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不良貸款民營企業風險特徵

不良貸款民營企業風險特徵

發布時間: 2022-05-19 17:41:59

1. 什麼叫不良貸款它有什麼樣的性質

不良貸款:定義為呆帳貸款、呆滯貸款和逾期貸款(即一逾兩呆)的總和。
呆帳貸款,指按財政部有關規定列為呆帳的貸款。

2. 什麼是隱性不良貸款有哪些貸款風險

所謂隱形不良貸款,是指在信貸報表中反映為正常的貸款,但其真實形態為不良貸款。目前,隱形不良貸款的數額不斷增加,其潛在的風險也與日俱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土地抵押貸款風險凸現

一些投機性借款人對銀行抵押貸款購買的土地長期閑置不使用、不開發,而隨著政府規劃的變更,土地隨之貶值,從而使銀行土地抵押貸款面臨減值和變現風險。

二、假房地產按揭貸款隱患多

一些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偽造住房銷售合同或其他渠道,向銀行申請住房按揭貸款,這種貸款往往隱藏著較大的風險。

三、假個人貸款蘊藏著較大風險

目前,在個人不良貸款中絕大部分是假個人貸款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一些政府機構及公益性失業單位等為了從銀行獲得貸款,但自身條件又不符合銀行規定,便借員工名義,從而向銀行申請貸款。

四、借新還舊貸款存有風險隱

一些銀行為了清收盤活不良貸款,對部分發展前景欠佳或是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納入信貸准入條件,雖然從表面上看是收回了舊的不良貸款,但是卻形成了新的不良貸款。

五、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隱藏著部分不良

一些貸款機構為了完成不良貸款余額的控制計劃指標,在貸款風險五級分類時認定不準確,將部分不良貸款認定為正常貸款,從而使正常貸款中影藏這一些「不良」貸款。

3. 不良貸款會給銀行帶來什麼風險

1、給銀行造成經濟損失。2、銀行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追償不良貸款。3、業務經理個人要承擔連帶責任,一輩子都要去要賬。4、銀行的不良貸款考核率有限制,如果超過不良貸款的考核率就要增加存款准備金之類的東西。總之,對銀行沒一點好處。

4. 民營企業貸款問題

貸款要有人,就樓上說的,很多人怕擔風險。
試試找租貨公司,可以租用他的設備。
還有借親戚朋友的。
總之,大額貸款很難,小額的不頂用。
在尋求外部資金之前,先看看內部的資金資源有沒有充分利用:
■ 企業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現金流預測系統;
■ 向顧客提供足夠的激勵條件鼓勵他們及時付款;
■ 對客戶要有嚴格的信用評估程序;
■ 做好給供應商付款的計劃;
■ 盡全力保證銷售收入;
■ 控制庫存量;
■ 完善質量控制體系,降低廢品率;
■ 變現閑置資產。

尋求外部資金資源

如果內部資源都已經充分利用,那麼再看有什麼外部資源:
■ 你自己或你的合夥人的資金
■ 家人或朋友的資金
■ 企業的往來帳戶銀行透支或貸款的可能
■ 代理商應付款或票據的貼現
■ 出售反租(出售給租賃公司再租用該項資產)
■ 商業銀行貸款
■ 政府或公共機構的無償資助或貼息貸款
■ 最後才是VC投資基金

