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國有性質企業貸款好處

國有性質企業貸款好處

發布時間: 2023-06-07 13:15:46

1. 國內銀行貸款優點是

國內銀行貸款是指國內銀行將一定額度資金出借給新創企業,企業在約定的期限按事先確定的利率還本付息的行為。 國內銀行貸款優點是手續較簡單、融資速度較快、融資成本較低、貸款利息可計入企業成本。

拓展資料

銀行貸款是指個人或企業向銀行根據該銀行所在國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將資金貸放給資金需求的個人或企業,並約定期限歸還的一種經濟行為。
貸款技巧
如今,越來越多的80,90後貸款買房買車,一時之間,銀行提供的貸款業務成了時代的「新寵」。但是想要在銀行成功貸款還是有點難度的,在一些特定時段想要獲得貸款更不容易。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成功貸款的幾個小技巧,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成功貸款。
1.借款理由:借款人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貸款理由應該坦誠並且清晰,詳細的寫出貸款的用途以及個人還貸方面的優勢。例如: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
2.借款金額:借款人在銀行申請貸款的金額不宜太高,因為金額越大,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然而這並不是貸款人所希望的,他們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貸款資金在半個月內還看不到放款的動靜。倘若貸款人所申請的貸款較大的話,建議你適當降低貸款數額,這樣通過銀行審核的希望也就大大增加了。
3.借款說明:詳細的填寫申請資料,借款的用途、個人信用記錄、收入來源、還款能力以及家庭收入情況等等。以保證你的借款不管何時何地何情況,都能夠准時的償還貸款。
4.貸款償還:借款人成功申請貸款之後,就必須要按照規定的時間還款,切勿出現僥幸心理,耽誤還款時間,從而造成不良的個人信用記錄。另外,對於拖欠的貸款,相關部門也會盡全力追回。

