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金融專業論文貸款

金融專業論文貸款

發布時間: 2022-03-27 01:15:30

㈠ 金融類論文結尾

看這個怎樣,有全文的金融專科畢業論文

如何提高我國銀行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

摘要:根據中國政府加入WTO 時的承諾,我國在去年內已經取消人民幣業務地域和客戶對象的限制對外資銀行提供國民待遇,實現銀行業的全面開放。如何形成健康而富有競爭力的中國銀行業,如何更有效地應對外資銀行的激烈競,這是我國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關鍵字:銀行;國際貿易;競爭力

一、我國對外貿易現狀和銀行中的作用
中國加入WTO,為對外貿易的增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使我國近些年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迅速提高,貿易對GDP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強。
盡管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鄭重承諾,通往成功的道路仍然必須要經歷許多的商業風險、法規障礙及文化挑戰。事實上,中國銀行業並非只是一個單一的市場,而是由許多類型、規模及地理位置各異的銀行組合而成。我們在華的多年經驗告訴我們,盡管中國已具有現代銀行業的雛形,但外國投資者仍須遵循四條原則,以跨過危險抓住機遇。
二、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尚待改進之處
雖然我國銀行業目前尚在不斷完善中,但在國際貿易領域,為此銀行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體制落後,管理方式陳舊。我國銀行業管理體制不完善。1997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在銀行體系風險降低的同時,業務范圍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實現利潤方式的減少,使風險更為集中,反而不利於銀行的管理。另外,在管理方式上,中資銀行不具備先進靈活性。因為缺乏自主經營的優勢,中資銀行不能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策略,並且,由於呆帳准備金提取額度的不足和呆帳核銷自主性的缺乏,我國銀行對國際貿易中風險的規避能力極為缺乏。
2、貿易融資對象不合理,銀行信貸水平低。近年來新增貸款量在不斷增大,但銀行主要融資於大型商貿企業,對一些中小企業,由於抵押物不足或資信核實的困難,銀行很少為其提供大規模貸款,由此使部分中小企業獲得授信無法滿足貿易發展的需求,但中長期信貸和權益性資本的供給在貿易額度大時仍略顯緊缺。商業銀行資金大量進入貿易活動,成為貿易信貸的潤滑劑,但現在各銀行的貿易信貸仍不足以維持貿易的高增長速度。在我國,應充分挖掘市場潛力,注重發展保理之類的新型業務。
3、銀行創新力度小。要拓寬中資銀行的業務領域,就應積極鼓勵銀行業的創新。在我國銀行業的發展進程中,有幾點原因阻礙了金融業務的創新。其一,我國與世界金融改革思路的差距。以避險為主要目的,我國採取分業經營的管理模式,不利於銀行在貿易領域的創新。其二,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成為其它銀行進行業務創新的阻力。其三,金融創新是以金融工具為實現手段的,雖然我國目前注重金融電子化的推廣和應用,但此過程中出現的客戶資料的安全性保管問題還有待解決。另外,海外聯行網點少也成為制約創新的一大因素。國際結算往往通過總行代理,環節多,速度慢,由此使資金在途時間長,加大了匯率風險和交易成本。

三、提高中資銀行參與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策略
中國加入WTO,金融業的逐步開放使外資銀行大量湧入,對我國銀行來說,這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中資銀行必須採取適當的策略以提高國際貿易領域的競爭力。
1、強化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機制轉換。
(1)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的步伐。國有商業銀行的逐次上市表明國家決心將國有商業銀行推向國際市場,讓市場引導銀行改制,最終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上市募資使銀行資本實力雄厚,防範風險能力增強,管理經驗的引進也起到推動改革進程的作用。改制後的銀行具備充足的資本金和一流的管理團隊,可為國際貿易提供有力的支持。
(2)加快國有商業銀行機構改革的進程。國有商業銀行機構須一改以往層層按照行政區劃設立分支機構的做法,應以精簡為原則,按照經濟區域及業務發展需要決定機構的設立和撤並。對業務量小,虧損面大的分支機構,應根據業務需要靈活調整。
(3)加大復合人才的開發培養力度。人才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目前我國極度缺乏既通曉國際貿易又擅長銀行業務的專業人員。因此,在保持原有人才優勢,防止人才流失的同時,更應注重對現有復合人才的開發和培養,使其專業素質不斷提升,從而適應新形勢下銀行領域的國際貿易業務。
2、加強銀行業的風險監控。事實證明,加強對經濟金融運行中新情況、新問題的監測分析和風險預警,是保障資產安全性的必要措施。尤其是我國在發展對外貿中小企業的貸款時,基於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更應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建立銀行風險評價體系,提高內控有效性,堅持以風險為本的審慎監管。
3、創新業務領域。要加快國際業務的創新步伐,更好地發揮銀行作為金融機構的作用,一是要打開業務市場:首先,擴大銀行國內市場的的服務范圍;其二,開拓發展國外市場;其三,爭取三資企業、外資企業金融業務,開辟國內國際外資客戶業務市場。二是業務品種的創新。在穩步增加國際貿易結算額的同時,根據貿易形式的轉變和客戶的需要,推出如銀保、保理等業務新品種,利用資源共享優勢打開產品市場銷路,提高其知名度。

