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政策性關閉企業貸款

政策性關閉企業貸款

發布時間: 2022-04-05 03:43:25

『壹』 國家關停企業補償標準是怎麼樣

一般能獲得六部分補償項目:

一、土地使用權的區域補償價:你所佔用的土地要按照佔用的性質和使用年限等來算出區域補償價,說通俗了就是土地使用權補償。那麼土地使用權應該怎麼補償呢?有這么幾種情況:

(1)土地承包經營權。本村村民在本村的土地上承包相關的土地所衍生出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2)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也就是取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這可能是通過拍賣、一次性買斷等方式取得的。

(3)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劃撥的方式。經過國有土地出讓取得的工業用地的資質,或者說通過劃撥取得,這都是納入土地使用權賠償范圍。但是租賃權現在還劃定在債權的范圍內,沒有劃歸物權的形式,所以租賃權是沒有土地使用權補償的。

二、廠房重置成新價

廠房重置成新價就是廠房重置後再建起來需要多少錢,被拆遷房屋拆遷時幾成新也有重置成新的問題。實踐中出現的客觀狀態有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物,只要滿足正規廠房的固定形態都應該按照房屋來計算。實踐中由於房屋的結構、寬度、高度都不一樣,補償價格也不一樣。有一些廠房使用磚木結構臨時搭建的,可能不滿足四面都有牆的要求,但是用於了正常的生產經營,原則上也應該按照建築物的房屋重置成新價標准來計算。基本上有一種廠房外在固體屬性,那麼就可以按照廠房重置成新價來補償。

三、停產停業損失費

因為拆遷造成國家關停企業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費用。一般情況下要滿足有營業執照、納稅登記、納稅記錄、實際經營的行為等等這些才能滿足一個正常的國家關停企業廠房進行生產經營的條件,這樣才能獲得一次性停產停業損失費。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提醒大家,就是在實踐中有很多國家關停企業注冊地址和實際經營地址不一致,這是不行的,注冊地址和實際經營地址是一致的才能滿足合法的經營主體。
(1)預期利益損失,一年可產生的預期利潤是一百萬,拆遷造成經營中斷,造成三年的停產停業損失,這樣有可能要賠償三年的損失。

(2)違約的損失,國家關停企業和客戶簽訂了一百萬的合同,由於拆遷不能按時供貨,一百萬的違約成本是五萬塊,要補償國家關停企業的違約損失。

(3)財務成本,向銀行貸款一百萬,每年付財務成本利息,現在由於經營斷了,財務成本是累計增加的,所以財務成本也要納入停產停業損失中。

這些是可能遭受的損失。人員安置遣散費只出現在國營國家關停企業和集體所有制國家關停企業當中,一般中小國家關停企業和私營國家關停企業都沒有,基本含在停產停業損失之列了。

