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評價商業貸款理論
擴展閱讀
聚寶盆貸款一天利息一千 2025-01-22 15:51:46
貸款用途徵信不良 2025-01-22 15:45:43

評價商業貸款理論

發布時間: 2023-07-23 07:34:48

1. 商業銀行貸款理論的優點和缺點

隨著超前消費的逐漸盛行,越來越多人希望加入到貸款的隊伍中,過上先享受後付款的快樂生活。然而,對於對貸款不甚了解的新手來說,想要申請銀行貸款還不知如何申請。銀行都有信貸部門的,就像企業里的營銷部門一樣,它是銀行獲取利潤的關鍵部門,專門負責吸收大額存款,審批信貸,收放貸款。目前個人貸款也是商業銀行信貸部門的重要業務。

銀行貸款的優缺點: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是各種貸款方式中最可靠、可獲取資金最多的一種,銀行雄厚的資金實力、良好的信譽、眾多的網點以及方便快捷的結算方式,是其他機構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來自銀行合理的理財建議,對於自己的經營具有指導和幫助的效果。但是銀行門檻不低,取得貸款手續相對較多,整個融資過程需要多等待一段時間。

恆興偉業建議:「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積累良好的信用記錄,取得銀行貸款就比較容易。另外平時多與銀行打交道,多了解銀行的業務產品和操作流程,在需要融資時就能做得到事半功倍。商業銀行不同貸款產品的申辦流程具體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大體相同:
首先,申請貸款。需要您到主辦銀行或者其他銀行的經辦機構直接提出申請。在申請過程中,您填寫《借款申請書》並提供您和保證人的基本情況以及按照銀行要求要出示的相關證件,比如:身份證、房產證、收入證明等。
然後,銀行根據您的申請對您的信用等級評估。其中參考的因素有:經濟實力、資金結構、個人在銀行的信用記錄等。評估之後,銀行還要對您進行初步貸款調查,核實抵押物、保證人情況,測定貸款的風險度。接著,您就可以等待貸款審批了。等到銀行通知您審批合格後,需要與您簽訂貸款合同,在簽訂的貸款合同時,您需要填寫約定借款種類,貸款利率、用途、金額、借款期限,還款方式,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和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
最後,您就等著貸款發放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您不按合同約定用款的,應償付違約金。

日前,招商銀行推出了一款針對個人貸的款業務"隨借隨還",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客戶能夠在銀行給出的授信期限內快速借錢,又快速還錢。 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申請"隨借隨還",客戶必須首先在該行辦 妥個人商住房的抵押貸款。銀行會對被抵押房產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值最高 7 折給出客戶授信額,"最高達到 100 萬元。" 當你獲得這筆貸款授信後,隨時需要借錢,直接通過網上銀行或電話銀行支取即可,不再需要每借一筆錢,都要向銀行提交申請,等待審批。招行負責人稱,借錢的最長期限為 5 年,到期後可續期,隨時有了閑錢也可以償還。 考慮到有個人住房作抵押貸款,客戶在向銀行辦理貸款時,銀行都按照相應期限的基準貸款利率來執行。

2. 商業貸款理論的重要作用

商業貸款理論奠定了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理論的一些重要原則。
首先,該理論強調了資金運用受制於資金來源的性質和結構。這一原則已成為商業銀行進行資金運用所遵循的基本准則; 其次,該理論強調銀行應保持資金的高度流動性,以確保商業銀行安全經營,這為銀行降低經營風險提供了理論依據。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商業貸款論的理論局限性逐漸顯露出來。
首先,該留念沒有認識到活期存款余額具有相對穩定性,而使銀行資產過多地集中於盈利性較差的短期自償性貸款上。盡管活期存款流動性很強,但按「續短為長」的原理,在活期存款的存取之間,總會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余額。這部分資金可用於發放長期貸款而不會影響其流動性;
其次,該理論忽視了貸款需求的多樣性。商業貸款理論不主張發放不動產貸款、消費貸款、長期性設備貸款和農業貸款,這樣就限制了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的發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再者,該理論忽視了貸款清償的外部條件。貸款的清償受制於外部的市場狀況。在經濟蕭條時期,就難以自動清償,因此短期自償性貸款的自償能力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3. 論述商業銀行管理理論的演變過程

商業銀行是特殊的企業,有自己的經營管理理論。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銀行自身業務的發展,其管理理論經歷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演變過程。
(1)資產管理理論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商業貸款理論(真實票據論)。
第二階段,可轉換性理論。
第三階段,預期收入理論。
(2)負債管理理論是在金融創新中發展起來的理論。負債管理理論的核心是,銀行的流動性不僅可以加強資產管理獲得,向外借款也可提供流動性,只要借款領域擴大,流動性就有保證。而且,負債管理有效,則無須經常保有大量流動性資產,並可將資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圖的資產上,銀行收益將提高。負債管理存在的缺陷在與經營成本的提高可能給銀行增加壓力。
(3)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該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將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加以對照以及作對應分析,圍繞所謂缺口或差距,通過調整資產和負債雙方在一些特徵上的差異,達到合理搭配。

