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金融存貸款平穩增長
擴展閱讀
本人公積金貸款嗎 2024-10-05 00:41:19
第三次商業貸款買房嗎 2024-10-05 00:00:22
2020天津住房貸款政策 2024-10-04 22:55:15

金融存貸款平穩增長

發布時間: 2022-05-22 09:51:03

① 在當前世界經濟溫和復甦條件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010形勢與政策論文_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
一、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
2004年,面對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穩定因素,黨中央和國務院及時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實現了宏觀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200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領域過快的固定資產投資已得到控制,薄弱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通貨膨脹勢頭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增長較快、活力較強的良好勢頭;投資、消費、凈出口仍保持著較為強勁的態勢,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從總體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基本在合理區間運行。一季度GDP增長9.4%;預計二季度GDP增長速度也不會低於9%。可以認為,當前經濟運行已轉入穩定的增長階段。
具體而言,宏觀調控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明顯回落,宏觀調控效應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9719億元,同比增長26.4%,比上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二產業同比增長32.1%,比上年同期回落15.7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比增長分別為27.5%和22.6%,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5.8和5.1個百分點。投資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資增速結構上的變化,凸顯宏觀調控的積極效應。
2.消費增長平穩,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今年前四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75.5億元,增長13.3%,比上年同期加快2個百分點。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9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2.8%。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環比略有下降。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8.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居民收入較大幅度的提高,確保了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增強了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
3.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漸縮小,價格上漲壓力有所減緩。今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同月上漲1.8%,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漲2.4%。與4月相比,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2%。1~5月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2.4%。分類別看,5月食品價格比上年同月上漲2.8%,非食品價格上漲1.2%,消費品價格上漲1.2%,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趨於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標可以實現。1~5月,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比上年同月分別上漲8.2%、7.5%、5.1%、5.7%、5.7%,回落比較明顯。目前,上下游價格背離的現象有所緩解,對於經濟結構調整較為有利。但對成本推動、服務價格上漲、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脹壓力,仍不可掉以輕心。
4.財政和貨幣信貸保持穩定。今年1~5月,全國財政收入完成135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億元,增長13.1%;全國財政支出95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億元,增加15.2%;全國財政收支相抵,收入大於支出3956億元。在增收節支保持良好勢頭的同時,各項財稅改革積極推進,財政支持「三農」的力度繼續加大,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政策措施得到積極落實,就業和社會保障、教科文衛等重點支出項目得到進一步保障。貨幣總量增長保持平穩。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4.6%,繼續保持在13%~15%的區間內,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一季度儲蓄存款新增9705億元,同比多增1459億元,各項貸款新增7375億元,同比少增976億元,存差有所擴大。
5.對外貿易總量持續擴大。今年1~5月,進出口總額5228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在部分商品國際價格上揚以及美元低位運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長強勁,出口2764億美元,增長33.2%;受原油、鋼材、汽車等產品進口量下降的影響,進口增長趨緩,進口2464億美元,增長13.7%。進出口相抵,順差300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貿易逆差92億美元。
6.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有所改善。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業繼續增產和農民收入繼續增加。2005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預計為15.58億畝,比上年增加2.3%。其中夏糧種植面積3.95億畝,增加4.8%,扭轉了連續7年下降的局面。行業投資結構出現新的變化。今年以來,煤、電、油、運等瓶頸行業的投資繼續加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193億元,同比增長82.8%;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投資404億元,增長31.5%;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投資198億元,增長20.2%。而部分過熱行業投資繼續得到控制。
二、當前經濟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關系變化方向的不確定性加大。宏觀調控既要防止出現反彈,又要防止出現過度回落的問題。
1.防止出現反彈。第一,投資率和投資增長速度依然偏高。1~5月,投資增速達26.4%。雖比上年同期的34.8%有較大回落,但這是建立在上年高速增長基礎之上的,投資規模仍非常可觀。從今年已公布的數據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除1~3月略有回落外,基本保持了逐月增高的態勢,已出現反彈徵兆。
第二,上游產業利潤空間較大,對投資有一定的吸引力。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968億元,同比增長15.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7.9個百分點。但上游產業利潤空間仍然較大,對投資有一定的吸引力。1~5月,煤炭、石油、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礦等采礦業利潤同比仍有較大增長,分別達到88%、71.8%、35.6%、149.7%、51.6%。其中,石油開采業利潤逐月上升,由一季度的增長62.7%,到1~4月的69.8%,再到1~5月的71.8%。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是其利潤擴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較高的儲蓄率和逐步增加的銀行存差為投資反彈提供了資金條件。財政方面,財政政策雖已由擴張轉向穩健,但仍然帶有一定的擴張性特點。2005年,將繼續發行相當規模的長期建設國債,且財政預算仍然安排了3000億元的赤字,因此,財政資金使用方向需嚴格控制。金融方面,近年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差一直呈上升趨勢,今年2月以來存差增速明顯提高,相對於1997年1月以來長期趨勢線的偏離程度越來越高。5月存差已突破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比上年末增加了21%,比上月增加了5.8%。商業銀行體系巨額的存差與持續上升的存差與貸款余額之比,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有大量的資金並沒有通過商業銀行體系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商業銀行需要為過多的剩餘資金尋找出路。此外,大量民間資本不斷積聚,力量日益壯大,也為投資反彈創造了條件。
第四,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仍然很高,具有投資反彈的內在動力。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回落,但許多地方增加投資、上項目的沖動仍較強。今年農用地轉建設用地計劃為400萬畝,各地申請用地量是計劃的3倍,投資擴張壓力還非常大。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地方政府的利益驅動也是可能出現反彈的因素之一。
2.防止出現過度回落。目前,出現過度回落的風險,主要是CPI變動低於預期水平、企業利潤增速下降、虧損面擴大。但生產資料價格水平依然較高,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從行業方面看,下游產業虧損面擴大。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幅下滑,這一方面是前一階段部分行業盲目擴張的結果;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迅速上升。值得警惕的是,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的虧損額有逐月增高的趨勢:1~5月虧損額917億元,同比增長56.1%,增速比1~4月高10個百分點,比一季度高近2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和應收賬款也一直在高位運行。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11241億元,同比增長19.4%;應收賬款凈額23551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與前幾個月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1~5月石油加工及煉焦行行業的利潤大幅下降並出現全行業虧損,凈虧損額達10.3億元。同時化纖、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建材、電力、電子通信等行業也出現利潤下降或虧損。由於上下游產品價格傳導不暢的局面,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所以下游企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如果這種格局長期持續,對經濟運行不利。
第二,從產業方面看,服務業缺乏活力。雖然工業增長明顯超過長期平均值,但服務業仍顯滯後。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6%,不僅低於10%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低於改革開放以來最低時期1998~2002年平均8.2%的增長水平。
第三,從外貿方面看,不斷增加的貿易摩擦對出口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今年以來,貿易摩擦逐漸升溫,反傾銷個案迅速增加。我國已連續9年成為遭遇國外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截至2004年底,已受到各類反傾銷起訴600多起。同時,我國有25項出口產品被施加反傾銷措施,是被施加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已開始對我國的出口擴張形成實質性制約。
第四,人民幣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人民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升值壓力,上調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引致的效應相當復雜。僅就其負面影響而言,可能會造成出口減少和就業壓力加大,也會給宏觀經濟造成向下的壓力。
三、政策取向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保持供給和需求關系的大體平衡,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努力拉長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穩定期,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應抓住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
1.落實已經出台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使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在盡可能長的時段內保持在合理區間之內。當前,不必出台新的抑制經濟過熱的措施,也不要急於出台大的刺激經濟的措施。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落實好已出台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使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在盡可能長的時段內保持在合理區間內運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按照推動結構調整和實現「五個統籌」的要求,安排好預算內資金和長期建設國債,加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針對經濟總量關系變化方向不確定性加大的問題,應密切跟蹤經濟形勢,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反彈或過度回落兩個方面的苗頭,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採取有針對性的微調措施,防止經濟總量出現大的失衡。
2.更加註重發揮市場的作用,更好地將市場的調節作用與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結合起來。由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在進一步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在宏觀調控中必然需要結合使用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在本輪宏觀調控中行政型的調控措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如果過多依靠行政手段,則會造成市場扭曲。在目前宏觀調控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的情況下,應更加註意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減少行政手段,注意更好地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3.抓住當前宏觀經濟進入穩定期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要抓住當前宏觀經濟進入穩定期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關鍵領域的各項改革,為保持經濟平穩持續較快發展打好體制基礎,增強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和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消除體制性、機制性弊端,經濟運行產生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的「病根」就會存在,舊病復發就有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要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的成果,必須標本兼治,更加重視治本,在鏟除滋生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的土壤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當前,應努力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比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4.採取切實措施,刺激消費需求,在調整對最終消費有促進作用的政策時需慎重。目前,經濟增長過分依靠投資拉動的局面亟需改變,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長期任務。除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之外,創造有利於提高居民消費的環境也是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方面。當前,在落實「有保有壓」的結構性宏觀調控政策過程中,當涉及到對最終消費需求有促進作用的政策進行調整時,需要慎之又慎,防止對消費需求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5.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保持貨幣供應適度增長,注意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效用。今年1~5月,各月的貨幣供應量和貸款規模同比增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隨著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貨幣供給的適度增長,以滿足經濟增長對貨幣的需求,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

