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企業貸款需求加大
擴展閱讀

企業貸款需求加大

發布時間: 2022-05-29 13:13:25

A. 如何加大放貸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措施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截至7月末,我行各項貸款余額44.46億元(含貼現7.77億元),比年初增加4.41億元,增長11.02%,市場份額保持在全市金融機構前三位。

——一般貸款投放創新高。截至7月末,我行累計發放一般貸款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億元;一般貸款余額36.7億元,比年初增加5億元,完成央行合意貸款增量全年計劃指標額度的99%,較計劃進度多投放1.02億元。

——加大票據融資力度。截至7月末,累計簽發銀行承兌匯票3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7億元,累計貼現33.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億元;承兌匯票余額31.8億元,比年初增加13.8億元,票據業務保持全市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第一;同時,為支持區域內實體經濟,嚴格執行央行信貸調控政策,我行不斷加大票據的轉出力度,騰出信貸規模,累計轉貼現賣出22.3億元。

——調整信貸期限結構,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主動調整短期、中長期貸款比例,增加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滿足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需求。截至7月末,我行短期貸款余額25.55億元,佔比57.47%,比年初增加6.38億元,中長期貸款11.14億元,佔比25.06%,比年初減少1.43億元。

——積極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圍繞「兩化互動」和「五個自貢建設」,力促地方經濟發展。不斷加大對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富順晨光工業園區、榮縣郝家壩工業園區、沿灘工業園區、自流井工業集中區、貢井工業集中區、大安工業集中區的基礎設施項目和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截至7月末,累計向省、市重點項目授信6.22億元,涉及機械、化工、商貿、城市基礎設施、園區基礎設施、衛生、教育、旅遊等18個項目,向園區企業累計發放貸款近25億元。

——著力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發展。截至7月末,我行新增90戶小微型企業貸款客戶,小微企業授信戶數(含個人經營性貸款)1621戶,較年初增加278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含貼現)246844.36萬元,佔全部貸款的55.52%,較年初增加63841.26萬元,增長34.89%,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23.87個百分點,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含貼現)增速不低於全部各項貸款增速。截至7月末,涉農貸款余額110770.5萬元,佔全部貸款總額的24.91%。其中: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11570萬元,農村中小企業貸款余額95015.5萬元,涉農不良貸款余額220.5萬元,不良率0.2%。近年來我行涉農貸款逐年遞增,執行力強,效果良好。

B. 對於一個企業的貸款需求

需要滿足要求
貸款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比較普遍的事情,很多人都選擇到銀行去辦理貸款業務,但是到銀行辦理企業貸款也是需要一定手續和前提條件的,如果用戶想要到銀行去辦理相關的貸款業務,必須要對相關的手續了解清楚,這樣的話就不會太耽誤時間,企業經營需要的資金短缺所以需要外部貸款融資。怎麼來分析這個資金短缺的借款需求呢?企業借款需求是指為什麼會出現資金短缺【公司內源融資不能滿足需求】並需要借款。通過了解借款企業在資金運作過程中導致資金短缺的關鍵因素和事件,能夠更有效地評估風險,更合理地確定貸款期限,並幫助企業提供融資結構方面的建議。即使借款企業有明確的借款需求原因,比如存貨融資、設備融資,借款需求分析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就在於,雖然許多企業都通過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來控制企業面臨的業務和行業風險,以使企業具有較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但是它們可能缺少必要的財務分析技術來確定資本運作的最佳財務結構,而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企業借款需求的分析為公司提供融資方面的合理建議,這不但有利於公司的穩健經營,也有利於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降低貸款風險。

C. 商業銀行應如何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力度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繁榮市場和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求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據統計,全國中小微企業創造了80%的就業、60%的GDP和50%的稅收,而小微企業獲得的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比例僅20%多一點。」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該充分認識到中小微企業的重要性。改變對中小微企業認識不足及態度,多策並舉,多管齊下,不斷提高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從根本上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難題,全力支持小微企業良性發展。

大力發展中小型金融機構

中小微企業與本地中小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銀企關系,並由這家中小銀行向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包括基本結算及存貸款服務,是理論上最優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模式。

