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公积金 » 长三角公积金一体化异地贷款取公积金

长三角公积金一体化异地贷款取公积金

发布时间: 2022-06-08 09:25:14

❶ 上海、南京等长三角8城试点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官方微信消息,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说,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在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成功上线后,实现了上海市、南京市、合肥市、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衢州市、芜湖市8个试点城市的职工在上述试点城市缴存住房公积金,在上述试点城市购房的,且符合公积金缴存地提取条件的,不论购房地与缴存地是否为同一城市,均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在线零材料、零等候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人配偶在同一地区缴存的,可以一并申请提取)。
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为区域购房公积金提取增加一种全新的办理渠道,并不改变试点城市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政策规定。通过跨区域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公积金提取“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实现异地购房提取零材料、多地联办实时审,具有“零跑动、零材料、零等候”3个特点。
一是零跑动。
长三角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了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理界面的“三统一”,职工足不出户即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业务全程网上办、零跑动。
二是零材料。
职工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时,应当依法如实在网页上填报提取人员、不动产权证、网签合同编号、银行卡号等信息,无需线下提交材料和线上上传影像材料,实现业务办理全程零材料。
三是零等候。
职工提交业务申请时,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将通过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对申请人的户籍、婚姻、不动产、交易合同、公积金等信息实时核验,在线审核,实现业务办理零等候、秒办结。
截至5月31日,长三角地区(8个试点城市)缴存职工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http://csj.sh.gov.cn/govService)申请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总计24笔,提取人数30人,提取金额270.21万元。其中,上海缴存职工在8个试点城市购房申请住房公积金提取22笔,提取人数28人,提取金额262.46万元。
此次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办理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并不影响各试点城市原有的业务受理渠道,职工仍可以通过原有业务渠道申请办理。对于不习惯线上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的职工,或是由于各部门数据归集不同步等原因而不符合线上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审核条件的情况,申请人仍可前往住房公积金缴存地公积金中心线下窗口办理,或前往购房地公积金中心申请跨省通办。
目前,三省一市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试点城市共8个,下一步,将根据试点情况和各地接入条件,将逐步覆盖区域更多城市。

❷ 苏州:长三角住房公积金实现互通 可异地贷款买房

观点地产网讯:9月14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苏州经验”加速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

文章指出,日前,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正式落地,长三角地区住房公积金使用将实现互通,苏州公积金可以摊还长三角三省一市房贷。此外,长三角三省一市公积金,可在苏州贷款买房,异地贷款将逐步实现。三省一市缴存职工办理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可直接线上申请,实现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
在8月20日举行的“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公积金管理部门联合发布首批一体化实事项目,这标志着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的正式落地。
据悉,今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将率先从9个方面开展合作,包括长三角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长三角地区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购房提取异常地区警示公告、12329服务热线知识库共享、以铁路职工为对象试点异地贷款冲还贷业务、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试点统一购房提取业务政策、按照国家标准分步推进业务同质规范化、合作开展资金融通使用等课题研究以及开展人员学习交流培训等,推动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公积金一体化之后,三省一市将立足现有的信息基础,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业务标准统一、风险防范协同,持续提升异地服务的便捷度和普惠度,进一步将住房公积金业务拓展到人才、服务、管理等各项合作领域。未来我市市民也将享有更优质的“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服务,包括三省一市范围内的业务受理标准统一互认、热线电话互接互转等等。
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9个服务大厅实现高频业务一窗通办,36项业务打破市内行政区域界限、做到通接通办。为强化与工业园区的数据端对接,6月份“苏州公积金”App上线“职工账户转入园区”功能,截至7月底共办理800笔、转移金额1126.49万元。10月份,市公积金中心还将再推3项业务通办,促进市内“小通办”进一步加深。在此基础上,市公积金中心还将联合青浦、嘉善两地研究公积金业务跨区域通办,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先试,探索为区域内单位和职工提供跨区域公积金服务。
为推动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加速落地,会议还发布了首批一体化实事项目,包括长三角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项目和长三角购房提取异常警示项目,以此作为三省一市合作机制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市公积金中心作为省内2个先行公积金中心之一,秉持着服务共享“先试”,助力一盘棋布局的理念,今年3月,已率先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展“长三角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项目”业务。三省一市区域内,缴存职工办理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可直接线上申请,实现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在购房所在地即可获取相关信息,无需再到缴存所在地办理,有效解决职工缴存地、户籍地、工作地不一致的问题。
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合作项目同样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利用共享,实施一体化战略项目,共建购房提取异常警示通报机制,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失信”,共同防范骗提、套取、骗贷住房公积金等违法行为,联合构建依法规范的公积金使用秩序,让“房住不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目前,市公积金中心已经累计向上海铁路局缴存职工共发放异地公积金贷款41笔、2110万元。下一步,市公积金中心将在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下,探索提取使用政策优化,以铁路职工为对象先行试点异地贷款冲还贷业务,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研究试点统一购房提取业务政策口径,分步推进业务标准化、规范化,为住房公积金长三角一体化服务提供基础。
苏州公积金可直接偿还长三角其他地区的自住住房商业贷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周俊告诉记者,“市民现在就可以使用苏州的公积金,直接偿还长三角其他地区符合规定的住房商业贷款。”
对于市民最为关心的“异地贷款”问题,周俊说:“随着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深入推进,异地贷款功能将会逐步实现。”