2. 信貸融資在國有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自2002年以來的3 年中,我國對外貿易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長,2004年底業已突破11,000億美元。這一突破不僅進一步鞏固了我國貿易大國的地位,也將進一步加速我國對外經貿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在建設貿易強國進程中,外經貿發展將面臨諸多新形勢。外貿經營主體將不斷增加,這就需要外經貿的金融政策支持和服務以及在競爭加強的對外貿易中,加強引導協調,出口信貸保險從中能都發揮積極作用;另外,市場多元化趨勢將更加明顯,資本性貨物出口和海外投資比重將逐步加大,貿易摩擦將更加復雜和劇烈。在萬象更新的形勢下,出口信貸保險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一、出口信貸保險所發揮的功能
出口信貸保險之所以能夠被各國政府所重視,在各國貿易發展歷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並被WTO所接受,主要取決於其既能充分體現政策導向,又符合市場化原則的特徵。出口信貸保險在推進貿易強國建設中所發揮的功能有:
(一)風險保障功能。企業在從事對外貿易過程中面臨著政治風險和商業風險,就最大限度的為企業提供了對外貿易過程中的外部風險保障,為出口企業的穩定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也為國家對外貿易的平穩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出口促進功能。一是對出口的直接促進功能。由於出口信貸保險為出口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風險防範和轉移渠道,因此,可以幫助企業有效的選擇優質貿易夥伴,更加大膽的開拓新興市場,以更加靈活的結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競爭力,從而擴大貿易規模、抓住貿易機會。二是融資支持功能。通過這一功能,出口信貸保險拉動了商業資金對出口的支持,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三)政策導向功能。出口信貸保險作為一種政策性工具,通過傾向性的保險政策和靈活的費率機制有針對性地體現國家的政策導向。這些功能對促進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也正是由於具有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險自產生以來,對促進各國的外向型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貿易額的12%~15%是在出口信貸保險的支持下實現的,出口信貸保險已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我國推進貿易強國的進程中,出口信貸保險是舉足輕重的。
二、我國出口企業對風險防範的缺陷和不足
我國出口企業在出口信貸風險防範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由於企業自身原因無法或不能正常的發揮信用能力,獲得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以我國金融機構為主的出口信貸保險管理服務體系不夠完善,這使得民營企業在經營中時刻面臨巨大的信用風險而無力化解,從而導致了同樣的出口信用風險給我國企業帶來較大的振盪影響。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
(一)我國企業風險意識淡薄,企業內部的信用管理普遍缺乏。
(二)我國銀行在向出口企業提供信用支持和融資便利方面尚有諸多不足。其體現在貿易融資義務的風險控制要求過於嚴格。我國銀行主要從企業信用評級制度和授信制度兩個方面限制企業貿易融資義務的進入門檻。
(三)政策性金融手段還未完全融入國際貿易結算。信用中介服務機構整體水平不高,也是制約我國出口企業國際貿易結算的因素,因此也阻礙了我國貿易強國的建設。
針對以上我國企業進出口貿易所面臨的新形勢及我國出口信貸保險在防範上普遍面臨的缺陷,在認清出口信貸保險的諸多功能的前提下,我國出口企業在其內部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信用中介在企業出口信用管理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我國銀行應全面響應出口企業的需要,為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
三、促進三個調整,支持一個突破
在推進我國貿易強國建設中,出口信貸保險發揮作用主要應體現為「促進三個調整,支持一個突破」。即促進我國對外貿易方向調整、促進外貿商品結構調整,促進出口市場結構調整和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全面突破。
(一)促進貿易方向調整。我國加工貿易比重較大,貿易方式結構不合理。與一般貿易和服務貿易相比,加工貿易實際上是研發和市場「兩頭在外」,所擁有的是價值聯中較為貧瘠的加工環節,在貿易的利益分配格局中處於不利地位。對於出口信貸保險而言,無論是從政策取向,還是貿易方式的風險特徵考慮,都將全力擴大對一般貿易出口的支持,以大促進貿易方式改善的目的。
(二)促進外貿商品結構調整。出口信貸保險要加大對商品出口的支持力度,既要加大對高科技產品的支持力度,還要積極支持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三)促進出口市場結構調整。出口市場的單一和集中,不僅造成我國出口產品的內部競爭,難以形成有力的價格水平,而且所面臨的反傾銷壓力也越來越大,風險顯著增加。因此要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將市場多元化戰略與周邊經貿戰略結合起來,促進與周邊國家的經貿交往與合作。
(四)全面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推進貿易強國建設,要求我國經濟發展中心必須逐步由「走進來」轉向「走出去」。

3. 中小貸款對企業來說有什麼好處

可以解決中小企業在短時間內的流動資金困難,可以在企業困難時期提供新鮮血液,良好的信譽還可以增加企業的知名度。長期和銀行合作還可以通過銀行經常舉行的銀企交流會認識更多有幫助的有實力的生意夥伴。看你怎麼想了。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及轉型期間應該需要貸款以解決自有資金不足的問題。

4. 民營企業進入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融資有什麼好處

一、民營企業融資的現狀
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有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一定方式在自身內部進行資金的融通。這是企業長期融資的重要來源,是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一般來說主要由折舊和留存收益構成)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內源融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業主的投入。據調查,初始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內源融資,有90%的初始資金來自於共同創業的成員、家族成員或者朋友。而且企業規模越小,業主投入所佔比重越大。二是企業自身盈餘。當企業經過一定發展後,其自身盈餘留存所佔比重增加。外源融資廣義上是指不同資金持有者之間資金的流通,具體到某一企業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使之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外源融資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通過向社會發行股票或債券從資本市場獲得資金,但在民營企業中比例都非常低。間接融資是通過金融機構充當信用媒介獲得資金。企業規模越大,銀行、信用社貸款所佔比例就越高。此外,非正規渠道諸如非法集資也大量存在,企業往往以高出銀行、信用社貸款利率1倍至數倍的利息進行民間借貸,這在小型企業所佔比重較大。
國際金融公司(1FC)在北京、成都、溫州等地開展的一項有關中國600多家民營企業的調查活動結果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無論是初創期還是發展時期,其資金來源都嚴重地依賴內源融資,自我融資是我國民營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被調查企業融資結構中自我融資的比重佔了90.5%(經營年限短的企業所佔比重更高),有9.5%來自外源融資,其中銀行貸款佔4.0%,來自非金融機構的份額佔2.6%,其他渠道佔2.9%,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過於狹窄。
根據人民銀行研究局的調查:樣本企業平均投資規模增長幅度2002年為65%,2003年為31%。在資本市場處於初始發展階段的我國,民營企業把融資的希望寄託於商業銀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商業銀行向民營企業提供的資金支持遠遠小於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從1999年到2003年,民營企業貸款(即私營企業、鄉鎮企業、「三資」企業貸款之和)所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分別為6.43、6.14、4.33、3.56、4.05;若把農業貸款也作為民營企業貸款,則其比重分別為11.97、9.34、8.37、9.67、9.5,而民營經濟已佔我國GDP的1/3還要強。據調查,80%的民營企業認為貸款難,47%的企業停產原因是資金缺乏後續供給。融資結構單一、融資渠道堵塞、融資成本偏高是民營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二、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

