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商業銀行貸款風險防範研究
擴展閱讀
2019公積金貸款個人額度 2024-09-22 02:42:45
陌仟金融貸款怎樣 2024-09-22 01:46:00

商業銀行貸款風險防範研究

發布時間: 2023-05-21 15:51:38

㈠ 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時,應該對企業的哪些方面進行分析來防範風險

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時,為了防範風險,應該對企業的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 企業的經營狀況:商業銀行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包括企業的市場份額、銷售收入、利潤、資產負債情況等,以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財務穩定性、資金流動性等情況,評估企業還款能力。

  • 企業的管理狀況:商業銀行需要對企業的管理狀況進行分析,包括企業的管理體系、管理層素質、經營策略、內部控制等,以了解企業的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評估企業的經營風險。

  • 企業的市場環境:商業銀行需要對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好裂境進行分析,包括市場的發展趨勢、競爭格局、政策環境等,以了解企業所處的行業風險和市場風險,並評估企業的發展潛力。

  • 企業的抵押擔保情況:商業銀行需要對企業提供的抵押擔保進行評估,包括抵押物的價值、抵押物的穩定性、抵押物的轉讓和變現茄襪腔能力等,以評估抵押物的風險情況。

  • 企業的信用狀況:商業銀行需要顫衫對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評估,包括企業的信用記錄、信用歷史、信用評級等,以評估企業的信用風險。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時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狀況、管理狀況、市場環境、抵押擔保情況和信用狀況進行全面分析,以防範風險,確保貸款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㈡ 銀行信貸風險研究分析論文

貸前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的核心。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比例普遍偏高,信貸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金融風險。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銀行信貸風險論文,供大家參考。

銀行信貸風險論文範文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研究

摘要:本文從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概述入手,分析國有商業銀行現代風險產生的原因,當前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制度的探討,進而提出防範信貸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信貸風險管理制度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述

信貸資產是商業銀行的主要金融業務,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是指在商業銀行經營信貸業務的風險總和,即商業銀行在經營貨幣和信用業務過程中,由於各種不利因素引起貨幣資金不能按時迴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形成的原因並進行分析

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紛繁復雜,從其產生來源可將信貸風險看作商業銀行自身原因,借款企業原因和外部環境的原因。

***一***商業銀行自身的原因

從銀行自身來看,是否能夠有效防範風險,主要取決於商業銀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銀行商業化改革以來,圍繞建立現代銀行制度,各商業銀行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特別是在控制和防範風險的發生上。都相應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但由於這些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觸及產權制度,沒有真正解決責、權、利問題,因此造成銀行自身管理監督體系不科學,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貸款的時機。

***二***借款企業的原因

從巨集觀經濟角度來看,是否能夠有效防範風險,主要取決於企業改革是否順利完成。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中70%以上集中於原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它們改革成功與否和經營狀況是否好轉是信貸資產質量提高的基礎。

***三***外部環境的原因

首先。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由於我國當前經濟正處於轉軌時期,社會信用體系沒有建立,社會上坑蒙拐騙,欠債不還,金融欺詐的失信現象時有發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與信貸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這些法律本身內容過於簡單,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甚至與國家政策相悖。 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問題

1.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記錄,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檔案不全,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沒有嚴格執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主要表現在:審貸分離機構設定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於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欠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檔案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於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3.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於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後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後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4.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保證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2***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3***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造成抵押行為無效;***4***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延長主債務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債務人債務數額,未徵得保證人同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和部分無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得規定,維護銀行得依法收貸權。

5.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6.違規帳外經營嚴重。違規帳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帳外帳,亂用科目,調整帳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受益領域。由於帳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中。

四、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對策

信貸資產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決定著銀行自身以至金融業能否生存發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防範信貸風險,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立足於標本兼治,我們應借鑒國際銀行業先進風險管理經驗,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信貸風險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要加快商業化程序,徹底地改革信貸管理體制,科學地制定貸款授權授信制度,不能簡單「一刀切」,靠犧牲基層活力單純求安全。其次要加強銀行內部管理。為了保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提高,應從注意銀行內部管理入手,堅持穩健的經營方針。還要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場化,發展資本市場,以及盡快完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此外還要提高員工素質,培育全員的風險控制氛圍。對於一個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人才是關鍵,商業銀行也不例外。

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過高的問題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目前我們應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和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的工作,逐步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過高問題。

參考文獻:

[1]閻慶民,《中國銀行業評估及預警系統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

[2]田永強,《系統論在銀行風險管理中的問題》,金融時報,2003年

[3]楊軍,《銀行信用風險——理論、模型和實證分析》,2004年

銀行信貸風險論文範文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

[摘要]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金融中介組織,自有資本佔比低這一特點決定了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內在風險特性,而銀行貸款質量的優劣,信貸資產所面臨風險的大小,對銀行的經營成果乃至生存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這使得中國的商業銀行在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對策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高是金融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銀行業經營風險因此增大,為金融危機的發生留下隱患,影響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因此,強化信貸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貸款比例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當前面臨的緊迫而又繁重的任務。認真分析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解決中國商行業銀行信貸風險高的問題,對於保證中國金融體系穩健高效執行,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分析

當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來自借款人造成的風險和銀行管理不善造成的風險兩個方面。

***一***借款人方面的信貸風險

1.借款人的收入波動和道德風險。貸款發放後,一些借款人由於收入大幅下降或暫時失業等市場原因,無法按期還款,有的雖然具備還款能力,但遲遲拖延還款,使銀行信貸風險大大增加。而中國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加之個人收入的不透明和個人征稅機制的不完善,銀行難以對借款人的財產、個人收入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還款意願等資信狀況作出正確判斷。

2.借款人蓄意***貸款。借款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專案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檔案、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銀行貸款。他們得手後大多攜款潛逃、揮霍或改變貸款用途,將貸款用於高風險的經濟活動,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致使貸款無法償還。