四、裝修附屬物

對現有建築的添附是不可能挪動的,是按照重置費來算。實踐中一個水泵、變壓器、機器設備都納入到裝修附屬物范圍內。

五、機器設備

機器設備分為可移動和不可移動的,不可移動的機器設備跟房屋一樣要有重置成新價,可移動的機器設備補償的是搬遷費。

六、搬遷費用

可移動的所有附屬設施設備等要給予的搬遷費用。

『貳』 政策性銀行貸款的存在問題

銀行資金來源決定資金運用,資金來源總量、結構決定資金運用的總量和結構。商業銀行如此,政策性銀行也不例外。近年來,政策性銀行在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籌集了大量資金,為國家重點建設、進出口行業、農業發展等提供了極其有力的保障。但從長遠來看,在現有的資金籌集中存在相當的局限性,影響和制約了政策性銀行業務的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資金成本高、期限短、數量有限。政策性銀行現有的資金籌集槊道中,主要是來源於向各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指誇性金融債券,利率一般高於商業銀行吸收的同期儲蓄利率,期限為3-5年。而政策性貸款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利率和期限的優惠上。大部分政策性貸款利率低於同期儲蓄存款利率,期限多在5年以上,有長達20年。短期資金長期佔用,必然增加銀行經營的難度和風險。貸款利率的優惠與高成本的資金來源必然導致虧損,負債愈多虧損愈多。從一定意義上講, 國家財政將彌補這些虧損,政策性銀行的目標也不是盈利,但長期大量的虧損在目前國家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補貼是解決不了的。而且,政策性銀行雖不以盈利為目標,是因為政策性金融業務與逐利的商業性金融業務常常存在矛盾,銀行作為一個經濟組織,必須「保本經營」,長期虧損和依靠補貼既無益於政策性銀行的經營和進取,又給借款者造成錯覺,產生有意拖欠,甚至拒不償還,反過來增加虧損的可能性。
在籌集資金的量上,也不適應政策銀行的發展。從這兩年金融債券的發行情況和今後發展趨勢看,債券的增長速度不能適應政策性資金需求。而且,在三五年後,隨著償債高峰的到來,借新債還舊債,同時還要保證政策性項目所需資金,政策性銀行所需資金的規模必將成倍增長,由此進一步增加其業務開展的難度。 (1)貸款資金死滯沉澱過多。在政策性銀行信貸資產中,有相當部分是在成立時由各專業銀行或原國家六大投資公司劃輔過來的。這些信貸資產由於長期的政策性因素管理鬆懈,造成許多資產死滯沉澱。有關研究表明,農業發展銀行的死滯沉澱資產占信貸資產的20%左右,而國家開發銀行經營基金和其他委託貸款的回收率不到10%,利息回收率則更低。只因其皆連續簽訂展期合同,故其呆賬、呆滯率尚無表現,但從其催收情況看,這些資金的順利回收將困難重重。
(2)逾期貸款比倒過高。從目前來看,政策性銀行剛運行幾年,貸款質量問題最明顯的表現形式則是逾期貸款的大量存在。據統計,農業發展銀行發放給河南某縣的貸款中,貸款逾期率達39%,國家開發銀行發放給水運行業的政策性貸款中,逾期率高達50%以上,而目前在人民銀行關於對商業銀行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通知中規定:「逾期貸款率不得超過8%」。雖然政策性銀行由於其職能的特殊性不必執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規定,貸款質量指標尚無具體規定,但拿現行的逾期貸款率去與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指標相比,其相差懸殊之大,足以說明其貸款風險程度之高。
(3)潛在的貸款損失威脅日益加大。從這兩年的情況看,政策性銀行貸款呆賬,呆滯率均低於專業銀行,利息償還率有的高達90%以上,呈現出良好的運行狀態。但征這表面的良好狀態下,存在著極大的損失威脅:
首先是因為政策性銀行才運行幾年,而許多貸款都是中長期貸款,貸款期限在2年以上,償還期限尚未達到,所以,「兩呆」貸款比率較低,一旦到達回收高峰,矛盾顯現出來,比倒勢必擴大。
其次是因為在己歸還的貸款本金特別是回收的利息中,相當一部分是企業用政策性銀行貸款撥付的資金償還的,這也是銀行實行「收貸掛鉤」 所產生的結果。還有一部分企業為繼續使用政策性貸款,便通過其它銀行貸款來歸還政策性銀行貸款利息,獲得良好信譽來爭取貸款。也就是說「收貸掛鉤」制度約束了企業在貸款年限內守約按期歸還債務,但一旦貸款投資結束後,沒有了切斷資金這一硬條件的約束,這些企業是否可能按期償付債務呢?從目前各大專業銀行普遍存在沉澱貸款情況看,這種可能性極小,這實際上是企業短期行為使貸款風險滯後發生。
再從政策性銀行貸款的保障形式看,政策性銀行貸款方式多為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抵押貸款比倒不大。據河南某縣反映,該縣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80%以上為信用貸款,沒有抵押或擔保,而在開發銀行交通行業的貸款中,有60%上由貸款企業主管部門即鐵道部和國家民航總局等擔保, 在擔保合同中,對保證方式、保證責任等均無詳細明確的規定。一旦發生貸款損失,如何向擔保人進行索賠,也是一個潛在的難題。在另一些擔保合同中,保證人資格則完全不符合《擔保法》的規定,或同為銀行的債務人,相互擔保,實際上是「擔而不保」。
最後,貸款風險潛在威脅的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貸款企業。根據政策性銀行對象太部分是效率低或虧損或潛虧企業,這些企業所欠銀行貸款事實上是很難收回的。目前中國各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中20%的呆賬,多半來自這樣一些企業,在各商業銀行將政策業務分離出來後,這樣的企業多半推給政策銀行承擔,從而進一步增加政策銀行貸款的風險。

