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國際金融貸款案例分析
擴展閱讀
委託貸款流程圖 2024-09-30 12:33:04

國際金融貸款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6-14 03:00:42

A. 《國際金融》案例五:套利交易

存在套利可能,買入英鎊對美元,三個月後獲得的利息為(本金:USD除以匯率:1.5828再乘以12%),然後三個月掉期利率貼水為100點,就是1.6128,你拿英鎊3個月獲得的利息去減去美元同期利息再和1.6128以上的匯率損失相比就得出答案了。

B. 求國內外金融風險案例!!!麻煩各位了~~

海南發展銀行的關閉
一、案例分析
1998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關閉剛剛誕生2年10個月的海南發展銀行。這是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由於支付危機而關閉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業銀行。海南發展銀行成立於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傢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總行設在海南省海口市,並在其他省市設有少量分支機構。它是在先後合並原海南省5家信託投資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礎上建立和壯大的。成立時的總股本為16.77億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資3.2億元成為其最大股東。關閉前有員工2800餘人,資產規模達160多億元。
海南發展銀行從開業之日起就步履維艱,不良資產比例大,資本金不足,支付困難,信譽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圖海南發展銀行兼並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之後,公眾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出現擠兌行為。隨後幾個月的擠兌行為耗盡了海南發展銀行的准備金,而其貸款又無法收回。為保護海南發展銀行,國家曾緊急調了34億元資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車薪。為控制局面,防止風險漫延,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當機立斷,宣布1998年6月21日關閉海南發展銀行。同時宣布從關閉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國工商銀行託管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其中包括接收並行使原海南發展銀行的行政領導權、業務管理權及財務收支審批權;承接原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停止海南發展銀行新的經營活動;配合有關部門施實清理清償計劃。對於海南發展銀行的存款,則採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別對待的辦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儲蓄一律由工行兌付,而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將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算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兌付。6月30日,在原海南發展銀行各網點開始了原海南發展銀行存款的兌付業務,由於公眾對中國工商銀行的信用,兌付業務開始後並沒有造成大量擠兌,大部分儲戶只是把存款轉存工商銀行,現金提取量不多,沒有造成過大的社會震動。

二、原因分析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可以說,海南發展銀行建立本身就是一個吸納海南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怪胎。1992年開始海南房地產火爆,1993年5月以後,國家加大金融宏觀調控力度,房地產熱逐步降溫,海南的眾多信託投資公司由於大量資金壓在房地產上而出現了經營困難。在這個背景下,海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發展銀行,將5家已存在嚴重問題的信託投資公司合並為海南發展銀行。據統計,合並時這5家機構的壞賬損失總額已達26億元。有關部門認為,可以靠公司合並後的規模經濟和制度化管理,使它們的經營好轉,信譽度上升,從而擺脫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樣的思路、有關部門又將海南省內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並入海南發展銀行,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資產的比例。
(二)違法違規經營,海南發展銀行建立起來以後,並沒有按照規范的商業銀行機制進行運作,而是大量進行違法違規的經營,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向股東發放大量無合法擔保的貸款。海南發展銀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籌建,並於1995年8月18正式開業的。成立時的股本16.77億元。但僅在1995年5月到9月間,就已發放貸款10.60億元,其中股東貸款9.20億元,占貸款總額的86.71%.絕大部分股東貸款都屬於無合法擔保的貸款,許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確,實際上是用於歸還用來入股的臨時拆借資金,許多股東的貸款發生在其資本到賬後的一個月,入股單位實際上是剛拿來,又拿走。股東貸款實際上成為股東抽逃資本金的重要手段。這種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顯然無法使海南發展銀行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三、 啟示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是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主要風險。我國的商業銀行特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大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盡管對4家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的匡算結果有不同,有的說20%左右,有的說30%左右,不論那一個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過了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的泰國(7.9%)、馬來西來(6.4%)、印尼(17%)、韓國12%、日本12%、台灣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資產的原因雖有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的問題,但更多的是由於體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過多行政干預造成的。國有商業銀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資產比例下只所以還能正常運轉,根本一點在於廣大民眾相信國有銀行不會倒閉,因此不但不擠提,還照樣存款。海南發展銀行一開始了就染上了國有商業銀行的體制病,長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資產包袱,而由於它不是國有商業銀行,沒有國家信用保證,因此,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擠兌,引發支付危機而難以為繼。如前所述,目前我國的主要商業銀行是裹著國家信用大旗掩蓋著高額不良資產的病灶,如果不能盡快把不良資產比重降下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化改革的深入,就極容易引發類似海南發展銀行這樣的風波。