❸ 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地区8城试点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

近日,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在长三角“一网通办”网络平台上线,在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无锡、嘉兴、衢州、芜湖8个试点城市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打算购房人士,符合公积金缴存地提取条件的,不论购房地与缴存地是否为同一城市,均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在线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
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通过跨区域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再造,能够对申请人的户籍、婚姻、不动产、交易合同、公积金等信息进行在线实时核验,实现业务办理零等候、秒办结。
截至今年5月31日,长三角8个试点城市缴存的公积金人士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总计24笔,提取人数30人,提取金额270.21万元人民币。其中,上海缴存职工在8个试点城市购房申请住房公积金提取22笔,提取人数28人,提取金额262.46万元人民币。下一步,将根据试点情况和各地接入条件,逐步覆盖区域更多城市。

❹ 住房公积金改革提速,多个城市群互认互贷

7月1日起,全国多地都将迎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调整,对于缴存基数上调的职工而言,意味着实际收入将获得提升。
但职工缴存的公积金进入到专属账户后,如何能够更便捷地享受其福利,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关注点。一般而言,个人使用公积金主要通过购房贷款和提取两种方式,但公积金的缴纳和使用有较强的地域属性,这使得一些群体并未能真正享受到公积金福利。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近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北京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要推动京津冀住房公积金一体化,促进区域职住协同。
不止是京津冀,去年以来,包括长三角、成渝、胶东经济圈、大南昌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在内的区域都在积极推进公积金的转移接续、互认互贷工作。今年不久前,上海再度提出,在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两地试点买房可提取上海公积金用于偿还异地住房贷款
推动公积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一体化,顺应城市群、都市圈化发展时代的跨城购房趋势,切实减轻购房者的负担,或将是公积金改革的一个重点改革方向。而公积金一体化,能够一定程度减轻人口流动的后顾之忧,助力于区域人口、产业的融合,对于促进区域协同化发展亦有着重要意义。
上海试点提取公积金偿还异地房贷
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经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开始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试点提取住房公积金偿还异地购房贷款业务。
试点业务明确,上海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本市无自有住房,于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两地购买拥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并在当地获得住房贷款(包括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可以申请提取本市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用于偿还异地住房贷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具体办理过程中,分为“首次办理”和“续提”两种类型,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办理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
而在此前的异地购房情况下,有的城市规定,职工针对同一套住房仅能申请一次购买自住住房提取业务,不能提取多次,即在提取之后,公积金账户余额可能继续处于“沉睡”状态。
关于此次的试点,上海方面指出,这一举措是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区域内人才流动、产业发展,减轻职工还款压力,支持职工真实住房需求。
2020年,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建部门就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省一市将率先从9个方面开展合作,包括长三角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等。
譬如,职工在上海缴存住房公积金,在嘉兴购房,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嘉兴申请公积金异地贷款。
从重点城市的数据来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在2020年仅发放了204笔异地贷款,在全年总共发放的15.08万笔公积金贷款中,占比几乎低至可忽略不计;北京、广州和深圳发放的公积金异地贷款数量较多,但也仅分别为525笔、653笔和452笔。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实际情况中,在外地工作并缴纳公积金,而到一线城市买房(且有购房资格)的案例相对较少,更多的需求是一线城市的职工去房价较低的城市买房,并在当地申请公积金异地贷款。
在分析人士看来,异地互认互贷解决了使用公积金的其中一个环节,即贷款环节,在贷款完成后,如何让公积金继续在还贷环节发挥作用?上海此次的试点主要针对解决这一问题,真正推进“账随人走,钱随账走”,将进一步拓宽公积金的用途。
顺应都市圈化购房趋势
近年来,学界存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废之争,主张取消的人士中,其中一个观点在于认为现行的公积金制度涉及“穷人补贴富人”的公平问题。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截至2019年末,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16.96万亿元,累计提取总额10.42万亿元,占累计缴存总额的61.46%;2019年公积金实缴职工1.49亿人,当年提取人数为5648.56万人,占实缴职工人数的比例仅为37.96%。
尤其是在房价高企的大城市,一些相对低收入的人群缴纳了公积金,但在本地房地产市场并无购买力,导致其缴纳的公积金很大程度支持了较高收入的群体贷款买房。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大城市中一部分就业人口溢出至邻近城市居住,跨区域购房的群体规模日益增加,去年以来,多个城市群、都市圈推进公积金互认互贷,给这一类群体提供了及时的贷款支持。
而此次上海的试点,将公积金的提取“一体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减轻购房者在还房贷环节的压力。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国家的导向就是合理控制大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在郊区或都市圈范围内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新城。应该说上海此次的做法是一个有效的促进人口疏解的方案。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也认为,公积金一体化的政策,对于跨城购房群体能够形成支持效应,也有助于形成更优的城市人口布局。从公积金的发展情况看,后续一体化发展以及便捷化利用将是大趋势。
“十四五”期间,有城市明确提出通过都市圈来解决住房问题。譬如,深圳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跨市域的大型安居社区,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亦明确,引导居住空间在都市圈协同布局。
李宇嘉表示,深圳提出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让公积金能够在都市圈范围内更便捷地跨地区使用,应该成为城际住房合作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继而指出,现在一些观点批评公积金在住房支持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大城市房价上涨较快,如果公积金能够跨地区,在一些房价较低的地方使用,它的作用将更好地凸显。
(作者:王帆 编辑:周上祺)