3.借款人多頭貸款或透支,導致信貸風險上升。目前,國內許多銀行管理不規范,各部門之間缺乏整體協調和互通機制。—些借款人抓住這一可乘之機,報送不完整的個人資訊資料,在同一銀行各個部門里多頭借款或進行透支,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

4.抵押物難以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一旦貸款發生風險,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而抵押物能否順利、足額、合法地變現,就成為銀行化解信貸風險的重要環節。由於中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交易費用偏高,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貸款抵押形同虛設。

***二***銀行經營管理方面的信貸風險

1.基礎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缺漏嚴重。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文字記錄,而目前有些商業銀行管理工作混亂,大量存在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缺漏。這些重要檔案的漏缺,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同時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細,這是信貸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貸前調查往往流於形式。貸前調查作為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查賬,核實相關資料,了解企業的產品、生產經營及管理等各種情況,通過大量的資料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觀、公正、有決策價值的結論,但有些信貸人員只是根據企業提供的相關文字材料進行摘錄、整合,做表面文章,根據這樣的貸前調查報告做出的結論已經使貸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貸中審查不嚴。在貸款發放過程中,信貸人員對借款人、擔保人、抵押物、質押物等審查不嚴,造成潛在的信貸風險。如信貸人員未發現擔保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等等。三是貸後檢查表面化。貸後檢查作為風險控制的重點環節,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其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是,信貸人員對不少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卻放鬆了,這是造成貸款預警機制失靈的主要原因。

3.銀行管理缺乏系統性,致使潛在風險增大。現在,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門之間缺乏系統性的資訊互通機制,對同一個借款人的信用資訊資料分散在各個業務部門,而且相當一部分資料尚未上機進行聯網管理,從而難以實現資源共享。通常,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個人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征詢材料進行判斷和決策,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證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社會活動及表現,有無違法紀錄、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式和有效渠道進行了解征詢,導致銀行和借款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4.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5.違規賬外經營嚴重。違規賬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外賬、亂用科目、調整賬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收益領域。由於賬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

二、商業銀行防範信貸風險的對策

綜合上述風險的來源,造成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貸管理機制應包括三個方面:信貸管理制度、信貸管理機構以及激勵和約束系統。信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權授信規定、信貸工作程式、信貸工作每一程式的內容和目標;信貸管理機構主要解決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分工,從機構這個角度確保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分清信貸工作各個部門的職責,並保證各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和制約;激勵和約束系統致力於發揮每一位信貸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明確信貸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加大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紀律約束。因此,商業銀行要建立起一套防範信貸風險的綜合管理體系,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充實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信貸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信貸檔案的收集、保管、交接、檢查等工作程式,並指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考核執行情況。其次,進一步完善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授權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集體審批、貸款「三查」等風險控制制度,同時,上級行要加強對下級行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二***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

首先要真正落實審貸分離制度,將貸款的審查權和批准權分別落實到不同的職能部門,明確貸款審查部門的工作范圍、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規范貸款審批部門的工作制度、審批內容、審批許可權、審批程式和審批責任。其次,建立專門的貸款管理委員會,針對大額貸款和疑難問題貸款進行審批決策。第三,由一個獨立部門承擔貸款風險評估職責。貸款風險定期評估需要獨立、科學、客觀地對每一筆貸款存續期間的風險狀況作出量化評估,為了保證貸款風險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時效性,這項工作需要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其他部門來獨立完成。總之,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是為了防止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實行信貸決策民主化、科學化。

***三***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隨著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建立,各銀行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發放貸款的基本標准,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範信貸風險的作用。信用評價體系可採用積分制,根據積分多少評定個人信用等級。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在系統內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單」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機構向不良借款人發放新的貸款,並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收回舊貸款。

***四***建立可靠的貸款風險資訊系統

該系統是一個綜合資訊系統,至少應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環境監測資訊系統,主要包括巨集觀經濟環境資訊、區域經濟環境資訊、產業結構現狀及未來預測資訊、同業競爭市場資訊。二是客戶資訊系統,主要包括客戶財務資訊、賬戶資訊、與客戶相關的其他非財務資訊。三是信貸風險監控資訊系統,可與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相結合,主要包括信貸違規性資訊、財務指標異常變化資訊、不良貸款資訊、客戶監管資訊。

***五***進一步完善貸款擔保制度

在現有的《擔保法》基礎上,要盡快健全抵押擔保制度,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培育規范的抵押品二級市場,使各種貸款抵押物能夠及時、順利地變現。其次,可考慮由 *** 出面組建信貸擔保公司,為長期、大額信貸提供擔保,這也是一些西方國家發展銀行信貸的成功經驗。第三,國家應規定一定金額以上的貸款必須設定擔保,銀行可視各個貸款品種的不同及申請人資信狀況,要求提供合適的擔保方式,並對擔保程式進行嚴格審查。

***六***把貸款與保險結合起來

借款者的個人健康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變化,往往是貸款無法償還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將貸款與保險公司的有關險種、產品組合起來運作。如銀行在發放某些貸款時,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須購買某種特定保險。一旦借款人發生意外,不能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司即要向保險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賠償金,而這筆賠償金又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方面可化解銀行的經營風險,實現信貸風險的合理有效轉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保險業的發展。

***七***改善信貸風險控制考核激勵機制

在傳統的信貸風險考核激勵機制下,發放貸款給予一定獎勵,清收不良貸款也給予重獎,造成了貸款發放數量越大、質量越差則獎勵越多,而質量越好卻獎勵越少的異常機制。因此,要優化信貸風險控制獎勵機制,在貸款營銷考核時,要重點考核貸款投向和投量的合理性、合規性、潛在風險性,淡出對貸款發放量的考核獎勵;對信貸風險控制的考核獎勵,應當改為質量優良的給予重獎,對完成清收不良貸款目標的不獎不罰,超額完成清收目標的給予適當獎勵,完不成清收目標的給予重罰,從而更有效地促進信貸業務安全、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德等.中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中長期策略***金融熱點問題***[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馮彥明.商業銀行業務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3]趙慶森.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與行業分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㈢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及防範的措施