資金是民營企業生命力得以擴張的條件,民營企業出現融資困難的局面,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民營企業的信用問題直接影響其外部融資。誠實經營,講究信譽與消費者和企業密切相關,它既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好處,也可以給企業帶來利潤。好的信用會給銀行好的印象從而能比較順利地取得貸款,而不良信譽或信用等級偏低則會取到很少的貸款甚至得不到銀行的貸款支持。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專門制定的面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指導性意見中有一條,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屬於禁止貸款類:欠息,無償債能力;貸款用途不大;不守信譽;企業管理混亂;經營無固定場所;企業經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一般性加工企業的基建項目;信用等級BB級以下。
當然,其他企業比如國有企業等也會出現一系列信用問題,但民營企業的資信狀況更差。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提供一個數據是:6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是BBB級或BBB級以下的信用等級,而從評級經驗和指標體系的嚴格程度來看,這仍是一個保守的數據,更別說依照國際指標體系。
2.信息不對稱,銀行難放心。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資上造成的問題可能發生在兩個階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後。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問題是會導致逆向選擇。金融市場上的逆向選擇指的是:貸款者和借款者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性,即有關借款者的信譽、擔保條件、項目的風險與收益等,借款者比貸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優勢,這種優勢使得貸款者在借貸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為了消除不利的影響,貸款者只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過去平均的信息來設定貸款條件,而不是根據風險程度的高低確定利率。這樣,就會對那些高於平均條件的優良借款者不利,後者就會退出借貸市場。這一過程的不斷重復,借貸市場上借款者整體素質就會下降。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貸風險的貸款者常常是那些尋找貸款最積極的人,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問題。由於逆向選擇使得貸款可能招致信貸風險,貸款者可能決定不發放任何貸款,即便市場上有信貸風險很小的選擇。
道德風險是在交易之後由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問題。金融市場上的道德風險,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貸款後,可能改變原來的承諾,從事使貸款不能歸還的高風險投資或者故意逃廢債務。由於道德風險降低了貸款歸還的可能性,貸款者可能決定寧願不做貸款。
民營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比國有企業、大企業更加嚴重,其原因是因為民營企業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問題。民營企業的信息基本是內部化的,通過一般的渠道是很難獲得有關民營企業的信息的。民營企業在尋找貸款和外源性資本時很難向金融機構提供證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於民營企業對資本和債務要求的規模較小,使得審查監管的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較高,金融機構為了避免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往往不願向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提供貸款。可見,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造成的問題已成為金融市場正常發揮功能的重要障礙。
3.國內融資制度安排問題。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伴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而發展起來的,其初衷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的融資問題,在制度設計上,對隨後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有諸多限制。首先,資本市場融資制度安排的限制。我國證券市場以國有企業改革為宗旨,重點扶持了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融資。盡管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業板塊在深交所正式啟動,但由於實行「法律法規不變,發行上市標准不變」,能夠通過股市融資的民營企業只是少數。其次,債券市場融資制度限制。我國發行企業債券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辦法,優先考慮農業、能源、交通、重點原材料與城市公共設施項目,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不但對發行主體有很高的條件要求,並且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目前只有少數大型國有企業發行了企業債券,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對民營企業來說,發行企業債券是不現實的債權融資渠道。再次,民營企業難以獲得民間資本的大力支持。民間借貸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內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融資行為,甚至有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而受到法律的懲罰。由於啟動民間資本的相關政策和立法滯後,民間資金難以轉化為資本。民間融資的無序性和不規范性使其不可能成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
