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中國金融貸款前景分析

中國金融貸款前景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5-26 21:42:35

金融貸款行業現在發展如何

金融貸款行業現在發展良莠不齊。

Ⅱ 目前中國的汽車金融市場前景如何,有沒有哪些好的發展機會

整體市場:步入穩定發展階段

汽車金融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美國汽車廠商為促進汽車銷售,通過消耗自身資金流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務,開啟了汽車信貸消費的序幕。此後,汽車金融在全球各國遍地開花,並成為發達國家汽車產業鏈利潤最高的一環,所佔比重達到24%。

Ⅲ 淺談國內金融行業趨勢,從業者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消費金融市場高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從2013 年到2016年,其交易規模從60億元增長到436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17.5%。截止到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已接近萬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將達到19428.9億元。預計2019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將超33萬億元。

從需求層面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特別是隨著90後、00後等青年群體步入社會,居民消費的觀念也逐漸發生改變,提前消費的理念日益普及,消費金融需求快速增長。「90後」已然占據著消費貸款用戶群的半壁江山,佔比高達49.31%。

自2009年我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以來,網貸監管就決定了消費貸款的發展速度,特別是近五年來,消費金融兼顧放開與監管兩個方面,互聯網消費金融監管政策從寬松進入到規范階段,從而帶動互聯網消費金融從蓬勃興起階段,進入到到規范成長階段。

Ⅳ 國內金融的發展前景是什麼

(一)進一步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和加強金融監管
一是建立健全科學的貨幣政策決策機制,提高貨幣政策決策的前瞻性、科學性和透明度。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環境,逐步推動貨幣政策從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完善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和方式,不斷創新和豐富貨幣政策工具。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及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配合。

二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進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提高Shibor的基準性。通過引導金融機構提高定價能力,完善市場機制,為最終實現全面的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完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框架,逐步確定中央銀行目標利率及主要操作工具,理順利率傳導渠道,更多發揮市場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

三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的作用,逐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減少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實現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四是充分發揮信貸政策作用,支持金融產品創新。加強信貸政策宏觀指導,以加快經濟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提高 「三農」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水平、改善民生等目標為著力點,改進信貸政策實施方式,提高實施效果。嚴格控制對高能耗、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進一步完善促進消費需求的信貸政策,擴大消費信貸,支持發展服務消費。創新低碳金融產品。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豐富房地產金融產品,鼓勵股票、債券、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等直接融資工具發展。

五是建立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和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建立和完善逆風向的調節機制,抑制信貸等順周期波動,防範宏觀風險。探索建立逆周期監管指標,研究、實施動態杠桿率監管方案,進一步完善流動性監管制度。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反映國內銀行業實際、基於新資本協議三大支柱的資本監管總體框架。推進證券公司常規監管,強化凈資本監控,完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加強證券評級業務監管。強化基金公司監管,完善基金公司內控制度。加強對機構投資者投資行為的監控。建立期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期貨公司分類監管制度。進一步健全現代保險監管制度。重點監管償付能力不足風險、保險投資風險、壽險退保風險和新的利差損風險,全面推進分類監管。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評估體系。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產品和市場風險的評估。加快建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督促和引導金融控股公司加強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內控制度。完善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標准,加強監管協調。完善金融信息共享制度。建立規范的最後貸款人制度。建立和完善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

(二)進一步深化金融業改革

一是深化大型國家控股商業銀行改革。繼續深化銀行公司治理改革,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邊界。合理制定薪酬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發揮境內外上市對試點銀行改革的促進作用。慎重穩妥地進行國家控股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試點。全面推進開發銀行商業化轉型。扎實推進農業銀行完善公司治理與風險控制體系,推動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繼續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促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市場化轉型。

二是繼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總體解決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金融服務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完善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制度、組織形式和內控機制。維護和鞏固縣(市)聯社的獨立法人地位。省級聯社主要履行行業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大力培育和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鼓勵國家控股的大型銀行和各商業銀行通過多種方式開辦農村金融業務。注意培育和發展符合農村需求特點的「低成本、廣覆蓋、可復制、易推廣」的農村金融產品。繼續實行支農再貸款政策。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財政貼息、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和增量獎勵等政策,建立健全涉農信貸風險分散轉移和補償機制。