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怪圈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改革似乎形成這樣一個怪圈:放權讓利→內部
人控制→不良貸款巨額遞增→加強監管→信貸緊縮→產生新的不良資產,即我
國政府在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處於一種兩難境地:既擔心過度監
管會造成信貸緊縮,又擔心權力過度下放會導致對內部人控制的失控,那麼,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國信貸管理體制改革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呢?其原因之一是國有商業銀行產權主體虛置。現代企業理論要求所有人和債

1

權人對經營者進行監督和約束,而國有銀行的所有權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代錶行使的,銀行的債權人主要是儲蓄的居民,經營權掌握在銀行經理手中,
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結果必然存在激勵不相容、信息不對稱和責任不對等
等問題。銀行經理在個人效用最大化原則的主觀動機驅使下,為了自己或部門
利益可能違規經營,發放明知難以收回的貸款,而產生的呆帳最後由國家代表
的所有權人承擔;其原因之二是國有商業銀行委託——代理鏈中各主體的權力
和義務不對等。中央政府對於金融機構的管理一般是通過中間人(中間人主要
是中國人民銀行和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各級主管部門)來進行。中
間人相對於上一級來說是代理人,相對於下一級或銀行來說是委託人,這樣就
形成了一條委託——代理鏈。但是,在這個委託代理鏈中,各個主體的權利和
義務是不對稱的;其原因之三是獨特的銀行權力結構。國有銀行的權力結構比
較特殊,表現在行政干預下的內部人控制。政府對銀行的人事任免擁有絕對的
權威,其債權人幾乎沒有發言的權力,且政府對經理人員的任免、獎懲標准不
僅僅取決於銀行經濟績效,還包含政治和其它等主觀因素,這必然使得銀行經
理人員的行為目標效用函數偏離銀行財富最大化的准則。此外,商業銀行信貸管
理體制幾個階段的劃分正好構成我國金融體制漸進式改革步驟「次優選擇」的
集合,中國改革以來持續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以銀行信貸擴
張和不良資產的積累為代價的,而從次優選擇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改革的時點看,
信貸金融制度安排在時間表上確實存在著嚴重的錯位,次優拐點選擇把持不當。
三、 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配置錯位
1、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投資偏向。如果以工業總產值或不同經濟類型的產值
為因變數Y ,以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金額做自變數X ,通過
i it
線性回歸求出 1984 年-2004 年因變數對自變數的彈性,結果表明國有工業產值
對信貸資金投入的彈性最小,僅為 0.757,小於集體企業、城鄉個體及其他經濟
類型對信貸資金投入的彈性,這說明國有銀行強力扶植國有經濟是以降低金融
系統的信貸資金效率為代價的,即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
著明顯的「所有制歧視」和「信貸偏向」,金融抑制現象長期伴隨中國經濟生活
的現實之中。
2、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漏損。我國經濟體制已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轉

2

向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政府主要採取控制利率和信
貸配給手段對銀行進行調控,不同所有制企業貸款利率和貸款規模不同,導致
商業銀行信貸市場雙軌制,並由此產生出一塊租金市場,蘊藏著巨額信貸租金
成為金融機構尋租的源泉,吸引眾多利益集團參與分享租金,導致我國商業銀
行信貸市場資金的嚴重漏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市場每年巨額資金漏損嚴重又
傷害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其後果是經濟效益好的私營個體企業得不到貸款,或
貸款成本過高,而經濟效益差的企業則可以通過賄賂或政府保護容易獲取商業
銀行信貸資金,這顯然是一種典型的逆向選擇行為。
3、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貸款問題突出。政策性貸款是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增
大的重要途經,政策性貸款實施結果嚴重降低了我國金融系統的營運效率。
4、國有商業銀行信貸市場行為金融範式凸現。商業銀行信貸市場存在「羊
群行為」、「非貝葉斯法則」、「過度反應」等行為金融學現象;比如中國四大國
有商業銀行集中了銀行業 80%左右的信貸資金,且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80%的貸
款發放給了只佔經濟總量約 40%的國有大企業,而更奇怪是非國有商業銀行也將
貸款集中投向大企業,也就是說,國有大銀行將貸款投向大企業的行為對非國
有中小型銀行形成了群體壓力,非國有中小型銀行在信貸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影
響下無法掌握足夠的信息幫助自己做決策判斷,就只好選擇從眾策略,將貸款
集中投向大企業,以致商業銀行信貸市場資金配置羊群行為凸現。
5、國有商業銀行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國有商業銀行存在規模經濟而股份
制銀行存在輕微的規模不經濟;國有商業銀行在其傳統業務(存款、貸款)上具有
規模經濟,在投資上具有規模不經濟,股份制商業銀行則相反;國有商業銀行及
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存在總體范圍經濟;國有商業銀行在貸款和存款上的范圍經
濟大於在投資上的范圍經濟,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貸款上不具在范圍經濟,而在投
資和存款上具有顯著的范圍經濟;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貸款和投
資組合上都不具有成本互補性,而在貸款和存款及存款和投資組合上都具有輕
微的成本互補性。
四、防範與控制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加入 WTO 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逐步開放,信貸市場將會形成這樣一個局
面:存款規模擴大、貸款利率降低、爭奪存款資源的「價格戰」異常激烈,銀