『叄』 什麼是政策性掛帳貸款

國有糧食企業經營糧食所需資金,包括收購資金、各項費用開支,基本上由國家銀行提供糧食貸款解決,糧食企業用銷售收入和財政部門撥付的糧食政策性補貼資金歸還銀行貸款本金和利息。如糧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虧損或財政補貼資金不到位,或被擠占挪用,就不能如數歸還銀行貸款本金和利息,由此產生的對銀行的欠賬稱之為"糧食財務掛賬"。

『肆』 什麼叫政策性貸款

政策性貸款,全稱「政策性銀行貸款」:

① 政策性銀行貸款由各政策性銀行在人民銀行確定的年度貸款總規模內,根據申請貸款的項目或企業情況按照相關規定自主審核,確定貸與不貸;
② 效益也是政策性銀行貸款需要考慮的要素之一;
③ 政策性貸款是目前中國政策性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
a.一方面,它具有指導性、非盈利性和優惠性等特殊性,在貸款規模、期限、利率等方面提供優惠;
b.另一方面,它明顯有別於可以無償佔用的財政撥款,而是以償還為條件,與其他銀行貸款一樣具有相同的金融屬性——償還性。

『伍』 政策性銀行貸款的具體操作

政策性銀行是以債權人的身份加入到項目管理中的。隨著BOT等新的項目融資方式的推廣,資金的提供方在項目的建設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功能。由於債權人等融資方積極加入到項目管理中,使得項目的風險和效益等因素在項目的抉擇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政策性銀行的項目監督體系包括項目審查制度、項目評估制度、項目論證制度、項目建設監督制度、項目驗收制度、項目檔案制度等。 政策性銀行以債權人身份加入到貸款項目管理中去, 其管理思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了形成對貸款項目的良好管理,在內部組織框架上進行有效設置;二是對貸款項目進行全流程的現代化管理,在其中運用項目管理的思路。 政策性銀行對貸款的項目,可以根據項目的發展階段進行流程管理。在項目管理中結合各階段的特點,做好風險控制。 (1)對貸款項目的總體論證。貸款項目在申請貸款之前已經過相關部門的論證和立項審查,所以貸款銀行應側重於論證貸款項目與本行資金可貸能力是否相適應,以及對項目本身在技術條件、經濟條件、政策條件及組織條件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論證。
(2)貸款項目的效益評估。這一環節直接關繫到貸款經濟效益高低和能否保證收回,是事前控制風險的重要步驟。因此,承貸貸款項目必須進行周密的投資成本和預期效益的比較分析和評估鑒定,以確定貸款項目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同時,銀行必須對申請貸款的項目進行比較分析、分類排隊。對那些投資少、見效快、效益明顯的項目優先考慮,保證供給;而對效益相對較差的項目推後考慮,以促使效益較高的項目順利進行。
(3)貸款項目的審查。在貸款項目的審查階段,銀行以債權人身份開展工作,這是區別於一般項目管理的。一是對貸款對象的經營能力(項目承建能力)及必備條件進行審查和落實,以保證貸款能夠有效利用,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從承貸行方面講,通過貸款項目審查,落實貸款使用條件,以確保貸款本息能按期收回。貸款項目審查的關鍵之處在於:經過項目的論證和評估,項目本身已經完善,重點在於項目的落實, 即項目能否按預期計劃建成投產。這需要貸款項目的建設方或營運方有嫻熟的資金使用技巧。否則,貸款項目不能按期投入建設,銀行貸款本身將面臨不能收回的風險。在貸款項目的審查階段,主要應審查領導的群體素質、貸款資金的運用能力、項目工程和配套設施,以及申請貸款所應具備的政策條件及其他配套條件等。
(4)貸款項目的建設監督。在貸款發放以後,貸款銀行必須組織相關人員,及時對貸款進行跟蹤檢查,監督貸款按規定用途和合同計劃進度合理使用。貸款項目監督的直接對象是貸款資金使用的全過程,內容包括技術監督、財務監督和效益監督3個方面。貸款銀行主要進行財務監督,審查企業是否按貸款合同的要求使用貸款以及企業是否遵守了貸款合同中的一些限制性條款。
(5)貸款項目的驗收。項目驗收是指銀行隨著工程進度進行工程每一環節、每一部分的質量檢驗和驗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銀行的貸款項目負責人在有關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對項目工程嚴格驗收,確保工程進度合理、質量合格,為確保按期收回貸款打下物質基礎。
(6)貸款項目的歸檔。每一筆貸款項目的操作都蘊積著大量的經驗和教訓。貸款銀行必須對每一筆貸款項目在結束後及時作出總結報告,詳細報告項目運行的全過程,以及在貸款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同時,項目的歸檔管理可以為無法按期收回貸款的項目進行的管理提供詳實的備查資料,以分析貸款風險並採取措施降低貸款損失,預防同類風險的再度發生。

