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宏觀
擴展閱讀
海口宅基地抵押貸款 2024-10-02 16:09:10
金融機構個人貸款印花稅 2024-10-02 15:55:18
有貸款怎麼取公積金 2024-10-02 15:20:47

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宏觀

發布時間: 2022-06-03 01:57:43

A. 我國近期宏觀經濟政策

整體來看,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將呈現如下三大特點:

其一,政策更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基礎上,增加了「可持續性」,意味著政策目標將兼顧短期和長期的結合,更著眼於跨周期政策設計和調節。

其二,強調政策不急轉彎,意味著一方面會轉彎,政策會繼續邊際收緊;另一方面,不會急轉彎。前期為經濟恢復和內需擴大而採取的擴張性政策,將隨時根據實際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相機抉擇、靈活調整,保持相對平穩和有序的退出,「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系」,避免出現信用過度、過快收縮所導致的「踩踏」事件以及不良資產過快反彈。針對小微企業的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已確定將延期。

其三:強調把握好時度效,意味著政策將更加精準有效,注重觀察時機、力度、效果。

一、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疫情沖擊導致總需求顯著降低,制約貨幣政策有效性。財政政策成為2020年穩定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回顧2020年,財政政策在總量積極擴張的主基調下,注重平衡增長與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格局,著力民生支出,調整產業布局,結構性特徵明顯。

展望2021年,基於經濟復甦與財政平衡考慮,預期積極財政力度有望趨緩,財政政策或回歸常態。從表述上看,2019年強調「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疫情以來則變為「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而目前則重回疫情前的提質增效,又新加了「更可持續」的提法,這是跨周期調節的具體體現。同時,去掉了「積極有為」及「保持適度支出強度」,意味著財政赤字和專項債規模應會有所下降。

具體而言,總量上,經濟復甦下「穩杠桿」重新成為政策重心,2020年特殊情境下採取的超常規融資將有序退出。預計抗疫特別國債大概率退場,不再安排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規模適當縮減,或在3-3.5萬億;減稅降費的規模保持平穩、不再增加;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可能適當降低至3-3.5%,廣義赤字率或從2020年的10%以上降至2021年的8%以內。而支出方面,基於「十四五」規劃「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預期2021年在上述廣義財政收支目標下,基建投資有望實現4%左右增長。

結構上,財政政策作為傳統結構性政策,擔負著「十四五」開好局的重要任務,從年度部署來看,主要任務從「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變為「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預期財政政策將進行更多結構性安排,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優化科技類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強化財政貼息等措施;在產業升級方面,加大「兩新一重」領域投資,引導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消費方面,加大民生支出力度,保障就業民生,緩解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二、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在跨周期調節框架下,貨幣政策從傳統總量政策向「結構性」和「審慎性」轉變,同時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回顧2020年,跨周期特點貫穿貨幣政策全年動向。

展望2021年,伴隨經濟逐步復甦,尤其是一季度在低基數效應下經濟或現兩位數增長,預期貨幣政策將回歸穩態,表現為總體中性、結構優化的政策導向。具體而言,總量上,經濟持續復甦為寬松貨幣政策退出提供空間,超常規政策或有序退場,比如,2021年到期的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中,用於抗疫和復工復產的8000億元大概率退出;「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11-12%)同名義經濟增速(10-11%)基本匹配」,對比10月以來央行提出的「貨幣供應應和基於潛在產出的名義增速相匹配」略超預期,這預示著2021年社融增速和M2目標增速的收縮幅度會低於此前市場一致預期。但另一方面,作為傳統總量政策,貨幣政策仍承擔重要的逆周期調節任務,中期來看,貨幣政策將基於經濟復甦進程,提升逆周期調節能力,適時進行政策微調,總體維持貨幣中性。

結構上,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預期貨幣政策將更加突出結構性特徵,全面深化市場化利率改革,強化影子銀行監管,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優化資源在區域、產業、周期上的配置,助力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此外,「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延續的是10月以來央行一貫說法,預計2021年科技、小微、綠色貸款會有較大的政策扶持;相反,房地產貸款則繼續受到抑制。「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未提及,說明逆周期調節的必要性有所下降,銀行讓利亦將暫時告一段落。

