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僵屍企業貸款
擴展閱讀
新華保險保單貸款30倍 2024-09-20 19:21:00
北京哪家貸款公司最可靠 2024-09-20 18:32:39

僵屍企業貸款

發布時間: 2021-04-20 01:18:18

⑴ 僵屍企業究竟對我國經濟會產生什麼危害

1.浪費社會資源。「僵屍企業」需要銀行和政府財政不斷輸血,大量土地、資金、原材料、勞動力等社會資源被無效佔用,造成生產要素配置扭曲,社會資源整體利用效率降低。
2.擾亂市場秩序。「僵屍企業」搶佔了其他健康企業的資源與機會,缺失主動創新、提高效率的動力,還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破壞了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和公平競爭的環境。
3.脫離資產監管。「僵屍企業」長期脫離監管機構的監管,資產質量差,經常出現產權歸屬不清、管理混亂的問題,資產管理基本處於失控狀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無從落實。
4.損害職工權益。「僵屍企業」失去收入來源的情況下,拖欠職工工資、社保情況嚴重,職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工作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
5.形成金融風險。「僵屍企業」不具備償貸能力,也沒有足夠的資產償還貸款,造成銀行不良貸款高速增加,甚至可能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僵屍企業」問題很難在宏觀指標中非常迅速地直接體現。由於銀行為降低其不良貸款率而不斷向企業續貸輸血,僵屍企業問題在銀行財務報表中不會很快體現。
根據財政部有關數據,2015年國企利潤同比下降6.7%,而財務費用(主要是債務利息支出)卻超過利潤增長,增長10.2%。尤其是一些地方國企,利潤下滑,造成償債能力不斷下降、對債務融資的依賴性不斷增加。
2015年地方國企利潤同比下降9.1%,財務費用達到10%。同時,也有一些國企承擔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本身不適合以盈利為目的,需要財政的支持。
還有一些國企承擔了地方融資平台的職能,具有臨時性的融資目的。一旦「僵屍企業」蔓延,隱藏的金融風險將被釋放,這會對市場結構調整造成阻滯影響。

⑵ 僵屍企業出清的問題,難在何處

最大的難點無疑是債務處置和職工安置。下面是來自中國清算網的數據說明:
據了解,僅國資委梳理的中央企業需要專項處置和治理的「僵屍企業」和特困企業,涉及的資產就達3萬億元。在各地處置「僵屍企業」的過程中,企業、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等利益相關者亟須一起面對問題。
去年以來,銀監會指導各地組建了不少債委會,各債權銀行協商採取一致行動,不隨意停貸、抽貸,對「扶持類、挽救類、退出類」企業的債務採取不同對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與各類企業和地方政府建立密切聯系,堅持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積極探索多種靈活有效的債務處置方式,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去產能。
唐登傑強調,政府要客觀看待「僵屍企業」破產,支持企業更好地利用法治化手段解決問題。
破產清算、破產重整是法治化處置「僵屍企業」的重要方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通報的數據,2016年法院共受理企業破產案件5665件,比2015年上升53.8%,其中重整案件1041件;審結企業破產案件3602件,比2015年上升60.6%,其中重整案件525件。
「2016年企業破產案件激增,法院依法促進『僵屍企業』清理,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加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全國人大代表、東華大學教授嚴誠忠說。
然而,企業破產重整目前也面臨諸多障礙,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認為,其中包括稅收減負難、融資解困難、信用修復難,建議全國人大、國務院適時修改《企業所得稅法》、《貸款通則》、《徵信業管理條例》,以完善市場出清機制、推動企業破產重整。
處置「僵屍企業」,如何安置企業職工也是關鍵環節。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去產能必須安置好職工,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資金要及時撥付,地方和企業要落實相關資金與措施,確保分流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全國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涉及28個省份1905家企業,共安置了72.6萬人。
據了解,目前各地採取內部安置、外部轉崗、解除勞動合同、扶持創業等多種方式分流職工。今年化解過剩產能大約需要安置50萬職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辜勝阻強調,處理「僵屍企業」原則是「保人不保企」。建議多渠道解決好去產能涉及的職工分流安置問題,鼓勵通過企業內部分流消化、新企業吸納原有企業職工、搭建創業平台、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拓寬就業和再就業渠道。

⑶ 如何釋放"僵屍"貸款支持實體經濟

近年來,各地銀行機構加大了對科技型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較好成效。以某市為例,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該市銀行業機構為150多家科技型企業授信130億元,佔全部授信的15%。然而,銀行在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影響到了科技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企業財務狀況或生產經營狀況無法滿足貸款條件大部分的科技企業為發展中的中小企業,經營發展不穩定,如某市一家科技研發企業,獲取一個項目從研發到投入生產需要大概2年時間,期間客戶只預交少量訂金,研發成功即可獲的全部研發資金,如不成功則合同失效,企業自行承擔研發費用,企業因生產周期長、研發費用高、經營風險大,難以達到銀行貸款條件。