『陸』 政府強制關閉企業後,如何處理企業所欠貸款

政府強制關閉企業後,企業所欠貸款按照清算程序,以企業資產進行償還,不足以償還的按比例償還。
清算企業債務的清償能力,以其注冊資本為限。如企業實收資本少於注冊資本應補足各自認繳資本。企業以財產支付清算費用後,按照下列順序清償債務:1.應付未付的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2.應繳納未繳稅款;3.尚未清償債務。不足清償同一順序債務的,按照比例清償。

公司清算是一個過程,法律設置了嚴格的清算程序。所謂的公司清算程序,是指在公司解散清算過程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該經過的具體步驟。

『柒』 政策性銀行貸款的項目改善

(1)加快政策性銀行的立法步伐,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根據世界上政策性銀行產生的歷史來看,比較成功的組建模式一般是「先行立法,後建機構」,即先制定頒布專門的政策性金融法規(尤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然後根據專門的政策性金融法規組建專門的政策性銀行。中國應盡早研究制定《政策性銀行法》,進一步指明各類政策性銀行作為國家信用機構的性質、定位和發展方向,明確政策性銀行的經營原則、資金來源、業務范圍、貸款申請、審批、發放及收回的程序,界定政策性虧損與經營虧損,建立企業還貸約束機制,明確財政、政策性銀行與承貸企業3方的責任及處罰辦法等。 (2)正確選擇政策性貸款項目,在源頭上控制貸款項目風險。政策性銀行是政府銀行,必須依照國家政策進行資金投放,但它同時也是金融企業,其貸款作為銀行貸款,可以低息甚至無息,但決不可以放而不收。否則,貸款將成為財政撥款而失去銀行特徵。對於在政策范圍內的貸款項目,政策性銀行必須自主進行嚴格的貸前調查和評估論證,擇優扶植,選擇效益好、盈利或微利、有還款能力的項目。如果政策范圍內的項目達不到評審條件,也不予貸款。
(3)政策性銀行需要建立現代銀行企業制度,對貸款建立先進的項目管理,並建立貸款風險防範機制。政策性銀行要辦成真正的銀行,必須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借鑒商業銀行管理制度,實行貸款風險管理,在承擔必要的貸款風險的同時進行積極和全面的項目風險管理,盡量減少貸款損失;完善貸款審貸分離制度,健全貸款經營責任制和內部稽核制度,將責權利相結合,督促信貸人員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完善銀行監控預警系統,開發信貸業務風險監控系統,對借款人和貸款項目進行分類管理,建立對借款人、地區、行業的信用評級制度,加大對借款人和貸款項目的現場監管力度,使監管關口前移,變被動監管為主動監管。
一般來說,政策性銀行貸款利率較低、期限較長,有特定的服務對象,其放貸支持的主要是商業性銀行在初始階段不願意進入或涉及不到的領域。例如,國家開發銀行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的能源、交通等「瓶頸」行業和國家需要優先扶持領域,包括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這些領域的貸款量占其總量的91%。進出口銀行則致力於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以及支持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資項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則主要承擔國家政策性農村金融業務,代理財政性支農資金撥付,專司糧棉油收購、調銷、儲備貸款業務等。

『捌』 什麼是政策性國有企業

應該是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目前這項已經不存在了,已經是依法破產了。
它是臨時的制度,為了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逐步向建立依法破產機制平穩過渡 ,也就是從依政策破產向依法破產過渡。
政策性破產——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的「殺手鐧」

自1994年起,政策性破產工作歷時15年,是持續時間最長,工作難度最大,支付改革成本最高的一項國企改革措施。它不僅是「三年脫困」的殺手鐧,更是國有企業結構調整、重組脫困的利器。

一、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臨危授命

改革開放以來的國有企業改革發生在特殊的體制改革環境與特殊的經濟成長階段中,它涉及到國有企業結構分布、規模調整、產業及企業組織結構改造、制度變遷和創新等等一系列問題。它不僅反映企業經營觀念的轉變,而且是國有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後普遍面臨的必然選擇。破產本身既是國有企業脫困與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應對國際競爭、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和適應國內相關體制改革的要求。在復雜的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臨危授命