三、監管政策:嚴監管態勢延續,防風險側重點凸顯

當前經濟尚未全面恢復,疫情仍有較大不確定性,疊加經濟下行期因素,銀行業傳統金融服務受限,監管政策將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兩新一重」等重點領域金融服務,持續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特別是當前房地產作為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監管將持續嚴控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受經濟下行和疫情影響,前三季度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1.73萬億元,同比多處置3414億元,新提取貸款損失准備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5%。疫情帶來的金融風險存在一定時滯,預計有相當規模貸款的風險會延後暴露,未來不良、特別是小微企業不良資產上升壓力較大。

2021年,預計監管政策將持續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動態平衡,不斷增強政策措施針對性、有效性,持續引導銀行業做實資產質量分類,備足抵禦風險「彈葯」,加大不良處置力度,同時要嚴控增量風險。資金面寬松背景下市場亂象易反彈回潮,一些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以新面目卷土重來,未來監管部門將會健全統計監測,持之以恆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聚焦突出問題和風險點,對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設立「禁區」,堅決防止影子銀行回潮和結構復雜產品死灰復燃。

B. 如何識別企業質量,進行信貸決策

目前,銀行對信貸資產質量要標本兼治,重點需強化前瞻性的信貸戰略布局、嚴防信貸結構性風險、夯實風險管理基礎,走出一條穩健發展的新路子。
一、問題的提出
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目前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仍在不斷攀升,已逼近2%,不良貸款與逾期貸款「剪刀差」還在擴大,潛在風險貸款持續增長。同時,快速處置不良貸款的損失越來越大,處置回收率不斷創出新低,尤其是不良貸款的批量轉讓處置損失巨大,給銀行的經營效益和財務成本帶來較大負擔。簡單地遏制不良貸款,只是延緩或推遲風險暴露,在當期或短期內減緩不良率上升幅度,治標不治本,沒有脫離產生不良貸款的外部環境,消除風險隱患,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不良貸款產生的內部因素。
宏觀經濟的基本面決定了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基本狀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較大程度上是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反映。盡管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不會立刻反映到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上,但當經濟增長出現較長時間的下行或疲軟態勢,或者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問題短期內不能得到根本性扭轉,最終會對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造成實質性影響。
按現行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規定,一般是按季結息,融資期限大都是6~12個月或1年期以上。當貸款出現欠息或到期後超過90天不能償還時風險才會暴露,才會被確定為不良貸款。對於一些問題貸款,銀行為保全資產通常還會採取再融資、展期、簽補充協議調整原合同要素等方式來使貸款風險延期暴露。此外,很多潛在風險貸款還要受其它多種因素的影響或觸發才會暴露。因此,從貸款發放到劣變為不良,一般都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過渡期。在經濟增長放緩初期,信貸風險暴露會比較緩慢。但當經濟增長出現持續乏力,不僅新的信貸風險會加速暴露,部分緩釋的信貸風險還會再次向下劣變,累積的潛在風險也會轉為現實的風險,從而使銀行信貸風險暴露顯著加快,貸款劣變率快速攀升,甚至可能持續地超過銀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幅度,嚴重時還會觸發流動性風險。
從目前的態勢分析看,經濟增長放緩的基本要素沒有發生實質性轉變,宏觀經濟運行中各種不確定因素沒有消除,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在繼續累積,持續影響著銀行的信貸經營環境。比如,一些技術含量低、工藝落後、產品缺乏競爭力、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出現停產半停產的在不斷增多。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資產重、負債高,調整轉型難度大,效益下滑的局面可能長期存在。一些傳統的商業模式和實體商場商城,隨著新興市場業態的變化出現了萎縮態勢。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在經濟上行期市場需求大,尚能生存發展,但當經濟波動時就會最先受到沖擊,出現資金周轉困難、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且這種情況又會傳導到其上下游領域,致使越來越多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現金流不足或斷裂,導致信用風險在客戶、行業、區域等維度呈持續擴散態勢,嚴重影響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此外,交易對手風險、合作機構風險、民間借貸與銀行融資等風險交叉傳染、蔓延擴散,大量外部風險的跨業跨界湧向銀行,成為新的信貸風險源,使得銀行信貸風險管控的難度和復雜性進一步加大,不良貸款上升的勢頭將難以遏制。