(二)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少通常科技企業自有資產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少,缺乏有效擔保,如某市科創園區為近年來科技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但大部分科技企業為租用園區工廠,自有資產不足以提供抵押擔保;另一方面,科技型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因技術性強、專業性高,難以評估作押。

(三)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能力和意識有待提升銀行專業化產品和服務差異化、特色化還不夠,對科技型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還不能完全得到滿足。目前,大部分銀行基於資金安全方面的考慮,貸款資金必須有符合條件的抵押,某市僅有商業銀行在試行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且信貸產品、信貸擔保、業務流程、風險評價等主要還是面向傳統產業客戶和傳統有形資產,未根據科技企業的特點建立有區別的信貸業務系統,也沒有相應提高對科技型企業貸款的風險容忍度考核。

(四)科技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需完善缺乏再擔保機構以及地方擔保機構能力偏弱,部分擔保機構對企業發展評估專業性有待提高,仍然以企業是否有擔保、抵押為評判標准,弱化了為企業提供有效擔保的效果。

(五)政府對科技型企業支持有限雖然有政府「兩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但這些資金在高新技術發展資金中所佔比重小、安排分散,不能對一些好項目大項目提供有力支持。

(六)融資渠道單一調查顯示,銀行信貸仍是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占企業融資的80%以上。社會性的投融資渠道不暢、方式不多。一方面是大量社會資本積淀,另一方面由於科技型企業投資風險大,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變數大、資產少,相應負債能力也比較低,風險較大,難以吸引投資者。企業獲取資金困難,致使一些好項目因缺少資金支持,難於做大做強,不能形成規模效益和實現產業化。

⑷ 什麼是僵屍企業僵屍企業有哪些特徵

一、僵屍企業是指喪失自我發展能力,必須依賴非市場因素即政府補貼或銀行續貸來維持生存的企業。盡管這些企業不產生效益,卻依然佔有土地、資本、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嚴重妨礙了新技術、新產業等新動能的成長。

二、企業特徵

1、企業規模較大。「僵屍企業」大多為規模較大、員工較多的國有企業。這些國有企業在地方經濟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政府出於維穩考慮,既不讓其破產,也難以使其獲得新生,只能通過銀行或政府的不斷輸血維持現狀。

2、行業產能過剩。「僵屍企業」大多是產能過剩的鋼鐵、水泥、家電等行業。這些行業因盲目擴大生產,造成產能過剩,最終導致產品積壓、員工失業率上升。

3、產業領域低端。從產業來看,「僵屍企業」基本屬於產品附加值較低、利潤空間小的製造業領域。這些產業由於技術含量低、轉型升級困難,導致債務負擔沉重,最終形成資不抵債局面。

三、形成原因

1、政府過度保護因素。地方政府為了拉動本地經濟,不斷鼓勵企業投資公用事業和競爭性領域,當這些同質化投資遭遇經濟下行,很快成為企業的負累,

而政府出於政績和社會穩定的考慮,不願企業倒閉破產,持續利用財政補貼和銀行支持等手段,寄望於風險不在短期內暴露,不斷累積的負債導致成為「僵屍企業」。

2、結構調整因素。一些低端產業的企業、高污染高能耗企業、「低小散」企業,由於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轉型升級難,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下,

無法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不能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服務以及勞動者充分就業的機會,持續經營困難導致成為「僵屍企業」。

3、市場競爭因素。一些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下,由於企業缺乏自主創新意識,旗下產品和服務比較優勢不明顯,無法搶占市場先機,繼而出現產品無市場、經營無利潤,連年虧損,債務堆積,被市場「拋棄」導致成為「僵屍企業」。

(4)僵屍企業貸款擴展閱讀

社會危害

1、浪費社會資源。「僵屍企業」需要銀行和政府財政不斷輸血,大量土地、資金、原材料、勞動力等社會資源被無效佔用,造成生產要素配置扭曲,社會資源整體利用效率降低。

2、擾亂市場秩序。「僵屍企業」搶佔了其他健康企業的資源與機會,缺失主動創新、提高效率的動力,還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破壞了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和公平競爭的環境。

3、脫離資產監管。「僵屍企業」長期脫離監管機構的監管,資產質量差,經常出現產權歸屬不清、管理混亂的問題,資產管理基本處於失控狀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無從落實。

4、損害職工權益。「僵屍企業」失去收入來源的情況下,拖欠職工工資、社保情況嚴重,職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工作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

