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征信额度 » 从宏观分析贷款逾期问题
扩展阅读
新房贷款利率上浮多少 2025-01-24 02:09:29
交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 2025-01-24 01:41:12

从宏观分析贷款逾期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4-28 13:50:32

『壹』 宏观经济政策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政策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
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反应,在经济上升期,银行的资产质量通常表现较好,这不仅是因为贷款规模扩张带来的稀释效应,更因为企业效搜凳益良好所产生的良好还款能力。相反,在经济下行时期,银行的资产质量通常表现欠佳,不仅呆账坏账会增加,而且,贷款的逾期情况会比较严重。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上行缓慢、出口导向型中小型企业大面积破产,同时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造成开发商贷款经营压力和个贷还贷压力,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不良贷款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未来2~3年银行业好漏携不良率有可能上升80~200个基点。 经营效益高增长的势头将扭转,银行盈利能力将回归自我2006年以来,商业银行的业绩持续爆发式地增长,盈利能力已经高于其长期增长潜力。笔者认为,随着政策性因素的释放和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银行的暴利时代将告终结。其一,虽有2012年6月8日的友伏首次利息下调,但由于从紧货币政策基调没有改变,尽管贷款总量控制目标会有所突破,但信贷资产规模仍会受到限制,这从总量上制约了银行收益的大幅提高。其二,银行净利差缩小趋势加强。目前,存款定期化及贷款利率上浮动力减少是净利差减少的主要原因。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存款回流银行明显,多家银行存款增速大大高于贷款增速,加之存款呈定期化趋势,更加大了银行利息支出。其三,受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市场回落的影响,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受到压力。

『贰』 信用卡(贷记卡)半年报:发卡量增势趋缓,不良率抬头

在经济下行压力、共债风险等多方面因素下,上半年信用卡(贷记卡)发卡数量增速放缓,资产质量压力持续加大,不良生成较快。

从行业来看,2019年上半年末信用卡(贷记卡)发卡量较年初增速仅为3.5%,而2017年、2018年同比增速分别为超26%、16.7%。其中,交通银行今年上半年末的信用卡(贷记卡)数量与年初相比,减少了8万张,这是历史首次。

同时,多家银行信用卡(贷记卡)不良率增加。例如,相较于年初,交通银行信用卡(贷记卡)不良率增加了0.97个百分点,浦发银行增加了0.57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分别较年初上升0.19和0.05个百分点。

发卡量增速降至个位数。

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贷记卡)(包括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11亿张,较年初仅增长0.25亿张,增速仅为3.5%。

而2018年末,我国信用卡(贷记卡)(包括借贷合一卡)累计发卡数量达到6.86亿张,同比增速为16.7%;2017年末,信用卡(贷记卡)发卡量达到5.88亿张,同比增幅超26%。

这一趋势也反映在各家银行的半年报上。今年上半年末,在六大国有银行中,仅有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累积或新增信用卡(贷记卡)发卡量增速达到两位数。截至6月末,农行信用卡(贷记卡)累计发卡量1.14亿张,同比增长10.6%,上半年信用卡(贷记卡)消费额9599 亿元,增长13.96%;邮储银行新增发卡519.78万张,同比增长28.94%,信用卡(贷记卡)消费金额4448.17亿元,同比增长25.55%。

而建设银行上半年发卡量累计1.28亿张,较年初增长5.43%;工商银行信用卡(贷记卡)发卡总量15445万张,新增发卡量为345万张。中国银行6月末信用卡(贷记卡)累计发卡量11832.96万张,新增发卡量767万张。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国有大行交通银裤搭乱行上半年末累计发卡量为7147万张,较年初减少了8万张,这一现象是多年以来首次出现。“我行应对外部市场形势变化,贷前、贷中管控多管齐下,主动加强信用卡(贷记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平衡,提升催收效率和资产保全能力。”交行在年报中称。

此外,最近这两年发卡量比较多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在今年上半年也变得“保守”起来,增速均为个位数。截至6月30日,招行信用卡(贷记卡)流通卡数9061.04万张,较上年末增长7.48%;平安银行信用卡(贷记卡)流通总量为5570.39万张,较2018年底增速为8%。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称,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强监管政策下,银行主动调整策略,对于信用卡(贷记卡)的策略不再那么激进。另外,2018年p2p事件频发,增加了信用卡(贷记卡)的风险。在信用卡(贷记卡)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客群逐渐下沉,银行也正在警惕信用卡(贷记卡)的个人信用风险。

