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买私人房子可以贷款吗
可以但需要满足两点条件:
1、如果是正规的房产证和土地证,可以办理按揭贷款;
2、可以跟卖方一起去房产部门和国土部门验证。
拓展资料:
按揭买房的办理条件:(1)借款人所需条件1. 年龄在18-60岁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亦可);2.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3.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2)需要提供的资料:1、申请人和配偶的身份证、户口原件及复印件3份(如申请人与配偶不属于同一户口的需另附婚姻关系证明);2、购房协议书正本;3、房价20%或以上预付款收据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4、申请人家庭收入证明材料和有关资产证明等,包括工资单、个人所得税纳税单、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银行存单等;5、开发商的收款帐号1份。(3)借款人应提供的材料1. 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外地人需暂住证和户口本;2.结婚证/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单身证明2份;3.收入证明(银行指定格式);4.所在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5.资信证明:包括学历证,其他房产,银行流水,大额存单等;6.如果借款人为企业法人的还必须提供经年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章程、财务报表。
"按揭"指一种购房或购物的贷款方式,以所购房屋或物品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然后分期偿还。
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本意属于英美平衡法体系中的一种法律关系,后于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引入内地房地产市场,先由深圳建设银行在当地试行,之后逐渐在内地流行起来,因为在房地产领域频频出现并正式运用于文本,其含义逐渐演化成了"抵押贷款",在国内已经被正式称为"个人购置商品房抵押贷款"。
揭本义高举,有引申义借贷,将高举之物按下即可表示偿还借贷,故按揭为还贷,汉语亦可解释,不必求助音译。
关于按揭一词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来自气象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常见字词辨误》一书(作者 张海峰)。在其书中第四页的文章《"按揭"何意?》中,作者认为"揭"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有"抵押贷款"的意思,这在一些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长夜》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前几天人家债主逼得紧,我跑到姐家去,央着姐夫求爷告奶地又揭了十几块,拿回来把利钱还上。"姚雪垠在文中自注:"借高利贷叫做揭债、揭借,简称'揭'。"姚雪垠是河南人,书中写的又是河南的事,看来这个词在中原一带已经流行很久了。至今,河南农村的老人中,仍对"借"和"揭"这两个字意义上的区别分得很清楚:"借"是"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而"揭"则是用不动产做抵押的有息定期贷款。
㈡ 在一部小说中看到“当(dàng)了头上的钗,用钱买些东西给孩子们吃。“...
抵押,抵当,典当。白话就是:把头上的钗抵押换了些钱,钱便用来买东西给孩子们吃。
㈢ 我要是欠急速贷款50万还不上怎么办 小说
银行贷款到期无力偿还的,可以与贷款银行协商分期偿还或者申请法院裁决分期偿还。经协商或者法院裁决后仍拒不偿还的,由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 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而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房产抵押贷款不还的后果:
若一次未还款,银行将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并提醒你按时还款,同时会产生罚息。
若连续三次未还款,银行客户经理将进行催收,同样产生罚息。
若逾期次数达到6次以上,这期间可能冻结你的房产。
若借款人和银行商量无果,银行将经过法律程续对抵押的房产进行拍卖。
㈣ 按揭和贷款是一回事吗
按揭就是贷款的意思,也就是说先支付一部分的首期款,剩下的款项再向银行贷款,分期还给银行,但前提条件是按揭贷款申请人的条件需符合银行的要求。
拓展资料
按揭的起源
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本意属于英美平衡法体系中的一种法律关系,后于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引入内地房地产市场,先由深圳建设银行在当地试行,之后逐渐在内地流行起来,因为在房地产领域频频出现并正式运用于文本,其含义逐渐演化成了“抵押贷款”,在国内已经被正式称为“个人购置商品房抵押贷款”。按揭买房是指按揭人将房产产权转让按揭受益人作为还款保证,按揭人在还清贷款后,受益人立即将所涉及的房屋产权转让按揭人,在此过程中,按揭人享有房产的使用权。