5、形成金融風險。「僵屍企業」不具備償貸能力,也沒有足夠的資產償還貸款,造成銀行不良貸款高速增加,甚至可能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⑸ 「僵屍企業」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實際上,大量僵屍企業的存在,源於地方政府出於保證就業等考慮,經常大力維系長期虧損企業的生存。而對於銀行來說,出於對產生不良貸款的擔憂,也往往會向僵屍企業持續放貸。

具體原因在於,銀行給企業的每一筆貸款都會作為資產存在於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一旦企業的還款出了問題,對應的貸款就要被記錄為不良貸款。按規定,每一筆不良貸款都需要銀行拿出一部分資本金作為風險准備金。這樣一來,銀行的自有資本就會減少,資本充足率就會下降。有時候,一筆嚴重的不良貸款就相當於地方分行一個季度的利潤。規模再大一些的不良貸款,可能會直接影響到銀行的經營。為了避免出現不良貸款,銀行會在企業剛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企業提供一筆資金。一般來說,只要企業能正常還本付息,這筆貸款就算是正常貸款。


同時,由於企業續存才能持續還貸,僵屍企業往往不易破產。清理僵屍企業通常需要兼並重組,而兼並重組又依賴發達的資本市場環境。中國的資本市場發達程度還不高,這就造成僵屍企業缺少兼並重組渠道。

⑹ 「僵屍企業」是哪些企業

僵屍企業是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

⑺ 如何處理「僵屍企業」

第一,堅持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政策措施的結構性調控長處,為「僵屍企業」的化解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撐。根據國務院的部署,今年將大幅度增加政府赤字2.18萬億元,約佔GDP的3%。增加的赤字將主要用於補償企業減稅和減負的空間,預計「營改增」、停止部分政府性基金、免徵18項政府性收費將為企業和個人減少負擔約5000億元。此外,還安排了規模高達5000億元的中央基建投資和4000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為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企業改革發展環境提供支持。

第二,堅持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國務院要求,2016年的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3%左右,上述增速均為GDP增速的2倍左右。這種貨幣和融資的擴張速度,可以較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投融資需求,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和資產交易價格的穩中有升,為「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的「僵屍企業」改革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在貨幣政策的執行中,要統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准備金率、再貸款等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傳導機制,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三農」等的支持。


⑻ 怎麼盤活釋放「僵屍企業」中的金融資源

日前從廣東傳來消息,104件「僵屍企業」破產及強制清算案集中裁定受理。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之前的數據,去年全國新受理的破產案件數量比2015年上升了53.8%。司法處置的集中發力,意味著各地清理「僵屍企業」進入了新階段。


不僅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也要及時調整信貸方式和信貸結構。方式上,多發展直接融資,降低中長期貸款佔比,多以1年期等短期融資的形式貸給企業。結構上,收縮產能過剩行業、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等行業的信貸投放,將釋放出來的金融資源更多投向高新技術、智能製造、新興業態等國家支持的產業,投向效率高,具有新動能、新動力、新商業模式的領域,從而發揮資本的資源配置導向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減少無效供給。

最近兩年,中央態度堅決地對「僵屍企業」動真格,不僅推動各地甩掉了一些拖累企業發展的歷史包袱,更讓人們深刻認識到市場機制不健全的危害。說到底,「僵屍企業」的退出,最終要讓市場說了算,而不是靠政府決定誰「活」誰「死」。

⑼ 僵屍企業有什麼特別和壞處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是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發力點。處置「僵屍企業」,事關控杠桿、去產能進程,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牛鼻子」。目前處置進展到了哪一步?還面臨哪些挑戰?如何「破中見立」?

在銀行支持下,錦明公司成功轉型成一家當地的固廢處置公司,由污染方變成了污染處置方,不僅企業得以生存,貸款風險得到化解,還有助於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處置『僵屍企業』沒有絕對的好招,還是要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企一策』、對症下葯。」興化農商行戴南支行行長陳余斌認為,在處置過程中,應把握好各家「僵屍企業」形成的真正原因,區別對待各類企業。對於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要堅決進行市場化處置;對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水平先進、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要組織相關部門,幫一把、扶一把,滿足企業的合理需求,引導企業走上正軌。

處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必「談破色變」,但也不能「一破了之」

中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浙江溫州唯一的一家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因過度投資導致資金鏈斷裂,2014年1月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經核查,中城建設賬面資產總額15.93億元,預計可供清償的資產僅為1.47億元,其他應收款、股權投資、股東購房款等共計10多億元基本無法回收;負債總額14.58億元,其中確認債權為17.1億元,實際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

「由於中城建設債務關系復雜,尚有大量在建工程業務,若進行破產清算,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部分將不復存在,處理在建工程時還會付出巨大成本。」溫州金融辦主任顧威說。