1.我國正處在結構轉換、工業化加速的歷史時期。迄今為止經濟發展史上體現不同成長階段的重要范疇,如農業國、工業化、後工業化、信息化等等,核心首先是一種結構意義上的轉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保持長期高速增長,但經濟發展作為結構的轉變,如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就業結構、技術結構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往往還需要更長時期的積累和發展。

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變動的統計數據判斷,我國現階段的結構調整發生在工業化加速時期,在這一歷史時期結構變化極為迅速,從而對企業破產重組提出了深刻的歷史發展性要求。而這一歷史時期的結構急劇變化又具有鮮明的工業化特徵,因而就推動經濟增長而言,企業破產重點是圍繞提高第二產業的資源配置效率,破產必須服從工業化效率提升的歷史要求。在這一基礎上還要充分注重從業人員安置對於企業破產的特殊體制意義和社會意義。

2.國有企業的宏觀體制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國的財政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對國有企業的籌資來源和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基本建設撥款改貸款,資金由無償使用改為有償使用;二是企業流動資金增量需求全部由銀行貸款;三是稅制改革由稅前還貸改為稅後還貸;四是財政體制開始向公共財政轉化。以上財政體制改革,結束了國有企業吃財政大鍋飯的歷史,國有企業進一步被推向市場。

金融體制改革,加快了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變。長期以來,中國的金融系統扮演著政府或財政出納的角色,國有銀行在承擔商業性貸款的同時,還承擔著許多政策性貸款。雙重職能的混淆,使得銀行貸款行為扭曲。各級政府直接干預銀行的貸款決策是相當普遍的情況。大量經營不善、效益低下、資金周轉不靈的國有企業要由銀行的「安定團結」貸款維持生存,企業靠銀行借貸發工資的現象也較為普遍。從1997年開始,國家對國有銀行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一是實行金融系統垂直管理,統一法人,從管理體制上削弱了地方對金融系統的干預,為商業銀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創造了必要的體制條件;二是將銀行的政策性職能與商業職能分開,分別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為國有銀行的商業化運作創造了條件;三是國有商業銀行內部開始按照商業銀行運作規則進行管理,嚴格審核信貸和貸款條件;四是從2004年開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將進一步深化改革,進行股份制改造、上市,並明確了時間表,與國際慣例接軌。金融體制改革的加快,使得大量國有企業再也不能躺在銀行身上過日子了,過去企業被掩蓋的各種矛盾開始顯現,並逐步表面化、尖銳化。以上國有企業宏觀體制環境變化對企業重組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3.我國所有制結構已從單一演變為多元。在我國,沒有所有制結構的變化,企業破產重組不可能普遍發生。改革開放20多年來,資源配置方式發生劇烈變化最為深刻的制度原因在於社會財產制度的演變,特別是所有制結構的演變為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創造了可能。從1985—1996年年發生的企業資產結構變化,明顯地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1985—1992年為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資產制度開始變化,國有企業資產比重開始下降,但速度並不顯著,7年間國有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所佔比重僅從85.4%降至77.8%,平均每年下降不到1個百分點;自1992—1996年為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資產制度改革明顯加快,國有企業資產比重從70%以上下降至58.4%,4年間下降了10多個百分點,平均每年至少下降3個百分點以上。1999年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以及「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的指導思想後,各地產權制度改革和重組步伐大大加快。總之,我國現階段的企業重組是在所有制結構發生並仍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制度背景下展開的,特別是在非國有經濟迅速發展,非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擴大的條件下展開的,因而,企業重組如何與所有制結構演變目標相協調,尤其是與非國有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不能不成為企業重組重要的考慮因素。

