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4天逆回购:非年非节,似放实收—货币市场与流动性月报
8月21日央行罕见在非跨季、跨春节时点重启14天逆回购,并连续操作3个交易日。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首先,防风险或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期政策层多次释放的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信号,央行在流动性“相对紧缺”、需保持一定逆回购投放频率的背景下,适当拉长操作期限有助于约束杠杆交易,防范流动性风险。 其次,引导市场预期。 与7天相比,期限拉长了,算不得紧;但融资成本提高了,且与商业银行更长的资产投放期限所带来的流动性指标期限匹配需求相比,这种拉长又算不得实质性变化,但资金成本确更高了。由此,衍生品市场对重启14天逆回购的理解是边际收紧。 8月流动性复盘: 中旬开始,在地方专项债增量发行及月中税期因素的扰动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上显著加力,但下旬起资金面仍收紧明显,DR007多个交易日运行在2.20%上,隔夜利率月均值创年内新高,流动性分层情况加剧,中长端货币市场利率仍在小幅提价。 9月流动性展望: 利率债供给压力有所回落,但规模仍然较高,对资金面虹吸作用明显。结构性存款压降叠加NCD到期,银行负债端面临一定的缺口。不过,随着下半年财政持续发力,财政支出对流动性有一定补充。预计央行将配合地方债发行情况适时补充流动性,资金面或维持紧平衡。
一、核心观点综述
1、本次14天逆回购重启的特殊之处:非年非节的时点
回顾2016年以来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 历史 ,可以发现 除了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底以外,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主要集中于春节前后、季末、年中和年末,并且主要集中在当月的中下旬。 此外,还有少部分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会出现在非春节或季末月份,如2017年5、7、8、10、11月,2018年4、5、7月。总结来看, 历史 上14天逆回购投放于8月下旬集中出现的情况非常少见。
在2016年,当时从8月底起,央行开始有了比过去更为频繁的14天逆回购操作,在缓解流动性供需压力的同时,当时通过“收短放长”抬高综合资金成本,事后看来,这背后就是当时货币政策转向的早期端倪。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由于银行间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14天逆回购操作仅用于摆渡季末和春节期间流动性,维稳特殊时点的资金面。
回到当下,一方面,8月并非季末时点,且本身并非缴税和缴准大月;另一方面,8月25日,在7天逆回购已经可以完成跨月情况下,央行无需为稳定月末资金面而进行14天逆回购操作,且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即便在季末时点也很少出现在25日之后仍有14天逆回购操作的情况。
2、14天逆回购重启的背后
第一,“防风险”可能是8月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的重要原因。
近期政策层多次强调对防风险的重视。8月16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1]。在文章中他指出,“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后,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反弹,金融资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风险领域集中。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可能借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恶意逃废债务,结构复杂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也容易卷土重来。”同时,他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源键运
从8月高频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交易量看,尤其隔雹梁夜质押成交量,其表征的杠杆需求近期并未因资金价格的走高而出现明显萎缩。我们在前期报告《逆回购密码:3.5万亿和90%——货币市场与流动性周度观察2020年第22期》中提出,3.5万亿元的隔夜质押成交量或是5月下旬至7月上旬央行是否开展逆回购操作的重要观察指标。数据显示,8月中旬至今隔夜R001质押成交占比均保持在90%以下,但成交量维持在亮敏3.4万亿元至3.5万亿元之间,多个交易日突破3.5万亿元。央行此时拉长操作期限或是释放政策信号,意图减少金融机构在滚动融入短期资金过程中可能触发的流动性风险,以达到防风险的目标。
第二,小幅拉长逆回购期限或有引导市场预期的考虑。
8月央行在7日起连续进行7天逆回购投放的同时,超额续作MLF并重启14天逆回购,一方面可熨平资金面波动[2],另一方面客观上将拉升央行投放资金的边际成本。虽然此次14天逆回购投放占比并不高,对整体资金成本的抬升或不显著,但衍生品市场对其反映灵敏。
在期债方面,21日14天逆回购重启后,国债期货全线跌幅加深,26日,10年期主力合约收报97.71元,5年期主力合约收报99.61元,2年期主力合约收报100.20元,均创年内以来新低。在利率互换方面,交易主力1年期FR007与Shibor 3M利率互换19日至26日上行超过10bps,均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显示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取向越发谨慎,而类似的市场担忧亦出现于2016年9月。
3、银行间流动性维持紧平衡,资金利率或有上行风险
一方面,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本次14天逆回购重启在流动性投放格局上与2016年8月有明显不同。彼时央行不仅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更是重启28天逆回购操作,且14天逆回购和28天逆回购的操作量不亚于7天逆回购。同时,央行通过较高成本的MLF大量投放中长期流动性,MLF余额迅速从2万亿上行至4万亿以上。因此,2016年8月央行“收短放长”是全面性的,带动央行投放边际资金成本迅速抬升。而2020年8月逆回购投放规模和频率已显著放大,截至28日,当月逆回购加权投放天数为17天,逆回购净投放规模为5800亿元,均高于近三年 历史 同期;MLF投放8月份结束回笼,但净投放规模仅1500亿。总体上,在总量适度的定调下,流动性投放上更多呈“放短”态势。8月央行加量逆回购投放或将前期偏低的流动性总量及超储率水平拉升至“常态”,但主要由结构偏短期的逆回购操作抬升流动性总量或使资金利率波动加大,资金面较脆弱。在商业银行资产投放期限显著拉长的背景,14天逆回购的重启或更多体现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趋势不变的信号意义。
另一方面,当前货币政策还不具备全面收紧的基础,这从央行近期表态中也可窥得一二。从经济数据看,当前政策层非常关心的失业率为5.7%,仍高于5.5%的目标水平,就业基础尚需夯实,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虽进一步巩固,但复苏斜率有所降低,且结构上仍然不均衡,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经济增速回归至潜在增长水平尚需时日,这与2016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今年金融体系1.5万亿元让利目标尚未完成,若货币政策全面收紧推动债券利率大幅上行,可能影响到下半年降成本及让利任务的实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下半年经济增速将逐渐向潜在经济增速靠拢,加上让利目标的达成,在“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的思路下,货币市场资金利率边际趋升的态势就会更明显。数据显示,8月关键利率DR007多个交易日已运行在政策利率2.20%上方,中长端定价中枢国股行1年期NCD利率亦已突破1年期MLF利率2.95%,或说明央行对资金利率脉冲式走高的容忍度有所提升。
二、8月流动性复盘
自8月中旬开始,在地方专项债增量发行及月中税期因素的扰动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上显著加力,但下旬起资金面仍收紧明显,DR007围绕政策利率2.20%波动,隔夜利率月均值创年内新高,流动性分层情况加剧。
从流动性投放规模来看,8月17日央行操作7000亿元1年期MLF,超额续作1500亿元,扭转了前4个月缩量续作MLF的操作规律。国库定存足额对冲到期,逆回购投放规模增大。截止8月28日央行净投放5800亿元,但资金面仍然趋紧,DR007加权资金价格7日起连续多个交易日运行在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2.20%上方,21日进一步上行至2.32%,是2月初以来首次突破2.30%上方。隔夜资金价格上行更为明显。截止28日,DR001/R001月度均值分别为1.99%、2.05%,均超过了今年1月的水平,较疫情前已上升超5bps。
同时,资金分层明显加剧,银行间R007加权资金价格21日上行至2.57%,25日进一步上行至2.59%,上行幅度超过20bps,R007与DR007间利差一度扩大至近40bps,创4月初以来新高。
月末在央行投放及财政资金释放的缓释下,资金面有所转松。DR007回落至2.20%下方,但资金分层情况仍没有缓解,R007运行在2.40%以上相对高位。