(二) 合規合法經營是商業穩健運行的基本要求。
海南發展銀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開業就違規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章第35條、第36條、第40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償還能力、還款方式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而海南發展銀行完全違背這些規定,貸款不問用途,貸款不搞抵押,通過貸款的方式抽逃資本金,前門拿進、後門拿出,拿來多少、帶走多少,如此違法亂紀經營,豈有不垮之理。
(三) 中央銀行的救助是防止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化解銀行業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發展銀行出現儲戶擠兌時,中央銀行緊急調動34億資金予以支持,當發現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機發生時,中央銀行採取斷然措施,立即關閉海南發展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對其實行接管,從而避免了事態的擴大,保護了私人儲戶的利益。同時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對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在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償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總付,以體現投資者(這里為存款者)自我承擔風險的原則。這一案例,充分顯示了中央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和化解銀行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火線的地位。

第二篇 外國金融風險案例
案例2-1
美國儲貸協會的破產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發生了繼30年代以後又一次商業銀行儲蓄機構破產的風潮,據美國立法機構統計,有問題的商業銀行從1981年的大約200家增加到1986年的超過1400家,商業銀行倒閉的數量從1950——1981年平均每年5家,1982年——1992年平均每年130家,1988年達到200家以上,儲貸協會幾乎全面破產。至1995年末,花費了納稅人大約1400億美元。據美國總會計署估算,這場危機的保救成本要超過5000億美元。在這場危機中,各種利益集團通過立法機關和政府胡整亂治,丑聞百出,在美國金融發展史寫上了不光彩的一頁。

一、案例介紹
美國儲貸協會建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成立這個協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美國的中產階級進行自顧,所以全稱是「扶助儲貸協會」。為了規范儲貸協會的運作,國會創建了聯邦住宅貸款銀行委員會(FHLBB),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屬機構聯邦儲貸保險公司(FSLIC),為儲貸協會的存款保險。儲貸協會吸收公眾的短期儲蓄存款、並且用這些所得存款向當地的購房者提供20年和30年的抵押貸款,利率在抵押期內保持不變。
顯然,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低於儲貸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儲貸協會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經營,反之,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高於儲貨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該機構就會虧損。從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穩定,長期抵押貸款利率高於短期存款利率,即儲貸協會的收益曲線總是向上傾斜的。在穩定且低通貨膨脹率的時期,儲貸協會的經營是很簡單的。局外人嫉妒地拿儲貸協會經理的「3——6——3」的經營方式(以3%的利率借款,以6%的利率貸款,每天下午3點打高爾夫球)開玩笑。不幸的是,在70年代中期,利率開始上升。最初,這一上升是溫和的遞進的,所以儲貨協會遇到的麻煩不大。但在70年代後期,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對利率施加了向上的壓力,並將利率提高到了儲蓄機構可以向儲戶提供的利率上限水平。為了防止嚴重的非中介化,立法機構授權儲貸協會發行貨幣市場單據,這一新工具面值1萬美元,並允許銀行和儲蓄機構參照6個月國庫券的標准來確定利率。

C. 國際金融學的案例分析題急急急!

如題:1,政策的放量寬松,發達經濟體過剩。
2,香港市場大幅走高。貨幣兌的匯率上限的連續沖擊。
3.當境外有大量資金連續進入一個地區,會連續刺激當地的經濟體系,引發當地商品供不應求,市場的活躍帶動周邊國家以及商業投資者的大批入駐,產生強有力的資金鏈接。進而帶動市場的積極活躍性。
4,實時關注境外資金來歷以及時間周期,以防止,短時間內市場經濟貨幣沖擊造成本地貨幣的貶值以及貨物產品流失。再者,針對外來經濟體系的入駐,制定一定的相關條例,以防止。市場的惡性發展。最後,根據入駐的經濟體系,制定出相應的回復措施,以帶動經濟體系入駐的同時,也同時帶動本地經濟發展,並且防止投機分子以混亂市場為目的的現象產生。

