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銀行扶植小微企業貸款接受電視采訪
擴展閱讀
疫情小額貸款公司 2025-01-25 08:19:36

銀行扶植小微企業貸款接受電視采訪

發布時間: 2023-04-24 23:25:55

『壹』 【CAFS兩會熱評】張繪 | 財稅金融互為支撐:給小微企業「真金白銀」支持


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去年面對疫情沖擊我國政府注重用改革和創新辦法,助企紓困和激發活力並舉,幫助受沖擊最直接且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難關。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國內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環節,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仍受制約,投資增長後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穩就業壓力較大。


張 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研究生院教研中心研究員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要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為重點,推動相關改革走深走實。這些都清楚表明,黨中央將進一步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作為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激活微觀主體活力的過程中,減稅降費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會給廣大小微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支持:一方面,發揮減稅降費效果;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需要著力緩解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一、發揮減稅降費效果,激發小微企業 科技 創新的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在財稅領域實施階段性大規模減稅降費,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其中減免社保費1.7萬億元。創新宏觀政策實施方式,對新增2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建立直達機制,省級財政加大資金下沉力度,共同為市縣基層落實惠企利民政策及時補充財力。為進一步發揮減稅降費效果,鼓勵針對小微企業發展特徵,完善相關稅收政策,如加大研發加計扣除,建立研發投入現金返還機制,即對於年度虧損的小微企業,根據其研發活動投入給予一定比例的現金返還,作為稅額優惠和稅基優惠政策的有益補充。

加快制定政府購買中介稅收服務機制,補充當前納稅服務體系和執法輔助體系。對小微企業享受研發加計、加速折舊等促進 科技 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由政府出資招標符合資質的涉稅中介機構提供會計核算、稅務申報等服務的形式,緩解小微企業財務力量薄弱和稅務人手不足的困境,也降低小微企業辦稅成本,促進納稅遵從,提升征管質效。當前,在部分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已先行先試了「 科技 創新券」舉措,即政府買單第三方會計、咨詢、法律、管理等中介服務,取得了不錯的實踐效果。


二、優化企業營商環境,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為支持銀行定向增加貸款並降低利率水平,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50%以上,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下一步需加快完善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建議地方政府集中有關職能部門的信息資源,引導企業、銀行與平台進行系統對接,降低商業銀行開展授信盡職調研信息查詢的難度和成本。

提高抵押登記辦理時效。建議不動產登記部門全面加強與銀行合作,通過數據直連等方式,實現在銀行網點一站式受理貸款、抵押登記等申請,充分利用銀行服務窗口解決抵押登記辦理難、時限長等問題,縮短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提高小微企業信貸放款效率。

探索 建設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議積極推動建立省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平台,為 科技 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供從項目受理、價值評估、融資擔保、質押登記、貸款發放到質權處置、運營、投資等多種服務,系統解決 科技 型小微企業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存在的評估、登記及流轉等問題。


三、完善地方金融體系,創新激勵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舉措

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構建以銀行信貸為前端、以投資引導基金和私募股權融資為兩翼、以融資擔保和保險為支撐的多層次投融資服務體系,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支持 社會 資本發起設立或入股商業銀行,適度增加村鎮銀行數量。大力支持村鎮銀行等金融形態規范發展,發揮其關系型信貸的相對優勢,填補「大機構難對接小客戶」留下的空缺。創新激勵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和擔保的財政支持手段,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

進一步發揮天使引導基金、創投引導基金的作用,支持引進和組建各類風險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引導民間資本以股權等形式投向 科技 型小微企業。鼓勵地方法人機構發揮產品開發鏈條短的優勢,創新符合實際需求的小微企業信貸產品。例如,針對小微企業短期資金周轉難的實際,開發短、平、快的過橋型產品。

支持地方法人銀行降低成本。各級國庫現金存款、政府工資代發等政府業務應向地方法人銀行傾斜,政府大型項目融資優先考慮地方法人銀行。

加強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力推融資擔保行業發展,重點打造以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基礎、其他類型融資擔保機構為補充,主要為 科技 型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服務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將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納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提高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支小業務佔比,加快推動省級再擔保機制建立。


四、暢通貨幣傳導機制,確保政策紅利惠及小微企業

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最後一公里」,完善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FTP)是關鍵。只有銀行建立了成熟完善的FTP,人民銀行釋放的流動性才能真正帶動貸款定價下降,進而將政策紅利傳導至小微企業。

建立統一的資金流向監控系統,確保小微企業信貸資金真正投向實體經濟。目前商業銀行僅掌握本行內的資金流轉信息,無法監測跨行、跨系統資金流轉。建議人民銀行基於支付清算系統,統籌建立跨系統資金流向監控體系,設置相應的監控預警指標,實時向商業銀行推送,為商業銀行監控客戶全流程資金流向提供抓手,保證信貸政策的精準投放。

優化對商業銀行的考核激勵措施。建議監管機構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貸款管理的考核約束機制,採用正向激勵的監管導向,對於普惠金融業務推動較好的商業銀行,在年終考評、分支機構設立審批等方面給予加分等鼓勵措施,進一步調動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積極性。