大力發展市場定位更加明確的中小銀行是解決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最有效的辦法。從實證分析結果看,市場定位更加明確的城商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效率普遍較高,它們機構點多面廣,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優勢,與小微企業更加「門當戶對」。既能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有效供給,又能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競爭性。因此,直接設立市場定位為小型、微型企業的中小銀行機構可以有效提升銀行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工作效率。完善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機制,建立適合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評估制度,解決中小微企業授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立和完善與中小微企業發展相適應的融資模式,合理調整信貸投向,充分發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點中小微企業。

改進小微企業信貸管理機制,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完善風險管理機制,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加強內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設,提高專業人員素質,最大限度地降低貸款風險。

一是建立約束與激勵相統一的信貸管理機制,促進銀行貸款營銷的積極性,改善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強化貸款責任制,推行以行長負責制為中心的貸款管理體制,明確客戶經理的責任,同時建立貸款激勵機制,提高客戶經理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加強對客戶經理的工作能力與道德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支品質過硬的客戶經理隊伍。

二是嚴格按照中小微企業貸款的規定程序辦理和發放貸款,審核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其可行性,按規定要求辦理。

三是改進和建立適合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管理及審批機制,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合理下放中小微企業貸款審批許可權,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創新為手段,滿足多元化、個性化資金需求。建立適合中小微企業業務開展的信貸制度、風險管控制度和激勵考核制度,保證中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加快產品及擔保方式創新,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和處於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微企業,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四是確定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的合理比例,避免貸款過度向大企業、大項目集中,防止增加信貸風險。

五是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後的監督,定時檢查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掌握企業的資金運用情況,對有多個戶頭的中小微企業,各銀行之間應加強聯系與協作,減少逃廢銀行債務現象的發生。

六是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所有者的約束,為了避免企業所有者逃廢銀行的債務,可以要求所有者以個人家庭財產作為抵押物品。

發展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

發展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不僅僅是銀行的社會責任,更是銀行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調整信貸結構、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

銀行要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營銷服務,主動參與所在區域政府的產業規劃,加強與企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形成良好的關系,取得營銷優質客戶的先機和相關行業優勢客戶資源的源頭,鎖定目標優質客戶。藉助政府出台與貸款相關的各種補貼、貼息、損失承擔政策,可以促使企業按月還款提高企業守信意識。由於種種原因,不少銀行只對大中型和行業重點骨幹企業開展主動的營銷服務,對中小微企業往往坐等上門,為此失去了不少潛在的優質中小微企業客戶。

因此,銀行要主動挖掘中小微企業市場的潛力,制訂並落實資金營銷計劃,主動尋找、選擇和培養客戶,滿足產品有市場、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處理好與工商、稅務、海關的關系,取得能夠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盈利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例如,稅單、報關單、進出口業務量等,更加有利於優質客戶的識別和判斷。行業協會或商會是銀行拓展目標客戶的最有效渠道之一。銀行以特別會員身份參與活動,既能了解行業最新的動態及發展趨勢,又能廣泛地宣傳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注重大客戶上下游的供應鏈中小微企業的分析,滿足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建立專門的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銀行要對不同類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不同的融資支持力度,對有信用、有市場、有效益的中小微企業給予大力支持。

銀行要對不同類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不同的融資支持力度,對有信用、有市場、有效益的中小微企業給予大力支持;對暫時盈利能力較差,但市場反應敏感的中小微企業,在審查企業貸款條件時,應把第一還款來源的現金流量情況和企業發展前景作為主要考察對象,給予適當的信貸支持。

注重信息的准確評價,針對中小微企業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多元化、財務報表可信度不高的特點,對中小微企業的等級評定和客戶評價根據實際情況,減少對企業正式財務報表、商業計劃或各類書面文件等硬信息的過分依賴,注重現場調查和收集企業非財務信息以及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記錄、還款情況、經營者素質和對銀行忠誠度等信息,必要時把借款企業和主要經營者家庭財產合並為一進行信用分析。