3

行業所獲利潤減少、社會總體利潤增加,中資銀行贏利能力弱、外資銀行贏利
能力強。這既給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帶來了很好的機遇,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我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第一,建立競爭性的金融體系。我國經濟已經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並存、
多層次發展的所有制經濟結構;而金融體系基本上仍是以國有銀行壟斷為基礎
的一元體系,難以適應經濟成分多元化的市場經濟要求。因此,要逐步放鬆銀
行業市場准入的限制,加快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國有與非
國有地區性的金融機構,鼓勵非國有產權主體的設立和發展,使金融市場上存
在獨立的、規模合理的、相當數量的中小金融機構,形成多種層次、多種類型
的金融機構並存的競爭局面,從而建立起競爭性的金融體系。這不僅有利於強
化信貸資金配置的市場性,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能力,促進金融市場有效競爭
的形成,而且還有利於促使信貸資金的供給能夠滿足我國非國有經濟持續快速
增長的客觀要求。
第二,建立長期的、有效的激勵制度。國有商業銀行在實行制度變遷和內
部組織結構調整時,應積極借鑒和吸收西方發達國家大銀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
經驗。比如,可採用股票期權方式激勵銀行高層管理者;設立限制性股權或通
過延期股票發行激勵中層管理人員;鼓勵普通員工投資入股,強化員工激勵機
制,推行「貨幣福利」激勵,從而加快推動國有銀行商業化進程。
第三,提升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能力。我們應該借鑒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中
央銀行的監管方法和監管經驗,運用「不對稱原則」逐步開放金融市場,利用
「保障條款」和「例外條款」合理保護金融市場,使用「市場對等開放原則」
加快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支持和鼓勵我國金融機構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
競爭,從而不斷提高中資銀行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妥善處理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國有銀行機制轉換是處理不良資產
的根本、加強監管是處理不良資產的保證、發展經濟是處理不良資產的靈魂。
國有商業銀行在現有產權體制下作為債權人的國有銀行與作為債務人的國有企
業之間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借貸關系,從而導致國有商業銀行大量不良資產
的產生,故處理國有銀行不良資產首先要從產權體制改革入手,建立現代企業制
度的國有商業銀行,其次構築以「人民銀行從嚴監管、金融機構自我控制、金融

4

同業自律和強化社會監督」為框架的「四位一體」銀行監管體系,最後通過發展
國民經濟總量,稀釋、控制不良資產的比例, 最終使銀企之間走出困境,步入
正常發展軌道。
第五,改革國有商業銀行產權結構。產權不明晰的銀企關系為不良貸款提
供了滋生的土壤。國有商業銀行要擺脫目前經營困境,必須從產權結構改革入
手,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應認真吸取不徹底改制上市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
的經驗教訓,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一定要避免「一股獨大」現象,在組建股份公司
時要吸收足夠的民營企業、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參加,把國有商業銀行改制為真
正多元投資主體的有限公司,建成產權明晰的、法人治理結構比較完善的多元
化股份制銀行。
第六,對商業銀行管理決策者實行聘任制。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
本重組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深層次改革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改革能否成功,在
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銀行治理方式和高級管理人員任命方式的變革。因此,應
引入競爭機制,對高級管理人員應實行聘任制,聘任那些既具有豐富的經營銀
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具有戰略眼光、能把握產業動向及謀劃好銀行發展藍
圖的人才擔任上市國有商業銀行的高層管理者。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和抑
制因行政主管部門派遣管理者而導致管理層的權力超越股東和董事會的現象,
使 「內部人控制」現象長期困擾國有商業銀行「委託——代理」難題得以妥善
解決, 也使非理性配置信貸資金的行為得到有效控制。

㈣ 如何防範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

防範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的方法如下:

一.制定標准化的貸款「三查」系統。開發針對借款人的行業、財務狀況、經營行為以及管理方面的風險警示信號,制定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的具體要求和操作標准。

二.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指征體系:

  1. 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根據客戶依據其信用和貢獻狀況而作出的授信先後順序及滿足程度的差異,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2. 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企業的盈利能力從長遠看,是決定貸款安全性的根本。

  3. 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可以有效抑制借款人投資膨脹慾望,減少信貸資金被其直接或間接移位現象的發生,降低貸款風險度;

  4. 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三.評判客戶授信等級由兩個方面因素決定:一.是客戶對銀行的貢獻等級;二.是客戶信用等級。
四.商業銀行角度講,客戶對貸款風險的影響表現為三個方面:

  1. 客戶的財務風險;

  2. 客戶的經營風險;

  3. 客戶的道德風險。

㈤ 銀行信貸風險應怎樣防範和化解

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是國有商業銀行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及早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範。
提高貸款質量、防範與化解信貸風險的對策 :

第一,轉變觀念是前提。防範和化解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首先要實現經營觀念的轉變。一是在經營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追求「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要求國有商業銀行切實改變追求總量擴張,對安全、質量、效益較為淡薄的經營思想。因此,首先要樹立安全、效益觀念,把貸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視為銀行信貸工作的生命線,在兼顧社會效益的同時, 確立效益最大化和資產質量最優化的經營目標。
其次,要樹立競爭觀念,正視銀行的現實,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拓競爭,改變粗放式管理,實行集約化經營戰略, 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最後,要樹立發展的觀念,不斷開拓業務領域,實施規模經營戰略,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
二是對信貸資產的管理上要實現由「高風險、低收益」到「低風險、高收益」的轉變。
首先,充分利用目前國有企業優化資本結構的良機,支持和幫助企業實現資產重組。把風險承擔的主體轉移到高效低險的企業,降低風險系數,提高信貸資產的收益。
其次,建立信貸風險防範預警系統。從貸前調查入手,通過確立科學的貸前調查分析指標,全面分析貸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可償還性等指標,提出科學的貸前預報;貸後要建立跟蹤檢查系統,形成信貸資金網路風險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起到預警、報警作用。
再次,健全貸款放、收一條龍責任制,實行全過程的嚴格管理,逐步將過去追求規模、鋪新攤子,以外延擴張為主的粗放式經營改變為注重效益,講求效率,以內涵為主的集約化經營模式,從而使信貸資產達到高效低險。
第二,根據企業信用等級選擇貸款客戶,抓住優良客戶,壓縮中間客戶,清理不良客戶。企業信用等級是對客戶質量的綜合衡量,是決定貸款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主要因素。信用等級高低,是貸款風險大小、效益好壞的基本標志。
在信貸管理上,首先要抓住那些信用等級高的企業 (如AA級以上企業),把他們作為貸款重點投放對象;對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如BB級以下企業)因貸款風險較高,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清理;對中間客戶(如A級、BBB級企業),目前貸款風險可能不大,但這些企業經營狀況一般,潛在風險較大,對其貸款應以臨時性為主,並逐步壓縮。這樣,三管齊下,逐步提高銀行貸款客戶的質量,保障新增貸款質量、穩步提高存量貸款的質量,使銀行信貸資產運營步入良性循環。
第三,加大清收不良貸款的力度,積極尋求補救措施,化解風險貸款。商業銀行目前不良貸款數量較大,清收轉化的難度也大,而且大部分是歷史上長期積累形成的,責任不清。為加大清收轉化的力度,要廣開渠道,充分依靠各級政府、各部門的幫助,抓住時機,採取有針對性措施清理各筆風險貸款。同時,要採取適當獎勵措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對清收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獎。要根據不同的風險貸款,充分利用銀行的優勢、積極引導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企業還貸、付息能力,對扭虧無望的企業, 要及時停放貸款,積極處理抵押品,收回舊貸。