當前,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按年率計增長4.1%。日本經濟穩健增長,通貨緊縮狀況基本消除。歐盟經濟預計全年將增長2.1%,增速快於去年。發展中國家經濟繼續較快增長,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推動效應進一步顯現。國際貿易保持較快發展,新一輪跨國並購方興未艾,國際直接投資規模繼續擴大。據聯合國預測,全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達3.6%。

但世界經濟運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盪、貿易壁壘增加、貨幣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地區熱點問題持續、恐怖主義活動、地震等自然災害頻仍也增加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成本和風險。

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中國面臨的機遇。其—,世界形勢的緩和,為中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國面臨的挑戰:其一,在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下,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其二,正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挑戰。世界兩極格局瓦解以後,軍備競賽的作用相對下降,綜合國力的競爭提到了首位。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中國提出的新課題。

第三,正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挑戰。歷史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所以,中國的唯一選擇,是適應這一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第四,正面臨著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考驗。在兩極格局解體以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推行強權政治時減少了前蘇聯的牽制,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壓力也會相應增加。

面對以上挑戰,只有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才能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增強綜合國力,迎接各種挑戰,盡快地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② 我國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應採取哪些措施

2004年,面對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穩定因素,黨中央和國務院及時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實現了宏觀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200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領域過快的固定資產投資已得到控制,薄弱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通貨膨脹勢頭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增長較快、活力較強的良好勢頭;投資、消費、凈出口仍保持著較為強勁的態勢,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從總體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基本在合理區間運行。一季度GDP增長9.4%;預計二季度GDP增長速度也不會低於9%。可以認為,當前經濟運行已轉入穩定的增長階段。

具體而言,宏觀調控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明顯回落,宏觀調控效應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9719億元,同比增長26.4%,比上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二產業同比增長32.1%,比上年同期回落15.7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比增長分別為27.5%和22.6%,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5.8和5.1個百分點。投資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資增速結構上的變化,凸顯宏觀調控的積極效應。

2.消費增長平穩,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今年前四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75.5億元,增長13.3%,比上年同期加快2個百分點。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9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2.8%。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環比略有下降。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8.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居民收入較大幅度的提高,確保了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增強了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

3.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漸縮小,價格上漲壓力有所減緩。今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同月上漲1.8%,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漲2.4%。與4月相比,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2%。1~5月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2.4%。分類別看,5月食品價格比上年同月上漲2.8%,非食品價格上漲1.2%,消費品價格上漲1.2%,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趨於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標可以實現。1~5月,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比上年同月分別上漲8.2%、7.5%、5.1%、5.7%、5.7%,回落比較明顯。目前,上下游價格背離的現象有所緩解,對於經濟結構調整較為有利。但對成本推動、服務價格上漲、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脹壓力,仍不可掉以輕心。

4.財政和貨幣信貸保持穩定。今年1~5月,全國財政收入完成135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億元,增長13.1%;全國財政支出95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億元,增加15.2%;全國財政收支相抵,收入大於支出3956億元。在增收節支保持良好勢頭的同時,各項財稅改革積極推進,財政支持「三農」的力度繼續加大,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政策措施得到積極落實,就業和社會保障、教科文衛等重點支出項目得到進一步保障。貨幣總量增長保持平穩。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4.6%,繼續保持在13%~15%的區間內,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一季度儲蓄存款新增9705億元,同比多增1459億元,各項貸款新增7375億元,同比少增976億元,存差有所擴大。

5.對外貿易總量持續擴大。今年1~5月,進出口總額5228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在部分商品國際價格上揚以及美元低位運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長強勁,出口2764億美元,增長33.2%;受原油、鋼材、汽車等產品進口量下降的影響,進口增長趨緩,進口2464億美元,增長13.7%。進出口相抵,順差300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貿易逆差92億美元。

6.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有所改善。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業繼續增產和農民收入繼續增加。2005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預計為15.58億畝,比上年增加2.3%。其中夏糧種植面積3.95億畝,增加4.8%,扭轉了連續7年下降的局面。行業投資結構出現新的變化。今年以來,煤、電、油、運等瓶頸行業的投資繼續加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193億元,同比增長82.8%;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投資404億元,增長31.5%;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投資198億元,增長20.2%。而部分過熱行業投資繼續得到控制。

二、當前經濟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關系變化方向的不確定性加大。宏觀調控既要防止出現反彈,又要防止出現過度回落的問題。

1.防止出現反彈。第一,投資率和投資增長速度依然偏高。1~5月,投資增速達26.4%。雖比上年同期的34.8%有較大回落,但這是建立在上年高速增長基礎之上的,投資規模仍非常可觀。從今年已公布的數據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除1~3月略有回落外,基本保持了逐月增高的態勢,已出現反彈徵兆。

第二,上游產業利潤空間較大,對投資有一定的吸引力。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968億元,同比增長15.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7.9個百分點。但上游產業利潤空間仍然較大,對投資有一定的吸引力。1~5月,煤炭、石油、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礦等采礦業利潤同比仍有較大增長,分別達到88%、71.8%、35.6%、149.7%、51.6%。其中,石油開采業利潤逐月上升,由一季度的增長62.7%,到1~4月的69.8%,再到1~5月的71.8%。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是其利潤擴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較高的儲蓄率和逐步增加的銀行存差為投資反彈提供了資金條件。財政方面,財政政策雖已由擴張轉向穩健,但仍然帶有一定的擴張性特點。2005年,將繼續發行相當規模的長期建設國債,且財政預算仍然安排了3000億元的赤字,因此,財政資金使用方向需嚴格控制。金融方面,近年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差一直呈上升趨勢,今年2月以來存差增速明顯提高,相對於1997年1月以來長期趨勢線的偏離程度越來越高。5月存差已突破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比上年末增加了21%,比上月增加了5.8%。商業銀行體系巨額的存差與持續上升的存差與貸款余額之比,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有大量的資金並沒有通過商業銀行體系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商業銀行需要為過多的剩餘資金尋找出路。此外,大量民間資本不斷積聚,力量日益壯大,也為投資反彈創造了條件。

