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貸款金融中介發展背景
擴展閱讀
定期存單未到期抵押貸款 2024-10-13 10:10:21

貸款金融中介發展背景

發布時間: 2022-04-05 08:23:25

A. 金融中介理論的演變階段

John Chant(1990) 將金融中介理論分為新論與舊論,「新論」主要是對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平行發展做出的回應。也就是說,隨著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發展,金融中介理論的研究以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經濟學作為分析工具。「新論」對金融中介提供的各種不同的轉形服務進行了更細致的識別與分析;更深入地探尋金融中介如何運用資源以博取有用信息、克服交易成本從而通過改變風險與收益的對比來實現這些轉形。新論中,又要涉及第一代和第二代金融發展理論的不同觀點。前者的代表 Gurley & Shaw ( 1960 )認為,金融中介利用了借貸中規模經濟的好處,他們以遠低於大多數個人貸款者的單位成本進行初級證券投資和管理。 Benston George ( 1976 )認為存在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不可分割性等摩擦的市場,是金融中介產生並存在的理由。後者的代表 Boyd & Smith ( 1992 )認為信息獲取和交易監督上的比較優勢使金融中介得以形成; Bencivenga & Smith ( 1991 )認為當事人隨機的流動性需要導致了金融中介的形成; Dutta & Kapur ( 1998 )認為當事人的流動性偏好和流動性約束導致了金融中介的形成。事實上,金融中介發展到現在已突破了交易成本、信息不對稱的範式約束,開始強調風險管理、參與成本和價值增加的影響,使金融中介理論從消極觀點(中介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向積極觀點轉變(在轉換資產的過程中,中介為最終儲蓄者和投資者提供了增加值)。關於這一點,後面有詳細的論述。
「舊論」將金融中介提供的服務等同於資產的轉形,金融中介向客戶發行債權,而這些債權與其自身持有的資產具有不同的特點。把金融中介視為被動的資產組合管理者,只能根據他們在市場上所面對的風險與收益情況完成組合的選擇。事實上,新論與舊論的區分不是很明確,因為任何一種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都是在以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舊之間很難截然分開。金融中介理論的發展也不例外。本文打算以金融中介理論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展開論述。 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論包括相互對立的兩種理論即信用媒介論和信用創造論。早期對金融中介進行研究的可能是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約翰·穆勒等人的信用媒介論。其基本觀點是: 1 、貨幣只是簡單的交換媒介和一種便利交換的工具,這是信用媒介論的全部理論基礎; 2 、信用僅僅是轉移和再分配現有資本的一種工具,並不能創造出新的資本; 3 、銀行的作用在於媒介信用,而不是創造信用; 4 、銀行必須在首先接受存款的基礎上才能實施放款; 5 、銀行通過充當信用媒介,發揮著轉移和再分配社會現實的資本,提高資本效益的作用。信用媒介論的出現是由當時客觀經濟基礎決定的,有它合理的成份。但是它排除了銀行超過其吸收的存款數量而進行貸款的可能,這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就不十分正確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由普通的中介者變成萬能的壟斷者。面對這一現實,簡單樸素的信用媒介論無法解釋。於是信用創造論便應運而生。
信用創造論的基本觀點是:銀行的功能在於為社會創造信用。銀行能夠超過它吸收的存款額進行放款,而且能夠用放款的辦法創造存款。因此,銀行的資產業務優先於負債業務,且資產業務決定負債業務。銀行通過信用創造,能為社會創造出新的資本,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信用創造說的先驅者是 18 世紀的約翰·勞,主要代表人物是 19 世紀末的麥克魯德和 20 世紀初的熊彼特和哈恩等人。信用創造論從技術上描述了銀行信用對貨幣流通的經濟過程的影響,並且提出了信用制度下貨幣供應方式和貨幣倍數擴張的原理,這對中央銀行制度的完善和對貨幣量的調控提供了理論依據,對後來的經濟學家深入研究貨幣信用起了很好的啟發作用。但是,信用創造論的「信用即財富、貨幣即資本」,「銀行無限創造信用」的觀點則是錯誤的(周延軍, 1992 )。