充分把握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實施差別化的信貸發展策略

從風險控制、價值發掘和客戶管理的角度,對中小微企業客戶群體進行合理細分,並實施差別化的信貸發展策略。

由於中小微企業客戶群體具有特殊性,在積極發展中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時,應高度重視其信貸風險。加強防範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對策研究,從風險控制、價值發掘和客戶管理的角度,對中小微企業客戶群體進行合理細分,並實施差別化的信貸發展策略。

在行業上,選擇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鼓勵具有較強生命力和高成長性、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在產業鏈上,選擇處於重要產業鏈上下游、為績優大型企業提供配套協作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在企業生命周期上,選擇處於成長期和成熟期且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在客戶品質上,重點選擇經營有特色、產品有市場、經營效益好、信用等級高、管理較規范、管理人員素質較好的中小微企業。此外,與公司類大企業客戶相比,中小微企業客戶資金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差。因此,建議在客戶准入與選擇中,充分把握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重點支持與大中型客戶建立穩定協作關系的中小微企業客戶。

堅持市場原則和商業化運作模式,推進中小微企業業務風險定價

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定價不僅要考慮目前市場競爭情況,更要加強對未來利率市場發展趨勢的判斷和分析。

中小微企業業務風險相對較高,銀行貸款議價能力相對較強,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定價不僅要考慮目前市場競爭情況,更要加強對未來利率市場化發展趨勢的判斷和分析。因此,要根據中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水平、籌資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標及當地利率市場水平等因素,在科學計量信用、市場、操作風險的前提下,按照有利於彌補資本成本、有利於創造價值回報、有利於防範風險、有利於實現戰略預期的原則,對不同行業、不同擔保方式、不同借款人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實行不同的風險定價,合理確定價格,對不同借款人實行差別利率,並根據風險變化靈活進行調整。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定價不僅要考慮目前市場競爭情況,更要加強對未來利率市場發展趨勢的判斷和分析。

從政策上講,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可以上浮,沒有上限限制,從銀行經營上講,貸款風險大,成本高,應該實行高利率,從道義上講,銀行應該扶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過高,容易受到指責。由於中小微企業風險大,應該提取較高比例的壞賬准備金,這樣,利率就應該有所提高。要解決中小微企業承受能力和銀行效益問題,首先要求中小微企業依靠自身的積累和尋找合夥人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銀行貸款主要滿足臨時性,季節性的資金需求,這樣銀行資金所佔比重不高,使用時間有限,高一點的利率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隨著利率的市場化,貸款利率完全由銀行與企業協商,充分發揮資金價格在分配資金方面的引導作用,增加銀行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摘自和訊網)

D. 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會有什麼後果

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的後果:
1、有貸款就會有利息支出,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就會增加企業的資金支出。

2、企業如果有大量的貸款,也就是負債,就會導致企業的負債率過高,銀行為了保障利益,要麼就減少借款,要麼就會提高利率。
3、貸款有固定的還本付息日,當貸款到期時就必須支付一部分很大的資金。

E. 關於民營企業貸款的新政策

民營企業貸款新政策體現為:持續優化金融服務體系,建立「敢貸、願貸、能貸」的長效機制,開展民營企業授信業務,提升民營企業信貸服務效率,從實際出發幫助遭遇風險事件的民營企業融資紓困,完善融資服務信息平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防範金融風險,加大對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監管督查力度。
【法律依據】
《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有關工作的通知》第一條
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要繼續加強普惠金融事業部建設,嚴格落實「五專」經營機制,合理配置服務民營企業的內部資源。鼓勵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結合各自特色和優勢,探索創新更加靈活的普惠金融服務方式。
第十條
商業銀行要根據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特點,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設計個性化產品滿足企業不同需求。綜合考慮資金成本、運營成本、服務模式以及擔保方式等因素科學定價。