『貳』 扶持小微企業貸款政策

2021年小微企業優惠政策:
1、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季納稅,季度銷售額未超過30萬元),免徵增值稅。
2、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3、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
4、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免徵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
5、未達到增值稅起征點的繳納義務人,免徵文化事業建設費。
6、對在職職工總數30人(含)以下的小微企業,暫免徵收殘保金。
一、稅務總局《關於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規定了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中小企業貸款是指銀行向小企業法定代表人或控股股東(社會自然人,以下簡稱借款人)發放的,用於補充企業流動性資金周轉等合法指定用途的貸款。
二、流動資金貸款是為滿足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短期資金需求,保證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而發放的貸款。按貸款期限可分為一年期以內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和一年至三年期的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按貸款方式可分為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其中擔保貸款又分保證、抵押和質押等形式;按使用方式可分為逐筆申請、逐筆審貸的短期周轉貸款,和在銀行規定時間及限額內隨借、隨用、隨還的短期循環貸款。流動資金貸款作為一種高效實用的融資手段,具有貸款期限短、手續簡便、周轉性較強、融資成本較低的特點,因此成為深受廣大客戶歡迎的銀行業務,流動資金貸款按期限可分為臨時流動資金貸款、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和中期流動資金貸款:
三、臨時流動資金貸款:期限在3個月(含)以內,主要用於企業一次性進貨的臨時性資金需要和彌補其他支付性資金不足。
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期限3個月至1年(不含3個月,含1年),主要用於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周轉資金需要。
五、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期限1年至3年(不含1年,含3年),主要用於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中經常佔用資金需要。
法律依據
濟南市委辦公廳濟南市政府辦公廳《關於積極應對疫情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
第一條確保中小微企業信貸余額穩中有升。嚴格落實國家疫情防控期間信貸政策,引導各銀行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確保2020年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平均增速。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資金暫時受困的中小微企業,嚴禁各銀行機構抽貸、斷貸、壓貸。
第二條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鼓勵各銀行機構採取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各銀行機構要建立、啟動快速審批通道,簡化業務流程,切實提高業務辦理效率。
第三條提供個性化金融扶持。對各銀行機構在我市疫情防控期間的中小微企業貸款,一律納入我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項目庫。符合貼息政策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按政策要求給予最高標准貼息支持。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擔保費率不超過0.8%,取消反擔保要求。充分運用數字金融「一貸通」融資平台的「101」模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快、更便捷的融資渠道。

『叄』 浙商銀行小微金融被央視「點贊」,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浙江金華的科脈信息 科技 是一家科創型小微企業。這家公司為企業提供移動支付等SaaS服務。去年,受疫情影響,客戶對於非接觸運營管理需求大幅上升, 但是科脈信息卻缺少擴張的資金。在了解到企業的資金困難後,浙商銀行金華分行通過「銀稅互動」系統,給企業辦理了375萬的稅收倍數貸款,幫助企業解決了資金問題,獲得了市場先機。


你或許會納悶,什麼是「稅收倍數貸」呢?「稅收倍數貸」是將企業納稅信息作為融資增信的重要徵信依據,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按其納稅額的一定倍數核定並發放貸款。


納稅額造不了假,它和營收有一個倍數的關系,通過納稅額,銀行就可以倒推出企業的真實營收,浙商銀行正是利用這一關鍵信息完成了對科脈信息的授信。


剛剛公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6月末,浙商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佔比為18.73%,處於股份制銀行領先位置。


截至6月末浙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18.25億元,較年初新增197.43億元,增速9.77%,快於境內機構各項貸款增速3.53個百分點;授信客戶數10.83萬戶,較年初增加0.43萬戶,增速4.13%。通過線上化產品累計授信超1300億元。


如果說余額和客戶數還只是量的增加的話,那麼融資成本的下降和資產質量的提升,則是經營硬實力的體現。


浙商銀行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篇文章我們提供一個基於專利的視角。


1
科技 創新專利的視角


專利是反映一家企業研發能力和對 科技 重視的權威指標,為了客觀衡量浙商銀行的金融 科技 成色,我們通過知識產權資料庫智慧芽進行了搜索後發現,目前,浙商銀行總申請量達到了58個,在審核中的專利達43個,佔比為74.14%。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浙商銀行的專利申請次數在突然加速,達到37次。這與我們慣常的預期一致,金融 科技 和數字經濟在疫情中大大提速。


浙商銀行近年來專利申請數


更進一步,我們還發現了浙商銀行金融 科技 創新的關鍵詞!


浙商銀行的專利申請詞雲


從創新詞雲來看,浙商銀行最核心的專利關鍵詞是「區塊鏈」,如果根據引用次數來衡量,其重點專利為「一種提升區塊鏈查詢效率的系統和方法」。


那麼,為什麼浙商銀行這么重視區塊鏈呢?


這就說要到供應鏈了,而供應鏈又與產業互聯網的大趨勢密不可分。


目前,國內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正在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鏈,來構建一個完整而友好的創新大生態。眾所周知,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也是圍繞供應鏈來進行博弈的。


供應鏈體系十分復雜,其中,小微企業是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對於暢通生產、流通等環節具有重要意義,而浙江又是我國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重鎮,截至2019年末,浙江省納入中國小微企業名錄庫的就有222.4萬家,佔在冊企業的87.7%。所以,服務好產業鏈上的小微企業,才能助力產業鏈變成創新鏈,促進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我們知道,金融基於信用,區塊鏈被認為是「天然的信任機器」,區塊鏈這種技術,天然適合在產業鏈多方主體之間記錄信息、構建信任。如果再輔以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就可以無縫銜接入產業鏈之中。


事實上,浙商銀行很早就圍繞供應鏈、產業鏈做文章了。


浙商銀行應收款鏈平台


供應鏈的另一種表述,也可以是圍繞核心企業的上下游關系,浙商銀行已經前瞻性的意識到了這種關系的重要性,他們深入到這種關系之中,用平台化服務模式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通過拓展核心企業的下游經銷商,打造以大帶小的集群化營銷體系,開辟出新客群和業務增長點。由此,浙商銀行有了新的批量獲客方式。