上述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論實際上只是說明了銀行的部分職能,但是沒有論及銀行存在的原因,這可能是受當時經濟金融環境及認識能力所限。 20 世紀前期,對金融中介理論的研究進展不大,一般的研究都是把金融中介作為既定的要素。當然,也存在例外, Fisher(1930 ) 發現,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跨時消費效用函數,在缺乏外部交易的情況下,每個家庭的消費效用函數將在兩個時期間效用的邊際替代率等於相同兩個時期間家庭內部「生產」的邊際轉換率的那一點達到最佳。後來,人們對此做了引申並概括為 Fisher分離定理。如果進一步引入消費者信貸,則會使家庭消費儲蓄的個量和總量軌跡發生改變 ,且這種改變具有帕累托最優改進的性質 (Tobin,1987) 。這個所謂的「內部信貸市場」觀點實際上凸現了金融中介的功能 ,即消費者信貸市場的存在會改變家庭的總效用和福利水平。 Fisher 的貢獻開啟了金融中介重要性的理論閘門,對後來經濟學家產生了影響。 然而,長期以來認為金融中介對經濟不產生影響的觀點一直存在,遠有薩伊,近有 Arrow(1953 , 1970) , Debreu ( 1959 )、 Friedman & Schwartz(1963) 和真實經濟周期模型的信奉者。在 Arrow(1953 , 1970) , Debreu(1959) 提出的包含銀行部門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均衡時,銀行的利潤為 0 ,且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組成和規模對其他經濟部門無任何影響,企業和家庭通過市場相互作用,金融中介不扮演任何角色。當市場是完美的和完全的時候,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效率,不存在可由中介改進福利的餘地。而且 MM 定理用到此處會得出資本結構無關緊要的論斷,家庭能夠構建資產組合以抵消中介持有的任何頭寸,中介不能創造價值( Fama , 1980 )。 Friedman & Schwartz(1963) 認為由中央銀行控制的貨幣供給是最為關鍵的金融變數 ,這也就意味著 ,銀行在貨幣創造功能之外不會發揮其他功能 ,包括中介功能。 Modigliani & Miller(1958) 提出的所謂「MM定理」以及隨後發展起來的「真實商業周期模型」中 ,都可導出金融中介是多餘的或者無關緊要的結論。上述的金融中介無關緊要的論斷明顯的與現實不符。歷史上,銀行和保險公司在金融市場上已經扮演了中心角色,即使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中介的發展也會導致金融市場本身的發展( Mckinnon , 1973) 。以後的研究者正是在對上述模型的前提進行修正的情況下,認為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參與成本和風險管理等是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
20 世紀 60 年代以後的金融中介理論 ¬ —金融中介新論
新金融中介理論利用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經濟學的最新成果,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為主線,對金融中介提供的各種服務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了它們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克服不對稱信息、降低交易成本,從而以比市場更低的成本提供服務。
Gurley & Shaw(1956 , 1960) 、 Benston George ( 1976 )、 Mishkin(1978 , 1984) 以及隨後的許多經濟學家強調了交易成本的作用。 Leland&Pyle(1977) 、 Diamond(1984) 、 Gale & Hellwig(1985) 、 Campbell & Kracaw(1980) 、 Boyd & Prescott(1986) 、 Mishkin(1978 , 1984) 等經濟學家則強調金融中介在解決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作用。 Merton(1989 , 1990 , 1993 , 1995) 、 Merton & Bodie(1993 , 1995) 提出了金融中介的「功能觀」。 Allen & Santomero(1998) 強調了風險管理和參與成本的重要性。 Scholtens & Wensveen(2000) 提出價值增加應是金融中介理論的焦點。金融中介新論是本文餘下部分的重點內容。

