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分析
1、金融危機一般都是由泡沫經濟引發的,不論是日本金融危機還是美國的次級貸金融危機誘發原因都是泡沫過重,一旦破碎,經濟崩潰。
2、由國際財團而已操控某些國家或者地區貨幣,引發金融危機,九十年代泰銖事件以及香港金融海嘯都是由金融大鱷索羅斯主導的。
3、當金融危機出現以後,市場恐慌心理加劇,各類金融產品價格暴跌,實體經濟受到連帶影響。比如股票下跌過多,只是銀行提前追討貸款,讓企業陷入資金短缺危險。企業面臨倒閉,裁員成為常態。從而又發消費危機,因為失業過多,消費能力驟降,企業產能過剩,再次裁員....這樣將會陷入一些列的惡性循環當中。
㈡ 金融危機對還貸的影響
通貨膨脹往往伴隨著物價上漲,也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
對於現在已經形成的房貸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正面影響是,通貨膨脹當然房價也在上漲,如果你是20%的首付,那麼就是5倍的杠桿率,即你的自有資金回報率是房價上漲的5倍。
用來投資的話,你就發大了。
假如你是用於自住,那麼就有負面影響。因為國家會出台措施調控通貨膨脹,一般是加息的手段。
這樣,你要付的利息就增加了,每月還貸額將增加,加重了你的負擔。
㈢ 面對金融危機貸款會更方便還是困難
我反而認為會越簡單!
第一,我國銀行系統受到的波及較小,我國的宏觀調控也不一樣!
第二,現在正是因為金融危機,企業生產規模變小了,需求減少了,面臨著裁員等因素。如果政府不鼓勵居民消費,不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企業。那我們的經濟就真的衰退了。
我相信我們的政府是英明的,現在這個階段說明願望非常切合他們的要求。
㈣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影響
1、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
(1)為推動經濟增長,鼓勵寅吃卯糧、瘋狂消費。
(2)社會分配關系嚴重失衡,廣大中產階級收入不升反降。
(3)金融業嚴重缺乏監管,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
2、次貸危機爆發的影響
次貸危機從2007年8月全面爆發以來,對國際金融秩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和破壞,使金融市場產生了強烈的信貸緊縮效應,國際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得以暴露。
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是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的這次次貸危機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體系受到重大影響,危機沖擊實體經濟。中國也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
金融工具過度創新、信用評級機構利益扭曲、貨幣政策監管放鬆是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美國政府採取的大幅注資、連續降息和直接干預等應對措施雖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由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金融調控政策必須順應經濟態勢,符合周期性波動規律;應在加強金融監管、健全風險防範機制的基礎上推進金融產品及其體系創新;應抓住有利時機,鼓勵海外資產並購,優化海外資產結構,分散海外資產風險。
(4)金融危機如何影響個人貸款擴展閱讀: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一、次貸危機主要影響中國的出口
次貸危機引起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而這其中最主要是對出口的影響。2007年,由於美國和歐洲的進口需求疲軟,我國月度出口增長率已從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出口增長下降,一方面將引起我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同時,由於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小於勞動力的供給,將使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
第二、我國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
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面臨巨大壓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
第三、次貸危機將加大中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
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
在發達國家經濟放緩、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將加劇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
㈤ 金融危機對銀行貸款有影響么
能說沒影響么 不能吧 投資性貸款是為了擺脫金融危機 現在國家這一塊都在做
㈥ 請問:金融危機對美國貸款消費的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我cv的網路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增強,國際經濟失衡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經濟失衡和國際貨幣體系缺陷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前提條件,而國際游資的攻擊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實現條件。
[編輯本段]次級房地產按揭貸款
