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央行定向降准聚焦中小微:降低融资成本 优化供给结构
4月3日,央行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时隔12年首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此举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支持中小银行更好聚焦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
此外,央行将通过发挥金融政策带动作用,把握好政策的力度、重点和节奏,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推动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逐步下降。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时隔12年首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进一步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怎样更好地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怎么看?记者采访了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相关企业和专家。
以改革办法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4月3日,人民银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这是继今年1月的全面降准、3月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后,人民银行年内进行的第三次降准。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对中小银行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信贷资金配置,支持中小银行更好聚焦中小微企业,增加信贷供给,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
据悉,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有效增加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中小银行的可贷资金进一步增加,有利于在当前的情况下精准纾困。
为何此次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到位?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降准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我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定向降准,人民银行表示,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这是人民银行时隔12年首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此次人民银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目的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银行的贷款意愿,使银行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说。
发挥金融政策带动作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提供精准服务
前些日子,福建省禾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庄国渊曾为融资一筹莫展。禾祥农业是一家大型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一度停滞,资金周转面临困难。
3月1日,惠安农信社的客户经理了解到该企业的情况后,立即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在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的指导下,两天内就向企业发放了“战疫支农贷”300万元,禾祥农业也成为福建省首笔支农再贷款专用额度资金支持的农业企业之一。如今,有了资金购买菜籽、农机具等春耕物资,企业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先后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新增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优惠利率资金助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民银行指导银行投放的专项再贷款是救急救命的钱,投向名单内的重点保供企业。新增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能为中小银行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增加其发放贷款的能力和积极性,同时适用的企业更多,是一个更加普惠的政策。”
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截至3月31日,在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使用方面,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银行向5995家全国性和地方性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31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51%,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6%;在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方面,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3042亿元,支持企业(含农户)35.14万户。
疫情期间,除了落实专项再贷款、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通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近日表示,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出台后,受到中小微企业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日,实施延期还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达7000多亿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酒店、物流运输和文化旅游这些行业受疫情冲击比较大,要求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特别要下调贷款利率,让利于企业。同时通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方式,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周亮说。
把握货币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近期,市场比较关注人民银行是否会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刘国强表示,“当然作为一个工具,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这个工具比较特殊,是‘压舱石’,所以实行起来要考虑得更多。”刘国强认为,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物价情况、经济增长、内外平衡等,特别是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更加直接,要考虑老百姓的感受。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怎么看?
下一步,要分阶段把握好政策的力度、重点和节奏。根据不同阶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绝不会让市场出现‘钱荒’,当然钱也不要‘变毛’,要满足市场需求合理充裕,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一点。”刘国强说。
刘国强表示,要继续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落实好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新增的1万亿元额度,做到和前面的政策无缝衔接,不出现断档。同时,实施好定向降准,发挥好准备金工具的正向激励引导作用。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董希淼认为,应进一步改革完善相关机制,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当前,应抓紧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以改革的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逐步下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综合考虑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适时适度使用各种政策工具,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2. 央行上海总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据央行上海总部5月6日消息,近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上海市)印发《关于全面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这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制订的首份政策文件,也是贯彻落实近期国务院金融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
《意见》对金融支持复工复产和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相关政策举措进行认真梳理和具体细化,从持续加大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支持、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有序开复工和产业链协同、积极支持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和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落实意见,充分体现了上海金融系统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恢复常态的政策合力。
上海协调机制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在合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取得较好成效。下一步,上海协调机制将继续积极发挥作用,加强政策协同,推动《意见》加快落地见效,在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支持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工作,切实维护上海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全文如下:
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上海市)
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的工作方针,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抓实抓细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以下简称“三稳”)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同时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上海市)就做好上海有关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持续加大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支持
(一)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继续用好国家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着力做好“保存量、扩增量、降成本”,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到期的普惠项下存量贷款转换成再贷款支持的优惠贷款。落实好国家新增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努力挖掘新增贷款客户、提高首贷比率,扩大优惠贷款惠及面。建立企业复工复产融资诉求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缓解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
(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负担。积极落实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存量浮动利率企业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减轻企业疫情期间财务负担。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广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要求。
(三)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进一步完善担保政策体系,继续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确保2020年全年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规模增加30亿元以上。对防疫重点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降低政策性融资担保费率,减半收取再担保费率,引导区财政出台担保费补贴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银担合作,创新“无还本续贷”融资担保产品;完善企业白名单制管理,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
二、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有序开复工和产业链协同
(四)保障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有序开复工。积极配合做好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发行和承销,为在建项目及时复工和新项目尽早开工合理提供配套融资和金融服务保障。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领域企业和项目,通过发行疫情防控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投资项目有序开复工。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做好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的配套融资服务。
(五)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优化产业链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核心企业降低对上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帮助下游企业缓解现金流压力。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优化供应链融资服务业务产品和办理流程。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科技水平,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考核激励和风险控制。对暂时受到疫情影响、信用良好的制造业企业,可适当降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加强对航运物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确保国际供应链物流通道畅通,支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期货公司向企业提供场外期权等衍生品服务,为企业管理物料成本风险、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三、积极支持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和扩大有效投资
(六)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支持“三稳”领域中小微企业。鼓励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鼓励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扩大贸易融资业务规模,积极应对疫情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鼓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海市分行加大对春耕备耕、粮食储备和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强与政策性担保基金、商业银行协同联动,帮助外贸企业有效分险增信。
(七)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推动扩大在沪金融机构金融债券发行规模,支持上海地区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补充资本金。推动在沪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安居工程债务融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动双创、小微企业、三农和绿色等专项债券发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便利条件。支持鼓励外贸型企业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更为便捷的监管服务。
(八)做好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金融服务对接。推动企业债券发行和外资外债流入的便利化,丰富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开辟快速审批通道,优化业务流程,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做好上海地区重点发展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和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重点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投放,提高对制造业中长期信贷不良率的容忍度。鼓励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单位和投资主体通过企业债券融资。
四、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对外开放
(九)积极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试点外资机构与大型银行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支持外资机构在上海设立或控股证券经营机构、基金管理公司,推进人身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在上海率先落地。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在上海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试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境外资产管理机构等在上海设立的理财公司。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允许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的融资租赁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
(十)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举措,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的渠道,丰富境外投资者类型和数量。逐步推动境内结算代理行向托管行转型,为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继续推进发行“熊猫债”,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境外金融机构和境外非金融企业在境内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研究推进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具体举措,进一步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综合服务能力。支持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资金管理中心经批准后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
(十一)继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扩大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的实施范围,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扩大到上海全市外贸、外资产业;扩大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试点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扩大到上海全市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支持上海发展货物转手买卖、转口贸易,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跨境结算;支持跨国企业集团通过资金池方式在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集中开展本外币资金余缺调剂业务。重点研究支持数字贸易开展的跨境金融政策;研究推进跨境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研究推进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专户改革试点。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十二)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便利化。进一步推进“数字外管”平台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应用,优化外汇业务办理便民措施。全面推行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允许试点银行为试点企业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便利化业务,企业可通过电子方式填写支付命令函办理资金划转。允许企业资本项目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提供有股权关系或供应链等关联公司使用。推动完善金融机构汇率风险管理产品,提升服务能力,帮助企业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应对疫情影响。