另一個問題是,銀行信貸經營狀況並沒有隨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進行實質性的調整改善,新增融資的風險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隨著經濟下行,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需求大幅減少,製造業仍在深度去產能過程中,消費只能漸進式增長,出口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短期內很難有大的回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一般都通過發行超短融、短融、中票以及各種企業債來歸還銀行貸款,降低融資成本。這意味著正常經營的企業不僅降低了對銀行貸款的需求,而且還償還了原有的貸款,直接減少了貸款余額。為確保信貸總量不減少、增速不降低,銀行除了要補上企業發債償還的貸款外,還要再尋找新的有融資需求的企業,而這類企業大多是一些經營相對困難、潛在風險較大的企業。也就是說,如果繼續按慣性和傳統方式不進行調整就投放貸款,風險可能會更大。
上述分析表明,當前銀行出現的信貸風險問題主要是受外部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但就銀行自身的反思而言,決不能就此了事,或至多認為是一些分支機構或有關人員不盡職、業務操作不到位所引發的信貸風險,而應從自身風險管理上作深層次分析。這其中有些風險暴露看起來似乎是由外部因素造成,且都有一定的偶然性、突發性,或是某些企業或某類型企業、某些分支機構,或者某個區域等的個案問題,但其實質是一些銀行忽略了對信貸戰略風險的管理。
目前,商業銀行間的新增不良貸款並非呈均衡分布,不良貸款率的差異很大。在同一區域,外部環境相同,有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低,有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很高;即使在同一區域內同一家銀行的不同分支機構也不均衡,有些分支機構不良貸款率高,有些分支機構不良貸款率低。導致這些銀行及分支機構不良貸款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信貸結構的差異。不同的信貸資產分布結構具有不同的風險,若信貸資產在某些風險較高的領域或板塊佔比過大,那麼相應的不良貸款率也就會比較高。如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的區域風險,鋼鐵、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風險,銀行信貸產品中的商品融資風險、暗保理風險,以及貸款保證擔保方式中的互保、聯保、關聯擔保風險等。由於信貸資產的背後是信貸客戶,客戶違約便表現為信貸資產劣變。所以銀行間不良貸款的差異,實際上是信貸客戶結構的差異。信貸的客戶結構差異越大,信貸資產質量的差異也越大;並且這種差異大並非短期形成,也不是一兩筆業務就能調整過來的。
所以,評價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不能只看逾期貸款率、不良貸款率,它們只反映當期信貸資產的質量,並不能反映長期的信貸質量。當期的逾期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比較低,不能說明其未來的風險就可控,信貸資產質量就一定好。事實上,只看當期不良貸款率本身也不全面,因為其中包含了核銷處置的因素。要判斷銀行信貸資產的質量優劣與穩定,必須深度地分析信貸結構,包括信貸資產的客戶分布結構、行業分布結構、區域分布結構和產品分布結構等,才能搞清楚銀行信貸資產的真實質量及潛在風險,才能更准確地判斷一家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優劣,才能結合外部經濟環境判斷未來貸款劣變壓力的大小。
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銀行間信貸結構的差異實質上是信貸戰略的差異和戰略風險管理的差異。不論是理性的戰略風險防控,還是風險偏好的決策判斷,信貸的戰略風險及其結構性風險必須要事先防範,一旦發生戰略性的風險就很難再進行有效控制。這也是當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有些銀行盡管當期出現了不良貸款率上升,但從信貸戰略風險等長期因素來看,風險仍然可控;有些銀行雖然當期的不良貸款率不高,但從長期的信貸戰略風險等因素看,潛在風險很大且有的已很嚴重,極有可能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強化信貸戰略風險管理
盡管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的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但這並不是說對此銀行就無所作為,只能消極等待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應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抓住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時機,加快自身信貸經營的轉型,深化改革、完善機制、標本兼治,切實解決制約和影響信貸風險管理的深層次問題;既要防控和壓降當期的信貸風險,更要強化和完善長期信貸風險的管理,調整和明確信貸戰略,防控好信貸戰略風險,使信貸業務能有一個穩健的長久發展態勢。