4.所有制的歧視勢必造成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局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只願給國有企業貸款,同為中小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樣。在中國,大部分的銀行貸款首先給了國有企業,其次是「三資」企業,最後才輪到民營企業。而只要是民營企業貸款,大多都會出現手續繁瑣、條件苛刻、減少貸款額等諸如此類的現象。打破所有制的歧視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上述五個原因,歸納起來就是以下三點:(1)體制上的原因。民營企業是非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在所有制上的差異,造成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距離。此外,政府在信貸支持體系渠道開啟方面,對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不多。(2)企業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民營企業由於數量眾多,層次參差不齊,財務制度不規范,從而導致了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銀企聯系不強;另一方面,相當多的民營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同時,有些民營企業借改制之機逃避銀行債務,從而直接惡化了銀企關系。(3)社會服務體系的原因。首先,缺乏專門的為民營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由於民營企業資信狀況不均勻,為規避風險,國有商業銀行在資金借貸方面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大打折扣,而市場體系的不完善,使民營企業的融資更加困難。 其次,商業銀行貸款管理的嚴格化。國有銀行商業化以後,銀行業實行的是企業化管理,對放貸後的風險顧慮和原有的不良貸款沉澱較多,使之對民營企業缺乏信心。為防範風險,必然採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強信貸資產的質量管理,對信譽程度較高的民營企業才給予貸款,而民營企業由於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標准,因而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再其次,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自身財力的不足。以重點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由於還貸不力,資金來源不斷萎縮,負債經營過重,資產質量下滑,可以放貸的資金十分有限,難以給予民營企業足夠的支持。最後,政府財力扶持的困難。政府在體制改革中,重心在於加強對國有大型企業進行資金、政策方面的傾斜。受財政收入剛性的制約,限制了向民營企業貸款的力度,國有銀行企業化後,政府不可能再採取直接措施讓銀行放貸,使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
三、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對策探討
1.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以促使其資金更多地流向民營企業。長期以來,國有銀行一直在我國融資市場中佔有最大份額,並與政府及國企之間形成穩定的利益制衡關系。國企作為國家直接出資與控制的經濟體,一直是國家政策的利益保護重點,金融體制改革實則圍繞著國企利益而展開,可以說國企始終是資金市場上的最大受益者。要讓國有銀行資金更多地投向民營企業,唯有打破維持已久的政府、國企與國有銀行的利益制衡關系,而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是打破這種關系的有效途徑。股份制可以進一步明晰國有銀行的產權,理順其與政府國企之間關系,促使國有銀行真正實行企業化經營,按資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選擇貸款對象。這樣民營企業才能與國企處於公平的資金競爭地位,才能獲得廣泛持久的銀行金融支持。
2.以城市信用社為基礎組建主要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民營商業銀行。國有銀行作為大型商業銀行,即便改制後,也會定位在主要為大中企業和大客戶服務。因而,為了適應我國眾多中小民營企業的金融需求,極有必要組建民營中小金融機構,尤其是民營商業銀行。
民營商業銀行的組建以城市信用社為基礎較合適。城信社土生土長,立足本地,與民營企業一樣遵循著市場經濟運作的軌跡,與民營企業有著制度、地緣、人緣上的親和力,在交易費用、信息搜集、信用約束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已為民營企業的啟動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較具規模、經營運作良好的城信社,對這些城信社進行改革、重組,按市場原則組建完全由民營企業和私人入股或控股的民營銀行,能夠較快投入運作,既可擴大民營企業的融資來源,又可為銀行體系輸入新鮮血液。
3.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專業機構必須按市場規律要求,進行市場化運作,為民營企業的融資掃清障礙。(1)金融管理部門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市場要求的相關制度和法規,加快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造,合理配置金融資本,不應以所有制性質去導向市場。(2)加快證券市場的建設,為民營企業的證券融資提供方便。金融部門要改變單一的為國家重點項目和國家骨幹企業發行債券的方式,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和其他企業發行多種形式的企業債券,使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我國的股票市場在發行上存在著所有制歧視,證券管理部門應按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消除所有制歧視,讓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公平上市。對那些規模較小、尚處於初期發展但有充分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證券管理部門可以考慮開辟新的股權流通場所,設置多層次的股票交易市場,如建立「二板市場」和「櫃台交易」等,也可以開設類似美國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S-DAG)的場外交易系統。對於尚不具備進入證券市場的民營企業,金融證券管理機構可直接或間接通過中介服務機構去引導和幫助這些民營企業,使它們達到上市監管的要求,最後有機會進入證券市場。
4.加快建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開拓其他融資渠道。(1)興辦社會民間中介服務組織,補充、完善信貸服務體系。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常感到信貸信息不靈,相關程序不清。而金融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資產質量、資信程度難以了解和掌握,雙方在進行信貸融資中都感到不了解,融資成本高,操作難度大。設立中介服務機構能有效解決這一矛盾。可設立信貸咨詢、信貸保證、資信評估、貸款擔保、財務審計、經營監管等中介服務機構。這樣,一方面能確保供需雙方業務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還能激活資本市場,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也能得到根本改觀。(2)設立社會民間融資基金,給民營企業增加一個投融資的資本市場。發達國家發展創業投資基金用以扶持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綜合考慮我國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可設立相對應的投融資基金,如創業投資基金、信用保證基金、互助基金等等。籌集基金主要是依靠社會的力量和民間、企業的力量,可以是金融企業出資、社會綜合部門出資、民間出資、各企業出資,也可以是綜合性(或稱混合性)的合作。民間融資基金以股權投資為存在方式,以獲得長期風險投資效益為目的。此類基金有別於國家金融機構組織建立的金融基金和社會效益基金。各級政府和金融管理機關要積極倡導和推動它的發展。