银行体系偏低的超储率或是8月资金面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今年第一季度,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央行连续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工具释放了大量低成本流动性。银行体系超储率在第一季度末达2.10%,远高于2017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1.30%左右的水平。但到了第二季度,央行“收长放短”,不断动用短期资金补充流动性,季末超储率已明显下降至1.6%,略高于2017年第二季度末的1.4%,与2017年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而根据央行7月资产负债表数据,存款性公司准备金存款7月下滑超过1.1万亿元。考虑到7月缴准基数的下滑带来法定准备金规模一定程度上的下降,7月的超储率可能相较6月进一步下滑,或与2017年 历史 同期大体相当,处于 历史 偏低水平。从影响超储率水平的五因素模型[3]看,央行于今年3至7月净回笼约1.04万亿元或是当前超储率偏低的核心因素。因此,7月末流动性总量经过央行的持续收缩,或已降至 历史 较低水平,是8月资金面“紧平衡”状态的大背景。
超储率下滑背景下流动性总量过低对资金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第一,机构备付水平总体较低,承受资金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资金面的平衡十分脆弱,一旦有超预期因素,备付需求的放大将同步导致融出供给的减少和融入需求的激增,可能显著放大资金面的波动。第二,超储率的高低会影响央行调控资金利率的能力。在银行间流动性“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机构准备金需求缺口需要通过央行的资金来满足,对于央行增量流动性投放的成本将非常敏感。
8月NCD价格仍处于上行通道,国股行仍在小幅提价,但整体上行斜率有所放缓。 截止28日,1年期股份制行NCD发行利率已上涨至3.0%以上,已突破1年期MLF操作利率2.95%的水平。其背后或与银行间整体流动性“相对紧缺”及银行负债端压力结构变化有关。从结构性存款规模的变化看,7月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持续压降,环比收缩7.25%,占比降至36.44%,中小行结构性存款收缩规模相对减小,环比收缩5.34%,占比微升至63.56%,相比于前期中小行压力更大的局面有所改变。大型银行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主要供给方,其融出意愿降低对资金面的影响更大。而银行本身负债端结构调整、一般存款增速降低、期限较短的非银存款增速提高带来负债稳定性的下降同样推动了中长端资金利率的上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资金利率曲线的形态上看,1个月期的NCD价格相对于3个月以上期限在7月初开启的本轮上行周期中涨幅相对较小,后续或面临“补涨”风险。
票据利率方面,8月票据利率走势较为平稳,3个月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基本处于2.65%至2.75%之间。月末在企业端支付结算需求加大、一级市场签发量增加、机构规模调整需求释放的情况下,票据利率边际有所上行。
三、9月流动性展望
展望9月,在总量、价格双适度的货币政策取向下,除了政府债券供给扰动持续外,结构性存款治理与财政直达基层也将影响银行体系负债结构。但整体而言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思路再次得到强调,且财政支出发力对流动性补充具有积极意义,银行间流动性环境大概率维持“紧平衡”。
在货币政策方面,月初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
9月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集中在上旬,1至3日均有1000亿元以上逆回购到期,一般情况下月初资金面较为宽松,扰动或相对较小;中长期流动性到期方面,17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在银行体系中长期资金相对紧缺的当下有一定超额续作可能,但总量适度定调下MLF缺乏大规模增量的动力,或更多地体现为和再贷款搭配做到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均衡。预计在9月财政资金释放前,央行仍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呵护资金面。
此外,法定存款准备金随着一般存款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形成流动性的刚性缺口。具体到一般存款的月度变化,其存在显著的季节性趋势, 历史 上9月一般存款环比增速基本与8月持平。随着7月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一般存款环比增速相应下行,基本回到了 历史 同期水平附近。考虑下半年政策层强调信贷投放节奏放缓至与经济复苏节奏相匹配,预计9月一般存款变化或将接近于季节性规律,则影响缴准基数的主要系政府存款的变化,法定准备金需求或有所上升。
在财政方面,预计9月财政支出空间较大,或对流动性形成积极补充,但政府债券供给扰动仍将持续。
在缴税方面, 历史 上9月相比8月缴税规模基本持平,近4年的均值为6925亿元,相比全年来说属于缴税小月。随着近期经济复苏向好态势的不断巩固,7月缴税规模已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同比转正。预计9月缴税规模或接近季节性规律,将给资金面带来一定时点性压力。
在缴款方面,今年两会安排全年财政赤字规模较去年增加1万亿元,叠加新增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及新增3.7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全年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约为8.51万亿元。此前,为抗疫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腾挪空间,一般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券6、7月发行明显缩量,7月29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专项债发行。截至8月28日,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债净融资(包括专项债+一般债)约为3.77万亿元[4],9月至10月期间剩余约0.96万亿元,预计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仍将维持一定发行强度;一般国债(含特别国债)净融资约为2万亿元,尚余1.78万亿元待发行,9月国债发行量或有所增加,对资金面形成扰动。
在财政支出方面, 9月是历年的财政支出大月。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政府存款的变化来看, 历史 上9月政府存款环比以减少为主,但幅度相比8月有所降低,近4年的均值为-3105亿元,或对基础货币投放形成补充。从近期特别国债的支出节奏上看,今年通过建立特殊转移机制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加快资金落实到项目。“截至7月30日,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已经全部发行完毕。其中,已有5105亿元落实到24199个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5],这也是今年7月财政支出明显高于 历史 同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今年财政支出预算大于往年但上半年财政支出相对较缓)。而专项债从发行到使用周期或有一定的时滞,预计9月财政支出占全年的比例将高于往年平均值,对资金面的呵护作用不容忽视。
在货币发行和外汇占款方面,国庆假期或使9月货币发行变动较大,对资金面产生扰动,外汇占款或影响较小。
央行负债端货币发行由流通中的现金(M0)与银行库存现金组成,其中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现金回流银行速度明显下滑,但7月M0环比增加408亿元,或意味着现金回流进程已经结束,预计此后8 月至12月M0环比变化将接近 历史 季节性规律。 历史 上9月货币发行变动规模与国庆假期因素有关,或对银行间流动性水平产生一定扰动。
在外汇占款方面,2017年以来外汇占款变化均较小。由于当前中美利差仍维持高位,且国内经济复苏节奏快于美国, 9月人民币或在一定区间内小幅震荡升值,外汇占款对资金面的影响较小。
注:
[1]郭树清,2020年8月16日,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求是,http://www.gov.cn/xinwen/2020-08/16/content_5535190.htm
[2]8月21日由于跨月因素DR014相比20日上行超10bps。
[3]利用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资产=总负债”的恒等式,超额存款准备金≈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政府存款-货币发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此可见,超额准备金水平主要与外汇占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存款、流通中的现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五大因素有关。
[4]财政部数据显示1至7月地方政府累计新增专项债与一般债分别为约2.27万亿元和0.56万亿元,Wind统计的8月新增地方专项与一般债约0.94亿元,因此合计约3.77万亿元。
[5]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完毕,过半资金已落实项目,2020年8月10日,中国经营报,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c/7yokQW7kFp7
㈡ 报告 | 8月汽车金融月报
本文作者系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请问企业财务月报分析怎么写
请问企业财务月报分析怎么写?