按照國際慣例,購房按揭貸款是20%—30%的首付然後按月還本付息。但美國為了刺激房地產消費,在過去10年裡購房實行「零首付」,半年內不用還本付息,5年內只付息不還本,甚至允許購房者將房價增值部分再次向銀行抵押貸款。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購房按揭貸款制度,讓美國人超前消費、超能力消費,窮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國經濟輝煌的十年。但這輝煌背後就潛伏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及關聯的壞賬隱患。
[編輯本段]房貸證券化
出於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考慮,美國的銀行金融機構將購房按揭貸款包括次級按揭貸款打包證券化,通過投資銀行賣給社會投資者。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轉嫁到資本市場,並進一步轉嫁到全社會投資者——股民、企業以及全球各種銀行和機構投資者。
[編輯本段]投資銀行的異化
投資銀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國的投資銀行為房貸證券化交易的巨額利潤所惑而角色異化。在通過承銷債券賺取中介費用的同時,大舉買賣次級債券獲取收益。形象地說,是從賭場的發牌者變為賭徒甚至莊家。角色的異化不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將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編輯本段]金融杠桿率過高
金融市場要穩定,金融杠桿率一定要合理。美國金融機構片面追逐利潤過度擴張,用極小比例的自有資金通過大量負債實現規模擴張,杠桿率高達1:20—30甚至1:40—50。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金融機構以這個過高過大的杠桿率,炮製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虛假的繁榮。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億美元自有資金,形成2000億美元左右的債券投資。
[編輯本段]信用違約掉期(CDS)
美國的金融投資杠桿率能達到1:40—50,是因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險機構為這些風險巨大的融資活動提供擔保。若融資方出現資金問題,由提供保險的機構賠付。但是,在沒有發生違約行為時,保險機構除了得到風險補償外,還可將CDS在市場公開出售。由此形成一個巨大的規模超過33萬億美元的CDS市場。CDS的出現,在規避局部風險的同時卻增大金融整體風險,使分散的可控制的違約風險向信用保險機構集中,變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風險。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缺乏監管
以上五個環節相互作用,已經形成美國金融危機的源頭,而「追漲殺跌」的對沖基金又加速危機的發酵爆發。美國有大量缺乏政府監管的對沖基金,當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時,對沖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場,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價;次貸危機爆發後,對沖基金又瘋狂做空美國股市,加速整個系統的崩盤。
[編輯本段]結語
這六大環節一環扣一環,形成美國金融泡沫的螺旋體和生長鏈。其中一環的破滅,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演變成今天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機。
席捲的范圍有?
世界性的
哪些國家受影響最嚴重,受影響嚴重的國家主要是什麼類型的國家?
這個我看過報告,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又認為是發達國家,有人認為是發展中國家更大。有些是顯性影響,有些是隱性影響,要在危急的春天裡才能看出來~~我
給你找了幾個~~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發展中國家會在金融危機中遭受多重打擊:一方面,由於發達國家抽取資金救市,發展中國家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更難;另一方面,由於金融危機抑制發達國家的消費需求,發展中國家出口會減少。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果菲律賓、墨西哥這樣有大量勞務輸出的國家,其僑匯收入會大大減少。世界銀行估計,鑒於金融危機給受援國家的援助項目造成壓力,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可能使多達1億人陷入貧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周三表示,美國金融危機可能導致經濟發達國家減少對解決飢餓、貧困與疾病項目的支持。
蓋茨昨日在第63屆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後表示,「雖然並不清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之間互相影響的程度,但當一個經濟體出現危機時,其他經濟體也很難倖免。經濟發達國家可能不再會為這些救助項目慷慨解囊了。」
蓋茨與妻子創立的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已經為解決飢餓、貧困與疾病捐助了170億美元。昨天,蓋茨宣布,該基金會將向聯合國捐助6600萬美元,以幫助21個亞非國家的35萬貧困農民提高生產力。這一項目將為這些農民提供設備和灌溉技術,並培訓他們如何改善農作物的加工與儲存。
共有1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加了昨天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主要議題是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風暴。在會上,美國因為引發金融危機,並影響到聯合國減少貧困、飢餓和疾病項目的實施,而受到諸多參會方的指責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大嗎?