第四,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仍然很高,具有投資反彈的內在動力。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回落,但許多地方增加投資、上項目的沖動仍較強。今年農用地轉建設用地計劃為400萬畝,各地申請用地量是計劃的3倍,投資擴張壓力還非常大。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地方政府的利益驅動也是可能出現反彈的因素之一。

2.防止出現過度回落。目前,出現過度回落的風險,主要是CPI變動低於預期水平、企業利潤增速下降、虧損面擴大。但生產資料價格水平依然較高,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從行業方面看,下游產業虧損面擴大。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幅下滑,這一方面是前一階段部分行業盲目擴張的結果;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迅速上升。值得警惕的是,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的虧損額有逐月增高的趨勢:1~5月虧損額917億元,同比增長56.1%,增速比1~4月高10個百分點,比一季度高近2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和應收賬款也一直在高位運行。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11241億元,同比增長19.4%;應收賬款凈額23551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與前幾個月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1~5月石油加工及煉焦行行業的利潤大幅下降並出現全行業虧損,凈虧損額達10.3億元。同時化纖、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建材、電力、電子通信等行業也出現利潤下降或虧損。由於上下游產品價格傳導不暢的局面,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所以下游企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如果這種格局長期持續,對經濟運行不利。

第二,從產業方面看,服務業缺乏活力。雖然工業增長明顯超過長期平均值,但服務業仍顯滯後。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6%,不僅低於10%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低於改革開放以來最低時期1998~2002年平均8.2%的增長水平。

第三,從外貿方面看,不斷增加的貿易摩擦對出口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今年以來,貿易摩擦逐漸升溫,反傾銷個案迅速增加。我國已連續9年成為遭遇國外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截至2004年底,已受到各類反傾銷起訴600多起。同時,我國有25項出口產品被施加反傾銷措施,是被施加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已開始對我國的出口擴張形成實質性制約。

第四,人民幣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人民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升值壓力,上調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引致的效應相當復雜。僅就其負面影響而言,可能會造成出口減少和就業壓力加大,也會給宏觀經濟造成向下的壓力。

三、政策取向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保持供給和需求關系的大體平衡,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努力拉長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穩定期,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應抓住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

1.落實已經出台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使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在盡可能長的時段內保持在合理區間之內。當前,不必出台新的抑制經濟過熱的措施,也不要急於出台大的刺激經濟的措施。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落實好已出台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使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在盡可能長的時段內保持在合理區間內運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按照推動結構調整和實現「五個統籌」的要求,安排好預算內資金和長期建設國債,加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針對經濟總量關系變化方向不確定性加大的問題,應密切跟蹤經濟形勢,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反彈或過度回落兩個方面的苗頭,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採取有針對性的微調措施,防止經濟總量出現大的失衡。

2.更加註重發揮市場的作用,更好地將市場的調節作用與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結合起來。由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在進一步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在宏觀調控中必然需要結合使用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在本輪宏觀調控中行政型的調控措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如果過多依靠行政手段,則會造成市場扭曲。在目前宏觀調控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的情況下,應更加註意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減少行政手段,注意更好地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3.抓住當前宏觀經濟進入穩定期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要抓住當前宏觀經濟進入穩定期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關鍵領域的各項改革,為保持經濟平穩持續較快發展打好體制基礎,增強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和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消除體制性、機制性弊端,經濟運行產生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的「病根」就會存在,舊病復發就有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要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的成果,必須標本兼治,更加重視治本,在鏟除滋生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的土壤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當前,應努力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比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4.採取切實措施,刺激消費需求,在調整對最終消費有促進作用的政策時需慎重。目前,經濟增長過分依靠投資拉動的局面亟需改變,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長期任務。除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之外,創造有利於提高居民消費的環境也是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方面。當前,在落實「有保有壓」的結構性宏觀調控政策過程中,當涉及到對最終消費需求有促進作用的政策進行調整時,需要慎之又慎,防止對消費需求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5.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保持貨幣供應適度增長,注意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效用。今年1~5月,各月的貨幣供應量和貸款規模同比增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隨著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貨幣供給的適度增長,以滿足經濟增長對貨幣的需求,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

③ 貴州省農村金融生態評估研究所的建設內容是什麼

外部環境方面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後貴州經濟金融出現了良性互動局面。2000—2004年,全省GDP年均增速為12.5%,比未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前五年上升了2.8個百分點。2005年1—6月,全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4%,增速創14年來同期最高水平。2000—2004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年均增速分別為20.4%和17.4%,比未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前五年分別上升了1.8和2.3個百分點。

社會信用體系逐步建立,中介服務體系處在發展之中。一是人民銀行充分運用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完善企業信用信息,為金融機構開展業務、防範風險提供了依據。截至2005年6月末,人民銀行貴陽中支共發放企業貸款卡18447戶,企業貸款入庫率近90%。目前,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正在完善中,力爭年底實現全國聯網查詢。貴州省銀行業協會以貸款本金到期償還率和利息到期償付率均為100%等條件評選了190家誠信企業,並利用媒體通報有惡意逃廢債行為的企業。二是涉及會計、審計、評估和擔保等行業的各類社會中介機構不斷發展。2004年末,全省共有會計師事務所57個,從業人員近600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39個,注冊資金5.2億元,擁有擔保資金6.7億元。

企業效益不斷攀升,償債能力有所增強。2000—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均增加53個,現已達2442個,完成增加值年均增長19.2%,利潤總額年均增長48.1%。2004年企業綜合效益指數為135.5,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為1188.1億元,同比增長28.7%。

政、銀、企合作意識不斷加強。一是通過經濟金融季度分析例會、銀企洽談會、項目推介會等多種渠道,促使政、銀、企三方面溝通情況,增進理解,把握信息。二是積極開展政企共建、銀政合作、銀企協作等工作,政府對企業提出的實際問題給予辦理答復,政府與銀行簽署貸款協議,銀行與企業召開座談會等。

內部環境方面

金融機構不斷擴充。截至2004年末,貴州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3714個,從業人員43704人。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計2417.4億元。

全省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穩步增長,信貸資產質量不斷改善,經營效益進一步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增強。近5年來,我省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平穩增長,截至今年6月底,各項存、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1%和14.6%。資產負債比例逐漸趨於合理,不良貸款余額逐年下降。2004年末,全省金融機構當年結益20.4億元,同比增加20億元,增長48.7倍。

存在的突出問題

金融資產保全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一是金融機構債權在法律保障方面處於劣勢。如《破產法》在清算程序上銀行排在最後,銀行對債務人(企業和個人)沒有享有無條件的破產起訴權;《刑法》對有意提供虛假財務資料騙貸企業所需承擔的刑事責任不明確。二是長期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存在勝訴案件執行難的問題。據有關方面調查了解,近年來貴州銀行業金融機構經法院判決勝訴的案件達11675件,應執行金額47.8億元,但實際只執行了勝訴金額的13.3%。