所謂信貸戰略風險,是指未來可能出現大面積的、持續性的信用風險,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極為重大,甚至會導致銀行的破產。信貸戰略風險管理就是要根據外部環境和自身的風險偏好,確定信貸戰略目標和戰略布局,以防控未來宏觀經濟波動可能帶來的戰略性信貸風險。
從信貸戰略層面來分析信貸風險和不良貸款,就不難發現每家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與其信貸戰略及其風險管理密切相關。其中的一個重要教訓是,一些銀行事前缺乏明確的信貸戰略、理性的信貸布局和對信貸風險隱患的防控要求,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只為完成當期的經營指標,過多地向某些收益較高領域投放貸款,形成了大量高潛在風險的信貸資產。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便深陷風險持續、大面積暴露的困境。因此,為標本兼治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嚴格防範戰略性信貸風險,商業銀行要在對外部經濟環境和自身信貸經營條件、風險識別能力等有足夠清醒認識的基礎上,本著審慎的風險偏好來制定信貸戰略風險管理規劃,確定信貸總量和結構目標,並做好長期充足的風險損失准備

C. 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解決就業、增加稅收、經濟增長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卻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尤其在當前經濟下行期,小微企業融資難上加難,破解這個難題迫在眉睫。
一、小微企業融資難
一是小微企業和銀行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銀行難以了解小微企業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難以真實把握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和履約狀況,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被拒的比例較高。尤其在當前經濟下行形勢下,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暴露無遺,普遍經營不景氣,使銀行望而卻步。
二是缺少致力於小微企業服務的專門的金融機構和服務機構。目前專門為小微企業服務的銀行機構數量有限,缺少統一的小微企業服務管理機構,例如小微企業擔保機構、信用評級機構、服務平台等。
三是各家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門檻較高,很多小微企業在成立年限、持續盈利能力、資產負債率、信用記錄等方面達不到銀行的准入標准。
四是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難。部分符合銀行准入門檻的小微企業中,卻提供不出合格有效的擔保。由於小微企業自身風險高,符合擔保條件的大企業輕易不願為小微企業提供擔保;很多小企業的評級達不到擔保資格,無法擔保;有的小微企業即使有房產,卻是小產權房,或者長期辦理不了房產證、土地證的資產,都是銀行無法接受的不合格的抵押品。小微企業在無法取得有效保證、抵押的基礎上只能求助於擔保公司,而擔保公司對小微企業提供擔保也比較謹慎,反擔保措施比較苛刻。
五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擔保公司收費水平也相對較高,除了要收取貸款企業20%左右的保證金外,還要收取擔保金額3%左右的擔保費,使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
六是小微企業信用文化缺失,整體信用水平較差。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要遠遠高於大型企業。小微企業逃廢債務使得銀行加強對小微貸款發放的審核。雖然小微企業中也有很多信用等級較好的企業,但是小微企業整體的信用文化的缺失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小微企業融資難與小微企業自身特點息息相關,如小微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有限,尤其是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報表不真實、不透明,甚至沒有財務報表,生命周期短,缺少可用於抵押擔保的資產,整體信用水平不高等。
小微企業融資難也與銀行從業人員畏責畏難的思想有關。由於以往年度銀行業小微企業不良率較高,銀行從業人員普遍對做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心有餘悸,擔心不良發生後追責,造成不願做小微企業業務、不敢做小微企業業務從而導致不會做小微企業業務的狀況。在經濟下行期,有的銀行對小微企業業務採取退出策略,少做、不做小微企業業務,將主要精力放在其他業務上。
除此之外,對小微企業的發展也缺乏法律和法規的保障。在轉型發展、產業升級的形勢下,在清理高耗能、高污染、淘汰落後產能的今天,一些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粗放經營的小微企業成為被治理整頓的對象。民間融資混亂等一些外部原因都加劇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
三、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銀行、企業共同努力。
政府要真抓實干辦實事,在稅收優惠、財政支持等方面做大文章。一是要在稅收方面進一步優惠,減輕小微企業負擔。二是要搭建政府、銀行、企業合作融資平台,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幫助更多小微企業獲得貸款。要減少財政直接補貼少數企業,加大與銀行合作「助保貸」的力度,將政府資金、政府公信力和約束力結合在一起,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增信。三是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充分發揮融資中介服務機構作用,完善和強化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培養專業化服務機構。四是推進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積極組建政府性的小微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積極為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搭建增信平台,進一步簡化擔保手續,減低企業融資的成本。五是規劃小微企業發展,完善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
金融機構要轉變觀念,不斷創新,加強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一是改進和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要完善以客戶群為主要對象的營銷模式,大力發展商業圈融資、產業鏈融資、企業群融資,避免單打獨斗,散單經營,提高小企業貸款覆蓋率。二是加快創新,包括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流程創新、產品創新,滿足各類客戶群的融資需求。三是建立健全為小微企業客戶服務的體系,積極打造小微企業專業支行。要加強渠道建設,發揮網點優勢,提高網點開辦小微企業業務的比率。要依託網路平台,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網上銀行貸款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度。四是注重加強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流程建設,打造專業專注的、高效的小微企業信貸流程。五是加強服務小微企業的客戶經理隊伍建設,加強培訓和績效考核,充分發揮客戶經理的作用。