F. 如何提高民營企業貸款的能力

建立完善的企業徵信系統提高貸款能力
國家其實已經看到國內銀行金融能力,迫於市場的需求壓力,已經慢慢放開了民營金融服務及市場,由於社會及國家缺失對民眾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就無法建立良良好的信用體系,更無法規避中國無論是國企還是民民企,市場經濟信用,職業道德,那個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對於現在國家放開無序的民營融投資公司,需要用於擴大再生產的中國大量中小型民營企業來說,風險與代價也是相當的大的,要不就是被騙貸款保證金,代辦費,要不就是項目貸款利,貸款成本相當的巨大,現目前如何提高民營企業貸款的能力?就是經營中不從傳統經營中提升自己的經營核心產業科技技術研發能力,還有原始資金的積累,再是不動產的累積,然後,把自己的經營真無論從實體經營,還是從概念都成熟,做一個能保護自己,也能融資的項目財務報告,尋真正有實力且有支持中國民營企業及經濟發展的專業投融資機構去項目現資貸款就好。現階段這樣的事,學會做經營,做事業平常心,最充分的准備,最壞的打算,才能坦然面對這浮燥亂混的中國現狀。

G. 企業貸款的最新政策

溫州於2013年8月1日出台政策要求,今後溫州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不超過4家,其中主辦行對企業的貸款原則上不低於企業貸款總量的50%。
根據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領導小組出台的《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入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溫州銀行業過度授信、多頭授信、異地授信問題突出,為防止過多的銀行貸款集中於一家企業引發企業融資風險的問題在溫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實行主辦行制度,並控制企業貸款銀行機構數量。
溫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曾表示,溫州此前出現很多企業出險的情況,其中有多家企業是被貸款「撐死」的。很多家銀行對一家企業進行放貸,一些企業拿到了過量的銀行貸款,沒地方用就亂投資,剛有收益的時候又遇到調控被抽資。溫州有一家企業產值幾千萬,卻有20多家銀行給它貸款,貸款幾個億,最後走上不歸路。
記者在該份意見上看到,實行主辦行制度,也就是說,企業開設基本結算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該企業的主辦行,主辦行對該企業的貸款原則上不低於企業貸款總量的50%,或者不低於該企業產值的0.75倍。
指導意見還要求控制企業貸款銀行機構數量。新增貸款企業在獲得貸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超過下述總數:集團企業不得超過6家,中型及以上企業不得超過4家,小微企業不得超過3家,各金融機構之間銀團合作貸款不受此限制。
其中,對集團企業發放貸款,建立「2+4」的信貸機制,即轄內工、農、中、建、交等大型銀行同時給集團企業發放貸款的,不得超過2家;對同一家集團企業發放貸款的其他銀行(除大型銀行外)原則上不超過4家。對中型及以上企業發放貸款,建立「1+3」的信貸機制,即轄內大型銀行不得同時給1家企業發放貸款;對同一家中型及以上企業發放貸款的其他銀行(除大型銀行外)原則上不超過3家。
此外,指導意見還將新增貸款與企業產值進行掛鉤,實行企業貸款與產值合理比例。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新增企業貸款原則上不得超過該企業上年度產值的1.9倍或當年產值的1.6倍,對已發放貸款企業余額超出以上標準的,應與企業協商,或者在地方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下,逐年降低倍數,恢復到1.6倍以內。對貸款余額低於1.6倍產值的企業,企業有貸款需求,主辦行應負起責任,與其他三家銀行協商,幫助企業獲得貸款。

H. 一般什麼企業貸款需求大

加工製造型企業需求的貸款額度要大!

