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找"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論文
20世紀90年代後,民營經濟一躍成為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增長極。與經濟增長極不相稱的是,金融部門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支持非常有限,民營經濟融資渠道主要為內源融資或地方政府金融安排。然而,內源融資的金融安排只適用於民營經濟的初創時期,當發展進入追求技術進步與資本密集的階段後,則需要新的金融安排。現行的融資體制是建立在縱向信用聯系的基礎上,主要是為了適應國有企業外源融資的需要建立起來的,在縱向信貸聯系中,國有銀行是內生於國有經濟的金融中介,民營企業很難進入到這一體系,外源融資則很難通過這一融資體制來實現。
中國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從間接融資方面看,商業銀行的貸款是民營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從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情況看,我國商業銀行對非國有經濟的貸款比重逐年上升,從1996到2000年的5年間,全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2.5%,其中對非國有經濟的貸款年均增長15%。但是從貸款的總量來看1997年,民營部門得到的貸款佔全國銀行貸款的總量不到4%。1998年以來,雖然國家政策對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型企業有所兼顧,但民營企業仍感覺貸款困難。截至1999年末,銀行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只佔其總貸款規模的4.92%。
2、從直接融資來看,企業進入股票市場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在深、滬兩個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過程中,部分效益不佳的國有企業能得到包裝上市的優先權,而資信程度較高,業績顯著的大型民營企業卻難以獲得上市融資的機會。截至2002年4月底,我國滬深上市公司共有1171家,民營企業大約佔9%。與股票市場相類似,債券市場也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目前,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辦法,同時,債券發行辦法還規定,發行企業債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於人民幣6000萬元,且還要有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單位作擔保。這一系列條件也限制了民營企業進入債券市場。此外,國內外風險投資資金比較集中地投入在以IT行業為主要的新興產業中,隨著2000年網路經濟的退潮,二板市場設立的不確定因素,使民營企業得到風險投資的機會和數量也越來越少。這種狀況不利於國內民營企業成長,導致民營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相對劣勢地位,特別是加入WTO以後,由於國民待遇和市場准入原則,外國企業進入國內市場越來越容易,如果不給予民營企業起碼的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將會大打折扣。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綜上,用最簡單的數據來概括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就是:對工業增加值貢獻率不到30%的國有部門卻佔用了70%以上的銀行信貸,相反民營經濟對國民生產總值新增部分的貢獻已達60%,但只獲得30%的金融支持。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除了我國的銀行是國有企業,天生就有「父愛主義」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間接融資渠道來看(1)國有商業銀行在確定信貸計劃時,授信額度的絕大部分安排給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不僅較難獲得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而且在同等條件下貸款的使用成本也較高。(2)信貸市場結構不合理。目前對民營企業提供商業性金融服務相對較多的機構主要是民生銀行、各地城市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社,各項存款和貸款的規模占同期金融機構全部存款和貸款的比重僅為6.2%和5.7%,且其中的至少一半以上是貸給國有或集體企業。(3)民營企業尋求貸款抵押和擔保不易,我國民營企業要申請貸款,要麼有房屋、土地、有價證券等容易變現的資產作抵押,要麼能找到信譽較好、實力較強的公司作擔保。(4)大部分民營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不甚完善,銀行因擔心民營企業不按科學的程序進行經營決策,而使銀行貸款不能按期收回。另外,近年來少數民營企業騙取銀行信任後又惡意逃廢銀行債務,這些惡劣事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累及其他民營企業,銀行管理者不得不加大防範這種道德風險的力度。(5)銀行對申請授信的中小企業既沒有充分的時間又沒有合適的渠道進行了解,由於信息不對稱,對民營企業的融資存在一定的市場失效現象。
2、從直接融資渠道看(1)主板上市的門檻較高,中小民營企業難以達到上市標准。同時,申請上市所必須支付的法律、會計、審計等中介服務費用,對中小民營企業來說也是很昂貴的。 (2)即將設立的創業板市場雖然為成長型的中小民營企業上市帶來機遇,但仍難以讓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通過創業板圓創業之夢。證監會對創業板高成長性的市場定位,使之不可能為眾多的勞動密集型中小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同時,管理當局為控制和防範風險,對擬進入創業板上市企業的資格審查也將更為嚴格(如上市須由有保薦人資格的券商推薦,且保薦人在企業上市後2年內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負連帶責任),加上上市評估的高昂費用支出,都將使二板市場的融資成本高於銀行借款成本,甚至高於主板市場的融資成本。 (3)在一個容量巨大、伸縮自如、監管有序、能夠對不同素質公司入市和退市提供緩沖的場外市場形成之前,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對多數民營企業來說無異於要擠上萬人爭過的「獨木橋」。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現狀的對策民營企業外源性融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全社會的一致努力,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提高其管理透明度,明晰其所有權歸屬至關重要;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建立和保證一個公平的經營場所,制定一系列鼓勵民營企業借貸行為和投資於民營企業的政策措施的作用不可小視。
1、完善以銀行為主體的間接融資體系(1)加快國有銀行的信貸機制改革,建立與民營經濟貸款配套的政策體系。當前國有銀行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要改革銀行的貸款審批程序和信息獲取渠道,形成適合民營經濟貸款要求的運作機制和政策方針,同時嘗試著設立民營經濟貸款的專門部門,專項負責解決民營經濟的信貸問題;二是要逐步改革和完善國有銀行的授信辦法,要給分支機構一定的貸款許可權,充分調動基層機構的積極性,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在完善第一責任人基礎上,將責任分攤到各級負責人並逐步量化,充分調動信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責權利的統一,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三是可以嘗試在管好對大型企業貸款利率的同時,適當放開對民營經濟的貸款利率,形成一種類似"雙軌價格"的利率體系,這可能會對我們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當的推動作用。(2)積極發展民營銀行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的困難,必須通過引入民營產權和加強競爭來強化銀行的利潤動機。加入WTO後,隨著中國的金融領域不斷對外國金融機構開放,政府應該允許國內的民營金融機構介入金融領域。民營金融機構將不大會受到國家政治因素所左右,其經營將更多的服從於利潤導向,這樣,新的民營銀行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尚未開發的市場領域,特別是那些小型公司和剛成立的企業身上。為了減少在管制方面的疑慮,在開始階段,政府應該對民營金融機構實行更加嚴格的市場進入和謹慎的資格審查。(3)積極鼓勵和引導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至少有下列優點:首先機制靈活,運作成本低,資金較少,能夠與民營經濟一起成長,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推進力量。其次非國有銀行一般具有濃厚的「地方性」,對當地的客戶情況較為了解,從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國有一方面使銀行運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證一切成本都體現在價格中,用不著擔心「尋租」現象的產生。(4)建立健全民營經濟信貸擔保體系。 IFC2000的抽樣調查表明許多企業認為抵押問題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從銀行獲取貸款。在中國民營企業眾多,融資困難很大的情況下,除了地方政府應逐步擴大擔保資金投入,中央政府也應提供一些擔保資金。
2、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主體的直接融資體系現今中國的資本市場體系呈現出高度集中和將資本市場股市化的特徵。由此造成資本市場高度集中於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市場結構出現嚴重畸形。因此需要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主體的直接融資體系:(1)降低民營企業上市的門檻,鼓勵其在主扳市場上籌資。(2)利用二板市場,為民營科技企業開辟融資渠道。(3)通過外國證券市場,挖掘海外上市融資渠道。(4)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