5. 企業銀行貸款的優缺點有哪些

企業從銀行貸款的優點:
1、費用少。相對於其他的融資工具,銀行貸款是成本最低的一種,銀行貸款的利率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利率高於小企業貸款優惠利率;信用等級低的企業貸款利率可能高於信用等級高的企業貸款利率;中長期貸款利率高於短期借款利率等。綜合起來,銀行貸款利率仍是具有比較優勢的。
2、資金來源穩定。由於銀行實力雄厚,資金充足,資金來源也比較穩定。中小企業的借款申請,只要通過了銀行的審查,與銀行簽訂了貸款合同,並且滿足了貸款的發放條件,銀行一般總是能及時向企業提供資金,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
企業從銀行貸款的缺點:
銀行貸款的門檻高。銀行為了控制貸款的風險,往往對企業的資質、信譽、成長性等方面要求很高。而且銀行往往需要抵押物,但是中小企業大多數都沒有足夠的抵押物來做抵押,所以就導致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6. 國有企業的好處在哪裡

應該說現在的國有企業,經過改革以後,已經很不錯了,最起碼他的內部機制是非常完善,非常合理的。最主要的是,國有企業有一個先天的優勢——管理比較寬松,不像外企競爭那麼殘酷,也不像私營企業,完全是家族壟斷,而且人際關系復雜,如履薄冰。
如果你是剛畢業,而且性格偏向穩定的話。我建議你還是先到國有企業。等你以後積累了足夠的資本,你再跳槽到外企(當然,要進外企是非常難的),如果你覺得你自己非常有能力(各方面,不僅僅是工作能力),那麼你可以到民營企業,在民營企業,只要你有能力,有的是錢賺,有的是晉升的空間。