(十三)完善账户管理,优化支付环境。支持银行建立账户服务绿色通道,在有效防范风险、准确识别客户身份和开户意愿前提下,探索运用各类科技手段,通过电子渠道为企业办理账户业务。支持银行和支付机构加快拓展移动支付便民消费场景,在保障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推进短期入境境外人士境内移动支付服务试点项目,提升入境游客移动支付体验和满意度。鼓励银行、支付机构立足商业可持续原则,对客户各类支付服务收费实行阶段性优惠。
(十四)持续做好征信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引导社会公众线上办理征信查询业务,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开通企业信用报告网银查询渠道。指导辖内各征信服务网点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高效提供征信服务,畅通征信维权渠道,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征信服务平稳有序。指导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企业以及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逾期记录报送予以合理调整,阶段性减免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相关费用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10类金融机构征信查询服务费用。加快推动上海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广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普惠金融应用项目,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十五)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沟通协调。保障金融消费者投诉咨询渠道畅通,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更精准地发挥普惠金融在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群体复工复产中的作用。
3. 央行定向降准!股债楼影响全解读 4月还有这些政策可期
4月3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除定向降准外,央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这也是央行时隔12年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这是三个月以来的第三次降准,也是时隔仅20余天央行第二次宣布降准。1月初,央行实施过一次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元。3月16日,央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此番再释放4000亿长期资金,合计三次降准共释放1.75万亿元。
进入三月中下旬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节奏明显加快,反映出宏观政策层面对稳增长的紧迫性。就在4天前的3月30日,央行还超预期大幅“降息”20个基点,将7天期逆回购利率从2.4%降至2.2%。
随着近期降准降息的密集落地,4月剩余时间除中下旬MLF、LPR利率有望跟随式“降息”,以及根据国常会部署增加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外,货币政策有望“消停”一段时间,静待前期宽松政策见效发力。
存款准备金率接近历史低点
根据安排,本次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将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称,分步实施旨在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降准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
据测算,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为银行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此次针对中小银行再度定向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我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即将接近历史最低点。
对于为何此次再度选择针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定向降准面向中小银行,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获得定向降准资金的中小银行有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立足当地、扎根基层,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小银行作为服务小微、三农金融的“主力军”,为其提供充足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是保障中小银行进一步加大为小微、三农提供低成本信贷支持的重要动力。因此,今年以来,央行的不少货币政策都是从中小银行的负债端着手,为中小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
例如,除此次定向降准释放的4000亿外,前期央行提供专门面向中小银行的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并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根据国常会安排,央行还将为中小银行新增1万亿元再贴现再贷款资金,引导中小银行以优惠利率为小微、三农提供信贷支持。
为何时隔12年大幅下调这一利率
超预期的是,除再度定向降准外,央行此次时隔12年大幅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央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
因此,通俗来讲,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其目的就是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引导银行少在央行存放多余的资金,而将这些资金更多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0.72%下调至0.35%,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降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因前不久国常会已预告此次定向降准,市场早有充分预期。因此,央行公布该消息后,金融市场反映较为平淡,不过,中长期看,货币政策放松必定会对金融商场价格走势带来影响。
对股市,降准对于各个板块或概念股的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金融、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都将获益。国泰君安交易投资委员会大类资产配置主管周文渊曾表示,降准对A股大盘的刺激可能不会很大,债务比较高、资金敏感型行业会受益更多,如银行板块。
除了利好股市外,降准对市场利率的整体下行也是利好。实际上,近期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已经在低位运行,随着更多降准降息的落地,也会带动长端利率下行。
对于楼市而言,考虑到当前“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基调未变,降准释放的资金很难再大规模进入楼市。但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少总比没有强,降息降准周期下,房地产投资将迎来一定支撑,没有理由看空今年的房地产。
4月还有哪些货币政策可期待
进入三月中下旬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节奏明显加快,反映出宏观政策层面对稳增长的紧迫性。此次降准既是时隔20余天以来的第二次降准,也是时隔仅4天以来又一货币政策宽松重要举措,3月30日,央行逆回购利率大幅“降息”20个基点。
随着近期降准降息的密集落地,4月剩余时间除中下旬MLF、LPR利率有望跟随式“降息”,以及根据国常会部署增加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外,货币政策有望“消停”一段时间,静待前期宽松政策见效发力。
尤其是对于近期市场热议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一事,短期内难落地。央行副行长刘国强3日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这个工具比较特殊,使用起来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物价,现在CPI明显高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是1.5%,CPI是5.3%;另外,也要考虑经济增长、内外平衡,以及利率太低是否会加大货币贬值压力等因素。
“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更加直接,如果让它负利率,要充分评估,考虑老百姓的感受。所以,总的来说,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工具是可以用的,但要进行更加充分的评估。”刘国强称。
4月的剩余时间,值得期待的货币政策将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4月中下旬MLF、LPR的跟随式“降息”,在前期逆回购利率下调20个基点后,中旬新作MLF时有望利率同幅下调20个基点,进而带动LPR报价利率下调,有市场分析,4月20日1年期LPR有望下调10个基点左右。
二是面向中小银行新增的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具体政策将出台。刘国强透露,将落实好新增的1万亿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具体使用政策将于近期发布,做到和前面的政策无缝衔接,不出现断档。
据悉,相比于前期的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新增的1万亿元额度覆盖面更广,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再贴现再贷款利率与此前的5000亿一致,资金成本仍为2.55%。
2、对中小银行使用这笔资金发放普惠金融贷款的利率不设上限要求。尽管鼓励中小银行用优惠利率发放普惠金融贷款,但不会像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那样,规定贷款利率不得高于4.55%,