4. 二十世紀60年代以前盛行的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理論主要可分為哪三個發展階段

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理論主要可分為以下3個發展階段:

1、商業貸款理論

商業貸款理論是早期的資產管理理論,源於亞當斯密的《國名財富性質原因的研究》一書。

基本觀點:

存款是銀行貸款資金的主要來源,而銀行存款的大多數是活期存款,這種存款隨時可能被提取,為了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商業銀行只能發放短期的與商業周轉有關的、與生產物資儲備相適應的有償性貸款,而不能發放不動產等長期貸款。銀行貸款應該以商業行為為基礎,以商業票據為憑證。

局限性:

①這種帶有自償特徵的放款理論,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銀行長期資金的需求,也限制了銀行自身的發展;

②忽視了銀行存款的相對穩定性,沒有充分利用長期負債;

③忽視短期貸款的風險性,且使銀行的發展受制於經濟周期及其帶來的風險。

2、資產轉移理論

亦稱為可轉換理論,最早由美國的莫爾頓於1918年在《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

基本觀點:

為了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商業銀行最好將資金用於購買變現能力強的資產。這類資產一般具有以下條件:

①信譽高,如國債或政府擔保債券以及大公司發行的債券;

②期限短,流通能力強;

③易於出售。

局限性:

①證券價格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很大,當銀根緊縮時,資金短缺,證券市場供大於求,銀行難以在不受損失的情況下順利出售證券;

②當經濟危機發生使證券價格下跌時,銀行大量拋售證券,卻很少有人購買甚至不購買,這與銀行投資證券以保持資產流動性的初衷相矛盾。

3、預期收入理論

該理論是一種關於商業銀行資產投向選擇的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的普魯克諾於1949年在《定期放款與銀行流動性理論》一書中提出。

基本觀點:

銀行的流動性應著眼於貸款的按期償還或資產的順利變現,而無論是短期商業貸款還是可轉讓資產,其償還或變現能力都以未來收入為基礎。只要未來收入有保證就可以保證銀行資產的流動性。

局限性:

①把預期收入作為資產經營的標准,而預期收入狀況由銀行自己預測,不可能完全精確;

②在貸款期限較長的情況下,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債務人的經營情況可能發生變化,到時並不一定具有償還能力。

(4)評價商業貸款理論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經歷的主要階段有:

①資產管理理論,是以商業銀行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為重點的經營管理理論;

②負債管理理論,是以負債為經營重點來保證流動性的經營管理理論;

③資產負債管理理論,即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不能偏重資產和負債的某一方,高效的銀行應該是資產和負債管理雙方並重。

各國在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付諸實踐的基礎上建立起一系列模型,主要包括線性規劃模型、財務規劃模型、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與存續期間缺口管理模型等。

5.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可分為哪幾個階段,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不同歷史時期,由於經營條件的變化,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理論,經歷了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管理理論這三個階段的演進過程。而每個階段又有不同方面的內容。具體如下:

1.資產管理理論(三個方面)

  • 商業性貸款理論:商業性貸款理論又稱」真實票據理論「,從銀行資金來源主要是吸收進來的存款這一客觀事實出發,考慮到保持資產的流動性的要求,主張商業銀行只應發放短期的,與商品周轉相聯系或與生產物資儲備相適應的自償性貸款,即隨物資周轉發放貸款,待銷售過程完成後,貸款會從收入中得到償還。這種貸款是以商業行為為基礎,有真正的商業票據為憑證。商業性貸款即符合銀行資產流動性要求,又適當地考慮到了盈利性。而且,由於貸款是隨貿易活動伸縮的,不會引起貨幣和信用膨脹。


  • 轉移理論這種理論認為,銀行能否保持其資產的流動性,關鍵在於資產的變現能力。只要掌握了一定量的,信譽好,期限短,且易於出售的證券,並在需要資金時,能夠迅速地、不受損失地出售或轉讓出去,銀行就能維持其經營的流動性。


  • 預期收入理論預期收入理論是一種關於銀行資產投向選擇的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應著眼於貸款的按期償還或資產的順利變現,而且商業銀行貸款或可轉讓的資產,其償還或變現能力都以未來的收入為基礎。只要未來收入有保證,即使是長期放款,仍可保持流動性。反之,如果沒有未來收入作保證,即使是短期放款,也存在發生壞帳,到期收不回來的可能。因此,銀行應根據借款人的預期收入來安排貸款的期限、方式,或根據可轉換資產的變現能力來選擇購買相應的資產。

2.負債管理理論(三個方面)

  • 存款理論存款理論認為,存款是銀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資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存款是被動的,從屬的,受存款人的意志左右;為了實現銀行經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資金運用必須限制在存款的穩定的沉澱額度之內。存款理論強調按客戶的意願組織存款,遵循安全性原則管理存款,根據存款的總量和結構來安排貸款,參考貸款收益來支付存款利息,不主張盲目發展存貸業務,不贊成盲目冒險的獲利經營。