提高對其他融資方式的認識,拓寬融資渠道。民營企業在力爭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籌資外,還應了解、認識其他的融資方式,如國際金融組織信貸、國際商業銀行貸款、政府貸款、補償貿易、項目融資、租賃等。尤其對中小企業居多的民營企業而言,租賃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融資方式。租賃特點是:租金支付方式靈活多變,能適應承租人的不同需要;租金在租賃期間一般固定不變,且租賃期限較長。對於在其他融資方式中處在相對劣勢的民營企業而言,可採取租賃方式,以融物的形式達到融資的目的。結論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市場化,我國的民營經濟必然會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系統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們也必須為他的進一步發展掃除障礙,為民營經濟融資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以進一步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直接融資方面,消除所有制的歧視,民企國企一視同仁,發展擔保體系,以減少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發展民營銀行,調動民間資本。同時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主體的直接融資體系,降低民營企業的在A板市場上的上市門檻,積極推進二板市場的建立,發行企業債券,以推進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
--------------------------------------------------------------------------------
【文件目錄】
B. 朋友,我急需中小企業融資的論文,謝謝
我也是剛剛寫了關於這個方面的文章,以下是我所用的比較好的資料,幫你整理了一下。還有幾篇輸不進去了,你要的話再告訴我一下。
第一篇: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淮安科技信息網,漆正清,2009-11-27)
摘 要:中小企業存在的合理性和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必須重視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即規模小,可控資源更為稀缺,又往往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的投入。因此,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融資是其關鍵因素之一,然而目前中小企業融資的狀況並不十分理想,如何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快速融資本文主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投資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之表現
(一)表現在銀行貸款方面,就是銀行對於中小企業的風險狀況缺乏有效的識別手段。中央銀行取消貸款浮動的上限之後,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充分運用利率浮動手段對不同風險狀況的中小企業進行貸款定價,同時中央銀行的信貸政策也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改善中小企業貸款市場。但是各商業銀行出十安全性考慮,即使成立了中小企業信貸部,但還是普遍集中力量抓大客戶而不願向小企業放貸,導致大企業錦上添花有餘、小企業雪中送炭不足。另外,中小企業貸款難實際上也反映了目前商業銀行貸款考核上的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否享有同樣國民待遇問題。中小企業通常是民營企業,現在盡管在正式的法律法規中並沒有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歧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如果信貸人員對國有企業的貸款出現問題,可能會被視為「肉爛在鍋里」;如果信貸人員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出現問題,往往可能會被視為有私下的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這種觀念往往使得部分信貸人員對拓展中小企業貸款市場持猶豫態度。
(二)表現在直接融資方面,就是現有的資本市場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2004年5月2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的中小企業板塊正式運作,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創業投資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這無疑為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開辟了專門的市場。然而其定位為高成長型企業的上市融資需要。
同時,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中小企業板塊實施方案中指出:中小企業板塊運行所遵循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與主板市場相同;中小企業板塊的上市公司符合主板市場的發行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另外,對中小企業板塊還有著更為嚴格的公司監管制度即:針對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股本較小的共性特徵,實行比主板市場更為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由此可見,即使有了二板市場,較高的監管要求與上市條件使其還是只能滿足少數渴望融資的中小企業需求,不可能成為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
(二)非正式金融部門仍是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解決創業和運作資金的重要渠道。基於民營中小企業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滿足資金需求的現實,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非正式金融活動便應運而生。盡管監管部門嚴格限制各種形式的民間融資活動,對民間「亂集資」活動嚴加取締,但民間金融活動的客觀存在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浙江福建一帶的民營企業中,幾乎沒有一家的創業資金是來自正式金融部門的,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門的支持。到目前為止,很多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自我融資和非正規渠道融資。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原因及對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原因
綜合各個因素筆者總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
1.中小企業較高的倒閉或歇業比率,是銀行不願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在我國,沒有關於企業倒閉方面的統計資料,但一些銀行管理人員估計,我國有近30%的私營中小企業在2年內消失,近60%在4年內消失。中小企業高比率的倒閉狀況,顯然使銀行向其發放貸款時面臨著較大的風險。貸款償還的高違約率也是銀行不願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調查發現,中小企業的違約率高十大企業的違約率。雖然銀行的不良貸款中由大企業所佔的存量較高,但向中小企業貸款的不良貸款比率也同大企業的不良貸款比率相差不多。
2.缺少抵押和擔保。理論上,有許多資產可作為貸款的抵押品,包括土地、建築物、住宅、可變現的儲蓄、機器設備、存貨、應收賬款、銷售合同等。在美國,應收賬款或存貨占銀行接受的抵押資產的2/3。在我國,銀行對抵押品的要求條件非常苛刻,除了土地和房產外,銀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中小企業一般缺少自有的房產等銀行接受的抵押物,貸款受到限制,抵押物的折扣率高,手續繁瑣,收費昂貴,中小企業普遍難以承受。
另外,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業不願意給其他企業作擔保,效益一般的企業,銀行又不允許其作擔保人,中小企業相互之間的擔保常常變得有名無實。
3.中小企業普遍經營時間短,缺乏歷史的信用記錄,存在著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不健全的現象。加上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不願露富、不願泄露債務量、舉債渠道等商業秘密,更有甚者為了規避稅費或爭取優惠政策有意不真實反映經營和財務狀況,以致企業無帳可查,一個企業兩套帳、二套帳的現象相當普遍。
(二)應對策略引入風險投資
筆者認為基於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以及現有融資系統對中小企業的態度,不如引入風險投資方式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對成熟後,通過市場退出機制將所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金形態,以收回投資,取得高額風險收益。
風險投資方式主要體現如下:通常情況下,風險投資公司大多以股權的形式對企業進行投入,即用資本換取被投資企業的股份,但是不以取得對投資企業的控股權為目的,一般這種投資資本佔到被投資企業資本總額的30%以上。投資對象是處十發展初期、具有高速成長性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在對風險企業注入資金後,為了將風險降至最小,風險投資公司會利用他們長期的經驗、知識參與對企業的管理,從管理上提供支持。因而由風險投資支持發展起來的企業成長速度遠高十普通同類企業。風險投資的主要目的在於獲得高額的資本利得。
在風險投資投入選定的企業後,風險投資公司關注的是所投資企業的發展潛力和股權增值情況,其著眼點並不在十投資對象當前的盈虧,而在於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資產的增值。
風險資本作為一種股權性質的資本介入,給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資本來源,同時股權持有時間較長、不幹預企業的具體管理、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等等這些特點又適應於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更重要的是,風險投資通常會在發展戰略、財務管理、治理結構、市場拓展、人力資源和進一步的融資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務。風險投資帶來的這些資源和增值服務在關繫到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戰略管理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從而對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新偉:《中小企業投資選擇的十個誤區》,企業改革與管理,2002年1期。
[2]王永剛:《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會計之友(中),2006年4期。
[3]張流波、劉志惠:《中小企業融資理論綜述》,財會研究,2006年5期。
第二篇
第三篇
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幾個關鍵
(中國經濟時報 李應軍)
近日,溫總理提出要抓緊落實《國九條》,國內股市隨之出現強勁反彈。《國九條》里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那麼,究竟應該如何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呢?