正泰集團是電氣工業的龍頭,其下游經銷商遍布全球各地。正泰集團作為核心企業有階段性時點控制應收款總量的訴求,需經銷商加快貨款回籠;而經銷商要求融資方式高效便利。


在疫情發生後,浙商銀行同核心企業約定了客戶准入標准,由核心企業名單制推薦經銷商,積極切入經銷商網路,解決雙方痛點。與此同時,設計了專項高效業務流程,借款人可通過網銀線上自助提款,讓一切流程變得更快、更方便。最終快速與正泰集團達成合作意向。


正是這樣以核心企業為圓心,通過平台化的模式,浙商銀行的融資服務得以快速輻射到其下游經銷商。在批量獲客的同時,簡化流程,真正做到解決經銷商需要高效便利的融資問題。截至6月末,平台化模式已服務客戶6.66萬戶,較年初增長6.56%,融資余額7014.95億元,較年初增長3.40%。


2
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加速

金融和實體經濟永遠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還是以浙商銀行為例,正如我們在先前的文章《浙江、浙商與浙商銀行》中所指出的那樣,浙商銀行的發展與浙江的發展,與浙江的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的改革開放都密不可分。


銀行業數字化經營也有賴於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很多金融 科技 的從業者已經意識到,數字金融開展的怎麼樣,與地方的數字化程度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和企業數字化程度高,基於數據去判斷企業的情況就越准確。


由於地處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浙商銀行在其成立之初,就把小微金融作為了主要戰略業務,多年來既嘗到了甜頭也做出了特色,看普惠小微余額佔比這一指標,在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中高於10%的僅有3家。在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中,浙商銀行的小微貸款余額為18.73%,處於行業領先位置。


與此同時,浙商銀行也一直在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不良率也保持在較低的水平。而幸運的是,浙江全省的數字化水平在全國也處於領先地位。


「十三五」期間,浙江在推進數字經濟過程中,把傳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方向。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在這一進程中,製造業中小企業通過應用數字化系統,實現了產業數字化。以浙江省嵊州市為例,政府明確了60家示範培育企業,推動製造業企業、金融機構、專業數字化工程企業深度對接。



根據浙江銀保監局局長包祖明介紹,核心的關鍵就是浙江省銀保監局聯合省大數據局,推動全省各個部門的數據整合,構建了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台,這個平台構建了54個數源部門數據、3952條檢核規則、6大類指標體系的「金融主題庫」。


也就是說,在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個問題上,浙江省沒有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線性思維辦法,而是通過整合數據的方式找到了一個系統性的解法。


有了數據這塊兒肥沃的土壤,浙江大力推進首貸戶、信用貸、無還本續貸。同時,綜合運用 科技 手段和大數據信息,加強信用貸能力建設,加大信用貸款產品創新和業務拓展。另外,浙江省還建設了一個省級的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藉此來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所以,《人民日報》稱贊這種做法是「開創工作新局面」。這也是文章開頭所介紹的「稅收倍數貸」產品得以落地的原因。


2020年6月,浙商銀行與浙江省經信廳聯合啟動浙江智造融通工程,以「三年金融助力1000億」為目標,助力浙江省工業企業加快完成智能化技術改造。截至7月末,為1000餘戶名單內企業提供融資余額457.05億元。


因此,浙商銀行支持小微的秘密,概括起來無外乎兩條,一是浙商銀行對於小微企業的戰略定力,以及平台化服務對金融 科技 的應用,二是整體數據環境的改善。所以說,實體經濟越活躍,經濟數字化水平越高,像浙商銀行這樣具有金融 科技 實力的銀行就越有機會。

『肆』 普惠金融加速快跑,如何守住信貸「3%不良率」的紅線

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的普惠金融業務正在加速快跑。數據顯示,全年有望超額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40%的增速目標。

然而,在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同時,銀行機構的不良貸款率卻在同步上升,甚至已經接近官方的容忍限度。

如何在不減少小微企業貸款的同時,守住信貸 「不良率3%」的紅線,便成了目前業內頗為關注的話題。中國財富就此走訪了一些金融機構,試圖尋找破解之道。

普惠金融貸款風險或持續爬升

9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一級巡視員毛紅軍於此間介紹,截至7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40.8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了10.62%;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37.1%,全年有望超額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40%的增速目標。

普惠金融的貸款增速喜人,但其不良貸款率卻在不斷攀升,引發多方警覺。

8月22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今年上半年,金融始終以超常力度支持著小微企業穩定發展。但他同時指出,截至6月30日,我國的不良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0.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了9.25%,不良率更是高企2.99%,已接近官方原來設定的容忍限度。

盡管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普惠小微貸款的不良率風險「整體可控」,但鑒於疫後提振和恢復 社會 經濟發展之需,普惠金融信貸勢必存在著風險繼續爬升的巨大壓力。

在9月10日的發布會上,毛紅軍也一再強調要「明確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高於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以內的容忍標准」。

據中國財富了解,今年上半年,工、農、中、建、交、郵等六大銀行實現凈利潤6483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24億元。六大行上半年利潤大幅減少的背後,正是不良率的全線上升。公開數據顯示,在六大行中,不良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交通銀行,截至6月末其不良率達1.68%,較年初上升了0.21個百分點。

