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按揭贷款 » 银行贷款已下来合同为什么不给
扩展阅读
乐开花贷款没有额度 2025-02-04 18:38:23
期房抵押贷款为何不下贷 2025-02-04 18:11:41
抵押贷款能用于什么区别 2025-02-04 17:44:43

银行贷款已下来合同为什么不给

发布时间: 2022-08-26 05:53:21

A. 贷款合同不给我怎么办

银行贷款合同通常是现场合同签完以后就给用户,没有给可能是业务员忘记了,用户提醒业务员给贷款合同就行。或者是用户没有贷款合同,事后去银行找当初办理业务的人员索要贷款合同。贷款合同一般是一式两份,业务员没有当场给用户合同,那么银行处肯定会有两份合同。
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是有流程的,很少会出现不给贷款合同的情况。
个人贷款合同怎么签?

个人贷款合同有五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步骤:
1、仔细阅读:需要认真仔细阅读合同文本的每一项条款,特别是注意事项、黑体加粗部分、其他事项等等;
2、及时解疑:对于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事前向银行的贷款顾问进行咨询,因为银行制订的合同文本大多为格式条款,可能会出现专有名词,对于有疑问的内容应当及时提出疑问,若有觉得欠缺的内容,可与银行共同协商决定是否进行补充;
3、特别关心: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支付方式等核心要素是否有误;
4、规范签署:签订合同时,双方需要签字、盖手印以及相应的盖章,并且要求明确清晰,若不规范应当重新签署;
5、生效日期:贷款生效日期指的是在提交签订的合同给银行,银行审批通过并盖章之后才是合同的生效日期

B. 银行贷款合同没给我怎么办

C. 买房贷款合同为什么没给我

可以咨询办理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正常情况下,银行房贷是有合同的,银行会在放款后,将贷款合同、借据、还款计划明细表等资料一次性交给客户的。 审批贷款通过后会电话或者短信通知;跟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后续还有许多手续要完成,所以没有那么快就到贷款人手中。等银行办完所有手续会有短信通知给贷款人到银行去拿合同原件。没有贷款合同,当事人又想知道原因,可以询问银行关于合同的具体情况;只要是贷房款被银行审批通过了,并且已经将贷款金额转帐到给房地产开发商支付你的房款了,从房款拨下来的第30日(即次月的同一天)开始就要还款。
拓展资料
贷款合同是经济合同的一种形式。即贷款方将货币交付借款方使用,借款方依照有关规定,按期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及其利息返还给贷款方,确定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贷方要求借方在贷款合同有效期间的财务状况 (特别是它的流动性) 至少要同它签订合同时的情况不相上下。列在贷款合同中维护贷款者利益的条款,叫做保护性条款(Protective covenant)。贷款合同本身只是表示在借方违反合同条款的场合下,贷方有采取行动的合法权限。否则的话,贷方将受到它承诺的贷款条件的约束,一直要等到合同期满才能采取纠正措施。
用途:
借款人应该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不能用于非法目的。贷款合同载明的借款用途不得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明令禁止经营的规定。
明确此项条款,对借款人而言,可以维护自己使用资金的权利;对贷款人而言,可以监督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回笼,控制风险。
限制:
对贷款用途加以限制的原因是:首先,如果借款人将贷款用于非法用途,如果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范,将导致贷款合同无效。即使贷款人在贷款的使用时对此非法目的尚不知情,一旦贷款人知悉此非法目的后,必须阻止借款人继续提款。其次,限制贷款用途是为了保证还款资金的来源。如果贷款不按协议的用途加以运用,借款人可能因经营不当导致丧失还款能力。再者,贷款行内部经营方针可能对发放贷款的行业或部门有限制,政府规则、法令有时也有类似规定。最后,限制贷款的用途还可能因为是涉及第三人的利益,比如在出口信贷项目中,贷款用途就仅限于特定的支付对象。