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制約了金融生態環境的不斷完善。近年我省經濟雖有較快增長,但過多地承接高能耗和原材料行業的生產,導致對能源的依賴程度明顯加大,不可避免地遭遇煤、電、油、運等「瓶頸」的制約,影響了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銀行業金融機構管理體制上缺乏自我發展機能,信貸資金供需缺口較大。目前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基本上是由上至下的垂直管理,經營管理權、決策權不斷向上集中,基層行特別是縣以下廣大農村金融服務缺失問題日趨嚴重。

信貸資金逐漸向優勢行業、壟斷行業集中。由於我省優勢行業和優秀企業較少,導致信貸資源過多地向優勢行業、壟斷行業集中。2004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投向電力、公路等行業的貸款余額就達647億元,較年初增加183億元,占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總額的74.3%。信貸資金的高度集中導致:一是對中小企業資金需求不能有效滿足。二是影響了對農業信貸的支持力度。

社會信用環境亟待改善。在經濟轉軌時期,逃債、賴債行為時有發生,造成銀行貸款大量流失,降低了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誠信觀念的缺失迫使銀行不得不提高信貸門檻,減少信貸投放,甚至停辦某些業務。

企業籌措資金過度依賴於銀行,風險集中。近3年,我省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比重依次為99.8%、99.1%、96.2%,股票、債券市場直接融資比重偏小,而且發展緩慢。

企業盈利狀況不穩定製約了金融運行效率。受煤、電、油、運等漲價因素的影響,今年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出現負增長,累計實現利潤同比下降4.5%,凈減利潤0.92億元,其原因主要是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較快,虧損企業累計虧損比上年同期增長76.5%。

④ 蕭山區的交通

截至2013年末,蕭山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339.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6.01公里;一、二等級公路713.47公里。
交通發展有序推進。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398.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0.87公里;一、二等級公路728.73公里。航道里程796.83公里。年末全社會機動車輛保有量達到54.70萬輛,比上年末增長3.9%。其中汽車37.29萬輛,增長4.5%。
主要公路:104國道、03省道、杭州繞城高速G2501、杭州灣環線高速南線G9211、滬昆高速G60、杭州蕭山機場高速、滬杭甬高速公路 鐵道線路:浙贛鐵路、蕭甬鐵路、滬昆鐵路浙贛段、杭深鐵路蕭甬段、滬昆繞行線、蕭蕭聯絡線、蕭浙聯絡線、杭甬客運專線、杭長客運專線
火車站:杭州南站(目前正在改造中,預計2017年投入運營 ),屆時,杭州地鐵5號線與杭州地鐵11號線將在該處設站。 蕭山國際機場年末通航城市103個,比上年末增加16個;已開通航線185條,增加41條。全年起降航班19.1萬架次,增長14.6%;旅客進出港2211.4萬人次,增長15.7%;貨郵吞吐量36.8萬噸,增長8.8%。
蕭山國際機場年末通航城市119個,比上年末增加16個;已開通航線222條,增加37條。全年起降航班21.33萬架次,增長11.9%;旅客進出港2552.6萬人次,增長15.4%;貨郵吞吐量39.86萬噸,增長8.3%。 改革開放以來,蕭山經濟和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超過10%的速度增長,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縣(市)。蕭山區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居浙江省縣(市、區)級首位。2000年和2001年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排名中蕭山分別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
2013年,蕭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9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89.2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65.54億元。依次分別增長2.6%、11.4%和8.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7∶61.3∶35.0調整為2012年的3.5∶61.4∶35.1。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到130797元。按國家公布的當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突破20000美元,達到20720美元。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30.68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2.68億元,增長8.2%。在稅收收入中,增值稅87.99億元,增長5.6%;營業稅34.79億元,增長22.6%;企業所得稅42.77億元,下降12.3%;個人所得稅15.75億元,下降3.1%。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08.35億元,比上年下降1.3%。
2014年,蕭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28.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34.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32.93億元。依次分別增長1.9%、8.3%和8.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5:56.4:40.1調整為2014年的3.5︰54.1︰42.4。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到138309元。按國家公布的當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突破20000美元,達到22516美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43.21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3.85億元,增長5.8%。在稅收收入中,增值稅91.61元,增長6.3%;營業稅32.53億元,下降1.9%;企業所得稅49.98億元,增長12.4%;個人所得稅15.42億元,增長12.4%。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20.20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節能環保等民生支出增長4.9%。 蕭山區平原約909平方公里、山地約259平方公里。圍墾錢塘江灘塗是蕭山人民的一大創舉,自1965年以來,先後圍塗30次,至2000年底,圍墾造地面積達52.62萬畝,累計投工7900餘萬工,完成土石方66.6多億立方米。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譽為「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
2013年,蕭山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5.68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農業產值50.52億元,增長3.2%;林業產值1.17億元,增長5.0%;畜牧業產值29.77億元,增長8.8%;漁業產值11.11億元,增長7.2%。
2014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0.6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農業產值56.75億元,增長12.3%;林業產值1.20億元,增長2.6%;畜牧業產值26.13億元,下降12.2%;漁業產值12.84億元,增長15.5%。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步伐進一步加快。畜牧、水產、蔬菜、花木和茶果五大特色產業增長勢頭迅猛,實現產值88.9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8.4%。
防洪排澇工程加快推進,錢江樞紐閘站工程、四工段排澇閘遷建工程投入運行,順壩排澇閘站工程全面推進,濟民泵站工程全面開工;浦陽江治理工程——許家後塘2.3公里試驗段通過驗收,錢塘江蕭圍東線一期工程完成年度建設目標。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0.55萬千瓦。據水利普查數據顯示,全區有效灌溉面積66.08萬畝,有效灌溉率繼續保持100%。
圍墾錢塘江灘塗是蕭山人民的一大創舉,自1965年以來,先後圍塗30次,至2000年底,圍墾造地面積達52.62萬畝,累計投工7900餘萬工,完成土石方66.6多億立方米。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譽為「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 工業是蕭山經濟的支柱,201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804.76億元,比上年增長5.4%;實現工業銷售產值5728.95億元,增長5.5%;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5294.43億元,增長4.7%;實現銷售產值5235.47億元,增長4.8%。
2013年蕭山區179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480.80億元,比上年增長9.2%;實現利稅總額326.45億元,其中利潤總額206.62億元,分別增長3.1%和1.7%;虧損面由上年的13.7%縮小到12.1%,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13.1%;工業銷售利潤率為3.8%,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8.36萬元/人,增長3.8%。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899.4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3%。
2013年,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銷售產值954.63億元,比上年增長8.6%,占規上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達到18.2%,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全年開發區級以上新產品899項,市級以上創新項目65個。全年實現新產品產值1442.74億元,增長17.9%,新產品產值率達27.3%,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
2013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6.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8%。蕭山區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格的建築企業306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96億元,增長3.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15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2%;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476萬平方米,增長3.9%。
截止2014年底,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740.00億元,比上年增長5.6%;實現工業銷售產值4644.87億元,增長5.1%;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4173.46億元,增長6.3%;實現銷售產值4089.70億元,增長5.9%。
創新能力再上台階。2014年,全區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加快發展信息(智慧)經濟,傳統產業提升發展持續推進。全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181.45億元,比上年增長5.5%,占規上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達到28.9%;擁有區級以上新產品932項,市級以上創新項目70個。全年累計實現新產品產值1239.57億元,增長18.9%,新產品產值率達29.7%,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
企業效益有所提升。全區187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084.73億元,比上年增長3.7%;實現利稅總額326.83億元,其中利潤總額216.01億元,分別增長12.8%和17.3%;虧損面為11.9%,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3.1%;工業銷售利潤率為5.3%,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8.3萬元/人。 201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0.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0.29億元,下降31.2%;蕭山區857個工業性投資項目完成投資270.17億元,增長9.3%,其中112個區級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8.37億元;第三產業投資460.02億元,增長24.5%。
201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批發零售業391.54億元,增長15.2%;住宿餐飲業54.01億元,下降0.6%。
2013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40.8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進口總額46.26億美元,下降4.7%;出口總額94.63億美元,增長7.4%。出口總額中,紡織品28.77億美元,增長13.8%;機電產品出口26.40億美元,增長4.1%;服裝9.16億美元,下降3.6%;羽絨及製品8.56億美元,增長14.4%。出口總額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73億美元,增長13.4%。
2013年新批外資投資企業89家,合同外資15.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實際利用外資9.69億美元,增長11.7%。截至年底累計批准內外資企業2114家,總投資237.34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129.5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3.96億美元。 金融業存貸款平穩增長。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106.86億元,比年初增加102.67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209.26億元,比年初增加90.70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2849.58億元,比年初增加190.49億元。貸款余額中,短期貸款1972.37億元,比年初減少49.04億元;中長期貸款780.26億元,比年初增加189.68億元;個人消費貸款200.88億元,比年初增加13.40億元;工業貸款1289.08億元,比年初減少36.37億元;房地產貸款111.48億元,比年初增加38.38億元。
資本市場。金融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成功獲批創建省級科技金融示範區。金融創新中心孵化器功能日益顯現,已入駐金融機構31家。新增上市企業4家,3家企業向證監會上報材料,6家接受省證監局輔導,100家進入擬上市企業培育階段。至年末,全區上市公司累計達到27家。

