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企業貸款論文
擴展閱讀
15w的車抵押貸款多少錢 2024-10-06 22:05:02

企業貸款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4-26 01:02:13

❶ 關於中小企業銀行貸款融資策略分析的論文哪有

1、間接融資比重較大

《2004年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指出,自1997年以來,我國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來自銀行資金的佔比一直在50%—60%之間。以2004年為例,當年房地產開發資金共籌措17168.8億元,第一資金來源是「定金和預收款」達到7395.3億元,比上年增長44.4%,占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源的43.1%;居第二位的是房地產開發企業「自籌資金」,為5207.6億元,增長了38%,佔30.3%;第三則是「銀行貸款」,為3158.4億元,僅增長了0.5%,佔18.4%。但實際上,企業「自籌資金」主要由商品房銷售收入轉變而來,約70%來自銀行貸款,「定金和預收款」約有30%來自銀行貸款。由此可推算出,2004年房地產開發中使用銀行貸款的比重應在55%以上,風險集中於銀行。

2、房地產貸款占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的份額逐步增加。

1997年至2002年間,我國房地產投資年增長速度先升後降,但增長速度仍為兩位數,有的還高於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2003年以來,為抑制投資過熱,央行和銀監會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緊縮信貸政策,使房地產企業資金更加吃緊,一些小企業不得不退出房地產行業。盡管這些宏觀調整政策使近幾年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逐年略有下降,但居民個人購房申請的銀行按揭貸款余額不斷上升,年增長速度維持在30%左右。所以,房地產貸款余額增幅仍然較大。從金融機構貸款結構來看,房地產貸款占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的份額在逐步增加,如2002年3月末,這一份額為27.2%,2003年6月底達到32.1%,2004年底達到34.3%,2005年3月底上升到34.5%。

3、房地產融資渠道少,行業外資金、海外「熱錢」不斷流向房地產業

在發達國家,房地產金融產品很齊全,有股權融資、項目融資、基金、發債、信託、抵押等,風險比較分散;而我國金融市場上,不僅產品少,目前僅有的信託、上市、企業發債等方式發展也非常有限,使房地產融資風險集中在銀行貸款。此外,隨著近幾年房地產的火熱發展,人民幣升值趨勢凸現,大批的行業外資金、海外「熱錢」紛紛湧入房地產業,成為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幾個熱點大城市房價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加劇了房地產業的競爭將越發激烈,在促使其利潤率不斷下調的同時,也增大了房地產業的風險,進而升級銀行風險。

綜合上述特點,不難得出「我國房地產融資結構不合理,風險過渡集中銀行」的結論。但是這些特點分析大都是從房地產行業與房地產金融角度來進行的,算是中觀視角;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並於國外房地產發展歷程相比較,則會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

❷ 貸款企業怎麼寫財務管理專業的論文

(財務管理)借款費用在稅法中的處理模式研究——基於同會計處理的對比
(財務管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以余額寶為例
(財務管理)我國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財務管理)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和對策研究
(財務管理)基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某地產公司財務風險分析
(財務管理)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財務管理)某房地產公司評估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對比方案設計
(財務管理)房地產類上市公司並購特點研究
(財務管理)基於上市公司信息的財務風險分析--以萬科為例
(財務管理)上市企業品牌價值研究——以海信電器為例
(財務管理)基於和諧社會視角完善個人所得稅稅制研究

❸ 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論文

(一)中小微企業的界定
1、中小微企業可從兩個方面界定:(1)企業各項生產資料均屬於該企業,且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2)企業體量、規模均偏小,在同行業中市場佔有率、競爭能力均較低。另外,各國普遍根據自身企業總體情況,界定中小微企業資產總額、每年營業收入總額或企業僱傭員工人數等三個指標數值區間,滿足區間范圍內的企業即是中小微企業。
2、我國根據國內企業發展實際,國家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劃分了不同行業(《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小微企業的標准(資產總額、每年營業收入總額或企業僱傭員工人數),具體情況如下:
統計以上大、中、小、微企業的劃分標准

行業名稱

標准(代碼,單位)

大型企業

中型企業

小型企業

微型企業

農、林、牧、漁業

營業收入(Y,萬元)

Y≥20000

500≤Y<20000

50≤Y<500

Y<50

工業

從業人員(X,人)

X≥1000

300≤X<1000

20≤X<300

X<20

營業收入(Y,萬元)

Y≥40000

2000≤Y<40000

300≤Y<2000

Y<300

建築業

營業收入(Y,萬元)