D. 银行贷款下来了但是合同没拿到

法律分析:1、你可以盯住经办行,要求他们给你一份合同;如果实在没有原件,可要求复印一份,盖上银行的章,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如果经办行确实没有原件可让你复印,那你就要想办法到市分行去复印一份(可让经办行出具一个证明,你带上身份证),让市分行或经办行盖上章。3、我认为补办的合同有点不牢靠,正像你据说的那样,利率一改动,你今后利率上调时能否享受7折优惠?(按要求,这个7折优惠在整个贷款期均有效,直至你贷款结清为止)还有其他一些条款,反正不是很放心(如果补合同,要特别注意利率7折优惠这个条款及违约责任方面的条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八十三条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第六条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款)。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E. 银行为何不给房贷合同

银行不给住房贷款合同可能是因为资料没有整理好。贷款审查通过后,客户经理必须制作合同。有关部门审查合同,审查无误安排客户签字、经理签字、盖印章等,贷款部门再审查资料,审查无误后,可以进行抵押登记、贷款、发行合同等。不过,长时间还未收到房屋贷款合同的朋友,一定要与银行取得联系,也有可能是银行工作人员忘记通知申请人领取合同。
拓展资料:基本需要满足的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年龄在18周岁之上。

2、具有正当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这点是能否像银行贷款的关键,因为银行必须在判定申请人有还款能力的基础上,才考虑是否给予申请人贷款。

3、良好的信用记录是贷款的根本,不管是抵押贷款还是无抵押贷款,都需要良好的信用记录作为保证。

4、银行的其他条件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对申请人进行审核还要看申请人的还款意愿,银行是不愿意接受借款人所抵押的东西的,银行更希望借款人按时还款。所以,是否具有强烈的还款意愿也是银行对借款人审核的标准之一。

F. 为什银行不给按揭合同

有以下原因:
1.后续手续还未办完
因为银行房贷办理要经过很多手续,如果手续没有办完,银行自然不会把合同交给借款人。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耐心等待就好,银行办完手续后,应该就会短信通知客户去拿合同了。
2.工作人员忘了
有的时候业务繁重,可能工作人员忘了告知客户,导致客户没拿到房贷合同。不过银行没有通知,客户自己也可以估算着房贷办理所需的时间,带上身份证去银行网点柜台找工作人员拿合同。
一般在银行贷款合同里都会有对于合同份数的约定,像房贷合同大多是一式三份,银行保留一份,开发商一份,客户一份。银行不会故意不给客户贷款合同,这是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就算银行不小心将合同弄丢了,客户也可以要求银行补签贷款合同。
拓展资料
按揭买房,指的是用所购住房为抵押的买房方式。它的特点是按揭买房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它的类别是贷款。
付全款的三大优点:付全款省钱 、无债一身轻、转手容易 。
按揭办理条件
1.借款人所需条件
年龄在18-60岁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亦可),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
2.需要提供的资料
申请人和配偶的身份证、户口原件及复印件3份(如申请人与配偶不属于同一户口的需另附婚姻关系证明)。
购房协议书正本。
房价20%或以上预付款收据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申请人家庭收入证明材料和有关资产证明等,包括工资单、个人所得税纳税单、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银行存单等。
开发商的收款帐号1份。
3.借款人应提供的材料
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外地人需暂住证和户口本;
结婚证/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单身证明2份;
收入证明(银行指定格式);
所在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资信证明:包括学历证,其他房产,银行流水,大额存单等;
如果借款人为企业法人的还必须提供经年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章程、财务报表。

G. 交通银行我的贷款都下来十几天了怎么贷款合同还没给我

可能是还有一些贷款流程没有办完。
如果相关业务已经办理完成的话,客户就可以向银行索要贷款合同,银行一般不会扣押客户的贷款合同。贷款申请成功以后,贷款合同客户一定要妥善保管,虽然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以后万一遇到债务纠纷,那么贷款合同就可以在法律层面给到客户支持,有重大的意义。

H. 房贷办下来了,银行没有给我贷款合同怎么办

若您在中行办理个人商业住房贷款后未拿到贷款合同,请您详询中行当地贷款经办行。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您致电中国银行客服热线95566查询。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I. 银行贷款合同没有给我怎么办

法律分析:银行贷款合同通常是现场合同签完以后就给用户,没有给可能是业务员忘记了,用户提醒业务员给贷款合同就行。或者是用户没有贷款合同,事后去银行找当初办理业务的人员索要贷款合同。贷款合同一般是一式两份,业务员没有当场给用户合同,那么银行处肯定会有两份合同。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是有流程的,很少会出现不给贷款合同的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