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美國商業銀行不動產貸款證券化余額占
擴展閱讀
購房貸款稅務發票 2024-10-15 10:02:00
無錫貸款利率在哪查 2024-10-15 07:23:52
10年汽車消費貸款利率 2024-10-15 06:27:34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美國商業銀行不動產貸款證券化余額占

發布時間: 2022-03-26 03:42:19

A. 2012年貸款基準利率表

2012年期間,人行對個人(人民幣)貸款基準年利率做過2次調整:
【一】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7日:6個月以內(含)6.1%;6個月至1年(含1年)6.56%;1-3年(含3年)6.65%;3-5年(含5年)6.9%;5年以上7.05%;
【二】2012年6月8日-2012年7月5日:6個月以內(含)5.85%;6個月至1年(含1年)6.31%;1-3年(含3年)6.4%;3-5年(含5年)6.65%;5年以上6.8%;
【三】2012年7月6日-2012年12月31日:6個月以內(含)5.6%;6個月至1年(含1年)6%;1-3年(含3年)6.15%;3-5年(含5年)6.4%;5年以上6.55%。

B. 請列舉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頒布的所有貨幣政策的具體時間表以及相關政策!自2007年以來!

你可以讀下 我只是粗略的找了下 沒時間了

美國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的干預措施
2007年3月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以來,從信用危機到市場震盪,從金融體系而實體經濟,從美國本土波及歐洲乃至亞洲,至今仍未出現整體向好的形勢。為應對次貸危機這一重大挑戰,美聯儲、財政部等美國政府部門相繼採取了眼花繚亂的應對措施,包括傳統的政策手段、創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經濟刺激方案、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出台《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等。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接管美國兩大房屋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將由美國國會新創建的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下一步的行動預計將包括注資、收購優先股、債券擔保等具體救助措施。次貸危機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盡管這一課仍未結束,但其中美國政府部門廣泛出動,全面干預的實踐,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認真研究的鮮活案例。
從2007年3月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以來,到現在已一年半的時間。次貸危機從信用危機到市場震盪,從金融體系而實體經濟,從美國本土波及歐洲乃至亞洲,至今仍未出現整體向好的形勢。為應對次貸危機這一重大挑戰,美聯儲、財政部等美國政府部門相繼採取了眼花繚亂的應對措施。研判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的不同階段所相應採取的各類政府幹預措施的經驗和做法,具有重要意義。
危機之初的政府幹預:傳統政策手段
盡管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美國有關部門和機構已注意到次級抵押貸款寬松的貸款標准、掠奪性貸款等蘊含的市場風險,但並沒有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直到2007年3月份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破產,次貸危機問題開始引發廣泛關注。
在2007年7月份之後,房地產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急劇惡化,大批房屋所有者難以支付購房款,面臨著喪失房屋贖回權的風險。為了幫助屋主應對喪失房屋贖回權問題,總統布希等行政部門相繼推出了多項措施。2007年8月FHA推出的再貸款計劃(FHA?Secure Program),為陷入困境的房主提供FHA擔保的融資。2007年10月份重組了由貸款公司、投資者等機構參與的希望聯盟(HOPE NOW Alliance),尋求通過各方的協調、條款修正等方式增加抵押貸款融資。盡管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未能根本上扭轉次貸市場日益惡化的局勢。
隨著次貸風險加速暴露和違約率的上升,直接沖擊到發放次級貸款的金融機構,波及持有次貸債券的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市場恐慌快速蔓延,並引發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劇烈波動。金融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大量投資者拋出高風險債券,轉向低風險國債市場進行避險,造成債市和股市資金供應緊張,次級債券市場更是大幅下跌。
這一時期,美聯儲悉數使用了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及相應的政策手段,對金融市場進行了全面的干預。
(一)公開市場操作,注入流動性。從8月9日開始的整個8月份,美聯儲頻繁使用了公開市場操作,注入和回收流動性。除通常採用的隔夜回購交易外,根據需要,還多次使用14日回購交易等滿足市場持續流動性需求。8月10日當日注入流動性更高達350億美元,遠遠數十億美元日均交易規模。
(二)降低聯邦基金基準利率。盡管面臨著通脹的壓力,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基準利率由5.25%降為4.75%,是2003年6月以來首次降息。此後,聯邦基金利率多次下調,最近已經下調至2%。
(三)降低貼現率。2007年8月17日,美聯儲決定下調貼現率0.5個百分點,從6.25%降至5.75%,並將貼現期限由通常的隔夜暫時延長到30天,還可以根據需要展期。同時,貼現貸款的抵押品包括房屋抵押債券等多種資產。至2008年8月30日已經先後十餘次降低貼現率,貼現貸款余額大幅上升,為銀行業提供了大量流動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為應對次貸危機的蔓延,各國央行在此次危機處理中都深度介入,形成了對美聯儲流動性操作的「配合」。歐洲央行連續數日大規模公開市場操作,8月9日、10日、13日分別向銀行系統注資948億、610億、476億歐元,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央行也紛紛注資。
美聯儲創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由於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暫時性地緩解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緊張。但進入2007年底來,陸續披露的主要金融機構的損失超過人們預期,顯示金融機構盈利能力下降。同時,利率政策效應並不明顯,經濟走向衰退的風險進一步就加大。隨著次貸危機又向債券保險領域的擴散,市場信心再度受挫,金融市場形勢進一步惡化。
隨著危機的擴散和升級,美聯儲在2007年12月之後,相繼推出了三種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一)期限拍賣融資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是一種通過招標拍賣方式向合格的存款類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融資的政策工具。它融資額度固定,利率由拍賣過程決定,資金期限可長達28天,從而可為金融機構提供較長期限的資金(見表1)。從2007年12月至今,美聯儲每個月都操作2-3次,每次額度約300-800億美元。
(二)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 ,PDCF),是一種針對投資銀行等市場交易商的隔夜融資機制,旨在緊急狀況下為市場交易商提供援助來拯救瀕臨倒閉的公司。
(三)定期證券借貸工具(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是一種通過招標方式向市場交易商賣出高流動性國債而買入其他抵押資產的融資方式,交易商可以提供聯邦機構債、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以及其他一些非聯邦機構債券資產。它期限一般為28天,可用於改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從而提高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迄今仍被廣泛使用。
此外,美聯儲還加強與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等合作,緩解各地貨幣市場資金需求,如分別和歐洲中央銀行、瑞士央行合作建立200億美元和4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機制,平抑離岸市場的美元拆借利率。
美聯儲這些非傳統工具的使用,一方面延長了流動性管理的期限,改變了以往美聯儲主要採用隔夜等短期政策工具的慣例,增強了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流動性的操作大量通過國債、機構債、資產抵押債券等交易進行,增強了對市場利率的管理。但與此同時,美聯儲將監管和援助范圍從商業銀行擴展到了投資銀行,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國會與總統的共識:經濟刺激方案
針對2007年底次貸危機的加深,在美聯儲之外,美國政府各部門又陸續推出抵押貸款市場若干救助措施,並最終促成了總規模15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的出台。
2007年12月,美國財政部牽頭提出了市場救援計劃並經總統批准,該計劃通過與貸款公司、投資者等談判,凍結兩年以內發放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以減輕房屋貸款的還貸壓力。12月20日,總統簽署了《抵押貸款債務減免的稅收豁免法案》(Mortgage Forgiveness Debt Relief Act)對房屋所有人住房按揭貸款減免的同時進行稅收豁免援助,增強他們的債務償付能力。
2008年2月美國政府聯合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6家房貸公司推出了「生命線工程」(Project Lifeline),主要針對每月抵押貸款還款逾期90天以上的屋主,規定房主可以向房貸機構申請獲得30天的緩沖期。
經過總統和國會數月的醞釀和討論,應對危機的經濟刺激方案終於達成一致共識。2008年2月14日,總統布希簽署了總額約為1680億美元的法案,擬通過大幅退稅刺激消費和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以避免經濟衰退。
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納稅人將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稅;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納稅的,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超過15萬美元,每個家庭將得到1200美元的退稅;有兒童的家庭每個兒童將得到300美元的額外退稅。此外,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的納稅人或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的家庭,也將獲得部分退稅。同時,大量中小企業還可獲得總額為50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此外,方案提高了政府支持企業(GSE)抵押貸款持有的最高限額。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刺激方案將對美國經濟增長將發揮積極效果。美國政府近期頒布的財政經濟刺激方案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明顯顯現。如果沒有總額1,52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美國經濟第三季度將可能僅僅增長2.5%左右;預計經濟刺激方案將在第三季度產生近三個百分點的影響,在相關政策支持下,經濟增長可能達5.25%的增長率。但同時,刺激方案也可能對長期經濟增長產生負面作用。
兩房危機與《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的最終出台
2008年7月份以來,美國住房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仍未有好轉,由於市場對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ie Mac)兩家房貸機構面臨嚴重資金短缺的擔憂,兩家公司股票出現暴跌並觸發股市的大跌,標志著次貸危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當月13日,美國財政部緊急宣布救助計劃,包括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信用額度,買進兩家公司股票以及改進監管等內容。美聯儲行同日宣布,接受兩家公司的債券為抵押品,以保障公司的充足流動性。
在不容樂觀的形勢面前,歷經波折的《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The Housing and Economic Recovery Act of 2008)最終終獲通過。並於7月30日經總統簽署發布。法案一方面宣布撥款3000億美元在聯邦住宅管理局(FHA)管理下建立專項基金,為40萬個逾期未還按揭貸款的家庭提供擔保;另一方面授權美國財政部可以「無限度」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貸款信用額度,並承諾在必要時刻美國政府將出資購買這兩家機構的股票。此外,還計劃向地方政府提供應急基金,用於購買空置、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房產,出租或低價出售給低收入家庭。
《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的最終通過,在提供住房抵押貸款直接救助措施的同時,對解決次貸危機中的一些深層因素也提供了解決方案,因而對於穩定市場信心將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機構長期積累下的諸多問題的處理,又涉及諸多結構性問題,勢必會是一個長期和艱難的改革和調整過程。
次貸危機:政府仍在行動
目前,美國政府針對次貸危機的干預措施仍在陸續推出。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接管美國兩大房屋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將由美國國會新創建的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下一步的行動預計將包括注資、收購優先股、債券擔保等具體救助措施。
盡管各界普遍認為,次貸危機尚未過去,危機進一步可能發展仍有待觀察,美國之外也陸續出現危機新的發展。但最近一段時間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則開始出現經濟回調的跡象。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觸底跡象,6月新屋開工止跌回升0.9%,美國可口可樂、花旗集團、美國銀行一批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第二季業績,普遍優於預期,或許危機已經度過了最嚴重之時。
次貸危機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盡管這一課仍未結束,但其中美國政府部門廣泛出動,全面干預的實踐,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認真研究的鮮活案例。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任職單位:全國人大財經委)