  • 購買理論購買理論對存款理論作了很大的否定,認為銀行對負債並非消極被動,無能為力,而完全可以主動出擊;銀行購買外界資金的目的是保持流動性,銀行在負債方面有廣泛的購買對象,如:一般公眾;同業金融機構,中央銀行,財政機構等等。還有眾多的購買手段可以運用,最主要的手段是直接或間接提高資金價格,如高利息、隱蔽補貼、免費服務等高於一般利息的價格。一般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存在著實際的低利率或負利率,或實物資產投資不景氣。而此時金融資產投資較為繁榮時,購買行為較為可行。


  • 銷售理論銷售理論認為銀行是金融產品的製造企業,銀行負債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適合客戶的需要,營銷這些金融產品,以擴大銀行資金來源和收益水平。為此,銀行應做到:客戶至上,竭誠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善於利用服務手段達到吸收資金的目的,這就是要做到圍繞著客戶的需要來設計服務,通過改進銷售方式來完善服務。最為重要的是,銷售觀念要貫穿負債和資產兩個方面,將資產與負債聯系起來進行營銷活動的籌劃。

3.資產負債理論(四個原則)

資產負債管理理論是以資產負債表各科目之間的「對稱原則」為基礎,來緩解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間的矛盾,達到三性的協調平衡。所謂對稱原則,主要是指資產與負債科目之間期限和利率要對稱,以期限對稱和利率對稱的要求來不斷調整其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以實現經營上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其基本原則主要有:

(1)規模對稱原則。這是指資產規模與負債規模相互對稱,這里的對稱不是一種簡單的對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2)結構對稱原則,又稱償還期對稱原則。銀行資金的分配應該依據資金來源的流通速度來決定,即銀行資產和負債的償還期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稱關系,其相應的計算方法是平均流動率法,也就是說,用資產的平均到期日和負債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動率。如果平均流動率大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過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動率小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不足。

(3)目標互補原則。這一原則認為三性的均衡不是絕對的,可以相互補充。比如說,在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經營環境中,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過盈利性的提高來補償。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標,單純根據某一個目標來決定資產分配。而應該將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綜合起來考慮以全面保證銀行目標的實現,達到總效用的最大化。

(4)資產分散化原則。銀行資產運用要注意在種類和客戶兩個方面適當分散,避免風險,減少壞帳損失。

6.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理論的資產管理理論

主要研究如何把籌集到的資產恰當地分配到現金資產、證券投資、貸款和固定資產等不同資產上。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理論以資產管理為核心,早在十七八世紀,資產管理就成為商業銀行管理遵循的原則。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理論歷史上依次經歷了由商業貸款理論向資產轉移理論和預期收入理論發展的演變過程。 商業貸款理論是早期的資產管理理論,源於亞當斯密的《國名財富性質原因的研究》一書。
基本觀點:
存款是銀行貸款資金的主要來源,而銀行存款的大多數是活期存款,這種存款隨時可能被提取,為了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商業銀行只能發放短期的與商業周轉有關的、與生產物資儲備相適應的有償性貸款,而不能發放不動產等長期貸款。銀行貸款應該以商業行為為基礎,以商業票據為憑證。
局限性:
①這種帶有自償特徵的放款理論,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銀行長期資金的需求,也限制了銀行自身的發展;
②忽視了銀行存款的相對穩定性,沒有充分利用長期負債;
③忽視短期貸款的風險性,且使銀行的發展受制於經濟周期及其帶來的風險。 亦稱為可轉換理論,最早由美國的莫爾頓於1918年在《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
基本觀點:
為了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商業銀行最好將資金用於購買變現能力強的資產。這類資產一般具有以下條件:
①信譽高,如國債或政府擔保債券以及大公司發行的債券;
②期限短,流通能力強;
③易於出售。
局限性:
①證券價格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很大,當銀根緊縮時,資金短缺,證券市場供大於求,銀行難以在不受損失的情況下順利出售證券;
②當經濟危機發生使證券價格下跌時,銀行大量拋售證券,卻很少有人購買甚至不購買,這與銀行投資證券以保持資產流動性的初衷相矛盾。 該理論是一種關於商業銀行資產投向選擇的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的普魯克諾於1949年在《定期放款與銀行流動性理論》一書中提出。
基本觀點:
銀行的流動性應著眼於貸款的按期償還或資產的順利變現,而無論是短期商業貸款還是可轉讓資產,其償還或變現能力都以未來收入為基礎。只要未來收入有保證就可以保證銀行資產的流動性。
局限性:
①把預期收入作為資產經營的標准,而預期收入狀況由銀行自己預測,不可能完全精確;
②在貸款期限較長的情況下,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債務人的經營情況可能發生變化,到時並不一定具有償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