(输入资料自动生成)
预算单位财务月报表分析系统(模板)
如何写财务月报分析
如果你是财务,只要把本期的各项财务资料与预算、上期、同期资料的差异写出就行,至于差异的原因那是其他职能部门的事情。比如说本月销售1200万,较预算增长100万,较上期增长100万,增长9%,较去年同期增长200万,增长10%,公司成长性良好。至于销售增长的原因可能涉及到市场开拓、价格上升等,这些都是销售部门的事情。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怎么写?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老尺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排程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型别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专案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专案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专案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侍亩高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回圈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络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充套件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1、耐枣加强对环境的分析,增加风险意识
环境是独立于企业而存在,企业无法对其进行干扰,但是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额时候,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及时掌握它的变化,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对财务进行及时调整。企业需要设立一定的财务机构,然后安排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认真执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刻保持着风险意识。
2、调整资本结构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资本结构,这样就能够找到一条资本回圈的途径,这样才能够保证资本结构合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以筹资结构、资产结构和投资结构为整体的资本结构,增加资本的合理性。在管理的时候,如果发现存在空闲资金的话,需要对自己进行短期投资,加快自己的流动,降低负债比。还有就是资金的回收,降低股份的六十,这样就能够保证利益,更好地把握股权,避免发生财务风险。
总的来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是很平常的事情,导致风险的原因很多。企业一定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时候,企业一定需要重视财务风险,这样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怎么写
这个问题好大呀,只写一个小点吧,从财务的原则如实质重于形式,利用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现金与利润表之间的差异一步步延升,就写财务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和实现制的净现金,分析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从企业主的角度不断发问,企业实现了利润为什么没有这么多的现金呢?有可以是存货占用了,应收账款占用了.....
某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急.....
硪告诉你~~加286227594
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1)流动比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
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2、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
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意义: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存货周转天数
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产品销售成本
意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定义:指定的分析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定义: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产品销售收入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5)营业周期
公式: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60}/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360}/产品销售收入
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分析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动资产周转率
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意义: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提示: 流动资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7)总资产周转率
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分析提示: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反映债务和资产、净资产关系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比率
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100%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 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讯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2)产权比率
公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100%
意义: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一般说来,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股东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举债,可以将损失和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3)有形净值债务率
公式: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意义: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
分析提示: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较低的比率说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正常。
(4)已获利息倍数
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意义: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
分析提示:企业要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才能保证负担得起资本化利息。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利息压力越小。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专案。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专案、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专案、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专案、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
(1) 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意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2)销售毛利率
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意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
(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意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提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络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 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第二,有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1) 现金到期债务比
公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意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2)现金流动负债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意义: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意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
获取现金的能力
(1) 销售现金比率
公式: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销售额
意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公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股数由企业根据实际股数填列。
企业设定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公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资产总额
意义: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
财务弹性分析
(1)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公式: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取数方法: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指前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也从现金流量表相关栏目取数,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数;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专案中取数;
存货增加,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数。取存货的减少栏的相反数即存货的增加;现金股利,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润或股利所支付的现金专案取数。如果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专案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则取数方式为:主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专案减去附表中财务费用。
意义: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公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 每股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股利
意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
(3)营运指数
公式: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经营应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
=净利润 - 投资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 + 递延资产摊销
意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分析提示:接近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收益质量高;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够好。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论文
㈣ 人民币升值好还是不好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如下:
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
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1、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负面影响:
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配世决定汇率的机制纯源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
2、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培裤肢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4、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5、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6、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㈤ 请问我国九十年代以来的主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什么