不过,国内信用卡(胡档贷记卡)市场空间距离见顶尚远。我国目前人均持卡率仅为0.5张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持卡枝清率3张左右,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不良率增加

半年报显示,在六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信用卡(贷记卡)的不良率上升明显:6月末交行信用卡(贷记卡)不良率为2.49%,较年初增加了0.97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为2.38%、较今年年初增加0.57个百分点。

另外,招行、平安银行6月末信用卡(贷记卡)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3%、1.37%,分别较年初上升0.19和0.05个百分点,信用卡(贷记卡)不良贷款余额则分别较年初增长33%、12%。

“受到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共债风险上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消费金融全行业的风险都有所上升,但整体风险表现仍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平安银行称。

中信银行也在半年报中提到,2018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债务风险不断聚集,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此类风险有向信用卡(贷记卡)行业传导的趋势;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及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及收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两重因素叠加,致使信用卡(贷记卡)业务风险有所上升。

“就全行业而言,其实各行信用卡(贷记卡)领域的风险都在不同程度上升,这一方面与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持卡人收入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也受高杠杆下共债风险暴露影响。”浦发银行零售总监刘显峰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

黄大智表示,对于共债风险,银行首先应该对于共债客户的审核更加严格。另外,银行要广泛与各类互联网借贷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前发现共债客户。

此外,信用卡(贷记卡)不良率的高企还与P2P风险事件频发,以及信用卡(贷记卡)客户由最优质客户逐渐下沉有关。

“2018年监管推进,P2P等网贷平台集中发生风险事件,并通过共债风险影响到了信用卡(贷记卡)贷款质量。除了共债风险外,信用卡(贷记卡)不良抬头本质上与当前的整体宏观环境有关。2018年整体信用偏紧,社融存量增速新低,当融资增速无法保证存量债务的利息偿还,必然带来债务违约,信用卡(贷记卡)背后的主体中,资质较差、信贷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那部分,受到影响兑付发生困难。特别是2017年我国信用卡(贷记卡)业务迅速扩张,发卡量攀升背后也伴随着一定的客户资质下沉,增加了这部分资质较差借贷主体的比例。”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称。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贷记卡)中心总经理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犯罪呈现产业化、金融欺诈涌现的问题非常严重。前两年行业内为了节省递推成本,大力发展线上发卡,这为金融犯罪供应了机会,给银行带来了不少损失。当下,不少银行不断强化新技术,对客户运行甄别,并研发欺诈评分等大数据模型,识别虚假申请等欺诈风险。另外,发卡的重心从线上重回线下。

受实体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强监管以及前期激进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信用卡(贷记卡)的资产质量还会下降。不过,也有另外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贷记卡)人士称,未来信用卡(贷记卡)的资产质量虽有压力,但已经得到控制,不会有大幅增长。

《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贷记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84亿元,占信用卡(贷记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占比较上季度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当前,已有地方监管开始行动,防范信用卡(贷记卡)风险。例如,8月26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引入个人征信、通信运营商、社保、公积金、纳税证明、交通运输部ETC数据等外部可信数据,不断优化风险评价模型和交易监控模型,利用“大数据+模型”技术手段不断完善银行卡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严禁银行卡及相关绑定业务通过攀比赠送、竞相折扣、加码优惠等促销手段开展恶性竞争。

『叁』 哪些因素影响不良贷款的回收率

要想知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不良 贷款 的回收率,首先得了解一下不良贷款的定义。

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 (含展期后到期) 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逾期 (含展期后到期) 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 呆账贷款是按有关规定列为呆账的贷款。不良贷款预示着银行将要发生风险损失。把不良贷款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良贷款的大小,不仅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水平、稳定性以及核心竞争力,还可能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银行业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 利率 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基于此本文从宏观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并对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提供了一些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带来较大冲击,客观上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宏观经济波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规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随着世界者腊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健性关乎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一旦商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将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致命打击,而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正在加速扩大,同时也面临着巨额资金消耗的风险,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巨额不良贷款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带来较大冲击,客观上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宏观经济波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规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随着世界金融全球化首高滑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健性关乎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一旦商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将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致命打击,而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正在加速扩大,同时也面临着巨额资金消耗的风险,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对念简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巨额不良贷款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政府机构和银行家都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解决对策进行论证。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理论,信用论“金融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过程,而经济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由于信用具有的依存性,如果出现银行内部贷款资金使用和偿还时间上的分离,就可能引起不良贷款的发生。与此同时,信用的依存性和广泛连锁性引发的连锁违约也会导致银行业出现不良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