3、新增的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将在前期5000亿额度使用完毕后再衔接使用。截至3月30日,5000亿额度中,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包含贴现2768亿元,支持的企业户数(含农户)是35.14万户。具体来说,这里面涉农贷款是55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38%,普惠小微贷款155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41%,办理贴现66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08%。
4. 央行:管好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3月17日,为贯彻落实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更好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作用的要求,人民银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复工复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2月26日的会议上决定,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指出,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实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优惠利率资金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农业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进一步把政策落到位,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资保供、春耕备耕、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微企业等资金需求。适当下放信用贷款审批权限。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支持实体经济实效。
为此,人民银行要求,各分支机构要进一步管好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重点支持现阶段亟需解决、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难点”和“痛点”,主要包括,支持抗击疫情冲击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支持生猪等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磷肥生产等春耕备耕关键领域,支持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等外贸领域,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也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
据了解,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出台以来,人民银行总行和各分支机构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推动了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落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优惠利率贷款,引导资金投向复工复产领域,实现了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截至3月15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共1114亿元,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央行强调,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有序推进,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人民银行要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政策效果。
此外,央行还表示,各分支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发放依法合规,防止“跑冒滴漏”。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商业性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与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的有机结合。
5. 央行连放2大招:三次降准放水超1.7万亿
央行出手了,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
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
3日下午,央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释放强烈宽松信号
提振市场信心。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老师分析称,这次央行对中小型银行定向降准,符合我们的预期。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突然的深度打击。全球宽松政策大力加码。而全球经济的恶化对我国经济也势必造成较大冲击,要求我国政策要进一步宽松灵活。因此央行在周一下调了OMO利率20bp。在这次对中小银行降准之后,我们保持我们的预期,本月17日左右央行将同步下调MLF利率20bp,并在20日同步下调一年期LPR利率20BP。
央行下调OMO和MLF利率的目的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通过此方式引导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这也是落实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金融让利实体的要求。我们预计20日LPR利率也将同步下调20bp。然而当前银行的负债端只有大约不到20%的负债与OMO和MLF相挂钩,但是有接近50%的资产与LPR相挂钩。因此同步下调OMO/MLF/LPR会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净息差(NIM)。这个是中央总体政策的要求,如国常会明确说,要求金融让利实体。也就是说,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银行业总体不应当有利润增长。但是,如果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净息差会增加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会伤害中小银行的放贷意愿。所以这次央行进行了100bp的定向降准,目的是在总体上要求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情况下,兼顾中小银行的稳健性经营,降低金融风险,提高贷款意愿,以期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大幅下调准备金率的要求也是向市场发送一个强烈的宽松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央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自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此次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0.72%下调至0.35%,目的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银行的贷款意愿,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同时,银行也更有意愿购买更多的债券,这也将为接下来发行更多的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提供流动性的支持。但是银行不管是增加贷款或者购买更多债券,对于银行业是进一步扩大了资产负债表,因此商业银行依然需要相应的补充更多的法定准备金以满足央行的准备金要求。因此这一操作对于央行来说,实际上是部分的超额准备金变成了法定准备金,而准备金账户里面的资金总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但是这种操作实际上增加了经济体系里的流动性,起到了金融支持实体的作用,有助于国债、专项债的发行和增加实体经济的信贷。
我们认为今天的央行操作进一步明确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央行决心贯彻政治局会议和国常会的精神,实施更加宽松灵活的货币政策,但是对于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更加谨慎。正如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不符合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也将损害企业和储户的利益,因此这是央行非常审慎的原因。但是我们认为本月下旬,随着一季度数据公布,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宽松幅度有可能进一步加码。我们认为由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季度数据很有可能出现超预期下滑。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指出要奋力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这势必要求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我们认为在一季度数据公布以后,政治局开会有可能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我们不排除到月底政治局开会以后出现超预期的宽松,包括2-4万亿的特别国债,也包括可能对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
央行更加极致的倒逼商业银行放贷
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解读称,央行历史上也曾多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零二年、零八年都有过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是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的利率。央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会使得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的收益减少。实际上是央行激励商业银行要更多的把资金用于投放信贷,而不是把资金存在央行账上获得收益。
如果跟其他国家央行作一个对比的话,比如像欧央行的类似于像超额准备金的利率是一个负利率。也就是说在欧洲,商业银行把钱存在欧央行,反而是要收费的,因为利率是负的。
所以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其实也是更加极致的去倒逼商业银行放贷的政策。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在0.72%也保持了很久了,从08年到现在12年没有动过。这次央行下调也表明了央行进一步去激励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来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