4.多元化市場競爭格局已經形成。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多元化的發展,國有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是多種經濟成分迅速崛起,對國有企業形成直接挑戰。從1985—2003年,國有企業產值比重從65%降到21%,而集體、私營、外資等非國有經濟成分的比重同期從35%上升到79%。國有企業的發展速度、盈利能力、資金利用效率,已開始明顯低於其他所有制企業。多元經濟並存格局的出現使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有企業面臨新的考驗。二是外資企業的大規模進入改變了市場競爭格局。90年代以來,大量外資帶著跨國公司的技術和管理開始搶灘中國市場,其方式從過去的合資、合作,轉為越來越多地採取獨資形式,在一些如家電、日化、飲料等競爭性行業以及計算機、電子設備、信息通訊等高新技術產業中,外資企業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在其他非壟斷行業,外資與合資企業也迅速擴張,且增長較快,資產質量也較高。國有企業受到外資的沖擊越來越大。三是經濟全球化加快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為迎接加入WTO的挑戰,中國長期保護性關稅開始較大幅度下降,到2001年關稅稅率已降至15.5%,各項非關稅壁壘逐步減少,國內市場的開放程度迅速提高。從1992年起,我國從貿易規則到商品價格,日趨與國際市場接軌,實行進出口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大幅度減少,一批與世界貿易規則相背的內部文件被廢止,外貿經營權進一步放開。市場價格波動不僅受供求關系影響,與國際市場的關系也日益緊密。國內市場的國際化使國有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復雜的改革開放背景下,面對多年形成的國有企業沉痾,政策性破產臨危授命,趟出了一條國有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的前無古人之路。

二、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歷經曲折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企業在傳統體制下積累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一批虧損嚴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難以退出市場,不僅直接影響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結構調整,也成為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出台,1988年正式生效。但由於各方面認識不到位、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改革成本不落實等原因,國有企業破產工作一直難以實質性推進。為促進國有企業破產工作,建立企業優勝劣汰機制,在《破產法》的基礎上,自1994年以來,國務院制訂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政策體系,推進了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逐步展開。

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大體上可分為幾個階段。

起步探索,抓好試點的階段(1994年—1996年)。1994年,國務院出台了國發59號文件,提出在上海等18個城市進行國有企業破產工作試點。試點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啟動了國有企業破產工作的探索,另一方面引導人們突破思想禁區,開始認識到企業有生有死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國有企業破產的現實逐步為社會各方面所接受。

完善政策,全面推進階段(1997年—2003年)。1997年國務院下發了國發10號文件,補充完善了破產政策,並將試點擴大到全國111個城市。1999年以後,在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又把關閉破產的重點集中到紡織、煤炭、有色金屬、軍工等結構調整任務重的行業,國有企業破產工作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針對資源枯竭礦山的關閉工作,2000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出台了中辦發11號文件,進一步完善了安置職工的政策。隨著破產工作的全面實施、探索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破產工作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逐步建立健全,並在實踐中培養、鍛煉出了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工作隊伍。

統籌規劃,穩步過渡階段(2005年-2007年)。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為適應金融等領域改革的深化以及新《破產法》即將出台等新的形勢,從2004年初開始,全國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各地和有關中央企業共同編制完成了全國企業關閉破產總體規劃。經過一年的調查研究和部門協商,2004年12月總體規劃上報國務院,2005年2月國務院第80次常務會議審議批准了總體規劃。總體規劃對今後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的任務,實施的范圍、時間和重點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並提出到2008年要基本完成政策性關閉破產任務。為了做好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與國有金融機構改革的銜接,總體規劃還對當時的工作程序和相關政策作了調整。全國領導小組組織起草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的意見》,對貫徹落實總體規劃提出了具體要求。總體規劃的實施,標志著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在繼續做好國有困難企業有序退出市場的同時,逐步開始向建立依法破產機制平穩過渡。

全面完成,收尾攻堅階段(2008年)。2008年是國務院確定的實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總體規劃的最後一年,全國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進入到最後的攻堅階段。按照工作部署,全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克服困難,國務院確定的總體規劃內項目基本上完成了審核工作。

各地黨委、政府和有關中央企業對實現政策性破產工作任務十分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有些省市對原有的政策措施進行了梳理完善,出台了新的文件,確保破產工作在政策上不留尾巴。有些省市召開動員會,黨委、政府領導同志分人分戶負責督辦,有關部門分工落實工作責任。一些中西部財政比較困難的省市,多方籌集改革成本,甚至向銀行貸款用於確保破產資金到位。一些有政策性破產任務的中央企業倒排工作進度計劃,完善工作責任體系和政策措施,努力完成2008年的工作任務。

15年來,經國務院批准,全國共實施關閉破產項目約5000戶,安置職工近1000萬人。

二、國有企業關閉破產——成效顯著。

十五年來,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基本平穩有序地退出市場,對於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1.促進了國有企業扭虧脫困和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