C. 尋找美國次債危機中 資產證券化的一些數據~

發端於美國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根本原因就是美國堆積如山的龐大債務。而美國的債務不僅僅局限在國債,而是整個美國的政府、企業和私人對銀行系統的總負債。2008年美國總負債規模已高達57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104萬億美元的醫療、社會安全等隱性政府負債。而2006年,這個數字僅為48萬億。

----------------------------------------------------------------------

據美國銀行業協會(ABA)周二公布的數據,美國第一季度消費者貸款違約率(逾期還貸)升至3.23%的紀錄新高。此外,美國房屋貸款違約率升至3.52%,也為紀錄新高。

ABA的首席經濟學家James Chessen稱:「消費者貸款違約率上升的主要驅動力是失業人數增加。在經濟大幅改善及公司重新開始僱用員工活動以前,違約率不會下降。」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在上個月預測稱,美國今年的失業率將會上觸10%。自2007年12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以來,已經有650多萬人丟掉了工作。

報告顯示,美國第一季度信用卡債務違約率上升至6.60%的歷史新高,這表明失業借款人正依靠信用卡來償還貸款。而在丟掉工作以後,越來越多的借款人正使用信用卡來滿足日常開支需求。

此前公布的19家大銀行壓力測試報告顯示,到2010年底時,其信用卡業務損失將達824億美元。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隨著金融危機不斷深化,就業率和收入下降對信用卡市場形成的負面影響仍將繼續,並將令金融體系本身的狀況「雪上加霜」。

D. 幫忙回答商業銀行的開卷考試題,謝謝,重賞

《現代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復習指要

第一章 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

一、商業銀行的起源與發展

現代商業銀行主要是通過下列兩條途徑發展起來的:一是舊的高利貸性質的銀行逐漸適應新的條件,轉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商業銀行。二是按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要求的股份制形式組建的銀行。

二、商業銀行的功能

商業銀行是以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為主要業務的企業法人,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以貨幣信用業務和綜合金融服務為經營對象的綜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業。

商業銀行的功能有:

信用中介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其負債業務,把社會上的各種閑散資金集中到銀行里來,再通過資產業務把資金投放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即在借貸之間充當中間人的角色。

支付中介是指商業銀行為商品交易的貨幣結算提供一種付款機制。

信用創造功能是指商業銀行在支票流通和轉賬結算的情況下,利用所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時,不以現金形式或不完全以現金形式支付給客戶,而只是把貸款轉到客戶的存款賬戶上,這樣就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最後在整個銀行體系形成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商業銀行作為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同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各個單位以及個人發生多方面的聯系,它同時接受宏觀調節和市場調節,掌握了大量的宏觀信息和市場信息,成為國家經濟和金融的信息中心,能夠為社會的各個方面提供各種金融服務。

三、商業銀行的政府監管

政府監管的目標:政府監管的目標應是多層次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維護銀行業的安全與穩定;保護存款人、投資者和其他社會公眾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公平競爭,提高銀行業的效率。

政府監管的基本原則:依法監管原則;合理監管原則;適度監管原則;高效監管原則。

政府監管的內容:各國政府對商業銀行監管的內容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預防性監管;另一類是保護性監管。

四、中國的銀行體系的發展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中國銀行業開放:

2001年底,中國已經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中國人民銀行於2001年11月11日公布了銀行業的開放時間表。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協議,我國將逐步取消對外資銀行的限制。銀行業對外開放,有利於改善我國銀行資本結構,增加國際金融資本流入,有利於吸收現代大銀行管理和經營,進而規范我國信貸和資金交易市場行為,從而提高我國銀行業服務水平,促進我國銀行業走向國際。

我國國有銀行與國外銀行業的差距和必需解決的問題。

第二章 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

一、商業銀行組織機構設置原則

在設置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時,應遵循下列原則:精幹合理原則;分工協調原則;幅度層次原則;效率效益原則。

二、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設置的基本條件

設置分支機構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第一,分支機構要設置在交通比較便利的中心城市;第二,分支機構設置的地點必須擁有較多的人口;第三,設置分支機構必須選擇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第四,設置分支機構必須考慮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

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管理類型

在分支行制下,按照總行對分支機構的管理方式,可分為直隸型、區域型、管轄行型等三種類型。

第三章 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一、商業銀行的資產類型。

商業銀行的資產是商業銀行運用各種資金(包括儲蓄存款和資本金)進行經營活動的結果。主要包括:現金資產、證券投資、貸款、固定資產和其他資產等幾部分。

二、貸款的原則

分級、分類授權;統一授信制度;對客戶的信用進行等級評定;評級、授信和貸款實行「三分離」。

三、商業銀行貸款風險分類管理

貸款風險分類,又稱為貸款五級分類,是指商業銀行按借款人的最終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的實際能力,確定貸款的遭受損失的風險程度,將貸款質量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的一種管理方法,其中後三類被稱為不良資產。