四、促進商業銀行競爭力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為商業銀行與企業開展合作提供良好的環境
首先要切實消除對商業銀行和企業的歧視,政府應該對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中小商業銀行在稅收、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並且適當放寬中小企業的受信門檻,保證其順利獲得生產所需資金;其次要採取措施妥善處理商業銀行現存的不良資產,可通過適當注資或拍賣轉讓來降低不良資產率;最後要減少政府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不合理干預,使其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化解自身的問題。
(二)發揮地方金融優勢,參與企業的改制和重組
發揮地方商業銀行與地方企業長久以來形成的良好銀企關系的優勢,積極協助企業搞好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界定等工作,主動幫助他們與有關部門一道制定具體的改制、重組方案,提出有針對性的債權處理意見,對改制、重組後債權債務已落實的企業,其正常的生產經營中所需的資金可按信貸原則予以優先解決。同時要以資產重組為切人口,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以增強企業的活力,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加強商業銀行自身建設,提高為企業融資服務的能力
首先要調整信貸結構,豐富信貸業務品種,擴大企業貸款選擇范圍,積極支持其合理的資金需求。同時公開信貸政策,簡化業務流程和擔保手續,為企業「二次創業」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其次要加強優質服務,如開辦信用卡、票據承兌、貼現業務和推選個人支票、異地通匯等結算方式,從而更加方便廣大企業的存、取、匯、兌業務。
面對著中國的入世,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世界貿易的飛速發展及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使中國銀行業在國際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面臨的問題仍然非常顯著,因為我國商業銀行在這種環境下更應正確的把握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加強自身國際貿易的競爭力,才能在以後更長遠的時間內保持快速穩定的發展,為中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美)喬治 H 漢普爾,銀行管理——教程與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 曾康霖,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研究,西南財大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 黃亞鈞、吳富佳,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4] 揚錫懷。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
[5] 彼德,羅斯·商業銀行管理[M].美國:McGraw Hill,2003

㈡ 金融學畢業論文

廣東消費需求擴大的制約因素和路徑選擇
論文字數:8896,頁數:15

內容摘要

本文首先參照國內外學者對消費需求不足問題的研究,並結合廣東省的數據,研究廣東省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本文運用回歸分析法,分析總收入與收入差距對消費需求的影響,發現後者對消費的影響遠遠大於前者,提出擴大消費需求應縮小收入差距的主張。本文運用因果聯系識別法,分析創新成果增長率對消費增長率的影響,發現前一期的創新成果增長率與當期的消費增長率有相同的趨勢,當期消費增長率是前一期創新成果增長率的結果,得出廣東省消費需求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創新的緩慢發展,提出鼓勵企業創新、淘汰落後生產的主張。此外,還找出不確定性等因素也制約著廣東消費需求的擴大,並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消費需求 收入差距 創新

Abstract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y about insufficiency in consumption ,this paper try to find out what leads to insufficiency in consump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n give some advices to solve the problem.I mainly study the influence on consumption by the enlargement of income gap between townsmen and farmers, by innovation as well.When I make contract between total income and income gap ,I find that income gap is by far important to consumption than total income,so I propose to shrink the income gap.When I analyse innovation』s effect on consumption ,I find that the previos innovation is close related to current consumption and find out that the low growth rate of previos innovation leads to the low growth rate of current consumption,so I suggest that govenment should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creat more and eliminate backward proction.In addition, there are other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low consumption rate,such as uncertaint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sons,I propose my different approaches.

Key words: Consumption Demand Income Gap Innovation

目 錄

一、引言 …………………………………………………………………… 1
(一)合理的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 1
(二)廣東消費狀況分析 ………………………………………………… 1
1.占總收入的比重偏低 …………………………………………………… 1
2.消費對總產值的貢獻率偏低 …………………………………………… 2
3.消費增長率低於經濟增長率 …………………………………………… 2
二、廣東消費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 2
(一)國內外學者對消費需求不足問題的主要觀點 …………………… 2
1.國外學者對消費需求不足問題的主要研究 …………………………… 2
2.國內學者有關消費需求不足成因的代表性觀點 ……………………… 3
(二)制約廣東消費需求擴大的因素 …………………………………… 4
1.收入差距擴大 …………………………………………………………… 4
2.創新停滯 ………………………………………………………………… 5
3.不確定性問題 …………………………………………………………… 7
4.其他因素 ………………………………………………………………… 8
三、擴大廣東消費需求的路徑選擇 ……………………………………… 9
(一)縮小收入差距 ……………………………………………………… 9
(二)激發企業創新能力,淘汰落後生產 …………………………… 10
(三)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 ………………………… …………… 10
(四)發展現代信貸 …………………………………………………… 10
(五)建設誠信的商業環境 …………………………………………… 10
(六)增加高收入群體的消費 ………………………………………… 11
注釋 ……………………………………………………………………… 12
參考文獻 ………………………………………………………………… 13
附錄 ……………………………………………………………………… 14
致謝