嚴守「3%不良率」紅線需創新思路

業內人士預判,在國內外經濟環境整體遭遇寒冬並面臨無限變數的復雜背景下,包括六大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既要承擔繼續為產業「輸血」的使命,又要在新舊多重風險中設法「扭虧補益」,能夠破解擺在銀行機構面前的這道「二元方程」的一個重要選項就是積極推進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突出優勢是既能陽光普照、又可精準滴灌。」在北京深安未來 科技 公司董事長阮曉迅看來,在疫情後經濟重振這個時點上,確實有必要充分釋放普惠金融為產業賦能的巨大潛力;但相比於單純地通過普惠業務來「扭虧補益」而言,銀行金融機構要直面的現實難題是,如何給普惠信貸業務的潛在風險排雷減壓。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李海濤博士的看法與阮曉迅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在受訪時分析稱,普惠金融的客群多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其金融需求往往都具有「小、散、急」的特點,因此,銀行機構在為之提供金融服務時,「堅守合規、管控風險」非常必要,但這又很容易把普惠金融逼進「不普不惠」的尷尬境地。

「很顯然,常規的貸前人工核驗模式,無法實現普惠金融的量與質同步提升。」結合自身對信貸業務知行合一的洞察和實踐,阮曉迅認為,普惠金融在推進中的最大路障,實際上是如何切實有效地防範和降解貸款不良率——大大小小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敢貸、不願貸、不能貸、不會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在信貸風控環節上缺少先進技術的支撐。

「破解這道復雜的方程式,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找出新的方案。」在阮曉迅看來,「廣、散、急」是普惠金融業務的共性,而這些特點尤其適合與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進行深度融合。他認為,一旦新的技術應用與傳統金融服務場景發生化學反應,其效果就不是單維的降低信貸不良率了,還完全可能助力銀行金融機構實現「豐富獲客手段、優化信貸流程、提升客戶體驗」的多重目標。

李海濤也認為,在產業數字化的新趨勢下,每一個銀行金融機構在推進普惠金融業務的過程中,都非常有必要積極地擁抱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新興技術,完善自身的風險管理體系,切實提升自身全流程、全方位的風險管控能力。

中國財富注意到,在9月10日舉行的「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毛紅軍也曾直指,為實現「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的目標,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在監管引領和各項政策共同支持下,持續加大創新力度,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改進風控模型和業務流程,確保各項穩企惠企的金融支持政策精準落地。

「網路賦強公證」打通銀企互信之結

事實上,近年來,除了主管部門、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求解普惠金融風險管控的現實課題外,各類專業 社會 組織和技術平台也在為普惠金融的 健康 生態建設集思助力。中國財富了解到,深安未來 科技 公司就一直在致力於將區塊鏈技術與「網路賦強公證」深度結合,將技術信任力與公證公信力「雙信」合一,並為減少金融糾紛、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營造良好金融信用生態方面屢有建樹。

據阮曉迅介紹,目前,深安未來主導的「普惠金融線上小微借貸+網路賦強公證」模式已為多家超大型銀行金融機構賦能。他告訴中國財富,深安未來及其「網路賦強公證服務平台」是國內首個創新互聯網賦強公證服務平台,運用互聯網公證這一創新工具,應用區塊鏈技術,採用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行的創新公證服務機制,解決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貸款不良率的痛點,從預警、催收、執行幾個環節,提升 科技 金融的風控能力,創新金融風險處置機制,為金融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深安未來這個服務的運行邏輯,在本質上是利用網路賦強公證系統為網路貸款業務提供在線同步服務,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完善網路賦強公證電子存證的司法效力。」中科院的一位信息安全技術專家對深安未來的業務模式給予了首肯。

他告訴中國財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可偽造、全程留痕、集體維護、可以追溯、公開透明的顯著特徵,各大金融機構一旦積極依託智能區塊鏈,並將對應的業務接入到公證處、互聯網法院、CA中心等多個具有國家公信力的共識節點,便有望形成高效可信的增信聯盟,進而切實降低各類金融信貸的風險。

『伍』 「首席觀察」罕見!銀行上半年凈利同比降9.4% 警惕「不良」升溫

中國銀保監會8月10日在股市收盤後公布了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2020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10.35%。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0.83%,較上季末下降0.15個百分點。

市場乍驚:近年幾乎從未出現過如此凈利潤降幅的中國銀行業怎麼了?盡管這也取決於銀行對壞賬計提的撥備,其可對利潤空間進行調節。

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銀行盈利下降原因之一是讓利於實體經濟,而非自身經營能力惡化的問題。即這是可預期的結果,但降幅之大出乎市場的意料。

年中重要經濟數據發布之際,相關部委官員亦出來重磅發聲。

當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的引導使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帶動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利率的下行,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使得貸款的結構明顯優化,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明顯增加。

那麼,下半年最大挑戰是什麼?易綱在回答央視新聞《相對論》給出的「部長答題板」提問時說,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對實體經濟精準滴灌。他表示,實體經濟的支持一定要聚焦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這是人民銀行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的確,疫情沖擊下的中小微企業等部分實體經濟仍在嗷嗷待哺……

不過,易綱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國經濟在全球實現了率先復甦。二季度我國GDP出現了比較強勁的反彈,GDP同比增長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而對投資者來說,日趨復雜宏觀形勢背景下,當前階段,優質銀行可能也會因為業績調控而出現好的中長期買點。

「不是銀行經營的問題」

「讓利1.5萬億是此次商業銀行利潤下降的部分原因。根據央行的表述,1.5萬億元中有利率下行讓利9300億元,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等項內容。」8月10日,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經濟觀察網。

他解釋,除此之外,估計疫情沖擊下,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破產和虧損,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也是利潤增速下降的原因。預計隨著貸款延期等支持性政策明年到期後,沒有暴露的不良貸款將陸續顯現,將對銀行利潤形成新的考驗。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40.7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7萬億元,較年初增速17.7%。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6.6萬億元,同比增長為2.7%。

「這在近年來是非常罕見的,主要是受新冠肺炎影響以及加大對實體經濟讓利的結果。」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經濟觀察網。他指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也有所下降。

董希淼解釋,上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疊加疫情影響,我國實體經濟遇到較大沖擊。商業銀行在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收費以及延期還本付息等舉措,積極主動向實體經濟讓利,推動企業融資明顯下降。

「凈利潤同比下降不是商業銀行自身經營能力惡化,而是商業銀行大幅度向實體讓利的結果。」他說,「同時,面對資產質量反彈壓力,商業銀行加大貸款損失准備計提,貸款損失准備較上年末增加5003億元(其中一季度增加2943億元,二季度增加2060億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盈利表現。」

這里,是否還記得銀行讓利1.5萬億的實質內涵?

