項行動已覆蓋製造業與科技創新、海洋經濟、林業經濟、閩台合作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福建經濟特色板塊。截至10月末,全省62個專項行動項目貸款余額合計2500.95億元,環比增加32.64億元,比年初增加639.87億元;加權平均利率4.65%,比專項行動啟動時降低64個基點。目前,專項行動已入選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評選的典型經驗做法。

聚焦外貿外資保穩提質,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助力福建涉外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一是服務外貿企業經營降本增效,推動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持續擴容,支持審慎合規的銀行在單證審核、特殊退匯、對外付匯信息核驗等方面,為優質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結算服務,節省企業“腳底成本”。共23家銀行、159家企業納入試點范圍,累計辦理便利化業務2.4萬筆、金額190.3億美元。聚焦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貿易新業態“小額、海量、電子化”的交易特點,積極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與創造力,支持外貿企業“走出去”。1至10月全省新型離岸貿易、跨境電商收支142.7億美元,同比增長35.6%;市場采購出口82.2億美元,同比增長9%。

二是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跨境金融服務平台,有效提升跨境貿易融資效能。持續推出多種應用場景,提供豐富的跨境信用信息,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和成功率。如,泉州晉江某進出口貿易公司訂單金額小、交易頻繁,融資需求較為迫切。銀行通過跨境平台對該公司進行貿易背景真實性電子核驗,減少重復遞交、列印材料、手工核對等工作,大大節省盡調、申請、審批、放款等環節的時間,同時降低重復融資風險。目前,銀行累計為該公司辦理216筆、共計1.78億元出口貿易融資業務。1至10月,全省銀行通過跨境金融服務平台為304家企業辦理出口貿易融資19.6億美元。其中,三季度出口信保保單融資業務大幅攀升,發放保單融資月均117筆、293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倍、1.6倍。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應用該平台提供的企業跨境信用信息賦能企業增信,並創新專項融資產品,目前已為65家小微企業辦理融資逾1億元人民幣,有效緩解疫情期間企業經營能力弱化與資金需求增長的矛盾。

B. 數據調研:中國的金融資產結構

一、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概況

中國金融資產主要分為: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存款、金融機構貸款、有價證券(債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國主要金融資產分布情況(見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資產由單一的銀行資產向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發展。1981-1995年累計發行國債4794.39億元,國家投資債和投資公司債共313.98億元,金融機構債1182.97億元,企業債1738.3億元,股票(A股面值)119.56億元,大額存單1796.28億元(中國證監會,1995)。這些金融工具的出現為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中國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仍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占金融資產總量的比例1978年為93%,1986年為87%,1991年為84%,1995年為83%。這一比例改革開放以來雖呈下降趨勢,但90年代以來下降緩慢,說明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不盡人意。中國金融資產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貨幣化)的過程。80年代這一比重上升較快,進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來。

中國的儲蓄主體在改革中也發生了變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國營企業變為現在的老百姓。據世界銀行專家估計,中國改革前政府積累占總積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國內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5%,其中居民儲蓄佔1.2%,政府儲蓄佔15.4%,企業儲蓄佔18.9%。也就是說,1978年社會總儲蓄的96.7%來自政府和國營企業。1978年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只有210.6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9%,占當年社會存款總額的16.2%。

改革前,國家是儲蓄主體,也是投資主體,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國有固定資產投資主要來自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主要作為流動資金。銀行的貸款也主要來自政府和國有企事業的存款。1978年,企事業存款和財政存款之和為1089.9億元,占銀行存款總額的83.8%。

1995年底中國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5.4萬億,其中近3萬億是居民儲蓄。儲蓄者和投資者分離了,最大的儲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資者是國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變得非常重要了。國家通過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錢投資建設國有企業。因此,國營企業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說是在國家銀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觀的金融資產結構必然反映到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上來。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是中國企業資金來源的主渠道。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方式來獲得資金。從1986年開始發行企業債,到1995年,共發行企業債1738.3億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約4500億,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個人股。國家股大多是靠過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價值折算的,實際現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個人股的發行可以使企業籌到現金,但能夠被批准發行股票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這樣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所能籌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大多數企業只能靠銀行貸款。

在主要金融資產之外,還有其他金融資產,比如民間借貸、民間集資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這些金融資產,都有一定意義上的所有權、參與權和處理權,並以此獲得收益。但目前民間借貸、民間集資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化。

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可以概括為:儲蓄主體在改革開放中由政府變為老百姓;國家政府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渠道狹窄;其他不動產市場剛剛起步。這就使老百姓把絕大部分積蓄存在銀行里,銀行把大部分資金貸給國有企業,成為國有企業長期投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造成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不斷升高。

二、中國的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為什麼迅速增長?

