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生源地貸款算助學金嗎
擴展閱讀
社團貸款逾期 2024-10-01 00:56:41
上汽金融貸款壓綠本嗎 2024-09-30 23:07:38

生源地貸款算助學金嗎

發布時間: 2022-06-11 02:20:28

① 申請了生源地貸款還能申請國家助學金么

申請了生源地貸款是還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的。

兩者具體含義如下:

  1.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簡稱學生)發放的,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向學生入學戶籍所在縣(市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機構申請辦理的,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住宿費的助學貸款;

  2. 國家助學金是為體現黨和政府對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幫助順利完成學業,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施行的國家助學金政策。

兩者並不沖突,所以說申請了生源地貸款是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的。

② 生源地助學貸款算是補助嗎

生源地助學貸款不是補助。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信用貸款,學生和其他法定監護人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不能算作補助。

一、生源地助學貸款申請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3、已被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准設立、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專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正式錄取,取得真實、合法、有效的錄取通知書的新生或高校在讀學生;

4、學生本人入學前戶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戶籍均在本市、縣(市、區);

5、家庭經濟困難,所能獲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間完成學業所需的基本費用。

二、貸款還款期限

貸款學生應在畢業後1-2年內開始償還貸款本金,六年內還清貸款本息。國家鼓勵畢業後收入較好的貸款學生提前還清貸款本息。

三、貸款利息

國家助學貸款利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法定貸款利率和國家有關利率政策執行。如遇利率調整,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執行。

貸款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助學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並由有關部門直接支付給經辦銀行,貸款學生畢業後的利息由貸款本人全額支付。如出現還款違約行為,由此發生的罰息必須由貸款本人全部承擔。

(2)生源地貸款算助學金嗎擴展閱讀

生源地助學貸款利息計算辦法:

生源地助學貸款,畢業後開始還款,畢業後兩年內每年只需償還一次貸款利息,畢業後第三年起需按年償還貸款本金。

例:生源地助學貸款6000元,除最後一年外的每年還款日都為12月20日,畢業第一年的12月20日需償還當年9月1日至還款日期間的貸款利息,共計110天。

按6.15%基準利率計算,第一年利息計算方式為:6000*110*6.15/360/100=112.75元。

畢業後第一年只需償還110天的貸款利息,第二年償還1整年的貸款利息,第三年除了償還當年貸款利息外,還需償還部分貸款本金。從第三年起至貸款到期日,每年償還等額貸款本金。

參開資料來源網路-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③ 生源地貸款和國家助學金有什麼區別

一、主要區別有

  1. 生源地貸款需要在申請人歸還。

  2. 助學金是一種補貼,不需要歸還。

  3. 條件不一樣,申請生源地貸款需要共同借款人。

  4. 助學貸款只需證明家庭經濟困難,個人品德兼優等即可申請。

  5. 生源地貸款額度每人每學年不超過8000元,為1000到8000之間的整數。高校在讀學生當年在高校獲得了國家助學貸款的,不得同時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6. 國家助學金的平均資助標准為每生每年3000元,具體標准在每生每年1500-4000元范圍內確定,可以分為2-3檔。

二者申請流程:

一、生源地貸款

  1. 准備資料,遞交申請

  2. 線上審核,電腦遠程查看。

  3. 預約線下審核,上門審查。

  4. 准備相關具體證件,個人學歷,本人身份證,直系親屬身份證,戶口本

  5. 審核完畢,簽訂合同。

  6. 等待下款。

二、國家助學金

  1. 准備個人資料以及家庭方面。

  2. 經過學校先一步審核,報給同級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審核、匯總。

  3. 再由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將審核意見報同級財政、教育部門審批。

  4. 同級財政、教育部門要及時向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和所轄學校批復審核意見。

  5. 分檔發放助學金。

④ 國家資助政策包括 生源地貸款嗎

不算資助吧!算扶持,那個貸款是要還的

⑤ 申請了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嗎

申請了生源地助學貸款是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的,兩者並不產生沖突關系。

一、生源地助學貸款

由大學生戶籍所在地區縣資助中心受理,由國家開發銀行放貸的,手續與國家助學貸款類似,屬於一年一簽,上限為一年8000元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期限原則上按全日制本專科學制加10年確定,最長不超過14年,在校生按剩餘學習年限加10年確定學制超過4年或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第二學士學位的,相應縮短學生畢業後的還貸期限

二、國家助學金

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費用開支,國家助學金的平均資助標准為每生每年2000元,具體標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圍內確定,可以分為2-3檔,屬於資助資金

(5)生源地貸款算助學金嗎擴展閱讀:

一、申請生源地助學貸款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3、已被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准設立、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含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學校名單以教育部公布的為准)正式錄取,取得真實、合法、有效的錄取通知書的新生或高校在讀的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和第二學士學生

4、學生本人入學前戶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戶籍均在本縣(市、區)

5、家庭經濟困難,所能獲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間完成學業所需的基本費用

二、申請國家助學金條件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3、誠實守信,道德品質優良

4、勤奮學習,積極上進

5、家庭經濟困難,生活儉朴

⑥ 助學金和助學貸款一樣嗎

助學金屬於獎金,助學貸款屬於借款。國家助學金
國家助學金是為了體現黨和政府對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的,用於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第二學士學位)在校學生的助學金。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助學金,用於資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約佔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20%,其中:東部地區為10%、中部地區為20%、西部地區為30%。各地可結合實際,在確定資助面時適當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全國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具體標准,中央高校由財政部商有關部門確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國家助學金每學年評定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學生向學校提出申請,各高校於當年11月15日前完成評審。國家助學金各年按10個月發放,高校按月將國家助學金發放到受助學生手中。。。。。。。。。。。。國家助學貸款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國普通高校資助政策體系,加大對普通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所採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財政和高校共同給予銀行一定風險補償金,銀行、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共同操作的專門幫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銀行貸款。借款學生不需要辦理貸款擔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諾按期還款,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借款學生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貸款,用於彌補在校期間各項費用不足,畢業後分期償還。

⑦ 國家助學金和生源地貸款有什麼關系

額,不一樣的,一個是國家給貧困學生的補助,一個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住宿費的助學貸款;但兩者都是對貧困學生的資助。

⑧ 申請了生源地貸款還能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嗎

不可以同時申請。生源地助學貸款和國家助學金貸款都是國家財政貼息貸款,申請人只可以享受一個補助貸款,且兩個貸款均是為了解決高校學生的學費生活問題,一個貸款金額已經可以解決問題。

生源地助學貸款和國家助學貸款區別是:

  1. 貸款期限不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貸款期限是按學制加10年確定,最長不超過14年;而國家助學貸款的貸款期限最長為10年。

  2. 借款人不同。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時,由學生和家長共同申請;而國家助學貸款由借款學生自己申請。

  3. 申請地點不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在借款學生戶籍所在地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申請;而國家助學貸款是學生開學後,在所在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部門申請。

⑨ 學生獲得資助情況包括生源地貸款嗎

是的,包括生源地學生貸款和校園地學生貸款。

⑩ 申請了生源地助學貸款算貧困生嗎

法律分析:不算,如果是貧困生的話,是在那個民政局有建檔立卡的,然後建檔立卡後每年會有補貼,不是有了助學金貸款,你就是貧困生。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十五條 特困人員供養的內容包括:

(一)提供基本生活條件;

(二)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三)提供疾病治療;

(四)辦理喪葬事宜。

特困人員供養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確定、公布。

特困人員供養應當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相銜接。

第十六條 申請特困人員供養,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本人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委託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代為提出申請。

特困人員供養的審批程序適用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