㈥ 商業銀行防範風險的措施

商業銀行通常運用的風險管理策略可以大致概括為風險分散、風險對沖、風險轉移、風險規避和風險補償五種策略。
一、風險分散
風險分散就是指通過多樣化的投資來分散和降低風險的策略性選擇。「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句古老的投資 名言 形象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風險分散的理論依據是馬科維茨的投資組伏彎合理論。他認為只要兩種資產收益率的相關系數不為1(即不完全正相關的兩種資產),分散投資於兩種資產就能夠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
而對於由相互獨立的多種資產組成的投資組合,只要組合中的資產個數足夠多,該投資組合的非系統性風險就能夠通過這種分散投資的策略完全消除。根據多樣化投資分析風險的原理,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應是全面的,而不應集中於同一業務、同一性質甚至是同一個借款人。
二、風險對沖
風險對沖是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Underlying Asset)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或衍生產品,來沖銷標的資產潛在損失的一種策略性選擇。
風險對沖對管理市場風險,如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缺碧悶風險和商品風險非常有效,可以分為自我對沖和市場對沖兩種情況。
三、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通過購買某種金融產品或採取其他合法的經濟 措施 將而將風險轉移給其他經濟主體的一種策略性選擇。
風險轉移分為 保險 轉移和非保險轉移
四、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是指商業銀行拒絕或退出某一業務或市場,以避免承擔該業務或市場風險的策略性選擇。簡單地說就是:不做業務,不承擔風險
在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實踐中,風險規避可以通過限制某些業務的經濟資本配置來實現。
例如:商業銀行首先將所有業務面臨的風險進行量化,然後依據董事會所確定的風險戰略和風險偏好來確定經濟資本分配,最終表現為授信額度和交易限額等各種限制條件。
對於不擅長且不願意承擔風險的業務,商業銀行對其配置非常有限的經濟資本,並設立非常有限的風險容忍度,迫使該業務部門降低業務的風險暴露,甚至完全退出該業務領域
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風險規避策略在規避風險的同時,自然也失去了在這一業務領域獲得收益的機會。風險規避策略的局限性在於其是一種消極的風險管理策略,不宜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導策略。
五、風險補償
風險補償是指商業銀行在所從事的業務活動造成實質性損失之前,對所承擔的風險進行價格補償的策略性選擇。
對於無法通過風險分散、風險對沖、風險轉移、風險規避進行有效風險管理的情況,商業銀行可以採取在交易價格上附加更高的風險溢價,即通過提高風險回報的方式,獲得承擔風險價格的補償。商業銀行可以預先在金融資產定價中充分考慮各種風險因素,通過價格調整來獲得合理的風險回報。例如,商業銀行在貸款定價中,對於那些信用等級較高,而且與商業銀行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的優質客戶,可以給予適當的利率優惠;而對於信用等級較低的客戶,商業銀行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調高利率。法律依據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第三十九條 商業銀行應對理財計劃的資金成本與收益進行獨立測算,採用科學合理的測算方式預測理財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商業銀行不得銷售慧枝不能獨立測算或收益率為零或負值的理財計劃。
第四十五條 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實行審批制和報告制。
第四十六條 商業銀行開展以下個人理財業務,應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批准:
(一)保證收益理財計劃;
(二)為開展個人理財業務而設計的具有保證收益性質的新的投資性產品;
(三)需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個人理財業務。

㈦ 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應如何防範信貸風險

重構和優化信貸風險控制系統的基本理念是,風險管理應當貫穿於整個貸款周期,在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管理的全過程形成相應的風險防範理念和風險監控機制。

(一)、制定標准化的貸款「三查」系統。開發針對借款人的行業、財務狀況、經營行為以及管理方面的風險警示信號,制定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的具體要求和操作標准。

(二)、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指征體系。一是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可以有效抑制借款人投資膨脹慾望,減少信貸資金被其直接或間接移位現象的發生,降低貸款風險度。二是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三是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企業的盈利能力從長遠看,是決定貸款安全性的根本。四是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根據客戶依據其信用和貢獻狀況而作出的授信先後順序及滿足程度的差異,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評判客戶授信等級由兩個方面因素決定,一是客戶信用等級;二是客戶對銀行的貢獻等級。從商業銀行角度講,客戶對貸款風險的影響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客戶的財務風險;二是客戶的經營風險;三是客戶的道德風險。因此,用作商業銀行貸款選擇和決策的重要依據的客戶信用等級,在評判上應當綜合考慮客戶守信程度、客戶財務風險程度、客戶經營風險程度三個層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出信貸客戶的財務風險程度、經營風險程度和道德風險程度,並綜合反映出信貸客戶的貸款安全性態類別。而信貸客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等級,應當從信貸資源回報率、經營成果依存度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分析和評判。在現實經濟金融生活中,經營成果依存度較大而單位資源回報率不高的信貸客戶屢見不鮮,單位資源回報率較高而經營成果依存度不大的信貸客戶也為數不少。然而,商業銀行為了實現風險可承受條件下的盈利最大化,必須緊緊抓住經營成果依存度較大的客戶,並努力提升單位資源回報率。因此,我們考察、分析和評判信貸客戶的貢獻度時,既要重視信貸客戶為商業銀行的盈利額(營業收入額)占該行盈利總額(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大小,也要注重商業銀行所取得的信貸客戶營業收入(盈利)與投入該信貸客戶的信貸資源、成本資源之間的比率大些。