筆者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市場體系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市場經濟的建立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國目前已基本確立了市場經濟框架,市場主體呈現多元化的局面。但是,非國有經濟在經過初期的發展階段並面臨實現規模經濟的時刻,受到了資金瓶頸的阻礙。建立針對非國有經濟的金融服務,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再一次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焦點。
2000年是中國產權交易市場出現轉機的一年,出現了許多令人關注的新動向,一是許多地方出現了恢復、規范、重建產權交易所的大膽探索,如青島、上海、深圳,特別是一向最為敏感最受指責的業務「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登記託管業務」重新得到肯定;二是實質上具有產權交易性質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在各地蓬勃興起,如上海、深圳、成都、西安、重慶;三是風險投資公司和行使出資人權利的國有資產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紛紛將「退出機制」瞄向各地的產權交易所,這些動向進一步證明產權交易市場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進入2004年,區域產權交易機構的合並成為全國產權交易市場的亮點,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將技術產權交易機構和產權交易機構合並成立聯合產權交易所,為整合地方資源和實現產權交易機構的規模效益奠定了基礎,全國區域性產權交易網路在各地的創新實踐中又一次站在改革的浪尖。
另外具有場外交易或者櫃台交易性質的是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是在證券業協會的管理下,由證券公司以其自有或租用的業務設施,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轉讓服務。為妥善解決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流通股的轉讓問題,2001年6月12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服務業務試點辦法》,代辦股份轉讓工作正式啟動,7月16日第一家股份轉讓公司掛牌。為解決退市公司股份轉讓問題,2002年8月29日起,退市公司納入代辦股份轉讓試點范圍。
目前代辦股份轉讓試點范圍僅限於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和滬、深證券交易所的退市公司。公司申請委託代辦股份轉讓應具備的條件:合法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組織結構健全、登記託管的股份比例達到規定的要求等。
從整體情況來分析,這個時期的技術產權交易機構、產權交易機構和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已經具備場外交易市場或者櫃台交易市場的雛形,這些機構的進一步實踐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具有深遠的影響。
經濟變遷源自於制度的變遷,同樣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對交易制度供給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交易機構制定各自的交易制度應該是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但是,在各地的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交易機構的制度供給是無效的,尤其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制定的交易制度,它們沒有和市場經濟改革融合到一起,所以在推動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方面還沒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從更高的層次來分析,許多交易機構正忙著搞戰略聯合,建立區域市場,營造氛圍和擴大影響,但其致命的弱點是沒有統一的制度供給,這種聯合只能是流於形式,還沒有觸及建立產權交易市場的核心工作,所以這種形式聯合失敗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之大。
在產權市場建設方面,涉及到的核心創新是,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登記託管業務重新開展起來,鄭州、深圳等省市在90年代後期以來相繼出台了有關政策法規:深圳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證券登記公司全部移交給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並開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登記託管業務,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權託管、股權質押、增資擴股、轉讓過戶、分紅派息等服務,這種做法已經向櫃台交易市場的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類似的做法如河南鄭州技術產權交易所、成都股權託管中心、山東產權交易中心、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北京產權交易所等。
對於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筆者認為,應該考慮從下列幾個方面去實現:一是將目前全國存在的具有資本市場性質的交易場所納入政府監管范圍,承認其存在的合理性。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屬於全國市場,可以繼續由中國證監會監管,地方性的資本市場可以考慮由地方政府行使監管職能;二是在資本市場實行自律管理,約束和規范會員單位的行為;三是不管是全國性交易場所還是地方性的交易場所,國家允許其制定自己的上市掛牌標准,從而更好的適應市場主體的要求和推動經濟的發展;四是不管是公司制的交易所還是會員制的交易所,其性質都是市場一個獨立經濟主體,是要有贏利的,公司制的交易所表現為公司的贏利,會員制的交易所雖然交易所本身不要求贏利,但是會員依託交易所一定是要贏利的。所以這兩類組織形式的交易所都是要贏利的,在這個大前提下,允許交易所兼並重組,經營不完善或者脫離資本市場發展要求的交易所將失去存在的依據。(作者單位:西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
第三篇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2009-07-13來源:發改委
世界各國的實踐表明,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瓶頸是融資難問題。因此,剖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和成因,回顧中小企業融資基本實踐,針對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體制性、政策性及操作性障礙,研究提出緩解融資難的政策建議,對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與造成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2003年,我國GDP的56%、社會銷售額的59%、稅收的46%、出口額的62%和就業的75%均是由中小企業創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業所獲得的金融資源與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卻是極不相稱的。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是獲得信貸支持少;據統計,我國300萬戶私營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的僅佔10%左右。2003年全國鄉鎮、個體私營、「三資」企業的短期貸款占銀行全部短期貸款的比重僅為14.4%。據調查,2001年浙江省民間投資中銀行貸款僅為20.1%。
二是直接融資渠道窄。由於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准人障礙,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即直接融資僅佔1.3%。
三是自有資金缺乏。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內源融資,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據國際金融公司研究資料,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分別占我國私營企業資金來源的30%和26%,公司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不足1%。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成因
一是金融資源分布與中小企業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強。為防範金融風險,國有商業銀行一律實施「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戰略,大規模撤並基層網點,上收貸款許可權,使那些與中小企業資金供應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機構有責無權、有心無力。同時,政府對銀行開展中小企業貸款的激勵機制有待創新,銀行自身在機構設置、產品設計、信用評級、貸款管理等方面都難以適應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特殊需求。我國已經設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億元,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從1999—2004年5月,針對個人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全國也只發放18億元,相對於中小企業的巨大資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車薪。
二是擔保規模小、風險分散與補償制度缺乏,與企業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適應。據調查,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保而拒貸的比例高達23.8%,因無法落實抵押而發生的拒貸比例高達32.3%,二者合計總拒貸率高達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業發展還難以滿足廣大中小企業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資設立的信用擔保機構通常僅在籌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資金支持,缺乏後續的補償機制;民營擔保機構受所有制歧視,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而無法與協作銀行形成共擔機制。由於擔保的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擔及補償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擔保資金的放大功能和擔保機構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較大制約。另外,與信用擔保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用擔保機構的規范發展。
三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尚未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不協調。據有關數據表明,2003年前兩季度股市融資僅佔1.6%,前三季度股市融資佔2.2%。在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構極不協調的前提下,證券市場還是以主板為主向大型企業傾斜。加之低門檻的創業板遲遲不開,地方性股權交易市場被紛紛取締,非正規融資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困難加劇。
四是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弱、信息不對稱,影響銀行的積極性。中小企業管理基礎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加之關聯交易復雜,財務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資信度不高。中小企業借款的特點是「少、急、頻」,銀行常常因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不對稱、貸款的交易和監控成本高且風險大而不願放款。2003年我國主要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平均不良率為32.1l%,比商業銀行貸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個百分點,貸款質量較差也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
二、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所採取的措施
為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高度重視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
1998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成立了中小企業信貸部,並兩次調整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實行浮動利率,以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並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和引導各類商業銀行切實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具體措施。比如,中央銀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和發行金融債券等形式對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中小金融機構予以支持;適當下放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許可權;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可以發放信用貸款,簡化審貸手續,完善授信制度,擴大信貸比例等。上述激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國家開發銀行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積極依託城市商業銀行網路開展對中小企業的轉貸款業務,並對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試行再擔保。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努力實現金融理念、金融產品和服務功能的創新。廣東發展銀行決定三年內向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放貸1000億元,並為此精心打造了「民營100」專項金融服務方案。針對企業在「創業」、「成長」、「發展」三階段的不同融資需求,專門設計了八大套餐,以有效解決企業貸款難問題。據調查,目前城市商業銀行80%以上的客戶是中小企業,70%以上的信貸資金投向各類中小企業。
(二)採取多種融資方式,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建立科技創新基金,通過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從1999年到2003年,國家共投入33億財政資金,支持了全國4946個科技型中小企業項目,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創業與發展。二是建立產權交易市場。目前,我國已經建立200多家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產權交易市場,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產權交易市場已具相當規模。2003年上海產權交易所的交易額已突破3000億元,為各類中小企業資產重組、產權多元提供了交易平台。三是充分發揮典當、融資租賃等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融資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國典當行已發展到1000多家,資本金60多億元,為中小企業通過典當融資帶來便利;融資租賃規模也不斷擴大,2003年僅浙江一省的融資租賃業務就超過700億元。四是開通直接融資渠道。今年5月,深圳交易所開通了中小企業板塊,為優強中小企業迅速壯大提供了直接融資來源。據統計,目前已有34戶完成了公開發行,總規模為8.34億股,發行總融資額82.21億元,平均發行規模2452萬股,平均融資金額2.42億元,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平均為83%。一批符合條件的成長性中小企業將獲得上市融資機會。