⑤ 金融機構存貸款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經濟好轉,盈利增加,央行發行貨幣,個別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特別是存款准備金率的變化等等均有可能。不知你從哪一方面來說!

⑥ 哪位請介紹一下紹興縣的情況

紹興縣是全國商貿市場大縣之一, 已經從一個農業大縣、資源小縣,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經濟強縣和第一紡織大縣。柯橋中國輕紡城已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輕紡產品總銷售額佔全國的1/3。 在2004年全國民營企業五百強中,紹興縣佔有20席。 經濟以輕紡為主,所有制結構以民營為主,工業銷售的85%來自民營企業,具有濃厚的浙江色彩。如果說崑山是打工經濟,順德是老闆經濟,紹興縣就是民營經濟。紹興縣的發展需要在外資上下工夫。

紹興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接寧波,西鄰杭州,下轄4個街道、15個鎮,人口71萬縣域面積1130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柯橋。 紹興縣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原始部落定居時代,屬於河姆渡文化圈的紹興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區域。從秦漢(公元前221年)到明清(公元1911年),紹興一直是中國南方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歷代名人薈萃,代有人傑。素有「江南明珠」、「絲綢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鄉」之美譽。 「改革開放以來,紹興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浙江省首批命名的小康縣之一。1991年起,均為「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多次名列前10位。1988年起,連續三屆名列全國財政收入「十大財政縣」行列。2002年,再次躋身全國經濟十強縣。紹興縣還是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農村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紹興縣是全國商貿市場大縣之一,柯橋中國輕紡城已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輕紡產品總銷售額佔全國的1/3。名列全國10大專業批發市場第2位。依託中國輕紡城建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紹興柯橋經濟開發區已初具規模,是紹興縣對外開放的重要區域。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縣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都得到長足的進步。全縣涌現出一批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 美、城鄉一體的現代化新農村、新城鎮。

紹興縣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紹興縣統計局(2006年2月21日)

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面對宏觀調控持續、國際貿易磨擦加劇、要素制約嚴重等新情況,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扣「保強爭優、統籌發展」工作主題,扎實開展「五個年」①活動,攻堅越坎,負重奮進,國民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五」計劃和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一、綜 合

國民經濟較快增長。初步測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億元,增長 %;第二產業增加值 億元,增長 %;第三產業增加值 億元,增長 %。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6.5:64.5:29.0調整為 : : 。人均生產總值 元,比上年增長 %。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簡稱百強縣)排名由上年的第十位晉升為第九位。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結構升級取得較大突破,三產比重明顯提高,體制創新不斷深化,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要素制約突出,部分企業贏利能力下降明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影響社會穩定因素仍然不少,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仍需進一步協調。

二、農 業

全縣完成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6.51萬畝,總產量16.3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6%和0.3%,糧經面積比由上年的53:47調整為55:45。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0.07萬畝,比上年下降3.2%。其中:蔬菜播種面積20.10萬畝,比上年下降5.0%;花卉播種面積4.47萬畝,比上年下降3.9%。
林、牧、漁業生產穩步發展。林特基地不斷鞏固擴大,全年新發展林特基地1.22萬畝,現有國家級、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22.95萬畝,茶葉產量9223噸。農庄經濟蓬勃發展,全縣已建和在建的休閑農庄37家,其中已建成20家。牧、漁業生產繼續保持穩定,全縣有效控制了禽流感沖擊,全年生豬飼養量56.25萬頭,比上年增長3.2%,肉類總產量3.29萬噸,比上年增長6.9%,家禽飼養量603.38萬羽,比上年減少11.0%,淡水產品產量2.44萬噸,比上年增長4.2%。
科技興農進一步深入。大豆蛋白纖維等一批高科技新品種、新技術進入規模化生產,全縣新增省級農業科技企業4家。生態農業建設全面啟動推廣,創新一批生態農業模式,「稻鴨生態共育標准」成為我縣首隻省級地方標准,新增國家綠色食品4隻,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隻,省級無公害農產品12隻。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33.23億元,比上年增長21.3%,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家。
外向型農業持續發展。全年新建外拓基地10.50萬畝,累計達到84.80萬畝,擁有外建加工企業18家,其中2家被當地認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外設市場及農產品直銷點205個,境外貿易公司7家, 境外農貿市場1家。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清水河道」建設全面展開,全年完成水利總投入2.65億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3.95千公頃,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4.54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67萬噸。