财政政策:x0dx0a自1992年以后,随着“软着陆”这一经济调控手段的实施,我国经济增长连续6年逐步降温,GDP增幅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8年的7.8%。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和整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x0dx0ax0dx0a(一)1998-2002年:财政政策从“适度从紧”转变为“积极”x0dx0ax0dx0a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是20世纪末本世纪初破坏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金融风波,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事件。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和我国国内需求不振的局面,从1998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实施了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x0dx0ax0dx0a1998年至2005年8年间,我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900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财政政策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1999年滑落到7.6%的谷底之后,从2000年开始逐步扭转局势,增速稳定在8%左右,之后进入了新的上升通道。x0dx0ax0dx0a应当承认,财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具有较强的指令色彩,是一种政府比较“喜欢”的经济手段。积极财政政策不可避免存在一定挤出效应:首先,大规模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竞争性的项目,从而排斥了私人部门进入这些领域。这一时期居民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部分原因也在于一些私人投资受到影响导致转化不畅;其次,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内挤出效应不同。在政策初期,由于碧信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因此挤出效应不明显。当经济景气好转、私人投资有所启动时,这种挤出效应会释放出来。x0dx0ax0dx0a但我们也应注意到,积极财政政策较好地把握了“该进则进”的时机,不但抑制了经济下滑趋势,同时将财政政策力度施加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项目,既弥补了以往在这些领域的投入不足,也与金融改革的有关措施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挤出效应”的扩大。同时,诸如进一步放宽对国有企业的管制、财政资金退出一些竞争性领域等具体措施为私人投资让出空间,既有利于市场经济法则的深入贯彻,也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合理转换,实现了通过公共投入稳定经济增长和保护私人投资利益的“双赢”结果。x0dx0ax0dx0a(二)2003年以来: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中性”x0dx0ax0dx0a2003年以来,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非国有经济成分投资大幅度上升,国债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所起的作用逐步下降。长期建设国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9.4%下降到2003年的5.9%,2006年进一步降至1.5%,占财政债务发行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35.9%下降到2003年的22.8%,2005年进一步降至11.6%。可见,全社会投资资金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分依赖国债资金的状况得到了改善。x0dx0ax0dx0a2004年5月,财政部首次提出将采取中性财政政策,有保有控。这意味着财政政策面临重要转折。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依据主要在于:首先,由于结构性矛盾长期未得到缓解,我国经济从2002年出现了局部过热的风险,并有加剧趋势。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会阻碍政府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其次,财政的可持续性令人关注。积极财政政策持续了6年,到2003年总计发行了80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财政的可持续性令人怀疑;悔迅再次,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GDP增长速度的贡献逐步降低。民营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上升之后,GDP的增长开始更多地依靠私人投资推动;第四,虽然政府规定了国债资金使用的结构,但资金仍然偏重于国坦并有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民营企业进入国债项目十分困难,这种歧视性行为进一步阻碍了市场竞争。应当说,财政政策适时转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x0dx0ax0dx0a货币政策:x0dx0ax0dx0a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方面,1995年颁布的5中国人民银行法6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龚方乐!应宜逊,2000;谢平,2000)"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确定后,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实际上归结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M1和M2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预定的调控目标,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再有效,应该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建立一个以通货膨胀率为调控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笔者认为,从美英德三国的实践看来,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本国当前的实际经济金融条件进行调整"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实际情况,目前实行通胀目标法存在以下一些困难:(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通胀目标法要求汇率完全自由浮动,因为汇率目标与通胀目标有时会发生矛盾"要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尚需时日"(2)采用通胀目标法的前提之一是中央银行对通胀目标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能够综合观察多种指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充分了解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具有预测通货膨胀的技术和能力"而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3)在中央银行独立性方面,根据5中国人民银行法6的有关规定和从当前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来看,要实现通胀目标法所要求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仍很难"(4)在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银行可信度方面,与实行通胀目标法的国家相比,我们有待进一步提高"可见,我国目前过渡到通胀目标法的条件还不具备"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由于我国金融创新的速度加快,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确实面临着部分学者所指出的一些问题,如可测性问题!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问题等"我们应该不断修正这一指标,合理界定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以确保其可测性,增强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同时,我们应该借鉴美英德三国的做法,监测更多的信息变量,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最终形成一套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预期通胀率等指标在内的货币政策监控指标体系" x0dx0a2.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 x0dx0a绝大多数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而在美英德等国利率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我国目前应该积极推行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提高央行的间接调控能力" x0dx0a3.美英德三国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银行信誉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值得借鉴"近年来,我国 x0dx0a中央银行在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目标,编写5货币政策报告6,阐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以月报!季报!年报的形式公布金融数据等"但是我们仍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如增加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强中央银行引导公众和市场的权威性,培育理性的市场预期,提升中央银行信誉"当然,从长远来看,我国已经加入WTO,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将面临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加强!利率和汇率的套利投机等等问题,这些变化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强的冲击,并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了货币目标法"届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如何选择,是借鉴美国的做法,不明确公布名义目标以进行有益的探索,还是借鉴英国的做法,直接采用通胀目标法,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㈥ 贷款26000日利率是0.2%,12个月期限,到期我一共还多少
1, 日利率0.2%是:借款人向放贷方借100.00元,每用一天就出0.2元利息,也就是2角清纳钱。正规银行贷款利率一迅粗般按月报利率,比如千分之六,就是每1000元,用一个月出6元利息。
2, 你一天的利息是26000×0.2%=26000×0.002=52.00元。
3, 一年利息就是 52.00×365=18980.00元。
4, 你这个日利率比较高,月利率就是6%,或者说月答昌没利率是千分之60,而国家银行的贷款月利率一般是千分之4到10之间,你的是国家银行的6倍到15倍,高利贷了。
5, 不是救命或贩毒,是不能用的。
㈦ 会计月报都包含什么
会计月报都包含什么?
一、会计月报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二、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1、财务报表按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2、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等,也包括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报告。
3、中期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其中,中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应当是完整报表,其格式和内容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与年度财务报表相比,中期财务报表中的附注披露可适当简略。
会计月报与季报区别
顾名思义,月报是一个月的;季报是三个月的。
月报和季报期末数都填从1月到所在月份的累计数;当期数月报填所在月份的数,季报填所在季度三个月的合计数。
会计月报的编报说明, 会计月报编制说明怎么写
会计月报、季报不需要编制说明(即会计报表附注),只有年报才需要编制。
会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应对比较式会计报表两个期间的数据均作出说明。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所有在会计报表表内未提供的、 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 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且可以公开的重要信息, 至少应有以下方面内容:
(一)公司简介
至少应简述公司历史、所处行业、 经营范围、主要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生产经营概况等。 若公司在报告年度内因收购、 出售资产或吸收合并等引起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发生变更,应予以说明。
(二)公司主要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1.会计制度;
2.会计年度;
3.记帐本位币;
4.记帐基础和计价原则;
5.外币业历者务核算方法。 说明发生外币业务时采用的折算汇率、 期末对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进行折算所采用的汇率,以及汇兑差额的处理方法;
6.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方法;
7.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说明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并简要说明合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 子公司与母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且未进行合并时, 应说明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8.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说明公司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确定现金等价物的标准;
9.坏帐核算方法。说明坏帐的确认标准, 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以及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
10.存货核算方法。说明存货分类、取得、发出、计价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应说明计提方法;
11.短期投资核算方法。说明短期投资计价及收益确认方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应说明计提方法;
12.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及收益确认方法,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 对于长期债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及收益确认方法, 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应说明计提方法;
13.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说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 各类固定资产的估计经济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和折旧率;
14.在建工程核算方法,包括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时点; 15.无形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