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较好方法。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证券化,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水平,减少了相应的成本。不良贷款证券化是商业银行降低自身不良贷款率水平的显著方式,商业银行应提高不良贷款证券化进程。

我国不良贷款现状及其产生因素分析

不良贷款率是我国监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不良贷款是非正常贷款或还款环节存在问题的贷款,主要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贷款项目不负责、对企业偿还能力、贷款运行质量没有仔细探究,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是产生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的潜在危机。信用风险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积累,通过分析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业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采取有效的手段应对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从而控制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不良贷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经济周期下的资源错配都会一定程度上产生不良贷款。但不良贷款的大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际警戒线一般定为10%左右,中国的监管标准要求其不超过15%。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肆』 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

问题一: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应采取哪些对策 一、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宏观经济调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的十年,这一阶段,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速高达16.8%,实际增速也有10.1%。伴随经济规模的增长,货币供应量从19.05万亿元增长至135.98亿元。在经济的上行期,流动性充裕,投资机会多,企业信贷需求旺盛。同时,中国银行业在剥离摆脱不良资产包袱之后,通过股改上市,成为市场化运作主体,释放了银行的增长动力,资产规模从27.7万亿元提升至151.4万亿元,十年增长了4.5倍。
企业的扩张与银行的发展一方面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也为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埋下了的隐患:一是企业整体杠杆率偏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当前中国公司债务已经达到GDP的125%,进入红 *** 域(公司与个人债务总和与GDP之比正常值为100%);二是企业跨业经营成为趋势,特别是涉足房地产、矿产等领域的情况较多;三是产能全面过剩,无论是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还是新兴的光伏、风电,以及造船等行业均严重过剩。
而存在上述风险隐患的“银-企”借贷体系是不可持续的。进入新常态后,各种关系正在调整,原有借贷体系中的一些风险隐患需要时间来消化和释放。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发生的情况看,“企业死亡”与上述三类风险隐患相对应,表现为“高杠杆断裂”,“多头投资失败”和“过剩产能出清”。客户风险爆发的过程,也是经济机体去除这些“顽疾”的结果体现。
二、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各国经济调整的共同现象
横向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次贷危机后,也普遍遭遇了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阶段。其中,美国银行业在次贷危机爆发当年不良贷款率较之前提高0.6个百分点,风险暴露主要集中在随后的两年(08、09年贷款不良率增幅高达1.57和2.03个百分点),并于2009年达到顶峰(5%),之后逐渐回落,整体上与危机爆发和影响逐渐消除的过程基本一致。其他发达国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也呈现类似特征。可见,银行不良贷款率在经济下行期上升,随着经济复苏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现象。

2
美国GDP增速与银行不良贷款率。数据来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总资产排名全球20强的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为3.50%。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摩根大通、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BPCE银行、桑坦德银行、富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均远远超过2%的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了8%。
2
发达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数据来源 WIND
与之相比,我国上市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为1.52%,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贷款率率先突破2%的农业银行,考虑到该行拨备覆盖率较高,若将超出平均水平的拨备用于核销,该行不良贷款率将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应对资产质量恶化,中国银行业尚有空间
首先,宏观经济逐渐展露出积极的因素。虽然短期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一些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向下调整的惯性仍然较大。但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观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为银行业对冲存量风险提供了机遇。
其次,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引入并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政策、工具、系统等方面不断强化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风控体系,资本对风险的抵补能力不断加强。
第三,在不良贷款大量爆发前,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问题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缺钱。不按时还款

