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貸款類型 » 冒用企業員工名義貸款

冒用企業員工名義貸款

發布時間: 2022-08-27 08:06:00

1. 公司老闆擅自用員工身份證復印件到銀行貸款是否違法

1、復印件是不可能取得貸款的,貸款必須經過本人簽字,或者有本人的授權委託書!如果銀行給予辦理,只能是銀行和企業合國詐騙,作為員工本人完全可以控告!
2、銀行催你的款?你還沒有去控告銀行呢!
3、但如果你本人簽字了,或有了授權委託書,那麼就認為你知情同意,那麼,你就應該償貸了!
4、如果你不屬於上述3條,你可以將企業和銀行作為共同被告起訴!侵犯了你的權力!

2. 公司讓員工以個人名義為公司貸款合法嗎

1.公司用員工個人名義幫公司貸款,責任由誰負的規定:一般是誰的名字就由誰負責,貸款人是誰,銀行就找誰,貸款人是第一責任人。 貸款擔保人的責任: 1、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擔保法解釋》,在不同情況下,保證人需要承擔的責任有:民事責任、民事連帶責任、擔保(保證)責任、賠償責任。
2、《擔保法》第六條 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3、第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4、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拓展資料
向銀行貸款需要滿足貸款的條件,簽訂貸款合同。
1.銀行申請貸款業務的條件:
2.年齡在18到65周歲的自然人;
3.借款人的實際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應超過70歲;
4.具有穩定職業、穩定收入,按期償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5.徵信良好,無不良記錄,貸款用途合法;
6.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7.公司可以將資金出借給個人。《公司法》規定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所以對於符合公司章程規定或者經過股東會、股東大會的同意,可以將公司的資金借貸給他人。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對法院審理的民間借貸進行了定義,明確民間借貸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款案件的若干意見》中還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用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4倍之內的利息,依法受法律保護,超出部分則不受法律保護。」

3. 公司欺騙員工以員工名義貸款怎麼解決

貸款合同的借款人有清償債務的義務,員工可以拒絕在貸款合同上簽字。

4. 醫院利用職工名義借款合法吧個人承名借款單位使用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這種做法不合法的,很多企業都會這么做,以員工名義借錢,單位使用,這種是不合法的,

5. 公司老闆欺騙員工,利用員工的名義貸款屬於什麼行為

6. 勞動法 公司讓員工以個人名議為公司貸款是否違法

行為人要自己確定,最終的法律意義可不是公司要求。你自己一定要明白,你一旦做了,就是你自己的行為了,而非企業行為。

7. 公司在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用員工的身份證辦理貸款,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求回答!!

這種做法已經侵犯個人的權益。

發生這樣的事情可以找公司協談。

如果不能協商可以提出起訴。

8. 我是某公司一名員工,在老闆和銀行的串通下用我個人名義貸款500萬怎麼辦

收集足夠的證據直接去經偵支隊區報警,像你說的那麼他們已經是犯罪了

9. 公司老闆欺騙員工,利用員工的名義貸款屬於什麼行為

經濟詐騙啊,涉嫌詐騙,盡到公安機關報警。如果證實可以要求賠償。

10. 公司能不能擅自以員工名義貸款或借款

1、企業可以向特定個人借款。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公民與企業間相互借貸屬於民間借貸,為法律所允許,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為有效。2、向不特定人借款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可被處行政、刑事責任。吸收公眾存款和發放貸款都是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法律規定,設立商業銀行,應當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商業銀行業務。如果企業想向社會公眾籌集經營資金,必須達到法律規定的條件,並且履行法律規定的手續,否則,即為非法,行為人甚至可能受到刑法的制裁。3、企業與企業之間貸款,當前被貸款通則所禁止,且有明確的行政處罰,雖然該規定僅是行政規章、且不合理,但仍有法律效力。(10)冒用企業員工名義貸款擴展閱讀: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之間的借貸屬於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無效:(一)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二)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三)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四)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