1. 論轉軌時期如何建立個人信用體系
2. 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型酒店的負面影響及對策分析
3. 關於助學貸款的財政政策研究
4. 陝西省裝備製造業競爭力及影響因素研究
5. 陝西第三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6. 基於城市競爭力分析的城市定位研究——以西安市為例
7. 淺談我國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的股價效
8. 我國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安全問題淺析
9.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拓展問題淺析
10. 股指期貨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分析
11. 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思考
12. 國有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提高競爭力的研究
13. 農村信用社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信貸投入策略
14. 農戶小額貸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15. 簡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管理
16. 淺談信用社信貸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及對策
17. 人身保險營銷問題研究
18. 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理研究
19.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在我國的適用性研究
20. 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信用風險管理研究
21. 我國工商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對策
22.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研究
23.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對策研究
24. 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定價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25. 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26.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策略研究
27. 我國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研究
28. 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防範措施
29.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策略探討
30.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研究
31. 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研究
32.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
33. 我國商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效用和對策分析
34.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分析
35. 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結構研究
36. 廣東房地產市場研究--金融專業
37. 我國汽車金融的現狀與對策
38. 試析我國的網上證券交易
39. 對中國創業板市場建設的探討
40. 對中國股市的宏觀調控狀況的研究
41. 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42. 農村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初步探討
43. 米德沖突下人民幣均衡匯率分析
44. 認沽權證及其對我國推出金融衍生品的指導意義
45. 玩具市場分析及奧迪公司營銷策略研究
46. 我國證券市場的IPO熱發行
47. 不同學歷水平的教育投資成本與收益
48. 論我國個人理財與外匯相關的理財研究
49. 中國通貨膨脹的貨幣性分析
50. 通貨膨脹的成因及應對措施
51. 關於在農村居民中開展個人理財的研究
52. 我國化妝品品牌營銷管理
53. 論中國信用卡市場的創新
54. 風險導向下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研究
55. 中國匯率制度改革:選擇有管理的浮動
56. 對我國保險公估業發展的探討
57. 我國開發環境責任保險的初步探究
58. 中國網上銀行發展現狀及對策
59. 國際資本流動對我國市場體系的影響
60. 解讀UCP600及應對之策
61. 信用卡的風險控制與管理
62. 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研究
63. 關於我國銀行資產證券化研究
64. 探索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模式
65. 中國資信評級業發展現狀
66. 我國商業銀行綜合競爭力分析
67.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研究
68. 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問題的探析
69. 中美兩國股市相關性研究
70. 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稅收模式
71. 淺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72. 探討禰合農村資金供求缺口的對策
73. 中國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關系初探
74. 淺析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現狀及對策
75.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76. 論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的改革和創新
77. 外資的引進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影響以及對策研究
78. 中國證券投資的基金投資行為
79. 外匯保證金交易在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分析
80. 「返券促銷」對企業和國家的影響
81. 中國蔬菜出口貿易發展的政策
82. 我國現狀信用卡發展方向研究
83.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
84. 國有商業銀行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85. 中國個人投資理財的初步研究
86.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銷售方針分析
87. 探討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問題
88. 談論商業系統成長企業市場(寶石)
89. 如何擴大農業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效率的對策
90. 淺析怎樣提高中國IPO發行效率
91. 淺談我國企業債券發展的必要性
92. 淺談獨生子女時代的理財規劃
93. 廣東省農業保險情況分析和研究
94. 廣東農業風險的實證研究--金融論文
95. 廣東外商直接投資的區位分布以及廣東的區位優勢因素

㈢ 金融方面的論文

如何提高我國銀行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

摘要:根據中國政府加入WTO 時的承諾,我國在去年內已經取消人民幣業務地域和客戶對象的限制對外資銀行提供國民待遇,實現銀行業的全面開放。如何形成健康而富有競爭力的中國銀行業,如何更有效地應對外資銀行的激烈競,這是我國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關鍵字:銀行;國際貿易;競爭力

一、我國對外貿易現狀和銀行中的作用
中國加入WTO,為對外貿易的增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使我國近些年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迅速提高,貿易對GDP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強。
盡管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鄭重承諾,通往成功的道路仍然必須要經歷許多的商業風險、法規障礙及文化挑戰。事實上,中國銀行業並非只是一個單一的市場,而是由許多類型、規模及地理位置各異的銀行組合而成。我們在華的多年經驗告訴我們,盡管中國已具有現代銀行業的雛形,但外國投資者仍須遵循四條原則,以跨過危險抓住機遇。
二、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尚待改進之處
雖然我國銀行業目前尚在不斷完善中,但在國際貿易領域,為此銀行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體制落後,管理方式陳舊。我國銀行業管理體制不完善。1997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在銀行體系風險降低的同時,業務范圍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實現利潤方式的減少,使風險更為集中,反而不利於銀行的管理。另外,在管理方式上,中資銀行不具備先進靈活性。因為缺乏自主經營的優勢,中資銀行不能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策略,並且,由於呆帳准備金提取額度的不足和呆帳核銷自主性的缺乏,我國銀行對國際貿易中風險的規避能力極為缺乏。
2、貿易融資對象不合理,銀行信貸水平低。近年來新增貸款量在不斷增大,但銀行主要融資於大型商貿企業,對一些中小企業,由於抵押物不足或資信核實的困難,銀行很少為其提供大規模貸款,由此使部分中小企業獲得授信無法滿足貿易發展的需求,但中長期信貸和權益性資本的供給在貿易額度大時仍略顯緊缺。商業銀行資金大量進入貿易活動,成為貿易信貸的潤滑劑,但現在各銀行的貿易信貸仍不足以維持貿易的高增長速度。在我國,應充分挖掘市場潛力,注重發展保理之類的新型業務。
3、銀行創新力度小。要拓寬中資銀行的業務領域,就應積極鼓勵銀行業的創新。在我國銀行業的發展進程中,有幾點原因阻礙了金融業務的創新。其一,我國與世界金融改革思路的差距。以避險為主要目的,我國採取分業經營的管理模式,不利於銀行在貿易領域的創新。其二,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成為其它銀行進行業務創新的阻力。其三,金融創新是以金融工具為實現手段的,雖然我國目前注重金融電子化的推廣和應用,但此過程中出現的客戶資料的安全性保管問題還有待解決。另外,海外聯行網點少也成為制約創新的一大因素。國際結算往往通過總行代理,環節多,速度慢,由此使資金在途時間長,加大了匯率風險和交易成本。