16.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方法;
17.收入确认原则。说明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公司资产等取得的收入所采用的确认方法;
18.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 如果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说明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
19.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说明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并简要说明合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 子公司与母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且未进行合并时, 应说明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本年度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或合并报表范围如发生变更,公司应当披露变更的内容、 理由和变更对公司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影响数; 因会计制度改变而发生的变更,应披露变更的内容、变更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如累计影响数不能慧备合理确定或不易确定,应肢碧薯说明理由。
(三)税项
应披露主要税种和税率,如增值税、所得税等; 若有税负减免的,应说明批准机关、文号、 减免幅度及有效期限。
(四)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
公司应披露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及合营企业的全称、注册资本、 经营范围以及本公司对其投资额和所占权益比例等。境内外所有子公司中, 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而未纳入的,应明确说明理由。
(五)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公司至少应披露如下比较合并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 且占公司报表日资产总额5%(含5%)或报告期利润总额10%(含10%)以上的,应在该项目下明确说明原因。
1.货币资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项目 期初数 期末数
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合计
若有外币的,应同时披露外币金额和折算汇率。
2.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项目 期初数 期末数
投资金额
跌价准备
投资金额
跌价准备
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
其他投资
合计
上述投资有市价的,应披露报表日市价总额(若报表日是法定公休日, 应披露报表日最近一个交易日市价,下同) ; 其他投资项下对某一投资对象的投资额占短期投资总额10%(含10%)以上的, 还应分别披露资金投入
时间和所得收益等。
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公司, 应说明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所选用的期末市价的来源。
3.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付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按下列要求披露:
(1)应收帐款、 预付帐款、 其他应收款应按下列格式分别进行披露: 帐龄 期初数 期末数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合计
应收款项中如有持本公司5%(含5%) 以上股份的股东单位的欠款,应在本附注(八)中披露, 并在本项目附注说明;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未提坏帐准备的, 应说明原因;其他应收款中若有非关联往来款项的, 应根据重
要性原则详细披露各欠款单位所欠款项的性质和内容。
(2)应收票据如有贴现、抵押的应按下列格式披露,并予以说明:
出票单位 出票日期 到期日 金额 备注
(3)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
分项列示各该项目的金额,对其中金额较大的, 应说明其性质和内容。应收补贴款, 还应说明有关批准文件。
在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中, 如果在金融机构中有委托存款或委托贷款的, 应披露详细内容,逾期未归还的,应说明原因及对公司的影响。
4.存货及存货跌价准备,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项目 期初数 期末数 金额 跌价准备 金额 跌价准备
在途物资
原材料
库存商品
低值易耗品
……
合计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司, 还应说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
5.待摊费用,应分类别按下列格式披露:
类别 原始金额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合计
6.待处理财产损溢,应分类别按下列格式披露:
类别 余额
合计
对于金额较大的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说明其内容和形成原因;若有待处理财产在1年以上的,也应说明内容和原因。
7.长期投资,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1)项目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 期末数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合计
(2)长期股权投资,应分以下项目披露:
1股票投资,应按以下格式披露:
被投资公司名称 股份类别 股票数量 占被投资公司股权的比例 投资金额 备注 若有市价,还应列示报表日市价; 若采用权益法核算,还应列示初始投资额。
2其他股权投资,应按以下格式披露:
被投资单位名称 投资期限 投资金额 占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比例 备注
若实际投资比例与注册资本比例不一致, 应予以披露并说明原因。若其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还应列示本期权益增减额和累计增减额。
对股权投资差额应按被投资单位列示初始金额及形成原因、摊销期限、本期摊销额、摊余金额。
(3)长期债权投资,应分以下项目披露:
1债券投资,应按以下格式披露:
债券 面值 年利率 购入 到期日 本期 累计应收 备注
种类 金额 利息 或已收利息
2其他债权投资,应按以下格式披露:
借款 本金 年限 年利率 到期日 本期 累计应收 备注
单位 利息 或已收利息
对于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企业, 应逐项列示计提的金额及计提的原因。 8.固定资产及折旧, 应根据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按下列格式披露:
项目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年减少 期末数 备注
原值
……
合计
累计折旧
……
合计
净值
固定资产若有在建工程转入、出售、置换、 抵押和担保等情况的,应明确说明。
9.工程物资,应分项列示各类工程物资的期初、 期末余额。
10.在建工程,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工程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转 其他 期末数 资金项目 名称 (其中: (其中: 入固定 减少数 (其中: 来源 进度 利息资本 利息资本 资产数 (其中: 利息资本 化金额) 化金额) (其中: 利息资本 化金额) 利息资本 化金额) 化金额)
资金来源应区分募股资金、 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来源等。
11.无形资产,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种类 原始金额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转出 本期摊销
期末数
12.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应分别按下列格式披露:
种类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13.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应分别按下列格式披露:
借款类别 期初数 期末数 备注
抵押借款
担保借款
信用借款
合 计
14.应付款项,包括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帐款和其他应付款等,说明有无欠持本公司5%(含5%) 以上股份的股东单位的款项。若有,应在本附注(八)中披露,并在本项目附注说明。 对数额较大的其他应付款应说明性质和内容。
15.应付股利,应按主要投资者列示欠付股利金额并说明原因。
16.应交税金,应按税种分项列示欠交的税额。
17.预提费用,应按费用类别披露年末结存余额的原因和各项费用的期初数、期末数。
18.长期借款,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借款单位 金额 借款期限 年利率 借款条件
如为外币借款, 应披露外币金额和按报表日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
19.应付债券,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债券名称 面值 发行日期 发行金额 债券期限 本期应付或已付利息 累计应付或已付利息 合计
20.股本,应按附表格式披露。
21.资本公积,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项目 期初数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数
股本溢价
接收捐赠实物资产
住房周转金转入
资产评估增值
投资准备
合计
若资本公积发生增减变动,应说明原因及依据; 若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应说明有关决议。
22.盈余公积,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项目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 期末数
法定盈余公积
公益金
任意盈余公积
合计
如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转增股本和分配股利, 应说明有关决议。
23.未分配利润,说明报告期利润分配比例以及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
24.财务费用,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类别 本年发生数 上年发生数
利息支出
减:利息收入
汇兑损失
减:汇兑收益
其他
合计
25.其他业务利润,如占报告期利润总额10%(含 10%)以上的,应分业务种类披露收入数和成本数。
26.投资收益,应分股票投资收益、债权投资收益、非控股公司分配来的利润、 年末调整的被投资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增减的金额等项目进行列示, 若某项业务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占报告当期利润总额的10%(含10%) 以上的,应对该项业务内容、相关成本、 交易金额等作出说明。
27.补贴收入,应分项列示报告期补贴收入的金额,并说明取得收入的来源和依据。
28.营业外收入、支出,如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总额占
报告期利润总额10%(含10%)以上的, 应披露主要项目类别、内容和金额。
29.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对于其中价值较大的应分项单独列示。
30.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对于其中价值较大的应分项单独列示。
31.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对于其中价值较大的应分项单独列示。
(六)其他报表项目
少见的报表项目、 报表项目的名称反映不出项目的性质、报表项目金额异常的(例如递延税款、资产项目金额为负数),应披露项目内容。
(七)分行业资料
公司的经营涉及到不同行业的业务, 若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的, 则应按行业类别披露有关数据。
(八)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凡涉及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应按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及其指南披露。
(九)或有事项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或有事项, 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项目的性质、 金额及对报告期和报告期后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如果公司没有需要说明的或有事项,也应明确注明。
(十)承诺事项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重大承诺事项, 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存在和金额。 如果公司没有需要说明的承诺事项,也应明确注明。
(十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凡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予以披露。
(十二)其他重要事项
会计学包含什么?
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 在取得以财务信息(指标)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使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 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人们对会计实践活动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的所有方面,如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会计学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概括和总结它的研究对象。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
会计学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本专业设有企业会计、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三个专业方向。专业以企业会计为主,兼顾计算机与财务管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与案例教学,多方位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与管理财务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主要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课有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商品学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什么专业包含会计
财会 电子商务
请问 每个月的会计月报做好了,季报,年报怎么做了
其实吧,月报,季报,年报都是差不多的
季报与年报中的资产负债表跟月报是一样的,这个你应该能想清楚。
对于利润表,你在编制月报的时候,对每个月的月报加一列累计项,季报,年报也就出来了,呵呵
会计IC卡里面都包含什么信息?
个人资料 会计从业取得时间 继续教育情况 相关职称 还有在哪里注册又转移到哪里的一些信息
会计月报的数字是不是要累计数字?