Y≥80000

6000≤Y<80000

300≤Y<6000

Y<300

資產總額(Z,萬元)

Z≥80000

5000≤Z<80000

300≤Z<5000

Z<300

批發業

從業人員(X,人)

X≥200

20≤X<200

5≤X<20

X<5

營業收入(Y,萬元)

Y≥40000

5000≤Y<40000

1000≤Y<5000

Y<1000

零售業

從業人員(X,人)

X≥300

50≤X<300

10≤X<50

X<10

營業收入(Y,萬元)

Y≥20000

500≤Y<20000

100≤Y<500

Y<100

交通運輸業

從業人員(X,人)

X≥1000

300≤X<1000

20≤X<300

X<20

營業收入(Y,萬元)

Y≥30000

3000≤Y<30000

200≤Y<3000

Y<200

倉儲業

從業人員(X,人)

X≥200

100≤X<200

20≤X<100

X<20

營業收入(Y,萬元)

Y≥30000

1000≤Y<30000

100≤Y<1000

Y<100

郵政業

從業人員(X,人)

X≥1000

300≤X<1000

20≤X<300

X<20

營業收入(Y,萬元)

Y≥30000

2000≤Y<30000

100≤Y<2000

Y<100

住宿業

從業人員(X,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營業收入(Y,萬元)

Y≥10000

2000≤Y<10000

100≤Y<2000

Y<100

餐飲業

從業人員(X,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營業收入(Y,萬元)

Y≥10000

2000≤Y<10000

100≤Y<2000

Y<100

信息傳輸業

從業人員(X,人)

X≥2000

100≤X<2000

10≤X<100

X<10

營業收入(Y,萬元)

Y≥100000

1000≤Y<100000

100≤Y<1000

Y<100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從業人員(X,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營業收入(Y,萬元)

Y≥10000

1000≤Y<10000

50≤Y<1000

Y<50

房地產開發經營

營業收入(Y,萬元)

Y≥200000

1000≤Y<200000

100≤Y<1000

Y<100

資產總額(Z,萬元)

Z≥10000

5000≤Z<10000

2000≤Z<5000

Z<2000

物業管理

從業人員(X,人)

X≥1000

300≤X<1000

100≤X<300

X<100

營業收入(Y,萬元)

Y≥5000

1000≤Y<5000

500≤Y<1000

Y<500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從業人員(X,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資產總額(Z,萬元)

Z≥120000

8000≤Z<120000

100≤Z<8000

Z<100

其他未列明行業

從業人員(X,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

(二)青海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
1、根據《青海統計年鑒》,青海省2017年工業大型企業22家、工業總產值1131.81億元;工業中小微企業分別87家、460家、80家,工業總產值分別為550.81億元、811.67億元、84.47億元。其中上述工業企業的主要指標如下:
表-青海省工業企業2017年度財務指標

項 目

企業單位數(個)

工業總產值
(萬元)

資產總計
(萬元)

流動資產
(萬元)

固定資產
(萬元)

利潤總額(萬元)

虧損企業
(萬元)

總數

虧損企業數

大型企業

22

5

11318133.20

34089594.90

7928135.30

18195268.90

482598.60

130006.40

中型企業

87

32

5508065.20

13811496.40

5034832.30

5228152.00

196986.00

179808.10

小型企業

460

131

8116718.80

16768109.00

6035591.50

6944696.50

331539.80

141890.20

微型企業

80

20

844695.50

3921792.10

1053009.30

1494848.30

40678.60

16461.00

表-青海省工業2016年度、2017年度企業經濟效益

指 標

工業增加值率(%)

總資產貢獻率(%)

資產負債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品銷售率(%)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總計

27.86

29.75

3.78

4.09

70.92

70.35

1.22

0.94

3.28

4.40

92.56

92.25

大型企業

35.90

35.17

4.37

4.70

74.22

73.95

1.02

1.02

4.15

3.62

92.12

97.49

中型企業

24.49

22.27

3.21

4.00

72.07

68.39

1.28

1.28

0.97

5.02

90.79

93.18

小型企業

23.38

22.13

3.18

3.41

64.37

67.65

1.37

1.37

4.29

4.63

94.02

95.30

微型企業

-

-

1.68

2.36

72.36

71.21

0.44

0.44

15.26

7.93

97.92

92.14

2、青海省股權交易中心共計掛牌396家,所屬行業以及注冊資本情況如下:
表-青海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行業分類