7. 以公司名義貸款和以個人名義貸款各有什麼優劣

以公司名義的話,需要提供公司的資料,近三年的財務報表,辦貸款卡等等。
以個人名義的話,就比較簡單,但是就是到時候利息本金不好入公司的帳。

8. 為什麼商業銀行喜歡給國有大中型企業發放貸款

大中企業還款能力強,貸的多~賺的多啊

9. 國有控股有什麼好處

(一)什麼是國有控股企業
國有控股企業,是指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占較高比例,並且由國家實際控制的企業。包括絕對控股企業和相對控股企業。國有絕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大於50%(含50%)的企業,包含未經改制的國有企業。國有相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不足50%,但相對高於企業中的其他經濟成分所佔比例的企業(相對控股),或者雖不大於其他經濟成份,但根據協議規定,由國家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協議控制)。對於企業由三方合資,其中兩家為國有企業,國家資本之和超過50%的,在填報"國有經濟控股"時,國家資本不能按兩家之和來計算,而應按企業的實際控股或控制情況來填報。 國家統計局在《關於對國有公司企業認定意見的函》(國統函【2003】44號)中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參股企業的定義如下: 一、國有企業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國有企業是指具有國家資本金的企業,可分為三個層次:純國有企業(包括: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國有聯營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包括:國有絕對控股企業、國有相對控股企業)、國有參股企業。狹義的國有企業指純國有企業。 二、國有絕對控股企業: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所佔比例大於50%的企業。 三、國有相對控股企業: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所佔的比例雖未大於50%,但相對大於企業中的其他經濟成分所佔比例的企業(相對控股);或者雖不大於其他經濟成分,但根據協議規定,由國家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協議控制)。 四、國有參股企業:具有部分國家資本金,但國家不控股的企業。

(二)
國有控股企業的長處和益處
1、進一步促進政資分開。所謂「政資分開」即將原先政府行使的資產管理職能分離出來,由專門的機構行使。這項工作近年來已做出了一些成績,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和體系正在形成。在政資分開過程中,政府應重新劃分各職能部門的職權,調整或撤並有關機構。新生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力量還比較薄弱,業務幹部的能力還受到許多局限,外部關系(如與經委、財貿、交通等政府部門的關系)的協調還有相當的難度。因此,政資分開的工作,政府還需花大力氣。政府要從人力、財力等方面支持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工作;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人員要加強自身的建設,努力提高素質,盡快適應資產管理工作的現實需要。
2、政資分開後,政府依法行政。一方面,它要制定宏觀政策和相關法規;另一方面,它為企業提供服務,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對企業的管理主要是設立登記、市場監督、審計征稅以及違法查處等。現在有些政府部門不願意丟棄主管企業的權力,有的是出於既得利益的考慮,也有的是擔心崗位安排問題。政府部門原先自己投資辦了一些企業,改制中要設法脫鉤;政府部門需要撤並的,人員要給予適當安排。對於不適應管理市場經濟的幹部,政府要制定培訓計劃,分期分批培訓,然後向兩個方面分流。一部分人從事經濟執法工作(如工商、稅務、審計等)和資產管理;一部分人直接走向企業從事經營或中介服務。
3、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著重抓國有股的股權管理,要研究股權管理的政策和方式、方法。國有資產管理不能走行政管理的老路,演化成管企業的婆婆。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配備,要遵循精幹高效的原則。要善於通過授權經營減小管理跨度和幅度,國有資產管理不應陷入企業的經營事務。股權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授權經營的大企業、大集團實行政策控制、人事控制、財務控制和監督控制。
4、政企合作。政企分開要求政府回歸到依法行政的位置,企業成為獨立經營的法人,但這還不夠,還應提出一個政企合作的問題,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作用,企業與政府尤其是主管部門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對立與依賴的矛盾關系。職能分開僅解決了一個依賴問題,而政企合作才能解決對立問題。企業不僅僅是行政管理的客體,它又是市場活動的主體,它由富有創造性的企業經營者和勞動者組成,在很大程度上,國家行政管理的秩序來源於每一個企業的自覺守法和執法上的配合。政府也應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與條件,了解企業、引導企業、幫助企業。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可以建立一種新型的政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