四、商業銀行貸款的基本流程

貸款的規范流程應包括貸款調查、貸款審查、貸款審批、貸款發放和貸後管理、檔案管理等。

五、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主要原因

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或者已有跡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而形成的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產生的原因有:1、社會融資結構的影響;2、宏觀經濟體制的影響;3、政策性影響;4、社會信用環境;5、商業銀行本身的原因。

六、解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主要方法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處置不良資產的主要措施與方法大致包括:1、強化呆帳准備金制度,注銷壞賬,優化資產;2、分離不良資產,交由專門機構處理;3、培育資產重組的中介機構和中介專家;4、充分利用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將行資產打折出售或部分證券化,收縮不良資產規模;5、債權全部或部分轉股權;6、直接的資本注入;7、破產清算;8、利用信貸資產衍生產品降低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處理其不良貸款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對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和損失進行剝離。為此,1999年起,先後成立了信達、東方、長城、華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專門接收並處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1996年以前形成的不良貸款。除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外,解決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還有一種思路,即允許商業銀行到資本市場上市。

第四章 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一、銀行負債業務的概念和作用

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對外負債方式籌措日常工作所需資金的活動。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作用:負債業務為商業銀行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一定規模的負債是商業銀行生存的基礎;負債業務的規模和結構制約著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規模和結構,從而限制了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並影響其風險結構;負債業務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提供了資產業務以外的基本操作手段;負債業務的開展有利於銀行同客戶建立穩定的業務聯系,為銀行提供更多的信息來源。

二、我國商業銀行負債主要由存款和借入款兩部分內容構成

其特點表現在:負債結構日趨多元化;存款增加很快;儲蓄存款快速增加;企業存款波動不定。

三、影響銀行存款增長的原因

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第五章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一、中間業務的定義和分類

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具體包括支付結算類、銀行卡類、代理類、擔保類、承諾類、交易類、基金託管類、咨詢顧問類和其他類等九大類。

二、表外業務的概念和分類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的分類標准,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但能改變當期損益及營運資金,從而提高銀行資產報酬率的活動。廣義的表外業務,包括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業務,包括金融服務類表外業務和狹義的表外業務。狹義的表處業務分為以下幾大類:1、貸款承諾。即銀行向客戶承諾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按照約定的條件發放一定貸款,銀行為此收取一定的費用。承諾分為可撤銷承諾和不可撤銷承諾兩種。2、擔保。即銀行以保證人的身份接受客戶委託,對國內外的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服務的業務。3、金融衍生工具。即以股票、債券或貨幣等資產的交易為基礎而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創新的產物。

三、表外業務的作用

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有效的防範和轉移風險;增加資金的流動性;創造信用,增加資金來源渠道。

第六章 網上銀行

一、網上銀行的概念及其特徵

網上銀行,又稱網路銀行,是依託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組織形式或是一種全新的銀行服務手段。網上銀行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完全建立在互聯網上的網上銀行,其交易均藉助於互聯網進行。另一種則是在現有的銀行基礎上發展網上業務的所謂混合式銀行,這種銀行有自己分支機構,從事著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為適應網路技術發展以及行業競爭的需要,從而推進其業務到網上。網上銀行的特徵表現為:網上銀行是虛擬化的金融服務機構;網上銀行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向其客戶提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任何方式的服務;總的來看,網上銀行贏利能力高過傳統銀行;網上銀行推出後,整個金融業服務競爭空前激烈;網上銀行的經營理念強調服務以人為本,充分利用信息為客戶提供多元服務。

二、網上銀行業務的風險因素

網上銀行的風險包括兩類,即基於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導致的系統風險和基於虛擬金融服務品種形成的業務風險。業務風險主要包括:1、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指來源於系統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導致的潛在損失的可能性。2、市場信譽風險。市場信譽風險是指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網上銀行而面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引發的風險。3、法律風險。網上銀行法律風險來源於違反相關法律規定,規章和制度以及在網上交易中沒有遵守有關權利義務的規定。4、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指交易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義務的風險。5、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指資產在到期日不能無損失地變現風險。6、市場風險。市場價格變動,導致網上銀行資產負債表各項頭寸不一樣而蒙受損失。

第七章 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

一、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理論

商業貸款理論認為:銀行的資金來源於客戶的存款,而這些存款是要經常提取的,為了應付存款人難以預料的提款,銀行只能將資金短期使用,而不能發放長期貸款或進行長期投資。可轉換理論認為,銀行的貸款不能僅依賴於短期和自償性,只要銀行的資產在存款人提現時能隨時轉換為現金,維持銀行的流動性,就是安全的,這樣的資產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不管是否具有自償性,都可以持有。預期收入理論認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應著眼於貸款的按期償還或資產的順利變現。

二、利率敏感性分析

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資產的利息收入與負債的利息支出受市場利率變化影響的大小,以及他們對市場利率變化的調整速度,稱為銀行資產或負債的利率敏感性。利率敏感性缺口等於一個計劃期內商業銀行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之間的貨幣差額。

三、商業銀行的「缺口」與「缺口」管理戰略

商業銀行通過對利率的預測,可以採用不同的缺口戰略,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如果預測利率上升,可採用正缺口戰略;如果預測利率下降,可以採用負缺口戰略;如果預測利率不變,則可以採用零缺口戰略。

第八章 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管理

一、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的構成

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由核心資本(一級資本)和附屬資本(二級資本)組成。核心資本包括:永久性股本金和公開儲備,在會計賬戶上反映為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附屬資本包括未公開儲備、資產重估儲備、一般儲備金或者一般呆帳准備金、混合型債務(債務或者股票)資本工具和長期次級債務,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會計帳戶上主要反映為各項准備金和發行的5年期以上的長期金融債券。

二、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附屬資本-扣減項)/加權風險資產總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能低於8%。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主要包括4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99家城市商業銀行。到2000年末,各類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致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基本上達到監管要求,平均9.73%;城市商業銀行平均為6%。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最低,到2001年底,平均為5%左右,尚沒有達到《商業銀行法》中規定的不低於8%的要求。制定資本充足率的意義表現在:資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著商業銀行應付金融風險能力的高低;有利於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的自我約束;影響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以及公眾對其信心;有利於公平競爭和加強監管;反映了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決定了商業銀行的最終清償能力,也是一家銀行實力的反映。

三、商業銀行資本金管理的原則

資本金數量必須充足;資本金的結構要合理;資本金的來源要有保障。

四、巴塞爾協議

五、我國商業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措施和方法

第九章 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種類和風險管理的程序

商業銀行的風險是指銀行可能出現損失的一種可能性,而不是實際發生的損失。商業銀行銀行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國家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八類風險。一般來說,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程序包括如下的幾個步驟:識別銀行的風險性質;准確衡量、分析風險;選擇恰當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技術;對風險管理的情況進行評估。

二、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

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保證資產的流動性和保持負債的流動性。

三、全面風險管理

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對整個機構內各個層次的業務單位,各個種類的風險的通盤管理,這種管理要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及各種其他風險以及包含這些風險的各種金融資產與資產組合,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體系中,對各類風險在依據統一的標准進行測量並加總,並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控制和管理。

第十章 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管理

一、市場細分

市場細分是按照購買者所需的產品或者產品組合,區分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及其需要從而指導營銷策略的手段。換言之,市場細分就是把市場分割成界定清晰的消費者子集。這些消費者子集在產品需求上具有同質性,而子集之間的需求屬性差異顯著。

第十一章 財務管理與業績評價理論

一、商業銀行財務報表的內容、格式和作用

財務報表是商業銀行提供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我國《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金融機構必須提供下列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 、現金流量表和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是反映商業銀行在某一特定時日(月末、季末、年末)財務狀況的報表。利潤表是反映商業銀行在一定時期(月份、年度)內經營成果的動態報表,「收入-費用=利潤」是利潤表編制的基本依據,利潤表的格式有兩種:單步式利潤表和多步式利潤表。利用利潤表的信息可以評價商業銀行經營業績和考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效能;可以分析、判斷商業銀行現有的經濟資源的盈利能力;可以為稅務部門徵收稅收提供依據;也可供商業銀行管理人員編制未來預算,為未來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利潤分配表是反映商業銀行在一定的會計期間實現利潤的分配情況或商業銀行虧損的彌補情況,以及期末未分配利潤的結余情況的報表。它是利潤表的附表之一。