(三)構建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突出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問題
地方各級政府在借鑒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組織推動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工作。通過幾年的實踐,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體兩翼四層」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模式。「一體」指主體,模式強調「多元化資金、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績優者扶持」:「兩翼」指商業性擔保和民間互助擔保作為必要補充:「四層」指中央一級,省(市、區)一級,地市一級、縣(市)一級。近年來出台了擔保的有關法律、政策和稅收優惠等,有力地促進了擔保業的形成和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國已設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966家,共籌集擔保資金287億元;累計受保企業約5萬戶,累計擔保總額約1180億元,受保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18億元,新增利稅102億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尋保難問題。
(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培育信用需求、規范信用市場、完善信用制度、營造信用環境,對於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抵禦信用風險,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具有緊迫的現實意義。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外部的中小企業徵信系統和信用評價體系,向銀行等機構提供企業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業,樹立信用典型,大力宣傳和推廣信用管理先進模式和經驗;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企業內部的信用制度建設和普及工作,加強企業內部的合約管理、營銷預警、商賬催收、財會管理和雇前調查等,對企業經營、管理、檢測等人員開展信用和專業技能培訓,培養信用調查分析、評價和監督等專業人才。目前,有關部門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城市進行試點,通過建立企業信用檔案、信用評級、企業信用制度等,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
三、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政策建議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融資體制、信用環境、企業自身及融資機構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等諸多因素,需要綜合協調、配套解決。建議遵循三項原則:一是貫徹產業政策和就業優先原則;二是完善針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激勵原則;三是堅持獨立審貸、自主發行的市場運作原則。
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一)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機構組織體系
允許新創設立或改建設立區域性股份制中小銀行和合作性金融機構,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設立專門為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積極吸引非公有資本人股,進一步壯大和完善為城鎮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實力和機制。農村信用社應吸收農民、個體工商戶和小企業人股,加快改善股權結構,加大對農村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力度。
(二)鼓勵各類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通過稅收支持、擴大利率浮動幅度以及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鼓勵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合理確定中小企業貸款期限和額度,切實發揮銀行內設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作用。要鼓勵政策性銀行依託地方商業銀行和擔保機構,開展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轉貸款、擔保貸款等業務。
(三)鼓勵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
要針對中小企業自身特點,改進對中小企業的資信評估制度,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開展授信業務;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拓展公司理財和賬戶託管業務;放寬融資租賃公司的准人條件,支持開辦融資租賃;開展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試點。支持中小企業依照有關規定利用國際金融組織投資和使用國外貸款。鼓勵保險機構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改進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方式和手段;進一步發揮典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積極作用。
(四)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繼續發揮主板市場作用;在完善現有中小企業板塊基礎上,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上市育成和輔導體系,適時啟動創業板市場;逐步擴大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整合和規范現有產權交易市場,為非公有制企業股權轉讓提供服務;繼續推動中小企業企業境外上市工作。鼓勵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允許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探索債權融資方式。通過稅收政策支持開展創業投資。推動建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
(五)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鼓勵非公有制經濟設立商業性或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信用擔保的機構經核准可免徵營業稅。加快建立全國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准人、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擔保業自律性組織。
(六)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研究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徵集、評級、發布制度以及獎勵懲戒機制,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檔案資料庫,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檔案試點。對資信等級高的中小企業,應簡化工商年檢手續,逐步實行備案制。加強中小企業內部信用制度建設。
C. 中小進出口貿易企業融資問題研究怎麼寫論文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國退民進」戰略的實施,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國家取消對非公有制經濟從事外貿經營的限制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獲得外貿經營權。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國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224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7%,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5.78%,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外貿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於中小企業起步晚,自有資金積累少,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國中小企業雖然在經營方式和市場開拓方面比大企業靈活主動,在融資的難度上卻要大大高於大企業。而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
1、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二者關系不和諧。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質量良莠不齊,銀行在無法充分了解貸款企業真實情況的條件下,為了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對中小企業實行「信貸配給」,即要求比大企業更高的利率或其他較苛刻的條件,甚至拒絕提供貸款。
2、目前我國大多中小企業對信貸需求量小、次數多,相對大企業而言貸款的機會成本較高。據統計,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平均為大型企業的5倍左右。在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的前提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不高。
3、國內銀行普遍缺乏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適用金融產品、信貸評價體系和擔保體系。我國金融政策和融資體系都是以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為主要對象設計實施的,銀行的信貸評價體系中也缺乏適用於中小企業的評價模塊,而是參照大企業標准,過多地考慮企業的財務指標,導致眾多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無法得到貸款。因此,要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必須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發展更加有效的融資模式。
二、開展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優勢分析
根據《巴塞爾協議》(2004年6月版)的定義,貿易融資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於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屬、穀物等)中的存貨、預付款、應收賬款等資產的融資。貿易融資具有高流動性、短期性和重復性的特點,強調操作控制,淡化財務分析和准入控制,適應主體資質偏低的中小企業,有利於形成銀行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貿易融資還能實施資金流和物流的控制,有利於風險的動態把握,避開企業經營不穩定的弱點。中小企業融資往往具有金額小、次數多、周轉速度快等特點,而貿易融資恰能滿足這些要求。
相對而言,貿易融資無論從風險度、銀行准入門檻、審批流程速度方面都較普通的流動資金貸款有優勢:
1、貿易融資准入門檻較低,這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准而無法融資的問題。調查企業的規模、凈資產、負債率、盈利能力及擔保方式等情況是傳統銀行流動資金貸款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很多中小企業因為達不到銀行評級授信的要求而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而貿易融資進入門檻較低,銀行關注的重心是每筆具體的業務交易。在貿易融資過程中,銀行重點考察貸款企業單筆貿易的真實背景及進出口企業的歷史信譽狀況,無需套用傳統的評價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擔保原則被弱化,銀行通過資金的封閉式運作,確保每筆真實業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以控制風險。對於一些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准而難以獲得融資貸款的中小企業來說,貿易融資的推出意味著它們可以通過真實交易的單筆業務來獲得貸款,通過不斷的滾動循環來獲取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融資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就緩解了。
2、貿易融資審批流程相對簡單,企業可以較為快速地獲取所需資金。中小企業由於受資金規模的限制,資金鏈始終處於較為緊張的狀態,融資的時效性要求較強。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要求銀行對貸款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指標、發展前景、融資情況、信用記錄、可抵押物或可擔保單位等各個方面做出嚴謹的調查,審批流程繁雜冗長,經常發生等銀行審批完畢企業已經不需要融資的情況。近年來,國內各銀行紛紛開始重視貿易融資,對貿易融資流程進行重新整合,簡化流程,只要調查清楚企業單筆貿易背景,並結合企業歷史信用記錄,落實相關要求後就可以放款,滿足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時效性要求。
3、貿易融資比一般貸款風險低,能有效降低銀行風險。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具有風險高、成本高、收益少的特點,很容易產生資金挪用風險。而貿易融資業務則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通過對企業信用記錄、交易對手、客戶違約成本、金融工具的組合應用、銀行的貸後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確定企業在貿易過程中所產生的銷售收入構成貿易融資的第一還款來源,融資額度核定由貿易額扣除自有資金比例確定,期限限定與貿易周期匹配,資金不會被挪用,風險相對較小。
4、貿易融資業務可以擴大銀行收入來源,調整收入結構。我國銀行業的中間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從銀行方面來講,國際結算作為一項中間業務的支柱產品,有利於擴展中間業務收入。一方面,銀行可以從直接貿易融資中獲取大量的中間業務收入,如對進口開立信用證、進口押匯、出口押匯、出口貼現、保理業務、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等業務收取手續費;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由於直接獲取銀行貸款難度較大而對貿易融資需求很大,而銀行幾乎是其唯一供應商,因此銀行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較強,相比較銀行對大企業提供免費或價格低廉的融資類產品,銀行可以在合理范圍內對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這將有力促進銀行收入結構調整。
三、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應注意的問題
???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國內銀行不斷加大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力度,以搶占更多的市場。從目前來看,國內銀行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採取的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起了一定推動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1、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准入門檻過高。
各銀行雖然都放寬了貿易融資業務的准入門檻,但卻未將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與大型企業區別對待,這造成了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實際准入門檻仍然很高。例如,對於打包貸款,除了要求企業有資信等級較高的銀行開立的信用證正本,還需要確認有效的擔保(保證或抵押),完全視同流動資金貸款管理。這就體現不出打包貸款作為一種貿易融資產品的優點,如果企業完全能達到流動資金貸款所要求的標准,又何必要做打包貸款呢?