揭本义高举,有引申义借贷,将高举之物按下即可表示偿还借贷,故按揭为还贷,汉语亦可解释,不必求助音译。
关于按揭一词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来自气象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常见字词辨误》一书(作者 张海峰)。在其书中第四页的文章《“按揭”何意?》中,作者认为“揭”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有“抵押贷款”的意思,这在一些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长夜》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前几天人家债主逼得紧,我跑到姐家去,央着姐夫求爷告奶地又揭了十几块,拿回来把利钱还上。”姚雪垠在文中自注:“借高利贷叫做揭债、揭借,简称‘揭’。”姚雪垠是河南人,书中写的又是河南的事,看来这个词在中原一带已经流行很久了。至今,河南农村的老人中,仍对“借”和“揭”这两个字意义上的区别分得很清楚:“借”是“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而“揭”则是用不动产做抵押的有息定期贷款。
㈤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的人物经历
西伦佩从小聪明好学,尽管家中生活拮据,父母还是省吃俭用,千方百计送他上学。西伦佩以优异的成绩自坦佩雷中学毕业,考入芬兰最高学府赫尔辛基大学,攻读生物学。到大学最后一年,因家庭日趋贫困,已无力再供他上学,被迫辍学,回到家乡。一九一六年,西伦佩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人生与太阳》,但真正为西伦佩在文坛上打下坚实基础的,是他于一九一九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神圣的贫困》。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尤哈·托沃拉六十年苦难生涯的描述,反映了芬兰贫苦农民的命运,展现了芬兰历史的真实景象。
西兰帕开始建立为他自己和家庭成就称为作家住宅。这代表风格的别墅是西兰帕朋友设计的建,家庭是可以修改它。别墅然而,西兰帕的困难,其建设始于西兰帕债务恶性循环。西兰帕住在别墅的家庭在1920至1925年甚至1927年至1928年。于1929年后西兰帕和他的家人搬到赫尔辛基,主要是在夏季以及在圣诞节。实现西兰帕扣押了出版者的抵押贷款债务。1920年世纪西兰帕出版了一本短篇小说,与此同时,西兰帕的经济问题越来越多,他负债不断增加。他未能出示出版商希望新的小说。1927年,他们返回家乡,并成功地为一些时间来获取足够的钱。在1928年秋季地方电力公司切断的未付帐单,因为电力成就和西兰帕家庭不得不改变地下厂房在坦佩雷,他在那里再住了一年,然后再转到赫尔辛基。
1929年西兰帕图书出版商WSOY交替的北斗七星和同年西兰帕转移到生活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奥塔瓦WSOY支付给西兰帕的债务,赎回的作品,权利和未售出的存货的作品和成就别墅。贸易一直是最昂贵的单一作家的合同,63.3万马克(约合106500欧元)。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时,西兰帕出版了一些重大的小说,1932年《人们在1934年夏天一夜之间》这些小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和国外的桥梁开始决定已经在20世纪30年代末从一开始就保持芬兰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西兰帕本人试图推动这一问题的经常来访的瑞典和创造的关系。诺贝尔奖的奖金西兰帕在1930年代初已收到。1936年,西兰帕得到了赫尔辛基大学名誉哲学博士学位。
㈥ 有哪位大神读过加拿大英文小说 the painted door(油漆门),主要讲的什么内容最好有中文版的,谢谢!
For Leilei Chen's Engl 124??
㈦ 次贷危机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次贷危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经济衰退拷问货币体系黑幕:次贷危机 作者:辛乔利 孙兆东
《次贷危机》作者简介
辛乔利,获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MBA学位,在驻美金融机构供职8年,任国有银行纽约代表处首席代表;广泛涉足美国主要金融机构及财富500强企业;参与私募股权基金设计、谈判以及银团贷款;组织国有银行高管培训。目前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
孙兆东,高级经济师,获中国期货执业资格。曾专赴华尔街,与国际知名投行和商行进行项目合作。多年从事投行及商行的经营管理,参与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全球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短期融资券、抵债资产监管及账户管理等项目。目前主要从事股本及债务融资、并购与重组及金融运行与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实务操作和理论研究。
《次贷危机》本书看点
究竟何谓次贷?何谓次债?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金融工具引爆了全球震荡?
谁在这场灾难中受创最重?
谁竟然从中发了“大财”?