5. 民營銀行的風險

一般來說,道德風險是指在契約簽訂之後,由於信息不對稱,契約的一方通過採取對自己有利而又不至於被發現的行動,使得契約的另一方蒙受損失的行為。道德風險最初來源於保險市場,是指個人在獲得保險公司的保險後,便不再有提防行動,從而使事故發生的概率更高,給保險公司帶來虧損的現象。
在市場經濟中,道德風險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道德風險大小與資本性質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道德風險的產生主要在於信息的不對稱和制度約束的弱化,而不是資本性質。由於歷史原因,國有商業銀行資不抵債問題相當嚴重,但無論如何處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中相當大部分最終還得由國家財政來負擔,國有商業銀行的失誤成本最終被轉嫁給了全體納稅人,可以講道德風險在較長時期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對民營銀行而言,由於其資本來源和構成的特殊性,決定了民營銀行的道德風險問題更應當引起各方的足夠重視。
從當前來看,中國民營銀行的道德風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市場准入:在中國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民營企業要求組建民營銀行的呼聲很高。由於監管當局和民營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因此,監管當局較難掌握民營企業開辦銀行的真實動機,很容易出現審核方面的偏差,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區域金融秩序的混亂。
2.經理人:民營銀行主要是股份制形式的商業銀行,內部具有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銀行所有者與經營者相分離。由於銀行經理人掌握著經營權,並處於信息優勢地位,他們很可能為自身的利益而去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而一旦投資失敗,絕大部分損失將由股東來承擔,當投資失敗超過股東承受規模和能力時,風險就將轉嫁給存款人,這樣將會產生極壞的社會影響。
3.股東:通過分析,我們認為民營企業辦銀行的動機主要可歸結為融資便利、上市籌資和投資經營三個方面。在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情況下,民營企業辦銀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自身關聯企業的融資困難。但如果股東貸款過量並出現異常,就會引發危機。有研究表明,民營銀行最大的問題就是股東貸款,而那些失敗的民營銀行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股東一開始就企圖用銀行來圈錢。 1.採用銀行經營許可證拍賣的辦法,把好民營銀行的市場准入和股東准入關
民營銀行市場准入監管是防範其道德風險的重要環節。
民營銀行市場准入的監管應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對合格銀行及其股東的識別和篩選;
二是防止銀行的過度競爭。為此,我們可採用銀行經營許可證拍賣的辦法來防範民營銀行的道德風險。銀行經營許可證拍賣競價的過程具有信號傳遞的功能,能夠提供一個申請機構它動顯示私人信息的機制,從而解決市場准入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具體實施中,銀監會可以設計一個參加拍賣的條件和處罰機制。這個合格競拍者的准入條件和處罰機制將迫使擬申請開辦民營銀行的機構如實顯示其申請條件,因為如果虛假申報,將來不能按時開業會受到處罰,並且在未來幾年內都不得再次提出申請,同時還損失大量資金。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銀行經營許可證的拍賣制度,能有效地解決民營銀行市場准入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是一種有效率的市場資源的配置方式。當前,應利用銀監會新成立開創的有利局面,通過創新監管手段,確實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促進民營銀行的健康發展。
2.加強對民營銀行日常業務經營的審慎監管,努力提高信息透明度
對民營銀行日常審慎監管的目的主要是防範銀行業務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按照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的有關規定,可通過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及藉助於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外部審計來發現、評價和糾正潛在的風險。
但是,要保證上述檢查的有效,必須具備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民營銀行為有關監管機構提供的資料是真實的,即民營銀行能夠如實向監管機構報告銀行的經營情況。為此,首先,要完善和統一會計處理方法,防止民營銀行在賬面上弄虛作假;其次,要加強外部審計,進一步摸清民營銀行的風險狀況;再次,建立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參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民營銀行要向社會和監管機構提供詳細真實的反映經營狀況的資料,增強銀行會計師的獨立性;最後,監管機構要嘗試建立一個激勵民營銀行穩健經營的機制,通過激勵銀行的股權人,從而再影響到銀行的經理人。
3.構建有利於民營銀行發展的社會經濟與金融環境
一是積極進行制度創新,構建有利於民營銀行發展的制度環境。主要包括消除對民營銀行的所有制歧視,給予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適度放開民營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提高其獲利能力,並在成立初期給予適當稅收優惠。要加強立法、執法力度,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嚴厲懲處企業和個人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保障民營銀行的合法權益。
二是完善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建立民營銀行發展的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民營銀行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企業,完全按照市場機制,自主經營、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信用是其生命之源。在當前社會信用缺失,全國性、區域性企業及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的情況下,民營銀行的經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為此,不僅要塑造和加強企業、個人等各市場參與主體的信用意識,更重要的是加快全國性、區域性綜合徵信系統建設,使具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客戶在市場上難以立足、無法生存。
三是進一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構建有利於民營銀行發展的市場環境。首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民營銀行業務經營活動中的調控作用,變行政式的政府幹預為市場調控,依靠健全和完善的市場准入與退出機制、法定準備金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對民營銀行的業務經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盡可能消除對民營銀行業務經營的行政式管制,切實提高民營銀行的運行效率。其次,健全和完善民營銀行的自我約束機制,督促民營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合理配置資源和設置機構,避免民營銀行重走國有商業銀行依靠單純追求規模而盲目設置機構、重復經營的老路。第三,在嚴格業務經營行為准則和市場准入條件的基礎上,促使民營銀行從生存與發展的需求出發,積極開展業務創新,努力拓展業務發展空間,實現業務經營空間拓展的市場化。
4.加強行業自律約束和輿論監督
金融監管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監管機構的監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相應的行業自律監管系統和社會輿論監督系統,這樣才能有效防範民營銀行的道德風險。因此,對新改制和組建的民營銀行,行業內部和社會輿論要對其經營狀況和經營方式進行監督,營造民營銀行規范經營、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6. 地方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風險成因