一個月前,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曾對「金融機構1.5萬億讓利」進行解讀——表示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將主要通過三方面予以實現:

一是利率的下行。包括貸款利率下行、債券利率下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的優惠利率貸款的發放,所有加在一起通過引導利率下行,最終會實現大概約9300億元的讓利。

二是兩項貨幣政策新工具加上前期的延期還款付息政策工具大約讓利2300億的規模。

三是通過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包括前期已經減少的收費,後面全年還要繼續減免的收費,特別是落實6月1號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通知》。

概之,這三大塊加在一起大數是1.5萬億元。

8月10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央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穩企業保就業。他說,主要措施可以概括為18個字,就是「擴總量、保供應、促增長,降利率、調結構、保主體」。

按照易綱的話說,貨幣政策的引導使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帶動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的貸款利率都降至 歷史 新低。特別是普惠金融的貸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個百分點。

「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使得貸款的結構明顯優化,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明顯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場主體近3000萬戶,有貸款余額的超過2300萬戶,這些主要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易綱稱。

此外,銀行凈息差的空間亦在小幅收窄。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凈利潤同比下降9.4%,其中,銀行的凈息差從2.10%降至2.09%,下降了1 BP,凈息差有所收窄,包括盈利下降等……由於今年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銀行的LPR利率下降30個BP;而實際貸款利率的下降幅度逾30個BP,但銀行的負債成本下降幅度相對有限,所以,整個凈息差處於收縮狀態。

不過,溫彬認為,雖然利潤同比下降,凈息差收窄,但在目前疫情的影響下,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幅度,有助於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好地發揮了金融的支持作用。

不可否認,疫情沖擊下,一些受沖擊的企業出現信用風險,違約也在增加,不良率和

同期,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5.0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2060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82.4%,較上季末下降0.80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54%,較上季末上升0.04個百分點。

「這也說明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風險總體是可控,經營相對比較穩健,特別是撥備覆蓋率雖然較一季度有所下降,但超過180%,遠高於監管的紅線要求,所以,整個銀行業的風險抵補能力比較充足。」溫彬說。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除城市商業銀行之外,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二季度凈息差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

然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內經濟面臨諸多挑戰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的「雙升」不容小覷。IMF和世界銀行分別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 4.9%和 5.2%,世界銀行稱全球經濟可能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

不良?不良!

盡管中國風景獨好,央行表示,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即使信貸資產質量目前無恙,防範於未然亦未嘗不可。

董希淼坦言,在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壓力驟增的情況下,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基本穩定,風險抵補能力仍然較為充足,實屬不易。不過,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反彈壓力非常大的,在內外部環境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銀行業資產質量面臨嚴峻挑戰。2020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貸款率還可能有所上升,非信貸不良資產業也可能進一步爆發,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具體來看,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二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27364億,較一季度的26121億,上升1243億,其中,次級類貸款二季度為12918億,較一季度的11469億增長1449億 ;可疑類貸款10653億,較一季度的10638億略增15億 ;損失類貸款3793億,較一季度的4014億增長221億。不良貸款率為1.94%較一季度1.91%增加了3個BP。

所以,「商業銀行一方面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置;另一方面要堅持標准,嚴格把關,嚴控新的不良資產產生。」董稀淼說,監管部門要繼續採取針對性措施,支持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多渠道、高效率地處置不良資產。在服務實體經濟、讓利實體企業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維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保護好商業銀行合法權益。

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指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提早謀劃應對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長,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嚴格資產質量分類,做實利潤、提足撥備、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8月3日,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指出,下一階段要「著眼長遠,未雨綢繆,支持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就此,光大證券首席銀業分析師王一峰告訴經濟觀察網,銀行盈利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結合前期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下半年工作要求,銀行業中期業績呈現出了三大特點:

首先,營收預計相對穩定,盈利增速明顯下行,撥備前盈利增速與凈利潤增速差拉大。二季度,行業凈息差為2.09%,預示著凈利息收入平穩;非息收入佔比下降除季節性因素外,還有利率上行對於債券交易和估值的變化。

再者,分機構看,大型銀行盈利增速-12%,股份行-8%,城商行-2%。大型銀行盈利增速回落更快。主要是大型銀行相對更為審慎的財務規劃所致。從分機構的盈利增長可知,上市銀行中「夾心層」的優質城商農商銀行預計中期業績盈利增速表現將明顯好於上市國股銀行。

展望下半年,王一峰認為,商業銀行盈利增長仍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壓制:「資管新規」後問題資產回表對准備的消耗,I9准則下非信貸累資產准備計提的增加,以及存量風險的進一步確認與化解。預計未來銀行業營收與盈利增速差將進一步擴大。但是,也應注意到,對於優質銀行來說,未來業績表現不會過分惡化。尤其是在當前階段,銀行業營收增長依然穩定,優質銀行會因為業績調控而出現好的中長期買點。

其實,「未來風險點不在於業績調控,更多在於中美摩擦加劇下金融制裁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復甦強度的不確定性。」王一峰說。

溫彬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務小微,精準滴灌,銀行在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的同時,會優化信貸結構,聚焦小微企業、製造業,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同時,相對前期,貨幣政策會出現一些邊際上的變化調整。