三、工業和建築業

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403.48億元,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363.25億元,利潤總額52.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5%、23.8%、0.6%,其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60.56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127.02億元,利潤總額40.8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9%、23.7%、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布及絲織品35.92億米,比上年增長14.4%;印染布113.51億米,比上年增長17.3%;化學纖維127.77萬噸,比上年增長20.2%。
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大紡織業升級勢頭良好,印染後整理技術加速推廣應用。規模以上非紡與大紡織業比重由上年的22.4:77.6調整為28.7:71.3。
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得到增強,循環經濟深入推進,省級以上新產品產值率達到7.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項經濟效益指數綜合得分196.34分,萬元產值電耗497.53千瓦時/萬元,比上年下降4.4%,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3.1%。
規模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99家,比上年增加121家,其中產品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193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超1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22家,超20億元的企業5家,超60億元的企業1家。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縣上市企業累計達到8家,企業管理創新在全縣面上不斷推廣。
建築業發展迅速。完成建築業增加值76.40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實現利潤9.54億元,比上年增長37.5%,稅金總額11.28億元,比上年增長43.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25萬平方米。年末擁有特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家,一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0家,二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8家。2005年,共創建省級及以上優質工程36項,其中「魯班獎」(含參建)3項、「國優工程」2項、「鋼結構金獎」8項、「白玉蘭獎」5項、「錢江杯獎」10項。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投資總量繼續增加。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5.52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工業性投資12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城市建設及非工業投資55.44億元。
投資結構明顯優化。非紡與大紡織業的比重由上年的38.2:61.8調整為60.9:39.1,其中大紡織業完成投資46.90億元,比上年下降29.1%,非紡行業完成投資73.18億元,比上年增長78.9%。
投資強度不斷提高。全縣土地投資強度達到149萬元/畝,比上年提高20.6%。
房地產投資保持穩定。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7.88億元,比上年增長0.3%,開發面積328.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9%,新開工面積109.9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5.4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3.1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8.8%。2005年,房地產企業新增二級資質企業1家。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銷售增長加快。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5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餐飲業4.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商貿設施不斷完善。輕紡城市場改造升級一期、國際貿易區一期基本完成,錢清原料市場改造一期進展順利,富麗華大酒店等一批商貿服務設施投入運行。農村現代流通網加快建設,全縣已開設農村放心店318家,學校放心店86家,在全國率先達到「鎮鎮有連鎖超市、村村有放心店」目標。成功舉辦了2005年中國(紹興)國際紡織品博覽會,實現商品成交總額16.78億元。
商品交易市場穩步發展。年末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74個,實現商品市場成交額471.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中國輕紡城紡織面料市場成交額276.27億元,比上年增長7.0%;化纖布成交量27.34億米,比上年增長6.8%;錢清輕紡原料市場成交額173.14億元,比上年增長15.0%。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穩步增長。全年自營進出口總額達4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自營出口33.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加工貿易出口額2.83億美元,同比增長33.5%;進口總額11.70億美元,增長11.1%。出口呈現產品、市場、主體、貿易方式四個多元化趨勢,非紡產品出口增長15.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2.1%,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達173個,出口額列前三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為阿聯酋3.76億美元、美國2.63億美元、伊朗2.29億美元。全年有自營出口業績的企業由上年的726家增加到993家。加工貿易出口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到8.4%。
利用外資難中求進。全年新批三資企業83家,增資調整43家,合同利用外資5.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實際利用外資2.3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5%。濱海工業區和柯橋經濟開發區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分別佔全縣80.0%和82.0%。利用外資呈現出跨國合作意識增強、結構調整型、資源集約型項目增多等特點。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1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3%,全年新設境外窗口16家。

七、交通、旅遊業

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全年完成全社會客運周轉量97885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2.9%,貨運周轉量69213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9%。2005年交通建設總投資6.4億元,城鄉公交候車亭建設全面啟動,新建候車亭1119隻,公交線路布局進一步完善。杭金衢高速公路紹興連接線提前通車,縣道公路砂改油工程全面完工,杭甬運河紹興縣段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807.93公里③。
旅遊業快速發展。出台鼓勵旅遊業發展經濟政策,通過舉辦「鑒湖金秋旅遊節」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打響了「稽山鑒水」旅遊品牌。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93.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3%,境外遊客6.4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0%,其中外國人5.6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3%。實現旅遊總收入23.50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國際旅遊收入234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1%。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2.32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7%。財政在確保預算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時,積極優化支出結構,保障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全年財政支出18.90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其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支出0.49億元;城市維護費支出1.11億元;科教文衛支出5.38億元;撫恤和社會救濟事業經費以及社會保障補助支出1.28億元。
金融機構存貸款平穩增長。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本外幣)455.52億元,比年初增加78.60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1.22億元,比年初增加28.8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本外幣)323.81億元,比年初增加41.76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明顯進步。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考核,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浙江省科技強縣」稱號。全年新建縣級以上技術研發中心14家,其中省級以上6家、市級7家,累計擁有廠辦科研機構142家。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2892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人員11661人。全年新實施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38項,其中國家級21項,獲得省科學技術獎5項,市級科學技術獎18項。全年專利申請數500件,獲國家授權專利229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全年共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69項,其中16隻產品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8家,其中國家級2家,累計擁有縣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94家,其中國家級20家、省級22家。
創牌工作成效顯著。新增中國名牌產品4隻,國家免檢產品6隻,省名牌產品6隻,市名牌產品11隻;中國馳名商標3件,省著名商標14件,市著名商標40件,累計擁有中國名牌產品6隻,國家免檢產品10隻,浙江名牌產品32隻,紹興名牌產品56隻;中國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54件,市著名商標106件。
質量檢驗工作進一步加強。參與紡織品國標制定實現零突破,全市首隻紡織品國家標准—《阻燃織物》順利通過國家審定。對719家企業質量檔案實行動態登記,全年共完成省級定期監督檢查145批次,合格率為88.3%,對9596台計量器具實施強制檢定和周期檢定。
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歷時兩年的高中段布局調整基本完成,提前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高中段普及率提高到96.5%。年末擁有普通中學32所,在校學生5.21萬人,專任教師3022人;小學145所,在校學生7.17萬人,專任教師2707人;中等職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1.18萬人,專任教師476人。其中各類民工子女學校12所,中小學外來民工子女在校學生2.40萬人。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全年新增省市重點、示範、文明學校和示範專業94個,2005年,普通高考上線率94.5%,連續5年居全市第一,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項136個。全省首創村完小教師「三單制」免費培訓模式,全面培訓村完小教師近1200名,「三大培訓工程」扎實推進,共培訓農民2.45萬人,其中被征地農民1.50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大縣建設步伐加快。全縣共有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鎮(街)文化站19個,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1個,全年書刊發行量491萬冊,公共圖書館圖書藏書量13萬冊。整合資源組建成立了紹興小百花藝術中心和紹興縣文化發展中心。新創建81個文化村、2個省級東海文化明珠鎮、2個市級文化示範鎮。實施「文化五進」工程,全年舉辦各類廣場文化活動37場,組織演出205餘場次,送電影下鄉1895餘場次,新編越劇大戲《越王句踐》。情景歌舞劇《在那紫薇盛開的地方》、蓮花落小戲《一隻紅木箱》等作品先後在國家、省評比中獲獎,陳飛榮獲第2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廣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面完成廣播「村村響」工程,積極推進「村村閱報欄」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發展工作加強。紹興蓮花落、王星記扇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昌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衛生事業邁上新台階。年末擁有衛生機構3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3個,實有床位2556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2526張,衛生技術人員3673人,其中醫生1458人。社區衛生服務不斷深化,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六位一體」功能得到強化。疾病預防控製得到加強,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300/10萬以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穩步推進,參保人數達58.59萬人,覆蓋率達90.3%。愛國衛生工作成效明顯,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功並通過全國愛衛會考核驗收,新創建省級衛生村16個、社區1個、單位1個,市級衛生鎮2個、村13個、社區5個、單位1個。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擁有各類體育場館數23個,全年共獲亞洲級金牌2枚、全國級金牌6枚、省級金牌14枚、市級金牌100枚,體育成績躍居全市第一位,我縣籍運動員徐東香在第十屆全運會上獲得2枚金牌,成為全市唯一在全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大學生賽艇公開賽,精心組織全民健身宣傳月活動,舉辦了第三屆「柯橋杯」橋牌邀請賽、縣龍舟賽和中老年文體大展示等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動,共開展體育活動2296場次。柯橋街道湖濱社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優秀全民健身活動站」,齊賢鎮獲得浙江省首批「體育強鎮」稱號。

十一、環境保護

生態縣建設全面推進。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復查,齊賢鎮成為我縣第三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年末,已建成省級生態鎮6個,市級生態示範鎮3個,市級生態示範村(場)23個,省、市、縣級綠色學校41所,省、市級綠色社區10個。其中百福園社區成為全市唯一一家首批全國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先進社區,夏履鎮中心校成為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綠色認證取得重大進展,ISO14001認證企業突破100家。