D. 國際金融

答:
1.英鎊/美元3個月遠期匯率: GBP/USD=(1.6783-0.0080)/(1.6793-0.0070)=1.6703/23
(遠期匯水,前大後小,用減)
2. 東京外匯市場:100日元=1美元;倫敦外匯市場:210日元=1英鎊;紐約外匯市場:2美元=1英鎊。
顯然倫敦外匯市場:210日元=1英鎊,英鎊價格較高,可以考慮在倫敦市場將英鎊兌換成日元,再將日元在東京市場兌換成美元,再在紐約市場將美元兌換成英鎊,減去英鎊成本,獲利為:
100000*210/100/2-100000=5000英鎊
七. 案例題
應該說,這個題目是不完整的,如果要分析只能是到期日即期匯率大於1.4時,即美元升值,這樣可以放棄期權,以當時市場價用美元兌換瑞士法郎以支付貨款,如果到期日匯率小於1.4時,執行期權,以1.4的價格買入瑞士法郎以支付,等於1.4時執行與不執行期權的效果是一樣的.因為條件不夠,不能作具體的計算,只能作這樣的一般分析.
四. 計算題
1.
1個月的遠期匯率: EUR/HKD=(11.7120+0.0010)/(11.7130+0.0020)=11.7130/50
2個月的遠期匯率: EUR/HKD=(11.7120+0.0025)/(11.7130+0.0040)=11.7145/70
1個月至2個月的任選交割日的遠期匯率: EUR/HKD=11.7130/70
2. 這是一個地點套匯的問題,顯然香港市場港元價格高.可以在香港市場賣出港幣(15.0473),再在倫敦市場補進港幣(11.0685),再減去投入成本1000萬,即為套匯獲毛利:
10000000/15.0473*15.0685-10000000=14088.91港幣
七. 案例分析題
8份歐式期權總額為100萬德國馬克,期權費1000000*0.0003=300美元;
到期日馬克即期匯率為1美元=1.5408/32馬克,即1馬克=(1/1.5432)/(1/1.5408)=0.6480/90
匯率高於執行匯率,馬克升值,公司放棄期權,公司美元收入=1000000*0.6480-300=647700.00美元
若到期日馬克即期匯率為1美元=1.5576/96馬克,即1馬克=(1/1.5596)/(1/1.5576)=0.6412/20
匯率低於執行價格,馬克貶值,公司美元收入=1000000*0.6440-300=643700.00美元

E. 國際金融 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寫出 借貸方)

1、借:本國在外國銀行的存款 5000美元
貸:商品出口 5000美元

2、借:服務——本國留學生生活費 500美元
在外國銀行存款 500美元
貸:庫存現金 1000美元

3、借:商品進口 8000美元
貸:在外國銀行存款 8000美元

4、借:官方儲備 1000美元
貸:海外投資利潤收入 1000美元
借:證券投資 1000美元
貸:在外國銀行存款 1000美元

5、借:商品進口 5000美元
在外國銀行存款 15000美元
貸:直接投資 20000美元

6、借:商品進口 5000美元
貸:國際組織貸款 5000美元

PS:業余愛好者。請大家不吝賜教。

F. 國際金融案例分析題

外匯管制可以追溯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當時馬國政府為了防止國外貨幣炒家阻擊馬幣而進一步限制馬幣在馬國以外的流通性。
1997亞洲金融風暴時開始管制外匯。2005年開始放鬆管制。

一、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二、定義: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
三、利弊:
實施外匯管制的有利方面在於,政府能通過一定的管制措施來實現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匯率穩定、獎出限入和穩定國內物價等政策目標。其弊端在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由於人為地規定匯率或設置其他障礙,不僅造成國內價格扭曲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妨礙國際經濟的正常往來。一般情況是,發展中國家為振興民族經濟,多主張採取外匯管制,而發達國家則更趨向於完全取消外匯管制。
網上摘抄的,你看著寫