地方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風險主要形成原因就是地方在放貸的時候,它的審核是不那麼嚴格的。還有好多是靠人情關系來做的,總之就造成了最後不良貸款的形成。

7. 談談不良貸款發生的現象

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形成原因
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多種多樣,不外乎來自於銀行外部的原發性因素和銀行內部管理的內生性因素。
銀行外部原發性因素
(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內部經營不善、產品市場萎縮,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機故意逃廢銀行債務,缺乏還款意識。(2)政策因素。由於宏觀經濟政策缺乏連續性,經濟波動的頻率高、幅度大,使信貸擴張和收縮的壓力相當大,在宏觀緊縮、經濟調整時期,往往形成大量貸款沉澱。(3)行政干預因素。主要表現 銀行外部因素引發不良貸款率
為地方政府壓,地方財政擠,迫使銀行發放大量指使性貸款、救濟貸款,貸款行為行政化,信貸資金財政化,直接削弱了貸款產生經濟效益的基礎。
銀行內部管理內生性因素
(1)決策失誤。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對借款人的現狀及市場形勢的判斷偏差或失誤引起重大信貸決策上的失敗導致不良貸款的形成。(2)信貸人員素質。部分人員素質不高,難以進行貸款的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違規放貸時有發生;在執行信貸政策方面,有的信貸人員隨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現象。(3)貸款結構不合理。貸款組合結構性失衡,如貸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貸款過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貸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貸人員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理論、企業財務管理、法律制度等業務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誠實的品格和強烈的責任心。部分信貸員「在其位而不謀其職」工作主動性差,缺乏開拓創新精神,不能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蓄意營私舞弊、違規違紀、違法犯罪,引起不良貸款的形成。
銀行不良貸款,是中國金融業最大的風險所在。國際通行標准認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率警戒線為10%。中國不良貸款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不良貸款仍然威脅著金融的安全穩定。。如何採取合理的清收辦法化解不良資產一直是銀行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要有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
銀行總行應有管理全行風險貸款的審批決策機構,有專門的職能部門如資產保全部具體管理與辦理;各分行與支行設有風險貸款化解小組,逐級對風險貸款進行管理。
要加強對不良企業的管理
信譽不良的企業一般是不能正常還本付息的企業,不能正常還本付息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所以,應分類管理,對不同的原因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客觀原因主要是在經營上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或經營管理不善,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的要求等,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無力還款;主觀原因主要是企業利用非正常經營,故意減少資產或增加負債,以實現其不還或少還貸款的目的,對於這種故意逃廢債務行為必須從嚴,按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執行。
採用法律手段保全資產
以訴訟方式更具有強制力,利用國家機器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利,通過訴訟方式化解風險貸款是否成功的關鍵主要取決於財產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訴訟案件便可以通過和解方式提前結束,全額收回貸款.金融機構在通過訴訟途徑化解風險貸款時,在注重其實體權利的維護是不要忽視了司法程序的規定,導致由於程序上的延遲而喪失了實體權利,即訴訟時效,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有些特殊情況下為1年。
實行公開招標拍賣方式
運用拍賣方法是最公證、公平,資產價值得到最大體現的一種方式。以拍賣的方式拍出,盤活了不良資產,回收了資金,資金風險大大降低。
政府承擔不良金融資產
從金融不良資產形成原因看有地方政府幹預的因素,銀行的貸款曾經支持過企業、地方經濟發展。因此,無論從受益的原則還是從造成損失的原因去追究,債務人和地方政府都應當在這種錯位資源的重新配置過程中承擔相應份額的合理成本。從本質上來說,不良資產處置是對歷史上形成的錯位的社會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使其盡可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用。但這種資源重新配置的損失,如果全部由銀行來承擔顯然是不合理的。政府承擔不良金融資產有利於為地方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改善當地的投融資和信用環境,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8. 財經郎眼民營銀行四大風險是什麼