小微企業要強素質、練內功、講誠信。一是小微企業要加強自身的素質,努力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強自身的融資能力。二是要建立規范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增加其財務報表真實性、可靠性和透明度。三是要規范資金管理制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要杜絕資金的浪費和損失,加強存貨的管理,避免過多的資金佔用在存貨上,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保證企業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四是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要利用市場機制選拔和聘用高素質管理人才,學習先進的管理和經營理念。要重視人才培養,為企業員工提供全面發展的條件和機會,以此來吸引優秀人才,增強企業管理團隊水平。五是要強化信用建設,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社會責任感,樹立誠實守信的良好企業形象。

D. 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到期後,對地方法人銀行不良貸款,資本充足率等指標影響,各地方法人銀行擬

摘要 面對不良貸款銀行應該採取

E. 為什麼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高於同期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小微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相比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的生存競爭對手更加激烈。

F. 如何對小微企業進行貸前調查與貸後管理

貸前調查是信貸管理的一個重要程序和環節,是貸款發放的基石,直接關繫到貸款決策的正確與否。
個別信貸人員由於只看借款申請人提供的資料,而造成貸前調查失實。在貸前調查中,除了按一般的調查方式對申請人進行必要的調查外,還要摸清申請人的真實情況。貸前調查工作如果不扎實,一是可能增加信貸
的資產風險,二是可能喪失與每個優良客戶建立信貸關系的機會。貸前調查主要分為個人貸款與企事業貸款兩種。個人貸款相比企業貸款而言,它的貸前調查較為直觀,著重查看客戶以前的信用記錄,其次可以看一下客戶的經歷、經營能力、社會關系、品行等方面,最後再查看第二還款來源情況。
企業貸款的貸前調查較為復雜,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調查:一是借款人資格。審查企業是否具備貸款條件,看企業營業執照是否經工商管理部門等管理機構核准登記。了解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社會關系、品行、經營管理能力等情況,了解企業的職工人數和人員構成情況,特別是管理人員、科技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經
驗。一個企業的注冊資本很高,但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管理理念,那麼該企業的產品也不會有多大的競爭力,它的獲利能力也不會太強,假如銀行對其發放貸款,那麼貸款的風險度將會比較高。二是數據分析與採集。查看企業歷史記錄,包括人行徵信記錄及商業銀行帳戶往來情況等,看其與銀行
有無信貸合作,有無不良信用記錄等。實地查看經營項目的可行性、盈利能力、法定代表人綜合能力、管理人員情況等,了解企業生產用電、用水情況,這些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力。還有,通過查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值得一提的是,溫州的小微企業普遍存
在陰陽財務報表的情況,單從財務報表中很難全面了解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所以還要結合企業生產銷售訂單、抽查貨物發票等手段來進一步核實其內在真實的財務狀況。溫州的企業與民間融資的關系比較密切,單從銀行徵信系統很難完全掌握其借貸情況,這也是貸前調查的難點這一。三是調查貸款原因。借款單位申
請貸款的原因、用途、用款計劃,這是貸前調查的主要內容。要分析借款人產品是否有市場、生產經營是否有效益、有無挪用貸款資金、是否恪守信用等條件。近年監管部門提出「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在貸前調查中要結合政策,這樣才能保證每一筆貸款的調查都能到位。