I. 企業資金緊張的外部原因有哪些

企業資金緊缺情況及特點 據我們對企業資金緊缺情況進行的走訪調查,企業資金需求量相當大。當前企業資金緊張的特點有:1、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進度較快,企業需要大量的生產流動資金,但一些部門拖欠工程款特別嚴重,直接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門0要分布在工業、建築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各銀行抵押、擔保等要求較高,企業得到銀行貸款數量與大量的資金需求相差很遠。他們希望昭通市金融部門能為企業融資方面提供多種靈活方式的貸款服務,在抵押、擔保上適當放寬,簡化貸款手續,在審批放貸時間上盡可能提前。2、原材料價格上漲,使企業資金需求量上升。由於鋼材、汽油、煤炭、化工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造成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量急劇上升。同時,由於資金緊缺,企業之間的資金鏈延長,形成新的三角債,降低了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3、生產經營規模擴大,流動資金需求量增加。如一些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理應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因改造擠佔大量流動資金,使生產資金緊缺,能力不能充分發揮。4、政策性原因造成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措施後,各商業信貸政策從緊,一些企業原貸款計劃受挫或貸款額度減少,如有的企業有房產、土地作抵押,但因承辦銀行受信貸規模的限制(有一定規模的貸款需報省行批准)或沒有貸款指標等而不能落實銀行貸款。二、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剖析1、企業素質不高造成融資難。由於企業基本上都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多數企業創建時間短,規模小,尚處於資本積累起步階段,存在著許多不利於融資的因素:一是企業經營規模偏小、基礎差、產品技術及裝備工藝水平低,企業競爭力不強,成長性不明顯。銀行對這類企業(特別是500萬元以下)貸款因成本高、風險大基本不支持。二是多數企業在管理上存在許多不規范,如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披露有失真表現,個別企業出現還貸失信、誠信及信用意識缺失,企業資信等級低。三是企業自有資產不足,可供抵押的資產很少,缺乏足夠有效的貸款抵押資產,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四是有些企業對銀行放貸程序不了解,缺乏必要的融資知識,以為只要有資產就馬上能獲得銀行貸款,在急需資金時才想起向銀行申請貸款,盡管銀行很支持但也不能及時滿足企業要求。2、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及政策性原因,加劇了企業融資困難。隨著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的改革,普遍上集中了信貸管理許可權,實施集約化經營,把資金集中投向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金融部門在信貸政策上的嚴格控制,加劇了我市企業貸款難,造成有的企業有房產、土地作抵押,但因承辦銀行受信貸規模和貸款指標的限制而不能落實銀行貸款。國有銀行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貸款發生的風險所承擔的責任不同。按現行政策要求,在銀行呆壞帳的核銷上,政府對國有大企業承擔「無限責任」,「補貼」國企的虧損或破產,而對經濟成分多樣的民營中小企業的呆滯帳卻不在核銷范圍內。民營中小企業貸款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主,具有要得急、次數多、額度小的特點,而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操作流程長、手續環節多,不適應民營中小企業經營靈活、資金周轉快的特點。還有,國有商業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貸款還存在交易成本高、收益低、信息不對稱、資金使用監管困難等問題。遍及城鄉的農村信用社,因沒有強大的國家信用和政策支持,缺乏良好的資金循環的融資條件和風險補償機制,直接承擔貸款風險,對企業貸款支持力度非常有限。3、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狹窄。目前,除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一家農村信用社外,在我市注冊運營的其他形式的商業銀行還是一個空白點。同時,因有些企業規模小,資產質量達不到要求,在國內外上市融資和債權融資的企業也還沒有,這就決定了企業融資渠道的狹窄,當前企業唯一的融資渠道是通過股權融資和民間高息集資來搞生產經營,而高息集資又缺乏必須的法律保障,為此,絕大多數企業在直接融資上所發生的風險及困難是很大的。4、信用評價體系不健全。從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看,其評定結論市場化程度和信用數據的開放程度較低,缺乏權威性和普通性。缺乏相應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沒有建立起一套獨立、完整、科學的信用調查和評價體系,致使一方面企業的信用狀況得不到科學、合理、公正的評估,另一方面市場不能發揮對企業信用狀況的獎懲作用,企業對加強信用建設缺乏主動性。三、緩解企業資金緊缺及融資難的對策建議近年來政府積極想辦法,為企業牽線搭橋提供融資服務,企業很需要、很歡迎,但實際上工作做了很多,效果並不明顯。金融部門希望企業綜合素質、經濟效益更強些,融資風險更少些,而企業則更希望政府及金融部門在幫助融資的方法及渠道上有新突破,切實為企業投資、生產提供必要的、更多的資金支持。1、進一步提高企業發展水平,增強其融資能力、緩解資金緊缺企業要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快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加強企業管理,積極打造企業自身融資平台。一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加強企業技術開發創新工作,調整產品結構,走「精、專、特、新」的發展模式,努力改變當前產品生產能力在行業中過剩、重復低價的惡性競爭現象,要樹立品牌意識,打造企業品牌,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二是企業要規范治理結構及財務制度,通過合作、聯營、參股、集資等方式吸引外部資本,達到有效解決企業自身資金不足的問題。三是盤活存量資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從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入手,以成本管理和資金佔用為重點,加大銷售和清欠力度,減少應收帳款和產成品資金佔用,盤活存量資產,提高企業資金運營效率。四是推進企業誠信建設,做到及時還貸,無故意拖欠債務,不做假帳,及時向投資者披露真實的財務與會計信息等。2、加強和完善企業融資體系,改善企業融資環境(1)轉變觀念,改善服務。除了企業要主動與金融部門聯系溝通、爭取支持外,希望市區金融部門要主動到企業調查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資金需求情況,為企業融資出主意、想辦法。(2)加強企業信用等級評價體系建設,完善信用評價制度。應成立由市直有關部門及專家組成信用等級評價機構,由該機構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委託中介評估機構進行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有關部門要積極給予配合。企業信用等級可設AAA、AA和A級三檔信用等級。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在媒體上進行公布,作為各金融機構貸款的參考依據。各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的信用等級給予一定的信用貸款和信用擔保等優惠。3、建議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加大信貸支持,扭轉緊缺現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充分認識企業在分散貸款風險,增加就業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性,積極支持產品質量好、有銷路、經營業績佳企業的信貸需求。(1)政府要建立推進企業融資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解決工程款項拖欠問題,以解企業的後顧之憂。建議市財政每年預算應安排一定的企業扶持資金,專項用於企業信用評價、融資擔保、專項貸款等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的資助和風險補償獎勵。建立市區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扶持獎勵機制。設立企業專項貸款,解決企業融資困難。(2)各金融機構要切實改善服務,加大金融信貸業務。一銀行內部應加強結算管理,整頓結算秩序,要執行統一的結算制度,剋制本位主義,打破互相封鎖,改進服務。二要加強對企業的調研和貸款監管工作,及時掌握有關企業發展現狀,了解企業資金運用、需求情況,主動推動銀企關系協調發展。三要加強企業評級授信工作,幫助企業建立信用制度。四要創新金融工作方法,適當擴大有效財產抵押范圍,縮短審貸時間,減少貸款審批環節,簡化貸款手續,為企業提供結算、匯兌、轉帳、理財咨詢等各種服務,盤活企業資金存量,努力創建高效、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環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切便利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確保昭通經濟向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持續快速健康有序發展 。