B. 貸款中介公司存在的意義

貸款中介作為銀行與不同類型客戶的連接渠道,在緊縮型貨幣政策的市場大環境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下面我們就從客戶貸款所遇到的問題和中介公司的解決問題兩方面,來分析下貸款中介公司在整過貸款流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C. 談一談金融中介在互聯網時代的存在價值

1.使獲得資金的成本最小。如果沒有金融媒介,借款人就必須通過各種方式打聽誰有錢可借,存款人也必須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借款人是否可信,而且每筆借款都有談判、簽約、履約等等交易費用,效率低,成本高。金融機構可以大大降低這種成本。
金融機構有分散於各地的分支機構使吸收存款的成本大大減少。
這就是專業化帶來的好處。
2.使監督債務人的成本最小。貸款是一項風險業務。總存在債務人不償還的危險。監督債務人的活動是一項成本很高的專業化活動。如果借給企業錢的每個人都要直接承擔這種監督費用,其成本是很高的。但人們把資金存人金融中介機構,就免去了這種成本。由金融中介機構運用專業化的資源完成這種監督職能,其成本很低。
3.分攤風險。借貸是有風險的。總存在由於破產無法償還債務的危險。通過把錢借給許多不同的人與企業就可以減少這種風險。金融中介機構以一種有效的方式確保人們共同分攤風險。
許多人把錢借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又把錢借給許多人。如果一個人無法償還貸款,這個損失就分攤到這家金融機構的所有存款人身上,這樣,就沒有一個存款人承擔高風險。
4.創造流動性。存款人的存款有多有少,存期或長或短,借款人也是如此,很難做到數量上、時期上彼此重合。由於有金融機構作為中介,就可以通過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來創造流動性。短期借款就是吸收存款,准備隨時償還。長期貸款就是作出長期的貸款承諾。
金融中介機構的這些職能使它們在現代經濟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宏觀經濟運行關系極大。

D. 金融中介機構存在和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金融中介機構是資金盈餘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融通資金的信用中介。它們主要以發行間接證券的方式形成資金來源,然後把這些資金投向貸款、收益證券等金融資產。它們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疏通、引導資金的流動,促進何實現了資源在經濟社會中的分配,提高了全社會經濟運行的效率。

金融中介機構有多種形態,但作為有效融通資金從盈餘單位流向赤字單位,實現資源轉移的中介,銀行最為典型。其重要功能有:
融通資金的信用中介,有效轉移社會資源;
創造信用貨幣,擴張信用;
提供廣泛的金融服務。 我國現行金融中介體系的結構大致如下:

(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的宏觀調控部門,是我國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

(2)政策性銀行:1994年相繼建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

(3)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是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的主力軍,除中國農業銀行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已通過成功上市轉制為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有一些我國較早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4)保險公司:遵循「分業經營」原則,接受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

(5)投資銀行、證券公司:1995年設立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1999年設立的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後來陸續設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都可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

(6)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一是外資金融機構在華代表處,二是外資金融機構在華設立的營業性機構。

E. 金融中介產生和發展的經濟根源是什麼

金融中介產生和發展的經濟根源,是信息生產具有公共財富的屬性。由於資本市場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對稱,自發產生的金融中介是因對事前項目評估成本的節約而產生並不斷發展的。

F. 金融中介機構為何是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協助企業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協助企業融資兩類方式。直接協助企業融資是指企業進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資金(IPO)、配股和增發等股權協助企業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股權融資;間接融資是指企業資金來自於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等債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債務融資。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部協助企業融資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部協助企業融資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
從金融機構融資,是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幾種融資方式:
1.銀行貸款。銀行的特點是,成本低,到期還本,抵押信用靈活。
2.融資租賃。融資租賃的特點是,期限長,一般3-5年,但是成本一般相對於銀行更高。
3.證券公司。主要為了幫助上市公司IPO或者定增。
4.信託公司。信託的特點就是全牌照,可以投資債權,也可以投資股權。
拓展資料:公司融資的動因
(一)為設立、創建公司任何公司的設立是以充分的資金准備為基本前提的。首先必須籌集資本金,進行公司的設立、登記,才能開展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我國的公司法對公司設立必須具備的資本金的最低限額作了嚴格規定。
(二)滿足公司發展的需要公司必須不斷發展壯大才能求得生存。公司的發展集中表現為擴大收入,擴大收入的根本途徑是擴大銷售的數量,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加新的品種。這就要求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更新設備和進行技術改造,合理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結構,並不斷提高各種人員的素質。而無論是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還是進行技術改造,都需要進行資金籌集。
(三)償還債務公司為了獲得杠桿收益往往進行負債經營。當債務到期時,公司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籌集資金,滿足償還到期債務的需要。
(四)調整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指公司各種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它是由公司採用各種籌資方式及其不同的組合而形成的。當公司的資本結構不合理時,可以採用不同的籌資方式籌集資金,人為地調整資本結構使其趨於合理。如當企業發現其負債率偏高時,可發行股票籌集一部分資金償還債務,或當權益資本比重過小時可以適當舉債,加大分紅,從而使資本結構達到公司所期望的目標。
(五)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是以一定的外部環境為條件的;外部環境對公司籌集資金有著重要的影響。外部環境的每一變化都會影響到公司的生產和經營。比如,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不僅會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資金佔用量的大量增加,還會引起公司利潤虛增而造成公司資金流失等。這些都會增加公司的資金需求,公司必須籌集資金滿足這些原因引起的資金需求。