其一,商業銀行高信用要求與民企信用缺失難題。特別是這次經濟下行過程中,一些民營企業「跑路」躲債,給商業銀行造成不少的不良貸款,更進一步惡化了社會對其信用度的認可程度。

其二,商業銀行高風險運營與金融經驗缺失難題。究其本質,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通過承擔並有效管理風險獲取相對應的收益。因此,風險管理能力是決定商業銀行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

其三,商業銀行高資本消耗與資金總體短缺難題。總體來說,商業銀行依靠存貸利差獲取收益實現發展。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都不會有根本性改變。在目前嚴格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下,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需要持續進行資本補充。

其四,商業銀行高資源投入與資源相對不足難題。如前所述,商業銀行是一個高資源投入行業,不僅僅是前面提到的資本金,還包括持續的科技和人才投入,而這都意味著巨額財物支出。

每一點都可以細說的,具體可查詢炎黃財經新聞。

9.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特點有哪些

不良貸款即有問題的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夠按照之前的貸款合同正常對商業銀行償還本金與利息。具體而言,不良貸款一般包括呆帳貸款、呆滯貸款和逾期貸款三類。呆賬貸款是指是指借款人宣告破產,清償之後,能無法還清的貸款。呆滯貸款一般是指逾期2年及2年以上仍無法償還的貸款。逾期貸款是指超過規定期限無法償還的貸款。
從國家權威機構公布的資料分析,我國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有以下特點。
不良貸款總量巨大,並且呈現增長速度。我國商業銀行截止2014第一季度末,不良貸款余額6461億元、比年初增長541億元,增長4%,不良貸款佔1.04%,達到最近幾年最高,五大銀行中農行和交行均超過均值,建行第一季度增長金額高達55億元。
金融企業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是紛繁復雜的,一般認為,主要是由於銀行自身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我國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卻不同,有以下幾方面。
1.政府不合理干預。主政府不合理干涉導致信貸活動不能正常運行,經濟金融市場混亂,存在潛在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或地方要求商業銀行根據國家意願進行貸款,一是有要求銀行與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不斷發展。
2.法律不健全,執法不嚴。
(1)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債權債務不夠明確,且缺乏相關法律保障,監督機構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對金融市場了解甚少,信貸管理水平落後,無法與國際金融接軌。
(2)執法不嚴。執法部門在執行過程中,有的地方實行地方保護主義,相關部門對執法過程進行干預,影響了公正;有的部門存在著不按照法律執行、不嚴格執法等情形,致使國有銀行無法維權。
3.企業盲目投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顧自身經營狀況和承受能力,盲目進行投資,從而造成了不斷加大的負面效應。很多企業經常通過一些關系從商業銀行里獲取貸款,但是後面又沒有資金了,再繼續貸款,這樣周而復始,惡性循環,一旦無法及時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這將危及到企業的正常運行,也使得銀行可能無法收回貸款。另外,由於企業沒有對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管理,使得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率,甚至發生虧損的現象,無法保證償債能力,促使增加的貸款形成為不良資產,貸款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4.缺乏有效金融監管機構。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監管機構很少,且大部分只是規范化監管,基本不進行風險性管理。規范化監管對市場反應不敏感,實施措施常常滯後,不能有效防範風險;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力度不強,對相關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不夠重視,大多時候只是停留在外部監管,尤其是沒有明確商業銀行相關部門職責,以及對其職責實施情況沒有進行有效監督;金融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監管的方式主要是現場檢查,相關監管人員僅僅按照上級要求,進行檢查工作和報表統計,走的是「流水線」「形式化」,缺乏有效性和防範性;金融監管機構隊伍中,一些工作人員素質水平不高也導致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