㈧ 信貸業務風險點與防範措施有哪些

風險點:(一)從商業銀行外部因素看:(1)經濟體制的影響.政府職能轉換尚未到位,間接投資為主體的格局遠未打破,銀行、政、企之間的關系還未根本理順,這些都會給銀行貸款造成體制性風險.(2)宏觀政策的影響. 一是行業政策性虧損.二是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取向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給商業銀行貸款既可能帶來生機,也可能帶來風險.(3)市場供求的影響.市場疲軟首先給企業造成經營風險,繼而又會通過企業導致銀行貸款風險.(4)借款人經營管理狀況的影響,導致或加劇銀行貸款風險.(5)社會信用狀況的影響.我國社會信用狀況不夠理想:一是行政干預貸款.二是借款人信用觀念淡薄.
措施:(一)正確認識和把握貸款風險生長規律性,提高貸款風險防範對策和措施的適宜性與有效性.貸款風險生長經歷風險萌芽、風險成長和風險爆發三個階段,凸現貸款發放風險、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和損失類等五個生長節點.只有正確認識和把握其特徵,採取有效措施,才能確保防範風險生長的效果. (二)重視正確區分風險因素的可控性和不可控性,採取不同的適當對策和措施.在影響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生長的一系列因素中,商業銀行對其外部因素具有明顯的不可控制性,但對其內部因素則具有較強的可控制性.首先,對於不可控制性的外部風險因素,商業銀行可以督促和幫助借款人改善經營管理,加快資金周轉,增強守信意識,對於深受外部風險因素影響的貸款種類和貸款對象,要求提供貸款擔保或開辦貸款保險,以轉移貸款風險,若沒有提供貸款擔保或貸款保險則不予貸款,以避免不必要的承擔貸款風險.其次,對於可控制性的內部風險因素,商業銀行可以改善貸款政策、程序、制度以及內控機制,嚴格督促執行到位,加強貸款合法性、規范性、風險性和效益性的檢查監督力度,加強貸款風險責任的追究力度.

㈨ 信貸風險的把控方法及預防措施

信貸風險仍是主要風險,因為在以後相當一段時間內,在我國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制度還未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存貸款業務依然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信貸風險的把控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信貸風險的把控方法
1、貸前調查要充分,核實借款人資金需求,用途,還款來源,落實好擔保,根據資金需求設定合理的借款期限。

2、貸中操作要規范,嚴格按照信貸操作流程不理,不形成無效擔保,不接手有瑕疵的抵押物,盡量要求以本行存單做質押。

3、貸後檢查要及時,貸款發放後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分類,15日內對客戶進行回訪核實其資金使用情況。

4、強化客戶賬戶監管,要求客戶提供有效的資金回籠證明,定期檢查其貨款回籠情況,如有異動須採取 措施 。

5、側面了解客戶動向,對於已形成客戶群落的客戶,信息收集應當不難,即客戶與客戶之間是同行業或上下游企業或是朋友,互相了解對方情況,可通過他們互相 進行了解。
信貸風險的防範措施
1、加強准入管理。在授信環節,做到科學核定總量、明確區分種類、嚴格遵循許可權;在用信環節,做到深入調查、詳細審查、充分審議、嚴格審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條件和管理措施;在審查環節,探索建立獨立審查制度、審查合議制度、審查咨詢制度以及審查監理制度。對正常貸款,以加強維護和深度開發為主,持續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信用便利;對關注貸款,密切關注不利因素的變動趨勢,確保擔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戶資產變現、對外融資、改制重組、經營改善等時機相機退出;對可疑貸款,果斷、依法強制清收。

2、加強預警監控。風險預警是防範信貸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良好的預警機制,可以前移風險關口,達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效果。要實現“多 渠道 ”預警,創新信貸風險監測預警手段,綜合運用信貸管理系統、專業統計報表以及各類媒體獲取風險信息和數據,構建風險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形成“多角度觀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傳遞”的工作局面。要實現“零距離”預警,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監測指標體系,提高監測的真實性、時效性、准確性。

3、加快信貸調整。市場經營條件下常盛不衰的企業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貸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貸資產質量惡化。在客戶退出上,要切實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事實風險退出向潛在風險退出轉變。前移風險關口,動態跟蹤各類貸款遷徙變化趨勢,提高對發展趨勢的預見性。二是由被動性退出向主動性退出轉變。統籌規劃,盡早打算,通過催收、核銷、審批控制等手段,主動壓縮規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風險高的企業貸款余額。三是由戰術性退出向戰略性退出轉變。信貸結構調整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掌控好節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強貸後管理。貸後管理就是要不斷發現營銷機會和客戶風險預警信號,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並付諸行動。要建立貸後管理考核體系,把客戶檢查過程、信息分析過程、預警預報過程、客戶退出過程等納入信貸工作整體考核范疇,針對每個管理環節和要素制定考核標准和依據,促使貸後管理人員經常、自覺、深入地實施貸後管理,讓概念化的管理具體化。要建立差別化的風險監控制度,在密切監測風險變化的同時,做好對邊緣貸款的動態跟蹤和監測,制訂完善的風險監控方案,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5、培育合規 文化 。要注重培育客戶經理良好的職業操守,做到始終不越思想道德這條“防護線”,始終不碰 規章制度 這條“警戒線”,始終不違犯法律這條“高壓線”。要注重建立與合規文化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傳遞一種信息,即:獎勵那些善於發現風險、揭示風險、規避風險的員工,懲罰那些違反貸款規則、製造貸款風險、不顧貸款風險的員工,切實在內部形成一種“不以效益為由簡化貸款程序,不以發展為由變通規章制度,不以同業競爭為由放寬准入條件”的良好氛圍。
信貸風險的應對對策
一、修訂、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保證各項制度之間的協調、配合和制約,確保各項信貸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首先,從制度上完善信貸檔案管理。盡快制定、實施《信貸檔案管理實施辦法》,就信貸檔案的收集、交接、檢查進行明文規定,指派專人負責,並定期檢查、考核執行情況。對企業財務資料虛假問題,可以考慮建立"四相符審核"和"財務報表審計失實責任賠償制度"。具體來說,就是:一方面銀行本身對借款企業的總賬、明細賬、原始憑證和重要實物進行核對,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合同,委託事務所對銀行貸款申請人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並出具審計 報告 ,作為銀行審批貸款的依據,並同時在合同中規定,如因其報告不實而致使貸款損失,注冊會計師本人及其所在事務所負責全額賠償銀行因此而受到的損失。