二、貸後管理的重要地位
貸後管理是信貸管理的最終環節,與貸前調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貸後管理與貸前調查前後呼應,是控制風險,防止不良貸款發生的重要一環,對於確保銀行貸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客戶的經營財務狀況是不斷變化的,可能在審批授信時客戶經營財務狀況良好,但由於行業政策的影響、客戶投資失誤的影響,上下游的影響(原材料漲價、產品降價或需求減少等)會引起客戶經營的財務狀況發生較大的不利變化。貸後管理就是要跟蹤客戶經營財務狀況包括其商業信用的變化,及時發現可能不利於貸款按時歸還的問題,並提出減貸或退出的措施。
溫州銀行為規范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營銷提出「六項機制」建設、「四單原則」的基本要求:規定凡從事相關小微企業授信工作的授信工作人員,都必須按照本實施細則的相應要求盡職工作。小微企業信貸務「六項機制」建設包括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的定價、貸款審批、單獨核算、激勵約束、人員培訓、違約信息等六個方面的機制建設。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四單原則」包括單列信貸計劃、單獨配置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單獨客戶認定與信貸評審、單獨會計核算。這里重點講述激勵約束機制,將小微企業授信情況納入銀行分支機構的考核范圍,考核指標包括小微企業客戶經濟增加值、綜合回報、新增和存量戶數、筆數和金額、授信治理、管理水平等,根據全行年度發展導向及考核側重對上述指標進行挑選組合。建立新增小微企業貸款免責與問責追究制度,即對新增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小於0.5%且經辦人員已按《授信盡職指引》要求進行盡職管理,酌情給予免責;對新增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大於0.5%或經辦人員未按《授信盡職指引》要求進行管理,
將追究其責任,主要有「逾期貸款質詢制」、「風險貸款責任評議制」等責任追究制度。
企業是貸後管理的對象,企業經營環境日益復雜多變,影響因素廣泛,不僅會受到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同時還受國際經濟影響。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全球流動性變化迅速,市場波動明顯加大,這些都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很大影響,也對銀行貸後管理的專業性、風險預警與應對能力以及決策水平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銀行競爭日趨激烈,信貸市場已經轉變為買方市場,銀行間的無序競爭時有發生,造成客戶逆向選擇,一些道德風險如「短貸長用」,將流動資金貸款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移用貸款,將企業經營貸款用於房地產投資;將實體經濟貸款用於虛擬經濟投資。部分集團大客戶利用其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降低授信條件,迫使銀行放棄部分貸後管理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往往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怕得罪客戶,丟失了業務,不敢採取應有的貸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放棄貸後管理的一些要求,那麼商業銀行就會失去對風險的及時管控。強化風險意識,強化信貸安全理念,強化銀行內部的道德風險管理,要求信貸責任人採取多種辦法、深入企業掌握貸款挪用情況和證據,發現問題,及時減少或退出貸款。逾期貸款發生後,要果斷採取法律手段,以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G. 2021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

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0.0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1萬億元,同比增速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