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商業銀行信用貸款風險管理
擴展閱讀
貸款30萬年利率8是多少 2024-10-13 17:05:10
去年的貸款利率 2024-10-13 15:14:20

商業銀行信用貸款風險管理

發布時間: 2021-04-28 00:23:16

①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信用風險管理機構方面存在問題。在我國商業銀行中)負責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是貸款部門的貸款員)這遠遠不能滿足實際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而言)貸款的審批和發放主要憑借個人主觀意願)無論是貸前調查還是貸時審查)都缺少科學而完整的客觀評價)且缺乏完善的貸後檢查工作。貸款資金發放後)銀行極少就企業對貸款資金的使用狀況及企業的重大經營管理決策等進行必要的檢查、監督和參與)這種只「放」不「問」的做法必然導致逾期、呆滯、呆帳貸款的增多。另外)貸款員的責、權、利與貸款質量不掛鉤)缺乏明確有力的激勵約束機制。

     3.信貸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後。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企業信用分析時)採用定性方法者較多)缺乏系統科學的定量分析)信用風險分析主要停留在傳統的比例分析階段)缺乏建立在統計分析和人工智慧等現代科學方法基礎上的信用風險量化測量工具)如缺乏對企業違約風險分析模型、企業破產失敗預警模型等科學定量模型的開發和使用。對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也主要是由各個銀行自己進行)評級的主觀性強。另外)我國商業銀行電子化起步較晚)很多銀行缺乏關於企業詳盡完整信息的資料庫)缺乏像美國JPMorgan公司那樣的成熟的信用風險管理專家系統。

     4.信貸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部門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備的人員)信貸人員素質不高)風險意識薄弱)缺乏自覺維護銀行整體利益的觀念。信貸部門規章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完善)信貸人員的違章操作、越權、人情貸款、甚至以權謀私等行為皆有發生~

② 如何加強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建立內部業務審查機制,要求銀行信貸員明確自己的業務,切勿只看銷量、不看質量;
認真審核銀行客戶資料,可以採取三級審核標准,且每一級別審核後都要相關負責人簽字,明確責任;
加強貸款人貸款事項的評估工作,可以聘請專門的投資顧問幫助審核。

③ 商業銀行採用的貸款五級分類方法,屬於信用風險的( )管理。

【答案】C
【答案解析】信用風險管理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後管理。在事中管理階段,商業銀行要進行貸款風險分類。

④ 如何構建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在管理信貸業務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原則將風險意識落實到信貸業務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在拓展信貸業務過程中更要貫穿風險調整收益的思想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建立科學的信貸風險管理機制

一、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

市場經濟環境下商業銀行業是一個經營風險、批發信用的行業其風險遠大於其他服務行業一家商業銀行因經營不善形成的風險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更是遠遠大於任何一個企業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商業銀行的經營就是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作出決策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在追求高回報、高效益、高速發展中往往隱藏著巨大風險一方面風險具有隱蔽性現在沒有風險並不意味著將來沒有風險;另一方面風險又具有遷徙性、流動性風險遷徙的「禍水」往往從管理水平較高的銀行轉移到管理水平較低的銀行

作為企業商業銀行的經營充滿著風險和變數受各種因素、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商業銀行發展信貸業務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風險在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益業務是信貸業務為了競爭和追求高額回報商業銀行在高速發展信貸業務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不良資產這是商業銀行經營中面臨的最大風險近幾年中國啟動了商業銀行股份化改制一手注資一手剝離不良資產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大幅下降但這並非源於體制上的根本改善貸款基數的迅速擴張以及貸款的長期化趨勢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銀行監管的相對缺失也局部放大了金融風險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原因剖析

中國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雖然提高了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資產率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仍然對中國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銀行機構管理信貸風險的能力仍然薄弱銀行信貸業務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操作風險

1.內部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是銀行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主要成因由於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歷史上商業銀行按行政區劃設置帶來的地域性政府管理政府色彩濃厚導致一些信貸業務內控程序在商業銀行不同區域或不同層級呈現出非標准化特徵缺乏統一規范的衡量標准行政化、人為因素過多增大了信貸風險隱患