二、存貸比例指標

存貸款比例是反映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傳統指標。各項貸款期末余額/各項存款期末余額≤75%。該比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存款資金被貸款資金佔用的程度。存貸款比例越高,說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越低,其風險程度越大。作為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存貸款比例指標,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它並沒有反映出由於存貸款在期限、質量和收付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而產生的流動性風險程度,因此為更好地反映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程度,往往還需考核其它流動性風險指標。

三、監管當局對銀行的評級——駱駝銀行評級體系

第十二章 商業銀行的法律責任

一、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基本概念

期末考試題型:

名詞解釋:考核學生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各項規定的理解和記憶,佔全部試題的20%左右。

簡答題:考核基礎知識和基本規定方面的內容,佔全部試題的50%左右。一些根據所給資料進行計算和分析的題目也包括在此類題型中。

論述題:主要考核學生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分析商業銀行的現實問題的能力,佔全部試題的30%左右。

關於期末考試題型的說明:

通過去年考試,有些同學對題型相對單一,每題分值較大不大適應。為此,在今年的期末考試要求上,我們相應地做了一些調整,特別是每題分值上做了適當的調整。由於本門課程考核說明已將考試題型作了相應的要求,所以本次考試題型不變。

E. 一家商業銀行的貸款余額2008年比2007年增長了8%,2009年比2007年增長了13.5%,則2009年比2008年增長了多少

你好,由以上的增長率可得,2009年比2007年貸款余額增加了5.09%。貸款余額增量是用期末余額減去期初余額,即貸款本期內增量;而貸款增速則是本期增量除以期初余額*100%。
1、貸款余額是指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資金余額是指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存貨、其他貨幣資金和其他可以隨時變現的資產。貸款金額是指借款人與貸款人簽訂的合同金額,為固定金額。貸款總額是指商業銀行在某一日期前發放的貸款總額。
2、所謂的貸款余額,它是企業在會計期末發生的信貸總額。它代表來自銀行的債務或融資總額。貸款余額是指截至會計期末尚未歸還的貸款。未償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減去已償還的銀行貸款。銀行資本是指商業銀行自己擁有的或者可以永久控制和使用的資金。這是銀行必須在其業務活動中注入的資金。
3、從所有權上看,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銀行資本家投入的自有資本;另一部分是吸收存款的借入資金。借入資金是銀行資金的主要組成部分。從經營貸款資金和自有資金作為貸款資金來看,銀行資金屬於貸款資金範圍;從經營資本主義企業和獲取平均利潤的角度來看,銀行資本具有功能性資本的特徵。
拓展資料:
1、想要在商業銀行進行貸款的話有以下的一些方式,第一種是信用貸款,信用貸款是指僅憑借款人的信用,不提供擔保而發放貸款的方式。 此類貸款沒有現實的經濟擔保,貸款的還款擔保以借款人的信用承諾為基礎。
2、因此,貸款風險較大。擔保貸款是指借款人或擔保人以一定的財產作為抵押或根據擔保人的信用承諾發放貸款。此類貸款具有現實的經濟保障,貸款的還款以抵押和擔保人的信用承諾為基礎。貼息貸款是指借款人在急需資金時,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借款的一種貸款方式。

F. 不動產證券化的發展意義

1.不動產證券化是我國房地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房地產本身具有不可移動,投資周期長,體積巨大的特性,使得房地產業具有投資金額大、市場流動性差、回收周期長的特點,因此造成房地產投資的風險集中,與風險相對應的利潤要求必然也高,這就加劇了房地產價格高漲,進而形成支付能力有需求不足的情況,制約了房地產業的發展。而不動產證券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能將不動產商品的巨額價值進行小額分割並轉化為可轉讓的有價債券出售給中小投資者,從而迅速籌集資金,分散投資風險,促進資金良性循環。
2.不動產證券化有利於改變銀行經營狀況
一般說來,我國為強銀行弱資本市場的國家,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同美國相比較,2002年,美國商業銀行貸款余額約為4萬億美元,僅占基礎金融市場總額的10%左右。而中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余額占基礎金融市場的比例則高達83% 左右。2003年,美國股票市場總市值約為21萬億美元,而中國不到5萬億元人民幣,僅相當於美國的3%。在美國,債券融資大於股票融資,而且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資產支持證券(ABS)等資產證券化產品占債券發行總額比例為539.6%;而從中國企業資本市場融資的情況來看,股票和債券發展很不均衡,體現出大股市小債市特徵。因此,通過資產證券化,可以改變目前銀行主要依賴存款進行中間業務的狀況,增加銀行的資金來源渠道,改善銀行的資金流動狀況,有利於促進銀行改進其經營水平。簡單地說,就是要把銀行的資產盤活。
3.不動產證券化有利於引導居民投資分流,減小證券市場風險
不動產證券化是聯結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紐帶。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產品,它可以將不能流動的資產(如不動產、貸款等)通過證券化,在資本市場上流通,這樣,使原來沉澱在銀行或房地產商的資金在市場上流通,改善了銀行的資金狀況。另外,不動產證券化可以吸納部分游資,使一部分銀行存款分流,有利於緩解目前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同時,也可以吸引債券和股票市場的資金,給投資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投資方式,有利於實現我國證券市場的多樣化和投資結梅合理化,緩解證券市場的供求矛盾,促進證券交易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G. 10年下學期國際金融(本)1(多選題)

1.Q:簡述國際收支平衡表差額分析中的幾個主要局部差額,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原則和調節手段?
局部差額:
1、貿易收支差額
2、經常賬戶差額
3、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
4、綜合差額
5、錯誤與遺漏差額
調解原則:
丁伯根法則:一國所需的有效政策工具數目至少要和想要達到的獨立經濟目標一樣多
有效市場原則:講政策用於實現其最為有效的目標
一旦國際收支失衡超過某種限度,當事國就必須進行必要的調節。在選擇調節措施時,應該注意以下原則:①按國際收支失衡的類型選擇調節方式。②調節國際收支失衡應考慮國內平衡。③選擇調節方式應注意外界反應措施。
調節手段有自動調節機制和調節政策。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是指由國際收支失衡本身引起額國內經濟變數變動對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作用。
自動價格調節機制、自動收入機制、自動利率機制
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有(1)外匯緩沖政策
(2)財政和貨幣政策 .
(3)匯率政策
(4)直接管制
(5)國際經濟合作

2.匯率是如何決定的?試結合人民幣匯率的歷史發展過程討論人民幣匯率是如何確定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一般來說,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外匯匯率是由一國貨幣所代表的實際社會購買力平價和由市場對外匯的供求關系決定的。
一國對另一國資源存在各種不同的需求,這些需要總體上表現為一個綜合的總的需求,這種外來的需求,和另一國本國的需求和供給一起,決定了兩國的匯率水平。

人民幣匯率的歷史發展第一階段在1949--1952年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此階段為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幣匯率的制定,基本上與物價掛鉤,此時匯率調整頻繁,幅度大。
第二階段為1953-1973年初,人民幣匯率變動呈現出基本穩定的特徵,不再充當調節對外經濟交往的工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始終不變,實行盯住美元的匯率制。
第三階段為1973-1980,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我國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實行盯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
第四階段為1981-1984,我國實行雙重匯率制。
第五階段為1985-1993,我國實行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行的雙軌匯率制。
第六階段為1994-2005年6月,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第七階段即為2005年7月,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3.Q:投資者進行外匯市場交易的動機有哪兩個並略加解釋,介紹我們學過的5中外匯交易品種
套期保值和投機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投機指根據對市場的判斷,把握機會,利用市場出現的價差進行買賣從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投機可分為三類:長線投機者、短線交易者、逐小利者。