一是劣勢企業的關閉破產,消除了一批虧損源。在國有企業3年改革脫困期間,1997年虧損的6599戶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中,有1529戶是通過兼並破產消除虧損的,占脫困企業的29.49%,3年間企業兼並破產工作使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減少虧損316億元。

二是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關閉破產加快了軍工、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的結構調整,並使這些行業逐步實現了整體扭虧為盈。在紡織行業限產壓錠、虧損糖廠關閉、有色金屬行業重組下放、煤炭行業資源枯竭礦山關閉破產、軍工企業改革脫困等多項工作中,政策性關閉破產都是關鍵性措施。

三是促進了國有企業素質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好轉。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戶數從23.8萬戶減少到15萬戶,減少了40%;實現利潤從214億元提高到4951億元,增長了22倍。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的大幅增長,一方面是宏觀調控保證了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效果開始顯現,其中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2.促進了企業優勝劣汰機制的建立,激發了企業深化改革的內在動力。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只能生、不能死,不僅破產不行,行政性的關閉、撤消也難以做到。在這種僵化的體制下,企業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普遍缺乏市場的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破產法》出台後,由於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國有企業破產長時間只能停留在法律和研究層面,並不具有現實的可行性。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找到了一條在現實條件下國有困難企業退出市場的通道,形成了一套使國有企業能夠退出的政策措施,使國有企業的破產從理論探討變為現實行動。國有困難企業不僅可以破產,而且能夠破產,像其他非國有企業一樣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優勝劣汰機制。這種新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吃國家大鍋飯的問題,也激發了國有企業提高經營能力、深化內部改革、加強內部管理的內在動力,形成了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源泉。

3.維護了企業和社會的穩定。

國有企業關閉破產的難點和重點是如何在破產過程中維護企業和社會的穩定。政策性關閉破產實質上是政府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的企業關閉,特點是政府介入深、組織程序嚴謹,動用各種社會資源,保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的平穩進行。任何一家企業破產,當地政府或集團公司都要組織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工作隊伍進入企業實施操作,宣傳和解釋政策,做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相關的政府部門也要動員各方力量,測算和撥付職工安置托底資金,接收企業所辦醫院、學校等,對破產企業離退休職工實施社區化管理,對下崗職工進行再就業培訓,依法維護破產企業的正常秩序等等。

在國家財政比較困難,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的條件下,政策性破產通過多渠道籌措改革成本,化解了資金來源不足的壓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破產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在地方各級政府的組織協調下,破產企業職工最關心的社會保險關系的接續等問題也都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多年來,有關部門和國有金融機構為了支持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國有金融機構擔負了大量破產項目的審核和債權損失核銷工作,為妥善安置破產企業職工承擔了大量資產損失。各級社會勞動保障部門在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各項社會保險關系接續和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破產企業下崗職工的穩定。各級工會組織積極參與國有企業的關閉破產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各級財政承擔破產企業職工安置費用不足的托底責任,幾年來各級財政為此支付了大量改革成本。

正是由於政府的直接介入和主導運作,化解了許多矛盾,幾年來,雖然破產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但突發性、群體性事件逐年明顯減少。

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工作已經到了最後收尾的攻堅階段,廣大長期工作在政策性關閉破產戰線上的同志再接再厲,艱苦奮斗,努力工作,堅決完成國務院確定的工作任務,為歷時15年的政策性破產工作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玖』 國家20063號文件