2.監督不力、責任認定不到位是信貸操作風險嚴重的另一個原因為加大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力度商業銀行內部及外部監管機構組織了大量現場檢查但這種檢查多是自上而下運動式的、就事論事式的專項檢查而非內在性的和制度化的檢查由於這種檢查不能從體制上查找原因並加以整改缺乏持續跟進的責任認定、追究機制諸多問題屢查屢犯的現象難以從根本上消除

3.關鍵崗位制約制度執行乏力是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產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盡管商業銀行的制度中對一些關鍵崗位有明確界定但這些制度執行起來並不順暢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制度的執行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借口而大打折扣從目前看認真分析每一筆不良貸款主要有貸款前調查風險、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抵押擔保風險、貸款使用中的風險、清收中的法律障礙、受償中的風險、處置風險等等從考核、發放、管理整個過程梳理分析半數以上是由道德因素造成的雖然形成的風險不同但原因相似就是貸前調查不徹底貸中審查不嚴格、貸後跟蹤不深入甚至存在尋租行為或者因為個人的私利而放縱風險真正由於不可抗力造成風險還是很少其原因還是沒有從信貸管理體制上貸款審批上建立個人負責制基礎上的集體決策制實際上是無人負責制以前在我們的銀行中都是一把手說了算這使得一把手蘊涵了非常大的道德風險貸款的決策至一家銀行的興衰成敗都維系在一個人的道德和智慧上

4.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防範權責不對稱導致風險控制滯後一方面商業銀行信息不對稱依然嚴重銀行間將借款人往往利用這種信息溝通不暢在多家銀行獲得遠遠超過其自身承債能力的授信導致各家銀行競相通過放鬆擔保條件等手段進行競爭既不利於信貸市場競爭環境又增加了銀行經營風險處置方面各商業銀行間缺乏互換平台和制度規范一旦借款人出現總是各自為政出現了風險不能站在共同維護金融安全的高度上僅從自身利益出發採取壓貸、置換等簡單處置措施甚至出現對外發布虛假信息騙取他行信貸資金後自己抽逃的行為最終使系統性風險加劇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內部信息依然存在不對稱的問題首先在授信過程中信息不對稱調查員只反映借款人合規性信息而對借款人所存在的風險提及較少決策者只是在調查員提供的信息上分析決策無法掌握借款人的風險信息從而在貸款發放時難以對貸款風險全面掌握、客觀評價和有效控制隨著授信業務的進一步集中這種矛盾更加突出其次公司類貸款部門、零售類貸款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此種情況在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授信中突出存在再次目前信貸管理的風險識別與衡量體系仍以主觀型、經濟型和指標型為主銀行授信與各項財務數據特別是資本規模、銷售收入、利潤、銀行負債之間存在著強正向相關關系因此銀行數據識別不到位造成信息缺失

5.符合現代商業銀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尚未完全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自我約束、自我激勵和自我發展機制有待完善以及金融生態環境也不利於商業銀行控制操作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許多商業銀行內部重視業務發展、輕視風險管理的認識傾向嚴重風險管理文化缺失也是操作風險形成的重要誘因

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管理機制

信貸業務需要商業銀行承擔風險、控制風險並在風險管理中獲得收益不斷提升控制風險和管理風險的能力是商業銀行實現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為此商業銀行必須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形成風險控制的長效機制

1.樹立審慎經營、持續規范的發展觀念以審慎經營、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落實商業銀行的發展觀念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管宏觀環境如何變化堅持制止以犧牲信貸資產質量為代價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全面協調保證信貸業務發展與自身的調控能力和管理能力相適應;必須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保證短期發展服從長期發展的要求切實把握好發展的節奏真正做到對股東、銀行、客戶、員工負責

審慎經營的本質是要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將資本、效益和風險綜合平衡的經營理念落實到信貸業務管理活動中實現從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根本轉變;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緊緊圍繞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來制定實際的信貸業務發展戰略明確資產經營理念、市場定位、發展模式和發展目標並持之以恆、貫徹到底促進信貸業務保持平穩、持續、健康發展