企業不再「談破色變」,但也不能「一破了之」。

為了解決中城建設遇到的困難,溫州創新性地提出「分離式處置,清算式重整」思路,簡單地說,就是把資不抵債部分剝離出去,把核心優勢資產留下來,新賬、舊賬分開。

顧威介紹,中城建設雖已資不抵債,但其無形資產、經營規模、品牌效應仍有較大價值,管理人將中城建設全部股權、未履行完合同作為主要標的資產進行轉讓,公開透明引入戰略投資人,以此來實現中城建設最大價值,提高償債率。將重整與清算有機結合,在重整計劃中包含清理內容,剝離不良資產債務,避免了情況繼續惡化。「將好的資產留存處置,不良資產債務剝離,實現了債權人、債務人的利益最大化。」

破產不是處置「僵屍企業」的目的,關鍵是如何盤活存量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企業展現應有的活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產業分析師汪偉認為,通過妥善處理「僵屍企業」的債務和資產問題,阻斷各類金融資源向「僵屍企業」的新增無效投放,有望從存量和增量兩方面,解決好「僵屍企業」無效、低效佔用金融資源問題。

「僵屍企業」處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處置對象復雜、政策支持不足、稅費負擔過重、破產啟動困難等,都是可能遇到的難題。

溫州建立了企業破產處置工作府院聯席會議制度,將市企業破產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與市處置辦進行整合,由法院和處置辦共同負責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現已召開三次會議,解決了企業在司法破產中涉及稅收、信用修復、刑民交叉、企業參與招投標、管理人履職等問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主任李世剛認為,目前「僵屍企業」債務處置相關政策法規還不夠明晰完善,導致企業存在觀望情緒,這種情緒不僅體現在「僵屍企業」,債務處置相關的地方政策和金融機構也同樣在等待國家相關政策及實施細則出台。今後,該完善的政策要完善,該廢止的規定要廢止,該放寬的限制要放寬,更好地促進「僵屍企業」處置。

重在優化資源配置、加快「騰籠換鳥」,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我們不是『僵屍企業』。」采訪中,有不少企業疑惑自己為何被貼上這樣的標簽。

「大家對『僵屍企業』的概念還比較模糊,有人把產能過剩與『僵屍企業』畫上了等號。」東部沿海某省一家煉鋼企業負責人鍾鳴說,「談鋼色變」依然存在,與「鋼」有關的企業似乎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僵屍企業」,鋼鐵、煉鋼、不銹鋼……只要帶有「鋼」字,似乎就被列入了黑名單。

鍾鳴告訴記者,在這些行業,企業遇到不抽貸、不斷貸是幸運的,但如果銀行把貸款的口子徹底封了,不僅大企業受不了,中小企業可能直接就面臨破產倒閉。「前些年,企業間互相擔保情況較多,一家企業出現問題後,原本是前景很好的其它企業可能也因此受到牽連,真是有苦說不出。」

「有的企業產品其實市場銷路很好,但因為資金鏈斷裂,銀行也沒有新增資金支持,想轉型更難,只能是勉強活著,死也死不了。」鍾鳴認為,產能過剩與「僵屍企業」本就是兩個概念,不能一刀切、不能都避而遠之。

什麼是「僵屍企業」?汪偉認為,理論上,一般是指自身缺乏造血能力、無望恢復生機、依靠政府補貼或貸款人支持而免於倒閉的企業,但在實際操作評估中如何界定一家企業是不是「僵屍企業」則很復雜。

「判定哪些企業是『僵屍企業』,無論從資產負債率、清償能力,還是從停產半年、連年虧損等指標看,都存在一定問題。以鋼鐵行業為例,如果以年產量多少為標准,判斷是否為該關停或整合的小作坊,那麼在貴州這樣的地區,由於地域特點,大部分廠子規模並不大、產量也很少,難道全都因此列入關停范圍?」李世剛說,企業發展原本就是動態的過程,可能當下存在資金問題,過一段時間又能通過自身能力消化掉。工作的重心不應在認定誰是「僵屍企業」,而是怎麼去解決這些企業面臨的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汪偉認為,對企業而言,這有利於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效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製作用;對金融機構而言,有利於提高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融資信用風險;對政府部門而言,有利於減輕財政負擔,培育企業生機活力。短期內,可能會面臨一些改革陣痛,但從中長期來看,將促進經濟資源優化配置和社會生產力有效提升。

「處置『僵屍企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優化資源配置、加快『騰籠換鳥』的過程。」顧威認為,應當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產能和結構調整的「牛鼻子」,摸清底數、政策支持、大力推動。下一步,應繼續堅持「一企一策」、對症下葯,改造提升一批、盤活重組一批、堅決退出一批,最大限度提升「僵屍企業」處置效率和效益。

這種企業應該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