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
2月26日,央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㈡ 国务院:增加再贷款再贴现5000亿
观点地产网讯:2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湖北省境内各类企业都可享受上述政策。
二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
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鼓励引导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努力使小微贷款利率比上年有明显下降。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要力争不低于30%。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也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像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这些货币政策工具,要加大政策力度。
㈢ 再贷款再贴现精准支持 超35万企业获优惠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正进一步发挥效果,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截至3月末,已有超过35万户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
人民银行介绍,前期设立的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一半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截至3月31日,已有5995家全国性和地方性重点企业累计获得优惠利率贷款231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51%。财政贴息50%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6%。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政策出台以来,多部门密切协作,再贷款资金精准高效地流向防疫保供最关键企业,加大了疫情防控的力度,对增强医疗和生活物资的保供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医用物品紧张局面已明显缓解,主要生活物资供应也趋于正常。
除此之外,人民银行还增加了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
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3042亿元、支持企业(含农户)35.14万户。其中,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757亿元。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重点支持了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畜禽养殖、外贸行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均符合不高于4.55%的要求。其中,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8%,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1%,办理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08%。
㈣ 近些年来,企业融资环境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人民银行去年以来增加了3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基本上都是针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还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是存贷比太高,缺乏资金导致贷不出去的,人民银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已4次降准,共释放约4万亿元流动性,对冲了中期借贷便利等之后,净放出了2.3万亿元流动性。“第一支箭”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今年以来,普惠金融口径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长要比一般贷款的速度高得多,并且融资成本开始下降。今后这方面工作还会继续做。“第二支箭”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实际上就是给民营企业发债买一个保险。民营企业发债难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买。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愿意买?因为民营企业违约了以后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我们推出这个支持工具,就是一个保险。人民银行今年增加的3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是一个政策引子,是“四两拨千斤”的引导,还要依靠大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一起给民营企业贷款。同时,在监管方面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在财政方面,对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免征增值税。这些政策都是非常好的,但一定要落实到位。如果财政、监管和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都能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财政、银行、监管部门、其他部门“几家抬一下”,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㈤ 央行为什么再贷款再贴现1500亿元
再贷款是央行对普通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性贷款支持。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对自己贴现后的银行票据再找其它银行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一般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级别低于央行的主权信用级别故其贴现利率水平也要高于央行的再贷款利率以弥补不可预见的风险敞口。
㈥ 央行增加再贴现和常备借贷便利额度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主要是提升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方便小企业融资,也就是说你能更方便快捷高效的获得银行资金和使用银行资金汇划渠道,对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有一定的缓解。
㈦ 再贷款与再贴现的异同
一、相同点:
1、再贷款和再贴现都是由中央银行提供,两者都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支持的行为。
2、再贷款和再贴现都是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
3、再贷款和再贴现都是人民银行对国家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二、不同点:
1、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2、在金融领域,人民银行对银行业机构发放的贷款,即人民银行贷款称为再贷款;而将人民银行对银行业机构商业票据进行的贴现称作再贴现。
(7)人行增加1000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扩展阅读: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同时,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督导民营企业规范经营中的作用。
㈧ 直接投放货币1000亿元,社会经济承受能力怎么样
直接投放货币1000亿元,社会经济承受能力需要看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货币的购买力、社会的性质等一系列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一、央行货币投放工具及金融市场新增货币量
就近年来央行的操作看,对金融机构货币投放量的调控主要运用三大间接性工具,具体为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对金融机构实施再贷款再贴现。根据公开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今年以来至3月16日,央行增加对金融机构货币净投放达2.9万亿元。
(一)调降存款准备金比率增释长期资金1.33万亿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央行规定各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以改变货币乘数,从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今年1月6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是全面降准,降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体现了经济下行情况下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目的是增加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资金成本。
针对明显受疫情冲击的实体经济现金流困难或融资饥渴状况,央行宣布于3月16日实施今年的第二次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商业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此次定向普惠金融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其中对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的银行释放4000亿元,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1500亿元。
(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净投放7500亿
央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式,调节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该工具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可以经常、连续地操作,必要时还可以逆向操作。该工具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运用,近年来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金融市场的货币吞吐量高达九成,我国央行也逐步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
根据wind数据库并结合互联网公开信息,今年以来至3月16日,央行公开操作增加对金融市场货币净投放7526亿元,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主要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增加对金融市场货币净投放6915.9亿元。具体为:先后3次利用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增加净投放6000亿,利用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TMLF)增加净投放2405亿元;利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增加净投放202亿元;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减少净投放691.1亿元。
2、通过2次发行央行票据,增加对金融市场货币净投放110亿元。
3、通过数笔国债等证券的逆回购、逆回购到期的操作,总共减少对金融市场货币净投放500亿元。
(三)利用再贴现再贷款增加净投放8000亿
再贴现、再贷款也是央行向金融市场吞吐基础货币的重要工具。再贴现是央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金融市场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再贷款是央行为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行为。
今年2月7日,央行为支持疫情防控设立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10个重点省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精准支持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企业。2月26日,央行宣布实施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具体为支农与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与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
二、金融机构终端货币投放远不及预期
从上述详解央行近三个月的货币投放操作可知,如今央行对金融市场货币投放主要采取调整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买卖、再贷款再贴现等中间工具进行间接性操作,藉此调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再与广大企业、居民之间产生最终的货币供求关系。在企业与居民货币需求大小、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强弱、货币乘数高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决定金融体系向经济社会提供的货币供应。
通常可用广义货币M2或新增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来衡量最终货币投放状况。今年2月末,我国M2余额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年末仅提高0.1个百分点。今年前2月新增社会融资5.92万亿元,同比仅多增0.27万亿,增速仅4.8%。今年前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24万亿元,同比仅多增1308亿元;其中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仅多增199亿元。这三个指标仅微增的事实表明,我国前2月金融机构对经济社会的新增货币投放远不及政策预期,前述央行对金融机构的新增货币投放并未能如期向实体经济释放。
㈨ 央行: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
国常会2月25日提出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后,央行开始迅速贯彻落实。2月26日,人民银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国强讲话。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央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会议指出,人民银行系统要把再贷款再贴现快速精准落实到位,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要向重点领域、行业和地区倾斜,在现有支持领域基础上,重点支持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行业等资金需求,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会议强调,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发放依法合规,防止资金出现“跑冒滴漏”。
㈩ 央行:管好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3月17日,为贯彻落实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更好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作用的要求,人民银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复工复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2月26日的会议上决定,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指出,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实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优惠利率资金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农业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进一步把政策落到位,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资保供、春耕备耕、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微企业等资金需求。适当下放信用贷款审批权限。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支持实体经济实效。
为此,人民银行要求,各分支机构要进一步管好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重点支持现阶段亟需解决、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难点”和“痛点”,主要包括,支持抗击疫情冲击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支持生猪等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磷肥生产等春耕备耕关键领域,支持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等外贸领域,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也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
据了解,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出台以来,人民银行总行和各分支机构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推动了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落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优惠利率贷款,引导资金投向复工复产领域,实现了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截至3月15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共1114亿元,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央行强调,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有序推进,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人民银行要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政策效果。
此外,央行还表示,各分支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发放依法合规,防止“跑冒滴漏”。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商业性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与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