序號

行業

家數

佔比

1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0

0.00%

2

教育

0

0.00%

3

衛生和社會工作

0

0.00%

4

批發和零售業

1

0.25%

5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4

1.01%

6

建築業

5

1.26%

7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6

1.52%

8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6

1.52%

9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6

1.52%

10

住宿和餐飲業

7

1.77%

11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8

2.02%

12

房地產業

9

2.27%

13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9

2.27%

14

采礦業

16

4.04%

15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25

6.31%

16

生物科技

29

7.32%

17

農、林、牧、漁業

53

13.38%

18

金融業

63

15.91%

19

綜合

72

18.18%

20

製造業

77

19.44%

合計



396

100.00%

表-青海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注冊資本情況

序號

注冊資本(萬元)

家數

佔比

1

0-500萬元

392

98.99%

2

500萬元-2000萬元

3

0.76%

3

2000萬元-5000萬元

1

0.25%

4

5000萬元以上

0

0.00%

合計



396

100.00%

3、青海省中小微企業發展狀況
通過對青海省各類企業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其發展存在如下狀況:
(1)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數量偏低,且小型企業佔比73.37%,中小微企業結構現狀進一步削弱了其在經濟主體中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青海省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等限制。如上文所述,中小微企業是經濟健康運行、持續發展的基石,其貢獻了約八成的城鎮就業崗位、六成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五成的稅收收入,在提供就業崗位、振興城鎮經濟、改善城鄉居民收入以及穩定稅收收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促進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的做大做強、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2)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整體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很弱。工業總產值、總資產等總量規模偏低,其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同時,中小微企業2017年度虧損總額超過大型企業虧損總額,僅中型企業一類虧總金額即超過大型企業虧損金額。另外,比較各類型企業資產結構發現,中小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佔比遠低於大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佔比,背後反映出中小微企業缺乏行業規模,難以獲得競爭優勢。根據青海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注冊資本情況來看,392家掛牌企業注冊資本低於500萬元,占掛牌總企業比重為98.99%。受限於較小的規模、較弱的盈利能力、較低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惡化了其融資能力,最終會進一步限制中小微企業整體規模及未來的發展。
(3)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缺乏成長性。根據青海省工業2016年度、2017年度企業經濟效益分析,其中小企業工業增加值率、總資產貢獻率遠低於平均比率及大型企業工業增加值率、總資產貢獻率。同時,根據青海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注冊資本情況來看,392家掛牌企業主要分布在製造業、綜合行業、金融業以及農、林、牧、漁業等傳統低端行業,而教育行業、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交通運輸、倉儲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現代前景行業數量較少。因此,無論從中小微企業自身經濟效益貢獻角度,還是其所處行業分類前景角度,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缺乏成長性。
(4)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待提升。首先,其負債整體比例偏高,融資成本偏重。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合理區間是40-60%,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高於60%且中型企業、小微企業資產負債率高於70%。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大大提升了企業的資金鏈斷裂、破產清算等財務風險,同時過高的利息費用也削弱了企業的盈利水平,特別是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主要從事製造業、農林牧副漁等傳統低端領域,其盈利能力、可持續性等均會較大程度上受融資成本的影響。其次,其成本費用利潤率波動較大且缺乏合理性。比如中型企業2016年度的成本費用利潤率0.92%,2017年度該比率上升至5.02%。不合常理的財務指標變動反映了中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三)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必要性
第一,中小微企業融資是其「活下去」的關鍵因素。一方面,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整體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很弱,宏觀市場的些許波動或許會導致其歇業、破產,特別是在目前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下,大大增加了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壓力。必要的資金支持可以使其起死回生,穩定就業與城鄉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數量偏低,且小型企業佔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在經濟主體中的地位較低。通過融資,中小微企業可以利用資金支持正常運轉企業,招聘更多、更高層次的員工,提升其生產水平、優化其內部管理,做多、做大、做強,增加青海省內中小微企業總體數量、擴大中小微企業整體規模、提升中小微企業整體市場地位。
第二,中小微企業融資是其「活的好」的關鍵因素。目前青海省中小微企業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製造業、綜合行業、金融業以及農、林、牧、漁業等傳統低端行業,而教育行業、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交通運輸、倉儲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現代前景行業數量較少。中小微企業通過融資,解決其的發展障礙、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可以使得其逐步舍棄落後、低端業務,轉而投向技術含量高、投資回報大的高新技術領域。通過中小微企業整體升級,推動、優化青海省產業結構升級。