2、對貿易融資審批缺乏標准。
目前各商業銀行將貿易融資的業務審批等同於一般貸款業務的審批,而忽略了貿易融資業務特點,缺乏一套切合其特點的快速、高效的審批方法。由於貿易融資業務要求時間短,如一筆出口即期信用證業務,收匯時間一般為1個月以內,因此將貿易融資業務按普通貸款業務審批方式處理,經常導致審批時間比貿易融資期限還長,使得企業貽誤商機。目前商業銀行雖然實行了本外幣授信統一審批,但貿易融資審批卻按照人民幣信貸審批思維模式進行。
3、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完備的信用管理體系。
目前,大多數出口企業還沿用多年來形成的傳統交易方式,對出口風險的認識還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證業務的層次上,忽視對進口方資信的調查,加劇了出口企業的收款風險。據商務部一項研究報告統計,中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中只有11%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監管體系,而這11%中又有93%是具有外資背景的跨國企業。很多國內公司沒有認識到海外欠賬的風險和成本,隨著時間的拖延,這些拖欠款的追討將越來越難。目前,我國海外拖欠款中惡意欺詐已佔所有欠款案的66%。同時利用外部保險機構,如出口信用保險來避免風險的企業還不多。
4、國際貿易融資形式單一。
就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種類而言,國內基本上仍然是以傳統的融資方式為主,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品種少,且功能單一。銀行往往只能做一些業務變種的淺層創新,不能進行適應國際經濟金融發展趨勢的深層次變革,各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方式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形式簡單的貿易貸款、打包貸款、票據貼現等,國際上新興的福費廷、倉單融資、出口商業發票融資等則很少有銀行開辦,始終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很難滿足那些積極參與國際化的中小企業的需要。
四、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應採取的對策
1、借鑒發達國家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
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起步早、發展快,有不少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1)支持本國產品出口。發達國家一般都堅持出口融資用於購買本國的機器設備和其他商品。如美國出口信貸支持的出口產品國產率不得低於85%;(2)審貸分離。對出口信貸及擔保項目嚴格審查,力求保證貸款的償還。美國要求逐筆對貸款進行審查和決定,審查國外進口商的財產狀況及資信情況。在日本,政府官員詳細審查了解項目參與企業的情況,以保證其清償能力。一旦貸款被批准,銀行密切跟蹤,保證對貸款人的執行進行持續監督,在出現拖欠貸款時及時採取行動。(3)融資資金多元化。以國家預算資金為主,多方籌集其他資金。西方國家出口融資的來源主要是依靠國家預算,此外,也有私人資金和地方資金。如義大利的出口信貸及擔保,主要靠國家預算資金,資金不足時在國內外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2、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解決企業實際需求。
銀行要能夠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如通過福費廷、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貸款、出口保理授信組合、出口信用證授信組合、出口退稅授信組合等融資手段,滿足中小企業開展正常進出口業務的貿易融資需求。要積極創新金融服務,對傳統產品,要辦出新意。如打包貸款業務,不只局限於信用證業務項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發票融資,進口業務方面可採用轉開信用證、備用信用證等業務形式,滿足中小企業的多方面融資需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3、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體系。
針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融資需求旺、頻率高、額度小的特點,銀行應制訂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辦法,使信用評級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小企業的狀況和償債能力。在貿易融資業務中,客戶正常貿易產生的現金流量是還款的第一來源,而客戶的自身贏利能力是第二來源,貿易融資業務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標准應該有別於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級標准,應該根據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制訂專門的信用評級制度。銀行應該為客戶建立業務往來檔案,根據客戶的業務能力、交易對手資源及客戶履約的信用記錄評定其信用等級。
同時,要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庫,收集中小企業產品情況、市場情況、進出口情況及資信情況等資料,改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由於中小企業一般無力進行客戶資信的調查,因此要鼓勵中小企業用D/P、D/A、O/A業務通過投保出口信用險來化解風險。
參考文獻:
1、??? 孫建林,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管理,[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2、???
3、??? 沈瑞年,國際結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
5、??? 張耀麟,銀行進出口貿易融資 [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D. 企業貸款還款計劃書
例如:吉林宏源種植有限公司項目用款計劃書
吉林省宏源種植有限公司通榆分公司為了企業的發展,改變企業現有的養殖規模小,養殖成本高,競爭能力低的被動局面,准備擬擴大豬、牛、羊的養殖規模,增加南瓜種植等項目,計劃投資人民幣20000萬元,具體情況如下:
1、該公司的養殖業主要利用當地豐富的飼草、秸桿、玉米等資源為飼料,大力發展養殖業。企業的發展目標是計劃投資15000萬元,建設具有現代化管理機制的飼養、加工、銷售、儲存一條龍的現代企業,其中生態養豬項目4800萬元,優質肉牛養殖、育肥項目5600萬元、優質肉羊養殖、育肥項目4600萬元。養殖業項目建成後投產,能夠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市場提供更多高品質的、綠色、健康的活豬、活牛、活羊及各種肉類產品,讓人門吃上放心肉,讓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優質的養殖業發展前景廣闊,國內各主要市場上高品質肉類產品供給率較低,發展潛力較大,我們要加快養殖業的發展步伐,為國內市場提供高品質肉類產品,力爭打入國際市場。
2、「雜交南瓜」產業化項目,種植開發的「雜交南瓜」具有營養豐富,保健效果好,食用價值高,而且用途很廣的特徵。主要用途分三大類:菜用、果用和葯用。我們是引進「雜交南瓜」發明人王甲生先生發明的專利和技術種植開發「雜交南瓜」系列產品,能夠生產多種系列化的營養食品、保健食品和制葯產品。經過王甲生先生考核認定,我縣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和環境,非常適合南瓜種植,今年已經試種70餘畝,長勢良好,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雜交南瓜」產業化項目計劃投資5000萬元,種植、生產、加工南瓜系列產品,近來來,國際國內研究人員發現,南瓜中含有大量的生物黃酮:生物黃酮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癌、防癌,抗炎、抗過敏,抑菌、抗病毒等作用,是人類健康的需要。該項目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適合進一步開發利用。
二O一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公司還款計劃書
xx貸款責任有限公司:
我______________公司(個人)於__年__月__日向貴公司借_____款,合同編號:____ 借款憑證編號:______ 本金__萬元,利息__萬元,其它費用__萬元。於__年__月__日到期。
由於我(公司或個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沒能按時償還,現將還款計劃承諾如下:
項目金額日期 本金 利息 罰息 其他費用 備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如到期仍未歸還,自願接受強制執行。
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經辦人(簽章):
年 月 日
E. 中小型企業融資風險及對策的論文
中小型企業融資風險及對策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迅猛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技創新與成果轉讓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嚴重阻礙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就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提出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非國有中小金融機制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迅猛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1000餘萬家,占我國全部注冊企業數的99%。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拉動民間投資,帶動地區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技創新與成果轉讓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嚴重阻礙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一)中小企業內源融資不足
內源融資是企業獲取發展資金的極為重要的途徑,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小企業所用資金中來自企業自身的利潤和折舊等其他資金通常佔60%。而在我國,據有關部門調查,即使納畝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溫州,中小企業資金構成中自有比例也僅為40%,銀行貸款和民間借款分別佔40%和20%。
(二)中小企業融資目前依然是間接融資為主
據國家經貿委近期調查,我國東、中、西部中小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的資金分別是:東部佔60%;中部約70%到80%;西部則高達90%。可見,中小企業對金融機構的資金依賴程度很高。同時權威部門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獲取外部資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機構外,民間貸款也成為其重要的資金來源,佔比為14.59%,而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的數額極小,僅佔1.8%。
(三)國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差別很大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包括金融租賃,信託投資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中,民生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比重較高,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除中國農業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比重較高外,其餘三家銀行貸款份額均較小,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性業務服務比例更低。
(四)貸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滿足
在歷來的調查中,」資金不足」始終被列為中小企業第一位的問題。有資料顯示,9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貸款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或只得到部分滿足。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信貸歧視
直到今天,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成分(國有制)歧視」。中小企業獲得國有銀行的信貸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創造了30%GDP的國有企業獲得了70%的銀行貸款,派察而創造了70%GDP的非國有企業卻只獲得了30%的銀行貸款,這是極不公平的。在當前銀行體系中,國有商業銀行仍佔有支配地位。所有制背景的不同,使得國有銀行主管部門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時顧慮重重,生怕中小企業賴債而使自己難脫干係。相比較而言,國有銀行向國有企業貸款即使出呆賬,也不會承擔政治風險。這導致了國有銀行的「逆向選擇」,即寧願向效益差的國有企業貸款,也不願向效益好的中小企業貸款。
(二)中小企業制度更新滯後,與市場環境轉換不同步
目前,很多私營中小企業仍實行家族式管理的企業治理結構;國有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傳統的大型國有企業沒有什麼本質差別;一部分鄉鎮集體企業具有老國企的弊端,一部分演變成家族式企業,而所謂的改制企業有許多還不規范,尤其是有些企業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廢銀行債務,真正具有現代企業特徵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資企業很少。而同時市場結構性過剩,多年的賣方市場的格局轉變為買方市場,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更加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更重視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由於制度更新滯後,一部分中小企業不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經營出現困難,外援補充資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於是對銀行貸款需求大增。
(三)銀行經營管理與中小企業發展需要不協調
隨著銀行商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平等市場交易主體的地位不斷增強,銀行防範風險機制不斷增強。為降低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商業銀行改變粗放型的貸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貸款許可權,嚴格貸款發放程序和條件,重視對企業財務狀況和信用狀況的考察,並要求提供抵押和擔保。但是,一些銀行在強化內控制度的同時,缺乏開展信貸塵茄茄營銷的技術手段和激勵機制,只是簡單地採取以抵押擔保為主的信貸配給手段,不注重培育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F. 銀行信貸風險研究分析論文