中國金融資產的變化過程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貨幣化過程,另一條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這里我們主要分析貨幣化過程。貨幣化有兩種含義:一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即國家用印鈔票的方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貨幣化,即在經濟發展中,特別是改革轉軌過程中,產生超常貨幣需求,從而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本文的貨幣化是指後一種意義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9.7%,通貨膨脹率平均為7.5%,廣義貨幣(M2)平均每年遞增25%。廣義貨幣增長率在這樣長時期里遠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在各國經濟發展史中是少見的。據筆者保守估計,從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鑄幣收入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謝平(1994)估計,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貨幣發行收入平均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4%。海外經濟學家常常不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的實際綜合赤字那麼高(約佔GNP的8-9%),通貨膨脹率卻不很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貨幣化帶來的鑄幣收入。

表2給出了中國貨幣化過程的主要指標。中國的廣義貨幣(M2)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間呈快速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實屬罕見。在1994-1995年間,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美國為59%,英國為104%,日本為114%,德國為70%,印度尼西亞為46%,韓國為44%,馬來西亞為89%,菲律賓為50%,新加坡為89%,泰國為79%(國際貨幣基金1996年報)。中國的這一比重遠遠超過周邊發展中國家,就是和英、美、日、德這些發達國家相比也是相當高的,僅次於日本。

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中,中國的儲蓄主體由國家變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資產投資的選擇不多,銀行儲蓄一直是主渠道。這主要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造成的。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這樣高不是經濟主體的自然選擇,而是在現有體制和政策的制約下不得已形成的。 表2中貨幣與廣義貨幣之比(M1/M2)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貨幣占廣義貨幣的比重從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說,不僅廣義貨幣增長快,而且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廣義貨幣中居民儲蓄的比重不斷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資產大都壓到銀行存款上了。1995年現金凈投放600億,全社會流通現金量只比上年增長8.3%;M1增長16.8%;M2增長高達29.5%,比25%的控制目標高出4.5個百分點。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還可從各國金融資產結構比較中看出。表3給出中國與周邊國家和一些發達國家金融資產結構的比較。1993年中國股票市值佔GDP的9%,債券市值佔GDP的11%。而周邊國家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148%,債券市值平均佔GDP的30%。英、美、德、日四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75%,債券市值佔GDP的74%。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也遠遠落後於周邊發展中國家。

三、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畸形的後果

1.企業負債率高。據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數字,1980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僅為18.7%。1990到1993年分別為58.4%、60.5%、61.5%、71.7%。1994年對12.4萬戶國有企業清產核資時,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上升為75.1%,若扣除實際的掛帳損失,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3.3%(吳曉靈,1995)。

2.金融運行風險高。首先,銀行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減慢,國家銀行貸款年周轉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轉一次。第二,國有企業相互拖欠嚴重,國家銀行應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達220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第三,國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貸款佔全部貸款的22.3%,如果按國家銀行1995年底貸款余額為4萬億元算,大約有9000億元的不良貸款。第四,國有銀行經營困難。中、農、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潤343億元,1994年降為166億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現除中國銀行外的全行業性虧損。

3.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國國有工業企業在總體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凈虧損,虧損總額達34.1億元。虧損企業比重從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這個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剛,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況略有好轉,但總體經濟效益仍不容樂觀。國營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債務負擔重,許多國營企業資本金不足,特別是1985年實行撥改貸以後,有些國營企業從固定資產投資到流動資金全靠銀行貸款。國營企業辛辛苦苦掙到的錢全都給銀行還本付息了。

C.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說明什麼求高手解答

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指的是人民幣貸款余額和外幣貸款余額,一般可說明金融機構對社會的信貸投放規模,但近年來,由於銀行業績考核的壓力,許多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了完成存款指標,做了大量的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產品,即存貸款同時增加,所以有一定的水分。
2.貸款余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位置,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亦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3.貸款余額不是貸款數額,貸款數額是指合同數額,是一個不變的數額。貸款余額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業銀行已經發放的貸款總和。銀行的考核指標中有存貸比,即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之比不能超過75%,否則就會違規,並存在很大風險,存款余額為負債指標,貸款余額為資產指標。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貸款總額和貸款余額
貸款總額是指企業在會計期末其貸方發生額的合計數,它表示企業向銀行舉債或融資的總額,而貸款余額是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即短缺貸款或長期貸款科目的貸款余額=前期貸款余額+本期貸方發生額(融資增加數)-借方發生額(償還貸款數)。
二、資金的影響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我們知道,資金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也是結果。一個城市能匯聚多少資金,顯示出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資金是經營工商業的本錢,同時也是國家用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物資或貨幣。資金是以貨幣表現,用來進行周轉,滿足創造社會物質財富需要的價值,它體現著以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資金是墊支於社會再生產過程,用於創造新價值,並增加社會剩餘產品價值的媒介價值,也是指資金管理,意思是說在任何一次交易中,只使你的一小部分資金承擔風險。

