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利息利率 » 现在银行贷款年利率是多少
扩展阅读
2019房贷款利率 2025-02-06 07:59:02
公司贷款缴纳担保费分录 2025-02-06 07:43:30

现在银行贷款年利率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7-08 02:59:25

⑴ 现在的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

法律分析:不同银行的贷款利率可能有所不同,也可能一致,具体的信息可以到银行咨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的贷款利率均与央行一致。以央行为例:

短期贷款:6个月(含),贷款利率为4.35个月至一年(含),贷款利率为4.35

中长期贷款:一年至三年(含)贷款利率为4.75年至五年,贷款利率为4.7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4.9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贷款利率为2.7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3.25

法律依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按贷款合同签定日的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贷款合同期内,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短期贷款按季结息的,每季度末月的二十日为结息日月结息的,每月的二十日为结息日。具体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贷款合同利率按季或按月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最后一笔贷款清偿时,利随本清。

第二十一条中长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利率实行一年一定。贷款(包括贷款合同生效日起一年内应分笔拨付的所有资金)根据贷款合同确定的期限,按贷款合同生效日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每满一年后(分笔拨付的以第一笔贷款的发放日为准),再按当时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确定下一年度利率。中长期贷款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二十日为结息日。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按季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第二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按合同利率计息,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二十日为结息日。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计收复利。

再贷款展期,贷款期限不累计计算,按展期日相应档次的再贷款利率计息。再贷款逾期,按逾期日的罚息利率计收罚息,直到归还本息,遇罚息利率调整分段计息。对逾期期间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按季计收复利。

⑵ 银行商业贷款年利率是多少

法律分析:商业贷款基准年利率:0-6个月(含6个月),年利率:4.35%;6个月-1年(含1年),年利率:4.35%;1-3年(含3年),年利率:4.75%;3-5年(含5年),年利率:4.75%;5-30年(含30年),年利率:4.90%。

法律依据:《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固定资产外汇贷款内部管理规程(暂行)》 第十四条 建设银行外汇项目贷款利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和本行资金筹集成本及同业水平确定,分别按3 个月和6 个月进行浮动。借款单位可随意选择浮动期限。建设银行应随时掌握外汇贷款利率的变化情况,准确确定项目贷款利率。

⑶ 银行贷款利息现在是多少

法律分析:银行贷款利息与用户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有关,即贷款利息=贷款金额x贷款利率x贷款期限。其中,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调整的,目前央行的基准利率为:

1、短期商业贷款:1年内(包含1年),年利率为4.35%。

2、中长期商业贷款:1年至5年(包含5年),年利率为4.75%;5年以上,年利率为4.9%。

3、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5年以下(包含5年),年利率为2.75%;5年以上,年利率为3.25%。

法律依据:《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百零七条:税务机关根据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企业做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对2008年1月1日以后发生交易补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按日加收利息。

(一)计息期间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预缴)税款入库之日止。

(二)利息率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12月31日实行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以下简称“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并按一年365天折算日利息率。

(三)企业按照本办法规定提供同期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或者企业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免于准备同期资料但根据税务机关要求提供其他相关资料的,可以只按基准利率计算加收利息。

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免于准备同期资料,但经税务机关调查,其实际关联交易额达到必须准备同期资料的标准的,税务机关对补征税款加收利息,适用本条第(二)项规定。

(四)按照本条规定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⑷ 现在的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

法律分析:不同银行的贷款利率可能有所不同,也可能一致,具体的信息可以到银行咨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的贷款利率均与央行一致。以央行为例:

短期贷款:6个月(含),贷款利率为4.35个月至一年(含),贷款利率为4.35

中长期贷款:一年至三年(含)贷款利率为4.75年至五年,贷款利率为4.7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4.9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贷款利率为2.7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3.25

法律依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 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按贷款合同签定日的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贷款合同期内,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短期贷款按季结息的,每季度末月的二十日为结息日月结息的,每月的二十日为结息日。具体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贷款合同利率按季或按月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最后一笔贷款清偿时,利随本清。

第二十一条 中长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利率实行一年一定。贷款(包括贷款合同生效日起一年内应分笔拨付的所有资金)根据贷款合同确定的期限,按贷款合同生效日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每满一年后(分笔拨付的以第一笔贷款的发放日为准),再按当时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确定下一年度利率。中长期贷款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二十日为结息日。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按季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第二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按合同利率计息,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二十日为结息日。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计收复利。

再贷款展期,贷款期限不累计计算,按展期日相应档次的再贷款利率计息。再贷款逾期,按逾期日的罚息利率计收罚息,直到归还本息,遇罚息利率调整分段计息。对逾期期间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按季计收复利。

⑸ 现在一般银行贷款利息是多少

法律分析】:一般银行贷款利息具体如下:1、短期贷款,贷款期限为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年利率为4.35%;2、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为一至五年(含五年)的,年利率为4.75%,贷款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年利率为4.90%;3、公积金贷款,贷款期限为五年以下(含五年)的,年利率为2.75%,贷款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年利率为3.25%。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是根据LPR利率进行浮动,浮动10%左右,贷款利率需要结合申请的业务品种、信用状况、担保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定价,经办网点审批后才能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七条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商业银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⑹ 现在银行贷款利息是多少

一、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1、六个月以内(含6个月)贷款,年利率为4.35%;

2、六个月至一年(含1年)贷款,年利率为4.35%;

3、一至三年(含3年)贷款,年利率为 4.75%;

4、三至五年(含5年)贷款,年利率为4.75%;

5、五年以上贷款,年利率为4.90%。

二、公积金贷款相应利率:

1、五年以下(含五年)2.75%;

2、五年以上3.25%。

利息的数额根据贷款数额和利率来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 本通则所称贷款人,系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本通则所称借款人,系指从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本通则中所称贷款系指贷款人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本通则中的贷款币种包括人民币和外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 贷款的发放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行政规章,应当遵循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

⑺ 银行贷款现在利息多少

法律分析:现在银行贷款利息是多少,不同银行,利息有所不同,目前,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六个月以内(含6个月)贷款年利率4.35%;六个月至一年(含1年)贷款年利率4.35%;一至三年(含3年)贷款年利率4.75%;三至五年(含5年)贷款年利率4.75%;五年以上贷款年利率4.90%。各银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

⑻ 现在银行的贷款利息是多少

法律分析:不同银行,利息有所不同。目前,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六个月以内(含6个月)贷款年利率4.35%;六个月至一年(含1年)贷款年利率4.35%;一至三年(含3年)贷款年利率4.75%;三至五年(含5年)贷款年利率4.75%;五年以上贷款年利率4.90%。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