2.徹底變革信貸管理方式努力實現從單純速度向與效益相統一轉變從粗放管理向規范集約管理轉變;樹立風險與收益相平衡風險與資本相匹配的理念堅持信貸業務高速度、高效益、高質量發展3.加快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步伐從體制上嚴防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產生要盡快建立規范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視會制度引進國內外戰略不斷優化組織體系建立科學的信貸決策體系和風險管理體制建立審慎的會計財務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關鍵是建立權利制衡機制對審貸權利加以制約同時強化外部監督的透明

4.進一步完善風險防範體系一方面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降低支行貸款審批許可權實行支行首貸戶審批零權利;另一方面設立風險管理部、放款中心建立科學的授信業務流程同時從政策制定、指引授信、方案設計、行業授信、余額限制、項目進入與退出指引等方面加強對授信業務的管理使管理關口前移

5.對信貸業務「三查」制度細化升級將信用風險度量尺度從傳統的以擔保抵押為主轉變到以客戶現金流量分析和還貸能力的判斷、預測為主同時,全面落實風險責任追究制度,強化高管層及員工風險防範意識,逐級簽訂風險責任狀,成功的構築有效的「信貸風險防火牆」

6.運用計算機系統進行信貸綜合管理通過系統對業務的前期調查、復查符合、審查審批、貸款發放、貸後管理、業務分析、檔案管理都設定標准化的操作程序將信貸政策的制度固化到相應的計算機系統中如果違章操作系統會自動拒絕避免了人為因素

7.要努力爭取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呼籲盡快完善與金融業有關的法律體系打擊債務人惡意逃債的行為保護債權人利益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誠然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控制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一系列外部條件的支持也有待改善因此在信貸管理中應樹立審慎經營、持續規范的發展觀盡快形成分工明確、責任清晰、有效制衡的內部管理架構建立科學規范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形成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實現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

⑤ 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1、信用風險涵義:

信用風險是指由於信用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確切地說,是所有因客戶違約而引起的風險。

比如資產業務中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引起的資產質量惡化;負債業務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取現款形成擠兌等等。

2、形成原因: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

發生違約時,債權人或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

信用風險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經濟運行的周期性:

在處於經濟擴張期時,信用風險降低,因為較強的贏利能力使總體違約率降低。在處於經濟緊縮期時,信用風險增加,因為贏利情況總體惡化,借款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增加。

(2)對於公司經營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的發生:

這種特殊事件發生與經濟運行周期無關,並且與公司經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當人們知道石棉對人類健康有影響的的事實時,所發生的產品的責任訴訟讓一個著名的在石棉行業中處於領頭羊位置的公司破產並無法償還其債務。

(5)商業銀行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擴展閱讀:

1、信用風險有四個主要特徵:

(1)不對稱性:預期收益和預期損失不對稱,當某一主體承受一定的信用風險時,該主體的預期收益和預期損失是不對稱的。

(2)累積性:信用風險的累積性是指信用風險具有不斷累積、惡性循環、連鎖反應、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會突然爆發而引起金融危機的特點。

(3)非系統性:與市場風險相比,信用風險觀察數據少且不易獲取,因此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徵。

(4)內源性:信用風險不是完全有客觀因素驅動的,而是帶有主觀性的特點,並且無法用客觀數據和事實證實。

2、信用風險的特點:

(1)風險的潛在性。很多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明知還不起也要借,例如,許多國有企業決定從銀行借款時就沒有打算要償還。據調查,目前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銀行貸款。這種高負債造成了企業的低效益,潛在的風險也就與日俱增。

(2)風險的長期性。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尤其在當前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這一過程將是長久的陣痛。切實培養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契約」規則,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需要幾代人付出努力。

(3)風險的破壞性。思想道德敗壞了,事態就會越變越糟。不良資產形成以後,如果企業本著合作的態度,雙方的損失將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但許多企業在此情況下,往往會選擇不聞不問、能躲則躲的方式,使銀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能彌補所受的損失。

(4)控制的艱巨性。當前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措施,都具滯後性,這與銀行不良資產的界定有關,同時還與銀行信貸風險預測機制、轉移機制、控制機制沒有完全統一有關。不良資產出現後再採取種種補救措施,結果往往於事無補。