不過,「因為風險有滯後效應,下半年的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余額可能會進一步上升,但銀行加大信貸的逆周期投放,有助於企業保持正常經營。預計下半年的經濟將恢復性增長……所以,銀行資產質量總體上會保持平穩。」溫彬說。

『陸』 寧波銀行:讓更多金融「活水」 流向小微企業

「截至去年末,寧波銀行普惠小微 貸款 余額538億元;小微貸款戶數4.30萬戶;小微貸款不良率0.98%……」長期以來,位於全國首個普惠金融綜合示範區的寧波銀行重點支持小微企業,通過加大信貸投放、加強政策引導、創新產品服務以及拓寬融資渠道等多元途徑,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著力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

六大實措打通「輸血」要道引金融「活水」

「寧波銀行經營機構主要分布在江浙區域,區域內實體經濟發達,小微企業數量眾多,為銀行持續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寧波銀行行長羅孟波坦言銀行服務小微的優勢之處。

作為在A股上市的城商行之一,寧波銀行一直將小微企業作為服務的重點對象,以「了解的市場、熟悉的客戶」為准入原則,堅持「與客戶共同成長」的經營策略,立足區域市場,著力產品創新。

面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單一的金融服務難以解決多樣化融資問題。寧波銀行通過單列小微信貸額度,設置差別化不良率容忍度,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優惠價格,實行考核政策傾斜,對服務小微企業人員實施專項補貼,創新金融產品的六大實招確保資金真正投入到小微企業領域。

寧波是製造業大市,民營經濟活躍。羅孟波表示:「對於500萬元以下的製造業等小微企業投放均優先確保額度。並且,為確保小微貸款的額度使用,由寧波銀行總行集中分配信貸額度,每日跟進額度投放進展情況,確保分支機構執行到位。」

此外,針對小微企業貸款難,寧波銀行特別設置比全行貸款更高的不良率容忍度,鼓勵資金投放到小微企業領域。並結合各分支行和區域情況,進一步細化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要求,設定差異化考核。同時,為鼓勵分支行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全行下調小微企業新增貸款內部資金轉移價格25BP,充分調動分支機構以及業務人員開展小微金融的積極性。

特色產品破解抵押難助小微成長

小微活,經濟活;經濟興,則金融興。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做好基礎金融服務的同時,寧波銀行根據小微企業成長發展周期,下足了「苦功」,一系列符合小微企業「短、小、頻、急」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應運而生,大大地提升了小微企業貸款辦理速度,降低了融資成本。

對於抵押類貸款申請金額在500萬元以內的,寧波銀行引入「雲評估」智能系統自動評估抵押物價值,實現「一日審批、三天放款」的限時服務目標。截至2018年末,寧波銀行快審快貸業務累計授信8554戶,累計授信169.7億元,余額112.61億元。

為有效緩解小微企業還款壓力,寧波銀行推陳出新,創新還款方式,推出「三年貸」模式,延長貸款使用期。一次申請,使用三年期間按月付息,到期還本付息,減少周轉次數,提升信貸資金使用效率。截至2018年末,寧波銀行三年貸業務本年提款893筆、金額19.92億元。

特色產品潤澤企業,金融服務全面到位,普惠小微漸顯成效。截至2018年末,寧波銀行全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538億元,較年初增長25%,高於全部貸款余額增速;普惠小微貸款戶數42971戶,較年初增加2665戶,實現了「兩增」要求。

羅孟波強調,今年上半年,寧波銀行將進一步摸排區域內企業經營狀況,持續開展小微企業上門走訪活動,了解小微企業客戶最為迫切的金融需求。同時,不斷優化自身金融服務和流程,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柒』 記者「化身」小微企業首貸戶:嚴防資金入樓市 銀行信貸怎麼變

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的首次回升備受市場關注。

為什麼會回升?企業還能從銀行順利貸到款嗎?未來利率是否還會繼續回升?

帶著這些疑問,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小微企業主首貸戶的身份咨詢了北京地區的多家大行、股份行網點。綜合信貸經理的反饋來看,當前時點的企業貸款利率較年初確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不是很大,對於小微企業政策層面仍維持較大的支持力度。

不過,在嚴防資金進入樓市、股市的大背景下,對於貸款企業的流水財務、納稅等情況銀行審核趨嚴,想要順利貸款,要麼提供所需各種材料,要麼提供更高市價的擔保品(幾乎都要求個人房產)。

企業貸款利率較年初確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不是很大,對於小微企業政策層面仍維持較大的支持力度。視覺中國

支持力度不減利率普遍上漲

「目前我們行企業貸款利率一般在3.65%左右,可以說在大行里是最低的,也沒有其他費用,如果從東西城、海淀申請,還能低至3.6%,各種材料審核完且符合條件的話基本2個工作日就可以放款。」一家國有大行北京市朝陽區某網點信貸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對於當前企業貸款利率回升的大背景下,為何該行利率仍這么低,上述信貸經理表示,目前政策層面對於小微企業仍維持支持力度,該行也是順應當前的政策要求。不過,該信貸經理同時表示,對於擔保品方面,該行要求有所提高,「最好有北京城六區90平米以上房產抵押,否則授信資金會打比較大的折扣」。

在另一家國有大行,一位信貸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目前該行企業貸款利率一般在3.85%左右,和年初基本沒有變化,「像你這種情況還需要做一個擔保,費率是1%,不過履行相關手續後,可以去北京首貸中心申請0.5%的費率返還,我們行和首貸中心有合作。」