三是推進證券期貨機構改革和發展。進一步督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改善公司治理與內控水平,提升合規管理與風險控制水平。支持內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開展兼並收購。引導和鼓勵國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組織創新、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不斷加強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設,從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上為提高行業競爭力創造有利的條件。

四是推進保險機構改革與發展。努力鞏固改革成果,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通過上市、增資擴股、發行次級債等方式補充資本,增強資本實力和償付能力。繼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快轉變經營機制。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積極培育主業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大型保險集團。

五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和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放鬆資本項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資本市場工具為主線,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漸進、統籌規劃、先易後難、留有餘地」的原則,進一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完善資本流出入均衡管理,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進程。以直接投資便利化為出發點,率先實現直接投資基本可兌換;以便利跨境融資為重點,健全對外債權債務外匯管理;以擴大個人用匯自主權為著力點,進一步放鬆個人其他資本項目跨境交易;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和擴大對外證券投資為重點,進一步提高證券投資可兌換程度。穩妥推進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重點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繼續完善儲備經營管理體制機制。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有序拓展海外業務,穩步擴大海外布局。加強內地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加強內地同港澳的金融合作,支持香港發展金融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繼續推動區域貨幣合作,積極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組織的治理,提高中國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話語權。

(三)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一是加快推動貨幣市場發展。積極發展貨幣市場,促進同業拆借市場、回購市場、短期融資券市場、商業匯票市場協調發展,拓寬市場廣度和深度,增強流動性管理功能。

二是促進債券市場發展。推進公司債券發行體制和監管體制改革,推動建立統一債券審核、交易和監管標准。建立債券市場主體的信用責任機制,強化市場約束,豐富債券品種,完善債券投資者結構。推動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繼續推動非金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創新。試點發展信用風險管理工具。研究建立交易商協會監管制度。加強債券市場基礎建設,提高市場流動性。

三是穩步推進股票市場發展。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約束機制,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行業結構。進一步促進機構投資者協調發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展基金公司業務范圍和業務模式。繼續推進保險資金、社會保障資金、企業年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逐步增加在資本市場的參與程度。繼續深化新股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簡化審核程序,完善新股發行詢價制度,逐步實現由核准制向注冊制轉變。繼續發展主板市場和中小板市場,積極加強創業板市場建設。不斷完善期貨市場。研究和探索建立統一監管下的、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場外交易市場。

四是大力發展保險市場。推動建立中央、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再保險體系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業務。積極參與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積極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促進對外貿易。穩步推進保險機構以債權形式投資交通、通訊、資源等基礎設施項目。穩妥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金融企業和其他優質企業股權試點,支持產業調整和企業改革。

五是進一步加強外匯市場建設。繼續拓展外匯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形成交易方式多樣化、參與主體多元化、交易產品日趨豐富、風險防範能力增強的外匯市場體系。第一,豐富外匯市場產品。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市場建設。第二,推進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改進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完善外匯市場清算機制。第三,完善外匯市場交易機制。統籌協調銀行間外匯市場競價和詢價交易模式的發展,適應不同產品對交易方式的多樣化需求。第四,推進國內外匯市場的對外開放。研究引入境外金融機構參與國內外匯市場和鼓勵國內金融機構參與境外人民幣外匯市場。第五,完善外匯市場監管。建立健全外匯市場相關風險控制措施,促進市場主體加強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加強對異常和違規交易的監測,保障外匯市場平穩和有序運行。

六是推進黃金市場健康發展。整合優化配置黃金市場資源。加強黃金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黃金市場交易、運輸、倉儲、交割和黃金賬戶及清算服務。

Ⅳ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和趨勢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

(一) 銀行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保險業

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

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

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

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

(三)證券業

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

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

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

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

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

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

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

(一) 銀行業

1.經營規模比較

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

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

總資產
一級資本
分行機構數量
跨國經營情況

工商銀行
4275.46
219.19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農業銀行
2442.93
162.6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建設銀行
2658.45
131.9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中國銀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花旗銀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美洲銀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德意志銀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巴克萊銀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