⑥ 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的"五c"分析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五C分析包括:(1)品格(character):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和誠意。對於企業來說,借款人的品格包括借款人的背景、年齡、經驗、有無不良行為記錄;借款人的作風、經營理念、上下級關系等。(2)能力(capacity):借款人未來按時還款的能力。包含兩方面的含義:法律能力與償還貸款的能力。(3)資本(capital):借款人的自有資金的狀況,即凈資產。資本是借款人經濟實力的代表,反映承受風險的能力;反映借款人的風險取向。資本越雄厚,風險的承受能力越大,由於嚴重的財務危機或破產而不能償還貸款的可能性也就越小。(4)擔保(collateral):第三方的信用擔保和質物抵押物的擔保,是第二還款來源。擔保是用來增強借款者的還款意願,保證在違約時銀行能夠得到補償,是一種減少銀行風險的手段。(5)經營環境(condition):借款人的自身經營環境與外部環境。經營環境包括企業自身的經營范圍、經營方式、技術特點、市場佔有率、產供銷特點、競爭能力、人員素質、經濟效益、發展前景等;外部環境包括宏觀經濟狀況、行業發展前景、政治經濟文化等。

⑦ 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

如何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提前識別和有效控制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在構建現代金融企業的進程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造成信貸風險的主要原因

從內部來看:一是客戶經理的素質風險。一些業務素質偏低的客戶經理,一般很難對一筆貸款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使貸款風險增大;而品德素質較差的客戶經理,責任心不強,發現問題隱瞞不報,有些甚至幫助企業弄虛作假,把貸款置於損失邊緣。二是管理機制未能奏效帶來的管理風險。例如,貸前調查不細致,缺乏對客戶償債能力、經營現金流及信用狀況的全面把握,致使向不符合借款條件或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客戶發放貸款形成風險;貸後管理不到位,缺乏對企業的全面掌控,不能在第一時間識別風險,喪失最佳退出時機,等等。

從外部來看:一是借款人經營狀況發生變化帶來的經營風險。貸款一旦放出,主動權轉移到借款人這邊,借款人的經營風險將直接影響到貸款安全。二是擔保失效帶來的擔保風險。部分企業之間通過互保、連環保等方式形成了「貸款擔保圈」,涉及的債權債務關系極為復雜,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貸款擔保懸空,造成了「擔而不保」的現象。此外,抵押物價值縮水、變現困難等因素,也使擔保能力大大弱化。三是中介機構提供不真實資料帶來的中介風險。信貸政策要求借款人必須提供企業財務報表、資產價值報告等有關資料,並且必須經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公司等中介機構審計或評估通過。但少數中介機構為了某些不正當收益,為借款人出具了不真實的報告,增加了商業銀行貸款風險。

防範信貸風險的主要途徑

(一)加強准入管理。在授信環節,做到科學核定總量、明確區分種類、嚴格遵循許可權;在用信環節,做到深入調查、詳細審查、充分審議、嚴格審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條件和管理措施;在審查環節,探索建立獨立審查制度、審查合議制度、審查咨詢制度以及審查監理制度。對正常貸款,以加強維護和深度開發為主,持續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信用便利;對關注貸款,密切關注不利因素的變動趨勢,確保擔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戶資產變現、對外融資、改制重組、經營改善等時機相機退出;對可疑貸款,果斷、依法強制清收。

(二)加強預警監控。風險預警是防範信貸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良好的預警機制,可以前移風險關口,達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效果。要實現「多渠道」預警,創新信貸風險監測預警手段,綜合運用信貸管理系統、專業統計報表以及各類媒體獲取風險信息和數據,構建風險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形成「多角度觀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傳遞」的工作局面。要實現「零距離」預警,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監測指標體系,提高監測的真實性、時效性、准確性。