外匯交易主要可分為現鈔、現貨外匯交易、合約現貨外匯交易、外匯期貨交易、外匯期權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掉期交易等。
具體來說,現鈔交易 是旅遊者以及由於其他各種目的需要外匯現鈔者之間進行的買賣,包括現金、外匯旅行支票等;
現貨交易 是大銀行之間,以及大銀行代理大客戶的交易,買賣約定成交後,最遲在兩個營業日之內完成資金收付交割;
合約現貨交易 是投資人與金融公司簽定合同來買賣外匯的方式,適合於大眾的投資;
外匯期貨交易 是指在約定的日期,按照已經確定的匯率,用美元買賣一定數量的另一種貨幣;
期權交易 是將來是否購買或者出售某種貨幣的選擇權而預先進行的交易;
遠期交易 是根據合同規定在約定日期辦理交割,合同可大可小,交割期也較靈活。

4.國際收支失衡表的內容有哪些,國際收支失衡時,可採取哪些調節手段?
、國際收支失衡表的內容有哪些,國際收支失衡時,可採取哪些調節手段?
內容:1、經常帳戶——反映一國與他國之間的實際資源的轉移
貨物與服務、收入、經常轉移
2、資本和金融帳戶
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
3、平衡帳戶——調節項目
官方儲備資產、錯誤與遺漏
調節手段:1、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自動價格調節機制、自動收入機制、自動利率機制
2、國際收支的調整政策
融資手段:外匯緩沖政策
支出—增減政策:財政與貨幣政策
支出—轉換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國際經濟合作

1)經常賬戶,反映一國與他國之間的實際資源的轉移,主要設置三個子項目:貨物和服務、收益及經常性轉移。2)貨幣和金融賬戶,資本賬戶包括資本轉移及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和放棄,而金融賬戶則指一個經濟體對外資產和負債所有權變更的所有權交易。3)平衡賬戶,調節項目,官方儲備資產、錯誤與遺漏。

對於收支失衡的調節手段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在經濟運行中的某些自動調節機制,而使其得到某種程度的緩沖,甚至是自動恢復平衡,主要包括自動價格調節機制、自動收入調節機制、自動利率調節機制;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國家政策,採取必要的措施來調節,主要有:外匯緩沖政策、財政與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國際經濟合作。

5.簡述外匯風險的規避和管理辦法

關於外匯風險規避的幾點措施
(一)加強企業防範外匯風險的內部選擇,合理選擇交易中的貨幣
(二)選擇合適的外匯交易品種
1.遠期外匯買賣
2.掉期外匯買賣,分貨幣掉期和利率掉期
3.外匯期權交易
(三)分析和預測外匯匯率變動趨勢,重視外匯的操作
外匯的正確操作也是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那些進出口額較大的企業。面對國際外匯市場的風雲變換,如不採取應對措施,自己手中的外匯可能就會貶值,給企業帶來損失。當然,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外匯市場的波動、發揮外匯匯率這把雙刃劍好的一面,就可以取得豐碩的利得。出口商可以利用賣方信貸避免外匯風險。
(四)提高企業相關人員的外匯風險防範意識

外匯交易者面臨的風險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交易風險、會計風險、經濟風險。外匯風險管理也可以分為交易風險管理、會計風險管理、經濟風險管理。
交易風險管理:1、內部管理方法,又稱商業方法,包括合同貨幣的選擇、多種貨幣搭配、調整價格、加列保值條框等方法。2、外部管理法,又稱為金融法,它是指通過一定的外匯交易來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一類是利用遠期合約等傳統外匯交易,一類是利用貨幣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此外,貨幣市場法也是常用的防範交易風險的手段。
會計風險的管理一般有兩種:缺口管理法和合約報執法。前者主要是通過資產負債在總額上的平衡來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後者則帶有一定的投機性。
經濟風險的管理:從調整收入和成本兩方面進行,防止匯率變動造成未來現金流入量的減少。生產策略:1、海外建廠策略2、里獲得采購策略3、提高生產效率,加強產品開發,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同時還有市場策略和財務策略。

6Q:人民幣採取的是什麼匯率制度,在此制度下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
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一是匯率調控的方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二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三是起始匯率的調整。匯率形成是由外匯市場上的需求與供給決定的。

在資本項目不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在實質上仍是由政府決定,而不是國際匯市波動因素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由政府確定匯率,並實施行政管制的、與美元保持固定比價的穩定型匯率機制,又稱盯住美元匯率。其最重要的特點是不論其他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人民幣兌換它們的比價都是從它們兌換美元的比價換算而來。
人民幣採取的是什麼匯率制度,在此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如何形成:一是匯率調控的方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二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三是起始匯率的調整。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如何形成答案二:匯率形成以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為基礎。外匯指定銀行在中央銀行規定的交易頭寸內進行銀行間外匯買賣,形成市場供求,並在此基礎上確定人民幣對外幣的市場價格。人民銀行根據前一營業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形成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加權平均價,公布當日主要交易貨幣對人民幣的基準匯率;外匯指定銀行根據公布的基準價,根據國際主要外匯市場的行情,套算出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匯價。外匯指定銀行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確定掛牌匯率,對客戶買賣外匯。

7Q: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行的資金來源和主要業務是什麼?
IMF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成員國繳納的份額、借款、捐款、出售黃金所得的信託基金以及有關項目的經營收入。
成員國繳納的基金份額,是指成員國參加IMF時所要認繳的一定數額的款項。借款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與成員國協議,向成員國借入的資金。信託基金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它六分之一的黃金分4年按市價出售所得的利潤。
業務活動:1、匯率監督與政策協調2、儲備資產的創造與管理3、貸款業務

世界銀行集團
資金來源:1、成員國繳納的股金2、發行債券3、債權轉讓4、業務凈收益
業務活動:世界銀行通過提供貸款、政策咨詢和技術援助,支持各種以減貧和提高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的項目和計劃。 向成員國尤其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是世界銀行最主要的業務。
其貸款業務主要有項目貸款、非項目貸款、聯合貸款、第三窗口貸款等幾種類型。



8.國際儲備有哪些組成部分,是如何管理的?
國際儲備的組成部分有1、黃金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顯然,非貨幣用途的黃金不在此列);2、外匯儲備(由各種能充當儲備貨幣的貨幣構成。只有那些可自由兌換的、被各國普遍接受的、價值相對穩定的貨幣才能充當儲備貨幣); 3、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也叫普通提款權,是指會員國在IMF的普通資金賬戶中可以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資產); 4、特別提款權(是一種依靠國際紀律而創造出來的儲備資產)。
國際儲備管理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國際儲備規模的管理,以求得適度的儲備水平。應考慮國際儲備的需求和供給因素,利用進口比率法、國際收支差額法、貨幣供應量法
或成本-收益法確定適度國際儲備量。
二是國際儲備結構的管理,使儲備資產的結構得以優化。首先黃金的儲備數量不宜過多,應保持穩定 。其次,外匯儲備應進行幣種管理,考慮①對外貿易支付所使用的幣種; ②償還外債本息所需的幣種;③政府幹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所使用的幣種;④各儲備貨幣利率與匯率變化的對比;⑤儲備貨幣的多元化等因素。由於國際儲備的主要作用是彌補國際收支逆差,因而各國貨幣當局更重視流動性。按照流動性的高低把儲備資產劃分為三級:一級儲備,主要是現金和准現金,如活期存款、短期國庫券、商業票據等。 二級儲備,主要是中期債券;三級儲備,主要是長期投資工具

一個國家的國際儲備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際儲備規模的管理,是對國際儲備規模的選擇和調整,解決如何確定和保持適度的國際儲備水平,以求得適度的儲備水平;二是國際儲備結構的管理,解決如何實現儲備資產結構上的最優化問題,使儲備資產的結構得以優化。通過國際儲備管理,一方面可以維持一國國際收支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國國際儲備的使用效率。