2.業務功能比較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

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

商業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
保險業務
當局立法限制

工商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工商東亞

分業經營

農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分業經營

建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金公司

分業經營

中國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銀國際

分業經營

花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能銀行

全面混業經營

巴克萊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創新比較

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綜合帳戶

銀證轉帳

浮動利率貸款

票據融資

電子銀行

循環貸款

網路結算

消費信貸

給點分吧,很辛苦的

Ⅵ 金融行業的前景怎麼樣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2021年4月12日,央行舉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會上,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解讀了一季度金融數據。孫國峰表明,貨幣政策將以我為主,穩字當頭,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

下一步,堅持跨周期設計理念,兼顧當前和長遠,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穩字當頭,貨幣信貸保持合理增長。從全年看M2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是基本匹配的。從總量看,3月末M2供應量同比增長9.4%,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2.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M2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基本匹配。

下一步,我國的貨幣政策將以我為主,堅持正常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同時,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以我為主開展國際宏觀政策協調,保持好宏觀政策的全球領先態勢。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金融行業創新趨勢與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報告》

Ⅶ 我國金融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我國金融業現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制度,與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相悖。我國的分業經營制度,把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業務范圍分別限制在一個更狹窄的范圍內,金融業的風險實際是更加集中和擴大。與西方主要國家的全能銀行相比,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從而影響了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證券資產與其他資產所佔比例很小,信貸資產、投資與證券資產、其他資產的比例大約是77: 3:20,而且在信貸資產中80%左右投向了國有企業。這種資產結構存在很大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國有企業普遍處於困境的情況下,導致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風險劇增、經營效益下降,使國有商業銀行處於高風險運行之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商業銀行許多優質客戶進入資本市場,對商業銀行的負債規模、資產規模與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據統計,2002年3月末,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已達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約為12454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資為特徵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憑借其較高的資產收益和便利的融資條件,與商業銀行爭奪金融資源,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極大地加劇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這也必然會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商業銀行要適應市場的變化,應對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就必須調整經營戰略,實行混業經營。

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事實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我國的銀行、證券商、保險公司分別處於無差異經營和無差異競爭的狀態,包括機構發展和市場定位在內,還沒有形成一種有層次、有分工、有競爭、有合作的良性發展格局,對金融業資源的總量利用造成了極大浪費。

近幾年來,盡管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不斷深化改革,嚴格管理,採取多種措施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但經營效益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業務范圍狹小則是一個重要原因。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是提高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因為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大,多樣化的業務具有內在平衡特徵,可利用內部補償機制來穩定銀行的利潤收人,分散金融風險。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是我國商業銀行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應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條件下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發展混業經營的全能銀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條件業已成熟。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分離銀行制度對於保證商業銀行的規范運作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種分業只是階段性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總體上看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是:首先,商業銀行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目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商業銀行要將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的原則作為經營管理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場機制,不僅有完善的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市場信號能夠靈敏及時地反映市場供求情況,而且擁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環境,擁有健全的法制體系,從法律上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第四,具有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監管。

從目前我國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且在繼續深化,在建立現代金融體制、現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例如,商業銀行加強了內控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貸款審貸分離和貸款抵押擔保制度,以及信貸資產質量管理責任制等,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銀行業已進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證券市場也逐步進入規范發展階段;我國對宏觀經濟和金融調控能力和金融監管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從實施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看,盡管我國仍存在著一定差距,但在許多方面已經接近基本條件的要求。因此,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有著較大的可能性。