问题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状况,构成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特点、及成因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80%,但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难以下卸,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和死滞,1998年的资产回报率不到0.2%,1999年帐面需核销的呆滞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2.7%,但加上需核销的逾期和呆滞贷款,全部坏帐比率为8%-9%(该坏帐比率并不包括已剥离的资产和债转股在内)。按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贷款总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总余额超过六成,8%-9%的坏帐率即达5000-6000亿元,四大商业银行1999年有3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被剥离,经独立评估后与企业签定债转股协议的也近1000亿元。此外,几十家股份制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也相当严重(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二千家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增量和存量更是突出。)。从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央从1995年全国金融工作管理会议以来,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将不良资产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两三年银行的贷款质量虽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资产比率仍然较高,信贷资产风险依然较大。?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一)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不良贷款比重相对较高。? (二)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复杂。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等),还有政策和法律变化的影响等等。? (三)利益关系特殊。在国外,企业和银行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银企关系比较清楚;我国国有企业和银行都是国有的,银企关系相对模糊。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当然国有商业银行和 *** 也有一定责任)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等的综合表现。? (四)不良资产类型特殊。在国外,银行不良资产大多表现为房地产贷款或股票等资产,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则主要是信用贷款,比如大量对外贸企业的不良贷款等。简言之,清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近期目的是消除金融隐患,帮助国有企业脱困,而最终目标是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实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战略性转换,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体制政策上的,也有经营管理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一)从体制方面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给制和财税改革后的“拔改贷”所形成的银企依赖机制,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企业中沉淀、呆滞,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原因。? (二)从 *** 方面看, *** 行为边界过大,特别是地方 *** 的过度干预,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机制名存实亡,造成信贷资金财政化、资本化,是不良资产形成的外部原因。? (三)从企业方面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国企的经济效益低下,是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 (四)从银行方面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非市场化及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机制,是不良资产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贷款“三查”制度未真正落实,授信不统一。? 其次,由于目前许多机构现有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个别人员法制观念极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营。? 最后,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机......>>

问题四: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不良贷款记录或不良信用记录主要是指:
1、贷款当前逾期;
2、贷记卡当前逾期;
3、准贷记卡存在透支180天以上未还记录(含卡费、年费);
4、贷记卡存在近12个月内未还最低还款额次数超过6期记录(含卡费、年费);
5、单笔贷款存在近24个月内连续逾期超过6期记录(含担保人代还)或累计逾期超过10期记录(含担保人代还);
6、单笔贷款存在累计逾期超过24期记录;
7、贷款存在担保人代还记录;
8、近24个月内贷款存在展期(延期)或以资抵债等记录;
9、存在因信用不良被起诉的记录。

问题五: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不良贷款就是,贷款企业无力还贷或者是拒绝还贷,在贷款期限即将到来后,没有偿还的贷款。
主要就是放贷钱对借贷单位情况没有清楚了解,高估了对方的还款能力,90%以上的不良贷款就是因为放贷审核人员没有仔细了解放贷对象或故意放款放贷条件造成的。

问题六:不良贷款的成因有哪些 贷款人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18-65周岁的中国公民;
2、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信用记录;
3、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问题七:商业银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然而,不少银行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杜绝不良贷款再次大量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不良贷款的产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和个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达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风险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里爆发。因此,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这是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业银行关联最为密切的是客户的信用评级。建立企业和个人评级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汇总金融记录、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础上汇总其他信用记录,如纳税情况等,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用等级应每年进行调整。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贷管理文化,信贷人员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贷价值取向。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是硬约束,先进的信贷管理文化是软约束,正是这种软和硬的结合,使欧美银行多年来一直较严格地控制了信贷风险。近年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陆续形成一些基本观点,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风险意识”等,但信贷风险文化的建设仍然不够。 加强风险控制建设 ――实行“审贷分离”的审查构架 应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
――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搞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并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 ――加大贷款“三查”执行力度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商业银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贷前调查”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核实相关数据,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往往只是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材料和报表数据,做表面文章。“贷后检查”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不少信贷人员放松对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则沦为了应付性的日常检查,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此外,银行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监控体系也过于复杂,不易操作。

问题八: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然而,不少银行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杜绝不良贷款再次大量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不良贷款的产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和个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达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风险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里爆发。因此,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这是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业银行关联最为密切的是客户的信用评级。建立企业和个人评级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汇总金融记录、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础上汇总其他信用记录,如纳税情况等,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用等级应每年进行调整。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贷管理文化,信贷人员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贷价值取向。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是硬约束,先进的信贷管理文化是软约束,正是这种软和硬的结合,使欧美银行多年来一直较严格地控制了信贷风险。近年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陆续形成一些基本观点,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风险意识”等,但信贷风险文化的建设仍然不够。 加强风险控制建设 ――实行“审贷分离”的审查构架 应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
――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搞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并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 ――加大贷款“三查”执行力度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商业银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贷前调查”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核实相关数据,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往往只是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材料和报表数据,做表面文章。“贷后检查”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不少信贷人员放松对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则沦为了应付性的日常检查,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此外,银行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监控体系也过于复杂,不易操作。