(三)加快信貸調整。市場經營條件下常盛不衰的企業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貸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貸資產質量惡化。在客戶退出上,要切實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事實風險退出向潛在風險退出轉變。前移風險關口,動態跟蹤各類貸款遷徙變化趨勢,提高對發展趨勢的預見性。二是由被動性退出向主動性退出轉變。統籌規劃,盡早打算,通過催收、核銷、審批控制等手段,主動壓縮規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風險高的企業貸款余額。三是由戰術性退出向戰略性退出轉變。信貸結構調整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掌控好節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四)加強貸後管理。貸後管理就是要不斷發現營銷機會和客戶風險預警信號,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並付諸行動。要建立貸後管理考核體系,把客戶檢查過程、信息分析過程、預警預報過程、客戶退出過程等納入信貸工作整體考核范疇,針對每個管理環節和要素制定考核標准和依據,促使貸後管理人員經常、自覺、深入地實施貸後管理,讓概念化的管理具體化。要建立差別化的風險監控制度,在密切監測風險變化的同時,做好對邊緣貸款的動態跟蹤和監測,制訂完善的風險監控方案,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五)培育合規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戶經理良好的職業操守,做到始終不越思想道德這條「防護線」,始終不碰規章制度這條「警戒線」,始終不違犯法律這條「高壓線」。要注重建立與合規文化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傳遞一種信息,即:獎勵那些善於發現風險、揭示風險、規避風險的員工,懲罰那些違反貸款規則、製造貸款風險、不顧貸款風險的員工,切實在內部形成一種「不以效益為由簡化貸款程序,不以發展為由變通規章制度,不以同業競爭為由放寬准入條件」的良好氛圍。

⑧ 簡述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風險預防
預防策略是指信用卡風險尚未發生時,發卡機構事先採取的一定的防備性措施以減少或降低信用卡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這里對簽名制管理、掛失止付管理和透支進行具體分析。
1.簽名制的風險管理
2.掛失止付的風險管理
3.透支風險管理
(二)風險的分散轉移
分散轉移方法是信用卡風險管理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指發卡行通過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或業務手段將自己所面臨的信用卡風險分散轉移給其他經濟主體承擔的一種策略。
1.向擔保人轉移
2.向保險機構轉移
(三)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是發卡機構因發現從事某種經營活動可能帶來風險損失,有意識地採取迴避措施,放棄或拒絕某項業務

⑨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的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個人消費信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貨幣貸款。耐用消費品或其他費用支出,是指用於購買那些具有較高價值和普及趨勢的生活消費品,以及用於教育、醫療、旅遊等生活消費方面的較高價值費用的支付。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個人消費貸款占銀行貸款總額的比重逐年增長,並逐步成為銀行主要的業務和效益來源之一。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發展現狀

我國最早的個人消費信貸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但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發展極為緩慢。1997年我國消費信貸總額為172億元,僅佔全部貸款余額的0.23%。為應對當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對經濟的不利影響,政府制定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為了啟動民間消費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商業銀行加大消費信貸的力度。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推動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兩項重要文件:《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和《關於改進金融服務、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1999年又發布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正式要求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面向廣大城市居民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自1997年以來,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有了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我國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為3.94萬億元,是1997年的229倍。隨著我國銀行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助學消費貸款、個人旅遊貸款等業務迅速發展,該項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2009年一季度末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住房消費信貸余額為3.49萬億元,占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總額的近90%,仍然是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主要形式。前幾年,住房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各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而放鬆了發放住房貸款的條件,導致不良貸款率有所增長。從國外經驗來看,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一般是在發放貸款後10年左右中逐步顯現,這使得住房貸款潛在風險不可低估。我國現在的個人房貸余額中,超過80%是2000年以後發放的,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內個人房貸風險將有增無減。

個人消費信貸對象涉及不同的個體消費者、經營范圍廣泛、貸款的期限較長、資信調查困難,在一定程度上給銀行帶來了風險隱患。商業銀行應加強對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分析與識別,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二、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成因

消費信貸風險是指銀行消費信貸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性。個人消費信貸存在極大的不確定因素,風險隱含其中。對於消費貸款業務來說,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是信用風險,即因個人消費者不能按照與銀行簽訂的協議行事而對銀行信貸資產收益造成的風險。