❺ 8城试点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

根据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消息,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在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成功上线后,实现了上海市、南京市、合肥市、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衢州市、芜湖市8个试点城市的职工在上述试点城市缴存住房公积金,在上述试点城市购房的,且符合公积金缴存地提取条件的,不论购房地与缴存地是否为同一城市,均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在线零材料、零等候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人配偶在同一地区缴存的,可以一并申请提取)。
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为区域购房公积金提取增加一种全新的办理渠道,并不改变试点城市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政策规定。通过跨区域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公积金提取“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实现异地购房提取零材料、多地联办实时审,具有“零跑动、零材料、零等候”3个特点。
一是零跑动。
长三角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了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理界面的“三统一”,职工足不出户即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业务全程网上办、零跑动。
二是零材料。
职工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时,应当依法如实在网页上填报提取人员、不动产权证、网签合同编号、银行卡号等信息,无需线下提交材料和线上上传影像材料,实现业务办理全程零材料。
三是零等候。
职工提交业务申请时,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将通过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对申请人的户籍、婚姻、不动产、交易合同、公积金等信息实时核验,在线审核,实现业务办理零等候、秒办结。
截至5月31日,长三角地区(8个试点城市)缴存职工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总计24笔,提取人数30人,提取金额270.21万元。其中,上海缴存职工在8个试点城市购房申请住房公积金提取22笔,提取人数28人,提取金额262.46万元。
此次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办理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并不影响各试点城市原有的业务受理渠道,职工仍可以通过原有业务渠道申请办理。对于不习惯线上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的职工,或是由于各部门数据归集不同步等原因而不符合线上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审核条件的情况,申请人仍可前往住房公积金缴存地公积金中心线下窗口办理,或前往购房地公积金中心申请跨省通办。
目前,三省一市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试点城市共8个,下一步,将根据试点情况和各地接入条件,将逐步覆盖区域更多城市。

❻ 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落地 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

8月20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住建部门在上海共同签署《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发布首批一体化实事项目,包括长三角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项目和长三角购房提取异常警示项目等。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一市三省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将在已有的信息合作基础上,逐步扩大到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服务便利、人才交流等其他领域。今年率先从9方面开展合作,包括: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开展长三角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合作,实现信息核查协作范围更广覆盖;持续提升异地服务便捷度,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实现长三角地区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让缴存职工少跑路,同时解决纸质证明防伪问题;建立健全异常预警通报机制,在“一网通办”专窗系统中设立购房提取异常地区警示公告,加强区域联动,共同防范住房公积金骗套提等违法违规行为;12329服务热线知识库共享;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试点统一购房提取业务政策;按照国家标准分步推进业务规范化;合作开展资金融通使用课题研究;开展人员学习交流培训等。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住房公积金业务体量逐年增大,跨区域合作广度和深度需求迫切,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合作势在必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沪苏浙皖住房公积金将通过齐力打造信息数据共享、业务标准统一、风险防范协同的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服务品牌,为区域内单位和职工提供更优质的住房公积金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聚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住房公积金管理和服务行业标杆。(记者 何珂)