问题九:为什么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增加 贷款条件
18岁以上;上班,有社保或者公积金;
个人保险;
房,车(月供也可以);
征信良好。
满足以上之一就可以做贷款,网贷最起码的要有还款来源。

问题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以农行为例 谁能帮帮我 20分 一.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
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和财务管理遇到困难以外还可以分为外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因素。
第一.外部经济环境为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1.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扭曲了 *** 、企业、民众的经济行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 *** 或多或少地充当了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调解人,过多干预银行事务,从而变相误导了银行的经营作为,扭曲了部分贷款的合理投和向。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 、企业和民众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商业化、贷款市场化、交易的诚信原则不能很好理解和贯彻,从而形成的经济、金融、法律、社会和民事环境,银行的权益受到伤害,不良贷款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2.一些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被用作铺底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占用的资金是不等量的,其最低额是企业必须经常占用,在需在资金最少的时候也不会空闲出来,这种最低限额的铺底资金,应该使用资本金,而不宜使用银行贷款,使用了贷款就无法归还。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方面,老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几乎完全依靠向银行贷款,甚至于有的新企业基本上是使用银行贷款建成的 。这就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负债过高,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到期收回。
3.信用观念的扭曲。由于企业拖欠贷款的现象存在多年,而且大多数拖欠者都没有受到利益的损害,有些甚至还得到了好处,天长日久就使得人们的信用观念转变、扭曲、颠倒,加之少数地方 *** 和主管部门维护社会信用不力,默许一些国有企业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对贷款能否及时收回注意不够,对到期的贷款催收的工作也抓得不紧,这些都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致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加重。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增加和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贷款管理机制落后,自我约束力不够。近十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贷款管理上存在着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的粗放经营倾向,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跟踪不到位,约束力不够,特别是违规操作比较多。可以说贷款管理机制的落后、管理环节上的薄弱是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2.贷款风险监测机制不健全。认为信贷管理重物不重人,缺乏对企业法人或经营主管的品质、素质和个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信贷风险监测制度不完备,限于风险贷款的统计工作,缺乏贷前、 贷中和贷后环节的风险评估,不能做到及时掌握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盈亏情况的变化:预警机制没有建立,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监测信贷风险。
3. 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眼睛向内,找准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更新观念,把不良信贷资产提升到一种可挖掘利用资源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带来的后果
2006年外资银行在中国正式享受国民待遇,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如果不良贷款比例不降下来的话,银行的经营效益首先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良贷款的贷款利息难以收回,银行还须支付储户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不良贷款上,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地降低,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银行的 *** 色彩将会越来越淡,银行要凭自身在社会上的信誉,靠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来蠃得客户,如果不良贷款的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银行就会难以生存,将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

『伍』 被过度借贷“毁掉”的年轻人

过度借贷问题,虽然需要监管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但从结果上看,更多地取决于借款人自身。借款人恰恰不可控。正如不少心理学家相信,“要让消费者控制预算,需要消费者具有惊人的自制 “为何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借钱”?

对这个隐橘问题,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视角给出不同的答案。

从需求角度看,年轻人没有钱,所以才借钱。像那些手握存款苦寻安全高息 理财 产品的人,有大把的低息 贷款 可供选择,他们看都不想看。

从供给角度看,银行零售转型,互金平台崛起,消费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贷款体差袭验前所未有的便捷,贷款产品也前所未有的丰富,一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总能刺激虚携兄消费者的购买欲,供给本身就能创造需求。

从消费场景看,购物消费已经“入侵”生活的方方面面,朋友圈中有微商大军、有社交拼购,直播平台里有网红带货,内容社区里更是“种草”泛滥……买买买的背后,消费贷款大放异彩。

这些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强化,慢慢地,年轻人习惯了消费时去贷款,大家也习惯了年轻人用贷款去消费。

不止消费,但凡工资能做到的,贷款都能做到,作为“未来”的工资,贷款已浸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当贷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升级如约而至。

消费升级背后的驱动力

消费升级的背后,有两大驱动力:一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得益于人均收入的逐年提升,据悉这部分人群有2亿人;二是消费贷款的鼎力支持,让收入不足的人也能触及中产生活品质。这部分人群,也在2亿人左右。

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了城市消费升级,是个渐进过程;而消费贷款的普及,则发掘出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表现出相当的爆发性和突发性。