十二、城市建設

城鄉面貌明顯改善。《紹興縣城鄉一體化規劃》、《縣城2006-2010年近期建設規劃》等各種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利。建成區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上年46.7%提高到54.1%,城市道路、市政環衛設施、環境景觀、河道整治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等「五大」工程全面實施。新農村建設穩步實施,全縣已有18個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26個村成為市級示範村。2005年,全縣各級投入資金2.6億元,新建小康住宅13.93萬平方米,新增村莊道路面積79.24萬平方米,新增通村公路10.62公里,新增綠化面積61.82萬平方米,新建公廁145隻。累計建成移民安置房3.46萬平方米,安置落實下山移民191戶。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接待能力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2005中國最發達縣域經濟論壇、中國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等各類活動和展會。城市設施不斷完善,全年新增城市道路路燈198盞,燈箱廣告457隻,建成區范圍內實有鋪裝道路長度89.06公里,鋪裝道路面積235萬平方米, 排水管道長度183公里,日供水綜合生產能力達51萬立方米。城市衛生治理能力日益加強,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60萬噸,垃圾無害化年處理量10.95萬噸,道路清掃面積已覆蓋250萬平方米。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戶籍人口為70.47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4.90萬人,女性人口35.57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9.5%和50.5%。出生人口6446人,出生率為9.15‰,死亡人口4884 人,死亡率為6.93‰,全年凈增人口1562人,自然增長率為2.22‰,比上年下降0.74個千分點。
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計劃生育率達99.6%,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機制不斷創新,榮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縣」稱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8元,比上年增長13.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41元,比上年增長14.4%。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6.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3.1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5.7%和36.2%,分別比上年降低0.5、3.4個百分點,年未每百戶居民民用汽車擁有量14輛。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全年新增就業9653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6695人次,幫助38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職工登記失業率為3.8%。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能鑒定,全年共組織各類職業技術培訓2173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訓828人,參加技能鑒定10022人,核發各類職業資格證書8262本。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年末18.15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9358名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每月享受952元的養老待遇。有13.67萬名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其中12.11萬人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為3.24萬人發放養老金或生活補助費7339萬元。有12.80萬名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為334名工傷職工支付工傷保險金519萬元;0.91萬名職工參加生育保險,為166名女職工支付生育保險金106萬元;5.71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為69.60萬人次支付醫療費用8619萬元;6.1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享受失業保險待遇5989人次;19.61萬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不含被征地農民),為7461名參保對象發放養老金442萬元。
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680人,比上年減少345人,723人得到國家撫恤、補助,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153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成績顯著。年末擁有各類福利院20個,床位1348張,收養751人。社區服務設施184個,全年接收社會捐贈款390萬元。

註:①「五個年」是指「結構升級攻堅年」、「外貿轉型強化年」「城市功能建設年」「全面改革推進年」、「基層黨建深化年」。
②全縣公路通車里程807.93公里不包含村級道路、城市道路及兩個開發區內道路,為縣公路管理段統計數據。
③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未經紹興市統計局核定,今後均以《紹興縣統計年鑒》數據為准;
④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是按現價計算的初步核算數,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

2006年一季度全縣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作者:徐建江 發布日期:2006-04-21 15:50 瀏覽次數:93
【文章來源】:

一季度,全縣經濟繼續保持持續較快發展態勢,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同時應清醒地看到,全縣外貿、外資、投資回落態勢尚未扭轉,橫向比較壓力進一步加大,影響經濟運行的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表
指標名稱 計量
單位 一季度 同比增長% 去年同期增長% 計劃完成進度%
生產總值 億元 - - 14.0 -
財政收入 億元 13.53 26.9 22.5 27.3
#地方財政收入 億元 7.32 31.8 25.4 30.8
自營出口 億美元 7.29 -4.9 27.7 19.2
實際利用外資 億美元 0.20 -27.0 -55.5 7.1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 29.72 -18.4 1.3 16.9
#工業性投資 億元 23.37 -12.5 5.5 18.8
城市建設及非工業投資 億元 6.35 -34.5 -9.3 12.7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億元 14.59 16.6 16.5 23.0
全部工業現價產值 億元 319.64 21.1 20.2 -
工業產品銷售收入 億元 306.14 20.5 21.5 18.3
利潤總額 億元 8.83 10.2 -26.5 -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6454 12.1 16.6 -
農村居民現金收入 元 4611 11.1 14.9 -

1、工業產銷銜接良好,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產銷銜接良好。全縣1-3月實現工業現價產值319.64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7.72億元,同比增長20.5%。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06.14億元,同比增長2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47.56億元,同比增長20.6%,產銷率達95.2%。非紡行業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1-3月份,全縣非紡實現工業總產值85.40億元,同比增長58.0%,增幅高出大紡織業(7.7%)50.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1.6%。非紡行業增長點主要集中在PTA製造、銅鋁材加工、金屬製品業、水泥及水泥製品、客車製造等五類企業,除PTA製造(三鑫石化同比增長1263.8%)外,其他行業增長均在32%-78%之間。大紡織業由於受化纖行業增長緩慢的影響,全縣規模以上大紡織業增速為7.7%,增速比全縣平均低13.4個百分點。
效益回升明顯。工業經濟效益自去年5月份止跌回升以來,一季度繼續呈現加速回升的勢頭。1-3月實現利潤總額8.83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16.0%,增速為2003年9月份以來最高。紡織業和非紡業實現同步增長,分別實現利潤3.06億元、3.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0%、17.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得分181.06分,同比增加0.61分。主要原因是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剪刀差進一步縮小,一季度相差2.3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縮小7.61個百分點。主要原材料價格同比有所下降,如滌綸樹脂(切片)平均每噸由去年同期的10425萬元下降到9580元,同比下降8.1%,煤價同比平均下降4.6%,而同期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1.9%,其中紡織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揚2.1%。
運行質量提高。1-3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新產品產值28.65億元,同比增長34.2%,新產品產值率達11.1%,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萬元產值電耗492千瓦時/萬元,同比下降8.4%。
2、農業生產開局良好,農作物面積穩中有增。
一季度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春耕生產開局良好,全縣春季農作物播種面積繼續穩定在25萬畝左右,春糧面積達到2.85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6.8%,其中:小麥2.20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13.8%。經濟作物受果用瓜、花卉苗木面積增長影響,雖然蔬菜面積有所減少, 但經濟作物面積仍增長1.8%,達15.61萬畝,其中:果用瓜、花卉苗木、蔬菜播種面積分別為0.50萬畝、4.15萬畝、7.40萬畝,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7.6%、5.1%、-3.3%。畜牧業生產形勢較為低迷。受畜產品價格走低、家禽飼養連續滑坡影響,一季度生豬飼養量27.42萬頭,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生豬存欄頭數15.69萬頭,比上年同期減少3.1%;出欄頭數11.7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4.2%;家禽飼養量263.16萬只,比上年同期減少10.2%。
3、投資增速繼續回落,新開工項目有所增加。
一季度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72億元,同比下降18.4%,其中:工業性投資23.37億元,同比下降12.5%,非工業性投資6.4億元,同比下降34.5%。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05億元,同比增

⑦ 中國近期趨勢怎樣影響貨幣政策

特點:
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業務
存款准備金
中央銀行貸款
利率政策
常備借貸便利

原因: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提法,它講的是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同於經濟學教科書關於貨幣政策操作層面的提法(如「寬松的」、「中性的」或「緊縮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穩定幣值目標相聯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礙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