三、提高中資銀行參與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策略
中國加入WTO,金融業的逐步開放使外資銀行大量湧入,對我國銀行來說,這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中資銀行必須採取適當的策略以提高國際貿易領域的競爭力。
1、強化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機制轉換。
(1)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的步伐。國有商業銀行的逐次上市表明國家決心將國有商業銀行推向國際市場,讓市場引導銀行改制,最終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上市募資使銀行資本實力雄厚,防範風險能力增強,管理經驗的引進也起到推動改革進程的作用。改制後的銀行具備充足的資本金和一流的管理團隊,可為國際貿易提供有力的支持。
(2)加快國有商業銀行機構改革的進程。國有商業銀行機構須一改以往層層按照行政區劃設立分支機構的做法,應以精簡為原則,按照經濟區域及業務發展需要決定機構的設立和撤並。對業務量小,虧損面大的分支機構,應根據業務需要靈活調整。
(3)加大復合人才的開發培養力度。人才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目前我國極度缺乏既通曉國際貿易又擅長銀行業務的專業人員。因此,在保持原有人才優勢,防止人才流失的同時,更應注重對現有復合人才的開發和培養,使其專業素質不斷提升,從而適應新形勢下銀行領域的國際貿易業務。
2、加強銀行業的風險監控。事實證明,加強對經濟金融運行中新情況、新問題的監測分析和風險預警,是保障資產安全性的必要措施。尤其是我國在發展對外貿中小企業的貸款時,基於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更應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建立銀行風險評價體系,提高內控有效性,堅持以風險為本的審慎監管。
3、創新業務領域。要加快國際業務的創新步伐,更好地發揮銀行作為金融機構的作用,一是要打開業務市場:首先,擴大銀行國內市場的的服務范圍;其二,開拓發展國外市場;其三,爭取三資企業、外資企業金融業務,開辟國內國際外資客戶業務市場。二是業務品種的創新。在穩步增加國際貿易結算額的同時,根據貿易形式的轉變和客戶的需要,推出如銀保、保理等業務新品種,利用資源共享優勢打開產品市場銷路,提高其知名度。

四、促進商業銀行競爭力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為商業銀行與企業開展合作提供良好的環境
首先要切實消除對商業銀行和企業的歧視,政府應該對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中小商業銀行在稅收、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並且適當放寬中小企業的受信門檻,保證其順利獲得生產所需資金;其次要採取措施妥善處理商業銀行現存的不良資產,可通過適當注資或拍賣轉讓來降低不良資產率;最後要減少政府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不合理干預,使其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化解自身的問題。
(二)發揮地方金融優勢,參與企業的改制和重組
發揮地方商業銀行與地方企業長久以來形成的良好銀企關系的優勢,積極協助企業搞好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界定等工作,主動幫助他們與有關部門一道制定具體的改制、重組方案,提出有針對性的債權處理意見,對改制、重組後債權債務已落實的企業,其正常的生產經營中所需的資金可按信貸原則予以優先解決。同時要以資產重組為切人口,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以增強企業的活力,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加強商業銀行自身建設,提高為企業融資服務的能力
首先要調整信貸結構,豐富信貸業務品種,擴大企業貸款選擇范圍,積極支持其合理的資金需求。同時公開信貸政策,簡化業務流程和擔保手續,為企業「二次創業」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其次要加強優質服務,如開辦信用卡、票據承兌、貼現業務和推選個人支票、異地通匯等結算方式,從而更加方便廣大企業的存、取、匯、兌業務。
面對著中國的入世,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世界貿易的飛速發展及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使中國銀行業在國際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面臨的問題仍然非常顯著,因為我國商業銀行在這種環境下更應正確的把握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加強自身國際貿易的競爭力,才能在以後更長遠的時間內保持快速穩定的發展,為中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美)喬治 H 漢普爾,銀行管理——教程與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 曾康霖,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研究,西南財大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 黃亞鈞、吳富佳,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4] 揚錫懷。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
[5] 彼德,羅斯·商業銀行管理[M].美國:McGraw Hill,2003