國務院辦公廳文件
國辦發[2006]3號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全國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的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的意見
全國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
國有企業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是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而採取的一項特殊政策。近幾年來,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和資源枯竭礦山平穩有序地退出市場,對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做好今後幾年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全國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全國領導小組)研究制訂了全國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已經國務院第80次常務會議原則同意。現就貫徹落實總體規劃,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規劃實施的范圍和重點
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的期限為2005年至2008年。2008年後不再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已列入規劃的擬關閉破產企業,按年度編制關閉破產計劃。全國領導小組按規定程序組織有關部門和國有金融機構進行審核,上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
總體規劃的實施范圍包括:一是新增的擬關閉破產企業,共1610戶,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1502.6億元,職工228萬人;二是目前已送各國有金融機構審核的擬關閉破產企業,共506戶,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769億元,職工123萬人。以上企業共計2116戶,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2271.6億元,職工351萬人。
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的重點是:繼續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支持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和資源枯竭煤礦關閉破產;繼續做好有色金屬困難企業關閉破產的收尾工作。
二、進一步改進關閉破產項目審核辦法
負責項目審核工作的有關部門、國有金融機構應認真履行審核職責,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審核任務。(一)在國資委下發報送年度項目的通知後,各省(區、市)和有關中央企業(集團)應在1個月內完成關閉破產預案的制訂和申報工作。(二)國資委應在1個月內完成項目的初審工作,將擬關閉破產企業項目表(含各國有金融機構的債權明細)送有關部門審核。(三)有關部門和國有金融機構應在3個月內完成項目審核工作,報全國領導小組辦公室復核;國有金融機構如未在規定時間內對項目提出意見,視為審核同意。(四)全國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在1個月內,對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政策性破產條件或逃廢金融債務的項目提出處理意見,將審核通過的項目上報國務院。
三、加強企業債務的審核和管理
國有金融機構應在3個月內完成對擬關閉破產企業的債務核對工作,對審核中發現不符合政策性破產條件或逃廢金融債務的項目提出意見。不符合政策性破產條件或逃廢金融債務的企業不得實施政策性破產。國有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擬關閉破產企業索要補償金;不得因擬關閉破產企業的擔保問題而影響審查進度,擔保企業履行擔保責任確有困難的,由國有金融機構與企業協商,酌情予以適當減免。國有金融機構在項目審核過程中,應及時向當地協調小組和企業通報審核進展情況。
擬關閉破產企業必須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單位報送關閉破產預案並說明有關情況,確保關閉破產預案中的資產、債務、各類人員及各項費用標准等數據真實可靠,主動配合國有金融機構做好項目審核工作,支持國有金融機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審核任務。
對列入總體規劃擬實施關閉破產的企業,有關金融機構不得在企業關閉破產方案實施前轉讓或出售已確認的債權(國有金融機構之間經國家批準的債權轉讓除外),也不得加緊追討債權及擔保責任。但對企業惡意逃廢金融債權的行為,有關金融機構應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國有金融機構以企業破產終結時法院裁定的清償率進行清收。股份制金融機構(包括改制後的國有商業銀行)債權由金融機構按照內部議事程序,依據企業破產終結法院裁定依法核銷。
國家有關部門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考核時,應對其執行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政策核銷貸款發生的損失因素予以考慮。在核銷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貸款時,如貸款的審批、發放和貨後管理無違規違紀問題,國有金融機構可不對有關責任人員處罰後再核銷呆帳。
四、嚴格破產操作程序和責任追究制度
各地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協調小組(以下簡稱協調小組)、有關部門和國有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落實總體規劃的重要意義,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按照法定程序規范操作。各地協調小組要做好擬關閉破產企業、有關部門和國有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確保在國務院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完成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任務。
為進一步做好列入總體規劃的中央企業關閉破產工作,全國領導小組要會同各地協調小組,按照「先移交後破產」的原則,切實做好組織實施工作。國資委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和指導,有關中央企業(集團)要切實負起責任,確保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順利進行。
各地協調小組要對擬關閉破產企業進行政策培訓,組織企業編制好關閉破產預案,做好實施工作。各地協調小組和有關企業在實施關閉破產項目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規范操作,不得虛報、瞞報企業財務數據;不得私分、轉移、故意賤賣擬關閉破產企業和關閉破產企業的資產;不得惡意逃廢國有金融機構和其他債權人的債務;任何人、任何機構都不得截留、挪用各級財政用於關閉破產企業的補助資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接收關閉破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承諾,積極創造條件並嚴格按照規定及時妥善接收破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資產和人員;已改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國有企業實施破產過程中要嚴格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依市場規則辦事。各地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違法違紀事件要嚴肅處理,特別是對弄虛作假的有關部門和企業領導人要從嚴追究責任。對出現重大違法違紀事件的,全國領導小組將通報批評,並暫停審批該地區的政策性關閉破產項目,暫停下達該地區的關閉破產企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
五、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
各地要繼續把做好破產企業的穩定工作放在突出地位。企業關閉破產方案未經職代會審議的,職工分流安置方案未經職代會討論通過的,關閉破產所需資金不落實的,不能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各地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切實維護關閉破產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在實施關閉破產期間,企業的黨組織、工會組織不能撤,工作不能停,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化解各種矛盾。各地協調小組要對關閉破產企業的穩定工作負責,對突發的重大事件要按規定程序上報全國領導小組。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