G. 金融中介 小額貸款這些公司 是怎麼運作的 他們哪裡來的錢

您好,現在能提供小額貸款的平台很多,額度基本在500-30萬之間,可通過銀行、網貸等方式申請。小額貸款相比其它貸款雖然額度較低,但放款快、借還靈活,很受青睞。只要選擇正規的大平台,資金和信息安全有保障,就可以放心使用。


推薦使用有錢花,有錢花原名「網路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品牌,面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借錢就上度小滿金融APP(點擊官方測額)。有錢花-滿易貸,日息低至0.0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和您分享有錢花消費類產品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

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大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大學生,請您放棄申請。
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
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因內容存在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若回答內容與有錢花產品的實際息費計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滿金融APP-有錢花借款頁面顯示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H. 金融中介的存在解釋

約翰·G·格利和愛德華·S·肖認為金融中介機構的主要職能是從最終借款人那裡買進初級證券,並為最終貸款人持有資產而發行間接債券.主要功能是在盈餘單位把未支用的收入向赤字單位轉移過程中發揮中介作用,在貫徹這一功能時,它們有助於提高投資和儲蓄水平,並在可供選擇的投資項目中最佳地配置稀缺的儲蓄.約翰·G·格利和愛德華·S·肖還認為金融中介機構利用了借貸款中規模經濟的好處。從貸款方面看,中介機構從事投資或經營初級證券投資,其單位成本可以遠遠低於大多數個人貸款者的投資.僅就其資產規模而言,就可以通過多樣化大大降低風險。
它可以調整期限結構,從而最大限度地縮小了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從借款方面看,有著大量存款人的中介機構可以正常地預測償付要求的情況。由於規模經濟的重要性,中介機構的資產和負債是高度專業化的,這種專業化提高了他們的競爭能力,有助於增加他們生存的機會.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理論者認為是不確定性及交易成本的存在導致金融中介機構的出現,並使得金融中介機構具有了與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不確定性及由此導致的風險的種種功能。
漢斯·韋坎德認為金融中介產生的原因是兩類不對稱信息和昂貴的信息產品的結果。
第一類信息不對稱是相對於其他投資者來說,企業家對他們的投資具有信息優勢.其他投資者為獲取信息,需要耗費一定的資源;
另一類不對稱信息,是關於投資項目的已實現利潤.企業家能夠毫不費力地了解投資項目的利潤,而其他投資者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金錢.他認為昂貴的信息產品是市場失敗的一種典型情況.當與經濟發展相關的投資水平,大大超出任何投資者的儲蓄時,市場失敗就表現為信息重復生產或者沒有投資。
顯然,信息重復生產是一種浪費,因為當個人生產了信息的時候,這種信息就呈現出公共財富的特點.信息生產在技術上具有專業性的特點,使得一些個體有可能成為其他投資者的代理人,其生產信息並且獲取報酬.這樣的安排存在固有的問題.投資者如何確保他們的信息傳遞的代理人盡了最大努力 當代理人成為金融中介時,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類多融中介可以從公共投資者那兒籌集資金投資.在這種契約結構下,金融中介的報酬取決於信息生產的准確性,由此上述道德問題得到了解決.因此,漢斯·韋坎德認由於資本市場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對稱,自發產生的金融中介是因對事前項目評估成本的節約而產生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前對金融中介的研究大都是從狹義的角度進行的,把金融中介定義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人們對金融中介的研究范圍主要局限在金融機構上.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經濟虛擬化程度的提高.這種對金融中介的解釋已很難准確說明金融中介的功能和作用,更無法說明金融市場發展及對經濟生活極強的滲透,促進和破壞作用.很難理解經濟生活的虛擬化及其發展趨勢。