㈣ 我對金融專業的看法小論文

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
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簡言之,金融學就
是對貨幣的管理。從最基本的層面上來說,這就決定了從哪裡獲
取貨幣以及我們用它來做什麼。明顯的,對於社會上存在的各類
職業、學科以及來說,金融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銀行家、會
計師、金融規劃師還是其他許多人,他們每天都是在利用金融概
念謀生。很難想像出有什麼職業是和金融概念無關的,工作就要
有價值的體現,而價值則是由貨幣來體現的,與貨幣有關就一定
離不開金融概念。
即使是一位藝術家,
也要對作品進行何琳評價,
並為之估計出現金價值,這就離不開金融概念。

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
存款的吸收與付出,
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
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
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
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
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
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
)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
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
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

2
)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
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
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㈤ 關於金融方面可以寫哪些方面的論文

1.建立中國區域金融體系的研究
2.現行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與我國金融應對策略研究
4.我國人民幣匯率取向的對策與建議
5.論創建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
6.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
7.完善我國金融機構及洗錢制度研究
8.匯率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9.人民幣匯率與全球貨幣體系
10.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作用的影響
11.商業銀行貸款增長過快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議
12.我國居民儲蓄高增長態勢解析及改進意見
13.貨幣政策高透明度比較分析
14.對我國間接貨幣調控政策的市場缺陷分析
15.直接發行央行票據對我國公開市場操作的啟示
16.中國貨幣政策目標及管理策略
17.淺析熱錢流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18.監管職能分離後基層央行如何有效實施貨幣政策
19.論穩健貨幣政策的積極作用
20.城區存款業務發展的難點及對策
21.重建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體系的探討
22.利率市場化條件論證與方法探討
23.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探討
24.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分析
25.國際貨幣體系有關問題探討
26.國家的匯率干預有關問題探討
27.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分析
28.國際金融危機及相關問題研究
29.國際信貸問題探討
30.外匯交易有關問題探討
31.國際金融市場有關問題探討
32.國際收支有關問題探討
33.我國的國際收支現狀及發展趨勢
34.期權理論及其在外匯交易中的運用
35.人民幣匯率問題研究
36.國際儲備題探討
37.國際融資問題探討
二、商業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發展理論
38.金融創新與我國銀行業的發展
39.我國網路銀行的發展及對策
40.金融全球化及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41.對銀行導入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的思考
42.我國商業銀行福費廷業務的現狀與思考
43.論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
44.對發展我國消費信貸的思考
45.論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46.如何提升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
47.商業銀行扁平化管理的探討
48.中國銀行業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49.探索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
50.抵押貸款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1.簡論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利益目標短期化
5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分析
53.成本管理在商業銀行系統管理中的應用
54.銀保合作發展芻議
55.商業銀行應加強產品定價管理
56.信貸業務重組與流程再造
57.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價值取向
58.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
59.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
60.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優化的對策與思路
61.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創新
62.新《巴塞爾協議》與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63.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64.關於信貸風險控制的深度思考
65.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
66.關於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評級
67.關於新商業銀行法的問題
68.從世界商業銀行發展趨勢談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目標
69.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目標與途徑
70.國有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71.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問題探索
72.商業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探討
73.完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範機制研究
74.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途徑探討
75.商業銀行分業、混業經營利弊條件問題研究
76.商業銀行外部環境建設問題研究
77.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問題
78.建立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體系
79.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問題的探索
80.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
81.如何完善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
82.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經營風險機制
83.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問題探討
84.中西方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比較分析
85.我國發展民營銀行可行性問題探討
86.民營銀行在我國發展空間探討
87.如何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體系
88.國有銀行上市對其績效影響的分析
89.我國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業績比較:制度因素的探討
90.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投資基金的困難所在與對策
91.商業銀行對企業信用評估問題探討
92.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創新
93.商業銀行崗位績效考核的實證研究
94.現代銀企關系問題研究
95.員工素質與商業銀行現代化
三、金融監管與風險管理
96.論我國金融監管的國際化

㈥ 畢業論文--金融方面

金融行業從業人員以信為本,無「信」在金融行業是無法生存的,即使智慧過人,那種「智」也變成小聰明。

你從未學過金融工具相關知識,確選擇這個論題,若是知難而進也就罷了,可惜你在網路的這種行為....請樓主慎思。

建議你換題,或認真學習後一年以後再選此題。

㈦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

郵政金融:郵政儲蓄專業論文[郵政資訊網] --
http://www.postinf.cn/dispbbs.asp?boardid=2&id=3074

一、為什麼郵政儲蓄必須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

1.郵政儲蓄和郵政體制都需要改革

中國郵政金融業務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至2002年末,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7369億元,市場佔有率為8.48%,僅次於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居第五位;郵政儲蓄機構網點31704個,僅次於農行居第二位;代辦保險、發放工資、代收稅費等各項代理業務合計達到1600多億元。

但是隨著郵政金融業務的發展,一些過去沒有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矛盾逐漸突出。目前郵政儲蓄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現行郵政儲蓄機構吸收儲蓄存款再轉存中央銀行、獲取高額轉存款利息(目前郵政儲蓄的轉存款利率為4.131%,而在中央銀行連續降低利率之後,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利率已降為1.89%,兩者相差近2.24個百分點)的做法,使郵政儲蓄享受了「超國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公平競爭,並引發了一些基層機構的違規操作;