是的
icp证统计月报在哪补报
在地区所在省的通信管理局,有些地区没有的在上级地区,
月报填写说明:
月报直接影响到许可证年检是否能顺利通过。
月报里涉及收入尽量按实际情况填写,如果企业真的没有发生可以填零,固定资产和人力成本也按实际投入写。
每年的1月-4月,是通信管理局对企业上一年度证书使用情况的年检时间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㈧ 解释下这次银行涨息的目的和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1、本次加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本次加息同时上调存款和贷款利率,有别于此前市场预期可能采用非对称的加息手段(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总体来看,存款利率上调的幅度高于贷款利率,各期限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在20-60bp,各期限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在20-25bp。存款利率曲线陡峭化上移,而贷款利率曲线则基本平行上移。存贷款利率调整幅度不再是9的倍数,而是5的倍数或者是存款和贷款利率在调整后尾数是0或者5,可能是希望逐步与国际利率调整的幅度特征接轨。
2、加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是少数一直坚持认为年内可能加息的机构。在下半年策略报告对货币政策的展望中,我们就提出调控手段在四季度会出现变化,从数量转向价格,由于通胀仍居高不下,而经济增长也出现企稳,所以央行可能适当采用价格工具稳定通胀预期。在10月份的月报中,我们依然坚持在经济增速开始企稳、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仍在增强的情况下,四季度存在加息的可能。
其实加息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通胀高了自然就应该加息,但市场长期以来关于是否加息的各种争论把问题反而复杂化了。我们认为在这里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过去对为什么应该加息的看法以及与市场其它观点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未来货币政策的动向。
第一,不要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维持低利率作为中国不加息的理由。过去中国的利率周期确实都是跟随美国的利率周期,但那是因为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外需驱动,美国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所以美国的利率政策相对于中国具有领先性。但在次贷危机后的这一轮经济复苏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逐步转向内需,使得经济周期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独立性,这也就要求中国央行需要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前瞻性,强调“以我为主”。事实上,中国才是这一轮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大多数亚洲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都已进入加息周期,与发达国家的利率周期呈现出“脱钩”的迹象。
第二,不要把中美利差因素加大升值压力作为中国不加息的理由。从历史经验来看,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实际是新一轮紧缩政策的开始,并伴随着加息周期的到来。换句话讲,央行在今年6月作出汇改重启的决定,实际表明其认为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确立,政策退出不会导致经济再次出现大幅下滑,接下来的只是退出节奏和力度的问题,需要视经济增速的情况而定。很多人认为9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利率适宜保持稳定,避免吸引热钱进入。如果参照06-07年加息和升值周期,可以发现,加息从来没有因为升值导致热钱持续流入而中断过,只是在具体节奏上和升值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而升值通常不会连续数月都保持较快的速度,所以在升值速度加快一段时间后加息的可能性不是下降,反而是增大了。
此外,中美利差实际上一直都不是吸引热钱流入的主要因素,而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在过去与热钱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如今年以来中国利率一直高于美国利率,但是热钱在1-4月是流入的,5-7是流出的,而8-9月又是流入的,这种变化和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阶段性回暖的时间是不谋而合的。考虑到房地产调控政策长期内都难以放松,我们觉得热钱不具有大幅流入的基础,对于利率提高引来热钱流入的担忧有点过于杞人忧天。
第三,不要过分夸大加息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实际上今年以来信贷额度控制的紧缩力度要远强于加息,随着利率调整的正常化,我们认为信贷控制的色彩会逐步减弱。货币状况指数显示,今年以来实行信贷额度调控对紧缩的贡献力度最大,而汇率和利率两个价格调控手段的紧缩作用并不明显,尤其是利率由于通胀上升使得实际利率为负,反而起到了放松的作用。我们以前就谈到,数量调控相对于价格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更大,而央行不愿意采用价格调控一定程度上和汇改有关,担心引起持续的升值预期。但随着汇改重启后,我们认为这方面的顾虑会逐步消除,未来价格调控(包括利率和汇率)的运用空间会更大,央行可能会更倚重于这些手段,数量调控的色彩可能反而会逐步淡化。如在加息后对信贷额度的控制可以有所放松,让银行更多地通过价格工具来控制信贷需求,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未必有直接信贷额度控制那样大。此外,本次加息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低,也显示央行考虑到企业或居民的承受能力,希望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第四,负利率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和通胀预期增强是加息的最根本原因。我们认为加息最根本的原因仍是利率水平低于通胀的中枢水平,负利率长期存在将导致金融体系变得不稳定,今年以来银行的存款增长乏力,只能依靠加大协议存款、财政存款的吸收力度或变相揽存的方式来满足存贷比指标的考核,因此提高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吸存压力。此外,长期的负利率也会导致居民的通胀预期增强,央行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的通胀预期已接近07-08年的高点,加息对控制通胀预期比数量调控更有效。可以看到这次加息中,存款利率曲线是陡峭化上移的,5年期存款利率上调60bp之多,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也体现了监管当局希望增加中长期存款的吸引力,希望居民和企业多存中长期贷款,一方面稳定银行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减少游资对各种资产和资源品的炒作。
3、为什么此时加息?
第一,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可能好于市场预期,而未来的通胀可能高于市场预期。央行选择在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加息,并且采取的是对称加息,而不是此前预期的非对称加息,说明经济增长的数据可能会高于市场预期,如GDP同比增速可能在9.5%以上,使得政府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下降。而国庆节后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使得10月份CPI同比很可能超过4%,所以提早加息也有利于缓和日益高涨的通胀预期。
第二,加息说明央行意识到未来通胀的形势比原先的预期要严重。我们认为前期央行一直不愿加息是基于对CPI年底会回落的判断,因此认为负利率状态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但是我们的判断是,CPI在明年年中之前都难以回落至3%以下,也就是说,负利率状态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情,而会持续较长的时间,长时间的负利率是央行不能容忍的。这也反映了央行对未来通胀的预期有所改变。
第三,加息可能有助于降低短期内加速升值的必要性。虽然加息和升值不矛盾,但前面已谈到在节奏上两者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过去两个月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加快,也刺激了市场对升值预期的增强。而加息后年内升值速度预计会明显放慢,从而有助于减弱迅速升值的市场预期。此外,加息后海外市场的反应是美元反弹,这也使得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速度会放慢,甚至不排除小幅贬值的可能。
4、到明年年中是否还会继续加息?
首先,我们认为决定未来是否继续加息的关键仍是国内的通胀水平,而不是海外的利率水平以及汇率变化。如果我们前面对加息原因的逻辑分析成立的话,那么未来是否继续加息的判断标准就应该更加单一,只要CPI没有出现趋势性回落,那么加息就仍有可能。
其次,基于我们对明年CPI水平的判断,我们倾向于认为到明年年中之前仍存在1-2次加息的可能,即1年期定存利率回到3%左右。我们认为明年上半年CPI同比仍将在3%以上,且有超过4%的可能,而下半年能否回落存在不确定性,全年来看CPI均值应该不会明显低于3%。而且跟据我们在下半年策略报告中对长期通胀的看法,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胀中枢未来很可能是上移的,因此1年期定存利率上调至3%左右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也只能勉强纠正负利率的状态。
如果1年期定存利率上调至3%左右,那么按照对称加息来看,1年期贷款利率也将上调至6.06%,也仅仅是回到06年8月加息后的水平(当时是6.12%,目前更低是因为每次加息的幅度比过去都少了2bp)。这个利率水平并不算高,因为06年经济也并没有出现过热的特征,大幅加息是在07年才出现的。所以我们认为贷款利率在达到6%之后并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明显的融资成本负担,只要经济增速仍保持在8%以上,这个利率水平应属于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如果考虑到近年来信用债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许多企业可以通过发债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贷款利率的上调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会更小。