下沉市场一词,于2017年左右为人所知,首先是快手走入大众视野,满足了五环内人群的猎奇心理;直至拼多多来了,市场一下子感受到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在这种突然性认知的背后,消费贷款的爆发式增长应居首功。有了额外2亿人的消费加持,消费升级显著提速。

宏观上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2018年76%的GDP增长靠消费,相比四年前提升27个百分点。

中观上看,50%的新车和30%的二手车销售靠贷款,一半以上的学员贷款付培训费,以至于汽车、教培、医美等大额消费行业早已与金融机构紧密捆绑。

分期付款 与大额消费天然契合,心理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一旦给出分期付款的选项,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每月付款额,不再留意合同的长度”。通过延长分期年限降低单月支出,大额消费将变得与小额支出一样随意。

微观上看,消费者用贷款追求中产生活,租更好的房、买更贵的手机、追更多的潮牌新品。如据苏宁金融双十一战报,任性付当天24期分期贷款同比实现5倍增长,戴森吹风机、华为手机、iPhone新品、联想轻薄本、西门子洗碗机等成为被追逐的爆品。

被消费,是市场经济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归宿。消费升级,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刺激、新的机会。

过度负债如影随形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当贷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过度负债也必然如影随形。大多数人,用贷款改善生活,也总会有一些人,被贷款改变生活,直至为贷款而活。

在统计数据中,国内居民杠杆率只有55.3%(2019年6月末),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新闻案例中、在调研报告里,年轻人的杠杆率已让人侧目,引发无限担忧。

越是吃不饱的人,越容易撑着。年轻人群、低收入群体,长期处于“贷款饥渴”状态,一旦贷款变得“唾手可得”,往往会来者不拒。当秉持“每个成年人都值得1万元贷款”的从业者打开水龙头,消费贷款不仅是促进消费升级的美好工具,也成为摧毁一些人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国内外,概莫能外。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曾做过一次大规模调研,数据显示,2016-2017年间,英国城市居民消费贷款使用率为77%,农村地区略低,也高达68%。其中,15%的英国人存在过度借贷问题,在伦敦,这一数字则为17%。

从国际经验看,对借款的倚重,已经是普遍现象,经济越发达,借贷越普遍。从居民杠杆率国际对比看,2018年,发达国家居民杠杆率平均为72.1%,而发展中国家仅为39.9%。国民收入水平越高,负债率也越高。

看上去,高杠杆似乎有一种必然性,是经济高速发展后的必然结果,为何如此呢?我们固然可以从宏观视角找出种种理由,但为了读者更容易理解,我想从微观个体视角找找理由——人是一种非理性动物。

先看一个相似的例子。众所周知,越是发达国家,肥胖问题越严重。从宏观视角找原因,饮食结构与快餐文化、食品产业及舆论引导、生活节奏及工作压力等都是理由,但具体到每个人,不过是理想身材与口腹之欲之间、理性自制与感性冲动之间,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罢了。

从各国经验看,只要食品供给充足、价格可承受(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肥胖总会发展为社会问题。如美国70%的成年人超重,其中近40%的人可称之为肥胖。

不止欧美有大腹便便,步入小康社会的我国也不甘落后。据医学杂志《柳叶刀》数据,2018年我国有9000万肥胖人群,其中1200万为重度肥胖,居全球首位。虽然世卫组织早已发出警告,超重和肥胖是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但依然无法阻止每年280万人“因胖致死”。

某种意义上,过度借贷也是如此。

人人都知“借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但依靠自制自律,无法阻止一个“借款人”变成“过度借款人”。于是,我们对“贷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关注,也不再局限于对年轻人消费观念改变的感慨,而是付诸行动,拯救那些陷入“过度借贷”泥潭的年轻人。

我们能消除“过度借贷”吗?

