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行按揭贷款利率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
当然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银行存款用的是年利率,贷款用的是月利率(你自己要乘以12折合成年利率来考量)。
❷ 名义贷款年利率和实际贷款年利率的区别
回答如下:
名义利率是国家央行公布的利率数字,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名义利率-通胀率=实际利率。
例: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年利率为3.00%(名义年利率),年底时国家公布的通货膨胀率为1.20%,该存款到期时的实际年利率为:3.00%-1.20%=1.80%。相反,如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为-1.20%,由实际年利率为:3.00%-(-1.20%)=4.20%。
再例:名义利率为3.00%,通货膨胀率为4.50%,则实际年利率为:3.00%-4.50%=-1.50%,也就是说10000元的存款一年后的价值相当于当时的9850元。如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为-4.50%,则实际年利率为:3.00%-(-4.50%)=7.50%,也就是说10000元的存款一年后的价值相当于当时的10750元。
以上回答仅供你参考。
❸ 现在银行贷款月利率和年利率是实际利率还是名义利率
现在银行贷款月利率和年利率是一般都是名义利率,但是贷款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申请贷款业务的条件:
1、年龄在18-65周岁的自然人;
2、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
3、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
4、征信良好,无不良记录;
5、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❹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区别是什么银行给出的存贷款利率是实际利率还是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就是你表面上可以获得的收益,实际利率是你真实获得的收益(扣除通胀等因素)。
银行的利率是典型的的名义利率,银行一年期利率3.25%,那么这个3.25%就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3.25%-3%通胀=0.25%,这个就是你真实获得的收益。
实际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则该国货币的信用度更好,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
实际利率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利率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它在市场经济中的平衡水平。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对实际利率下的定义是,它只是对货物比对未来同样的货物多支付的百分率溢价。费希尔的概念的要点是:(1)肯定而得到保证的支付;(2)肯定而得到保证的偿还;(3)肯定的日期。如果采用这个概念,也可以把实际利率看作是按被放弃的未来消费计算的现时消费的有关费用。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名义利率虽然是资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现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们应当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张某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4)贷款用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扩展阅读:
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❺ 有谁知道法院对网贷年利率规定是真实年利率还是名义年利率
暂时一个目前还未统一的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法律界人士和法官未来会以IRR(复核计算的内部报酬率)来计算实际贷款年利率,不在再以APR(简单年利率)来计算。尤其是办理网贷公司的非法经营案件中。
1.大部分网贷都是按月等额本息进行还款,在同客户签署的借款协议中所写的利率基本上都是APR(简单单利率),这样可以给客户进行虚假宣传和误导,让客户觉得利率很低。 例如借款一万元,每月等额本息还款1000元,12期一年还完。网贷公司给客户算账是:一共利息收了2000元,那么年化利率(APR)就是20%。好像还不是很高哦。但是其实每月在还款时本金相应在减少,那么利息也应该在减少。但网贷公司将此偷天换日忽略掉。这个真正的实际利率(IRR)是35.1%,整整高过名义利率(APR)70%以上,已经达到高利贷界限的边缘。
2.其实,各类网贷公司在内部算账时都是以实际利率(IRR)来算,因为这可以反映网贷公司真实的利润率。但是针对客户时,他们永远不会用这个算法,因为网贷公司就想从客户身上多赚近70%比例以上的高额利润。
现在大家明白了,如果在合同中写的是30%利率,其实网贷公司可以赚到近年化50%以上的利润。
3.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或者网贷出现之前,除了购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之外,没有任何贷款产品采用等额本息,按月还款这种业务模式。所以导致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一直沿用的是简单年利率法简单年利率法(APR)。在近几年网贷盛行时,刚开始法院涉及到民事网贷诉讼时,还是沿用着简单年利率法来计算利率,也就是说按照放贷人合同中利率来判定。这样让这些不法网贷钻了很大的空子。
4.但是光有利率的陷阱,网贷机构并不满足,之后还涉及到砍头息和砍头越来越高,监管和法院也注意到这些新变化,也进行了集中的讨论。因为利率计算方法的变化和砍头费将极大的改变实际放贷承担利率水平的认定。
❻ 实际和名义利率哪个对贷款需求的影响较大,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实际利率对贷款的影响较大。因为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不可能过度频繁地变动,尤其是当一国需要通过名义利率来调动市场资源时更是如此。
相反地,实际利率是考虑了通货膨胀率的因素而计算出来的,由于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因为市场供求关系或外汇投资额等情况发生变化,在名义利率不便于随意变动时,恰恰是实际利率对贷款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影响。
既然名义利率的水平不变,实际利率的变化可能导致贷款项目的机会成本和收益发生变化,因此应当更能影响贷款需求吧。
❼ 贷款时,一般用的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呢用哪种利率对贷款者来来说更有好处呢
当然是基准利率了。一般名义利率相当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会有所浮动。
❽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
拓展资料:
义利率虽然是资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现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们应当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张某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相互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显著。
所谓实际真实利率,是指名义利率扣除信用风险后得到金融机构的真实利率,再扣除物价指数后得到实际真实利率。
于是,中国的区域间金融资源流动就不是奇怪的事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有迹可寻。当然,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空前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货币和货币政策逐步统一的背景下,中国可选择的处理手段似乎不多。
相比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收益,还与货币的购买力有关。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投资者所得的货币购买力会贬值,因此投资者所获得的真实收益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就是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i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n表示年计息次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
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一般简化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如果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而同期通胀率为3%,则储户存入的资金实际购买力在贬值。因此,扣除通胀成分后的实际利率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仍以上例,实际利率为2% - 3% =-1%,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是亏钱的。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通胀压力难以消化的长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即便央行不断加息,也难以消除。所以,名义利率可能越来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会将主要资产以现金方式在银行储蓄,只有实际利率也为正时,资金才会从消费和投资逐步回流到储蓄。
❾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一年多次计息(计息期短于1年)时,给出的年利率为名义利率,按照复利计算的年利息与本金的比值为实际利率,即实际利率是与名义利率等效的每年复利一次(计息期为1年)的年利率。
【示例】名义利率为“年利率10%,1年复利2次”,等效于“半年利率5%,半年复利1次”,本金为100元,则:
1年后的本利和=100×(1+5%)2=110.25(元)
年利息=110.25-100=10.25(元)
实际利率=10.25÷100=10.25%
在“年利率10.25%,每年复利1次”的条件下,本金100元1年后的本利和为110.25元,即:实际利率10.25%是与名义利率“年利率10%,1年复利2次”等效的每年复利一次的年利率。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将1年内复利多次的名义利率换算成与之等效的1年复利一次的实际利率。
【示例】将名义利率“年利率10%,1年复利2次”换算成实际利率,就是求:
年利率10%,1年复利2次=年利率?,1年复利1次
100×(1+10%/2)2=100×(1+i)
解得:i=(1+10%/2)2-1=10.25%
即: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每年复利次数)每年复利次数-1
【提示】
在一年计息一次(计息期等于1年)时,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在一年多次计息(计息期短于1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并且在名义利率相同的情况下,一年计息次数越多(计息期越短),实际利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