第二,因郵政儲蓄未納入金融監管體系,有關監管部門對基層郵儲機構的違規行為難以監管;

第三,郵儲與郵政攪在一起,為郵政提供隱性巨額補貼,不僅不利於郵政業務的核算,也不利於郵政部門職工專注於主業,延滯了郵政部門自身的結構調整。事實上,由於郵政儲蓄已經成為郵政系統最具獲利能力的部門,很多基層機構都將之作為「吃飯業務」大力發展,而郵政原有的業務能力相對削弱;

第四,轉存款利息與吸儲利息之間的巨大利差由中央銀行承擔,實際上是迫使中央銀行承擔了本應由中央財政負責的出資職能,造成宏觀調控部門之間的職能混淆,同時也加大了貨幣政策操作的成本。

另一方面,郵政體制也迫切需要改革。其問題主要是:

第一,郵電分離後,郵政系統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現象較為突出,服務效率相對較低,虧損嚴重。

第二,東西部居民所享受的郵政公共服務水平相差極大。例如北京、上海郵政業務的發達程度在世界上可以排名23、26位,西寧則列於130位之後。

第三,外資快遞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之後,郵政體系在強敵面前競爭乏力,市場佔有率迅速減少。目前在部分沿海地區,大約90%的市場份額已被外資公司奪去。

此外,在世界一些國家紛紛改革既有郵政體制的大背景下,我國郵政體制改革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2.對現有改革方案的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近年來有關部門曾多次醞釀改革。1998年郵政、電信分離後,從1999年開始推出「8531計劃」。即在四年中,分別將國家對郵政的虧損補貼額減少至80億、50億、30億和10億。1999年,有關部門還設計了將郵政儲蓄從郵政分離出來,單獨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方案。但是,上述單兵突進式的改革並沒有解決郵政系統和郵政儲蓄的實質問題。

首先,從單獨改革郵政體制方案的實施情況看,盡管國家財政確實逐年減少了對郵政的補貼,但郵政部門的虧損並沒有減少乃至消失,而是通過不斷擴大郵政儲蓄的規模、用郵政儲蓄的盈利彌補郵政的經營虧損。而郵政儲蓄的盈利又主要來自中央銀行為之提供的高額轉存款利息。由於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利率最高只有3.78%,人民銀行至少要負擔0.4個百分點的利差倒掛損失。隨著郵政儲蓄存款的迅速增加和中央銀行再貸款數量的減少,人民銀行的負擔也不斷加重。以2002年為例,當年郵政儲蓄余額為7373億元,而再貸款余額僅為1374億元,兩者相差近6000億元。再貸款的利差倒掛加上轉存款利率與存款准備金利率之間的利差,人民銀行承擔的損失接近140億元。對於國家來說,相當於按住了左邊衣袋,卻不得不從右邊衣袋掏錢,並無實質意義。

隨著國家補貼的減少,迫於扭虧的壓力,郵政部門為降低成本而收縮了不少網點,造成普遍服務能力(特別是農村)下降和服務質量惡化。例如,某省兩個鄉8000多人口共用一個郵電所,所里只有一個工作人員,且辦公條件十分惡劣。這種狀況不僅與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形象不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令的暢通。

其次,由於單獨改革郵政儲蓄的方案未考慮郵政體制的現實困難,無法彌補郵政在提供服務中出現的窟窿,在現實中也不具備可操作性。目前郵政系統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儲蓄,而且越是基層比重越高。據介紹,在一些農村支局,郵政儲蓄的收入佔比高達90%,一旦將郵儲從郵政分離又沒有補償措施的話,這些郵政的營業網點將立刻垮掉。因此,該方案必然會遭到郵政部門的抵制。

上述分析表明,將郵政體制撇在一邊,單獨進行郵政儲蓄的改革不可行;不考慮郵政儲蓄改革,單獨改郵政體制也不行,郵政儲蓄改革必須與郵政體制改革聯動進行。惟此,才有可能兼顧郵政、財政和中央銀行等多方面的利益關系,使改革能夠順利推進。

二、關於郵政儲蓄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的構想

1.改革的基本前提

近年來,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郵政專營的局面已被打破。郵政部門的高收入領域受到擠壓,而虧損的普遍服務(尤其是農村的信函投遞服務)又不能不做,由此造成郵政部門的經營狀況不斷惡化。

需要指出的是,郵政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的是政府職能。郵政通過提供公共服務支持著國家政權,是傳遞黨和政府聲音、保證我國13億公民通信權利的重要工具。因此,將郵政系統定性於企業,簡單地歸於企業化管理是有問題的。對於普遍服務的虧損部分,國家有義務給予資金支持。從國外情況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郵政都是給予財政方面支持的。例如美國、英國將郵政定位於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享受免稅待遇;日本、印度的郵政職員均被列入公務員系列,享受與政府雇員相同的待遇。相比之下,我國的郵政事業還很不發達,服務能力和水平都相對低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國土面積為300萬平方公里,人口10億,其擁有15萬個郵政網點,25萬個投遞員。而在我國,相對於960萬平方公里和13億人口,卻只有7萬個網點,10萬個郵遞員。除少數大中城市外,公眾享有的郵政服務還遠遠不夠。因此,財政過去對郵政提供的資金相對還是不足的。