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同時,《商業銀行法》第三條中規定了允許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和部分保險業務。為此,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拓展以下業務: (1)開展基金業務,如基金託管業務、基金資產投資管理業務,適當時候可以設立金融產業基金,並讓基金上市發行;(2)開展與資本市場有關的中間業務,如辦理股票質押貸款、為券商資金往來提供清算、代理股票發行市場中申購款的收繳與結算等;(3)開展項目融資業務,如進行項目的評估和資金安排;(4)開展企業並購業務,如幫助企業診斷和評級,幫助制定兼並戰略,幫助設計企業產權結構等;(5)開展代客戶理財業務,如為個人理財和為公司理財提供咨詢服務;(6)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如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等;(7)代理保險業務。通過上述法律允許業務的拓展,可以改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現在已有不少商業銀行開辦了部分上述業務,但力度還不夠,效率還不高,要進一步把工作做實做細,尤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改善現有經營模式。

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逐漸放鬆商業銀行參與證券和保險業務經營的限制,這種狀況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海外銀行業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如果我國商業銀行不能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將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立足,同時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情況下,如果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必然對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構成嚴重的挑戰。有鑒於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考慮著手按全能銀行方向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並據此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由於形勢緊迫,我國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一些規定有必要根據當前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調整,當前應當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商業銀行為試點進行探索,以點帶面,實行混業經營,逐步推進全能銀行。從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情況看選擇中國銀行較為適宜,這是因為:第一,中國銀行是我國海外業務量最大的商業銀行,由於受業務范圍的限制,使其在與當地銀行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第二,中國銀行發展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最大,同時中國銀行比較多地參與國際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投資銀行的經驗;第三,中國銀行及其所屬機構運作規范,比較容易進行監管。
我國現有金融機構種類繁多,門類復雜。金融機構種類繁多,有利於形成競爭,但也過多地加大了競爭成本,尤其是分業經營的前提下,其無差異競爭成本更大,我國金融業的普遍不景氣狀況也就難以改變。而整合現有金融機構,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這種局面,也可以實現混業經營。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設立分支機構,並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與此同時,則減少境內分支機構。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內重組金融機構,實行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相互並購或相互參股,並以一業為主,他業為輔,他業則以獨立子公司形式存在,並分別設立賬戶,分別核算經營成果,分別進行風險控制,建立系統內垂直管理體系,從而防止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市,而此時的銀行,成為金融集團公司,也就是綜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如通過並購或相互參股,吸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甚至外資金融機構,則成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公司,下轄相互獨立的四個子公司:商業銀行公司、投資銀行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既把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業合一,又能在集團公司之下相互獨立核算,甚至單獨上市,從而成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國加入WTO後,大量涌進的外資銀行將都是全能銀行,是「混合編隊」,中資金融機構以「單兵作戰」形式是無法應對的,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組現有金融機構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是分業監管,監管部門有人民銀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分業監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隨著混業經營成為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統一監管也將成為一種必然。因為面對全能型的外資金融機構和即將成為全能型的中資金融機構,不能不進行統一監管。為此,應制定統一的金融安全標准和監管標准。

當金融市場變得越來越一體化時,通訊和計算機的運用使得金融風險在現行監管體系下難以集中控制和監管,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協調的監管體系。正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監管體系應適應被監管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在英國,政府已提出將9家金融監管機構合並,成立金融服務管理局,統一負責對每個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市場進行監管。日本政府則打破銀行、證券活動的限制,並成立獨立的金融監管廳,統一監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大藏省則只負責監管法規的制定。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比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監管金融機構。在現階段,則應加強人行、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統一標准,聯手行動,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同時,要完善各項監管手段,制定金融風險國內、國際預警指標體系,實現非現場檢查的電子化、規范化、程序化,運用電子技術進行適時監管,及時跟蹤監測,分析各類金融機構的變化,提高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快速反應能力,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管質量。

Ⅷ 未來中國金融業發展有幾個方向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一) 銀行業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二)保險業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三)證券業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一) 銀行業1.經營規模比較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總資產一級資本分行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工商銀行4275.46219.19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農業銀行2442.93162.66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建設銀行2658.45131.96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中國銀行3162.14152.70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花旗銀行7169.37476.99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美洲銀行6325.74381.76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德意志銀行8437.61174.18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巴克萊銀行3988.25140.55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2.業務功能比較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商業銀行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保險業務當局立法限制工商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工商東亞無分業經營農業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無無分業經營建設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中金公司無分業經營中國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中銀國際無分業經營花旗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有1999年取消限制德意志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能銀行有全面混業經營巴克萊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有1992年取消限制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3.金融創新比較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綜合帳戶銀證轉帳浮動利率貸款票據融資電子銀行循環貸款網路結算消費信貸