9.哪些交易行為會引起外匯現貨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即期外匯交易:即期外匯交易(Spot Exchange Transactions):又稱為現貨交易或現期交易,是指外匯買賣成交後,交易雙方於當天或兩個交易日內辦理交割手續的一種交易行為。
套利:套利( arbitrage): ,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合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合約,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系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
套匯:套匯是指利用不同外匯市場的外匯差價,在某一外匯市場上買進某種貨幣,同時在另一外匯市場上賣出該種貨幣,以賺取利潤。在套匯中由於涉及的外匯市場多少不同,分為兩角套匯、三角套匯和多角套匯。
1、買進即期外匯,套匯,套利等這樣的即期交易品種會形成現貨市場的需求,而賣出則會形成供給。
2、在預期匯率上升的情況下,也會引起現貨市場的需求,而預期下降則會形成供給。
3、遠期外匯,外匯期貨,期權等遠期交易不能直接影響現在的外匯現貨市場供需,但它可以形成未來外匯現貨市場供需。

論述
1、 試分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演變過程、我國已採取哪些措施來應對此次金融危機。
原因:本次金融危機是從美國次貸危機演化形成的,但並不僅是金融層面的事情,其有著深刻的經濟和金融根源。
1、從宏觀經濟層面看:
(1)美國「低儲蓄率和財政、經常項目雙赤字」的經濟結構不可持續。近年來美國的儲蓄率一直在下降,巨額「儲蓄-投資」缺口依靠經常項目赤字和政府財政赤字來融資。在美國經濟結構中,消費佔GDP比重達70%左右,大大高於一般發達國家50-60%的水平;居民儲蓄率2000年以來平均僅為1.5%,大大低於一般發達國家5-10%的水平;家庭和政府的高消費均靠負債來維持,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比重2001年為101%,目前已達到138%,聯邦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2000年為60%,目前為73%,;經常項目維持巨額赤字,佔GDP比重從2001年的3.4%上升至2005年的6.6%。這樣一種經濟結構是不可持續的。
(2)為刺激經濟增長而採取的鼓勵房地產發展的政策導致了地產泡沫。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危機爆發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試圖通過刺激房地產業發展而重振經濟。美國政府通過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大准政府機構,大量購買次級按揭貸款,鼓勵信貸機構發放住房按揭貸款。這些經濟刺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預期效果,但也埋下了隱患。
(3)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全球流動性泛濫。美國在2001年以後採取了不合理的貨幣政策。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基準利率,使聯邦基金利率在2003達到了1%的歷史最低水平,並維持一年之久。市場過多的流動性使標准普爾指數從2002年10月份的777點飆升到2007年1月的1565點,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從2000年25美元/桶上升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美國二手房平均價格也從2000年的13.5萬美元/套上漲到2006年7月的23萬美元/套。
2、從微觀的金融運行機制來看:
(1)信貸機構違背信貸基本原則,沒有對信用狀況較差的客戶群體進行認真篩選,導致其中一些不合格客戶也獲得了房屋按揭貸款。這一方面由於作為抵押物的房屋價格持續上漲,商業銀行對客戶本身的資信狀況有所忽視;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對按揭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出售,使風險轉移出去,因此沒有動機去認真篩選。
(2)金融機構為追逐利潤偏離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盲目發展衍生產品,導致了信用資產泡沫。先是商業銀行把抵押貸款證券化,出售給投資銀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而投資銀行又把這些資產重新組合成新的債券CDO,並再次出售,經過多次復雜衍生後,各級投資者已經看不到基礎產品了,難以確定風險點。
(3)監管當局的失職。監管當局對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的杠桿率缺乏有效的控制。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信貸資產的資本充足率至少為8%,但卻沒有對表外資產做出類似規定,導致衍生品普遍具有很高杠桿比率,如美林、雷曼兄弟的衍生產品杠桿約為30倍左右。此外,監管當局對有系統性影響的大型金融機構的風險缺乏有效監測。
在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接受了全球化帶給我們的福祉和利益,但同時也必須承受全球化帶給我們沖擊。這次危機之所以給全世界帶來如此大的影響,關鍵在於這次是作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美國出了問題,波及全球。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世界經濟結構的不均衡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合理。世界經濟的一端是發達國家的低儲蓄高消費,一端是發展中國家的高儲蓄低消費;一端是發達國家占據有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一端是發展中國家占據產業鏈的低端——製造業。發展中國家形成國際收支雙順差,積累了高額的美元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又通過購買美國國債迴流美國,並支撐了美國政府和居民的負債消費。「窮國」支援了「富國」。美國的巨額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通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地位由全球人來「買單」了

演變過程:縱觀美國金融危機的發展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7年8月——2008年9月中旬,危機表現為一場規模有限的次貸危機,集中於次貸相關的結構性金融產品。第二階段為2008年9月中旬——2008年10月中旬,雷曼的破產引發了金融市場大面積信心危機,流動性緊縮從貨幣和信貸市場迅速傳遞到全球金融市場,使得規模有限的次貸危機上升成為全球性金融危機。第三階段為2008年10月中旬至今,黯淡的宏觀經濟前景導致銀行的資產繼續下跌,而銀行虛弱的資產負債表又迫使其進一步削減信貸規模,形成了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的下降螺旋關系。

措施:針對金融危機的經濟萎縮,失業增加等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與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國際收支4方面的國家宏觀經濟目的都相關,都會正面影響:
以上為主要的財政政策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5)產業振興計劃.
以下為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連續下調基準利率,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7)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

2、 分析我國改革開放前後利用外資情況,利用外資的利弊,並展望起發展趨勢。
? 1、利用外資情況
? 緩慢增長階段,50年代十幾億美元,主要是東歐前蘇聯的政府貸款;60年代以分期付款方式從日本和西歐引進技術;70年代繼續以分期付款方式引進外資。這一階段引進外資的特點是規模不大、結構單一、發展緩慢。原因有特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想法偏激
? 加速增長階段。
? 2、利用外資評價
? (1)總量評價和結構評價。
? 從外資來源國別看具有高度集中的特點;從外資投向行業結構看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在三個產業間高度失衡,而且在產業內部也不均衡;從投向地區看80%以上集中在東部,60%集中在上海
? 2)經濟評價與非經濟評價
? 經濟增長效應。勞動、資本和綜合要素是推動一國經濟增長的三大要素,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富裕,但資本嚴重不足,利用外資可以彌補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促進經濟增長。對我國而言,外資的這一歷史使命已經過去,引進外資由彌補傳統型缺口轉化為彌補現代型缺口,即管理缺口和技術缺口。
? 國際收支效應。
? 技術進步效應。提高技術門檻,發展高新技術企業,促進東道國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通過培訓和管理本地化提高管理人員水平。
? 結構重組效應。包括資產重組、企業重組(向競爭型轉變)、產業結構重組和進口重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由消費型轉變為生產型)
? 產業帶動效應。外商直接投資通過後向關聯、前向關聯和旁側關聯等可以迅速提高東道國一個產業群落的整體實力。我國此方面較差,原因有:加工貿易比重過高和國產率水平較低,一則外方不願意國產化,二則國產化的成本高、質量差。
? 就業效應。擴大就業、轉移就業和擴大失業。
? 非經濟效應:機制轉換效應、倒逼改革效應、擴大開放效應、觀念更新效應、收入分配效應和激活企業創新效應。
? (3)代價評價。
? 優惠政策減少了財政收入。
? 配套資金投入(1:10)引進外資越多國內資金越緊張 國有資產流失
? 高進低出損失,結果為境內虧損境外贏利、中方虧損外方贏利 四假問題損失:假合資、加虧損、加出口、假破產 稅收流失 利潤匯出 環境污染