G. 這道國際金融實務案例分析題怎麼做,需要詳細過程

期權是對遠期金融合約執行的權力,你提到的是歐式期權,這是只有在到期日當天才能行使的權力。如果你有興趣學習的話可以看一下另外兩種主要的期權:美式期權和百慕大期權。

1)在9月23日的時候,如果瑞士法郎市場匯率:USD1=CHF1.42 意味著美國進口商支付給瑞士出口商100萬CHF需要支付1,000,000.00/1.42=704,225.35USD
差不多70萬4千多美元就可以支付100萬瑞士法郎

2)在9月23日的時候,如果瑞士法郎市場匯率:USD1=CHF1.35 意味著美國進口商支付給瑞士出口商100萬CHF需要支付1,000,000.00/1.42=740,740.74USD
差不多74萬7千多美元就可以支付100萬瑞士法郎

3)在9月23日,如果選擇手中執行該外匯期權,就可以以合同匯率:USD1=CHF1.4 意味著美國進口商支付給瑞士出口商100萬CHF需要支付1,000,000.00/1.4=714,285.71USD
差不多71萬4千多美元就可以支付100萬瑞士法郎,再加上期權費用USD18,000.00實際費用為732,285.71
差不多73萬2千多美元

因此,在第(1)種情況下,選擇執行外匯期權是虧的;而在第(2)種情況下選擇執行外匯期權可以節省約1萬5千美元(74萬7千減去73萬2千)

成本為 美元
1)704,225.35+18,000.00= 722,225.35
2)714,285.71+18,000.00= 732,285.71

H. 關於金融的案例分析

我的中文專業名詞用的不好,請見諒!

我覺得首先是對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這種金融衍生品要慎用,甚至不用。這種證劵/投資產品簡單來說就是把還沒有被銀行拿到的按揭款經過復雜的拆分和重組,變成可以被投資的金融產品。而投資者並不知道他們投資的具體是什麼(其實是很多房奴的按揭款),到底是誰會在未來付款,這種金融產品只有一個風險等級。但是這種產品把銀行的按揭風險(也就是說買房人不能按時付款的風險)轉移給了投資者。在中國,如果有這種金融衍生品,很可能造成銀行瘋狂實行住房放貸,而不考慮借貸人的償還能力。同時,由於中國人對一輩子有個房子看得很重,勢必造成瘋狂的借貸買房。這就會造成房價產生巨大的泡沫。當泡沫破滅時(也就是房價暴跌時),這種金融衍生品(MBS)會暴跌,銀行將無法從這些證劵中獲得流動性(也就是現金),那麼銀行就會收緊放貸,或者提高房貸利率,而這會使很多房奴突然還不起按揭款,而又由於房價下跌而不能把房子脫手,很多換不起貸款的人就會被強令遷出,甚至有無家可歸的可能。所以,這種衍生品在中國如果監管不嚴,很可能有比美國次貸危機更嚴重的後果。因為中國人現在的錢不是在炒房就是在炒股,MBS的危險性就是他把這兩個投資市場的風險聯系在了一起。不過我覺得國家現在對房市的控制還是很特意的,所以這種產品應該會被禁止。

對美國金融危機付主要責任的第二種金融衍生品叫做credit default swap(信貸違約掉期)。 他的主要目的或者說是初始目的是為了避免風險,說白了他就是一種保險。比如說你買了萊曼的股票,你可以從保險公司(像AIG)買CDS這種保險,如果萊曼的股價跌倒¥10一下,那麼CDS會給你賠償。這種保險的目的是好的,但是錯就錯在這種保險是可以被交易的,就比如說你覺得萊曼的股價馬上就會跌倒¥10一下,你就可以從市場上買別人的CDS,然後等真的跌倒¥10一下去領取賠償金。換句話說,這種金融衍生品可以被用來投機。這在熊市的時候只能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我認為在中國,金融保險這種東西可以實施,但是不應該被交易。 在中國這種不完善的股市,絕大部分人在投機,在升的時候買,降的時候賣(這種尤其危險),CDS只會進一步製造恐慌,從而拖垮市場。

我認為從發展的角度來講,應該切實的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去採用可以降低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可以投機的金融產品只會使少數人獲利。

這只是我個人的分析,有什麼不對的請指正。很抱歉,我對一些金融名詞翻譯的可能不太正確!