從方方面面來回答是不可能的,但我覺得總體還是保持基本態勢和長期發展趨勢沒有改變的~~剛看了個報告,是美國分析學家指出充分估計其嚴重性~~呵呵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沖擊相對較小,因為中國金融機構購買的美國次貸產品不多。但間接影響不應忽視,因為美國經濟放緩勢必減少美國的需求,而這會沖擊到中國對美出口。但相對來說,由於中國對美出口產品以生活必需品為主,而一些高收入國家對美國出口則以高檔消費品為主,因此美國經濟放緩對後者的沖擊要更大一些。
施慧洪:金融危機對中國有影響也有機遇字型大小顯示:大 中 小 2008-10-16 10:20:00 來源:一大把網站 對於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首經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施慧洪博士在一大把網站《觀天下》欄目中進行了深度的分析。得出金融危機對中國有影響也有機遇的結論。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小企業,很多是沒有科技實力,像服裝、鞋帽、五金、玩具,這些恐怕有上萬家企業都撤資了,像東莞,都轉到了廣西省那裡去了,那是一個新的經濟區。這樣要想中小企業有個大發展,目前難度比較大,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業之所以有這些狀況,是因為原材料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價格優勢變小,同時國家採取信貸緊縮政策導致的。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多少自有資金,要靠信貸。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業拖欠工資後可以渡過他的難關,現在隨著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護政策及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於拖欠工資的現象處罰非常嚴重,而且對僱工簽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對企業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導致中小企業生存困難,賺不到錢。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業,有不少是韓國的、日本的,一看賺不到前馬上不幹了,這要想改變的話,恐怕有一定難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營業的,通過放鬆銀根、減稅等措施,使這部分堅持下來的企業,讓他們首先生存下來,如果這個做到了,不致惡化,那麼形式經過一年或者半年之後,形勢會好轉。
金融危機的中國機遇
從我對各方面的了解,這次美國經濟問題對我們國內經濟情況影響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領域,我們知道我國貿易順差接近一多半,主要來自於美國,如果對美國出口市場出現大的萎縮,理所當然會對我國出口驅動經濟的輪子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領域,涉及一些購買美國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債券的影響比較大,近幾天大家也能知道,披露出來中投在美國的虧損非常大,這些都是我們國內的損失。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近期也一直針對這個問題做一些研究,我感覺應該對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無論是總的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機遇。為什麼這么說呢?可能有幾個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討。第一個背景,包括美國逼迫人民幣快速升值以及對我國出口產品限制的措施,雖然很現實,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環境允許我們以正常行為規則發展的話,我想中國是相當充裕的。短期內可能初級性的加工產品出口會受到影響,但是這個時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只要在這種外圍市場情況下有這種趨勢,我相信國內中小企業,包括大企業肯定能做好產品的升級換代。當然可能需要時間的緩沖,這就引出第二塊問題。從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觀決策層會很好的把握這個時機,同時爭取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會提供緩沖的時機。
我們仔細看一下就可以發現,今年7月中旬,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開始停止,而且出現了適度貶值,這就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這一點可以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防止了8月8日美元大幅度升值給我國匯率改革帶來的沖擊。我們可以翻閱歷史發現,很多匯率改革的國家,包括日本,包括韓國、德國,從歷史來說都可以發現,往往在匯率改革的第一階段,當該國兌美元從升值轉向貶值,大部分會出現致命沖擊,日本、韓國、德國都經歷過。我們國家,從各方面橫向對比來說,應該是第一例,就是使美元反向升值對於人民幣反向貶值交錯的風險,我覺得產生很大的緩沖釋放作用。近8月美元大幅度升值,包括國際上石油、農產品價格等大幅度暴跌情況下,我國匯率反而比較穩定,這點在我國匯率改革路上是里程碑;第二個作用,我們也知道這個時期人民幣升值減緩,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可以說給了一個很大的緩沖作用,一個喘息之機。我在這里也是對中小企業的一個建議參考,就是到年底之前,人民幣會控制到目前的升值幅度之內,只要國內不出現大的金融動盪,可能人民幣還會有略微貶值的過程,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機,安排第四季度出口生產,大的匯率政策應該會對中小企業有個好的參考價值。
[我挺喜歡這個就貼過來了]
我blog里應該有個~~我們西經期末考就是這題~~我整理了一份資料~~
回答者: 瑾凰 - 千總 四級 1-14 17:24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thank you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0% (0)
100% (1)
相關內容
• 政治金融危機的根源
• 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
• 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
• 金融危機對廣告業的影響
• 翻譯:昨天的公司年會,比往年簡單了好多,已經隱約...
更多相關問題>>
其他回答 共 5 條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7GWSFv55ws/
剖析 金融危機
回答者: 招聘商 - 門吏 二級 1-10 19:44
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產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極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