❹ 有關貸款的論文

從更為宏大的視角看,僅從銀行風險這一維度,還不足以充分闡釋國家助學貸款目前的困境所在。國有商業銀行因巨額不良資產所引發的風險持續累積是不爭的事實。中國人民銀行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國家通過成立信達、華融、東方、長城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了總計1.3萬億元的不良貸款,但國有商業銀行2001年年末不良資產比重仍達25.3%」[1]。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並未顯著下降,大量信貸資金流向了效益不佳的國企及明顯不具備償還能力的高校。如果僅從市場化取向的風險控制角度看,銀行作為理性的市場主體,是不可能導致目前狀況的發生的。相比較而言,總計僅153.7億元的國家助學貸款余額可能引發的呆壞賬風險,實在是極其有限。以風險分擔作為推動助學貸款政策落實的主要政策進路,與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不能有效競合,有必要轉換視角,通過制度創新來推動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落實。

一、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
金融深化概念是由羅納德·麥金農和愛德華·肖等人於20世紀70年代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制度進行系統研究後提出的。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存在金融機構高度國有化、金融市場滯後、政府過度干預、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金融抑制現象,為有效消除金融抑制現象,政府應放棄對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過度干預,使市場機制特別是利率機制自由運行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國內有學者認為:「金融深化通常是指經濟的貨幣化過程,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其實質就是在資金運動的領域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金融深化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國的金融體制與該國的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約的關系。」[2]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面臨著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艱巨任務,金融在經濟中處於核心地位,對維持經濟高速、穩定和持續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中國由傳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間很短,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與之相對應,金融發展處於典型的審慎性金融深化進程中。金融深化的推進採取立足於國情的漸進方式,不同於東南亞及拉美國家過於激進、超前的金融深化戰略,其中央政府和監管機構極為重視加強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為此,在金融體系中處於事實壟斷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一方面市場化取向日漸增強,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利率管制及行政干預,不能形成真正的利率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普遍存在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的金融支持現象,進而成為促成國有商業銀行政策偏好的根本原因。
1.受到雙重目標約束,存在兩種政策取向
盡管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頒布實施在法律上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企業法人地位,確定了商業化的經營原則,但是由於審慎性金融深化進程的推進,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事實上是企業化改革與政府控制並存,銀行在利潤最大化與金融支持雙重委託目標下運行,一方面存在市場化的風險約束取向,另一方面又存在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將金融資源配置到效益低下的國企(高校類似,下同)的金融支持傾向。
2.在兩種政策取向間謀求平衡,但以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為甚
金融深化的推進使得傳統財政性籌資渠道日漸萎縮,迫使國企及高校轉向金融渠道融資。盡管不少國企經營難效益低、高校償債能力弱,但是出於拉動投資、保障就業及維護穩定等政府意圖,國有商業銀行往往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將大量信貸資金配置給效益低下的國企及不具備償債能力的高校,政策運用明顯偏向於金融支持政策。市場化取向的風險約束機制雖然得以建立並逐步完善,但只是處於漸進增強的過程,不居於主導地位。
3.對金融支持政策的偏重導致利益相關體結盟傾向的形成
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是以中央政府事實上的「隱性擔保」為前提。政府出於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充分就業的目的,不會讓經營不善的國企輕易破產而引發大面積失業;國有商業銀行則可以在不考慮國企投資項目風險的情況下,向經營不善的國企持續注資,同時獲得了幫助國企解困的美譽;國企則得到了只借不還的實惠。即使國企最終無法償還貸款導致金融風險累積,國家最後還是會承擔起所有的不良資產,進而激勵國企的逆向選擇和銀行的道德風險行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有商業銀行如果沒有及時將資金貸出去,反而會造成一定的經營成本損失、甚至得罪國企和地方政府,而國企出於持續經營的需要,也會積極尋求貸款援助,從而在客觀上形成銀行與國企的結盟傾向。