I. 國際金融案例有哪些

東南亞經濟危機。(泰國銖被拋售)
歐債危機,拖住歐盟

J. 求解案例分析題

(二)擬討論的問題:

1.本案例中簽訂的「提貨與付款」協議,對借貸雙方各有什麼利與弊?

2.ABC貿易公司向貸款銀團提供資金缺額擔保所增加的責任與風險是什麼?

3.本案例中,提供貸款銀團的主要風險有哪些?

4.您認為本案例中已經設置的擔保是否足夠了?還有無需要進一步設置其他擔保以規避貸款風險?

(三)項目資金結構分析

(四)討論結果分析:

1.對於任何問題的分析,我們都應該站在利益相關者的角度看問題,項目的參與者必然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風險及某項協議的利弊。首先,站在借款
人的角度,「提貨與付款」協議意味著ABC煤礦公司的項目產品一定能夠賣出,從而規避了市場風險,保證了未來的產品收益,同時利用預期的利潤作為還款來源
和未來收益。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定弊端,對ABC貿易公司的依賴度高,一旦ABC貿易公司不履行合同協議,風險較高;其次,站在銀團的角度,「提貨與付
款」協議的優勢顯而易見,項目公司資金流量順暢,必然能夠按期還款,銀團獲得可觀收益。同理,項目公司的未來收益很大程度上決定ABC貿易公司的信用度和
經濟強度,直接影響到還款能力和銀團收益。

2.ABC貿易公司向銀團提供資金缺額擔保,屬於項目投資者擔保。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決定了項目公司獲得貸款的同時,必然承擔相應責任,資金
缺額擔保以保證項目正常運行和降低貸款銀行損失為出發點,由ABC貿易公司在指定的銀行中存入一筆預先確定的資金作為擔保存款,或者由指定銀行開出一張備
用信用證,這必將佔用投資者更多現金流,如果項目公司的現金流量不足以償還貸款,那麼ABC貿易公司負有擔保責任,與此同時負有有限追索權,償還貸款的風
險。

3.參與項目的必然是利益的相關者,如果是作為決策者,我們應該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對於銀團,ABC煤礦公司的還款能力取決於其經濟強度,以其未來收益償還貸款。項目能否順利完成的完工風險、試生產階段和生產運行階段的生產風險、項目產品能否售出的市場風險、工程所在國的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等都將影響項目能否成功運行,收益如何,還款能力如何,以上均為銀團面臨的風險。

4.對於大型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多採用BOT或ABS的融資模式,資金流量大,貸款時間長,有利於項目的成功運行,但是,多方提供的種類繁多的擔保只能在有限范圍內,大型工程項目具有復雜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這必然導致工程項目存在多種多樣的風險:

(1)信用風險(Credit
Risks):該案例中,工程公司以往的表現和管理水平是評價信用風險的指標;開採煤礦所需原材料和動力設備的供應也是評價信用風險的重要指標。

(2)市場風險(Market
Risks):該案例中,雖然簽訂「提貨與付款」協議,但並沒有規定最低提貨數量,無法保證還款的最低銷售量,同時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存在浮動,應明確規定定價方式,以此規避市場風險中價格和市場銷售量兩個不確定性因素。

(3)金融風險(Financial
Risks):該案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受國際金融環境和政策的影響,應約定利率風險和外匯風險。

(4)政治風險(Political
Risks):該案例中,項目屬於國際工程項目,工程所在國的政策以及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的穩定性風險。例如:外匯管理、法律制度、稅收制度、勞資關系、環境保護、資源主權等都將影響到項目的經濟強度和預期收益。

(5)環境保護風險(Environment Protection
Risks):長遠看工程項目應該有助於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環境的改善,促進工業生產技術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然而,在短期內,作為項目投資者卻有可能因為
嚴格的環境保護立法而被迫降低項目生產效率,增加成本,或者增加資金投入改善環境,更嚴重的甚至迫使項目無法繼續生產下去,因此,環境保護方面的風險應和
其他風險一樣得到充分重視。

綜上所述,項目融資中,項目參與各方對風險的合理分配和嚴格管理,是項目融資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對項目的環境深入研究,確定風險種類和擔保模式,採取適當預防措施,可有效提高項目成功的可能性,項目融資的籌資方式將在國內外工程中廣泛運用,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