貸前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的核心。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比例普遍偏高,信貸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金融風險。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銀行信貸風險論文,供大家參考。
銀行信貸風險論文範文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研究摘要:本文從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概述入手,分析國有商業銀行現代風險產生的原因,當前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制度的探討,進而提出防範信貸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信貸風險管理制度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述
信貸資產是商業銀行的主要金融業務,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是指在商業銀行經營信貸業務的風險總和,即商業銀行在經營貨幣和信用業務過程中,由於各種不利因素引起貨幣資金不能按時迴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形成的原因並進行分析
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紛繁復雜,從其產生來源可將信貸風險看作商業銀行自身原因,借款企業原因和外部環境的原因。
***一***商業銀行自身的原因
從銀行自身來看,是否能夠有效防範風險,主要取決於商業銀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銀行商業化改革以來,圍繞建立現代銀行制度,各商業銀行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特別是在控制和防範風險的發生上。都相應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但由於這些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觸及產權制度,沒有真正解決責、權、利問題,因此造成銀行自身管理監督體系不科學,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貸款的時機。
***二***借款企業的原因
從巨集觀經濟角度來看,是否能夠有效防範風險,主要取決於企業改革是否順利完成。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中70%以上集中於原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它們改革成功與否和經營狀況是否好轉是信貸資產質量提高的基礎。
***三***外部環境的原因
首先。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由於我國當前經濟正處於轉軌時期,社會信用體系沒有建立,社會上坑蒙拐騙,欠債不還,金融欺詐的失信現象時有發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與信貸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這些法律本身內容過於簡單,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甚至與國家政策相悖。 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問題
1.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記錄,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檔案不全,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沒有嚴格執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主要表現在:審貸分離機構設定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於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欠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檔案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於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3.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於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後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後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4.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保證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2***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3***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造成抵押行為無效;***4***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延長主債務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債務人債務數額,未徵得保證人同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和部分無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得規定,維護銀行得依法收貸權。
5.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6.違規帳外經營嚴重。違規帳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帳外帳,亂用科目,調整帳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受益領域。由於帳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中。
四、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對策
信貸資產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決定著銀行自身以至金融業能否生存發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防範信貸風險,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立足於標本兼治,我們應借鑒國際銀行業先進風險管理經驗,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信貸風險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要加快商業化程序,徹底地改革信貸管理體制,科學地制定貸款授權授信制度,不能簡單「一刀切」,靠犧牲基層活力單純求安全。其次要加強銀行內部管理。為了保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提高,應從注意銀行內部管理入手,堅持穩健的經營方針。還要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場化,發展資本市場,以及盡快完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此外還要提高員工素質,培育全員的風險控制氛圍。對於一個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人才是關鍵,商業銀行也不例外。
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過高的問題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目前我們應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和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的工作,逐步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過高問題。
參考文獻:
[1]閻慶民,《中國銀行業評估及預警系統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
[2]田永強,《系統論在銀行風險管理中的問題》,金融時報,2003年
[3]楊軍,《銀行信用風險——理論、模型和實證分析》,2004年
銀行信貸風險論文範文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摘要]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金融中介組織,自有資本佔比低這一特點決定了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內在風險特性,而銀行貸款質量的優劣,信貸資產所面臨風險的大小,對銀行的經營成果乃至生存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這使得中國的商業銀行在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對策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高是金融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銀行業經營風險因此增大,為金融危機的發生留下隱患,影響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因此,強化信貸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貸款比例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當前面臨的緊迫而又繁重的任務。認真分析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解決中國商行業銀行信貸風險高的問題,對於保證中國金融體系穩健高效執行,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分析
當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來自借款人造成的風險和銀行管理不善造成的風險兩個方面。
***一***借款人方面的信貸風險
1.借款人的收入波動和道德風險。貸款發放後,一些借款人由於收入大幅下降或暫時失業等市場原因,無法按期還款,有的雖然具備還款能力,但遲遲拖延還款,使銀行信貸風險大大增加。而中國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加之個人收入的不透明和個人征稅機制的不完善,銀行難以對借款人的財產、個人收入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還款意願等資信狀況作出正確判斷。
2.借款人蓄意***貸款。借款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專案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檔案、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銀行貸款。他們得手後大多攜款潛逃、揮霍或改變貸款用途,將貸款用於高風險的經濟活動,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致使貸款無法償還。
3.借款人多頭貸款或透支,導致信貸風險上升。目前,國內許多銀行管理不規范,各部門之間缺乏整體協調和互通機制。—些借款人抓住這一可乘之機,報送不完整的個人資訊資料,在同一銀行各個部門里多頭借款或進行透支,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
4.抵押物難以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一旦貸款發生風險,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而抵押物能否順利、足額、合法地變現,就成為銀行化解信貸風險的重要環節。由於中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交易費用偏高,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貸款抵押形同虛設。
***二***銀行經營管理方面的信貸風險
1.基礎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缺漏嚴重。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文字記錄,而目前有些商業銀行管理工作混亂,大量存在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缺漏。這些重要檔案的漏缺,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同時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細,這是信貸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貸前調查往往流於形式。貸前調查作為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查賬,核實相關資料,了解企業的產品、生產經營及管理等各種情況,通過大量的資料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觀、公正、有決策價值的結論,但有些信貸人員只是根據企業提供的相關文字材料進行摘錄、整合,做表面文章,根據這樣的貸前調查報告做出的結論已經使貸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貸中審查不嚴。在貸款發放過程中,信貸人員對借款人、擔保人、抵押物、質押物等審查不嚴,造成潛在的信貸風險。如信貸人員未發現擔保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等等。三是貸後檢查表面化。貸後檢查作為風險控制的重點環節,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其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是,信貸人員對不少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卻放鬆了,這是造成貸款預警機制失靈的主要原因。
3.銀行管理缺乏系統性,致使潛在風險增大。現在,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門之間缺乏系統性的資訊互通機制,對同一個借款人的信用資訊資料分散在各個業務部門,而且相當一部分資料尚未上機進行聯網管理,從而難以實現資源共享。通常,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個人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征詢材料進行判斷和決策,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證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社會活動及表現,有無違法紀錄、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式和有效渠道進行了解征詢,導致銀行和借款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4.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5.違規賬外經營嚴重。違規賬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外賬、亂用科目、調整賬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收益領域。由於賬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
