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贴现法的实际利率公式
贴现法下分为两种情况:
一、借款期为整数一年的情况:
实际可用借款额=贷款额-利息=贷款额*(1-i),故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贷款额*(1-i)=i/(1-i),其中i为名义利率。
二、借款期不足一年——n个月的情况:
证明一:实际可用借款额=贷款额-利息=贷款额-贷款额*i/12*n=贷款额*(1-i/12*n),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贷款额*(1-i/12*n)=i/*(1-i/12*n)。
证明二:年名义利率为i,借款期限为n个月。那么n个月的名义利率为i/12*n,n个月的实际利率=n个月的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12*n/贷款额(1-i/12*n)=i/12*n/(1-i/12*n)。将其转化为年利率,年实际利率=n个月的实际利率/n*12=i/*(1-i/12*n)。
拓展资料:
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9333.33元(10000-10000*8%/12*10),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800/(10000-10000*8%/12*10)*100%=800/9333.33=8.6%。直接套用公式,实际利率=8%/(1-8%/12*10)=8.6%。
利率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工具之一。利率在国家经济中能发挥几个作用。它是对储蓄的报酬,对获得收入的人如何把收入在目前的消费与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分配有影响。
利率政策对储蓄与投资的过程产生影响,而且通过这些过程对金融资产的发展与多样化、生产的资本密集度以及产值的增长率都产生影响。
当物价稳定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是一致的。但是,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经济代理人需要对这两种利率加以区别,一般估计实际利率的办法是,名义利率减去以某种标准得出的国内通货膨胀的变动率。
在利率由行政当局确定的国家,政策制订者可以调整名义利率,设法使实际利率保持正数,这样可以对储蓄起到鼓励作用,可以增加金融媒介作用,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统一。 在学术界,对于利率政策对储蓄、投资和产值增长率的实际影响仍有意见分歧。一些经验论的研究报告表明,相当大的负数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并不会始终产生象大多数常规理论预测的那些不利影响。 其他的研究报告发现,在实际利率与储蓄水平之间,或者在实际利率与投资水平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由于这些经验论的结果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利率是如何估计的,因此,了解这些估计中所涉及的概念问题是有帮助的。
2. 实际利率与实际贴现率累积值相等
在现金流贴现模型中,贴现率使用的就是实际利率。
因为实际利率衡量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必须用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为通胀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贴现率还有一个含义是指企业向银行贴现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价格,贴现率相当于提前使用商业票据代表的收入的价格,也可以理解为向银行借款的贷款利率。比如某企业持有一年后到期的大额存款单10000元,现在企业急缺资金,将这张存款单贴现给银行,得到9000元,那么贴现率为(10000-9000)/10000=10%。
3. 贴现利率计算公式
贴现利息的计算公式为: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月贴现率/30,或者为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年贴现率/360。
在贴现率的计算公式下,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贴心利息是指汇票持有人向银行申请票面金额而付给银行的利息。
拓展资料:
贴现利率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未到期时,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而贴现利率指的是银行接受商业票据、国库券等贴现时对贴现申请人收取的利率。
贴现率又称门槛比率或资本机会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利率即为贴现率,它是票据贴现者获得资金的价格。常用于票据贴现。
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贴现率按贴现种类分为普通贴现率,转贴现率和再贴现率,其中,再贴现率〈转贴现率 〈普通贴现率。
一般来讲,贴现利率要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原因在于,银行贷款是根据借款合同所载明的金额贷给客户,而贴现则是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息再给予客户的,因此,银行的贴现金额低于票面金额。
如两者相等,这相当于银行在相同的利率和收取的利息的条件下少付部分贷款本金。其次,贷款利息和贴现利息的收取期之间存在着时间价值差。贷款到贷款期终才能收取利息,而票据贴现则是现时收取利息,因此,贴现率应低于贷款利率。
公式: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利率×贴现期
①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应收票据的面值
②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应收票据面值×(1+票据年利率×票据到期天数/360)
③贴现所用的利率称为贴现利率,它不一定等于市场利率,但是总高于票据利息率。
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执行。按商业银行同档次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下浮3个百分点执行。
贴现利率直接影响到汇票持票人最终取得的票款数目,所以,持票人应尽可能寻找信誉高,贴现利率低,而且贴现时间较快的银行或者贴现公司进行贴现。
4. 实际利率就是贴现率吗
1、在现金流贴现模型中,贴现率使用的就是实际利率,因为实际利率衡量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必须用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通胀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2、贴现率还有一个含义是指企业向银行贴现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价格,贴现率相当于提前使用商业票据代表的收入的价格,也可以理解为向银行借款的贷款利率。比如某企业持有一年后到期的大额存款单10000元,现在企业急缺资金,将这张存款单贴现给银行,得到9000元,那么贴现率为(10000-9000)/10000=10%。