二、銀行政策偏好與國家助學貸款現實困境的形成
國家助學貸款現實困境的形成與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密切相關。我國在對國家助學貸款進行制度安排時,是將其作為一項政策性極強的商業貸款,一方面由政府主導政策的設計及推動實施,另一方面是在銀行與貧困生之間形成信用性的商業借貸契約關系。
1.非均衡博弈對弱勢群體產生排斥效應,阻礙了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從多方利益博弈的角度來分析國家助學貸款的制度安排,可以明顯看到政府、國有商業銀行及貧困生群體之間顯著的力量非均衡狀態。政府擁有龐大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及深厚的權威資源,在制度選擇博弈中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國有商業銀行則具有雙重性,既是政府支持下的預算約束體,又是貧困生的支持體;貧困生群體不僅經濟地位低下,而且缺乏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本,在三方所形成的博弈中不能產生強大的影響力。作為支持體的政府,一方面希望國有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取向盈利,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如果大面積貧困生不能被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所覆蓋並從中獲益,會有損教育公平,從而一定程度上傾向於採用金融支持政策,適度犧牲銀行效率來幫助貧困生群體。但是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是以雙方力量均衡為前提,並以形成結盟傾向為保障,在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制度設計中,貧困生群體在各方利益博弈中明顯處於弱勢地位,與國有商業銀行之間不構成可以促成結盟傾向的利益關系,所以不可能在各方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妥協中形成行為均衡,從而導致了金融資源配置中針對貧困生這一弱勢群體的排斥效應。