❼ 长三角一网通异地提取公积金离异可以提取吗

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在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成功上线后,实现了上海市、南京市、合肥市、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衢州市、芜湖市8个试点城市的职工在上述试点城市缴存住房公积金,在上述试点城市购房的,且符合公积金缴存地提取条件的,不论购房地与缴存地是否为同一城市,均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在线零材料、零等候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人配偶在同一地区缴存的,可以一并申请提取)。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
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并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第十六条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第十九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所在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单位应当于每月发放职工工资之日起5日内将单位缴存的和为职工代缴的住房公积金汇缴到住房公积金专户内,由受委托银行计入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第二十条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
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并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可以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提高缴存比例或者补缴缓缴。

❽ 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落地

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正式落地。近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住建部门在上海共同签署《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公布首批一体化实事项目。据上海市住建委披露,首批一体化实施项目包括长三角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项目、长三角购房提取异常警示项目。
据悉,沪苏浙皖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合作将在已有的信息合作基础上,逐步扩大到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服务、人才等其他领域。今年率先从9个方面开展合作,包括长三角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长三角地区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购房提取异常地区警示公告、12329服务热线知识库共享、以铁路职工为对象试点异地贷款冲还贷业务、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试点统一购房提取业务政策、按照国家标准分步推进业务同质规范化、合作开展资金融通使用等课题研究、开展人员学习交流培训等。
今后,一市三省将共同打造信息数据共享、业务标准统一、风险防范协同的“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服务品牌,为区域内单位和职工提供更优质的住房公积金服务,使长三角地区住房公积金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行业标杆。