D.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是什麼意思?又代表了什麼?

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指某一時點金融機構存款金額與金融機構貸款金額。其中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非銀行信貸機構和保險公司。
金融機構貸款是指:企業向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資金。其中商業銀行是國家金融市場的主體,資金雄厚可向企業提供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因此商業銀行貸款是企業負債經營時採用的主要籌資方式。

貸款余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
貸款數額是指借款人與放款人簽訂的合同數額,是一個不變的數額。貸款總額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業銀行已經發放的貸款總和,是企業在會計期末其貸方發生額的合計數,它表示企業向銀行舉債或融資的總額。貸款余額是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短期貸款或長期貸款科目的貸款余額=前期貸款余額+本期貸方發生額(融資增加數)-借方發生額(償還貸款數)。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不是MO,這個是銀行現在總共有多少存款
你可以去看看MO的定義是什麼,不是你說的那樣

什麼是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

銀行貸款余額也就是銀行貸款業務的累積余額 銀行貸款其實也是銀行業績考核的一個指標,所以銀行對比較好的企業或專案的貸款時很積極的。

什麼是金融機構各項貸款?

貸款是金額機構向非金融部門(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的貨幣資金及其行為,是銀行或其他金額機構按一定利率和必須歸還等條件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廣義的貸款指貸款、貼現、透支等出貸資金的總稱。銀行通過貸款的方式將所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投放出去,可以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對補充資金的需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銀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銀行自身的積累。在中國現行金融統計中,各項貸款包括:(1)短期短款,具體又分工業貸款、商業貸款、建築業貸款、農業貸款、鄉鎮企業貸款、三資企業貸款、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和其他短期貸款。(2)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3)中長期貸款。(4)信託貸款。(5)融資租賃。(6)委託貸款。(7)票據融資。(8)各項墊款。

金融機構貸款(再貸款)利率是什麼意思?

存款有存款利率,相對而言貸款就有貸款利率,就是貸款人出讓資金使用權,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費用;再貸款是人民銀行給商業銀行的貸款,是為了防止商業銀行發生臨時性資金短缺而出現擠兌,也是作為一種貨幣政策來控制社會上的貨幣流通量

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怎樣統計

去當時辦理貸款的銀行列印一份貸款余額流水就可以了 寫的很清楚。每個月的還款以及換了多長時間,還有多少待還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說明什麼?求高手解答

金融機構貸款,對社會來說是資金投放量,資金是物資的代表,投放量大說明為社會提供的物資多。對內是衡量金融機構資產的規模大小。
對人民銀行來說,是衡量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個標志。

什麼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我們知道,資金是經濟執行的動力,也是結果。一個城市能匯聚多少資金,顯示出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 意思就是 人民幣與外幣的存款總數。
希望能幫助到你 ----千萬別忘記點選採納答案和頂一下哦----

E. 上半年廈門金融穩健運行 存貸款余額雙雙上漲

上半年,我市金融穩健運行,存貸款余額數據指標均保持增長態勢。昨日,人民銀行 廈門市 中心支行發布了今年上半年廈門市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存款】

截至6月末達16566.75億元

6月末,我市本外幣存款余額16566.75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比5月末高3個百分點。

人民幣存款余額15600.72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上半年增加存款1545.56億元。分部門看,住戶存款增加488.2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33.32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94.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14.38億元。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109.24億元,同比多增435.93億元。

外幣存款余額143.94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其中,上半年外幣存款增加32.22億美元;6月份外幣存款增加14.46億美元,同比多增10.71億美元。

【貸款】

上半年貸款增加1395.11億元

6月末,我市本外幣貸款余額17056.31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比5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1.8個百分點。

人民幣貸款余額15978.07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上半年貸款增加1395.11億元,同比多增445.66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329.5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3.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86.03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043.04億元。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43.96億元,同比多增123.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