1、制度方面

(1)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至今尚未建立有關規范消費信貸活動的法律規范,特別是保護銀行債權的法規不健全,對失信、違約的懲處辦法不具體。消費信貸期限長,客戶分散,不確定因素多,銀行風險控制難以落實,很容易造成一些借款人利用法律的漏洞進行欺詐。此外,關於抵押物的處理、拍賣等問題,銀行在處置個人抵押財產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市場保障。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變現成本較大,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由於缺少法律規范,個人消費信貸在實際操作中無章可循、無法可依、隨意性很大,這使得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缺乏法律保障,商業銀行難以通過有效的方式來保全自己的消費信貸資產,增大了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

(2)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

在我國,信用觀念尚未深入人心。目前雖然已經建立個人徵信系統並投入使用,但系統內許多個人信息尚未完善。加上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競爭使銀行之間缺乏溝通,從而使得個人的信用信息披露不夠,信用信息資源無法共享。信息的不對稱又可能致使借款人將貸款惡意挪用,用於經營或投機活動,經營失敗導致貸款償還出現問題。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開始了個人信用聯合徵信工作,但是上述工作還僅限於金融部門,信用信息也僅限於金融信息,很難實現其他非金融信息的匯總。

2、銀行方面

(1)銀行消費貸款設計欠缺

有的消費貸款種類自身存在較大的先天缺陷,導致貸款風險從一開始就存在。如2000年興起一時的「零首付」個人住房貸款和「零首付」汽車貸款。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明令禁止了這種「零首付」,但無指定用途的所謂綜合消費貸款在貸款設計上也存在問題。這種貸款最高限額50萬元,甚至不受限額,這一設計明顯不是或並非主要是為了借款人消費使用的,更不是為普通消費者著想,它是迎合少數優勢消費群體擴大生產的需要而巧立的名目。

(2)銀行自身管理薄弱

從主觀因素來看,國內商業銀行仍舊在一定程度上不太重視信用風險,對各部門、各職員的考核只注重業績而忽視風險和損失,造成損失後也沒有強有力的責任機制予以制約。一方面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對基層行下達硬性的放貸指標,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不少銀行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致使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信貸人員素質偏低,工作責任心欠缺。存在著信貸人員貸前調查不深入、貸中審查不嚴、貸後管理不力的鬆懈行為,重貸輕管,重放輕收,崗位責任制沒有落到實處,放鬆了消費信貸資金使用的有效監控。這些都是導致銀行貸款風險顯著增加的原因。

從客觀因素來看,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費信貸方面的管理經驗。通常,由於客戶分散,銀行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書面信用材料進行篩查,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簡單說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進行了解征詢,由此導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且現階段管理消費信貸業務的規章制度尚不完善,操作手段相對落後,貸後的監督檢查往往跟不上,對消費者個人及其家庭的財務收支缺乏有效的跟蹤、監控機制和經驗。一旦發現風險不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致使消費信貸的潛在風險增大。

3、消費者個人方面

消費者個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消費者行為的不確定性和道德風險的存在。目前,我國缺乏完善的家庭財產登記制度,居民收入缺乏透明度,銀行無法確切計算和查證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者在申請消費信貸時,有可能為獲取更多的消費信貸而誇大自己的償還能力,風險完全由銀行承擔。另外,消費者在取得消費信貸之後,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逃避債務,即為道德風險。以助學貸款為例,由於大學生畢業後,社會就業壓力大,人才的流動十分頻繁,原就讀學校找不到人,造成貸款無法歸還,道德風險因素較大。

三、商業銀行防範消費信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消費信貸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確保消費信貸市場的有序運行,應該盡快制定和頒布消費信貸法規,明確消費信貸活動中相關主體的職責義務和相關權利,合理分散信貸風險。建立健全消費信貸法規體系,一是盡快制定一部綜合性的《個人消費信貸法》,對與個人信貸有關的問題進行明確規范,充實我國《擔保法》中有關個人消費信貸的條款;二是要用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對消費者失信行為的懲罰辦法,用法律手段規范消費者的借貸行為;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住房制度、醫療制度等相關制度,從而分散和共擔個人信用風險。