對比來看,股份行企業貸款利率相對大行上漲明顯,多家股份行表示目前利率較年初有所上漲。

「按你陳述的情況,我估計利率在4.15%-4.45%之間,需要房產抵押,並且房產目前不能有貸款未還清。」一家股份行信貸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據其介紹,目前貸款利率較去年和今年初確實有所上漲,不過漲幅不算很大,「主要是政策層面有所收緊」。

另一家股份行信貸經理介紹稱,目前該行企業貸款利率在4.35%左右,去年底以來一直在小幅上漲,「主要是信貸額度比較緊張,現在申請估計還得排隊。」不過,對於未來貸款利率是否還會繼續上升,該信貸經理表示不好說,「信貸雖然比較緊張,但政策對於小微企業還是比較支持的。」

信貸經理犯難了納稅等資質審核趨嚴

盡管上述各家銀行對於小微企業仍維持較大的支持力度,但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企業運營3年多以來主要處於投入階段,幾乎沒有營收,納稅也很少時,信貸經理們開始犯難。

「最好找一個審計機構審計一下過去幾年的財報,按你這種情況審計費用估計也不高,流水可以適當做一下,貸款金額可以更高一點。材料准備好且我這里過了之後,然後我們會有同事去公司實地調研一下,情況符合就可以放款。」上述一家股份行信貸經理介紹稱。

上述一家大行信貸經理也表示,想要順利申請貸款難度確實比較大,「但還是可以看看實際情況,可以先從我們行線上渠道提交材料審核一下,系統會判斷是否可以貸款,可以的話我們再去實地調研之後確定具體金額。」

「最低需要6個月的流水,初創企業比較難我們也知道,不像那些在產業園、高新區的科技企業,政府有一些政策扶植,你這種最好先做做流水,6個月以後再來看看。」上述另一家大行信貸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主要還是近段時間以來監管部門一直在查經營性貸款進入樓市、股市的情況,資質審核比前段時間確實嚴了很多。」上述大行信貸經理解釋稱。

還有2家股份行信貸經理則直接表示貸不了款,「既沒有流水,也沒有多少納稅,在我們行還沒有資金賬戶,無法判斷你們的經營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上述多家銀行目前以企業納稅情況作為是否貸款的重要前提,且主要是線上操作。在國家稅務局北京市電子稅務總局網站互動中心的「銀稅互動」板塊,只要選擇某家銀行作為受理銀行,系統會提示納稅人將納稅數據發送至相關銀行,確認申請完畢後就可以在線查看銀行處理進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材料顯示,目前該頁面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等11家銀行可選擇。

『捌』 通過擴大信貸投放 三家銀行穩增長

記者采訪了解到,通過擴大信貸投放,三家銀行尤其是國開行、農發行在穩增長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近年來,國家加快棚戶區改造,讓億萬居民「出棚進樓」,改善了民生,同時有力地拉動了投資、促進了消費。

而時間回到五年前。2014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至7.4%,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當年4月2日,國務院召開的常務會議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重點支持棚改等相關工程建設。在市場人士看來,棚改是穩投資甚至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並一直延續至今。

為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央行創設PLS向國開行提供資金,國開行再向地方發放棚改 貸款 。2015年10月,PLS的支持對象擴展到農發行、進出口銀行,支持領域拓展到水利建設、「走出去」等項目。

依靠著PSL的加持以及通過債券市場籌資的優勢,五年間三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迅速。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末國開行資產規模為16.1萬億,相比2013年末增長了97.6%,其資產規模僅次於四大行;同期農發行資產規模6.85萬億,相比2013年末增長1.6倍,其間超越了民生、中信、浦發、興業、招商五大股份行,擴張尤為迅速;口行資產規模則由2013年的1.88萬億增至2018年的4.19萬億,增長了1.2倍。而同期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資產增幅大多在60%左右。

和上市銀行不一樣,三家銀行僅公布年報,且年報內容不像上市銀行那般翔實,顯得相對「神秘」。因為承擔一些政策性業務,同時體量龐大(三家銀行資產總規模達到27.2萬億),它們的變化亦需引起關注。近日農發行公布了2018年年報,三家銀行年報披露完畢,這構成觀察三者變化的重要窗口。

記者采訪了解到,通過擴大信貸投放,三家銀行尤其是國開行、農發行在穩增長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由於一些業務綁定了政府信用,有新增隱性債務之嫌。新形勢下,傳統的政府性業務也面臨轉型的難題。

擴張路徑

基建業務一直是國開行的特長,其中也涉及棚改業務,但早期規模並不大。2014年,在央行PSL支持下,國開行發放棚改貸款的規模迅速增長。

年報顯示,國開行2013年發放棚戶區改造貸款僅為1060億,而2014年增長近3倍至4086億,2016年繼續增長至9725億。此後有所回落,2018年新增規模不足7000億。

連續數年的大規模投放(2014-2018合計發放3.71萬億)後,棚改貸款成為國開行的第一大業務。年報數據還顯示,截至2018年末國開行貸款余額3.2萬億,約佔全部貸款余額為27.4%。第二大業務為公路貸款,佔比低於棚改貸款11個百分點。

以糧棉油、三農貸款為主業的農發行則在2016年大規模介入棚改業務。和國開行相比,農發行的優勢是人員眾多、網點豐富:農發行5萬多員工,而國開行不足萬人;農發行近兩千個縣域支行,而開行只在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布有分行。

「國開行大部分棚改項目與省級、地級市政府合作,統貸統還。農發行多年在縣市級耕耘,爭搶了很多縣級甚至市級的棚改項目。」中部省份某地市級城投公司融資部人士表示,「因為項目風險低, 收益 也有保證,基本都是綁定政府信用。」