J. 都在說企業貸款難,到底是銀行給的准入要求高,還是企業的底子太差

相信2020年大多數中小微企業主的日子都不太好過,資金周轉不過來,大家不斷從各大新聞媒體得知國家對中小微企業有政策扶持,大力扶持企業續貸、增加新貸,尤其是稅貸,無需抵押無需擔保,單家銀行就可以給到300萬。享受了半年的利好政策,估計大家心中都有疑問?人民銀行依次發放的3000億,5000億,一萬億的扶持都到哪兒去了?

為什麼90%的中小微企業主明明知道哪家銀行自己可以准入,到最後還是沒貸上款?

  1. 個別企業主過於傲嬌。對自己認識不夠清晰,總感覺自己有房有車,哪家銀行不是隨便批,要做就做利率最低的,他們的思路很簡單,從四大行開始,一家不行,就兩家,最終導致徵信查詢頻繁,連低要求的銀行貸款也拿不到。
  2. 大部分企業主不懂貸款。對銀行的產品只有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每家銀行的具體要求,又沒有時間精力去過多的研究,結果往往就是因為一些本能避開的原因被拒之門外,或者材料、手續過於復雜自己被迫放棄。
  3. 有些企業主沒有長期規劃。就像做企業一樣,融資也要有個長期規劃,畢竟資金周轉都是突發的、都是臨時的。切記不要遇到需求隨便對接一個產品就申請了,忽略了很多產品會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