二、商業銀行防範信貸風險的對策
綜合上述風險的來源,造成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貸管理機制應包括三個方面:信貸管理制度、信貸管理機構以及激勵和約束系統。信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權授信規定、信貸工作程式、信貸工作每一程式的內容和目標;信貸管理機構主要解決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分工,從機構這個角度確保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分清信貸工作各個部門的職責,並保證各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和制約;激勵和約束系統致力於發揮每一位信貸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明確信貸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加大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紀律約束。因此,商業銀行要建立起一套防範信貸風險的綜合管理體系,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充實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信貸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信貸檔案的收集、保管、交接、檢查等工作程式,並指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考核執行情況。其次,進一步完善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授權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集體審批、貸款「三查」等風險控制制度,同時,上級行要加強對下級行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二***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
首先要真正落實審貸分離制度,將貸款的審查權和批准權分別落實到不同的職能部門,明確貸款審查部門的工作范圍、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規范貸款審批部門的工作制度、審批內容、審批許可權、審批程式和審批責任。其次,建立專門的貸款管理委員會,針對大額貸款和疑難問題貸款進行審批決策。第三,由一個獨立部門承擔貸款風險評估職責。貸款風險定期評估需要獨立、科學、客觀地對每一筆貸款存續期間的風險狀況作出量化評估,為了保證貸款風險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時效性,這項工作需要一個獨立於信貸業務部門的其他部門來獨立完成。總之,建立健全信貸專門管理機構,是為了防止信貸權力的過分集中,實行信貸決策民主化、科學化。
***三***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隨著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建立,各銀行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發放貸款的基本標准,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範信貸風險的作用。信用評價體系可採用積分制,根據積分多少評定個人信用等級。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在系統內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單」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機構向不良借款人發放新的貸款,並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收回舊貸款。
***四***建立可靠的貸款風險資訊系統
該系統是一個綜合資訊系統,至少應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環境監測資訊系統,主要包括巨集觀經濟環境資訊、區域經濟環境資訊、產業結構現狀及未來預測資訊、同業競爭市場資訊。二是客戶資訊系統,主要包括客戶財務資訊、賬戶資訊、與客戶相關的其他非財務資訊。三是信貸風險監控資訊系統,可與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相結合,主要包括信貸違規性資訊、財務指標異常變化資訊、不良貸款資訊、客戶監管資訊。
***五***進一步完善貸款擔保制度
在現有的《擔保法》基礎上,要盡快健全抵押擔保制度,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培育規范的抵押品二級市場,使各種貸款抵押物能夠及時、順利地變現。其次,可考慮由 *** 出面組建信貸擔保公司,為長期、大額信貸提供擔保,這也是一些西方國家發展銀行信貸的成功經驗。第三,國家應規定一定金額以上的貸款必須設定擔保,銀行可視各個貸款品種的不同及申請人資信狀況,要求提供合適的擔保方式,並對擔保程式進行嚴格審查。
***六***把貸款與保險結合起來
借款者的個人健康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變化,往往是貸款無法償還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將貸款與保險公司的有關險種、產品組合起來運作。如銀行在發放某些貸款時,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須購買某種特定保險。一旦借款人發生意外,不能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司即要向保險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賠償金,而這筆賠償金又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方面可化解銀行的經營風險,實現信貸風險的合理有效轉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保險業的發展。
***七***改善信貸風險控制考核激勵機制
在傳統的信貸風險考核激勵機制下,發放貸款給予一定獎勵,清收不良貸款也給予重獎,造成了貸款發放數量越大、質量越差則獎勵越多,而質量越好卻獎勵越少的異常機制。因此,要優化信貸風險控制獎勵機制,在貸款營銷考核時,要重點考核貸款投向和投量的合理性、合規性、潛在風險性,淡出對貸款發放量的考核獎勵;對信貸風險控制的考核獎勵,應當改為質量優良的給予重獎,對完成清收不良貸款目標的不獎不罰,超額完成清收目標的給予適當獎勵,完不成清收目標的給予重罰,從而更有效地促進信貸業務安全、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德等.中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中長期策略***金融熱點問題***[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馮彥明.商業銀行業務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3]趙慶森.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與行業分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G. 標題是 中小企業融資。 會計專業 急需一份畢業論文 特下高分求一份完整的論文,就是給我就直接可以用的
關於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分析
摘要: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上升。中小 企業在擴大就業、滿足人民多樣化生活需求、加速技術創新、增加經濟活力、促進經濟增 長和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在生存和發展中也面臨 著諸多不利因素,其中最首要的就是融資難問題。占企業總數 99%的中小企業卻只佔有不 足 2%的金融資源。據相關研究顯示,53.8%的中小企業將資金不足列為企業發展最不利的 因素。融資困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難; 融資渠道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標准及發展狀況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標准 1、分行業劃分標准 根據原國家經貿委、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經貿中小企 [2003]143 號文件: 工業:職工人數 2000 人以下,或銷售額 30000 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 40000 萬元 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 300 人及以上,銷售額 3000 萬元及以上,資 產總額 4000 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建築業:職工人數 3000 人以下,或銷售額 30000 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 40000 萬元 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 600 人及以上,銷售額 3000 萬元及以上,資 產總額 4000 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批發和零售業:職工人數 500 人以下,或銷售額 15000 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 同時滿足職工人數 100 人及以上,銷售額 1000 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批發業中 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 200 人以下,或銷售額 30000 萬元以下。其中,中型 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 100 人及以上,銷售額 3000 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交通運輸和郵政業:職工人數 3000 人以下,或銷售額 30000 萬元以下。其中,中型 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 500 人及以上,銷售額 3000 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郵 政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 1000 人以下,或銷售額 30000 萬元以下。其 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 400 人及以上,銷售額 3000 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 企業。 住宿和餐飲業:職工人數 800 人以下,或銷售額 15000 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 同時滿足職工人數 400 人及以上,銷售額 3000 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2、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布局中的地位 中小企業作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力量,在任何國家和地區,其作用和地 位都不容忽視,因此,長期以來中小企業的發展一直是各個國家的政府和眾多經濟學家所 共同關注的熱點經濟問題。截至 2006 年 10 月底,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達到 4200 多萬家, 佔全國企業總數的 99.8%以上。中小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 29.79%,銷售收入增長 30.46%,實現利潤 8255.39 億元,同比增長 43.22%,上繳稅金增長 27.43%,增長幅度高 於全國平均水平。 中小企業工業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 66%, 進出口總值逾 2435 億美元, 已佔到全部商品出口額的 60%, 同比增長 46.5%, 高於全國商品進出口增速 22.7 個百分點。 2006 年對外直接投資的母體民營企業近 3000 家,其中中小企業占很大比重,中小企業已 成為境外投資的重要力量。目前,一批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已走出國門,成為實 施「走出去」戰略的新生力量。從總體上看,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我國中小 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 (二)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持續發展問題 1、美國《財富》雜志刊登的有關數據顯示,美國大約有 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 5 年, 只有 2%的企業能存活 50 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 7 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 40 年; 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 10-12 年;世界 500 強企業平均壽命 40-42 年,1000 強平均壽 命 30 年。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更短。 2、規范發展、風險控制 3、 由於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清晰的發展規劃,對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的研究能力 較弱。處於起步階段的民營資本缺乏對於市場的理解力。風險控制能力弱。