5、本次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我们认为不能将本次加息视为“利空出尽”的信号,首次加息对债券市场最大的负面影响不在于加息本身,而在于会打开市场对未来加息的想象力空间,所以收益率到明年年中的大趋势将是上升。
第一,只要未来通胀继续上升,市场对再次加息的预期就会增强,不管是否加息,债券收益率都可能会提前作出反应。尽管近期市场通胀预期上升,但债券市场大多数投资者仍对年内甚至明年的加息预期都不强,收益率上升的幅度并不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仅仅回升至6月份的高点,而中短期收益率调整幅度较小,1年以内的央票和短融则因为资金充裕收益率反而小幅回落。但这次加息之后,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会发生较大变化,争论的焦点不再是是否加息,而是加几次的问题。只要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而经济增长保持平稳,那么市场对继续加息的预期就会增强。从2004年和2007年的首次加息来看,在通胀压力较大的市场环境中,由于市场预期未来还会继续加息,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在加息后的上升幅度一般都可能超过1年期定存利率的调整幅度。只有在加息后期,市场预期未来加息可能性逐步降低,债券收益率的调整才会比较少,甚至出现回落(典型的如07年下半年的几次加息)。06年两次加息对长债收益率的影响不大,我们认为主要是当时CPI不高,市场并没有连续加息的预期。
第二,银行资金成本提高,尤其是保险的保单成本可能会显著上升,从而对债券收益率形成上行压力。这次加息中,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不过对于定期存款而言,1年以上期限存款所占的比例很低(1年和1年以下的存款居多),对银行加权平均存款成本的影响并不会很大。由于活期存款利率没有调整,而活期存款利率占存款的比例超过一半,因此这次加息对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幅度大约在12-15bp。不过,动态的来看,由于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可能导致部分活期存款和1年期的存款转移到更长期限的存款,即中长期存款的比例会提高,那么银行资金成本的提高幅度可能会高于该水平。此外,保险的保单成本主要是盯住5年期定存利率的,如今年大多数万能险的结算利率都高于3.6%,而本次定存利率中5年期上调幅度最大,达到4.2%,这将直接提升保险的保单成本,从而推高保险公司对长债收益率的要求。
第三,供需关系变化可能向不利于债市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这次加息确认了加息周期的开始,那么企业就会预期未来贷款利率会逐步上升,因此会倾向于加快债券的发行节奏,以锁定较低的融资成本,毕竟目前信用债的发行利率仍明显低于贷款利率。这可能会使得未来一段时间信用债的供给压力会持续增大。另一方面,加息抬高了协议存款的利率水平,使得保险购买长债的意愿进一步减弱。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协议存款利率的时候,名义的存款利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照指标,这次5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上调60bp达到4.2%,即使在不对利率讨价还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做协议存款的利率水平也能轻松超过4%,那么对于收益率仍达不到或只是略高于4%的中长期债券而言,吸引力会明显下降,保险公司配置这些长期债券的需求也会减弱。此外,加息正值四季度,大部分配置型机构都已完成全年的任务,并不急于在这个时候加大配置力度,而交易型机构今年也已有明显的浮盈,无心恋战,更多的会选择离场观望。因此总体来看,债券的供给可能会增加,而需求可能会减少,供需关系的改变可能不利于债市。
㈨ 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我自己写的:
三、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直接损失较小。
据统计,易受此次国际金融动荡影响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海外机构资产,仅升肢指占总资产的3.7%左右。截至目前,已经有工行、中行、建行吵配、交行、招行、中信、兴业等7家上市银行持有雷曼相关资产,合计持有债券以及风险敞口的数量约为7.2164亿美元,数量远低于雷曼破产初期市场的预估。而市场原本同样关注的民生银行、深发展和宁波银行均已经明确表示,未持有雷曼相关债券。
2007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就已经对次贷风险保持了高度关注,建立了次贷月报监测制度。银监会多次向各行发布风险提示,各家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外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但是如果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蔓延,则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国内上市银行,尤其是外币资产较多、对外投资比重较大的上市银行(如中国银行等)将受到较大损失。
另外,令市场担忧的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持续,作为中资银行战略投资者的境外金融机构,极有可能在解禁期之后,进一步抛售其持有的股份,并对国内银行股价造成重大卖空压力。其中,美国银行持有的191.33亿股建设银行(601939)股份将于本月27日解禁,苏格兰皇家银行所持209.43亿股中行股份解禁期限锁定在今年12月。另外,中行的另一个战略投资者瑞士银行,也在次贷危机中亏损严重。
(二)外部需求趋缓对出口行业的影响较大
过去几年我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海外市场对我们GDP的贡献,从几年前的5%上升到2007年的9%。次贷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中长期,是间接而非直接冲击,全球经济进一步低迷或将使消费需求大幅减弱,中国的出口增速明显回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出口额10741亿美元,增长22.3%,饥薯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额8931亿美元,增长29.0%,加快9.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3561.5亿美元,增长27%。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3020.8亿美元,增长15%。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欧洲和美国。而欧洲和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国家,主要出口国需求的下降对我国出口行业将造成极大的冲击。
(三)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发生改变
我们习惯于把出口、投资、消费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金融危机之后,出口行业将遭受重大打击,对GDP以及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减弱。从依靠外需到拉动内需的手段就是投资和消费。我国的企业投资每年占GDP的43%左右,已经形成了过剩的产能,这些过剩产能以前靠海外市场来消化,现在一部分有可能会转化成银行的坏账。而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逐年下降,去年只有35%,其他国家都在70%左右,因此启动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将是下一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
除了传统观念等因素,中国储蓄率高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税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在拉动内需的各项工作中,必然会在教育、医疗、社保、中小企业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对国内金融企业形成冲击,但也带来了很多机会。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之后,需要大量资金和金融服务,如何支持社保、医疗、教育、中小企业等等都是全新的课题。
四、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及对策
(一)防范金融风险,加快金融创新
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金融危机留下的一个教训就是,要关注金融创新的隐患。我国的金融创新程度较低,中小银行更是停留在低层次创新层面。中小银行的自主性创新较少,大多是模仿和照搬其他银行的产品。通过次贷危机我们看到,金融机构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高风险的金融创新。对中小银行来说,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好处和存在的弊端,,要注意一些金融创新在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制造出另外的风险,做好风险控制措施。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潜在风险停滞创新,而是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如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方面,针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创新来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问题,服务农村方面如“林权抵押”等等都是既能控制风险,又能满足需求的金融创新。目前我行开展了贸易融资、保理业务等,但总量偏小。世界去年保理业务规模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只有500亿,只占比2%多一点,而我行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像保理等业等都是较为成熟风险可控而且利润可观的创新业务,我行应该加大这些创新产品的使用力度。
(二)警惕行业风险影响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应忽视。2008年10月,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其倒闭显然是受金融风暴和次贷冲击,从目前得形势看,不可避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遭受这样的命运。
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一般集中于当地市场及某类行业,当出现行业性及区域性风险时,由于风险不能有效分散,会导致银行出现大量坏账以及利润率的降低。从目前情况下,除了房地产、外贸加工行业外,纺织、电子、制造加工行业都属于高风险行业,需要谨慎应对。