一、名詞解釋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國將其在一定時期內各種對外經濟交易的內容,按照經濟分析的需要設置項目,並採用復式記賬法編制的統計報表。
經常帳戶:指一定時期內經常發生的國際經濟交易,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往來項目,是對實際資源在國際間的流動行為進行記錄的賬戶。包括貨物和服務,收益,經常轉移。
資本和金融賬戶:反映資產所有權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轉移,即國際資本流動,包括資本流入和流出。
平衡項目:是一個為了平衡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缺口」 而設置的調節性項目,包括官方儲備資產,錯誤與遺漏兩個子項目。
官方儲備資產帳戶:一國貨幣當局直接掌握並可隨時動用的,主要用於平衡國際收支和穩定匯率的系列金融資產。
國際收支失衡:國際收支失衡是指一國經常賬戶、金融與資本賬戶的余額出現問題,即對外經濟出現了需要調整的情況。
外匯緩沖政策:是指各國政府調節國際收支失衡,運用官方儲備或臨時向外籌借資金來抵消超額外匯需求或供給的一種調節政策。
國際清償力:是一國結算對外債務的一切金融能力,或國際資金的籌措能力。
國際儲備:指各國政府為了彌補國際收支赤字,保持匯率穩定,以及應付其他緊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所有資產。
國際儲備管理:是指一國政府以及貨幣當局根據一定時期內本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和經濟發展要求,對國際儲備規模、結構最優化、高效化的整個過程。

H. 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歷史背景

第一、美國政府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為危機埋下了伏筆。居者有其屋曾是美國夢的一部分。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美國內需萎靡不振,羅斯福新政的決策之一就是設立房利美,為國民提供住房融資,幫助民眾購買房屋,刺激內需。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濫用」,拉長了金融交易鏈條,助長了投機。「兩房」通過購買商業銀行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成債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購買,而投資銀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將其進行分割、打包、組合並出售。

第三、美國貨幣政策推波助瀾。低利率促使美國民眾將儲蓄拿去投資資產、銀行過多發放貸款,這直接促成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持續膨脹。而且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還「誘使」市場形成一種預期:只要市場低迷,政府一定會救市,因而整個華爾街彌漫著投機氣息。

然而,當貨幣政策連續收緊時,房地產泡沫開始破滅,低信用階層的違約率首先上升,由此引發的違約狂潮開始席捲一切賺錢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機構。

(8)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美國商業銀行不動產貸款證券化余額占擴展閱讀: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次貸危機的爆發瞬間就影響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邊國家,其范圍也遠遠不僅僅是次貸危機方面,而是蔓延到整個金融行業。

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極大得影響了其他地區的經濟,一度造成世界各國的恐慌。

I. 美國的金融危機會給他們國家和我們國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范圍將有多廣?這是目前世界經濟界和金融界密切關注的問題。

從其直接影響來看:

首先,受到沖擊的是眾多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由於無力償還貸款,他們將面臨住房被銀行收回的困難局面。

其次,今後會有更多的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由於收不回貸款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

最後,由於美國和歐洲的許多投資基金買入了大量由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出來的證券投資產品,它們也將受到重創。

這場危機無疑給國內金融業帶來了不少啟示。在金融創新、房貸市場發展和金融監管等方面———美國次貸風波爆發以來,無論從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還是美國實體經濟的變化來看,次貸之殤在美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都不容小覷。對於中國來說,這場風波為我們敲響了居安思危的警鍾。

美國次貸風波中首當其沖遭遇打擊的就是銀行業,重視住房抵押貸款背後隱藏的風險是當前中國商業銀行特別應該關注的問題。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佔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商業銀行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計提的風險撥備是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後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於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沖擊。然中國房地產市場近期內出現價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從長遠看銀行系統抵押貸款發放風險亦不可忽視,必須在現階段實施嚴格的貸款條件和貸款審核制度。

事實上,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源頭就是美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市場繁榮時期放鬆了貸款條件,推出了前松後緊的貸款產品。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第一應該嚴格保證首付政策的執行,適度提高貸款首付的比率,杜絕出現零首付的現象;第二應該採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避免出現虛假按揭的現象。

在次貸風波爆發之前,美國經濟已經在高增長率、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的平台上運行了5年多,有關美國房市「高燒不退」的話題更是持續數年。中國與美國房市降溫前的經濟圖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最大警示在於,要警惕為應對經濟周期而制訂的宏觀調控政策對某個特定市場造成的沖擊。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美聯儲加息導致房地產市場下滑。當前中國面臨著通貨膨脹加速的情況,如果央行為了遏制通脹壓力而採取大幅提高人民幣貸款利率的對策,那麼就應該警惕兩方面影響:第一是貸款收緊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這可能造成開發商資金斷裂;第二是還款壓力提高對抵押貸款申請者的影響,可能造成抵押貸款違約率上升。而這兩方面的影響都最終會匯集到商業銀行系統,造成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作為抵押品的房地產價值下降,最終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們需要認識中國和美國經濟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異性。美國是一個處於全球體系之下的有著悠久市場經濟歷史的國家,周期性很強,目前正處於本輪經濟周期的繁榮後期。

中國則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即使從改革開放算起到現在也只有30年的歷程,從1992、1993年提出市場經濟到現在更是只有15年歷史。處於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的關鍵詞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資需求大。這是區別於美國經濟接近10年一個周期的重點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國實施房改後,結束了此前多年無住房市場的局面,需求大幅飆升。雖然中國房市也存在投機因素的推動,但需求大而供給有限是促使房價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對於中國房市,政府有調控餘地。

本次美國次貸危機也給中國宏觀調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啟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資產價格納入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時的監測對象。因為一旦資產價格通過財富效應或者其他渠道最終影響到總需求或總供給,就會對通貨膨脹率產生影響。即使是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中央銀行,也很有必要把資產價格的漲落作為制訂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

第二,進行宏觀調控時必須綜合考慮調控政策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例如美聯儲連續加息時,可能對房地產市場因此而承擔的壓力重視不夠.

J. 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美國金融危機到世界金融危機的過程

自2007年初以來,至少有100家抵押貸款公司停止運營、關閉或者被賣掉。其中包括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和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世界著名投行高盛公司於2008年3月2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測算,由於次貸危機持續蔓延,全球次貸相關損失預計將高達1.2萬億美元,華爾街的損失占接近四成。該報告同時預計,美國銀行、券商、對沖基金和政府支持企業等將減記信貸資產4600億美元,是已經曝光的4倍。在這些損失中,住房貸款壞賬損失約佔50%,不良商業抵押貸款約佔15%~20%,信用卡、汽車貸款、商業貸款以及非金融性公司債券也導致了一部分損失。

隨著各大投行的次貸損失紛紛浮出水面,由於股價縮水、股東不滿,不少投行CEO紛紛收到董事會下達的「逐客令」。2007年6月,貝爾斯登旗下兩只投資於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的對沖基金因為次貸問題出現嚴重虧損。200多億美元的基金最終「不值一文」,被迫清盤。這兩只基金的清算使投資人損失逾15億美元。事後負責該基金運作的公司聯合總裁及聯合首席執行官沃倫•斯佩克特正式宣布辭職,成為該投資銀行信貸風險危機的犧牲品。這兩只基金也是次貸危機中最先倒掉的一批基金。2008年1月8日,貝爾斯登公司宣布免除詹姆斯•凱恩首席執行官職務,理由是在次級抵押貸款投資方面管理不善,未能有效地制止損失造成的傷害。接著,美林銀行以投資損失79億美元為由,解僱了CEO奧尼爾,使其成為又一位因為次級債而「下課」的高管。花旗集團的普林斯不幸也成為了其中一員,背負65億美元虧損被迫向董事會提請辭職,交易主管托馬斯•馬哈拉斯也出局。其他目前還留在位置上的高管們也是如坐針氈。有分析人士稱,CEO請辭或許會在華爾街蔚然成風,這將會成為一周一度的「周期性事件」。