農發行年報顯示,2015年農發行投放的棚改貸款僅為283億,但2016年激增至2133億,此後進一步上升,至2018攀升至5876億。四年間農發行合計投放1.25萬億,棚改貸款也成為農發行的主要業務。

棚改貸款的大規模投放一方面來自於央行PSL的支持。2014年,央行提供PSL資金3831億元,2014-2018年提供PSL資金在4000-10000億之間。截至2018年末PSL余額增至3.37萬億。

另一方面則得益於政府購買棚改服務的交易結構設計。其主要模式為,棚改主體將政府購買服務合同向銀行質押融資。政府根據合同約定,分期向企業支付采購資金,用於項目資本金投資及償還銀行貸款。穿透來看,實質上是財政對棚改貸款兜底,有新增隱性債務之嫌。

在上一輪的穩增長中,專項建設基金也是重要方式。其操作方式為,國開行、農發行向郵儲銀行定向發行專項建設債券,然後利用專項建設債券籌集資金,建立專項建設基金,國開基金或農發基金採用股權方式投入項目公司。

在大規模投放的情況下,基金入股了一些民營企業項目。但出於風險考慮,增信方式上國開基金和農發基金要求當地融資平台按約定回購基金持有的民企項目股權,民營企業則再向地方融資平台回購股權。如果查閱地市一級融資平台公司的工商資料,可以發現其股東大多有農發基金或國開基金的股份。

「上一輪穩增長主要通過專項建設基金提供資本金,但最後增加了政府隱性債務。所以這一輪穩增長直接用地方政府債券提供資本金。」某外資銀行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專項建設基金已式微。以國開行為例,2015年末其專項債券余額為0.58萬億,2017年增長至1.39萬億,不過2018年回落至1.35萬億。分析認為,這可能是部分地方政府提前回購了專項建設基金。

轉型之路

記者了解到,此前國開行、農發行的棚改、水利、公路等基建類業務大多綁定政府信用,而這可能新增政府隱性債務。

農發行西部省份信貸部門人士表示:「項目倒也不缺,但是很難做起來。如果新增隱性債務將會被問責,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所以我們對政府類項目都比較謹慎,只做一些收益能覆蓋本息的項目,但收益從何而來是個大問題。」

最近,她還接到一個任務,即了解政府開展隱性債務清理導致政策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農發行與地方政府如何持續合作,包括業務在發展方式、品種、模式等方面的變化。

記者了解到,農發行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分行積極支持移交—運營—移交(TOT)模式貸款項目。文件稱,TOT模式作為PPP項目中的一種重要模式,有利於盤活政府存量資產;支持TOT模式能幫助地方政府減輕財政負擔,深化政策性銀行和地方政府的合作關系。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前一些金融機構也試水了若干TOT項目。農發行現在介入,是因為傳統的平台業務(如棚改、水利貸款)有新增隱性債務之嫌,農發行的政府性業務大幅壓縮,急需尋找新的投向和模式。

國開行也有一些探索。今年3月,國開行行長鄭之傑接受采訪時表示,建議擴大PSL的使用范圍,增加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今年7月初,浙江省發改委和浙江國開行下發的一份通知顯示PSL已拓展了支持范圍。

通知稱,對符合「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及裝備製造、生態環保、地下管廊、科技創新及研發、清潔能源、集成電路和配套產業等領域抵押補充貸款資金(PSL)運用標準的項目,給予低成本資金支持。

如果從廣義基建角度來看,截至2018年末國開行鐵路、公路、電力、公共基礎設施和棚戶區改造貸款余額佔比接近七成。嚴監管下綁定政府信用明顯違規,新的模式亦需探索。「這必然有陣痛。」國開行西部某省分行信貸部人士坦言。

「相對於農發、開行而言,進出口銀行專注於外貿業務信貸,對政策性業務的恪守貫穿了從成立到現在的始終,方向相對明確。」滬上某券商固收首席分析師稱。因為三家銀行是債券市場主要的發債主體,也為債市參與者關注。

利率 市場化影響

和商業銀行通過存款籌集資金不一樣,國開行、農發行、口行主要通過發債籌集資金。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國開行、農發行、口行應付債券余額分別為9.1萬億、4.2萬億、2.6萬億,分別約占其負債規模的61.4%、63%、66%。鑒於債市市場利率已實現市場化定價,如今貸款利率錨定LPR後,三家銀行資產端也將實現市場化定價,由此資產、負債端都將率先實現市場化定價。

也有商業銀行人士擔心,商業銀行負債端主要來源於存款,存款利率成本短期難以降下來,但國開行、口行、農發行依託國家信用在債市籌資,其成本低於存款利率。如果三家銀行介入一些商業性業務,將具有明顯優勢。

實際上,如何准確界定商業性業務和政策性業務也是三家銀行需要面對的爭論。中部省份某地市農發行信貸人士介紹,今年首度投放了一些小微貸款,增信上主要由省擔保公司擔保。傳統上,小微企業貸款是商業性業務,但在支持小微的大背景下,這類業務又具有了政策性的含義。那麼到底如何界定?

從經營數據來看,2018年國開行實現利潤1121億,相比上年小幅收窄;農發行凈利潤181億,同比微增5.8%;口行凈利潤則由2017年的虧損122億轉變為2018年盈利48.2億。

「2015年外匯注資後,口行收到450億美元外匯後保留在境外運作了。2017年人民幣升值,口行從中承受了匯兌損失;2018年人民幣貶值,獲得匯兌收益,由此帶來利潤變動。」 一位外資銀行匯率研究主管表示。

不過他提醒,這一操作仍屬正常之舉,取決於觀察視角。部分企業傾向於避免外匯損益出現較大變動,往往會增加套保操作。而對匯率變化導致的估值起伏接受度較高的企業,也較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