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贷款重组的注意问题
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贷款重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否属于可重组的对象或产品
②为何进入重组流程。
③是否值得重组,重组的成本与重组后可减少的损失孰大孰小。
④对抵押品、质押物或保证人一般应重新进行评估。
贷款重组的流程:
第一,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准备重组方案。
第三,与债务人磋商和谈判,并就贷款重组的措施、条件、要求和实施期限达成共识。
Ⅱ 贷款重组的重组方案
贷款重组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贷款重组条件和效果的评估。通过审查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和项目具体情况,对该项贷款是否符合贷款重组基本条件,重组能否对借款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积极影响,能否维护银行债权、促进贷款回收等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预测,为贷款重组决策提供依据。
(二)降低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
1.将贷款转移给具有良好资信和清偿能力的新借款人;
2.增加或更换担保人、改变担保方式;
3.接受借款人以实物资产抵偿部分贷款;
4.其他降低风险的措施。
(三)贷款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
1.贷款期限的调整;
2.贷款偿还的安排;
3.重组贷款的适用利率;
4.其他事项。
Ⅲ 个人贷款展期重组的基本原则
个人贷款展期重组的基本原则有有效重组原则、规范操作原则、适当宽让原则。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应当在贷款到期日之前,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展期。是否展期由贷款人决定。申请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展期的,还应当由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
一、个人贷款展期重组的基本原则
1、有效重组原则:贷款重组能够对降低信贷风险和减少贷款损失产生积极效果。
2、规范操作原则:贷款重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操作和审批。
3、适当宽让原则:贷款重组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宽让,以利于促进贷款的回收。
二、贷款展期
是贷款到期不能归还,经批准办理延长归还时间的手续。贷款到期就要归还,是企业必须遵守的信用原则,也是银行加速信贷资金周转的前提条件。如企业遇有特殊情况,确实无法按期还款时,应提出申请,说明情况,经银行审查同意后,可延长还款时间,但需办理转期手续,否则按逾期贷款处理。保证贷款的申请展期,还应出具贷款保证人同意展期并继续担保的书面证明。贷款展期不得低于原贷款条件。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客户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得到批准,其贷款从到期日次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
综上所述,个人贷款的展期时间银监会在2010年2月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一年以内的个人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一年以上的个人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与原贷款期限相加,不得超过该贷款品种规定的最长贷款期限。
Ⅳ 贷款重组是什么意思
贷款重组(全称为重组后的贷款)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做出调整的贷款。
【拓展资料】
在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化解的进程中,重组贷款越来越成为热门的话题。重组贷款实际是贷款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债权债务重组的一种非凡形式,指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发生恶化,无力偿还到期贷款本息,贷款银行按照与借款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做出部分权益让步,同意修改还款条件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一些企业因自身经营治理不善或受外部经济、金融、社会、法律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发生经营亏损,资金周转困难,难以按时偿还到期贷款本息。若按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贷款银行有权向法院起诉,申请以借款人抵押物或破产清偿债务,这是产生重组贷款的前提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贷款银行深知申请执行借款人抵押物或破产对己并非有利,首先是抵押物变现存在困难,各项变现费用支出、价值损耗折扣难以估计。即使借款人进入破产程序,也会因为诉讼费用高、清算时间长、过程复杂、执行难度大等等,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能如数收回贷款本息。出于保全资产的目的,贷款银行往往同意做出部分让步,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控制风险、减少损失。
一定时期内,政府为了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避免激化矛盾,非凡是地方政府从保护地方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经常牵头组织企业的债务重组,对银行做工作。借款人上级主管单位通常也会申请外部整顿,促成借款人和贷款银行达成和解协议。由于政策导向的影响和经营环境的限制,银行不得不牺牲局部利益,引发了重组贷款的大量产生,这种情况最为典型的就是前一阶段许多地方实行的“偾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