(三)中小银行要抓住经济转型期中的金融机遇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然要进行调整,从目前的政策取向看,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三农、刺激居民消费以及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将会加大,对中小银行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会为中小银行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同时也会加快中小银行的金融改革。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从最近的货币政策调整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第一次降低存款保证金采取差别化方式,为中小企业释放了一定的融资额度,最近的两率齐降以及下一步的降息预期还会为银行业释放更多的流动性,也不排除央行通过政策导向将其中一部分流动性配置到中小企业以及三农领域的可能性。另外,宏观调控进入降息预期,融资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抵消经济下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对目前我行大力发展小微业务来讲,这正是一个良好契机。
2、加大对个人尤其是高素质、高收入个人的金融服务
在下一步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周期中,中小银行同样可以利用机会加大对居民的金融服务,加大在消费信贷、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的金融创新,尽快发展我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但是,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仍然要进行详细的客户细分,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服务。
此前政府也曾多次拉动内需,但内需总是拉而不动,究其原因,不是百姓有钱不花,而是实在无钱可花。截止2008年8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大约为20万亿,但平均每人仅有1.5万元,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都需要考虑的前提下,老百姓自然会想到未雨绸缪。因此,从利润以及风险的角度来讲,职业稳定、高收入、高素质人群将是首先接受我行特色金融服务的人群,其次才是普通居民。
3、十七届三中全会释放的改革信息,对中国经济来说是长期利好
农村需求一直中国市场的处女地,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扩大农村需求必须发展农村经济,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命脉在于土地,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吹响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号角。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正式开启。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必将成为趋势,未来的若干年,农村金融市场必定有巨大的潜力。这对进军农村市场的银行业机构来说是大的利好消息。
4、加强与教育、医疗、社保等行政部门的合作
拉动内需除了要提高收入以外,还要解决消费群体的后顾之忧,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将会加大,加强银行在这些领域的资金和金融服务,争取财政资金、社保资金的代理资格,同时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解决我行规模小、结算通道不畅等问题,这些将会是中小银行新的课题。
(四)优化收入结构,积极应对银行存贷利差的变化
最近的连续降息,预示中国目前已进入降息周期。中银国际分析师经过计算得出,最近一次央行降息将导致银行业的净息差从2.88%降至2.80%。即使法定准备金率有所下调,依然维持不变的活期存款利率仍会对利差产生威胁。由于存贷款利率重新定价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预计降息对银行板块2008年净利润的影响不大,但是预计2009年该板块净利润将因降息下滑3.2%。
㈩ 信用卡现金分期实际利率接近17%
现金分期强势要价:
实际利率接近17% “赚钱神器”堪比P2P
“客户应该尽快上传相关消费凭证,没有发票,收据也行”,某银行客服人员表示,而监管部门曾明确规定,“消费类 贷款 用途的证明材料不得以收据或交易合同(协议)等资料替代”
“入不敷出”只能算是银行贷款端的一种表情,高价甚至“贵过P2P”则是银行对于无抵押无担保类高风险贷款的另一副面孔。
在各种无抵押无担保类贷款中,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其实是比较另类的一种,貌似同样高风险,但银行掌握着借款人的核心大数据,其16%甚至17%的年化费率确实足以令很多P2P公司眼馋。
现金分期表面费率低
实际收益惊人
在多家银行的官网上,现金分期业务出现在首页或信用卡频道的首页上。银行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最大的特点是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客户申请获批后,最快第二个工作日就能拿到钱。目前,不同银行对于该项业务的贷款上限的要求也不同,最高贷款金额为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虽然,规模与动辄数亿元的对公贷款没法相提并论,但现金分期业务却很能是银行最接近所谓“暴利”的业务之一,对于银行来说,其性价相当高。型吵
以一笔总额为12000元的 信用卡分期 业务为例,根据分期的时限不同,银行收取费率不等的手续费。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是选择按照12个月以上进行分期,手续费按每月0.75%收取;如果仅分3期,手续费按照每个月0.95%来收取”。据此计算,12个月分期的手续费合计支出为12000*0.75%*12=1080元;3个月分期的手续费合计为12000*0.95%*3=342元。表面上来看,上述收费标准年化费率在9%左右,但实际上,银行的收益率远不止于此。
按照银行官网资料的说法,用户分期付款的手续费是按照期初用户分期总金额乘以一定的费率系数来计算,并不是按照每月剩余的贷款额度来计算。
但是,仍以上述贷款12000元为例,显然持卡人并不是一直使用着12000元的贷款额度,而是逐月递减,以12个月和3个月的资金占用均值来考量,每月的递减速度分别为1000元和4000元。按此计算,月均的资金占用约为6500元和8000元。
如果按照考虑每一期递减因素的测算方法,12期分期付款实际的手续费费率为1080/6500,结果为16.6%,而3期分期付款的年化手续费费率还要更高一些,达到17.1%。
不同银行的手续费标准不尽一致(例如另一家银行不过分几期,月均费率均为0.85%),但是大体上相差不大。
仅仅是单从费率来看,现金分期业务的“暴利”程度已经与P2P有一拼。 网贷 之家近日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月份月报显示,2月份P2P行业综合收益率下降至15.46%,同时预计至今年年底,行业综合收益率将跌至12%至13%。需要说明的是,P2P行业综合收益率是投资者的收卜轮侍益率,企业的资金成本往往还要再加上1.5%左右的平台费用,目前平均大体也达到了17%。
不过,从资产质量而言,银行现金分期业务的整桐搏体质量应该是好于P2P的,因为其贷款客户实际上是银行现有的普通的信用卡客户中筛选出来的,银行掌握的分析数据比较详实。而且,按照规定,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用途必须在银行规定的范围内,不得用于投资(包括但不限于购房、股票、期货及其他股本权益性投资),仅限用于消费(包括但不限于装修、家电、婚庆、购车、助学、旅游、医疗等)。
而P2P行业的贷款客户资产质量往往是良莠不齐,且资金投向不确定性较强,部分资金流入了期货、股市和 楼市 等投资端,风险进一步放大。从信贷资金风险定价的原理来看,银行的现金分期业务的定价比P2P行业更加强势。
收据做凭证
合规性存疑
如果“高价”的贷款,银行究竟如何保证其资金用途和安全?最核心的答案是消费凭证。
银行的要求大致一致,即持卡人必须保留成功办理现金分期而获得的现金款项的相关消费凭证,“客户应该尽快上传相关消费凭证,如果没有发票,收据也行,具体要由专门的后台审核部门进行审核”,某上市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在本报记者暗访时表示。
另据记者了解,如果持卡人未能上传相关凭证或无法证明上述现金款项用于约定用途,则构成违约,银行可能会要求现金分期客户一次性清偿分期余额和手续费。在接受记者询问时,该银行客服人员也仅表示不能提供凭证可能需要提前清偿,但并未表示客户需要支付违约金或被列入 征信 黑名单。
与现金分期性质类似,不基于信用卡的普通银行消费贷也是无需抵押和担保,且需要投向特定消费领域,其额度和期限则分别可以高达百万元和十年。
去年,北京市银监局在其官网发布《北京银监局关于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的通知》称:“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个别银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存在制度内容规定不够审慎,贷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明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贷款调查失职、审批过于宽松、贷后管理失效、员工行为管理不严等问题,使得贷款被挪用于股市投资、购买住房、生产经营等方面”。该“通知”还要求,各银行“应通过实地调查、账户监控、关联人访谈等方式加强贷后检查。贷款用途的证明材料不得以收据或交易合同(协议)等资料替代”。
也就是说,上述股份制银行客服口中的“只需上传收据”来证明现金分期贷款用途疑似不符合监管规定。
另据记者了解,即使银行真的严格贷后管理,索要真实消费发票,消费贷或者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也仍有空子可钻。
记者此前接触到的一家担保公司的信贷员就曾表示,该公司能够办理消费贷款,而并不过问资金的真实用途,其“成功”的核心是因为该公司与很多的饰品、古董、红木家具等奢饰品的销售商进行了合作,如果是经营性贷款,金额可以做得非常大。
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受托支付的贷款,应以销售发票作为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证明材料;采取自主支付的贷款,应以销售发票、交易市场供货单据、商户电子账单、银行卡刷卡单证等消费凭证作为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证明材料”。
据上述担保公司信贷员介绍,只要客户支付0.5%的购买发票费用,担保公司就可以通过受托支付的方式将消费贷放款资金导入与其合作的奢饰品经销商的账户,并由经销商开具真实发票(但无真实交易背景)应对银行的贷款审查,担保公司则负责将资金从经销商处转给贷款客户。
<!--/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