其次,進一步完善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授權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集體審批、貸款"三查"等風險控制制度。包括:在辦理信貸業務時嚴格按照業務流程、崗位許可權以及行使許可權的條件進行運作,加強不同崗位、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制約作用,實行對業務全過程的風險控制,杜絕各種違規行為的發生;制定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及貸後檢查的辦法和實施細則,規定應該包括的內容、調查方式、核實手段等,以避免流於形式。同時,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將信貸管理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人,嚴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現象的發生。

二、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防止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實行信貸決策民主化、科學化。首先要真正落實審貸分離制度,盡快將貸款的審查和批准權分別落實到不同的職能部門,明確貸款審查部門的工作范圍、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規范貸款審批部門的工作制度、審批內容、審批許可權、審批程序和審批責任。

其次,對大額貸款和疑難問題貸款,應建立專門的貸款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貸款審批決策問題。該委員會可以是一個非常設的機構,但應當由行政領導和業務專家組成,業務專家負責提供貸款申請人的基本信息、貸款風險分析報告及專家意見,貸款審批實行民主決策。

第三,將貸款風險評估具體落實到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職能部門。貸款風險定期評估是監測貸款風險度的一項具體工作,需要獨立、科學、客觀地對每一筆貸款生命周期中的風險狀況作出量化評估,達到一定風險水平的貸款,就需要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化解、轉移風險。因此,為了保證貸款風險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時效性,這項工作需要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其他部門來獨立完成。設立專門的信貸管理機構是為了防範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利用機構的相對獨立性在信貸權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牆"。但為了保證信息的流動性,保證各個部門都能充分佔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資信信息,還應該建立信息在有關部門流動的制度,防止劃地為牢、公共信息被一個部門私自佔有的情況發生。

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兩項措施旨在解決商業銀行單個分支機構的信貸管理問題,但是由於單個分支機構的業務領域僅限於某一地區,不可能全面掌握現有借款人,特別是未來借款人的資信情況。因此,商業銀行還應該在其系統內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統,讓其所有的信貸業務部門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地方經濟運行狀況、國民經濟運行狀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觀或微觀經濟政策。借款人信用系統可以收集有錢不還、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或者企業運行狀況較差、貸款風險度過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過在系統內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單"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機構向不良借款人發放新的貸款,並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收回舊貸款。
信貸風險中的道德風險
1)道德風險的概念

道德風險是委託人與代理人簽約後,在履行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有可能為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採取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侵佔他人的利益,從而造成他人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委託代理關系,因此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和客觀存在。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信貸業務,信貸業務的道德風險問題也成為商業銀行風險防範的研究重點。

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道德風險層次及其表現形式

根據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管理體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三個層次,並具體表現為: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信貸的決策層主要是各級行的領導和信貸審批人員。在中國商業銀行的產權體制下,進行信貸決策的個人大多不擁有與其職權相適應的產權,事實上並無足夠的經濟能力對決策結果負責,或者只負有微不足道的責任,而且在中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下,決策人員對信貸所創造的風險和收益所承擔的責權利也是不對等的,這是決策層存在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具體表現在決策行為的非市場化,對高級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對違規行為反應遲鈍等等。

商業銀行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管理層主要指各級管理行的信貸業務管理人員。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增加了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表達意見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標短期化,在決策層對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的情況下,不同形式的越權經營,對下級違規行為反應麻木甚至默許,賬外經營,操縱會計報表,人為調整統計數據,報喜不報憂等等。

商業銀行經營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經營層是指信貸業務的直接經辦人員。他們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觀信息量最豐富的層次,由於其獲取的微觀信息量最大,當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時,成為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發生頻率最高的層次。如工作人員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質人員利用電腦作案,信貸及不良資產管理人員刪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實信息誤導管理層等等。

3)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行為的防範對策

由於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問題的原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因此,要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就必須內外部、制度和人及產生道德風險的各層次進行綜合防範。

首先,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應該說國內商業銀行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作為中國商業銀行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股東作用仍然有限,產權不清、內部人控制等問題難以有效解決,股東大會及商業銀行內部監督系統還無法實現對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的有效制約。必須真正建立起商業銀行決策層以其自身權益對銀行的經營效果負責,經營者直接承受經營失敗的經濟責任的管理體制,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控制才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其次,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將中國商業銀行部門分散管理的風險管理方式變為流程管理和系統管理。根據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行為將風險控制分為業務流程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流程的風險控制進行分別的研究與設計。要在既定的組織結構下,加強各部門內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項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風險,從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體系在道德風險防範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外部監督,可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

充分發揮銀監會及銀行同業公會的作用,如建立金融從業人員信息庫,對不適合擔任商業銀行高級管理職務的人員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業銀行獲取人力資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業銀行提高對違規經營責任人員處罰的透明度等等。同時也要明確監管部門的責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外部監督的及時有效。從而促使商業銀行在進行高級管理人員任用時不僅僅限於銀行監管部門的資格審查,而且從自身的風險控制角度自覺加強人事任用的審慎性,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管理層的道德風險。