PS:还有一个名词叫再贴现率,它是指商业银行在自身资金不足的时候将手中持有的票据和债券贴现给中央银行从而取得周转资金时的价格。由于是将别人贴现给自己的票据再贴现给中央银行,所以称之为再贴现率。
5. 工商银行贴现利率大概是多少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贴现申请人、不同的银行承兑的汇票、不同的汇票金额都会导致贴现利率不一样。一般城市贴现利率大概在5.4%左右。
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付款人开具并经承兑人承兑的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持票人),受让人(持票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将票据变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收款人)。商业汇票到期,最终持票人凭票向该汇票的承兑人收取款项。
拓展资料: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指商业票据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率×贴现期限
我国的票据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
持票人办理汇票贴现业务时,需填写《商业汇票贴现申请书》,加盖公章和法人代表人章(或授权代理人章)后提交开户行,并提供以下资料:
(1)未到期且格式完整的银行承兑汇票;
(2)贴现申请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3)持票人与出票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对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所列不得出具增值税发票的商品交易,无增值税发票作附件的,可由申请人提交足以证明其具有真实商品交易关系的其他书面材料)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4)贴现银行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6. 贴现借款实际利率
贴现法就是:
先从本金中扣除全部利息部分,而到期后借款企业再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
九个月的实际利率=(12%*100*9/12 )/(100-12%*100*9/12)=9.89%
换算成一年的实际利率为=(1+9.89%)/(9/12)=13.19%
7. 用贴现法从银行贷款,年利率10%,实际利率是多少怎么计算
实际利率=贷款金额×10%/(贷款金额-贷款金额×10%/)=1/9=11.11%
8. 怎么按贴现法计算该借款的实际利率
贴现法下分为两种情况:
一、借款期为整数一年的情况:
1、实际可用借款额=贷款额-利息=贷款额*(1-i),故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贷款额*(1-i)=i/(1-i),其中i为名义利率。
2、例如,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一年,年利率(名义利率)为8%,利息额为800元(10000*8%);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9200元(10000-800),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800/(10000-800)*100%=8.7%。直接套用公式,实际利率=8%/(1-8%)=8.7%。
二、借款期不足一年——n个月的情况:
1、证明一:实际可用借款额=贷款额-利息=贷款额-贷款额*i/12*n=贷款额*(1-i/12*n),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贷款额*(1-i/12*n)=i/*(1-i/12*n)。
2、证明二:年名义利率为i,借款期限为n个月,那么n个月的名义利率为i/12*n,n个月的实际利率=n个月的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12*n/贷款额(1-i/12*n)=i/12*n/(1-i/12*n)。将其转化为年利率,年实际利率=n个月的实际利率/n*12=i/*(1-i/12*n)。
3、例如,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为10个月,年利率(名义利率)为8%,年利息仍为800元10000*8%)。
4、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9333.33元(10000-10000*8%/12*10),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800/(10000-10000*8%/12*10)*100%=800/9333.33=8.6%。直接套用公式,实际利率=8%/(1-8%/12*10)=8.6%。
(8)贴现贷款实际利率扩展阅读
短期借款实际利率的计算通用公式:年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贴现法为短期贷款利息的支付方式之一,另外两种是收款法、加息法。
1、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
(1)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要将根据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加到贷款本金上,计算出贷款的本息和,要求企业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息之和的金额。
(2)由于贷款分期均衡偿还,借款企业实际上只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半数,却支付全额利息。这样,企业所负担的实际利率便高于名义利率大约1倍。
(3)某企业借入年利率为12%的贷款20000元,分12个月等额偿还本息。因为等额偿还,所以在年初借款人的手中的资金为20000元,全年中均匀减少,到年末为0,全年借款人持有的资金为(20000+0)/2。如果不考虑可用资金的利息,则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20000×12%) /(20000/2)=24%。
2、收款法(collection method)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交付产品或提供劳务以后,收到货款时确认的一种方法。
(1)在某些情况下,收入的最终实现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或难以可靠地估计与收入相关的费用,这时以采用此法确认商品或劳务收入为宜。
(2)一般收款法下,即现销,这是绝大多数零售企业所采用的销售方式。但有些产品,为了促销,则采用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9. 怎么按贴现法计算该借款的实际利率
短期借款实际利率的计算通用公式:年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
贴现法就是预先扣除利息,如果借款期限少于一年可以用上面公司,如果大于一年需要用插值法来计算
10. 某公司以贴现方式借入1年期贷款2万元,名义利率12%,该贷款的有效利率是多少
因为名义利率为12%,所以利息就是20000*12%等于2400,实际拿到的钱是17600元,贴现贷款的有效利率=利息/(贷款面额-利息)
就等于2400/(20000-2400)=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