基於上述理由,財政對郵政必須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這是改革的前提和必要條件。

2.郵政儲蓄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的方案構想

我們說財政必須支持郵政業務的發展,並不等於要讓財政將郵政全部包下來。郵政業務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一是通政類服務,主要是保證黨中央聲音的及時傳遞和政令的暢通,具體包括黨報黨刊的發送、機要文件的傳遞、邊防官兵信函的郵遞等等。顯然這類業務的經營虧損是需要財政補貼的;二是通民類業務,主要是保證公民的通信權利,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這類業務也屬於政府職責,應由政府承擔收入無法彌補支出形成的缺口;第三類是通商類業務,主要是利用現有國內郵政網點,為企業和公眾提供商業性服務,包括集郵、快遞、代理收費、匯兌、郵政儲蓄等。這類業務通常是營利性的,無須財政補助。

關於郵政普遍服務的實際虧損額,據郵政部門的測算,每年至少需財政補貼100億元才能自求平衡。其理由是,根據「8531計劃」,中央財政從1998——2002年共補助郵政170億元,加上113億元的建設資金補貼,平均每年補貼70億。如果考慮到郵政收入的水分(2002年估計為30-40億),則合計為100億元。而根據中介機構的測算,該數值為45億,兩者差異較大。由於過去郵政對各類業務沒有單獨核算,不同業務混在一起共用郵政設施和網路,所以要得出准確的數據相當困難,這也是財政與郵政部門產生意見分歧的主要原因。考慮到2002年在中央財政補貼10個億的基礎上,郵政儲蓄還劃撥了盈利100餘億用於彌補郵政虧損,在郵政現有經營水平下,100億的估計可能比較接近現實。但是現實並不等於合理,通過改革,郵政部門應該能夠在改善服務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這一點也正是我們改革的目的。

根據郵政的業務特點和發展現狀,我們提出「兩步走」的改革設想:

第一步改革的目標是將通商類業務與其他兩類業務剝離出來,准確核算各類業務的收入和成本。在這一階段,郵政儲蓄等通商類業務仍留在郵政體制內,但須獨立核算,同時逐步放開其資金運用領域,培養經營能力。這一階段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

第二步改革的目標是實現通商類業務的市場化運行。在這一階段,通商類業務與郵政體制完全脫離,自主進行市場化運作。同時郵政體系應通過運營機制的改善,進一步提高郵政體系的效率和服務能力。

做出這一設計的目的,主要是在不對現有利益格局產生巨大沖擊的前提下平穩推進郵政體制和郵政儲蓄的改革。一方面,要使有關各方都能承受,即財政少拿一點、郵政不致失衡、中央銀行負擔得到減輕;另一方面,也要促使郵政體系向更有效率、更有競爭力方面轉變。

3.改革的基本內容

第一步改革的要點可以用五句話歸納:「分離業務,獨立核算,以盈補虧,調整結構,加強監管」。

分離業務:即將郵政的普遍服務運營與通商類服務運營分離開來,在國家郵政局下分設快遞、郵儲、代理等獨立運作的業務實體。將目前混用的辦公設備一律劃給普遍服務部門,通商類業務部門仍需借用的,普遍服務部門可以按合理的價格收費。

獨立核算:即對分離後的經營主體採取獨立核算、分別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辦法進行管理。通過幾年的試運行,就可以大體搞清楚各類業務的成本及其他核算數據,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據。

以盈補虧:即下面分開經營,上面並賬補貼。國家郵政局用下屬通商類業務部門的盈利和繳費來彌補普遍服務的虧損,如果仍有缺口,則由財政給予補貼。

調整結構,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郵政部門自身要調整業務結構,將發展業務的重點從郵政儲蓄轉向郵遞的本業,努力提高郵政領域的競爭力。郵政屬於規模經濟行業,只有擴大信函數量,現有的投遞網路和設施才能充分發揮效用。美國每年人均信函達到700封,英國為300封,而我國只有15封,差距之大說明郵政系統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特別在銀行賬單、廣告等方面還大有拓展的餘地。

二是郵政儲蓄部門要調整資金運用結構,隨著其他業務的展開,逐步減少向中央銀行的轉存款,提高郵儲資金的使用效率。

加強監管:應明確郵政儲蓄機構的金融機構屬性,使其在業務上接受有關監管機構的監管,消除經營活動中的違規行為。

第二步改革的要點是,「分離機構,市場化運作」。

分離機構:可在適宜的時機將郵政儲蓄從郵政部門脫離,成立完全獨立、自主經營的郵政儲蓄銀行。其他通商類業務如快遞,也可以分拆上市,或吸收外部資本進行重組。

市場化運作:脫離郵政體系機構將完全按照市場規則運行,其盈利不再用於虧損部門的補貼,而是依法納稅。獲得專營權的,政府還可以考慮收取合理的專營費。

機構脫離後,郵政系統普遍服務的虧損部分全部由財政補貼,但隨著郵政體系的分拆、業務結構的調整以及業務發展,財政承擔部分應比改革前的虧損相對要小得多。

4.有關政策配套

實現上述改革需要一些政策配套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對郵政實行減免稅政策。如前所述,由於郵政提供的是公共服務,屬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部門,財政理應給予免稅,這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通過免稅,估計可以使郵政增收20億左右。