❾ 年内超50地出公积金新政,多地推互认互贷、异地提取

公积金政策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据中新经纬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50地出台公积金新政。
多地公积金互认互贷
记者梳理发现,年内多地公积金互认互贷。其中包括长江中游20城公积金将互认互贷、长三角4地住房公积金实现互通、成攀两市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川渝推进公积金互认互贷。
9月2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与“观察员”城市黄石、岳阳、九江、黄冈、株洲、抚州、咸宁、湘潭、宜春,以及宜昌、荆州、孝感、鄂州、天门、仙桃、潜江共20个城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约》,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业务,拓宽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范围;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风险协防机制;探索建立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核查机制;持续深化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加强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异地灾备合作,并推动建立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交流培训机制等。
8月20日,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建部门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省一市的公积金管理部门将率先从9个方面开展合作,包括长三角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长三角地区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试点统一购房提取业务政策等。
今年9月,成都市政府、攀枝花市政府商议,签订《深化区域协同共推南向开放发展合作协议》补充协议,形成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共识。成都市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为70万元,攀枝花市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为60万元。
今年4月,根据川渝两地住建管理部门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推进建立两地互认互贷等7大机制,推动两地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并在开展行政执法联动等4个方面合作,推动两地形成住房公积金领域执法司法联动机制。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指出,多地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对于实现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城市间的人才流动,实现了便民利民,促进区域一体化。
严跃进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通过此类互认互贷的政策,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后续公积金使用的便捷化。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通过公积金制度的联网和一体化,有助于形成更好的发展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活跃住房交易。
严跃进补充道,公积金互认互贷和购房政策关系不大,不能直接理解为是政策放松,应理解为是公积金制度更加完善,同时更具备亲民和便民的导向。同时要防范利用此类政策,变相提取公积金到热门城市炒房现象。
3城受理异地贷款提取业务
年内,西安、枣庄、哈尔滨纷纷发文宣布,受理公积金异地贷款提取业务。
9月24日,西安发文规定,9月25日起,西安地区(含西咸新区)以外购房及还贷职工,可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
9月3日,枣庄恢复公积金异地贷款。通知指出,在异地工作缴存公积金,可回本地买房贷款。申请人持本地购房合同、交款收据或发票,缴存地公积金中心出具的《异地贷款缴存证明》以及近6个月(含)以上正常缴存明细向中心提出贷款申请。
哈尔滨7月规定,自7月1日起异地缴存公积金(包括在哈各公积金行业分中心)职工可在哈市申请公积金贷款。为提高服务效率,决定自2020年7月15日起,在哈西、群力服务大厅受理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
4地公积金贷款政策收紧
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至少有4地通过下调公积金贷款额度、增加购买外市二手房申请提取的条件、停止向第三套房及以上购房者发放等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
9月23日,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规定的通知》,《通知》指出,调整最高贷款额度。首套房最高贷款额度由120万元调整为90万元;二套房最高贷款额度由80万元调整为50万元。同时,增加购买外市二手房申请提取的条件,购买外市二手房应办出不动产权证满6个月方可申请提取。
8月7日,合肥发布《关于完善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对婚姻状况变化后家庭贷款次数的认定。婚前公积金贷款次数在婚后合并记入家庭贷款次数,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家庭的公积金贷款次数在婚姻关系结束后分别记入当事人贷款次数。
8月3日,阜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落实住建部等国家部委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通知》,8月10日起,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购房者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第二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50%,并且贷款利率不低于同期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的1.1倍。
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政策的通知》,自8月1日起,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取消借款人“同户籍”家庭成员购房也可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政策,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部分城市收紧贷款额度,核心问题是公积金资本金不足。
陈霄分析,上述4地公积金政策调整是为促进公积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疫情后部分城市楼市热度持续较高,此次公积金政策收紧也是为打击炒房行为、维护公积金提取秩序,对维护楼市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6城上调公积金租房提取限额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深圳、东莞、沈阳、济南、潍坊、包头等6城鼓励住房租赁消费,上调公积金租房提取限额。
7月2日,深圳发文,阶段性提高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至80%。为减轻疫情期间缴存职工支付房租压力,自2020年7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阶段性提高租房提取比例,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的,2020年7月至12月每月可提取额由申请当月应缴存额的65%上调为80%。
潍坊规定,6月15日起,符合租赁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条件的承租人及其配偶,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提取方式。按照固定额度提取的,职工及其配偶提取总额度由每年8000元提高到每年12000元。
5月7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东莞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到,将租住提取公积金比例上限提高至70%、额度上限提高至1800元/月。
3月25日,沈阳住房公积金网站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部分提取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4月起,沈阳提高租赁住房提取限额。其中,房屋坐落地址在沈阳市区的,限额由1200元/月提高至1400元/月;房屋坐落地址在4个县(区、市)的,限额由800元/月提高至950元/月。
3月27日,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消息称,4月1日起,租赁商品房提取为每年可以提取一次,两次提取时间间隔不少于12个月。职工个人租赁商品房定额提取再次提高,从9600元提高到12000元,租赁商品房限额提取上限不变,仍为36000元。
今年3月,包头市租房提取标准在现基础上上浮10%,即市区单身职工提取上限为12900元/年,职工家庭提取上限为17800元/年;旗县区单身职工提取上限为10300元/年,职工家庭提取上限为14300元/年。租房提取时间由每年可提取一次调整为每季度可提取一次,年度提取标准不超过当年提取上限。
陈霄认为,鼓励住房租赁消费,上调公积金住房提取限额,对于公积金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放松,在额度上更加充裕,促进职工使用公积金,鼓励住房租赁消费,同时对于租售并举政策的落实有着积极意义。
11城加装电梯能用公积金
据统计,上海、郑州、济南、青岛、无锡、德州、长治、襄阳、南充、泰州、舟山等11城宣布加装电梯能用公积金。
10月8日起,德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可提取公积金。11月1起,无锡加装电梯能用公积金。济南2021年1月1日起增设电梯表决规则调整为“双三分二”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的“双四分之三”业主书面同意后,就能办理施工备案、规划审查等手续,施行后加装电梯业主可提取夫妻双方住房公积金。
此外,2月1日起,上海、南充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已可提取使用公积金。6月28日起,长治加装电梯提取住房公积金,在电梯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取。7月1日起,郑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可用公积金。
陈霄指出,加装电梯可提取使用公积金,体现了改善民生的要求,使用公积金加装电梯可一定程度上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发挥公积金对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积极作用。

❿ 合肥、芜湖两市开展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服务试点

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服务,为区域购房公积金提取增加一种全新的办理渠道,并不改变试点城市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政策规定。通过跨区域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公积金提取“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实现异地购房提取零材料、多地联办实时审,具有零跑动、零材料、零等候3个特点。目前,我省有合肥、芜湖两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参与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试点。
一是零跑动。长三角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了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理界面的“三统一”,职工足不出户即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业务全程网上办、零跑动。
二是零材料。职工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时,应当依法如实在网页上填报提取人员、不动产权证、网签合同编号、银行卡号等信息,无需线下提交材料和线上上传影像材料,实现业务办理全程零材料。
三是零等候。职工提交业务申请时,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将通过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对申请人的户籍、婚姻、不动产、交易合同、公积金等信息实时核验,在线审核,实现业务办理零等候、秒办结。
下一步,我省将根据试点情况和各地接入条件,逐步覆盖区域更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