2、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制度

個人信用制度的健全將有利於降低消費信貸的交易成本,抑制由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因此,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制度是商業銀行進行消費信貸風險管理必不可少的制度環節,是商業銀行管理消費信貸風險的起點。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社會范圍的個人徵信體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我國個人徵信系統使用尚處於初級階段,仍需不斷完善。應做到及時更新個人金融信息,做到電子化、集中化、及時化;同時,要加快不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國徵信系統信息,實現信息聯網共享,滿足銀行放貸審核的需要。在建立全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基礎上,各銀行還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放貸的基本標准,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範消費貸款風險的作用。譬如,可以建立信用風險評分系統,通過給個人信用打分,嚴格劃分客戶的信用等級。首先對消費信貸的授信對象進行信用評分;然後再根據消費信貸對象的信用記錄、消費信貸的擔保方式、消費信貸項目等方面的情況對消費信貸授信對象的信用評分進行調整,得出該筆消費信貸業務的信用評分,確定其風險等級;對個人的還款意願、還款能力進行預測,為最後的決策作依據。

3、完善銀行內部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必須嚴肅信貸紀律,責任明確到位,一旦出現問題按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貸前要嚴把信貸入口,有規劃地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嚴格規范各環節操作流程。在審核貸款申請時,主要側重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個人信用記錄、個人負債比率、個人保險等。抵押擔保並非萬全之策,抵押品也存在風險,要明辨借款人的實際收入水平。貸中,進一步明確各操作崗位的關鍵所在,規范操作,做到任務、許可權和責任的統一。貸後,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後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蹤監控。貸款發放後,銀行要密切關注客戶的還款動態,當有拖延現象時,及時找出原因並採取措施。對於具有還款能力而故意不還者,從信函通知到口頭通知、加收逾期貸款罰息,直至處理抵押物甚至訴諸法律。對於多次惡意拖欠貸款者,要將其列入「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並拒絕再度貸款。對於貸款到期潛逃和下落不明的借款者,應提請公安等有關部門協助查尋。

⑩ 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應如何防範信貸風險

重構和優化信貸風險控制系統的基本理念是,風險管理應當貫穿於整個貸款周期,在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管理的全過程形成相應的風險防範理念和風險監控機制。

(一)、制定標准化的貸款「三查」系統。開發針對借款人的行業、財務狀況、經營行為以及管理方面的風險警示信號,制定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的具體要求和操作標准。

(二)、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指征體系。一是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可以有效抑制借款人投資膨脹慾望,減少信貸資金被其直接或間接移位現象的發生,降低貸款風險度。二是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三是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企業的盈利能力從長遠看,是決定貸款安全性的根本。四是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根據客戶依據其信用和貢獻狀況而作出的授信先後順序及滿足程度的差異,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評判客戶授信等級由兩個方面因素決定,一是客戶信用等級;二是客戶對銀行的貢獻等級。從商業銀行角度講,客戶對貸款風險的影響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客戶的財務風險;二是客戶的經營風險;三是客戶的道德風險。因此,用作商業銀行貸款選擇和決策的重要依據的客戶信用等級,在評判上應當綜合考慮客戶守信程度、客戶財務風險程度、客戶經營風險程度三個層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出信貸客戶的財務風險程度、經營風險程度和道德風險程度,並綜合反映出信貸客戶的貸款安全性態類別。而信貸客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等級,應當從信貸資源回報率、經營成果依存度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分析和評判。在現實經濟金融生活中,經營成果依存度較大而單位資源回報率不高的信貸客戶屢見不鮮,單位資源回報率較高而經營成果依存度不大的信貸客戶也為數不少。然而,商業銀行為了實現風險可承受條件下的盈利最大化,必須緊緊抓住經營成果依存度較大的客戶,並努力提升單位資源回報率。因此,我們考察、分析和評判信貸客戶的貢獻度時,既要重視信貸客戶為商業銀行的盈利額(營業收入額)占該行盈利總額(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大小,也要注重商業銀行所取得的信貸客戶營業收入(盈利)與投入該信貸客戶的信貸資源、成本資源之間的比率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