I. 金融中介機構存在和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一.金融中介機構為什麼存在!
約翰·G·格利和愛德華·S·肖認為金融中介機構的主要職能是從最終借款人那裡買進初級證券,並為最終貸款人持有資產而發行間接債券.主要功能"是在盈餘單位把未支用的收入向赤字單位轉移過程中發揮中介作用,在貫徹這一功能時,它們有助於提高投資和儲蓄水平,並在可供選擇的投資項目中最佳地配置稀缺的儲蓄".約翰·G·格利和愛德華·S·肖還認為金融中介機構利用了借貸款中規模經濟的好處。從貸款方面看,中介機構從事投資或經營初級證券投資,其單位成本可以遠遠低於大多數個人貸款者的投資.僅就其資產規模而言,就可以通過多樣化大大降低風險。
它可以調整期限結構,從而最大限度地縮小了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從借款方面看,有著大量存款人的中介機構可以正常地預測償付要求的情況。由於規模經濟的重要性,中介機構的資產和負債是高度專業化的,這種專業化提高了他們的競爭能力,有助於增加他們生存的機會.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理論者認為是不確定性及交易成本的存在導致金融中介機構的出現,並使得金融中介機構具有了與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不確定性及由此導致的風險的種種功能。
漢斯·韋坎德認為金融中介產生的原因是兩類不對稱信息和昂貴的信息產品的結果。
第一類信息不對稱是相對於其他投資者來說,企業家對他們的投資具有信息優勢.其他投資者為獲取信息,需要耗費一定的資源;
另一類不對稱信息,是關於投資項目的已實現利潤.企業家能夠毫不費力地了解投資項目的利潤,而其他投資者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金錢.他認為昂貴的信息產品是市場失敗的一種典型情況.當與經濟發展相關的投資水平,大大超出任何投資者的儲蓄時,市場失敗就表現為信息重復生產或者沒有投資。
顯然,信息重復生產是一種浪費,因為當個人生產了信息的時候,這種信息就呈現出公共財富的特點.信息生產在技術上具有專業性的特點,使得一些個體有可能成為其他投資者的代理人,其生產信息並且獲取報酬.這樣的安排存在固有的問題.投資者如何確保他們的信息傳遞的代理人盡了最大努力 當代理人成為金融中介時,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類多融中介可以從公共投資者那兒籌集資金投資.在這種契約結構下,金融中介的報酬取決於信息生產的准確性,由此上述道德問題得到了解決.因此,漢斯·韋坎德認由於資本市場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對稱,"自發產生的金融中介是因對事前項目評估成本的節約而產生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前對金融中介的研究大都是從狹義的角度進行的,把金融中介定義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人們對金融中介的研究范圍主要局限在金融機構上.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經濟虛擬化程度的提高.這種對金融中介的解釋已很難准確說明金融中介的功能和作用,更無法說明金融市場發展及對經濟生活極強的滲透,促進和破壞作用.很難理解經濟生活的虛擬化及其發展趨勢。