背景: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一是經過90年代初的房地產和開發區熱,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的風險問題已相當突出,當時中國和中國人民銀行面臨化解金融風險和防範出現新的更嚴重金融風險的重要任務;二是當時盡管社會總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經暴露,但是最突出的還是結構性問題,實際有效貸款需求不足;三是由於過去我們長期實行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高負債經營,自有資金比例很低,再繼續大幅度增加貸款,不良貸款問題會更加突出;四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對貨幣政策的運用,財政增發國債,銀行參與購買,其本身就包含了運用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內容。
1998年以來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貨幣信貸總量平穩增長。1998~2001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間,與過去一些年代貨幣和信貸大起大落相比,近幾年我們終於把貨幣信貸的增長調控得比較平穩了。二是信貸結構有了大幅度的調整。在一系列信貸政策的推動下,個人住房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和農業貸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當年貸款新增額中上述三項貸款大體佔七成,信貸結構的這種調整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三是保持了國內金融穩定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1997年部分中小金融開始出現支付問題,近幾年利用通貨緊縮時機增加再貸款,幫助地方關閉了部分中小金融,保持了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僅對亞洲經濟和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也符合我國國家利益,這幾年國際收支平衡,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四是基本實現了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1998年1月1日取消貸款限額控制後的這幾年,公開市場操作實際成為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幾年來,國民經濟成功實現了低通脹、高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基本保持在 7%~8%,物價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動。雖然我們還不能精確估計經濟的低通脹、高增長,貨幣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這幾年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物價的持續平穩,的確是與貨幣和信貸的持續平穩增長同時出現的。回顧建國以來(包括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我國經濟多次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波動,雖然每次原因都比較復雜,但每次經濟波動都同時伴隨著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無疑是經濟大幅度波動的重要條件。近幾年,貫徹穩健貨幣政策方針,我們堅定地將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作為重要目標,在具體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
第一部分貨幣信貸概況
2006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信貸總量增加較多,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一、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
2006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32.3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2個百分點。流通中現金MO余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12.6%。上半年累計現金凈回籠563億元,同比少回籠57億元。2006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高位運行、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使2005年出現的廣義貨幣供應量與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之間差距加大的趨勢有所改觀。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受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擴張的影響,對活期存款的需求有所上升。
二、金融存款穩定增長
6月末,全部金融(含外資金融,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3.1萬億元,同比增長17.2%,比年初增加3.3萬億元,同比多增6041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比年初增加3.2萬億元,同比多增6324億元;外匯存款余額1610億美元,同比下降2.6%,比年初增加88億美元,同比少增17億美元。
2006年以來,存款期限結構出現了活期存款增加較多、余額佔比上升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2005年出現的存款定期化趨勢。
6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年初增加8052億元,同比多增2564億元;其中,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820億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256億元。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比年初增加1.4萬億元,同比多增1169億元;其中,活期儲蓄存款同比多增1502億元,定期儲蓄存款同比少增333億元。6月末,財政存款余額1.24萬億元,同比增長23.1%,比年初增加4375億元,同比多增558億元。
三、金融貸款增加較多
6月末,全部金融本外幣貸款余額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3%,比年初增加2.2萬億元,同比多增6068.1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比年初增加2.2萬億元,同比多增7233億元。外匯貸款余額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5%,比年初增加75億美元,同比少增87億美元。
2006年以來貸款增加較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增長較快,項目較多,對貸款的需求較為旺盛;二是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持續積累、外匯大量流入導致流動性充裕,給銀行擴張信貸提供了資金條件;三是商業銀行在資本補充後更加註重提升資產收益和股東回報,通過擴張貸款增加盈利的動機增強。
從投向上看,上半年用於流動資金的人民幣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合計增加1.14萬億元,同比多增3403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21億元,同比多增913.2億元,其中二季度票據融資增加316.1億元。
中長期貸款增加1.02萬億元,同比多增3835億元,其中,基建貸款同比多增1553.7億元。上半年主要金融(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人民幣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9372.1億元,佔全部金融新增中長期貸款的93.1%。新增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投向上述行業的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了6562億元。
分看,2006年上半年,除政策性銀行外,各類金融人民幣貸款均同比多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增加9185.3億元,同比多增4082.5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包括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分別增加4918億元、1641億元和3504億元,同比分別多增1724億元、745億元和587億元;政策性銀行人民幣貸款增加1444億元,同比少增274億元。
四、基礎貨幣平穩增長
6月末,基礎貨幣余額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0%,比年初下降1247億元,同比少下降246.3億元。6月末,金融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平均為3.1%,比上年同期低0.62個百分點。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2.5%,股份制商業銀行為4.2%,農村信用社為5.7%。
五、金融貸款利率略有上升
中國人民銀行對全國金融2006年第二季度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的統計顯示,二季度金融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行下浮利率的貸款佔比較一季度上升1.71個百分點,實行基準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較一季度分別下降1.66和0.04個百分點。
表1:2006年二季度各利率浮動區間貸款佔比表
單位:%
註:城鄉信用社浮動區間為(2,2.3]
數據來源: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備案表
受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略有上升。二季度,商業銀行人民幣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05%,為基準利率的1.03倍,利率水平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固定利率貸款佔比為85.16%,加權平均利率為6.05%,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浮動利率貸款佔比為14.84%,加權平均利率為6.01%,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
上半年,單筆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有所上升。其中,二季度61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64%,比上季度下降0.07個百分點,比年初上升0.39個百分點;37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3%,比上季度上升0.27個百分點,比年初上升0.66個百分點。
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上升影響,境內外幣貸款、大額存款利率水平繼續上升。6月份,3個月以內美元大額存款(占金融美元大額存款全部發生額的73%)加權平均利率為4.39%,比年初上升1.11個百分點;1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35%,浮動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23%,分別比年初上升0.9和0.71個百分點。
表2:2006年上半年大額美元存款與美元貸款平均利率表
單位:%
數據來源:商業銀行外幣利率備案表
六、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
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聯動關系明顯,市場供求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5、6月份受我國貿易順差數據和國際外匯市場主要貨幣走勢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8元上下振盪。6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9956元,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0.94%。由於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幣對歐元匯率有所貶值,對日元匯率升值幅度收窄,分別為貶值1.16%和升值5.17%。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達7.9956元,最低為8.0705元;共有118個交易日,其中有66個交易日升值、52個交易日貶值,最大單日波動幅度為0.21%;人民幣匯率日均波幅為35個基點,在匯改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個基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6月末銀行間人民幣遠期市場一年期合約報價為7.74元左右,貼水在2500點左右,基本穩定在按利率平價計算的遠期貼水附近。

⑧ 銀行業今後的發展趨勢

一、成為項目財務顧問。
早期銀行主要是用儲戶的錢來放貸或投資,存款吸收規模決定了銀行所能投放的貸款規模。大資管時代到來後,銀行開始越來越多使用理財資金對接項目。未來隨著新型金融機構數量和類型不斷增多,銀行在吸收存款和銷售理財產品上很可能變得越來越沒有優勢。銀行能倚仗的,除了手中的客戶資源,還有豐富的項目審查和組織經驗。目前部分地方的PPP項目已暗合了這一趨勢:銀行資金與PPP項目之間存在期限配錯,不適合充當社會資本方,但這並不妨礙銀行以其他方式積極介入,如提供過橋貸款、設備租賃、現金管理、企業資產證券化等綜合金融服務,同時引入長期限的外部保險資金、養老金等參與項目。換言之,銀行在PPP項目中充當了政府的財務顧問。

⑨ 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了哪裡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