❺ 大專融資企業如何向銀行貸款的論文

融資企業如何向銀行貸款的文章
必須多收集些銀行貸款的資料
Q我
給寫

❻ 關於企業應收賬款與銀行貸款的3000字論文

銀行發放的貸款是否屬於應收賬款——銀行發放的貸款,其性質是應收賬款。但是,在貸款科目里核算

❼ 從企業視角如何獲取銀行貸款要求是論文,1500字左右

這里那裡哪有論文哦,老大,去CNKI把,清華搞的,那裡面是論文資料庫,可以隨時下載的。下載不了話可以去淘寶的<翰林書店>店鋪,他那裡能幫人下載到,推薦一下

❽ 求一篇融資論文

摘要】 近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世界性難題在我國更加顯露,一方面是企業得不到有效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是融資部門閑置大量信貸資金。在諸多矛盾中,中小企業才是矛盾的載體,要真正掌握解決這些矛盾的有效手段,還應首先從企業自身這一矛盾承載方著手。 【關鍵詞】 中小企業;融資;閑置資金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層次參差不齊,特別是在法人構架、經營管理、長遠策略等方面存在諸多公認的不足和問題,經過多年的理論探討研究,對企業自身建設和金融單位融資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難題的成因,近期,筆者對本轄的10戶盈利穩定、產品市場前景較好、內部管理基本健全、並有申請新增貸款意向的中小企業5年的財務狀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發現其確實存在著幾個影響融資的問題: 一、企業資產規模無度擴張,資金缺口進一步增大 中小企業市場准入後,在規模擴張的管理方面,我國沒有相應控制政策措施。規模的擴張速度決策取決於企業主個人意願,在調查中,發現10個企業4年間共投入固定資產資金19 712萬元,而企業所有者權益(即實收資本、盈利公積、未分配利潤)四年間只增加了13 763萬元,從融資部門借入的長期貸款只增加了1 126萬元,而長期負債確減少了1 923萬元(詳見表一),也就是說四年間這些企業將7 872萬元的流動性借款和流動資產挪用於長期資產投資之中,造成企業流動資金長期不足,形成新的流動資金缺口。這樣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不求資金綜合平衡,無計劃、無原則的擴張行為,怎能成為融資單位的合作對象。這是造成融資難的一個主要因素。 二、企業資金應用失衡,償債能力明顯不足 企業的償還債務能力是融資單位最為關心的事項,在對這十戶企業財務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後(詳見表二),發現四年間其速動比率平均僅為55%,平均流動比率也只有101%,兩項指標與一般評價標准存在明顯差距,而這些企業的存貨占款常年佔到流動資產的45%之上,這就需要更高的資產流動性指標來保證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評價速動比率應為100%左右,流動比率為200%左右)。很低的資產流動性反映出企業根本不能保證短期負債的及時、足額清償。這對於債權人來說已經形成一個能否到期收回信貸資金的危險信號。較低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是造成融資部門「惜貸」的又一因素。 三、企業主投入不足,資產負債比例有背信貸原則 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會在生產經營中不斷增長,企業股東或企業主注入資本的多少直接反映著業主承擔債務的能力。在對十戶企業資產、負債和權益計算分析後發現,平均產權比率為231%,而資產負債率高達58%(見表三),兩項指標均與一般評價指標相差甚多(企業評價指標:產權比率為1:1左右,資產負債率為50%之下),這樣的比例給出的結論就是融資單位扮演著企業主要出資者,進而形成了借款人能破得起產而債權人破不起產狀態。企業償債的能力和承貸能力,是保證債權人款項安全的重要條件。對於一個失去穩健性,卻又高風險、低成本、高回報的財務結構的企業,又有哪一個融資單位敢去問津,這也是不能較好地融入資金的又一因素。 四、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造成銀企信息不對稱 企業財務約束制度不夠健全,同時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許多企業財務制度根本得不到有效發揮。部分企業財務人員是根據業主意圖製作財務信息,還有部分會計人員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對企業財務信息結構根本沒有掌握,對外製作的報表只能達到一個平字,各種報表根本就沒有相互對應關系,形成的企業財務報表數據不實,更不要說報表科目的正確使用。還有的企業為了自身利益需要,同一時段形成數據不同的多樣報表,報出的報表出現上報主管部門一套,稅務部門一套,銀行的又是一套,令專門搞企業財務的信貸員也難識「廬山真面目」,造成企業的財務報表對外沒有影響力。而金融部門信貸風險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的不對 稱致使銀行系統不得不要求中小企業融資時提供足夠的擔保,從而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企業也就無法順利地進入融資單位的融資名單之中。 五、辯證地看企業融資結果與融資難的關系 通過對這十戶企業的財務狀況與近年融資情況分析,發現金融部門並沒有對這些中小企業實行所謂的「懼貸、惜貸」。截止目前,十戶企業共借入金融部門貸款為14 436萬元,佔十戶企業所有借款余額79%以上。佔到當地金融部門全部貸款的10%以上。在其流動性指標嚴重不足與資產負債率指標偏高的情況下,能夠長期佔有較大規模信貸額度,不能說是金融部門「惜貸」在影響企業的發展,如若嚴格按照銀行信貸控制原則,部分企業早已被列入超比例發放的行列,根本進不了融資單位的融資名單之中。我們通過對本轄所有金融部門了解,目前十戶企業中,已有幾戶企業向金融機構提出了幾千萬元立項貸款和追加貸款的意向,在上述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下,要破解這樣的「融資難」問題,僅僅依靠融資單位單方努力和建設社會信用環境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 為了中小企業在經營中得到有效的信貸支持,使他們在一個和諧、穩健、規范的環境中發展壯大,不僅要在外部創造一個好的經營環境,更主要是要從企業自身著手打造一流的具有一定競爭能力、適應國際形勢變化能力、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的現代化企業群。為此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小企業應從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資產擴張的可控性,資產負債的協調性,償還債務的流動性上下功夫,這才是解決融資難的根本途徑。 (一)加強對中小企業決策上的有效約束,規范其經營行為 營造一個好的外部融資環境,只是對解決融資難主要矛盾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真正解決問題的途徑還要從建立現代企業財務制度入手,重點解決當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監督無作為,財務報告真實性與准確性低的問題,提升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增強業主對財務狀況的重視程度,建立有效的會計監督機制和審核制度。提高企業對外信息可信度,打破銀企信息不對稱僵局,增加融資單位對中小企業融資信心,才能進一步疏通社會各種融資渠道。 (二)約束企業擴張行為,規范資金應用 當前,很多中小企業還處於一個發展階段,特別是一些利潤較高的行業,企業都具有較大的擴張慾望,在沒有規范性約束的條件下無度地資產擴張,會讓企業變得弱不禁風,經不起任何市場波動的考驗。故國家企業管理服務部門要及早出台相關制度約束企業無限擴張行為,形成一個社會與企業能夠共同維護的企業經營守則,讓企業憑借自身過硬的資產質量和較高的信用度來贏得融資單位的青睞,解決一廂情願的融資難局面。 (三)企業要增強自有資金實力,減小對融資依賴 企業經營者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練好內功和規范市場運作之上,要加大自身積累,增加企業資產中自有資金的佔比,提高流動資金份額,減少對外融資的絕對依賴性,在資金應用上取得自主權,在企業擴張過程中要做到自身出一塊、社會融一塊、金融部門借一塊的原則來進行資產增加。倡導適度負債,讓股東或企業主成為真正企業經營的得益者、負債人和風險的承擔者,才能增強債權人對其融資信心,才能得到銀行和社會投資融資者的更多支持。 (四)合理使用資金,保證償債能力,提高自身社會信用度 在經營過程中企業要配比使用有限資金,兼顧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協調好三者關系,特別是在融資困難環境下,企業更應在提高流動性上下功夫,增強企業的償債能力,既要盡可能降低過多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又要保證短期債務償還能力; 將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達到一般評價指標之上,樹立良好的企業法人形象,杜絕不良信用記錄,以較強的資金實力、較好的資產流動性和較高的信用度贏得融資單位的信任,破解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 <="p=">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