第二,允許郵政部門適度擴大通商類業務的范圍。例如開辦簡易養老保險,代辦養老金發放等等。如果這類業務能夠開展起來,每年為郵政提供數十億的盈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第三,人民銀行不要一次性將轉存款利率降到存款准備金利率的水平,而應制訂一個逐年降息的計劃,以使郵政儲蓄機構對未來幾年能有一個明確的預期,並據此安排資金運用結構的調整。隨著郵政儲蓄資金運用范圍的拓展,人民銀行可逐步取消對郵政儲蓄轉存款的優惠政策。這樣既使郵政能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時期,保證正常運轉,也使財政不至於面對過重的補貼壓力。

第四,適當放鬆對郵政業務的價格管制,使郵政部門有權根據市場競爭的狀況及時調整價格,增強市場競爭力。

第五,目前國家郵政局隸屬於信息產業部,對郵政行業管理不具備權威性。建議將郵政局設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並賦予其執法權。在此基礎上,有必要對現存信函市場的過度混亂狀況進行整頓,整頓的核心是提高經營信函業務的門檻,確保郵遞公司的資質,制止不合理競爭。

通過以上措施,力爭做到在財政少出錢甚至不出錢的情況下啟動和推進郵政和郵政儲蓄第一階段的改革。

三、未來郵政金融改革的理想模式

1.郵政儲蓄銀行的性質

我們認為,未來的郵政儲蓄銀行不應當是一個普通商業銀行,而應定性於以批發為主的特殊商業銀行。即郵政儲蓄銀行不做直接面對企業的貸款業務,將資金批發給其他金融機構獲取利差。理由如下:

第一,從郵政儲蓄的現有人員構成、知識結構以及運作方式來看,郵政儲蓄部門根本不具備對貸款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一旦開展零售業務,必將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

第二,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任務十分繁重,面對的困難不少,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再去建設第五個國有商業銀行。

第三,郵政儲蓄由於得到民眾的普遍信任,與農村信用社相比,在吸收存款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農村資金流出的原因,近年來已經引致不少批評。如果將郵政儲蓄銀行建成一個普通商業銀行,從商業利益出發,其必定不會願意向農戶和小型企業發放貸款,從而進一步加大農村的資金缺口。這一點已經從我國許多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的發展軌跡得到驗證。

如果郵政儲蓄銀行在資產運用方面採用以批發為主的模式,則不僅可以省去大量貸款審查和風險管理人員,避免不良貸款出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據調控經濟的需要選擇資產運用方向,成為國家調控經濟的工具。

2.如何與農村金融改革配套

由於郵政網點的普及性,郵政儲蓄吸收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農村。為使來自農村的資金能夠用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可以考慮通過某種制度設計讓郵政儲蓄吸收的部分存款能夠在農村留下來。例如,目前農村信用社已經交給省級地方政府管理,是否可以在省政府協調、提供某種保障的情況下,將一定比例的存款交給農村信用社運用。至於資金運用的期限、利率等條件都可以通過談判決定。

另一方面,郵政儲蓄通過為農村居民開辦簡易人壽保險,不僅可以為游離於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農村為居民提供一定水平的生存保障,而且還可以探討用保單到金融機構質押貸款的新業務,從而為農民和鄉鎮小企業開辟一條新的融資途徑。

3.郵政儲蓄銀行的資金運用范圍

未來的郵政儲蓄銀行似應可以在以下方面開展批發業務:

第一,購買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特別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過程中,可以考慮利用郵政儲蓄的一部分資金參與國有銀行的改組改造。第二,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作為資金的富裕者向短缺方提供資金。第三,購買國債獲得長期穩定收入。第四,購買部分信用等級高的大企業發行的債券。第五,委託國家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運用資金。第六,購買證券投資基金。

建議在組建郵政儲蓄銀行時,為之設置專門的法律,對郵政儲蓄銀行的性質和職能給出明確的定義,並在資金運用的結構比例方面作出規定。

㈧ 金融學畢業論文題目請問金融學專業關於房

1、淺析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啟示
2、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研究 3、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 4、關於汽車金融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5、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方法探討
6、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分析及實證研究 7、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
8、試論述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解決 9、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的特點及影響分析 10、從次貸危機談銀行的資產證券化發展
11、關於小額貸款銀行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12、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13、關於財務公司的金融職能探析 14、第三方支付體系研究
15、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風險控制 16、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問題 17、我國銀行信用卡系統風險防範
18、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研究 19、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20、我國家庭理財方案的設計
21、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狀況研究 22、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評級的作用 23、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研究 24、我國典當業的融資功能研究
25、商業銀行綜合櫃員制操作風險與防範
26、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潛在風險 27、租賃業在我國的現狀分析
28、我國商業銀行房貸風險與防範
29、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與內部控製作用分析 30、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