好在,我们虽然不能对每个人每顿饭摄入多少热量设上限,却能对借款人的借款额度设上限。所以,虽然应对肥胖问题任重道远,解决过度借贷却并非无计可施。

先来看看监管机构常常使用的“三板斧”:

一是严打高利贷、套路贷,废除不合理的债务,减轻还款负担。不仅中国监管者如此,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如英国FCA曾于2014年出台规定,将现金贷总成本(包括利息和所有其他费用)控制在本金的100%以内,以确保“任何借款人的还款额都不会超过其借款额的两倍”。

二是严打暴力 催收 ,让 欠钱 的人也能体面生活,保障其合法权益。严打暴力催收,能够给借贷行为圈定边界,避免借贷从一种金融现象演变成社会现象。毕竟,相比贷款逾期后的不良损失,暴力催收衍生的社会问题更加棘手难控。

三是严格贷款发放关,以管控多头借贷为抓手,避免债务滚雪球。明确单一借款人的最高额度和余额,这一点最关键,理论上可完美避免过度负债问题。但也只是理论上,在现实中,金融机构既无从得知借款人的真实负债,更无从得知借款人能承受多少负债。

纵观这“三板斧”,确保借款人在借贷过程中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是可以实现的目标,至于过度借贷问题,虽然需要监管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但从结果上看,更多地取决于借款人自身。

借款人恰恰不可控。正如不少心理学家相信,“要让消费者控制预算,需要消费者具有惊人的自制力”。作为消费者,不能避免冲动消费,作为借款者,往往也不能避免过度借贷,内在的原因,实际上是一致的。

1930年,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在《我们子孙在经济上的可能性》一文中,认为科技进步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以至于100年后的人类将无需劳动,反而会为无处不在的闲暇担忧:“人类自从出现以来,第一次遇到了他真正的、永恒的问题——当从紧迫的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后,应该怎样来利用他的自由?科学和复利的力量将为他赢得闲暇,而他又该如何来消磨这段光阴,生活得更明智而惬意呢?”

他还乐观地憧憬道:“他们不会为了生活的手段而出卖自己,能够使生活的艺术永葆青春,并将之发扬光大,提升到更高境界。”

事实如何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克洛夫在《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一书中写道,“2010年,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储蓄,包括现金、支票、银行存款等(这些家庭几乎不持有债券和股票),不超过家庭月收入。”

人们依旧在为经济问题奔波。梭罗曾在150年前评论当时的美国生活,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仅从经济角度看,这句话在150年后依然适用——很多美国人依旧为债务所困,高负债的背后,何尝不隐藏着一种平静的绝望。

当然,并非美国不够富强,阿克洛夫认为,这是现代消费主义盛行的必然结果,即便人均收入再增长5倍,可能还是这样的结果。

现代社会中,借贷、消费、生活,某种程度上已经融为一体。过度借贷,绝不仅仅是个金融问题,已经深深融入社会生活中,甚至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病态与常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度借贷”都是一种社会病态。问题是,过度借贷,似乎正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常态。当“病态”变“常态”,病态还是病态吗?

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这样总结社会风气的演变规律,“大多数人的见解,是不能以逻辑论,而其欲望之所在,亦是不可以口舌争的。然人的见解,常较时势为落后。人心虽以为允洽,而事势已不容许,总是不能维持的。”

“人的见解,常较时势为落后”,把这一精辟的总结用于负债,我想也是恰当的。勤俭节约一直是传统美德,当年轻一代把借钱当作生活方式,叔叔/阿姨辈的我们,总会以不解的眼光去警示风险,大谈特谈“借钱生活是一种病态”。

问题是,当下年轻人借钱生活,究竟是以苦涩收场的文化异动,还是开社会潮流之先声呢?恐怕还无法断言。把借款比作诱人的高热量食品,谁又有力量能阻止年轻人为满足口腹之欲而大吃特吃呢?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去控制高负债,但起码就现阶段而言,我们还是要学会与高负债共存——控制它,也接纳它,看看社会的发展,究竟把我们带向何处。

『陆』 逾期贷款的成因到底有哪些

贷款出现逾期,要么是借款人还款意愿出问题,要么是还款能力出问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导致借款人意愿和能力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客户的原因,比如客户家庭出现变故、客户经营不善、客户恶意拖欠、客户被骗导致还款能力出问题等。客户原因属于客户的内部原因,除内部原因为,导致客户出现逾期的原因还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外部环境原因和债权人的原因两类,外部环境原因比如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改变和调整或者遭遇自然灾害等。债权人的原因包括产品设计有问题、评估不合理,授信金额过高或过低、期限不合理、还款方式与客户现金流不匹配、管理和操作有问题、员工出现道德风险等。

『柒』 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原因竟是这样的!