“前车覆,后车戒”,中国的房地产和金融系统,应该怎样防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次贷危机》目录
序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引爆/1
绪论金融危机总是在最薄弱环节爆发/
第一篇次贷危机爆发
1?大西洋彼岸的金融飓风/
新世纪金融公司埋了什么样的“雷”/
找错支点的贝尔斯登基金/
“报警器”失灵的美林/
搁浅的“航空母舰”花旗……
确认后请采纳
㈧ 按揭和贷款的区别
按揭通常都是指房地产抵押和分期还款,每月还款要收利息的,但利息比银行贷款要低。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拓展资料】一、关于按揭一词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来自气象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常见字词辨误》一书(作者张海峰)。在其书中第四页的文章《“按揭”何意?》中,作者认为“揭”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有“抵押贷款”的意思,这在一些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长夜》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前几天人家债主逼得紧,我跑到姐家去,央着姐夫求爷告奶地又揭了十几块,拿回来把利钱还上。”姚雪垠在文中自注:“借高利贷叫做揭债、揭借,简称‘揭’。”姚雪垠是河南人,书中写的又是河南的事,看来这个词在中原一带已经流行很久了。至今,河南农村的老人中,仍对“借”和“揭”这两个字意义上的区别分得很清楚:“借”是“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而“揭”则是用不动产做抵押的有息定期贷款。
二、在大陆法系,按揭主要是指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供担保之不动产抵押,它相对质押(包括动产质押、权利质押)而存在。英美法中的按揭则较为复杂,它是指以土地或动产为了担保给定的债务的履行或其他义务的解除而进行的转移和让度。按揭的基本意义是:此种担保可以此类债务或其他义务的清偿或履行而解除,即使存在其他相反的约定。也就是说,按揭本意是指财产中的某种利益为担保一定款项的支付或者某种其他债务的履行而进行的让与或其他处分。在这种担保方式中,债务人为担保债务之履行而将一定财产的权利转移给债权人,当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债权人可以获得担保财产的所有权。在实践中,任何财产都可用作抵押,可以是不动产的转让、动产的转让,任何实际利益和动产负担或设定负担的协议,在清偿债务和履行义务后,所设条件即可废除,担保也即可收回。除此之外,大陆法系抵押关系成立后,抵押人仍对其抵押物拥有所有权、占有权和用益权,仅在其处分或转让再抵押时将受到阻碍。因为该抵押物在登记簿上已有记录并不得在登记簿上重复登记或变更登记。
三、抵押贷款,对于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公司和银行都是有利的,而且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因此,近几年来比较流行。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便开始将这种抵押贷款称为“按揭”,有的售房广告标明“提供×成按揭”,即是银行可以提供给购房者的贷款比例,如“六成”就是可以提供房价60%的贷款。银行为了贷款的安全起见,一般最高只能提供房价70%的贷款。在流动性过剩,国家有意收缩流动性的时期,银行可能会将首付的比例提高,比如2007年9月下旬,中国建设银行等一些商业性银行,为了解决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将按揭的首付比例提高到了4成。
㈨ 按揭和贷款的区别
1、证件不同。贷款时,借款人必须先提供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件,然后用证件办理他项产权证,最后用于抵押办理贷款。按揭就相对方便一点,在借款人还没拿到产权证之前,就可以先去申请办理按揭贷款了,然后再办理他项产权证当做抵押担保即可;
2、还贷方式不同。贷款是按合同约定向银行还钱;按揭像分期付,可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取得房子的所有权;
3、办理方式不同。商业贷款属于抵押贷款;按揭是在没有取得产权证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把他项产权证作抵押担保,付清购房款后再把产权通过房地产开发单位转给按揭受益人,所有权证才能由按揭人持有。
1、按揭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本意属于英美平衡法体系中的一种法律关系,后于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引入内地房地产市场,先由深圳建设银行在当地试行,之后逐渐在内地流行起来,因为在房地产领域频频出现并正式运用于文本,其含义逐渐演化成了“抵押贷款”,在国内已经被正式称为“个人购置商品房抵押贷款”。按揭买房是指按揭人将房产产权转让按揭受益人作为还款保证,按揭人在还清贷款后,受益人立即将所涉及的房屋产权转让按揭人,在此过程中,按揭人享有房产的使用权。
2、关于按揭一词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来自气象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常见字词辨误》一书(作者 张海峰)。在其书中第四页的文章《“按揭”何意?》中,作者认为“揭”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有“抵押贷款”的意思,这在一些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长夜》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前几天人家债主逼得紧,我跑到姐家去,央着姐夫求爷告奶地又揭了十几块,拿回来把利钱还上。”姚雪垠在文中自注:“借高利贷叫做揭债、揭借,简称‘揭’。”姚雪垠是河南人,书中写的又是河南的事,看来这个词在中原一带已经流行很久了。至今,河南农村的老人中,仍对“借”和“揭”这两个字意义上的区别分得很清楚:“借”是“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而“揭”则是用不动产做抵押的有息定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