二.金融中介機構發展的原因

1、金融中介實現了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整合與匹配
眾所周知,工業技術的誕生帶來了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能力的提高,由此要求產品突破狹小的地域范圍,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交通運輸業應運而生.交通運輸業的產生和發展使物流范圍擴大,效率提高。
人類在構築鐵路和航線這一龐大的有形網路時,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資金不足;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使產品的批量生產和銷售成為現實,反過來促進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也促使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大增,金融市場形成,銀行等金融中介組織,信貸等金融中介工具產生。募集資金和規避風險的需要導致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股份制誕生,與之匹配的證券市場出現。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出現使企業規模迅速擴張,收縮和轉移成為可能,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作為資金流動的載體,使資本得以在較大的范圍內流動和配置.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市場范圍的拓展產生了信息溝通的需要,提高物資流動,資金流動的效率和減少盲目性,前提是信息的溝通,信息服務業應運而生.同屬於服務行業的交通運輸業,金融業和信息業各自功能的發揮,實現了資金,信息與物資流動的匹配,保證了實體和虛擬經濟的運行需要。
信息革命引發的信息技術創新與擴散,發展與融合,不僅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經濟發展的新途徑和新的技術範式,而且信息傳遞和商品交易過程中的種種難題,而且促進了從金融中介市場,金融中介機構到金融中介介質等的全面創新,金融創新的結果是金融中介對整個社會經濟的滲透能力更強,整個社會經濟的金融化程度大大提高,各種資產的證券化大大提高了實物資產的流動性,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滿足了實體和虛擬經濟投資和規避風險的多種需要,並使資金流自動化成為現實.金融中介的發展使得資金流動不僅高度符合了物流,信息流的要求,而且還推動和強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正是"三流"的高效整合與匹配,使得社會資源得以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進行整合和配置,並由此社會經濟入一個新的發展形態。
2、金融中介使資源配置效率化
首先,正是各種金融介質的存在,導致了資本創造機制的產生,才使貨幣資本順利導入到產業資本循環當中,滿足經濟增長對資金的需求.金融中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整個國民經濟起著增量增加和存量調整的作用.金融中介在構造和活化金融市場的同時,進而活化整個社會經濟。
其次,金融中介把財富的價值形態和權利從各種實物形態中剝離出來,券化為虛擬的金融資產,從而使社會財富能以符號的形式方便地流動,使資源配置范圍獲得了無限擴大的可能性,配置的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真正進入了效率化時代。
3、金融中介的交易費用節約功能
制度的演進是一個不斷節約交易費用的過程,中介介質的存在是交易費用節約的關鍵環節。
人類經濟發展史是一部不斷進行技術和制度創新以不斷降低生產費用和交易費用,從而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歷史.首先是定期集市的出現,拓寬了交易的選擇面,提高了在既定交易費用條件下的成交率.它不僅降低了花費在路上的時間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的偶然性和等待的時間成本,從而大大地降低了單位商品的交易費用.緊接著是貨幣的誕生縮短了交易的中間環節,使交換變得更為順暢,節約了交換所需要的搜尋和等待成本。
商人的出現僅僅是交易專業化活動的開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交易技術的創新,商人之間出現了分工:批發商,中間商,零售商等.每次專業化都帶來了交易費用的降低和交易范圍的擴大,同時使得市場制度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大,交易的專門組織——商業企業出現了,結果是交易費用的進一步降低,交易范圍的進一步拓展.交易范圍的擴展,刺激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和企業生產能力的提高,企業對資本的需求增加,帶來了資本要素市場的出現。
企業規模的擴大,貨幣是個關鍵角色.貨幣市場中介組織——銀行誕生,帶來了貨幣市場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費用的降低.但銀行間接融資規模有限,期限短等的特點使單純貨幣市場的運做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募集資金和規避風險的需要導致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股份制誕生,與之匹配的證券市場出現.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出現使企業規模迅速擴張,收縮和轉移成為可能,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作為資金流動的載體,使資本得以在較大的范圍內流動和配置,大大提高了資本市場交易的效率,降低了資本市場的交易費用.
當今國民經濟的虛擬化水平之所以越來越高,與金融中介發展帶來的交易成本降低有很大關系.
4、金融中介發展推動了企業組織的合理發展
首先,各種金融介質的存在為資源存量調整提供了條件,使得企業間的兼並,包括縱向一體化,橫向兼並和混合兼並能夠因成本下降而成為可行.重組不僅能實現生產要素存量的重新配置,而且可實現企業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和促進企業規模結構的合理化。此外,金融中介還推動了與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企業組織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如控股公司的多級控股導致企業集團的出現.
其次,金融中介使篩選企業經營者的機制社會化。在小商品經濟即高利貸時代,企業經營者一般是企業的直接所有者,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企業經營者篩選功能的基本上談不上.貨幣銀行金融機制產生後,社會對企業經營者的篩選功能開始加強,即缺乏專門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一般難以取得銀行貸款.證券,證券市場,投資銀行等新型金融中介的活動,把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機制從單一銀行體系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使企業的經營機制獲得了極大改善,使企業的行為和決策更加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