2008年以來,包括雷曼兄弟、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在內的銀行,都在減少固定收益的交易、證券化、資產管理和投資銀行部門的人手,一些行政和技術部門的員工也被遣散。高盛集團在2008年1月份表示,他們可能裁員1500人來清除業績不佳的雇員。截至2008年4月,花旗集團裁員5.7%,雷曼兄弟裁員達18%,摩根士丹利裁員6.2%,美林證券裁員4.5%。根據美國紐約獨立預算辦公室一份研究報告,2008年華爾街高薪金融行業將裁員1.26萬人,2009年將裁員7600人。而根據美國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的統計,自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華爾街金融行業已經裁員3.4萬人。龐大的裁員規模直追本世紀初的科技股泡沫破滅危機,這一數字對於金融行業來講,是從未有過的打擊,然而更嚴重的是:金融行業裁員還將波及其他行業,就連那些每天接送銀行家和交易員上下班的轎車公司,都感受到了生意的縮減,這些公司不得不裁掉一些司機。根據測算,金融行業每減少1個崗位,將導致法律、娛樂等其他行業損失2~3個工作機會。據此推算,其他行業的裁員人數將更讓人擔憂。

美國樓市泡沫形同瘟疫,並已經橫越大西洋,席捲著歐洲甚至全球。英國、愛爾蘭、西班牙、波羅的海各國,以及亞洲的印度北部和中國南部等地,房價經歷過去近10年飆漲後,近來出現了同步下挫。由於美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所處的地位,如果美國發生經濟衰退,全球的經濟形勢也會發生變化,這是人們最為關注的。

2、次貸危機引起連鎖反應

次貸危機首先體現在房地產上,房地產價格下跌,就有可能成為負資產,影響整個房地產的資產價值,並進而壓縮消費,由此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在這場美國房價由盛及衰的經濟運行中,還有比新世紀金融公司、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貝爾斯登公司更加悲慘的一個群體,那就是220萬的美國房奴。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大肆影響著美國的經濟,並且將自己不斷地推向深淵。

次貸危機引起了連鎖反應,使得美元貶值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嚴重的威脅。外國所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高達5萬億美元,美元貶值使各國的損失很大。各國會看淡美國的各類債券,甚至避而遠之。而且為了減少損失,投資主體還會拋售美元資產,這會對美國的金融系統造成沖擊。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2007年8月,27個主要海外經濟體中有15個凈減持了美國國債。其中,日本凈減持比例達到4%,為7年來最大減幅。當月,海外官方和個人對美國股票、債券及其他票據的總投資是凈流出,流出總額為693億美元,是1998年以來的首次投資凈流出。

次貸危機發生以後,美聯儲多次降息,歐洲和日本等國家由於擔心通貨膨脹壓力,降息速度跟不上美國,使得美國和歐洲、日本的利差繼續縮小,投資者更傾向於拋售美元,更加劇了對美元匯率的打壓。如果美元持續走弱,美元的強勢地位將受到不斷走強貨幣的挑戰,美元在國際經濟中的霸主地位將受到削弱。

隨著美元不斷貶值,進口產品的價格將上升,進而有可能推高美國的整體價格水平。而且,全球能源價格和初級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已經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通貨膨脹壓力,萬一這些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進一步傳導到製造品價格,對於美國這樣的進口大國來說,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由於美元持續貶值,投資者紛紛把資金從金融市場轉向商品市場以尋求避險保值,從而使石油和貴金屬價格均不斷被推高。因為石油及糧食價格飆漲,消費者用在油料及食品上的支出大增,其他方面支出益趨緊縮,對景氣的沖擊會愈來愈大。

那麼,美國會在沖擊波中倒下嗎?一種是傾向樂觀的觀點。認為不會對美國宏觀經濟造成太大影響。雖然次貸危機使大批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但是仍有許多人對美國充滿信心。因為每次危機時都有很多人認為「這次危機會把美國社會、美國經濟沖倒」,可是每次都平穩而過。所以,人們寧願相信只要不出現全面的緊縮,美國的經濟不會陷入全面的衰退。另一種是傾向悲觀的觀點。認為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次貸危機發生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次級抵押貸款違約率不斷上升,風險暴露出來後,包括一些新的金融產品在內的產品價格都在急劇下跌。另外,市場信心低迷,信貸緊縮和流動性緊縮反過來使金融機構的處境惡化,情況並不樂觀。消費減少,就業疲弱,新屋開工量大幅下降,消費者信心不振;花旗、美林等金融機構爆出因次貸業務導致巨額虧損,加劇了人們的悲觀情緒。美國最新民意調查表明,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減少支出的美國人遠超過半數,擔心失去工作的人數也大大增加。各項經濟指標的不斷惡化加重了人們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心。

三、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受次貸危機及經濟發展規律的支配,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滑坡,將結束自2002年開始的經濟上行周期。歐盟、英國和日本都購入了美國的次級債相關證券,許多銀行遭受了直接損失,如瑞士銀行、英國匯豐控股、法國巴黎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日本瑞穗集團等。同時,美國房價下跌也使這些國家的房屋價格面臨下行風險。歐、英、日以及中國都與美國有頻繁的國際貿易,美國需求的下降和美元的持續貶值給這些國家的出口帶來了負面影響。

1、日本經濟遭受打擊

受美國次貸危機的牽連,日本金融機構2007年損失達1.9萬億日元。其中,日本野村控股公司損失達到1456億日元(約合10億美元);瑞穗金融集團的損失預計達1700億日元(約合15.3億美元)。受此影響,原計劃的旗下瑞穗證券與新光證券的合並事宜也宣告延期。日本股市損失更為慘重。

日本央行統計表明,消費信心指數自2007年初開始一路下沉,物價指數則持續攀升,2008年前兩個月物價指數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揚3.0%和3.4%。勞動力就業前景也值得憂慮。企業員工加班時間是對經濟周期敏感性較高的一個指標,而1月份日本國內企業員工加班時間呈現2002年經濟復甦以來的首次下降,這暗示著日本經濟衰退似乎已經逼近。

根據日本央行統計,2008年2月份破產的企業共有1194家,涉及負債金額為36萬億日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了8.3%和26.2%,2008年1月份工業生產總值低於預期,環比下降了2%。同時原料成本上漲、內需疲軟、美元的加速貶值以及美國經濟形勢不明朗都給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以沉重打擊。

2、歐洲各大銀行損失慘重

在歐洲,隨著全球各大銀行2007年業績紛紛出爐,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也逐步顯現。

瑞士銀行首當其沖。在2007年因次貸危機資產損失數額排行榜上,位居首位的是瑞士銀行,美國次貸危機給其造成的損失高達206億美元。

英國匯豐銀行以140億美元位居第二。諾森羅克銀行(又稱北岩銀行)曾是英國第5大銀行,2007年由於次貸危機發生擠兌,儲戶共提取存款122億英鎊(153.23億歐元),是2006年儲戶提款總額25億英鎊(31.38億歐元)的5倍,稅前虧損額為1.676億英鎊(2.105億歐元)。危機發生後,英國政府提供了550億英鎊(730億歐元)信貸,並於2008年2月17日決定對該行實施國有化。該行將在2010年前向英國政府償還240億英鎊(301.47億歐元)信貸,6000員工減員1/3,達2000人。該銀行的首席執行官亞當•阿普爾加思因此被要求辭職,成了繼美國的美林證券CEO奧尼爾、花旗銀行CEO普林斯之後,另一位因次貸危機而丟掉飯碗的金融業首席執行官。

法國的大銀行幾乎無一倖免。在2007年因次貸危機資產損失數額排行榜上,前1l家銀行中有4家法國銀行——農業信貸銀行(第三)、興業銀行(第六)、外貿銀行(第十)和巴黎銀行(第十一)。這4家法國銀行的損失總計高達160億美元。其中,農業信貸銀行資產減記達63億美元,興業銀行為47億美元,外貿銀行為27億美元,巴黎銀行為21億美元。

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家庭財務狀況堪優。以英國為例,平均每4分鍾將有一人陷入破產或者其他無力償債的狀況。英國政府破產事務部門的數據顯示,英國2008年1月至3月發生25264例無力償債事件,15651人申請破產,9614人申請「個人自願安排」(1VA)。不過,《每日郵報》援引專家的分析說,這只是「風暴前的寧靜」,無力償債者人數會劇增,這一趨勢甚至會持續至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