第四,以法約束,加大對信貸人員從事道德風險行為的懲罰力度。

制訂嚴格執行剛性的法律制度對防範銀行信貸人員的道德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據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九條(香港法例第201 章) 規定,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為本人或親屬接受客戶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如金錢、禮物、職位、服務、優待等利益,從而在處理信貸業務中給予優待,即為違法,其最高刑罰是入獄7 年及罰款港幣50 萬元,同時將招致最高7 年的禁止擔任任何法團或公共機構管理人員職位或在任何專業中執業的處罰。通過嚴厲的刑罰,發揮了其在維護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懾作用,遏制了信貸業務人員的貪欲,使信貸業務人員不以身試法,防止了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行為。

第五,塑造誠信 企業文化 ,建立廉潔高效的信貸人員隊伍。

企業文化是決定企業運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級員工處理日常事務的決策基礎。如果各級信貸業務人員都能自發地維持高的道德標准,則銀行無須擔心違法活動的發生。通過建立誠信企業文化,加強對信貸人員的誠信管理。要經常留意各級信貸人員的行為,及早發現問題;要通過不同的人與客戶進行聯絡,防止其對信貸人員進行腐蝕;要通過內部投訴機制,舉報各種舞弊行為;要針對員工的具體情況,安排周密的培訓計劃,如經常開展案例分析,以案說法等防範 教育 ,使信貸從業人員認識到風險,加深其對法律、監管規定、道德標準的認識,提高其對道德兩難問題的警覺性及處理有關問題的技巧。

㈩ 商業銀行抵押貸款中存在哪些風險,如何防範

從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來看,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集中表現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因交易對方(債務人)難以履約還款或不願意履行債務而造成債權人損失的可能性。銀行信用風險主要指債務人不能如期足額償還借款而造成銀行貸款損失的風險。信用業務是銀行的傳統業務,也是主要業務。銀行是社會的信用中心,也是信用風險的集中地。因此,在現代信用經濟條件下,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是比較突出的風險,而且信用風險給銀行帶來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的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市場風險存在於銀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中。巴塞爾委員會對市場風險的定義為:因市場價格變動而導致表內外頭寸損失的風險。

3、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按風險類型可以分為四種,分別為內部操作流程、人為因素、體制因素和外部事件。按風險因素可以分為七種類型,包括:內部欺詐;外部欺詐;雇員活動和工作場所的安全問題;客戶、產品和業務活動的安全問題;銀行維系經營的實物資產損壞;業務中斷和系統錯誤;行政、交付和過程管理等。

4、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隨金融市場的開放在不斷加大,流動性風險一旦加大成為流動性危機,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相比,形成的原因更為復雜和廣泛,通常被視為一種綜合性風險。

根據貸款抵押風險分析,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風險防範。

①嚴格審查。對抵押物、產權關系、抵押合同和相關證件進行嚴格審查是防範貸款抵押風險的根本措施。

對於抵押物本身,信貸人員要審查抵押物權利憑證的真實性,並通過實地考察核實權利憑證所對應的抵押物(比如房屋、土地使用權等)的真實性;其次,信貸人員還要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審查抵押物,看看抵押物是否為相關的法律法規許可,是否屬於銀行許可的抵押物范圍。

對於抵押物的產權關系,若為共有財產(比如房屋)的必須要有其餘共有人同意抵押的授權書,若為合夥企業的財產必須有其餘合夥人同意抵押的授權書。若為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抵押物,必須具有主管國資委和職代會同意抵押的授權證明文件;若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抵押物,必須根據公司章程具有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同意抵押的授權證明文件。

對於抵押物的各類證件,信貸人員必須嚴格審查,要求相關證件齊備。這項要求必須根據具體的抵押物而定,比如進口汽車抵押貸款,就需要營運牌照、產品合格證、購銷合同、報關單和發票等多項手續。

對於抵押合同,信貸人員必須嚴格審查貸款合同的相關條件,尤其是它的附加生效條款以及借款人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等。此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抵押合同的有效期限必須覆蓋貸款合同的有效期限。

②做好登記備案。根據《擔保法》,房地產、林木、航空器、船舶、車輛及企業設備和其他動產進行抵押的需要依法登記,抵押合同從登記之日起開始生效。因此,銀行在辦理抵押貸款時,必須特別注意抵押物是否需要登記才能生效。此外,還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確認貸款合同與擔保合同是否需要進行公證。

③做好價值評估。抵押物價值評估是防範抵押貸款風險最常見的手段。為此,銀行首先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抵押物價值評估的內部管理制度,定期開展抵押物價值評估工作,有條件、有需要的單位還必須建立逐日盯市制度,並且著力開展這方面的人員培訓工作。其次,還要加強對資產評估公司的聯系、了解和評估,防止抵押物價值評估業務外包出現弄虛作假的風險。再次,對於出具抵押物產權憑證的政府部門也不能完全忽視,尤其是要注意分析是否存在借款人買通政府部門關鍵人員而出具虛假產權證明或重復抵押等情況的可能性。

④做好資產保全工作。銀行貸款的資產保全工作涉及抵押物的處置問題。在借款人出現違約的情況下,銀行要及時查封抵押物,保障自己作為第一受益人的權利。在處置抵押物時,要努力協調與相關利益方的關系,充分考慮處置成本、稅費、貸款違約後的利息損失等,並防止抵押物被賤賣的風險。

(10)商業銀行貸款風險防範研究擴展閱讀

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不僅涉及到銀行內的程序和流程,同時也涉及到銀行的組織結構、政策以及操作風險的管理流程。對於機構來說,處理操作風險應該有適當的針對操作風險的政策,首先要確定這些政策,同時要把這些政策告知整個銀行的人員。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考慮幾個方面: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治理結構,必須了解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向誰匯報。

在一個典型的銀行案例中,應有一個單獨的信用風險管理機構,還有不同業務部門負責日常業務的管理,即有兩個報告機制,有關日常運作,向這種業務部門經理匯報;

而有關信用方面,必須向有關信用經理匯報。在銀行涉及的信息當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即獲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層面的細節。比如董事會所需要的是一個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樣信息交給所有的人。另外,信息應當是具有靈活度的,還需要有靈活收集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