Ⅸ 中國金融業前景如何

中國金融業前景燦爛 過去10年是中國金融業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10年。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四大銀行已經成功地進行了股改,成功上市。它們的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率、資本充足率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目前是股市上、資本市場上大家非常追捧的優良資產。農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農村信用社這幾年來支農的力度,以及在中國金融業的份額都有所擴大。對於農村貸款、農村信用社支持的力度比過去幾年有實質性的提高。同時中央對農村金融的支持也是空前的。中央通過央行票據,通過稅收的減免,通過執行較低的存款准備金率,對農村金融給予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尋求資本市場的創新之舉、私募基金的最新立法動態、銀行業未來五年的改革方向、金融企業的海外上市問題……一個個焦點問題的精彩論述,把昨天召開的「21世紀中國創新金融高級論壇」推向高潮。來自全國人大財經委的官員、北京和上海的著名經濟學家、國際著名管理咨詢機構的專家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輪番登場,從不同的角度對面向21世紀的中國金融發展作了深入的探討。 首先登台的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就加大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發表演講。他認為,創業板出台宜早不宜遲,創業板有助於深化主板市場的改革。二板市場早則今年、遲則明年就會出台。 青年經濟學家吳曉球則對21世紀的金融形勢作了前瞻:金融由建立在商業銀行基礎上,轉變為以資本市場為核心;由依附於實體經濟,轉變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吳曉球認為,消除證券市場風險的監管重點是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WTO上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周漢民分析了我國對美和對歐談判中關於銀行業開放的內容。對我國目前的銀行業立法,周漢民認為,業務范圍限制過嚴,規定過於寬泛,空白點不少。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則談到了銀行未來改革的方向選擇。他認為,中國銀行業改革的方向是創建以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通過中外合資、股份制改革和民營化進行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改革。面對即將來臨的外國銀行競爭,華民提出,不應多提競爭,而應強調合作。

Ⅹ 金融行業前景分析

金融業在我國的發展

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范,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外資銀行的進入,國內金融機制的改革,民營的金融機構、保險機構也會在增加,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三、我國金融業的就業現狀

隨著金融業行業迅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逐漸成為最為熱門的行業。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國金融市場正在走向國際化,對專業性很強的人才需求迫切。

金融行業就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場,例如高校教師和大公司市場研究分析、基金經理、投資經理、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

從整體上看,雖然職業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據實際就業情況看,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據大數據的觀察統計發現,知名院校的金融學碩士,如果導師影響力較大,在校期間注重實踐,同時研究功底比較深厚,剛出校門拿到10萬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數。

四、我國金融業的薪資情況

金融平均月薪超2萬,領跑全行業。在2019年上半年全國各大行業平均月薪排名中,金融行業從業者薪資最高,為20172元,是唯一月薪過2萬的行業。

五、我國金融業的就業方向

無論是本科畢業,還是碩士畢業,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預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管理等,如果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面會更廣,就業層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

六、我國金融業的就業領域

1、商業銀行 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證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

3、信託投資公司、投資咨詢公司

4、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保險公司

6、中央(人行)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監管管理機構。

7、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

9、公務員序列。政府行政機構 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七、金融業的資格證書和考試

1、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此為入門證書,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要證書。共考兩科: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證券市場基本法律法規兩個科目

2、期貨從業資格證書:同證券從業資格證書一樣,也是入門所需證書。高中學歷以上報考即可,共考兩科,基礎和法規。金融期貨即將推出,俱期貨人才應該會變的搶手。

3、保險中介人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可分為(1)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考試 ;(2)保險經紀和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格考試

4、個人金融理財人員,也被稱為金融理財師、金融策劃師、金融顧問等。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客戶的短期和長期的金融需要和金融狀況,為客戶提供購買適合客戶需要的金融產品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