二、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難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一是獲得信貸支持少。據統計,至2008年底,全國實有企業971.46萬戶,其中99%以 上為中小企業,但據截至2007年底,銀行投放中小企業貸款額佔全部貸款額的比重僅約一 成.據調查,2001年浙江省民間投資中銀行貸款僅為20.1%. 二是直接融資渠道窄。由於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准 入障礙,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商業銀行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貸 款來源渠道。據統計,2006 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佔中小企業國內融資總量的 98.7%, 比大型企業高 8.4 個百分點,由此導致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長期以來居高不下。我國工 業中小企業的負債率為 65.7%,比大型企業的負債率高出 5.5 個百分點。 三是自有資金缺乏。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企業發展主 要依靠自身積累、內源融資,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據國際金融 公司研究資料,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分別占我國私營企業資金來源的30%和26%,公司 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不足1%。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難題有: 1、普遍存在資金缺口。 據國家信息中心和國務院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調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目 前資金需求分為兩部分,其中短期貸款需求資金缺口很大,長期需求資金貸款更無著落。 51%的企業認為「一年內的流動資金不能滿足需要」,60.5%的企業「沒有中長期貸款」, 而且企業要求的貸款期限越長,能獲得的概率越低。近兩年,隨著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 利率的上調,中小企業融資缺口有進一步放大現象。據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情況調查, 近兩年有 85%以上的中小企業的融資貸款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其中有 14.53%的中小企業認 為融資較容易,有 58.25%的中小企業認為融資較難,有 27.22%的中小企業認為融資很難。 2、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過窄。 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種。內部融資是指企業不斷將自己的自 有資金或私有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具有原始性、自主性、抗風險性和低成本性的的特 征。外部融資則是企業通過金融媒介機制的作用,以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形式實現的。 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主要依靠內部融資,一般中小企業基礎比較薄弱,內部融資是有限 的。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外部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 佔到中小企業獲取外部資金渠道的 70% 以上。風險投資基金貸款、農村合作基金和外資貸款的比例最低,僅為 2%~5%。這也從側 面說明,國內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尚不完善,一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渠道較少; 另一方面,國內尚無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使得中小企業很難獲得資金。 3、融資結構不合理 由於中小企業不能像國有大中型企業那樣,通過招股或發行債券的形式融資,一般只 能向銀行申請貸款,所以外源性融資主要表現為銀行借款,導致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 例的嚴重失調。另外,在以銀行借款為主渠道的融資方面,借款的形式又是以抵押或擔保 貸款為主, 信用貸款對於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一直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在借款期限上, 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貸款,若以固定資產投資或進行科技開發為目的申請中長期貸 款,則常常會被銀行拒之門外。
三、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分析 剖析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既有企業自身的問題,也有金融機構及社會環境的問 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中小企業負債比例較高,償債能力弱,抗風險能力較低 由於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低,財務信用欠缺,存在報表賬冊不全、內控制度不嚴、 信息披露意識差等問題,並且用種種方法逃廢債務。另外,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資產規 模過小,自身積累能力弱,導致企業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總量不足,直接影響了銀行對中 小企業放貸。 2、中小企業行業壁壘較低,公司治理不健全,經營風險高 受經營規模影響,中小企業的行業壁壘較低,企業競爭性很強,大大地增加了企業經 營風險,企業的償債能力受到制約,難以取信於金融機構,從而造成融資困難。我國大部 分中小企業源於家庭小作坊,所有權結構單一,企業中的大小事情一般由業主說了算,公 司治理結構不健全,或是形同虛設。雖然在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之後,有相當一部分企業 致力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但是家族式的管理表現出「所有權與經營權緊密結合,決策權 和管理權高度集中」的特點,財務、營銷等重要崗位一般由私營業主的家庭成員擔任, 「外 人」極少能插足其中。在管理決策方面,企業主仍扮演著重要角色。據有關數據表明,在 私營企業中,企業主兼任企業的廠長、經理的比例為 96%,企業重大經營決策中由主要投 資人單獨決定的比例占 39.7%,由主要投資人參與決定的比例占 29.8%,企業一般管理決 策中由主要投資人單獨決定的比例為 34.7%,由主要投資人參與決定的比例占 37.2%。規 模越小的企業的企業主和學歷越低的企業主越傾向於直接掌握管理權,實收資本 20 萬元 以下或學歷為小學的企業主越傾向於直接掌握管理權。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在公司治理方 面存在的缺陷無法真正吸引大批的優秀人才留在企業中,難以形成團結高效的管理團隊, 管理水平低下,使企業的發展缺乏後勁,也直接導致企業陷入融資困境。 3、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 首先,與大企業貸款相比,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涉及的經營成本過高。由於單位 貸款處理成本隨貸款規模上升而下降,大型金融機構一般更願意貸款給貸款規模大的大型 企業,容易忽視中小企業的貸款要求,這使得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缺乏長期穩定合作 關系,從而導致信息不對稱問題。而目前我國擔保機構和和資信調查機構不完善,導致商 業銀行在貸款的各個環節經營成本升高。 其次,貸款權上收。按照金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國有銀行機構網向大中城市收縮, 服務對象向大中企業轉移,信貸管理許可權向上級行政特別是總行、省級分行集中,而中小 企業主要分布在縣市級城市,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管理許可權、機構設置與中小企業的信貸要 求嚴重錯位。 此外,在轉型過程中,由於傳統體制的慣性作用和政策制定者固有思維定式的影響, 許多政策的制定是以所有制性質為基礎的。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同屬「國有」,產權 上的同源性使得國有企業形成對國有商業銀行金融支持的剛性依賴。國有企業享有政府的 「破產擔保」,使銀行對國有企業貸款的風險較之為民營中小企業而言要低得多,盡管貸 款可能難以收回,但收不回來的貸款最終可以通過財政核銷,債轉股政策對國有企業的債 務大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民營中小企業無法享受這種特殊待遇。 4、證券融資門坎高 在正式的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有一個最低資本規模要求,我國上市股份公司資本限額 為 5000 萬元,該要求通常高於中小企業的資本規模。同時,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在市場 上掛牌的費用也過高, 存在規模不經濟。 我國證券市場建立的目的是出於分散風險的考慮, 將原來由信貸市場實現的貨幣性金融支持轉化為由股票市場實現的證券性金融支持,所 以,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事實上被排斥於證券市場之外,這事實上是我國經濟體 制改革中特有的所有制歧視現象。此外,中小企業難以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目前 發行債券主要集中於重點建設債券、中央企業債券和地方債券,主要用於大規模進行的工 業技改、城市化進程以及基礎設施等,資產密集型項目的投資帶有政府主導壟斷的推動型 色彩,且具有強烈的所有制歧視和高壁壘,使得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5、中小企業借貸特點量少、緊急、頻繁,導致融資成本高,手續繁瑣。 中小企業對貸款的要求具有金額小、時間緊急、筆數多的特點。與此同時,銀行信貸 的經營環節(包括客戶調查、信用評估、貸款審批、貸後監督,等等)與對大企業的貸款 一樣,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減少。而且,中小企業是新辦的企業,各項財務會計的「硬信 息」不健全,銀行不能直接獲取借款客戶的可靠信息。因此,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了解必須 建立在對企業信用記錄、經營業務等軟信息的了解上,而這些軟信息的獲取成本高昂。所 以,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遠遠高於大型企業。據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2005)的調 查,目前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一般在基本利率之上至少上浮 20%,加上登記費、 評估費、公證費、擔保費等,中小企業的融資總成本高達 12%。此外,中小企業很難從正 規的金融渠道獲取貸款,在企業急需資金的情況下,往往以高利率從正規金融系統之外的 民間市場融資,其成本在 20%左右,比大企業的貸款成本高出 1 倍至數倍。
四、如何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1、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用評估機制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但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融資難成為現階段制 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難以得到金 融機構的認可。當前,隨著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的發行,中小企業成功進入債券市場進行 融資,其信用狀況引起市場更廣泛的關注。那麼對於中小企業,在評價其信用狀況時,應 該重點關注哪些要素呢? 在基本素質方面,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規模偏小,規章制度有欠規范,部分中小 企業家族式特點明顯,治理結構透明度低。並且,部分中小企業和關聯公司間的往來較為 頻繁,經常存在資金佔用的情況。由於這些情況的存在,在對中小企業基本素質進行評估 時,首先應當關注企業股權狀況及其穩定性和透明度,包括股東背景,高管持股狀況等; 其次,應當關注企業關聯交易和關聯方資金往來,對其形成原因進行詳細分析;第三,關 注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性及資金管理模式,對內控措施及其有效性進行分析。另外,對安 全、環保比較敏感的企業應關注可能發生事件對其經營狀況的影響;其他因素,例如企業 的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資產安全,包括重要有形資產的保險購置、知識產權保護情況等也 較為重要。 在經營方面,很多中小企業業務專注於某些行業細分領域,通過專業化的經營獲得了 一定的競爭優勢,因此,行業的競爭狀況、企業與上下游產業的關系、議價能力、資金的 結算方式等要素都是評級工作中需要關注的要點。同時,中小企業主營業務的單一性使企 業受外部市場環境影響較大,經營狀況欠穩定。這些特點要求在評級過程中要加強對企業 的供需變化、技術變革及產業政策等方面的變化敏感度,抗風險能力進行相關分析。此外, 部分中小企業下遊客戶集中度高,這也對企業經營的穩定性有所影響。對於具體的企業, 需要關注該企業的主導產品或服務的盈利模式、成本變動趨勢、主要客戶的信用狀況等。 在當前宏觀形勢下,更應關注某些出口導向型企業的客戶及訂單狀況,以准確地預測其未 來的經營狀況。 在財務方面,由於中小企業在財務方面監管力度不強,財務信息質量不高,財務狀況 透明度較差。因此,對中小企業財務狀況進行評估時,不能過分依賴對財務報表的分析, 而要相對多的重視企業外部融資能力及後續資金保障能力;其次,可以關注企業管理層對 運用財務杠桿持何態度,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企業因擔保、訴訟等或有風險狀況及控 制措施等。 除此之外,在關注中小企業現狀的同時,更應關注其未來發展潛力和成長速度,重點 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狀況。未來一個發展時期內,企業通過經營活動獲得的現金流才是償 債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時,應及時獲取企業最新信息,以對其信用狀況變動進行評估,反 映企業的真實信用情況。
2、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促進市場良性發展 目前融資難、貸款難,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亟需破解。在進一步完善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同時,還應積極推動對於中小企業的經營服務創新和體制機制的 創新;要通過科技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科技投入的方式,來推動科技金融的改革創新, 綜合利用政府資助、科技貸款、資本市場、創業投資、發放債券等五種方式加強對於科技 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指導中小企業提升自身的素質,提高實力和信譽度,讓銀行願意 提供貸款。
3、對銀行改進監管,促進小企業業務的發展 一是加強對銀行業貸款集中度考核,督促其轉變盲目壘大戶的觀念。二是建立符合小 企業貸款特點的貸款分類,不良貸款問責考核等差別化的體系,為銀行業開展小企業貸款 業務進行正確的引導、激勵和導向。三是完善小企業貸款的統計制度,統一小企業的標准。 四是根據小企業貸款特點研究制定差別化的貸款政策,鼓勵銀行業貸款機構制度創新和機 制創新。五是加強法規研究和創新,適當放寬和取消小企業信用貸款的限制,引導銀行業 金融機構更加註重對第一環節來源的把握。
4、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讓中小企業 推出創業板,一是能夠使一部分最優秀的創業企業群體通過發行上市獲得直接融資; 二是能夠通過提供退出機制,極大地帶動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對更廣大中小企業的 投入;三是通過資本市場示範效應,激發更多的中小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提升公司治理 與規范運作,降低風險級別,從而帶動銀行及其他信貸、擔保機構以及地方政府等加大對 中小企業的支持。因此,創業板是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的關鍵環節,有助於從根本 上彌補中小企業融資機制方面的「短板」。
參考文獻
《國內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其解決對策》 陳曉紅、楊懷東《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張航 劉艷妮《如何打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國際金融報 2005 年 03 月 14 日 第四版 中國財經網 中國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