说到申请贷款,大家都会很关心贷款利率,这决定着贷款的成本,谁都想要低成本贷到款。有时候借款人会发现自己的贷款利率上浮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
从宏观层面来讲,贷款利率上浮,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贷款机构放贷是为了赚钱利润,如果经济低迷,借钱的人很多,逾期风险相对较大,为了控制利润,贷款机构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平衡风险。
如果是房贷,国家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贷款利率,比如为了防止房市过热,会采取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增加购房成本,从而达到减少买房人数的目的,打击那些想要炒房的人。
从微观层面而言,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上浮了,跟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信用状态、担保方式、抵押物价值等因素息息相关。
如果在借款时,借款人的负债率大幅提升,收入保持不变,其还款能力就会降低,贷款逾期的可能性增大,贷款机构有可能提高贷款利率。
借款人征信上不良信用记录增多,比如说有很多逾期记录,说明借款人短期内经济状况不好,想要再次借款,难度会加大,贷款利率会有所上浮。
如果借款人的担保方有了变故,比如还款能力变差、个人信用状态变差,也可能会影响到担保贷款的利率;申请抵押贷款的话,抵押物价值在短期内下降,申请贷款时,贷款额度可能降低,利率会上涨。
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需要结合多个因素来分析。一般情况下,借款人保持良好的信用状态,按时还款,贷款利率是会下调的。

『捌』 从宏观调控和某些应对风险的制度建设来看,中国政府角度如何应对因次贷危机而引起的金融风险

中国政府是通过这几方面来稳住金融危机的:第一股市楼市软着陆.第二,加强国内的热钱监管,防止了热钱突然外逃的现象.第三,做好了银行的监管工作,提高应对风险的准备金.第四,出台一大批国内投资计划,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岗位.第五,实行人民币贬值,支持出口!
这次金融危机的起因在于楼市,一种基于花未来的钱通过信用贷款消费的模式,美国由于多年前实行这样一个信贷制度,使美国银行垫付的资金相当巨大,一旦国家经济衰退,消费者还不上钱,很多银行就面临资金脱链,银行出现危机,反过来又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没那么多钱贷出去了,经济再度下滑!
在中国2007年,离金融危机距离也很近,是中国政府通过经济软着陆稳住了大局.07年中国股市和楼市泡沫非常严重,中国政府是让股票先跌,撑住了楼市,如果07年楼市也暴跌,中国经济将受重创.因为楼市里借有太多银行的钱,楼市跨了银行收不回钱,那资金就成问题了.在07年下半年到08年国家曾紧宿贷款,就是为了应对信贷危机.
在今天,中国没出现金融危机,主要是政府做了很多切实有效的工作,所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但形势依然严峻,楼市问题,股市问题,就业问题,楼市在跌,股市在保底,就业压力很大.

『玖』 导致贷款逾期的原因有哪些

如今, 贷款 来提前消费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许多人在借贷资金的援助下,扰世通往了走向幸福生活的大道。不过,到了还款之际,由于事情的耽误,难免就将还款的事情给忘记了,造成逾期还款。那么,到底哪些情况易致贷款逾期呢?贷上我我给大家介绍下哪些情况易致贷款逾期。

1 、借早桥款人恶意欠款

有些借款人拿到贷款后,故意抱着侥幸的心态不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还款,本着我不还钱你拿能拿我怎样的心态恶意欠款,当然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并非贷款逾期的主要因素。

2 、借款人还款能力不强

一般申请贷款时,贷款机构会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出评估,但是有的贷款机构对借款人开后门,不会严格的去调查借款人的收入来源以及财力情况,就通过审批放款,但到了还款的时候,借款人由于还款能力有限,导致无法还贷,从而致使贷款逾期。

3 、借款人收入发生变动

借款人申请贷款的时候拥有较高的收入以及具备较强的还款能力,但在经过还贷一段时间后,借款人的工作收入发生了一点变动,导致还款能力下降,这种突发情况也容易造成贷款逾期。

4 、借款人身背债务较多

一些借款人由于在贷款机构就已经贷了很多的款,身上已经背负着大笔债务,通常情况下银行会考虑放贷风险,这类人申请贷款时会被拒,但一些客户经理在考察过程中给借款人走后面,最终放贷后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贷款逾期。

5 、担保人资质较差

申请贷款时,由于借款人个人资质较差,不具备贷款申请资格,通常情况下贷款机构就会要求借款人找一个担保人作担保陆李猛申请贷款,但由于一些担保人并不符合相关规定,而贷款机构又未严加审核,所以当借款人获贷后,发生无力还贷的事情,担保人也束手无策,从而造成贷款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